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95485B - 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95485B CN105395485B CN201410468726.8A CN201410468726A CN105395485B CN 105395485 B CN105395485 B CN 105395485B CN 201410468726 A CN201410468726 A CN 201410468726A CN 105395485 B CN105395485 B CN 1053954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posome
- bicyclic alcohols
- bicyclic
- alcohols
- phosphatid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双环醇脂质体的载药量为4.2‑9.8%,双环醇与磷脂的重量比为1:10‑12,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1:0.2‑1,所述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为207‑626nm。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双环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双环醇脂质体,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较小,易于贮存,使用时不易产生不溶性微粒,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所制得的粒径较小的双环醇脂质体,可以作为注射药剂,直接注射并送入细胞内部,且采用磷脂和胆固醇形成的双分子层类脂质体包载双环醇,可大大提高药物疗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环醇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抗肝癌药物,并且在国内对于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拥有广泛的应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双环醇对于肝细胞上在多种严重的肝损伤中拥有非常显著的保护作用,可明显改善肝功能、降低转氨酶,同时具有一定抗病毒效果,停药后不易反弹,安全性好。双环醇原料及其片剂于2001年获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由北京协和药厂独家生产,并于2002年上市。
双环醇化学名称为4,4'-二甲氧基-5,6,5',6'-双(亚甲二氧基)-2-羟甲基-2'-甲氧羰基联苯,分子式为C19H1809,分子量为390.34,结构式如下:
通常认为,药物口服后必须经溶解或高度分散后才能穿过胃肠粘膜或淋巴系统被人体吸收。而双环醇的一个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是水溶性差,而其亲脂性也不是太好,造成其口服生物利用度较低(<9%),吸收易受胃肠环境及食物等影响有关。因此,如何提高双环醇的水溶性或分散度,以及加入适宜的吸收促进剂等,就成了拓宽双环醇药物制剂应用的关键技术因素。
目前,已有的中国专利“双环醇亚微乳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810160956.2,公开日:2009年9月9日)和“双环醇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0810160957.7,公开日2009年9月9日),虽然利用了磷脂作为乳化剂,制备出双环醇乳液,但因其制备粒径过大(>200nm),并不有利于其作为注射药剂,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磷脂是人体细胞(细胞膜、核膜、质体膜)的基本成分,并对神经、生殖、激素等功有重要关系,具有很高营养价值和医用价值。作为组成生物膜的主要成分,磷脂为两性分子,一端为亲水的含氮或磷的头,另一端为疏水(亲油)的长烃基链。由于此原因,磷脂分子亲水端相互靠近,疏水端相互靠近,常与蛋白质、糖脂、胆固醇等其它分子共同构成脂双分子层,即细胞膜的结构。磷脂是重要的两亲物质,它们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将磷脂分散在水中可以形成的一个类球状的,包封一部分水相的封闭囊泡,即脂质体。脂质体是脂质体通常含有一层或多层磷脂膜,脂质体粒径大小可由20纳米到几十微米,而每层膜的厚度约为4纳米。作为一种人工膜,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或制备药物,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包药泡囊体,可以很好的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提高药物疗效的发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粒径较小、载药量较高、安全性高、稳定性较好且易于储存的双环醇脂质体。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双环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易于操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双环醇脂质体的载药量为4.2-9.8%,双环醇与磷脂的重量比为1:10-12,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1:0.2-1,所述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为207-626nm。
进一步,所述磷脂为天然磷脂、合成磷脂或其混合物,所述天然磷脂选自豆磷脂、脑磷脂和卵磷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成磷脂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磷脂、胆固醇和双环醇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澄清,得到澄清的含药脂质相,备用;
(2)配制中性缓冲溶液,于50-70℃下保温,备用;
(3)将澄清的含药脂质相缓慢加入到中性缓冲溶液中,搅拌分散,得到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
(4)将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经真空冷冻干燥成粉末,得冻干的包双环醇脂质体。
进一步,以100mL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计,各原料的初始投料量为:
双环醇:0.4-1.0mg,
磷脂:5-10mg,
胆固醇:1-7mg,
中性缓冲溶液:90-99mL,
有机溶剂:1-10mL。
进一步,所述磷脂为天然磷脂、合成磷脂或其混合物,所述天然磷脂选自豆磷脂、脑磷脂、和卵磷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成磷脂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5-10v/v%乙醇、乙腈或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步骤(3)中,中性缓冲溶液的pH为6-8。
再进一步,所述中性缓冲溶液为磷酸缓冲盐溶液、平衡盐溶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或pH=7.5、0.01mol/L的Tris-HCl缓冲溶液。
