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89039B - 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89039B CN105389039B CN201510537215.1A CN201510537215A CN105389039B CN 105389039 B CN105389039 B CN 105389039B CN 201510537215 A CN201510537215 A CN 201510537215A CN 105389039 B CN105389039 B CN 1053890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control
- touching signals
- liner
- signals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3—Manufacturing, i.e. details related to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suited for touch sensitive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触控面板安置于包含在显示面板中的TFT衬底上,用以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TFT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TFT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且触控衬垫和触控信号线仅在对应于显示有效区域的区域的上部位置处经图案化以不与TFT信号线垂直相对。触控面板通过图案化的TFT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而最小化由于TFT衬底的TFT信号线中的每一个与触控面板的触控信号线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电效应带来的信号失真。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案的交叉参考
本发明主张2014年8月28日申请的第10-2014-0113091号韩国专利申请案的优先权及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案特此出于所有目的以引用的方式并入,如同在本文中完全阐述一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面板(touch panel)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且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以最小化信号失真的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图1说明一般显示设备的配置。参见图1,在一般显示设备1中,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touchinput means)2做出的触控的触控面板10安装在输出图像的显示面板(displaypanel)20上。
更详细描述,显示面板20具有一种结构,其中TFT(Thin-Film Transistor)衬底30安置在显示面板20的下部部分处,且通过在安置于显示面板的上部部分处的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21与TFT衬底30之间密封液晶(liquid crystal)而形成液晶层23。为了密封液晶,TFT衬底30和彩色滤波器21的外部部分通过密封剂(sealant)25接合到彼此。此外,虽然未图解说明,但不仅将偏光板(polarizing plate)附接到显示面板20的上部和下部部分,而且还在显示面板20的上部和下部部分处安装背光单元(back light unit)。
此外,如所示,触控面板10安置于显示面板20上。在触控面板10中,线性触控衬垫(linear touch pad)11经图案化于触控衬底16的上部表面上,且钝化层(passivationlayer)15安置于触控衬垫上以从外侧覆盖触控衬垫11。
触控面板10通过例如双面粘合带(double adhesive tape,DAT)等粘合部件(adhesive member)40接合到显示面板20的边缘部分。在此情况下,气隙(air gap)24形成于粘合部件40与触控面板20之间。
同时,图2说明一般触控面板10的配置。参见图2,在一般触控面板10中,在触控衬底16上图案化有所述多个触控衬垫11以及触控信号线12,所述多个触控衬垫11感测由触控输入装置2做出的触控以输出触控信号,所述触控信号线12将触控衬垫11中的每一个的触控信号应用于触控驱动集成电路(touch drive IC)13。
借助经图案化的触控衬垫11和触控信号线12的安置结构,触控面板10划分成触控有效区域(touch active area)TAA(由点线展示的部分)和触控黑矩阵区域(touch black-matrix area)TBA(由阴影展示的部分),在触控有效区域TAA中触控衬垫11经安置以感测由触控输入装置2做出的触控,触控衬垫11未安置在触控黑矩阵区域TBA中而不能感测所述触控。
在此配置中,触控衬垫11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于触控衬底16上:所述多个触控衬垫11在触控有效区域TAA内以预定距离对准,以便提供均匀的触控输入,且触控信号线12形成于触控衬底160上,同时朝向其中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13的方向延伸以在每一触控衬垫11与触控驱动集成电路13之间进行电互连。
图2说明在基于每一触控衬垫11安置的位置的下部部分处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13时,每一触控信号线12从触控衬垫11的侧面拉出,并向下延伸,同时弯曲。然而,当触控驱动集成电路13安置于触控衬垫11的侧面或上部部分处时,每一触控信号线12侧向或向上弯曲而朝向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
同时,图3说明一般TFT衬底30形成的单位像素的详细配置,且图4示意性地说明TFT衬底30的配置。
参见图3,TFT衬底30垂直和水平地具备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
TFT 36的栅极电极(gate electrode)38连接到将被施加扫描信号的栅极信号线31a,且TFT 36的源极电极(source electrode)34和漏极电极(drain electrode)各自连接到源极信号线31b和像素电极线39。此外,TFT 36的衬底33形成源极电极34与漏极电极35之间的通道以将图像信号施加到液晶层23。如所示,共同电极线(common electrode line)37与像素电极线39平行地形成于像素内。
因此,当操作TFT 36以将图像信号施加到像素电极线39时,共同电极线37与像素电极线39之间实质上产生水平电场,且因此在液晶层23的液晶分子在平面上移动时显示预定屏幕。
此外,如图4中所示,在TFT衬底30中,包含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的TFT信号线31安置于衬底33上,且整个区域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由阴影展示的部分)以及其中安置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DAA(阴影内的部分)。此外,衬底33的一侧具备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32,其产生用于驱动每一像素以在显示面板20上显示图像的栅极信号和源极信号。
另外,沿着安置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122的方向延伸的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各自在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内经图案化,以将从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32输出的栅极信号或源极信号施加到TFT 36,进而将来源于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32的栅极信号或源极信号施加到每一像素。
此外,如图1和5中所示,触控面板10以如下形式安置于TFT衬底30上:触控面板10和TFT衬底可彼此垂直重叠,并且因此触控面板10的触控黑矩阵区域TBA和触控有效区域TAA的每一区域以及TFT衬底30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和显示有效区域DAA的每一区域可彼此重叠。
此处,图6说明一种状态,其中当现有触控面板10安放在TFT衬底30上时,触控衬垫11a、触控衬垫11b和触控衬垫11c中的一些以及触控信号线12a、触控信号线12b和触控信号线12c中的一些经安置以与TFT衬底30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重叠。
参见图1和6,触控面板10的触控衬垫11和触控信号线12形成于TFT上部表面粘合上。如果假定TFT上部表面粘合是玻璃材料的彩色滤光片21且彩色滤光片21的垂直厚度是0.5mm,那么图6中说明的所述多个栅极信号线31a和每一触控衬垫11彼此垂直隔开0.5mm,且通过粘合部件40的厚度彼此隔开更远。
在此情况下,在图5的左边说明的触控衬垫11a经安置为与栅极信号线31a垂直相对,所述栅极信号线31a安置于存在于TFT衬底30的左边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中。在此情况下,当栅极信号线31a的间距为20μm且触控衬垫11a具有200μm的厚度时,对应的触控衬垫11a与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内的10个栅极信号线31a垂直相对。
