CN105435962B -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35962B CN105435962B CN201410440846.7A CN201410440846A CN105435962B CN 105435962 B CN105435962 B CN 105435962B CN 201410440846 A CN201410440846 A CN 201410440846A CN 105435962 B CN105435962 B CN 10543596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or
- heating element
- bottom plate
- condensation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 Thermal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绝缘子防结露技术领域,公开了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该防结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绝缘子的底部设置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直接加热绝缘子本体,使所述绝缘子的表面温度大于结露温度。该防结露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子下底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加热元件。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成本低,使用该方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绝缘子防结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静电高压除尘装置内,绝缘子的主要作用是:实现40kV高压与大地的电气隔离,作为电晕线架的物理支撑。静电高压除尘装置内含有大量的水蒸气,如果绝缘子温度较低,水会附着在绝缘子表面产生结露现象,此时水会变成导体,高压电可以顺着水传导到大地而不再经过电晕线与集尘板的放电,产生严重的爬电,导致除尘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目前,防止绝缘子结露的方式为:用加热器将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这种加热方式功耗大,浪费资源严重。现在提倡节能减排,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防止绝缘子结露的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能耗低、成本低,使用该方法操作方便。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达到。
方案一: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绝缘子的底部设置加热元件,加热元件直接加热绝缘子本体,使所述绝缘子的表面温度大于结露温度。
方案二:
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子下底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加热元件。
本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改进在于:
所述底板上设置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外侧面设置为开口状,所述外壳内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的外侧面固定有压板,所述压板与外壳的开口配合。
所述外壳为两个固定在一起的分半式外壳,所述加热元件安装在两个分半式外壳内;所述两个分半式外壳的内侧面与绝缘子下部的外侧面相配合;所述外壳与加热元件之间、压板与加热元件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外壳的内侧面设置为与绝缘子外侧面接触的瓷环,所述加热元件安装在瓷环上;所述外壳与加热元件之间、压板与加热元件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
所述绝缘子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上部封口,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子的中心孔内,所述加热元件与绝缘子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
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上固定有胀管,所述胀管内贯穿有胀杆,所述胀杆的一端设置为螺纹,所述胀杆的另一端设置为端部大于杆部锥形,所述内螺纹套管内螺纹配合所述胀杆的螺纹端,所述胀杆的锥形端部伸出所述胀管,所述胀管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弹性板,每个弹性板上固定有一个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弹性板和固定卡板之间;所述胀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的U形槽;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供胀杆通过的通孔。
所述底板中央位置设置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凹槽和固定卡板之间。
所述加热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电加热丝。
所述底板下底面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加热元件仅加热绝缘子,不用将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所以能够降低能耗;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该方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绝缘子;2、压板;3、加热元件;4、固定螺钉;5、隔热层;6、底板;7、内螺纹套管;8、胀管;9、胀杆;10、弹性板;11、固定卡板;12、固定柱;13、凹槽;14、瓷环;15、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该绝缘子为能够加热的陶瓷绝缘子或玻璃钢绝缘子。
