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30202A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30202A CN105430202A CN201410478388.6A CN201410478388A CN105430202A CN 105430202 A CN105430202 A CN 105430202A CN 201410478388 A CN201410478388 A CN 201410478388A CN 105430202 A CN105430202 A CN 10543020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 telephone line
- fixed telephone
- mobile communication
- sig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3/00—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3/42—Systems providing special services or facilities to subscrib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1—Substation extension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1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the purpose or context of the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1091—Fixed mobile conver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03/0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 H04M2203/20—Aspects of automatic or semi-automatic exchanges related to features of supplementary services
- H04M2203/2094—Proxim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所述装置包括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和切换模块。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在用户处于室内环境时,减少因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的不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及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用户也越来越多,移动通信终端能够给用户提供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语音通信体验。然而,由于外界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如建筑物遮挡等,移动信号往往状态不稳定。
现有技术中,当用户进入办公室或家中时,如果移动通讯信号较弱或完全没有,将影响用户的正常使用。若是用户当前所处的室内环境移动通信信号较弱,则导致用户难以进行拨号通话;如果用户恰好在移动通信信号较弱甚至没有时紧急需要通话,这将会对用户造成损失。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能够在用户处于室内环境时,减少因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的不稳定性。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
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
可选的,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是否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时,呼叫固定电话运营商服务号码,并检测有无回铃音;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有回铃音时,确定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
可选的,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移动通讯终端当前通话的号码;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线路呼叫所述当前通话的号码;当呼叫成功时,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并维持对所述当前通话号码的呼叫;
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并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传输线路。
可选的,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后,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的馈电信号;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
当所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弱于设定的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进入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的步骤。
可选的,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的回切参数;
当读取到的回切参数达到设定的回切参数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所述回切参数包括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和/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所述回切参数阈值相应包括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和/或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包括:
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
切换模块: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
可选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是否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时,呼叫固定电话运营商服务号码,并检测有无回铃音;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固定电话线路状况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有回铃音时,确定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
可选的,切换模块包括:
当前通话号码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移动通讯终端当前通话的号码;
自动呼叫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线路呼叫所述当前通话的号码;
固定电话线路转换维持单元:用于当呼叫成功时,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并维持对所述当前通话号码的呼叫;
移动通讯功能关闭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
固定通话信号传输线路接通单元:用于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传输线路。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馈电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后,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的馈电信号;
移动通讯信号强度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还用于当所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弱于设定的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
可选的,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回切参数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通讯终端的回切参数;
回切模块:用于当读取到的回切参数达到设定的回切参数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所述回切参数包括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和/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所述回切参数阈值相应包括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和/或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及其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其移动通讯终端能够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具有利用固定电话线路进行通话的功能,在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路连接的状态下,可以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用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使用移动终端通过固定电话进行通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接入网关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给出有效的实现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实施例,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包括如图1所示的步骤:
步骤101: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
步骤102: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能够在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情况下,当移动通讯信号较弱时,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由于固定电话线路相比移动通讯线路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能够保证移动通讯终端在移动通讯信号较弱时仍能正常通话,减少了因信号不稳定而导致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的不稳定性。
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可以通过设置在移动通讯终端上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与固定电话线路连接。由于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建立连接的初始阶段,需要确定固定电话信号的可用性。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可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按照设定的执行间隔时间,周期性地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固定电话线路畅通程度优于设定的条件时,停止周期性地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并将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
在具体实施例中,步骤101中所述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可以通过检测固定电话线于移动通讯终端连接端口馈电或通过固定电话线路呼叫固定电话提供商服务号码来检测固定电话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011: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是否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步骤1012: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时,呼叫固定电话运营商服务号码,并检测有无回铃音;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步骤1013: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有回铃音时,确定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