此外,在图6的右边说明的触控衬垫11b和触控信号线12a安置于其中安置栅极信号线31a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中。如果假定触控信号线12a的宽度为100μm,那么一个触控信号线12a与5个栅极信号线31b垂直相对。另外,在图6的下部部分说明的触控衬垫11c和触控信号线12b在安置于其中安置源极信号线31b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中时与源极信号线31b垂直相对。
因此,在安置于TFT衬底120的其中安置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中,当触控面板10的触控衬垫11a、触控衬垫11b和触控衬垫11c以及触控信号线12a和触控信号线12b中的每一个与例如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的TFT信号线121垂直相对时,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通过时间共享方法连续接通/断开栅极电极和源极电极,并且因此如图7A、图7B中所示,取决于包含栅极信号线31a和源极信号线31b的TFT信号线31的接通/断开驱动而施加的电压的电效应施加到触控衬垫11a、触控衬垫11b和触控衬垫11c以及触控信号线12a和触控信号线12b,使得所感测或传送的触控信号可能耦合而失真或可能与噪声信号混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标题为“液晶显示器及其驱动方法(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Driving Method Thereof)”的第2013-0124821号韩国专利特许公开案(2013年11月15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以最小化信号失真的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能够在其中触控面板安装在包含TFT衬底的显示面板的上部部分上的状态中,通过仅在其中不安置TFT衬底的TFT信号线的显示有效区域的上部位置处图案化触控面板的触控信号线,或者通过图案化所述触控信号线同时使安置于其中安置TFT衬底的TFT信号线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中的触控信号线以预定角度倾斜或以Z形形式弯曲所述触控信号线以使TFT信号线与触控信号线交叉而不允许TFT信号线和触控信号线彼此垂直相对,而最小化由于TFT衬底的TFT信号线中的每一个与触控面板的触控信号线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电效应带来的信号失真现象。
如上文所描述,本发明的特点配置如下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以上目的和本发明的特定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其安置于包含在显示面板中的TFT衬底上,用以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所述触控面板包含:触控衬底,其经配置以水平地安置于所述TFT衬底上;多个触控衬垫,其经配置以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以及触控信号线,其经配置以按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触控衬垫且其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形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且将每一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其中所述TFT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TFT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所述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且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仅在对应于所述显示有效区域的区域的上部位置处经图案化以不与所述TFT信号线垂直相对。
所述多个触控衬垫可以其中多个列和多个行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TFT衬底的所述显示有效区域内,且每一触控信号线可以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从每一触控衬垫延伸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显示有效区域内。
所述触控衬垫的所有列当中安置于最外侧的两个触控衬垫列的每一触控信号线可从每一触控衬垫朝向所述触控面板的中心向内拉出且因此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安置于在最外侧的所述两个触控衬垫列之间的触控衬垫列中的每一个的每一触控信号线可通过划分成对应触控衬垫列内的两个方向而拉出以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所述方向中延伸,且每一触控信号可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从作为在最外侧的所述两个触控衬垫列中的任一个的所述最外触控衬垫列朝向另一最外触控衬垫列,在所述对应触控衬垫列内在一个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的数目增加,且在另一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的数目减少,以使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距离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安置于包含在显示面板中的TFT衬底上,用以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所述触控面板包含:触控衬底,其经配置以水平地安置于所述TFT衬底上;多个触控衬垫,其经配置以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以及触控信号线,其经配置以按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触控衬垫且其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形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且将每一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从每一触控衬垫侧向拉出,且因此在安置所述驱动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在所述触控信号线当中,安置于具备所述TFT衬底的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TFT信号线且并不具有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内的一些触控信号线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TFT信号线交叉的形式朝向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同时相对于所述TFT信号线以预定角度θ1倾斜或相对于所述TFT信号线以Z形形式弯曲多次,以便不与所述TFT信号线垂直相对。
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可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所述触控衬底上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末端位置的一侧可连接到一个触控信号线且其另一侧具备接合衬垫,所述接合衬垫个别地连接到安置于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中的多个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以将传送的触控信号输入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所述接合衬垫可连同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一起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在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的同时输出屏幕,所述显示设备包含:显示面板,其经配置以具有TFT衬底且取决于对所述TFT衬底的信号输入而输出预定屏幕,所述TFT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TFT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所述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以及触控面板,其经配置以包含水平地安置于所述TFT衬底上的触控衬底、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的多个触控衬垫,以及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触控衬垫且其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将每一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触控衬垫仅在对应于所述TFT衬底的所述显示有效区域的区域的上部位置处经图案化以不与所述TFT信号线垂直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在