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所述绝缘子1的底部安装加热元件3,给加热元件3接通电源,加热元件3直接加热绝缘子本体,使绝缘子1的表面温度大于结露温度。
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包括安装在绝缘子下底面的底板6,底板6上安装有加热元件3。
实施方式一:在绝缘子的外部安装防结露装置。
该防结露装置安装在绝缘子的下部,且在安全距离的范围之内,该防结露装置包括固定在绝缘子1底部的外壳15,外壳15的外侧面设置为开口状,外壳15内设置有加热元件3,加热元件3的外侧面固定有压板2,压板2与外壳15的开口配合。
参照图1,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外壳15为两个固定在一起的分半式外壳,两个分半式外壳通过固定螺钉4固定在一起,使两个分半式外壳与绝缘子1紧密接触,方便热传导的顺利进行,加热元件3安装在两个分半式外壳内。两个分半式外壳的内侧面与绝缘子1下部的外侧面相配合。使两个分半式外壳与绝缘子1能够紧密贴合,方便热传导的顺利进行。压板2通过螺钉固定到两个分半式外壳上。外壳15的上下底面与加热元件3之间、压板2与加热元件3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5,防止向外散发热量。隔热材料可选择:玻璃纤维、石棉等优质保温材料,可以达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参照图2,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外壳的内侧面设置为与绝缘子外侧面接触的瓷环14,加热元件3安装在瓷环14上,加热元件3的外侧面设置有压板2。压板2通过螺钉固定到外壳上。外壳的上下底面与加热元件3之间、压板2与加热元件3之间分别设置有隔热层5,防止向外散发热量。隔热材料可选择:玻璃纤维、石棉等优质保温材料,可以达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实施方式二:在绝缘子的中心孔内安装防结露装置。
该防结露装置适用于具有中心孔的绝缘子,中心孔的上部封口,加热元件3设置在绝缘子1的中心孔内,加热元件3与绝缘子1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
参照图3,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底板6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内螺纹套管7,内螺纹套管7上固定有胀管8,胀管8内贯穿有胀杆9,胀杆9的一端设置为螺纹,胀杆的另一端设置为端部大于杆部锥形,内螺纹套管7内螺纹配合胀杆9的螺纹端,胀杆9的锥形端部伸出胀管8,胀管8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弹性板10,每个弹性板10上固定有一个固定卡板11;加热元件3设置在弹性板10和固定卡板11之间;胀管8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的U形槽;底板1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供胀杆9通过的通孔。
参照图4,为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底板1中央位置设置有固定柱12,固定柱12的外侧面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凹槽13,凹槽13内设置有固定卡板11;加热元件3设置在凹槽13和固定卡板11之间。
本发明中的加热元件3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也可选择电加热丝等加热元件。
在安装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时,在底板下底面安装底座,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防止将热量传到底座上。隔热材料可选择:玻璃纤维、石棉等优质保温材料,可以达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为了提高PTC陶瓷加热器的发热量,可采用多片并联PTC陶瓷加热器。首先对于多片并联发热的PTC陶瓷加热器应要求各片电阻值较大为宜,但并不希望各片的电阻值相一致。这样可使并联后初始总冲击电流不致过大,又能增加并联发热功率,使总热量提高。其次应采用多片分散加热。在并联PTC元件的加热系统中,多片分散并联加热比多片集中加热,功率大,发热量多,升温快,加热也均匀。否则如果采用多片集中加热,将会造成在有限的小范围内迅速达到较高温度,致使所有PTC陶瓷加热器都同时进入高阻态而自动限流发热,这样不但总的发热功率下降,而且容易引起某些PTC陶瓷加热器过热而击穿。同时还应注意,居里点不相同的PTC陶瓷加热器不能并联在一起发热,以免发生电压局部集中和低居里点元件出现过热失控或电压过荷而击穿。
采用单面梳状电极的薄片PTC陶瓷加热器和波纹状的PTC散热面形式以及双面对称导热等结构均可改善PTC的发热效果。其中蜂窝状、薄孔壁结构和口琴式组装结构的PTC陶瓷加热器可以输出大功率。另外为了强化散热结构可在PTC瓷片的发热面上加装各种型式的金属散热助壁、网状散热器、多孔状导热散板等形式。还可在传热与散构件表面涂覆一层高导热金属材料或高散热涂层,在PTC发热元件的加热面上夹装远红外辐射板(或红外涂层)以增强加热效果。
本发明的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加热元件仅加热绝缘子1,不用将绝缘子1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所以能够降低能耗;且该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用于某一静电高压除尘装置中,使用传统的对绝缘子所处的环境的温度整体加热时的整机功率为4kW,使用该防结露装置及防结露方法后整机功率降为800W,整机功耗大幅降低,日耗电量从84度锐减到15度,降低80%以上。
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应用领域,上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仅仅是示意性的、指导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说明书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很多种的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保护之列。
Claims (3)
1.绝缘子防结露装置,用于防止水在绝缘子的表面结露,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所述绝缘子下底面的底板,所述底板上安装有加热元件;
