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426735A - 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426735A CN105426735A CN201510745080.8A CN201510745080A CN105426735A CN 105426735 A CN105426735 A CN 105426735A CN 201510745080 A CN201510745080 A CN 201510745080A CN 105426735 A CN105426735 A CN 1054267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ssword
- mobile terminal
- vibration
- terminal
- bank c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2795 ve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08000008918 voyeurism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59 moto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144985 peep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4—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 G06F21/35—User authentication involving the use of external additional devices, e.g. dongles or smart cards communicating wirelessl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设于移动终端上的振动生成模块,用于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设于ATM终端上的振动检测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连接的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的密码验证模块,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利用移动终端形成振动信息来代替输入密码的方式,防止了他人偷窥窃取密码,为密码的输入提供了安全保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密码保护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和财产安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如何有效的保护我们的信息安全与财产安全至关重要。目前我们使用的ATM机大多数都是采用插银行卡,输入密码完成。由于很多ATM机所处的环境相对复杂,有时候在ATM机旁操作输入密码会不小心被别人看到。虽然目前也有利用移动终端进行ATM身份验证的方法,例如中国在先专利申请,公开号CN1811830A,专利名称为利用手机进行ATM身份验证的系统及其方法,在该在先申请中是利用移动终端替代银行卡以及密码输入这种方式来进行,移动终端成为唯一的一个取款的凭证。若移动终端丢失,很可能给用户造成巨大的损失。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ATM在输入密码时会被其他人看到而导致密码泄露和完全利用移动终端替代银行卡和密码输入而存在的移动终端丢失时引起的巨大损失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包括:
将移动终端与ATM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所述移动终端将振动密码发送至所述ATM终端;
由所述ATM终端读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所述振动密码;
由所述ATM终端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以及
由所述ATM终端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优选地,还包括:由所述移动终端将银行卡的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
优选地,所述振动密码是通过线性马达实现的。
优选地,由所述ATM终端读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所述振动密码,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ATM终端上;
启动所述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输出所述振动密码;以及
由所述ATM终端采集所述振动密码。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包括:
设于移动终端上的振动生成模块,用于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
设于ATM终端上的振动检测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
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连接的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
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的密码验证模块,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上设有与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连接的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银行卡的密码信息以提供给所述振动生成模块。
优选地,所述振动生成模块为线性马达。
优选地,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放置结构,通过所述放置结构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
优选地,所述放置结构包括供所述移动终端平放的承载面或供所述移动终端竖向插置的插槽。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利用移动终端形成振动信息来代替输入密码的方式,防止了他人偷窥窃取密码,为密码的输入提供了安全保障,避免造成财产损失。用户在取款时必须有银行卡和移动终端,否则无法完成操作,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显示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中ATM终端进行处理的流程图。
元件标号说明
11移动终端
12ATM终端
111振动生成模块
112输入模块
121振动检测模块
122识别模块
123密码验证模块
S21~S25步骤