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的同时输出屏幕,所述显示设备包含:显示面板,其经配置以具有TFT衬底且取决于输入至所述TFT衬底的信号而输出预定屏幕,所述TFT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TFT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所述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以及触控面板,其经配置以包含水平地安置于所述TFT衬底上的触控衬底、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的多个触控衬垫,以及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触控衬垫且其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将每一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从每一触控衬垫侧向拉出以在安置所述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在所述触控信号线当中,安置于所述TFT衬底的所述显示黑矩阵区域内的一些触控信号线经图案化,同时以所述触控信号线与所述TFT信号线交叉的形式朝向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同时相对于所述TFT信号线以预定角度θ1倾斜或相对于所述TFT信号线以Z形形状弯曲多次,以便不与所述TFT信号线垂直相对。
根据本发明的再另一示范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其在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的同时输出屏幕,所述显示设备包含:显示面板,其经配置以具有TFT衬底且取决于输入至所述TFT衬底的信号而输出预定屏幕,所述TFT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TFT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所述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以及触控面板,其经配置以包含水平地安置于所述TFT衬底上的触控衬底、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的多个触控衬垫,以及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触控衬垫且其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将每一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其中在所述触控信号线当中,一些触控信号线安置于所述TFT衬底的所述显示黑矩阵区域上,且经图案化于所述显示黑矩阵区域内的所述TFT信号线经图案化,同时以所述TFT信号线与所述触控信号线交叉的形式朝向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同时相对于所述触控信号线以预定角度θ2倾斜或相对于所述触控信号线以Z形形式弯曲多次,以便不与所述触控信号线垂直相对。
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可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所述触控衬底上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末端位置的一侧可连接到一个触控信号线且其另一侧具备接合衬垫,所述接合衬垫个别地连接到安置于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中的多个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以将传送的触控信号输入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所述接合衬垫可连同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一起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一般显示设备的配置的侧视横截面图。
图2是示意性地说明一般触控面板的配置的图。
图3是示意性地说明一般TFT衬底的单位像素的详细构造的图。
图4是示意性地说明一般TFT衬底的配置的图。
图5是说明其中一般触控面板安放于TFT衬底上的配置的透视图。
图6和图7A、图7B是说明在现有触控面板安放于TFT衬底上时触控衬垫和触控信号线与TFT信号线垂直相对的状态的图。
图8和9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面板仅在TFT衬底的显示有效区域DAA处经图案化的状态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相应触控衬垫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状态中触控衬垫仅在TFT衬底的显示有效区域DAA处经图案化的状态的俯视图及仰视图。
图11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信号线经图案化为相对于TFT信号线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2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TFT信号线经图案化为相对于触控信号线以预定角度倾斜的状态的图。
图13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信号线经图案化同时相对于TFT信号线以Z形形式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4A及图14B分别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信号线经图案化同时相对于TFT信号线以预定角度或Z形形式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5A及图15B分别是示意性地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TFT信号线经图案化同时相对于触控信号线以预定角度或Z形形式弯曲的状态的图。
图16A及图16B分别是示意性地说明其中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衬垫、触控信号线以及接合衬垫以一个掩模形式形成的配置的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配置的侧视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以下详细描述将更清楚本发明的前述目的、特点和优点。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在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之前,如下界定下文将描述的术语。下文将描述的术语“相对”意指在触控面板110安放于TFT衬底120上时,触控信号线112和TFT信号线121在经图案化时各自延伸且在相同方向上彼此面对地延伸。参考图7A、图7B和17更详细描述,术语“相对”意指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和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在衬底113和衬底120上经图案化时各自延伸,且在此情况下,在触控面板110安放于TFT衬底120上时,任何触控信号线112在与任何TFT信号线121相同的方向上延伸,且其中的每一个的上部和下部位置安置于彼此相对的垂直线上。即,“相对”意味着如下情况:在同一垂直线上在水平方向上延伸的方向是相同的,且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在沿着延伸长度方向彼此垂直重叠时可受到电效应影响。
此外,下文将描述的“安置于区域中”应解释为包含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安置于直接安置在具体界定的区域内的水平区域中的含义,以及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安置于安置在对应区域的上部部分处的垂直区域中的含义。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用以最小化信号失真现象的显示设备100是如下的显示设备:TFT衬底120的信号线121以及触控面板110的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经图案化于最佳结构中,其中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以及触控面板110的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在其中触控面板110安装在包含TFT衬底120的显示面板130上的状态中不彼此垂直相对,以最小化由于其间的电效应所带来的信号失真现象,并且经配置以包含触控面板110且和TFT衬底120。
显示设备100具有如下结构: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2做出的触控的触控面板110安装在显示面板130上,所述显示面板130包含用于控制屏幕驱动的TFT衬底120。
此处,只要显示面板130是可包含LCD以执行预定屏幕驱动的电子屏幕显示设备,便可应用任何显示面板。举例来说,显示面板130可为AMOLED或PDP。通常,在AMOLED或PDP的情况下,不使用液晶或共同电极,但例外地,当不使用共同电极时,共同电极电容器Cvcom形成于触控衬垫111与TFT衬底120之间。
此外,在其中不使用液晶的显示面板130的情况下,彩色滤光片常常可为不必要的。举例来说,在AMOLED的情况下,不使用彩色滤光片,但可通过将保护玻璃或保护膜接合到TFT衬底120以替代彩色滤光片来配置显示设备。