在具体实施例中,当移动通讯终端,例如手机,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时,在手机和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处可检测到固定电话接入网提供的远端馈电,当从手机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处检测到48V±5%的远端馈电时,说明固定电话线路已接通。对于固定电话,电话线接入网络之后是必须有馈电反馈,通过馈电可以反馈终端是否接入,但并不能说明线路正常。因此,在步骤1012中,发起呼叫号码,该号码具体为运营商客服号码,呼叫后检测是否手机有回铃音,如果有回铃音,说明用户可以进行呼叫,进而可以进一步判断固定电话线路是否正常。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步骤具体包括:
步骤1021: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移动通讯终端当前通话的号码;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线路呼叫所述当前通话的号码;当呼叫成功时,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并维持对所述当前通话号码的呼叫;
步骤1022: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并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传输线路。
诸如手机之类的移动通讯终端在通话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移动通讯信号突然减弱而导致通话无法正常进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可以针对通话过程中信号减弱的情况进行切换,也可以在接通固定电话线的任意通话过程中无条件切换到固定电话。
为了保证在用户使用固定电话线路通话的过程中不会受到移动电话线路的来电呼叫的干扰,同时为了防止移动电话线路和固定电话线路相互冲突,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当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并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电话连接。当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也可以在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的同时或是在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之后关闭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后,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的馈电信号;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
当所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弱于设定的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进入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的步骤。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可在检测确定固定电话线路可以正常使用后,就自动将通话信号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但由于将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后,优选地需要关闭移动通讯终端原有的移动通讯功能,这样从其他终端到该移动通讯终端号码的呼叫将无法接到。因此,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先确定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在移动通讯信号强度较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移动通话的情况下,再将通话信号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
所述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可以是一个用户按照自身需求设定的一个值,单位可以是dBi。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
当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强于设定的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
当读取到的回切参数达到设定的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由于将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后,优选地需要关闭移动通讯终端原有的移动通讯功能,这样从其他终端到该移动通讯终端号码的呼叫将无法接到。因此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到固定电话线路后,还允许用户设定移动通讯终端的回切参数阈值,用于限定回切到移动通讯线路的条件,如上述实施例,所述回切参数包括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和/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所述回切参数阈值相应包括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和/或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当达到设定的移回切参数阈值时,回切到移动通讯线路。由于用户可能希望能够定时查看在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后,移动通讯线路所到来的未接来电,因此,所述回切参数可以是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当用户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后,移动通讯信号状况可能会出现好转,因此,所述回切参数可以是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及其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在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路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在移动通讯信号强度较差时将通话信号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保证用户通话条件的稳定性。
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
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
切换模块: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在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路连接的情况下,能够在移动通讯信号强度较差时将通话信号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保证用户通话条件的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例中,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接口可以为RJ11接口。如图3所示,移动通讯终端,如图3所示的手机,通过第一RJ11接口301与固定电话线302连接,固定电话线302通过第二RJ11接口303接入固定电话接入网关。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是否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时,呼叫固定电话运营商服务号码,并检测有无回铃音;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固定电话线路状况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有回铃音时,确定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切换模块包括:
当前通话号码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移动通讯终端当前通话的号码;
自动呼叫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线路呼叫所述当前通话的号码;
固定电话线路转换维持单元:用于当呼叫成功时,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并维持对所述当前通话号码的呼叫;
移动通讯功能关闭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
固定通话信号传输线路接通单元:用于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传输线路。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仍然参照图2,所述装置还包括:
馈电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后,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的馈电信号;
移动通讯信号强度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还用于当所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弱于设定的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回切参数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通讯终端的回切参数;
回切模块:用于当读取到的回切参数达到设定的回切参数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所述回切参数包括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和/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所述回切参数阈值相应包括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和/或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
进一步,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包括本发明任意一项实施例所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及其实施例提供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其移动通讯终端能够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具有利用固定电话线路进行通话的功能,在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路连接的状态下,可以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用户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使用移动终端通过固定电话进行通话。
应当理解,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
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所述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的步骤具体包括:
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是否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时,呼叫固定电话运营商服务号码,并检测有无回铃音,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有回铃音时,确定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传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步骤具体包括:
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通话的号码;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线路呼叫所述当前通话的号码;当呼叫成功时,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并维持对所述当前通话号码的呼叫;
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并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传输线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之前,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后,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的馈电信号;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
