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77743A - 加重吊臂组合件 - Google Patents
加重吊臂组合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77743A CN105377743A CN201480025350.1A CN201480025350A CN105377743A CN 105377743 A CN105377743 A CN 105377743A CN 201480025350 A CN201480025350 A CN 201480025350A CN 105377743 A CN105377743 A CN 10537774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m
- intermediate member
- hoisting device
- boom
- we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238000007598 dipp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1310793 Podi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42 antagnos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368 de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1/00—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6F11/04—Lif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u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movable platforms or cabins, e.g. on vehicles, permitting workmen to place themselves in any desired position for carrying out required operations
- B66F11/044—Working platforms suspended from booms
- B66F11/046—Working platforms suspended from booms of the telescoping typ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Jib Cranes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吊臂组合件(100)包括下部吊臂(112),中间构件(116,300),上部吊臂(120),中间连接件(126),以及联接在中间构件和上部吊臂之间的致动器(128)。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基部端部,且基部端部配置成可枢转地联接到起重装置。中间构件可枢转地联接到下部吊臂的中间构件端部。上部吊臂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中间构件的第一端部,以及中间连接件直接联接在上部吊臂和下部吊臂之间。所述中间构件包括定位成承载结构性载荷的基部部分(306)和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的加重部分(310)。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3月12日提交的号为13/797720的美国申请的优先权,并且该美国申请以其全文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适于起重装置的吊臂。更具体地,本申请涉及降低尾部和底盘配重的加重的吊臂组合件。
背景技术
常规的单塔架铰接吊臂起重机可包括底盘和联接到所述底盘的转盘。第一吊臂部件的端部联接到转盘,以及第一吊臂部件的相对端部联接到具有直立件的第二吊臂部件。起重机油缸提升第一吊臂部件和第二吊臂部件,从而提升联接到第二吊臂部件端部的工具(例如,工作平台,叉形件等等)。
当工具被提升时,起重装置会经历向前的不稳定性(例如,由于施加到工具的悬臂力)。联接到转盘尾部的配重(即尾部配重)或联接到起重装置的底盘的配重(例如,底盘配重)通过产生抗衡转矩来降低向前的不稳定性,所述抗衡转矩与由工具上的力所产生的不稳定转矩相反。当工具提升以及吊臂部件之间的角度增加时,起重装置也可能会经受向后的不稳定性。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尾部配重会产生减稳力矩并导致向后的不稳定性。传统的起重装置包括显著的尾部和底盘配重,以减少向前和向后的不稳定性。然而,这样的尾部和底盘配重增加起重装置的整体重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吊臂组合件,其包括下部吊臂,中间构件,上部吊臂,中间连接件,以及联接在中间构件和上部吊臂之间的致动器。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基部端部,且基部端部配置成可枢转地联接到起重装置。中间构件可枢转地联接到下部吊臂的中间构件端部。上部吊臂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中间构件的第一端部,以及中间连接件直接联接在上部吊臂和下部吊臂之间。所述中间构件包括定位成承载结构性载荷的基部部分和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的加重部分。
另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吊臂组合件,其包括下部吊臂,中间构件,上部吊臂,和压载物。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基部端部,以及基部端部配置成可枢转地联接到起重装置。中间构件可枢转地联接到下部吊臂的中间构件端部。上部吊臂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中间构件的第一端部。压载物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且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
又一个实施例涉及一种起重装置,其包括底盘和联接到底盘且可在降低位置和提升位置之间移动的吊臂组合件。吊臂组合件包括下部吊臂,中间构件,上部吊臂,和压载物。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联接到底盘的基部端部。中间部件可枢转地联接到下部吊臂的中间构件端部,以及上部吊臂包括可枢转地联接到中间构件的中间端部。压载物联接到中间构件且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