所述保护玻璃或保护膜是由单层或者相同种类或不同种类的多层配置。在此情况下,触控衬垫111也可以形成于保护玻璃或保护膜的上部表面上。触控衬垫111可形成于保护膜或保护玻璃的最上层或最下层上,且在多层的情况下也可以形成于层之间。
当保护玻璃或保护膜接合到TFT衬底120的上部表面时,在TFT衬底120与保护膜(或保护玻璃)之间使用光透射粘合剂来将TFT衬底120接合到保护膜。可使用光学透明粘合剂(optically clear adhesive,OCA)、透射硅等作为光透射粘合剂。
此处,在本说明书的背景技术中描述显示面板130的配置和操作原理。其具体技术配置是本发明涉及的技术领域中众所周知的技术配置,且本发明是基于触控面板110与TFT衬底120之间的安置结构的主要内容,并且因此省略显示面板130的具体技术说明且将详细地描述触控面板和TFT衬底120的配置。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可使用安置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以及触控衬垫111以使得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以及触控面板110的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不彼此垂直相对的各种方案。下文中,将基于安置信号线121和112中的每一个以及触控衬垫111的方法来单独地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
首先,在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10中,在其中不安置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的区域中图案化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且因此可提供信号线121和112中的每一个以及触控衬垫111以使得它们不彼此相对。
为此目的,在触控面板110中,多个触控衬垫111感测在例如手指等触控输入装置2对表面的接近时产生的触控以输出触控信号,且将每一触控衬垫111的触控信号施加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触控信号线112经图案化在触控衬底113上(见图10)。
在此情况下,如图8中所示,在其中TFT衬底120的包含栅极信号线121a和源极信号线121b的TFT信号线121经安置且并不具有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以及其中安置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DAA当中,可仅在对应于显示有效区域DAA的区域的上部位置处图案化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即,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放置在除其中安置栅极信号线121a和源极信号线121b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外的位置上,且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仅局部地图案化于其中不安置TFT信号线121的显示有效区域DAA上。
因此,触控面板110的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以及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安置于不同区域中且因此不彼此垂直相对,进而防止由于其间的电效应所带来的信号失真现象。
此处,图8说明来源于显示器驱动集成电路122的栅极信号线121a:G1到G10,布线到TFT衬底120的左边和右边,奇数编号的栅极信号线121a安置在TFT衬底120的左边,且偶数编号的栅极信号线121a安置在其右边,但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不限于此。因此,所有栅极信号线121a可仅沿左边或右边中的任何一个方向安置,且偶数编号的和奇数编号的栅极信号线121a也可以安置在TFT衬底120的左边或右边中的任一个。栅极信号线121a连接到与TFT衬底120中的像素连接的栅极电极以通过时间共享方法驱动栅极电极。
图8说明具有10×10的分辨率的显示面板130,其仅为一个实例。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30可为具有其中宽度较长的形状的显示设备,例如1024×768的分辨率,或具有其中长度较长的形状的显示设备,例如768×1024的分辨率,而不限于特定分辨率,但所述显示面板可具有例如时钟的圆形形状或星形形状而没有对形状的任何限制。
另外,如图8中所示,触控面板10的触控信号线112在TFT衬底120的显示有效区域DAA上的每一触控衬垫111的右边方向中拉出,且可向下延伸,同时朝向安置在下部部分处的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弯曲。在此情况下,由于所有触控信号线112通过仅从每一触控衬垫111的右边方向拉出而延伸,如图8中所示,因此触控面板110的右端的圆周需要具有空间R,其中经信号连接到最右边触控衬垫111a的触控信号线112在右边方向中拉出以向下延伸。
然而,触控面板的左端的圆周的触控区域与其右端的圆周的触控区域之间的差异由于安全空间R而发生,且因此均匀触控输入受限的现象可发生。
因此,如图9中所示,每一触控衬垫111和每一触控信号线112经图案化于TFT衬底120的显示有效区域DAA上,且经信号连接到每一触控衬垫111的触控信号线112经图案化为在右边方向中拉出,且经信号连接到安置在最右端的触控衬垫111的触控信号线112经图案化为在左边方向中拉出,进而在左端和右端处准备均匀触控输入条件。
然而,在此情况下,如图9中所示,由于通过在安置于最右端的触控衬垫111a与安置为与其邻近的触控衬垫111b之间拉出而延伸的所有触控信号线112安置于触控衬垫111a与触控衬垫111b之间,因此距离d1大于在其它触控衬垫111c和触控衬垫111b的水平方向中隔开的距离d2,且因此,触控输入空白发生于两个触控衬垫111a与触控衬垫111b之间,进而造成触控面板110的整个触控区域不均匀的现象。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10具有如下结构:每一触控衬垫111和每一触控信号线112经图案化于TFT衬底120的显示有效区域DAA内,且相应触控衬垫111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可为相等的。
为此目的,如图10中所示,所述多个触控衬垫111以多个列和多个行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形式经图案化于TFT衬底120的显示有效区域DAA内,且每一触控信号线112以其中触控信号线在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从每一触控衬垫111延伸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显示有效区域DAA内。
此外,触控衬垫111的所有列当中安置于最外侧的两个触控衬垫列C1和C8的每一触控信号线112是在内侧方向中从每一触控衬垫111拉出而朝向触控面板110的中心,且随后在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
此外,安置于两个最外触控衬垫列C1与C8之间的触控衬垫列C2到C7中的每一个的每一触控信号线112通过划分成对应触控衬垫列内的两个方向而拉出以在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每一触控信号112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从作为两个最外触控衬垫列C1和C8中的任一个的最外触控衬垫列C1朝向另一最外触控衬垫列C8,对应触控衬垫列内在一个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增加且在另一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减少,进而使触控衬垫列C1到C8中的每一个之间的水平距离相等。
更详细描述,如图10中所示,第一触控衬垫列C1的所有触控信号线112是从每一触控衬垫111的右边方向拉出,且因此向下朝向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且仅对应于第二触控衬垫列C2中的第一触控衬垫行R1的触控衬垫111的触控信号线112是在左边方向中拉出,且对应于其余触控衬垫行R2到R7的触控衬垫111的所有触控信号线112是在右边方向中拉出。
此外,从第三触控衬垫列C3到第七触控衬垫列C7的触控衬垫111的触控信号线112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增加,且在右边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朝向右边方向减少。因此,最终触控衬垫列C8的触控衬垫111的所有触控信号线112可在左边方向中拉出。
根据触控信号线112的图案化结构,拉出到相应触控衬垫列C1到C8之间的空间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是相等的,并且因此相应触控衬垫111之间的水平距离可维持为相等的。
接着,在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中,通过控制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的延伸角度而图案化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使得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和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不彼此相对,且因此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可不彼此相对而设置。
