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383983A - 基材传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基材传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83983A
CN105383983A CN201410454930.4A CN201410454930A CN105383983A CN 105383983 A CN105383983 A CN 105383983A CN 201410454930 A CN201410454930 A CN 201410454930A CN 105383983 A CN105383983 A CN 1053839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aterial
rotating shaft
rolling
blast
delivery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45493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世宪
黄永铭
林福宝
刘星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filed Critical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Priority to CN20141045493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383983A/zh
Publication of CN1053839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8398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材传输系统,包含一基材传递装置、一收卷转轴以及一风压提供装置。基材传递装置是用以传递一基材。收卷转轴是用以卷收来自基材传递装置的基材,并使基材与收卷转轴相夹一夹角。风压提供装置是至少部分地位于基材与收卷转轴所夹的夹角内,并用以朝向夹角施予一风压,而改变夹角的角度,故可将位于夹角处的基材撑平,从而防止皱折的产生。

Description

基材传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基材的输送技术,且特别是关于一种具有粗糙表面的可挠性基材的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可挠性基材的传递方式通常是利用连续卷轴式(roll-to-roll)的技术来实现。进一步来说,可挠性基材的一端可绕在放卷滚轮上,而可挠性基材的另一端可绕在收卷滚轮上。放卷滚轮与收卷滚轮可同时转动,而使可挠性基材从放卷滚轮往收卷滚轮传递。
目前有许多可挠性基材为长米数基材(例如1000米以上),若欲传递此长米数基材,则需让此长米数基材维持在高张力的状态,以利长米数基材能够维持在拉平而非下垂的状态,从而让长米数基材能够顺利地往收卷滚轮传递。然而,将长米数基材维持在高张力状态时,长米数基材的表面容易产生皱折。
一般来说,消除皱折所常用的手段有两种。第一种手段是降低收卷滚轮与放卷滚轮的转速。虽然降低收卷滚轮与放卷滚轮的转速可防止皱折的产生,但也会导致产能的下降。第二种手段是降低长米数基材的张力,然而,若张力降低,则容易使长米数基材下垂,甚至造成收卷时,基材脱圈的状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材传输系统,在无须降低滚轮转速与基材张力的情况下,防止可挠性基材在收卷时产生皱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基材传输系统包含一基材传递装置、一收卷转轴以及一风压提供装置。基材传递装置是用以传递一基材。收卷转轴是用以卷收来自基材传递装置的基材,并使基材与收卷转轴相夹一夹角。风压提供装置是至少部分地位于基材与收卷转轴所夹的夹角内,并用以朝向夹角施予一风压,而改变夹角的角度。
于上述实施方式中,风压提供装置可朝基材与收卷转轴所夹的夹角施予风压,故可将位于夹角处的基材撑平,从而防止皱折的产生。
以上所述仅是用以阐述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及其产生的功效等等,本发明的具体细节将在下文的实施方式及相关附图中详细介绍。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
图2绘示图1所示的风压提供装置的立体图;
图3绘示图1所示的收卷转轴的俯视图;
图4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基材的粗糙表面的局部俯视图;
图5绘示依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基材的粗糙表面的局部俯视图;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
图7绘示图6所示的风压提供装置的立体图;
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
图9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以及
图10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露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到,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并非必要的,因此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已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
第一实施方式
图1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基材传输系统可包含基材传递装置100、收卷转轴200以及风压提供装置300。基材传递装置100可朝收卷转轴200传递可挠性的基材400。换句话说,基材400可沿着图中所示的传递方向D1从基材传递装置100传递至收卷转轴200。收卷转轴200可卷收来自基材传递装置100的基材400,并使基材400与收卷转轴200相夹一夹角θ。风压提供装置300是至少部分地位于基材400与收卷转轴200所夹的夹角θ内,且风压提供装置300可朝向夹角θ施予风压,而改变夹角θ的角度。
由于夹角θ会被风压提供装置300施予风压,故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可受到风压的影响而被撑平,从而消除因张力过大所产生的皱折。如此一来,基材400可在无皱折的情况下卷收于收卷转轴200上。换句话说,即使基材400维持在高张力且高传递速度的情况下而可能产生皱折,但由于此皱折可被风压所消除,故可使基材400在无皱折的情况下卷收于收卷转轴200上。
进一步来说,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风压提供装置300可包含供气主管310以及可挠性出风管320。可挠性出风管320连通供气主管310,并用以朝向夹角θ施予风压。举例来说,供气主管310可连通外部的供气装置(未示于本图中),而可接收此供气装置所排出的气体。可挠性出风管320具有彼此相对的连接端口322以及暴露端口324。供气主管310具有朝向夹角θ的表面312。连接端口322是连通位于供气主管310的表面312的开口,而暴露端口324是暴露于夹角θ内。如此一来,连接端口322可从供气主管310接收气体,而此气体流经可挠性出风管320后,可从暴露端口324喷出至夹角θ内,而对夹角θ施予正风压。因此,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可被气体撑起,而可消除皱折。当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被气体撑起时,可增加夹角θ的角度。