所述绝缘子具有中心孔,所述中心孔的上部封口,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所述绝缘子的中心孔内,所述加热元件与绝缘子的中心孔壁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脂;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上固定有胀管,所述胀管内贯穿有胀杆,所述胀杆的一端设置为螺纹,所述胀杆的另一端设置为端部大于杆部锥形,所述内螺纹套管内螺纹配合所述胀杆的螺纹端,所述胀杆的锥形端部伸出所述胀管,所述胀管的外周面均匀固定有至少两个弹性板,每个弹性板上固定有一个固定卡板;所述加热元件设置在弹性板和固定卡板之间;所述胀管上设置有至少两个轴向的U形槽;所述底板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供胀杆通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或电加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子防结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下底面安装有底座,所述底座与底板之间设置有隔热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40846.7A CN105435962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40846.7A CN105435962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5962A CN105435962A (zh) | 2016-03-30 |
CN105435962B true CN105435962B (zh) | 2018-12-04 |
Family
ID=5554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4084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435962B (zh) | 2014-09-01 | 2014-09-01 |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359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80713A (zh) * | 2018-10-22 | 2019-04-05 | 天津市启泰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绝缘子在线检测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820740A1 (de) * | 1988-06-18 | 1989-12-21 | Bosch Gmbh Robert | Koagulator fuer einrichtungen zum reinigen von abgasen fossiler brennstoffe |
CN2192387Y (zh) * | 1994-03-30 | 1995-03-22 | 陈思远 | 抗结露穿墙高压绝缘子 |
CN201135926Y (zh) * | 2007-12-24 | 2008-10-22 | 于文祥 | 抗结露绝缘子 |
CN201791594U (zh) * | 2010-09-27 | 2011-04-13 | 林华柏 | 电除尘器的可拆式保温箱 |
CN202621305U (zh) * | 2012-06-06 | 2012-12-26 | 任水君 | 高密封电除尘器阴极振打传动装置 |
CN103203285B (zh) * | 2013-03-29 | 2016-05-25 | 铜川科达化工设备有限公司 | 方便维护的新型绝缘子保温箱 |
CN204122245U (zh) * | 2014-09-01 | 2015-01-28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工程研究所 | 绝缘子防结露装置 |
-
2014
- 2014-09-01 CN CN201410440846.7A patent/CN105435962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5962A (zh) | 2016-03-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998523U (zh) | 一种电热纳米膜加热管 | |
CN204031468U (zh) | 一种内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 | |
CN206540988U (zh) | 一种套管油纸绝缘电热联合老化实验装置 | |
CN105435962B (zh) | 绝缘子防结露方法及防结露装置 | |
CN203537577U (zh) | 一种改良型电动汽车用ptc加热器 | |
CN204122245U (zh) | 绝缘子防结露装置 | |
CN204131741U (zh) | 一种外置式绝缘子防结露装置 | |
CN109673067B (zh) | 一种金属基石墨烯耐高温远红外加热管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7733003U (zh) | 一种发热棒的固定保护套 | |
CN208066934U (zh) | 一种采用螺纹连接的土壤环境修复电加热器 | |
CN206442531U (zh) | 一种便于电路连接的电暖器加热芯体 | |
CN106785180A (zh) | 大型圆柱形二次电池模块的散热方法 | |
CN108848588A (zh) | 高效节能挤出机加热装置 | |
CN204377168U (zh) | 安全环保节能电加热系统 | |
CN105813243A (zh) | 带电波纹节能电加热控制系统 | |
CN206402473U (zh) | 一种节能型ptc发热芯 | |
CN210144474U (zh) | 电炖盅 | |
CN206350182U (zh) | 一种高温节能发热器 | |
CN206061185U (zh) | 一种微型电加热辐射管 | |
CN207399534U (zh) | 一种发热均匀的ptc加热芯 | |
CN205795187U (zh) | 一种烫发杠 | |
CN206061179U (zh) | 一种模具内部加热用的电加热棒 | |
CN105066672B (zh) | 一种用于织物红外线烘燥机的红外线辐射器 | |
CN204251336U (zh) | 一种开放式臭氧发生器装置 | |
CN220038591U (zh) | 一种电加热电暖气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120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