为此目的,如图11和14A中所示,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从每一触控衬垫111侧向拉出以在安置触控驱动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安置相应触控信号线112当中包含TFT衬底120的栅极信号线121a和源极信号线121b的触控信号线112,且安置于无像素的DBA区域上的触控信号线112a可通过以其在相对于TFT信号线121的预定角度θ处倾斜的形式朝向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而经图案化。
举例来说,如图11中说明,当栅极信号线121a从TFT衬底120的上部部分朝向下部部分笔直安置(相对于水平线成90°)时,安置于其中安置栅极信号线121a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上的触控信号线112a以85°或95°相对于水平线安置。
因此,存在的缺点在于,其中安置栅极信号线121a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可能较宽,但当触控信号线112一起使用显示有效区域DAA和显示黑矩阵区域DBA时,显示黑矩阵区域DBA的宽度可最小化。
栅极信号线121a和触控信号线112的相对角度可优选地在从±0.1°到±45°的范围中。此外,使触控信号线112和源极信号线121b的相对区域较小的计划与将触控信号112和源极信号线安置于预定角度的概念相同,其中相互相对的角度可优选在从±0.1°到±90°的范围中。
此外,如图12和15A中所示,触控信号线112维持于其垂直延伸的状态中。当相应触控信号线112中的一些安置于TFT衬底120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上时,经图案化于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内的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可经图案化,同时以其在相对于触控信号线112a的预定角度θ2处倾斜的形式延伸。
此处,TFT信号线121的预定角度θ2与如上所述的触控信号线112的预定倾斜角度θ1概念相同,且因此将省略其重复的描述。
此外,除图案化触控信号线112或TFT信号线121以使触控信号线112或TFT信号线121在预定角度倾斜的方法之外,如图13和14B中所示,相应触控信号线112当中安置于TFT衬底120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上的触控信号线112a可通过以Z形形式朝向触控驱动集成电路延伸而经图案化,同时相对于TFT信号线121多次弯曲。
此外,如图15B中所示,触控信号线112维持于其垂直延伸的状态中。当相应触控信号线112的一些触控信号线112a安置于TFT衬底120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上时,经图案化于显示黑矩阵区域DBA内的TFT信号线121可通过以Z形形式延伸而图案化,同时相对于触控信号线112a多次弯曲,进而防止相应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安置为彼此垂直相对。
即,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仅在TFT衬底120的显示有效区域DAA上有限地图案化,且因此当一些触控信号线112a安置于TFT衬底120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上时,对应触控信号线112或TFT信号线121通过以相互倾斜的形式或Z形形式弯曲而图案化,使得仅其中相应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彼此垂直交叉的部分P(见图14A及图14B和图15A及图15B)有限地重叠,且其它部分不彼此垂直相对,进而最小化重叠区域。
同时,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10的配置。参看图10,为了通过触控信号线112将由触控衬垫111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发射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每一触控信号线112需要电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为此目的,如图10中所示,触控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的末端具备接合衬垫115,所述接合衬垫115个别地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连接端子。
此处,当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是由例如铜(Cu)和银(Ag)等具有极好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时,发射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触控信号的传播能力可由于高传导性而增加,但由于如上文所描述的金属材料是以裸眼识别的材料,因此触控面板110安装于其中的显示设备100的图像可见性可能降低。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面板110的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是由具有高电阻值的例如氧化铟锡(indium tin oxide,ITO)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并且因此从显示设备100的显示面板130输出的图像不会被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覆盖,而是如同其将显示到外部那样发射,进而防止图像可见性降低。
此处,当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是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时,如图16A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是以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形式的一个薄片,且因此可以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
即,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的ITO板经切割为其中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一体地接合到彼此的形状,且因此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可以集成类型形成而无接合点,使得与其中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各自以独立掩模形式形成的情况相比,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可一次性制造而无需接合过程,例如用于电连接的触控衬垫111与触控信号线112之间的接合的焊接,从而简化过程且节省制造成本。
此外,如图10中所示,触控衬底113上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末端的位置的一侧连接到一个触控信号线112,且其另一侧可具备接合衬垫114,所述接合衬垫114个别地连接到安置于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中的多个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以将传送的触控信号输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
此处,接合衬垫114是由具有极好导电性的导体材料制成。更优选地,如图16B中所示,接合衬垫114是以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形式的一个薄片连同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一起形成,且因此可以集成类型形成而无接合点。
因此,与其中接合衬垫114是由金属材料制成且触控信号线112是由例如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的情况相比,制造触控面板110所需的掩模的数目减少,且用以在触控信号线112与接合衬垫114之间进行电连接的接合过程是不必要的,从而简化过程且更节省制造成本。
接合衬垫114形成于其上经图案化有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的触控衬底113上,且通过在对应于玻璃上芯片(chip on the glass,COG)型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结构中的COG接合将由触控衬垫111检测到的触控信号发射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
此外,接合衬垫114相互接合到形成于例如柔性印刷电路(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和薄膜上芯片(chip on the film,COF)等柔性板113上的接合部分115,以将触控信号发射到安装在柔性板113上的触控驱动集成电路(未示出),且通过柔性板113将触控信号发射到存在于柔性板113外部的触控驱动集成电路。
此处,当柔性板113是由单层形成时,用以将触控信号仅发射到柔性板113的上部表面或下部表面的电路形成,其可比电路形成于柔性板113的两个表面上的情况更节省制造成本。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触控衬垫111、触控信号线112和接合衬垫114可在一个掩模薄片中制造,并且因此当柔性板113也形成于单层上时,可更节省制造成本。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当触控衬垫111、触控信号线112和接合衬垫114形成于单层上时,它们相互连接到由单层形成的柔性板113的接合部分115,从而节省制造成本。