于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可挠性出风管320是具有可挠性的,故操作者可根据夹角θ的位置,来弯曲可挠性出风管320,以调整可挠性出风管320的暴露端口324的位置,使暴露端口324能够位于夹角θ内,而利于朝夹角θ施予正风压。
于本实施方式中,风压提供装置300是对夹角θ施予正风压,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风压提供装置300亦可对夹角θ施予负风压。举例来说,风压提供装置300可连通至真空泵,以抽取夹角θ内的空气,而对夹角θ施予负风压。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会受到此负风压的影响,而被向下拉平,而可使皱折消除。当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受到负风压的影响而被向下拉平时,可减小夹角θ的角度。
图2绘示图1所示的风压提供装置300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可挠性出风管320的数量可为多个。每一可挠性出风管320具有出风方向D2。至少两可挠性出风管320的出风方向D2不平行。换句话说,至少两可挠性出风管320的出风方向D2是不同的。由于这些可挠性出风管320可朝不同的出风方向D2出风,故可针对基材400(可参阅图1)上不同局部区域的不同皱折程度,施予不同的风压,从而施予每个局部区域适当的风压。进一步来说,由于这些可挠性出风管320均具有可挠性,故在操作时,操作者可针对基材400上不同局部区域的皱折程度,来弯曲可挠性出风管320,以调整可挠性出风管320的出风方向D2,使每一局部区域均可被施予适当的风压。
图3绘示图1所示的收卷转轴200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收卷转轴200具有收卷区域210以及非收卷区域220。非收卷区域220是位于收卷区域210外。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是布满于收卷区域210上,而不位于非收卷区域220上。换句话说,收卷转轴200上只有收卷区域210布有基材400,而非收卷区域220上无布有基材400。收卷转轴200具有轴向方向A。收卷区域210在收卷转轴200的轴向方向A上具有宽度d,且300毫米≦d≦1500毫米。换句话说,此基材传输系统可传输的基材400的幅宽是介于300毫米至1500毫米之间。
于本实施方式中,基材400具有粗糙的表面401。此粗糙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至少4纳米。应了解到,本说明书全文中所述的粗糙度是代表利用探针式表面分析仪(由KosakaLaborataryLtd.所提供的型号为ET4000A的分析仪)所测量到的表面的中心线平均粗糙度(centerlineaverageroughness)。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表面401的粗糙度值可介于4至1500纳米之间。虽然粗糙的表面401具有凹凸起伏的微结构,而可能造成基材400在传输时,表面401承受的张力不均匀,导致表面401产生皱褶。然而,由于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可受到风压,故即便粗糙的表面401因其凹凸起伏的微结构而承受不均匀的张力,此表面401亦可受到风压的影响而撑平,以防止皱折的产生。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前述粗糙表面401可具有固定图样化(pattern),举例来说,有固定图样化的表面401如图4及图5所示。详细地说,如图4所示,表面401上可设有间隔性排列的段差结构402。这些段差结构402由俯视观的可呈矩形图案。相邻两段差结构402之间的间距I1可为固定的(如介于250微米至650微米之间),且这些段差结构402可凸起或凹陷于表面401,而与表面401相距一段差(如1.5微米),而呈现凹凸起伏状。另外如图5所示,表面401上可设有间隔性排列的段差结构402a。这些段差结构402a由俯视观的可呈由多个串在一起的菱形块所构成的图案。相邻两段差结构402a之间的最大间距I2可为固定的(如300微米),且每一段差结构402a的菱形块的斜边长L可为250微米。这些段差结构402a可凸起或凹陷于表面401,而与表面401相距一段差(如1.5微米),而呈现凹凸起伏状。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粗糙表面401亦可为无固定图样化的不规则(厚度不均匀)的凹凸表面。
于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基材传输系统还可包含放卷驱动装置500以及收卷驱动装置600。基材传递装置100可包含放卷转轴110,而基材400可卷绕于此放卷转轴110上。放卷转轴110是与收卷转轴200沿着相同方向旋转(例如:两者均是沿着顺时针方向旋转),以使基材400沿着传递方向D1,朝向收卷转轴200传递。放卷驱动装置500可耦合于放卷转轴110,并用以驱动放卷转轴110转动,而收卷驱动装置600可耦合于收卷转轴200,并用以驱动收卷转轴200沿着与放卷转轴110相同的转动方向转动。
于其他实施方式中,基材传输系统亦可无须采用放卷驱动装置500及收卷驱动装置600,而改以人工的方式旋转放卷转轴110与收卷转轴200。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其中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基材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5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且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不会产生皱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较弱。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1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且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不会产生皱折。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较强。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9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且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不会产生皱折。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差异在于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较高。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1.5微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5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且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不会产生皱折。