进一步,步骤(3)中,在30-100℃将澄清的含药脂质相以0.5-1mL/min加入到中性缓冲溶液中,并搅拌分散1-2小时。
进一步,在进行第(4)之前,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0-0.22μm。
本发明第(4)步中,可向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加入药用量的常规赋形剂,所述赋形剂可选自甘露醇、淀粉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提供的冻干的包双环醇脂质体,包封率可达50%,载药量高达9.8%,粒径为207-626nm,易于贮存,使用时不易产生不溶性微粒,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由于其粒径较小,可以作为注射药剂,直接注射并送入细胞内部,提高其治疗效果;另外,本发明利用脂质体可以和细胞膜融合的特点,采用磷脂和胆固醇形成的双分子层类脂质体包载双环醇,将双环醇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微型包药泡囊体,可以很好的将药物送入细胞内部,提高药物疗效的发挥。
附图说明
图1-1是实施例1制备的包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图;
图1-2是实施例1制备的包双环醇脂质体的Zeta电位分布图;
图2-1是实施例2制备的包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图;
图2-2是实施例2制备的包双环醇脂质体的Zeta电位分布图;
图3-1是实施例3制备的包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分布图;
图3-2是实施例3制备的包双环醇脂质体的Zeta电位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初始投料量见表1。
表1
制备方法如下:
(1)在室温下,将处方量的大豆磷脂、胆固醇和双环醇溶于乙醇中,搅拌澄清,得到澄清的含药脂质相,备用;
(2)配制pH=7.5,0.01mol/L Tris-HCl缓冲溶液,备用;
(3)在55℃下,将澄清的含药脂质相注入pH=7.5,0.01mol/L Tris#HCl缓冲溶液中,搅拌分散1小时,得到包双环醇脂质体初品;将包双环醇脂质体初品依次通过0.8μm、0.45μm、0.22μm微孔滤膜过滤,得到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
(4)向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中加入赋形剂,经真空冷冻干燥成白色冻干粉末,即冻干的包双环醇脂质体。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冻干样品水化重建包双环醇脂质体,进行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试。所得样品的包封率为50%,载药量为9.87%,粒径在100.8-384.7nm之间,平均粒径为322.2nm。
实施例2
初始投料量见实施例1的表1。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冻干的包双环醇脂质体,不同的是:步骤(3)中,在65±2℃下,将澄清的含药脂质相注入缓冲溶液中,搅拌分散1小时。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冻干样品水化重建包双环醇脂质体,进行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试。所得样品包封率为27%,载药量为13.5%,粒径在186.3-226.7nm之间,平均粒径为225nm。
实施例3
初始投料量见表2。
表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将本实施例制得的冻干样品水化重建包双环醇脂质体,进行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试。所得样品包封率为20%,载药量为9.4%,平均粒径为330.1nm。
从实施例1-3来看,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对双环醇脂质体粒径影响较大,在65℃时,制备的双环醇脂质体粒径较小;而胆固醇含量的降低使得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相应增大,不利于小粒径双环醇脂质体的合成。
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举例说明,本发明也可以以其它的特定方式或其它的特定形式实施,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要旨或本质特征。因此,描述的实施方式从任何方面来看均应视为说明性而非限定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应由附加的权利要求说明,任何与权利要求的意图和范围等效的变化也应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双环醇脂质体的载药量为4.2-9.8%,双环醇与磷脂的重量比为1:10-12,磷脂和胆固醇的重量比为1:0.2-1,所述双环醇脂质体的粒径为207-626nm,所述双环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下,将磷脂、胆固醇和双环醇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澄清,得到澄清的含药脂质相,备用;
(2)配制中性缓冲溶液,于50-70℃下保温,备用;
(3)将澄清的含药脂质相缓慢加入到中性缓冲溶液中,搅拌分散,得到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
(4)将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经真空冷冻干燥成粉末,得冻干的包双环醇脂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磷脂为天然磷脂、合成磷脂或其混合物,所述天然磷脂选自豆磷脂、脑磷脂和卵磷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合成磷脂选自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二棕榈酰磷脂酰乙醇胺、二硬脂酰磷脂酰胆碱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环醇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中,以100mL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计,各原料的初始投料量为:
双环醇:0.4-1.0mg,
磷脂:5-10mg,
胆固醇:1-7mg,
中性缓冲溶液:90-99mL,