S31~S38步骤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发明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在用户将银行卡插入ATM终端后,将移动终端置于ATM终端上,通过移动终端将振动密码传送给ATM终端,代替了用户输入密码的方式,有效防止在输入密码的过程中被其他人看到而造成密码泄露的风险。本发明通过移动终端取代银行卡密码输入,在用户取款时必须有银行卡和移动终端,否则无法完成操作,使得账户安全性更高,这样解决了采用移动终端成为唯一的取款凭证时存在的移动终端丢失而造成银行账户的财产损失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包括振动生成模块111、输入模块112、振动检测模块121、识别模块122、以及密码验证模块123,其中的振动生成模块111和输入模块112设于移动终端11上,振动生成模块111与输入模块112连接;振动检测模块121、识别模块122、以及密码验证模块123设于ATM终端12上,振动检测模块121与识别模块122连接,识别模块122与密码验证模块123连接。振动生成模块111用于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转换为振动密码;输入模块112用于输入银行卡密码信息以提供给振动生成模块111;振动检测模块121用于读取振动生成模块111输出的振动密码;识别模块122用于对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密码验证模块123用于对识别密码进行密码验证,将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移动终端11内设置的振动生成模块111为线性马达,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转换为有规律震动的振动密码,在ATM终端12上的振动检测模块121为振动传感器,在ATM终端12上形成有用于放置移动终端11的放置结构,在用户需要输入密码时,将移动终端11放置在ATM终端12上的放置结构上,通过该放置结构振动检测模块121就可以读取振动生成模块111输出的振动密码。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放置结构可以是供所述移动终端平放的承载面,也可以是供所述移动终端竖向插置的插槽。
移动终端11的使用者可以在安全环境下,事先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输入给振动生成模块111,通过输入模块112将密码信息输入在移动终端11中,该密码信息被振动生成模块111编译为一个对应的振动密码。而ATM终端12处设置的识别模块122与振动生成模块111采用相对应的编译和解密的算法,该识别模块122根据振动密码,可以将振动密码还原为被编译的密码信息。为便于识别模块122的识别,在形成的振动密码中加入开始符和截止符,通过开始符指示振动密码的开始,截止符指示振动密码的结束。
通过移动终端11输出的振动密码代替在ATM终端12上手动输入密码,可以有效避免被偷窥而泄露密码,导致账户产生安全风险,在ATM终端12上设置可以读取并识别振动密码的模块,将该识别出来的密码通过密码验证模块123进行密码验证,将该密码验证模块123与ATM终端12连接的后台服务器连接,在后台服务器中根据银行卡信息获取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也就是用户在银行设置的密码,密码验证模块123对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属密码进行比对,比对相同则通过验证,用户可以进行后续的操作,比如取款、转账等,若比较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提示用户重新验证密码,在多次验证失败后可以吞掉银行卡以保障银行卡账户的安全。
下面对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应用于用户在ATM终端上进行银行卡操作时,一般在用户将银行卡插入到ATM终端的插卡口后,ATM终端会进入到输入密码的界面,本发明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就用于输入密码和对密码的验证,具体为:在ATM终端进入到输入密码的界面并提醒用户输入密码时,用户将移动终端放置在ATM终端上的振动检测模块的放置结构上,然后启动移动终端上的振动生成模块进行振动密码的输出,此时振动检测模块读取振动生成模块的振动密码,该振动检测模块采集到振动密码后发送给ATM终端上的识别模块进行识别,识别模块将振动密码识别形成密码信息,将密码信息发送给ATM终端上的密码验证模块,该密码验证模块接收识别的密码信息,并通过银行卡读取该银行卡所属的密码,将密码信息与银行卡所属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ATM终端进入到操作界面,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取款、转账、查询、以及修改密码等操作,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提示用户重新输入密码,在多次验证失败后,ATM终端将会吞掉银行卡。
下面对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执行步骤S21,将移动终端与ATM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移动终端将振动密码发送至ATM终端;可以直接将移动终端放置在ATM终端上,该ATM终端上设有放置结构(例如:承载面或插槽),专门用于放置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终端将振动密码发送给ATM终端代替了用户手动输入密码,为银行卡的密码提供了安全保障。接着执行步骤S22。
执行步骤S22,由ATM终端读取移动终端发送的振动密码,并对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识别密码。ATM终端读取移动终端发送的振动密码包括:将移动终端放置于ATM终端上;启动移动终端,使得移动终端输出振动密码;以及由ATM终端采集振动密码。接着执行步骤S23。
执行步骤S23,对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属密码比对是否相同,ATM终端根据银行卡从后台服务器获取了银行卡所属的密码,然后对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属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属密码比对结果相同则执行步骤S24,若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述密码对比结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25。
执行步骤S24,通过验证,用户可以在ATM终端上进行银行卡的后续操作,比如取款、转账、查询等操作。
执行步骤S25,不通过验证,然后提示用户请继续输入密码,接着返回执行步骤S21,当多次密码验证为不通过验证时,则ATM终端将会吞掉银行卡。
优选地,移动终端输出的振动密码,是由移动终端将银行卡的密码信息转化形成的,用户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将密码信息输入到移动终端内,由移动终端将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在需要输入密码时,将振动密码输出以代替密码的手动输入。该移动终端上的振动密码是通过线性马达实现的,移动终端将密码信息编译为振动密码,该振动密码通过线性马达进行震动输出。由于所有的移动终端都具有线性马达功能,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进行编码控制线性马达的振动规律。
如图3所示,下面对ATM终端的执行过程进行说明。