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之间的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较弱。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1.5微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1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且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不会产生皱折。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之间的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较强。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1.5微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9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且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不会产生皱折。
比较例1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较弱。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4.0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虽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但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会产生皱折。由此可知,当风压为4.0公斤重时,此风压不足以将基材400撑平,而无法完全消除皱折。
比较例2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1之间的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较强。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风压提供装置300所提供的风压设定为5.0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虽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但过大的风压会在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产生气纹。由此可知,当风压为5.0公斤重时,此风压虽足以将基材400撑平,但却会因为风力过大而在基材400上留下纹路。
比较例3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但不具风压提供装置300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1之间的差异除了在于省略风压提供装置300,还包含收卷速度的下降。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虽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但收卷速度的下降会进一步导致产能的下降。
比较例4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但不具风压提供装置300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3之间的差异在于收卷速度的上升。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9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虽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但此收卷速度仍低于实施例1至6的收卷速度(15公尺/分钟),故会造成产能的下降。
比较例5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但不具风压提供装置300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3之间的差异在于收卷速度的上升。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10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0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虽可顺利收卷基材400,但过快的收卷速度却造成了基材400产生皱折。
比较例6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但不具风压提供装置300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3之间的差异在于基材400收卷张力的下降以及收卷速度的上升。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3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收卷转轴200虽可以较快的速度收卷基材400,但由于张力下降,故基材400容易抖动而容易损坏或刮伤。
比较例7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但不具风压提供装置300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6之间的差异在于基材400收卷张力的上升。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5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由于张力不足,故基材400容易脱离收卷转轴200的表面,而无法顺利收卷,产生脱圈的状况。
比较例8
本比较例是采用图1所示,但不具风压提供装置300的基材传输系统来传输基材400,本比较例与比较例7之间的差异在于基材400收卷张力的上升。具体来说,基材400的材质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且基材400的幅宽为650毫米,长度为3000公尺,厚度为50微米,而基材400的表面401的粗糙度值为4纳米。当基材400的收卷张力设定为8公斤重,且收卷速度设定为15公尺/分钟时,张力仍不足以拉紧基材400,故基材400仍容易脱离收卷转轴200的表面,而无法顺利收卷,产生脱圈的状况。
第二实施方式
图6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图7绘示图6所示的风压提供装置300a的立体图。如第6及7图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风压提供装置300a的不同。本实施方式的风压提供装置300a可为风刀机构。具体来说,风压提供装置300a可包含供气主管310a。供气主管310a具有表面312a以及出风口314a。表面312a是朝向夹角θ。出风口314a是开设于表面312a,以朝向夹角θ施予风压,而改变夹角θ的角度,从而撑平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