有机溶剂:1-10mL。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选自5-10v/v%乙醇、乙腈或乙醚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中性缓冲溶液的pH为6-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性缓冲溶液为磷酸缓冲盐溶液、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或pH=7.5、0.01mol/L的Tris-HCl缓冲溶液。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30-100℃将澄清的含药脂质相以0.5-1mL/min加入到中性缓冲溶液中,并搅拌分散1-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其特征在于,在进行第(4)之前,使用微孔滤膜过滤包双环醇脂质体混悬液;微孔滤膜的孔径为0.20-0.22μ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68726.8A CN105395485B (zh) | 2014-09-15 | 2014-09-15 | 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468726.8A CN105395485B (zh) | 2014-09-15 | 2014-09-15 | 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95485A CN105395485A (zh) | 2016-03-16 |
CN105395485B true CN105395485B (zh) | 2018-10-16 |
Family
ID=554614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468726.8A Active CN105395485B (zh) | 2014-09-15 | 2014-09-15 | 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9548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789816B (zh) * | 2019-04-08 | 2021-06-29 | 上海谷森医药有限公司 | 一种糠酸氟替卡松脂质体混悬液及其制备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4349A (zh) * | 2007-09-20 | 2009-09-09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双环醇的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58577A (zh) * | 2008-08-06 | 2011-05-18 | 北京协和药厂 | 一种以双环醇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
-
2014
- 2014-09-15 CN CN201410468726.8A patent/CN1053954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4349A (zh) * | 2007-09-20 | 2009-09-09 |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 双环醇的磷脂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058577A (zh) * | 2008-08-06 | 2011-05-18 | 北京协和药厂 | 一种以双环醇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联苯双酯脂质体处方;陈志鹏等;《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0930;第25卷(第5期);第377-37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95485A (zh) | 2016-03-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85629B (zh) | 一种给药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040748B (zh) | 一种培美曲塞二钠脂质体注射剂 | |
CN102271659B (zh) | 伊立替康或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244039B (zh) | 一种制备难溶性药物脂质体制剂的新方法 | |
CN103479578B (zh) | 一种马来酸匹杉琼的脂质体制剂及其制备工艺 | |
CN107149592B (zh) | 具有淋巴靶向功能的生物自组装纳米晶注射剂及制备方法 | |
CN105456194A (zh) | 厚朴酚脂质体及其衍生制剂和制备方法 | |
CN106474064B (zh) | 一种蒿甲醚纳米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CN101703471A (zh) | 一种改良的硫酸铵梯度法制备脂质体的方法 | |
CN101953792B (zh) | 伊立替康纳米长循环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17479A (zh) | 一种人参皂苷Rg3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53429A (zh) | 一种去甲斑蝥素肝靶向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冻干制剂的应用 | |
CN103622924B (zh) | 一种多西他赛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395485B (zh) | 一种双环醇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16089A (zh) | 一种盐酸吉西他滨脂质体注射剂 | |
CN102188378B (zh) | 包载水溶性药物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 |
CN106913882A (zh) | 一种聚乙二醇‑藤黄酸脂质体和制备方法及其在治疗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
CN103690482B (zh) | 以磷脂复合物为中间体的甘草酸自乳化制剂用浓缩液及制备方法 | |
CN103494772A (zh) | 一种具有高度变形性的复合磷脂传递体及其在制备经皮给药制剂中的应用 | |
CN102552142A (zh) | 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脂质体制备方法 | |
CN105616354A (zh) | 一种新藤黄酸脂质体注射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513390B (zh) | 盐酸博安霉素脂质体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16085B (zh) | 一种盐酸托泊替康脂质体注射剂 | |
CN103040723B (zh) | 一种喜炎平脂质体注射剂 | |
EP3222273B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porous partic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102600 Beijing Xiehe Pharmaceutical Co., Ltd., Qingyuan North Road, Huangcun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Xiehe Pharmaceut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102600 Beijing Xiehe pharmaceutical factory, Xingye North Road, Huangcun Town, Dax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Union Pharmaceutical Factory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