执行步骤S31,ATM终端等待操作,此时ATM终端播放欢迎使用的界面。同时执行步骤S32。
执行步骤S32,是否有银行卡插入,检测ATM终端的插卡口处是否有银行卡插入,若有银行卡插入则执行步骤S33,若没有银行卡插入则继续检测插卡口。
执行步骤S33,播放语音提示:请将移动终端置于振动检测模块上,此时ATM终端的操作界面为请用户输入密码的界面。用户根据提示将移动终端放置在振动检测模块的放置结构上,接着执行步骤S34。
执行步骤S34,是否有移动终端置于振动检测模块,检测在振动检测模块的放置结构上是否有放置移动终端,若有则执行步骤S35,若没有则执行步骤S33。
执行步骤S35,读取振动密码并识别形成识别密码,通过振动检测模块读取移动终端输出的振动密码,读取该振动密码后并识别将其转化为密码信息,接着执行步骤S36。
执行步骤S36,密码验证是否成功,对识别的密码信息进行密码验证,将密码信息与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执行步骤S37,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执行步骤S38。
执行步骤S37,密码验证通过,可进行后续的取款等操作。
执行步骤S38,提示密码验证失败,请重新验证,接着执行步骤S33。在反复出现密码验证失败后,比如三次验证失败,ATM终端将会吞掉银行卡。
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中的移动终端的执行过程为:在安全环境下由用户将银行密码输入到移动终端中,由移动终端将输入的密码信息编译为振动密码,在需要为银行卡输入密码时,将移动终端放置在ATM终端上,然后按下移动终端的开始按钮,由移动终端的线性马达将振动密码输出,在密码验证成功后,取回移动终端即可。
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通过如下的系统来实现,在移动终端上设置振动生成模块,手动输入密码信息给振动生成模块,由振动生成模块将密码信息编译为振动密码,再通过移动终端上的线性马达将振动密码输出。在ATM终端上设置振动检测模块,由振动检测模块读取移动终端输出的振动密码,ATM终端上还设置了与振动检测模块连接的识别模块,通过识别模块识别振动密码形成识别密码,ATM终端还设置了与识别模块连接的密码验证模块,该密码验证模块接收识别的识别密码,并根据银行卡从后台服务器中获取到该银行卡的所属密码,将识别密码与银行卡所属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ATM终端进入到操作界面,用户可以进行取款、查询、以及修改密码等操作,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请用户重新验证,在验证失败超过三次时,ATM终端将吞掉银行卡。
综上所述,本发明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利用移动终端输出振动密码作为ATM终端操作中的密码输入,避免了用户手动输入过程中密码泄露的风险,将银行卡的操作与移动终端绑定,在银行卡操作时必须有移动终端的存在,进一步的提高了银行卡的安全性,为账户安全提供保障。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移动终端与ATM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由所述移动终端将振动密码发送至所述ATM终端;
由所述ATM终端读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所述振动密码;
由所述ATM终端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以及
由所述ATM终端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所述移动终端将银行卡的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密码是通过线性马达实现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所述ATM终端读取所述移动终端发送过来的所述振动密码,包括:
将所述移动终端放置于所述ATM终端上;
启动所述移动终端,使得所述移动终端输出所述振动密码;以及
由所述ATM终端采集所述振动密码。
5.一种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于移动终端上的振动生成模块,用于将银行卡密码信息转化为振动密码;
设于ATM终端上的振动检测模块,用于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
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连接的识别模块,用于对所述振动密码进行识别形成对应的识别密码;
设于所述ATM终端上且与所述识别模块连接的密码验证模块,将所述识别密码与所述银行卡所属的密码进行密码验证的比对,若比对结果相同则通过验证,若比对结果不相同则不通过验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上设有与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连接的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用于输入银行卡的密码信息以提供给所述振动生成模块。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生成模块为线性马达。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检测模块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移动终端的放置结构,通过所述放置结构读取所述振动生成模块输出的振动密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结构包括供所述移动终端平放的承载面或供所述移动终端竖向插置的插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5080.8A CN105426735A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5080.8A CN105426735A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426735A true CN105426735A (zh) | 2016-03-23 |
Family
ID=555049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45080.8A Pending CN105426735A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426735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97343A (zh) * | 2018-12-28 | 2019-04-3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验证方法及系统、计算机系统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2518A (zh) * | 2003-10-31 | 2005-05-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户验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811830A (zh) * | 2005-12-30 | 2006-08-02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手机进行atm身份验证的系统及其方法 |