本发明能够具有其它实施例且以各种方式实施。替代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其它特征和特征的组合,如通常可在权利要求中限定的那样。
附图说明
对于理解本发明将从结合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变得更充分,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相同的元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吊臂组合件的起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吊臂组合件的透视图。
图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下降位置的吊臂组合件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在中间位置的吊臂组合件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处于提升位置的吊臂组合件的侧视图。
图6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在向前不稳定的位置的吊臂组合件的起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7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在中间位置的吊臂组合件的起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8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在在向后不稳定的位置的吊臂组合件起重装置的侧视图。
图9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适于吊臂组合件的直立件的示意剖面图,其包括基部部分和加重部分。
图10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适于吊臂组合件的包括离散隆起部分的直立件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1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适于吊臂组合件的包括离散加重部分的直立件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12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与基部部分一体形成的加重部分的吊臂组合件的下部吊臂的示意性截面视图。
图13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与基部部分一体形成的加重部分的吊臂组合件的下部吊臂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与基部部分一体形成的加重部分吊臂组合件的下部吊臂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15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包括与基部部分一体形成的加重部分的吊臂组合件下部吊臂的示意性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为起重装置100的起重装置(例如,高空作业平台,伸缩臂叉车等)包括联接到基部的示出为吊臂110的吊臂组合件。吊臂起重机还包括联接到吊臂110端部的示出为平台组合件124的工具。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基部包括车辆底盘202和由车辆底盘202支撑的支撑基部结构208。如图1中所示,车辆底盘202由多个轮子204支撑。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轮子204由驱动系统206驱动。驱动系统206可通过控制机构来控制。驱动系统206可从驾驶室、在支撑基部结构208处的控制面板、在平台组合件124处的控制面板、或从另一个位置进行控制。支撑基部结构208包括可相对于车辆底盘202旋转的转盘210和尾部配重212。
参照图1-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吊臂110被示出为联接到支撑基部结构208。吊臂110包括示出为塔架吊臂112的下部吊臂,示出为主吊臂120的上部吊臂,和将塔架吊臂112连接到主吊臂120的中间构件,示出为直立件116。直立件116的部分从图2中移除以便示出吊臂110的内部组件。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主吊臂120所具有的长度大于塔架吊臂112。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主吊臂120是能够沿着纵向中心线延伸或缩回的可伸缩式吊臂。塔架吊臂112可在基部端部112A处通过基部枢轴114可枢转地联接到支撑基部结构208。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塔架吊臂112通过基部枢轴114固定到转盘210。塔架吊臂112的直立端112B可在塔架吊臂鼻子支点(nosepivot)118处可枢转地联接到所述直立件116。主吊臂120可在其基部端部120处通过主吊臂铰轴122可枢转地联接到直立件116。示出为同步连接件126的中间连接件连接在塔架吊臂112与在塔架吊臂112的直立端112B和主吊臂120的基部端部120A处的主吊臂120之间。示出为塔架连接件134的下部连接件固定直立件116相对于支撑基部结构208的取向。塔架连接件134在第一端部处通过塔架连接件枢轴136可枢转地联接到基部结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塔架连接件134在第二端部处通过枢轴138联接到直立件116。
如图1中所示,主吊臂120的延伸端120B(例如,远端)通过平台组合件124支撑负载。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该平台组合件124是能够支撑一个或多个工人的结构。根据一些实施例,附件或工具可联接到平台组合件124以便由工人使用。这些工具包括除其它之外的气动工具(例如,拧紧扳手,喷枪,钉枪,棘轮机构等),等离子切割机,焊接机,和射灯。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吊臂110包括致动器(例如,气压缸,电动致动器,液压缸等),示出为起重油缸128,其升高和降低平台组合件124和其中的负载。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起重油缸128分别通过起重枢轴130和起重附接框架132联接于直立件116和主吊臂120之间。起重油缸128通过起重铰轴130固定到直立件116。起重附接框架132联接(例如,焊接)到主吊臂120。根据一个替代性的实施例,起重油缸128联接到吊臂110的另一部分。通过示例的方式,起重油缸128可联接在支撑基部结构208和塔架吊臂112之间、在塔架吊臂112和直立件116之间、在塔架吊臂112和塔架连接件134之间(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处等)、在塔架吊臂112与主吊臂120之间,或联接在另一位置内。