举例来说,供气主管310a可连通外部的供气装置(未示于本图中),而接收此供气装置所排出的气体。由于供气主管310a的表面312a开设有出风口314a,故供气主管310a所接收的气体可从出风口314a朝向夹角θ喷出。而对夹角θ施予正风压。因此,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可被气体撑起,而可消除皱折。当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被气体撑起时,可增加夹角θ的角度。
于本实施方式中,风压提供装置300a是对夹角θ施予正风压,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风压提供装置300a亦可对夹角θ施予负风压。举例来说,风压提供装置300a可连通至真空泵,以抽取夹角θ内的空气,而对夹角θ施予负风压。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会受到此负风压的影响,而被向下拉平,而可使皱折消除。当位于夹角θ周遭的基材400受到负风压的影响而被向下拉平时,可减小夹角θ的角度。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前文中第一实施方式所载的内容相同,故不重复叙述。
第三实施方式
图8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风压提供装置300是可移动的。具体来说,本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可包含移动装置710。移动装置710可耦合于风压提供装置300,并可将风压提供装置300沿着远离收卷转轴200的方向或接近收卷转轴200的方向移动。如此一来,操作者可视需求来移动风压提供装置300。举例来说,移动装置710可在风压提供装置300距离基材400过远时,将风压提供装置300沿着接近收卷转轴200的方向移动,或在风压提供装置300距离基材400过近时,将风压提供装置300沿着远离收卷转轴200的方向移动,以防止风压提供装置300接触基材400,而干涉基材400的收卷作业。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基材传输系统可包含距离侦测装置720以及移动促发装置730。距离侦测装置720是用以侦测风压提供装置300至基材400的最短距离。移动促发装置730是耦合于距离侦测装置720以及移动装置710,以当风压提供装置300至基材400的最短距离小于预设值时,促发移动装置710移动风压提供装置300。如此一来,当基材400持续卷收于收卷转轴200上,使收卷转轴200上的基材400累积得越厚,而逐渐接近可挠性出风管320的暴露端口324时,距离侦测装置720可侦测到暴露端口324至基材400的距离小于预设值,而使得移动装置710将风压提供装置300朝向远离收卷转轴200的方向移动,以防止可挠性出风管320的暴露端口324接触基材400,而干涉基材400的收卷作业。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前文中第一实施方式所载的内容相同,故不重复叙述。
第四实施方式
图9绘示依据本发明第四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可包含加工装置800。基材传递装置100与收卷转轴200是位于加工装置800的相对两侧。换句话说,加工装置800是位于基材传递装置100与收卷转轴200之间,而位在基材400的传递路径上。加工装置800可对基材400做加工处理。举例来说,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加工装置800可为送料装置、以送料至基材400上。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加工装置800可为喷涂装置,以对基材400进行喷涂作业。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加工装置800可为加热装置,以对基材400加热。应了解到,上述加工装置800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前文中第一实施方式所载的内容相同,故不重复叙述。
第五实施方式
图10绘示依据本发明第五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的侧视图。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本实施方式的基材传输系统包含中继转轴900。基材传递装置100与收卷转轴200是分别位于中继转轴900的相对两侧,且中继转轴900所在的位置是高于收卷转轴200所在的位置。部分基材400会绕过中继转轴900,而被中继转轴900所拉高。具体地说,中继转轴900是在基材400的传递路径上,且其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是高于放卷转轴110与收卷转轴200所在位置的水平高度。
如此一来,部分基材400会绕过中继转轴900而被中继转轴900所拉高,故可增加基材400与收卷转轴200所夹的夹角θ的角度,而更进一步地利于风压提供装置300朝向夹角θ施予风压,以便撑平基材400,而防止皱折产生。
本实施方式的其他技术特征与前文中第一实施方式所载的内容相同,故不重复叙述。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材传递装置,用以传递一基材;
一收卷转轴,用以卷收来自该基材传递装置的该基材,并使该基材与该收卷转轴相夹一夹角;以及
一风压提供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该基材与该收卷转轴所夹的该夹角内,用以朝向该夹角施予一风压,而改变该夹角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风压提供装置包含:
一供气主管;以及
至少一可挠性出风管,连通该供气主管,并用以朝向该夹角施予一风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可挠性出风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可挠性出风管的其中至少两者的出风方向不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移动装置,用以将该风压提供装置沿着远离该收卷转轴的方向或接近该收卷转轴的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一距离侦测装置,用以侦测该风压提供装置至该基材的一最短距离;以及
一移动促发装置,当该风压提供装置至该基材的该最短距离小于一预设值时,用以促发该移动装置移动该风压提供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收卷转轴具有一收卷区域以及位于该收卷区域外的一非收卷区域,其中该基材是布满于该收卷区域上而不位于该非收卷区域上,其中该收卷区域在该收卷转轴的一轴向方向上具有一宽度d,其中300毫米≦d≦1500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风压提供装置包含:
一供气主管,该供气主管具有一表面以及多个出风口,该表面是朝向该夹角,所述出风口是开设于该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材传递装置包含:
一放卷转轴,其是与该收卷转轴沿着相同方向旋转,并使该基材朝向该收卷转轴传递。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含:
至少一加工装置,该基材传递装置与该收卷转轴是位于该加工装置的相对两侧,而该加工装置是用以对该基材做加工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加工装置为一送料装置、一喷涂装置或一加热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具有粗糙的表面,且该表面的粗糙度值为至少4纳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材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基材具有粗糙的表面,且该表面的粗糙度值为是介于4至1500纳米之间。
CN201410454930.4A 2014-09-09 2014-09-09 基材传输系统 Pending CN10538398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4930.4A CN105383983A (zh) 2014-09-09 2014-09-09 基材传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454930.4A CN105383983A (zh) 2014-09-09 2014-09-09 基材传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83983A true CN105383983A (zh) 2016-03-09

Family

ID=55416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454930.4A Pending CN105383983A (zh) 2014-09-09 2014-09-09 基材传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383983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07059A (ja) * 2002-09-19 2004-04-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巻き取り方法
EP1505020A2 (de) * 2003-08-04 2005-02-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von Sicherheitsfolien
CN1607982A (zh) * 2001-11-12 2005-04-20 韦克莱奇姆公司 用于稳定条带型制品高速运行的方法和装置
CN101665194A (zh) * 2008-08-27 2010-03-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CN202153483U (zh) * 2011-07-15 2012-02-29 铜陵其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防膜面皱折和变形的镀膜机
JP2012210997A (ja) * 2011-03-31 2012-11-01 Tdk Corp シート体支持装置、シート体加工装置、シート体支持方法およびシート体加工方法
CN103086178A (zh) * 2013-02-19 2013-05-08 苏州东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卷机及控制柔性材料收卷的方法
CN203741410U (zh) * 2014-03-12 2014-07-30 广东东南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吹气展平的薄膜真空镀铝生产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07982A (zh) * 2001-11-12 2005-04-20 韦克莱奇姆公司 用于稳定条带型制品高速运行的方法和装置
JP2004107059A (ja) * 2002-09-19 2004-04-08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ポリマーフィルムの巻き取り方法
EP1505020A2 (de) * 2003-08-04 2005-02-0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ickeln von Sicherheitsfolien
CN101665194A (zh) * 2008-08-27 2010-03-10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聚合物薄膜的卷绕方法及其装置
JP2012210997A (ja) * 2011-03-31 2012-11-01 Tdk Corp シート体支持装置、シート体加工装置、シート体支持方法およびシート体加工方法
CN202153483U (zh) * 2011-07-15 2012-02-29 铜陵其利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防膜面皱折和变形的镀膜机
CN103086178A (zh) * 2013-02-19 2013-05-08 苏州东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收卷机及控制柔性材料收卷的方法
CN203741410U (zh) * 2014-03-12 2014-07-30 广东东南薄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吹气展平的薄膜真空镀铝生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97219B2 (en) Spray apparatus and coating system using same
US10683185B2 (en) Processing system and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7002368A (zh) 有效的幅材铺展和稳定吹浴
CN207114442U (zh) 一种保护膜外观缺陷检测装置
CN105073613A (zh) 在造纸机的干燥端中的卷纸装置和卷绕纸幅的方法
CN107073526A (zh) 异物的除去方法以及异物的除去装置
US9382085B2 (en)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and gluing the final edge of a log material
CN105383983A (zh) 基材传输系统
WO2013151097A1 (ja) フィルム切断方法及びフィルム切断システム
CN106000786A (zh) 一种离型膜涂布生产线
CN202658475U (zh) 一种涂布机
SE515132C2 (sv) Anordning vid värme-/fuktväxlare med turbulensalstrare
CN209238316U (zh) 连续式极片产线
CN206966020U (zh) 精密实验型涂布机
CN207056887U (zh) 自动涂布机
CN212292206U (zh) 一种双向纠偏装置
JP2005145577A (ja) 無接触搬送装置
CN210529368U (zh) 离型纸固体硅油加工流水线
CN211105604U (zh) 一种具有除尘加湿功能的覆膜机
CN209103984U (zh) 一种薄膜电容器卷绕设备的圆弧形气导装置
CN207209490U (zh) 一种输送带卷的放料展开装置
CN201637255U (zh) 可调式承接滚轮装置
CN102671830A (zh) 一种涂布机
CN209093780U (zh) 一种提高胶带质量的涂布机
CN109622314A (zh) 一种涂布机传动辊差速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9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