CN1952855A (zh) * | 2005-10-20 | 2007-04-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被偷窥的密码输入方法和系统 |
US20100083370A1 (en) * | 2008-09-26 | 2010-04-01 | Mitac Technology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ypher authentication |
CN102402773A (zh) * | 2011-12-14 | 2012-04-04 | 王筱雨 | 一种金融交易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
CN102747890A (zh) * | 2012-07-11 | 2012-10-24 | 岳耿 | 震动密码电子锁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318649A (zh) * | 2014-10-21 | 2015-01-28 | 杭州追猎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手机震动频率通信的智能锁系统 |
EP2840735A1 (en) * | 2012-04-13 | 2015-02-25 | Tendyr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ipher gene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ph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
-
2015
- 2015-11-05 CN CN201510745080.8A patent/CN105426735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612518A (zh) * | 2003-10-31 | 2005-05-04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用户验证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952855A (zh) * | 2005-10-20 | 2007-04-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防止被偷窥的密码输入方法和系统 |
CN1811830A (zh) * | 2005-12-30 | 2006-08-02 | 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手机进行atm身份验证的系统及其方法 |
US20100083370A1 (en) * | 2008-09-26 | 2010-04-01 | Mitac Technology Corp.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ynamic cypher authentication |
CN102402773A (zh) * | 2011-12-14 | 2012-04-04 | 王筱雨 | 一种金融交易验证的方法和系统 |
EP2840735A1 (en) * | 2012-04-13 | 2015-02-25 | Tendyron Corporation | Electronic cipher gener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device, and electronic cipher authentication system |
CN102747890A (zh) * | 2012-07-11 | 2012-10-24 | 岳耿 | 震动密码电子锁锁体及其控制方法 |
CN104318649A (zh) * | 2014-10-21 | 2015-01-28 | 杭州追猎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智能手机震动频率通信的智能锁系统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97343A (zh) * | 2018-12-28 | 2019-04-3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验证方法及系统、计算机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765999B (zh) | 一种对用户资源信息进行处理的方法、终端及服务器 | |
AU2023202633B2 (en) | Tap card to securely generate card data to copy to clipboard | |
CN104038924B (zh) | 实现资源交换信息处理的方法和系统 | |
CN102158488B (zh) | 动态口令生成方法及装置、认证方法及系统 | |
CN101834946A (zh) | 一种进行安全手机支付的方法和进行安全支付的手机 | |
CN101815291A (zh) | 一种自动登录客户端的方法和系统 | |
TWI844841B (zh) | 一種綁卡方法、使用者終端、伺服器、系統及存儲介質 | |
CN102752115A (zh) | 挑战码生成方法及装置、动态口令认证方法及系统 | |
CN109120395A (zh) | 标签数据生成方法、标签及基于nfc标签的数据处理 | |
CN102136172A (zh) | 一种个人或家庭使用的刷卡终端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2523095A (zh) | 具有智能卡保护的用户数字证书远程更新方法 | |
CN102938081A (zh) | 智能卡个人化的数据处理方法、控制器及系统 | |
CN107480513B (zh) | 一种认证实现方法及装置、计算机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4346550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以及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5956858A (zh) | 一种支付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4598805A (zh) | 密码验证的方法、密码验证系统、控制器 | |
CN104079527A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7437997B (zh) | 一种射频通信装置及方法 | |
CN105426735A (zh) | 基于移动终端进行身份验证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5989316A (zh) | 银行卡信息的读取方法和装置 | |
CN105162605A (zh) | 一种数字签名及认证方法 | |
KR20140098723A (ko) | 순차 지문 입력을 이용하는 atm 시스템 및 그 구동 방법 | |
CN103942484A (zh) | 一种以手机为载体的安全辅助设备及身份认证方法 | |
CN109088733B (zh) | 一种智能卡应用扩展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KR101502944B1 (ko) | 휴대단말을 이용한 전자서명 시스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