当所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弱于设定的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进入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的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读取移动通讯终端的回切参数;
当读取到的回切参数达到设定的回切参数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所述回切参数包括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和/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所述回切参数阈值相应包括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和/或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
6.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的状态下,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
切换模块:当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显示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时,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使得移动通讯终端通过固定电话线路传输通话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检测移动通讯终端所连接的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是否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获得第一检测结果;
第二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结果显示固定电话线路接口的馈电处于设定的馈电强度范围时,呼叫固定电话运营商服务号码,并检测有无回铃音,获得第二检测结果;
固定电话线路状况确定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结果显示有回铃音时,确定能够通过固定电话线路进行呼叫。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模块包括:
当前通话号码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处于通话状态时,获取移动通讯终端当前通话的号码;
自动呼叫单元:用于通过所述固定电话线路呼叫所述当前通话的号码;
固定电话线路转换维持单元:用于当呼叫成功时,中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当前的通话,并维持对所述当前通话号码的呼叫;
移动通讯功能关闭单元:用于当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不处于通话状态时,关闭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移动通讯功能;
固定通话信号传输线路接通单元:用于接通所述固定电话线路与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传输线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馈电信号检测模块:用于在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后,检测到所述移动通讯终端与固定电话线连接接口的馈电信号;
移动通讯信号强度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还用于当所读取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弱于设定的第一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时,触发固定电话线路信号状态检测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将用于传输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的传输线路从移动通讯线路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之后,还包括:
回切参数读取模块:用于读取移动通讯终端的回切参数;
回切模块:用于当读取到的回切参数达到设定的回切参数阈值时,将所述移动通讯终端的通话信号从固定电话线路切换到移动通讯线路;
所述回切参数包括移动通讯终端所接收到的移动通讯信号强度信息,和/或移动通讯终端通话信号本次切换到固定电话线路的时间;
所述回切参数阈值相应包括第二移动通讯信号强度阈值,和/或固定电话线路接通时间阈值。
11.一种移动通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78388.6A CN105430202A (zh) | 2014-09-18 | 2014-09-18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PCT/CN2014/094270 WO2015131621A1 (zh) | 2014-09-18 | 2014-12-18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78388.6A CN105430202A (zh) | 2014-09-18 | 2014-09-18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30202A true CN105430202A (zh) | 2016-03-23 |
Family
ID=54054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78388.6A Withdrawn CN105430202A (zh) | 2014-09-18 | 2014-09-18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30202A (zh) |
WO (1) | WO201513162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20051A (zh) * | 2019-05-29 | 2020-12-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VoLTE业务注销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7483A (zh) * | 2004-09-06 | 2006-03-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及实现方法 |
CN2935649Y (zh) * | 2006-03-21 | 2007-08-15 | 北京三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融无线通信与固定通信于一体的终端设备 |
CN200973164Y (zh) * | 2006-07-28 | 2007-11-07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兼容固话功能的手机 |
CN101355755A (zh) * | 2008-09-05 | 2009-01-28 | 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双模移动通信终端及多模移动通信终端 |
CN102387611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EP2613512A2 (en) * | 2011-12-01 | 2013-07-10 | Vodafone IP Licensing Limited | Configuring a Network Gateway Service |
-
2014
- 2014-09-18 CN CN201410478388.6A patent/CN105430202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12-18 WO PCT/CN2014/094270 patent/WO201513162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47483A (zh) * | 2004-09-06 | 2006-03-1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双模无线终端及实现方法 |
CN2935649Y (zh) * | 2006-03-21 | 2007-08-15 | 北京三桥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融无线通信与固定通信于一体的终端设备 |
CN200973164Y (zh) * | 2006-07-28 | 2007-11-07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兼容固话功能的手机 |
CN101355755A (zh) * | 2008-09-05 | 2009-01-28 | 中电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双模移动通信终端及多模移动通信终端 |
CN102387611A (zh) * | 2010-09-06 | 2012-03-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 |
EP2613512A2 (en) * | 2011-12-01 | 2013-07-10 | Vodafone IP Licensing Limited | Configuring a Network Gateway Service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020051A (zh) * | 2019-05-29 | 2020-12-01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VoLTE业务注销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CN112020051B (zh) * | 2019-05-29 | 2023-04-0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重庆有限公司 | VoLTE业务注销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5131621A1 (zh) | 2015-09-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49018A (zh) | 一种多方通话进行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US9467914B2 (en) | Incoming call processing method for dual mode terminal and dual mode terminal thereof | |
CN103188372B (zh) | 移动终端的通话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 |
RU2008136911A (ru) | Методики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экстренного вызова | |
CN103402186A (zh) | 一种来电转接方法及通讯终端 | |
CN104796555A (zh) | 一种来电自动回复的方法 | |
CN101674378B (zh) | 一种可自动切换通话线路的无线固定终端及切换方法 | |
CN104717378B (zh) | 呼叫转移方法及装置 | |
CN105744089A (zh) | 一种通话提醒方法及装置 | |
CN101902517B (zh) | 一种通讯终端及来电应答的方法 | |
BR112013012226A2 (pt) | dispositivo de rede, terminal de chamadas e método para processamento de chamadas de terceiros | |
CN103795839A (zh) | 切换多路通话的移动终端及方法 | |
CN104602214A (zh) | 一种扩展手机无线语音和短信业务的方法 | |
CN105430202A (zh) | 一种移动通讯终端通话管理方法、装置及移动通讯终端 | |
CN102421076A (zh) | 恶意来电处理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2348026A (zh) | 电话网络通信设备及网络切换方法 | |
CN105682157A (zh) | 通话方法及系统 | |
CN104683960A (zh) | 一种实现语音通话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2263862A (zh) | 智能拨号方法及使用该方法的固定电话机 | |
US20100136962A1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 |
CN102654931B (zh) | 具有语音网关的门铃系统及门铃应答方法 | |
CN105577881A (zh) | 一种手机自动接听方法 | |
CN104618578A (zh) | 一种适用于特殊人群的移动终端紧急接通系统及方法 | |
CN105101127A (zh) | 呼叫异常提醒方法及装置 | |
JP6080228B2 (ja) | 発呼制御装置、発呼制御システム、発呼制御方法、及び発呼制御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