此外,甚至当柔性板113是多层而不是单层时,触控信号线112和触控衬垫111以及由单层形成的接合衬垫114可接合到柔性板113的接合部分115,且接合衬垫114与柔性板113的接合部分115之间的接合方法可通过例如ACF接合。
根据如上文所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的显示设备100的每一组件和功能,有可能通过在触控面板110安装于包含TFT衬底120的显示面板130的上部部分上的状态中,仅在其中不安置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的显示有效区域DAA的上部位置处局部地图案化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或者通过图案化触控信号线同时使安置于其中安置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中的触控信号线112以预定角度倾斜或以Z形形式弯曲触控信号线112以使TFT信号线121与触控信号线112交叉而不允许TFT信号线121和触控信号线112彼此垂直相对,而最小化由于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中的每一个与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电效应带来的信号失真现象。
如上文所描述,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
首先,有可能通过在触控面板110安装在包含TFT衬底120的显示面板130的上部部分上的状态中,仅在其中不安置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的显示有效区域DAA的上部位置处图案化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或者通过图案化所述触控信号线同时使安置于其中安置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的显示黑矩阵区域DBA中的触控信号线112以预定角度倾斜或以Z形形式弯曲触控信号线112以使TFT信号线121与触控信号线112交叉而不允许TFT信号线121和触控信号线112彼此垂直相对,而最小化由于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中的每一个与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之间的电效应带来的信号失真现象。
第二,当触控面板110的触控信号线112安置于其中不安置TFT衬底120的TFT信号线121但安置像素的显示有效区域DAA上时,触控衬垫111的所有阵列当中安置在最外侧的两个触控衬垫列C1和C8的触控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从触控衬垫111中的每一个彼此相对地向内侧方向拉出而朝向触控面板110的中心,且因此在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安置于所述两个最外触控衬垫列C1和C8之间的触控衬垫列C2到C7中的每一个的触控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在对应触控衬垫列内在两个方向中单独地拉出,且因此在其中安置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触控信号线112是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从作为所述两个最外触控衬垫列C1和C8中的任一个的最外触控衬垫列C1,在对应触控衬垫列内在一个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增加,且在另一方向中拉出的触控信号线112的数目减少,从而使触控衬垫列C1到C8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距离相等,同时最小化由于信号线121和信号线112中的每一个彼此相对而带来的信号失真现象。
第三,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的ITO板经切割为其中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一体地接合到彼此的形状,且因此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可以集成类型形成而无接合点,使得与其中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各自以独立掩模形式形成的情况相比,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可一次性制造而无需接合过程,例如用于电连接的触控衬垫111与触控信号线112之间的接合的焊接,从而简化过程且节省制造成本。另外,安置在触控信号线112的末端处的接合衬垫114也连同触控衬垫111和触控信号线112一起形成为由例如氧化铟锡(ITO)材料等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且因此以集成类型形成而无接合点,从而更增加上述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上述本发明不限于上文提到的示范性实施例和附图,而是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以不同方式替代、修改和更改。
Claims (6)
1.一种触控面板,安置于包含在显示面板中的薄膜晶体管衬底上,用以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
触控衬底,其经配置以水平地安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上;
多个触控衬垫,其经配置以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以及
触控信号线,其经配置以按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所述触控衬垫且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形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且将每一所述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薄膜晶体管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所述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且
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仅在对应于所述显示有效区域的区域的上部位置处经图案化以不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信号线垂直相对,
其中所述多个触控衬垫以其中多个列和多个行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所述显示有效区域内,且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以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从每一所述触控衬垫延伸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显示有效区域内,
其中所述触控衬垫的所有列当中安置于最外侧的两个触控衬垫列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从每一所述触控衬垫朝向所述触控面板的中心向内拉出且因此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
安置于在最外侧的所述两个触控衬垫列之间的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每一个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是通过划分成对应所述触控衬垫列内的两个方向而拉出以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所述方向中延伸,且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从作为在最外侧的所述两个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任一个的最外触控衬垫列朝向另一所述最外触控衬垫列,在对应所述触控衬垫列内在一个方向中拉出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目增加,且在另一方向中拉出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目减少,以使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距离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衬底上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末端位置的一侧连接到一个所述触控信号线且其另一侧具备接合衬垫,所述接合衬垫个别地连接到安置于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中的多个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以将传送的所述触控信号输入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
所述接合衬垫是连同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一起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形式的一个薄片。
4.一种显示设备,其在检测由触控输入装置做出的触控的同时输出屏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面板,其经配置以具有薄膜晶体管衬底且取决于输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的信号而输出预定屏幕,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整个区域具备包含栅极信号线和源极信号线的薄膜晶体管信号线,且划分成无像素的显示黑矩阵区域以及具备所述像素以显示图像的显示有效区域;以及
触控面板,其经配置以包含水平地安置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上的触控衬底、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以感测所述触控以便输出触控信号的多个触控衬垫,以及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触控衬底上的触控信号线:所述触控信号线的一个末端连接到每一所述触控衬垫且所述触控信号线的另一末端连接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将每一所述触控衬垫的所述触控信号施加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
其中所述触控信号线和所述触控衬垫仅在对应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所述显示有效区域的区域的上部位置处经图案化以不与所述薄膜晶体管信号线垂直相对,
其中所述多个触控衬垫以其中多个列和多个行以预定距离彼此隔开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薄膜晶体管衬底的所述显示有效区域内,且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以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从每一所述触控衬垫延伸的形式经图案化于所述显示有效区域内,
其中所述触控衬垫的所有列当中安置于最外侧的两个触控衬垫列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从每一所述触控衬垫朝向所述触控面板的中心向内拉出且因此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方向中延伸,且
安置于在最外侧的所述两个触控衬垫列之间的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每一个的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是通过划分成对应所述触控衬垫列内的两个方向而拉出以在安置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的所述方向中延伸,且每一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以如下形式经图案化:从作为在最外侧的所述两个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任一个的最外触控衬垫列朝向另一所述最外触控衬垫列,在对应所述触控衬垫列内在一个方向中拉出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目增加,且在另一方向中拉出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数目减少,以使所述触控衬垫列中的每一个之间的距离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是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衬底上的所述触控信号线的末端位置的一侧连接到一个所述触控信号线且其另一侧具备接合衬垫,所述接合衬垫个别地连接到安置于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中的多个连接端子中的一个以将传送的所述触控信号输入到所述触控驱动集成电路,且
所述接合衬垫是连同所述触控衬垫和所述触控信号线一起一体地形成而无接合点以作为由氧化铟锡材料的透明导体制成的掩模的一个薄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10616361.8A CN106293204A (zh) | 2014-08-28 | 2015-08-27 | 显示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113091 | 2014-08-28 | ||
KR1020140113091A KR101597522B1 (ko) | 2014-08-28 | 2014-08-28 | 신호왜곡 현상을 최소화한 터치패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장치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16361.8A Division CN106293204A (zh) | 2014-08-28 | 2015-08-27 | 显示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89039A CN105389039A (zh) | 2016-03-09 |
CN105389039B true CN105389039B (zh) | 2019-04-02 |
Family
ID=540144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16361.8A Pending CN106293204A (zh) | 2014-08-28 | 2015-08-27 | 显示设备 |
CN201510537215.1A Active CN105389039B (zh) | 2014-08-28 | 2015-08-27 | 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10616361.8A Pending CN106293204A (zh) | 2014-08-28 | 2015-08-27 | 显示设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04388B2 (zh) |
EP (1) | EP2993561A1 (zh) |
KR (1) | KR101597522B1 (zh) |
CN (2) | CN106293204A (zh) |
TW (1) | TWI59011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84338B1 (en) * | 2015-03-09 | 2017-06-20 |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 Multifunctional layer for a display device |
KR101609992B1 (ko) * | 2015-10-05 | 2016-04-06 | 주식회사 지2터치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
KR102509067B1 (ko) * | 2016-04-08 | 2023-03-1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사용자 인증장치, 그것의 입력 센싱 모듈 및 사용자 인증방법 |
CN108108045A (zh) * | 2016-11-24 | 2018-06-01 |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基板、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设备 |
CN106847827A (zh) * | 2017-02-08 | 2017-06-1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邦定方法 |
WO2019026649A1 (ja) | 2017-08-01 | 2019-02-07 | 株式会社ワコム | ペンが送信したペン信号を検出するためのセンサ |
CN108256507B (zh) * | 2018-02-23 | 2021-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指纹识别器件及触控面板 |
CN108920002B (zh) * | 2018-06-29 | 2021-01-2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
CN109582179B (zh) * | 2018-12-26 | 2024-07-12 |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KR20210012216A (ko) * | 2019-07-24 | 2021-02-03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 전극들을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CN112162659A (zh) * | 2020-10-26 | 2021-01-01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触控模组、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KR102480273B1 (ko) * | 2020-12-03 | 2022-12-23 | 주식회사 지2터치 | P형 트랜지스터를 포함하는 프로그램 가능한 전압이 인가되는 터치 스크린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2538A (zh) * | 2004-01-05 | 2007-01-24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弯曲的布线图的电子设备 |
CN102667684A (zh) * | 2009-12-17 | 2012-09-12 | 李圣昊 | 触控面板的触控单元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触控面板 |
CN103164076A (zh) * | 2011-12-09 | 2013-06-1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集成式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074414B1 (ko) * | 2004-11-19 | 2011-10-18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터치패널 일체형 평판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20070164455A1 (en) | 2004-12-17 | 2007-07-19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 N.V.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ending wiring pattern |
CN102033643B (zh) * | 2009-09-30 | 2013-03-06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屏及其制造方法 |
JP5513262B2 (ja) * | 2010-06-02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表示装置 |
US9491852B2 (en) | 2010-10-15 | 2016-11-08 | Apple Inc. | Trace border routing |
US9710114B2 (en) | 2011-09-29 | 2017-07-18 | G2Touch Co., Ltd. | Touch detection device, touch detection method and touch screen panel, using driving back phenomenon,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built-in touch screen panel |
KR101361707B1 (ko) | 2012-05-07 | 2014-02-11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구동 방법 |
KR20140016624A (ko) * | 2012-07-30 | 2014-02-10 | 이엘케이 주식회사 | 터치스크린 장치 |
TW201413514A (zh) | 2012-09-24 | 2014-04-01 | Wintek Corp | 觸控面板 |
CN103713781A (zh) * | 2012-10-09 | 2014-04-09 |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触控面板 |
CN103049156B (zh) * | 2012-12-13 | 2015-12-23 | 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容式内嵌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3279245B (zh) * | 2013-06-06 | 2017-03-15 |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 触控显示装置 |
CN103970392B (zh) * | 2014-04-18 | 2019-10-0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4020905B (zh) * | 2014-05-30 | 2017-06-16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
2014
- 2014-08-28 KR KR1020140113091A patent/KR101597522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5
- 2015-08-03 US US14/816,933 patent/US99043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8-27 CN CN201610616361.8A patent/CN106293204A/zh active Pending
- 2015-08-27 TW TW104128057A patent/TWI590115B/zh active
- 2015-08-27 EP EP15002538.5A patent/EP299356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5-08-27 CN CN201510537215.1A patent/CN1053890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02538A (zh) * | 2004-01-05 | 2007-01-24 |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弯曲的布线图的电子设备 |
CN102667684A (zh) * | 2009-12-17 | 2012-09-12 | 李圣昊 | 触控面板的触控单元结构及利用该结构的触控面板 |
CN103164076A (zh) * | 2011-12-09 | 2013-06-1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具有集成式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93561A1 (en) | 2016-03-09 |
CN106293204A (zh) | 2017-01-04 |
US9904388B2 (en) | 2018-02-27 |
TWI590115B (zh) | 2017-07-01 |
TW201608438A (zh) | 2016-03-01 |
US20160062527A1 (en) | 2016-03-03 |
KR101597522B1 (ko) | 2016-02-25 |
CN105389039A (zh) | 2016-03-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89039B (zh) | 触控面板和包含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设备 | |
JP6979378B2 (ja) | センサ付き表示装置 | |
US8866782B2 (en) | Display device | |
TWI671570B (zh) | 具有微發光二極體前光之顯示器 | |
KR101274649B1 (ko) |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US10133380B2 (en) |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2298370B1 (ko) |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10873284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8122497A (zh) | 一种柔性阵列基板、柔性显示装置及组装方法 | |
KR20110135196A (ko) |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
KR20110111245A (ko) | 터치 센서가 내장된 디스플레이 | |
EP2765493A2 (en) | Display panel capable of detecting touch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KR20160083339A (ko) | 터치 방식 액정표시장치 | |
JP6745732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180032194A1 (en) | Sensor and display device | |
KR102720683B1 (ko) | 터치스크린을 구비하는 평판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 |
CN106486045A (zh) | 包括具有桥接图案的显示面板的显示装置 | |
US11543917B2 (en) | Display device | |
KR20140016709A (ko) |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 |
KR20140134620A (ko) | 전자 컴포넌트, 터치 패널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
WO2014084040A1 (ja) | 表示装置 | |
JP3183253U (ja) | タッチ表示装置 | |
CN105867697B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
KR20110064181A (ko) | 터치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US10566405B2 (en) |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2 |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
Address after: Gyeonggi Do City South Korea Panchiao road Bundang 255 road 35203 Applicant after: G2TOU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Gyeonggi Do City South Korea Panchiao road Bundang 25 road 35203 Applicant before: G2TOUCH CO., LTD |
|
COR |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