根据图3-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处于不同位置下的吊臂110。如图3中所示,吊臂110位于降低位置,以及塔架吊臂112从第一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主吊臂120通过直立件116联接到塔架吊臂112以及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如图4中所示,吊臂110定位在中间位置。如图5中所示,吊臂110定位在提升的位置。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当起重油缸128伸长和缩回时,吊臂110铰接在各个位置之间。如图3中所示,起重枢轴130从主吊臂枢轴122偏移距离C。起重油缸128沿着延伸轴线(例如,沿着起重油缸128的杆)的延伸从而产生围绕主吊臂枢轴122的转矩。转矩产生主吊臂120围绕主吊臂枢轴122的相对于直立件116的角运动(例如逆时针方向的运动等)。
如图3-5中所示,主吊臂120围绕主吊臂枢轴122的角运动产生塔架吊臂112的角运动。根据示例性实施例,主吊臂120的角运动与塔架吊臂112的角运动相关(例如,等于,通过固定比例、可变比例等相关)。同步连接件126在从主吊臂枢轴122间隔距离A的位置处联接到主吊臂120,使得当主吊臂120围绕主吊臂枢轴122旋转时,在同步连接件126中产生连接力。如图3中所示,同步连接件126在从塔架吊臂前端枢轴118间隔距离B的位置处联接到塔架吊臂112。连接力从而产生围绕塔架吊臂前端枢轴118的转矩。主吊臂120的角运动因此导致同步连接件126相对于直立件116的旋转和平移,这依次导致塔架吊臂112相对于直立件的角运动(例如,顺时针方向的运动)。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直立件116和主吊臂120之间的角度变化大于所述直立件116和塔架吊臂112之间的角度变化。如图3中所示,塔架连接件134和塔架吊臂112形成四杆连杆机构或平行四边形。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直立件116具有相对于地面表面的固定取向(例如,水平,垂直)。直立件116的固定取向有利于塔架吊臂112通过同步连接件126所产生的围绕塔架吊臂前端枢轴118的相对运动。
根据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吊臂110不包括塔架连接件134。在一个这样的实施例中,直立件116通过致动器(例如,液压缸,气压缸,电动致动器等)的主从组合保持处于水平位置,所述致动器定位在转盘210和直立件116之间以及直立件116和主吊臂120之间。调平系统(例如,反馈调平系统)可实施为用于调平平台组合件124或吊臂110的其它组件。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改变塔架吊臂112的角度补偿主吊臂120的角度变化,从而降低平台组合件124在吊臂110铰接期间的水平移位移。包括如图3中所示的与直立件116联接的塔架吊臂112和主吊臂120给吊臂组合件的操作人员提供改善的舒适度。这样的结构还可减少用于重复垂直调节(例如,为了替换窗户,为了完成需要重复垂直调节的工作等)所需的重新定位量。
接下来参照图6-8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起重装置100的稳定性与吊臂110的位置和施加到工具的负载相关。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起重装置100是带有轮子的吊臂起重机,以及尖端点221(例如,在不稳定性事件期间起重装置100将在其上旋转的中心)位于第一组轮子(例如,最靠近施加到工具的负载222的轮子)处。如图6-8中所示,起重装置100的稳定性也与起重装置100的各种组件相对于通过尖端点221的尖端线220的重心位置相关。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尖端线220在朝向起重装置100轴距中心的方向上从垂直线成角度地偏移5度的角度。根据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尖端线220可以另一角度倾斜(例如,十度等),或尖端线220可沿着垂直轴线定位。在一些实施例中,尖端线220是为了减少发生不稳定事件的可能性,并可与工业标准相关。
参照图6,示出处于降低位置的起重100,其中转盘210相对于车辆底盘202的纵向轴线以横向设置,以及吊臂110平行于轮子的轮轴。当吊臂110配置在降低位置时,主吊臂重心224、平台重心226、以及负载222定位在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的第一横向侧上,从而产生围绕前轮的向前转矩(例如,翻倒转矩,不稳定转矩等)(例如,沿顺时针方向等)。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尾部配重212定位在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的第二横向侧上。如图6中所示,尾部配重212定位在从负载222的尖端线220的相对侧上。底盘重心228和转盘重心230也定位在从负载222的尖端线220的相对侧上。尾部配重212、底盘重心228和转盘重心230一起产生围绕前轮子的向后转矩。第二组轮子与施加反作用力来稳定起重装置100的地面表面相互作用。另外的向后转矩由吊臂110的其它组件产生。塔架吊臂重心232、直立件重心234、塔架连接件重心236和起重油缸重心238定位在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的第二横向侧上。如图6中所示,当吊臂110配置在降低位置时,塔架吊臂重心232、直立件重心234、塔架连接件重心236和起重油缸重心238定位在从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的最大横向距离处。
参照图7,示出处于中间位置(例如,其中主吊臂120处于与水平线成大约30度的角度)下的吊臂110。通过主吊臂120上升,负载222、主吊臂重心224和平台重心226定位成更靠近尖端线220。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当吊臂110配置在中间位置时,在前轮子处围绕尖端点221所产生的向前转矩减小。当平台上升时,尾部配重212、底盘重心228和转盘重心230保持恒定,以及由这样的组件所产生的向后转矩部分保持恒定。然而,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与塔架吊臂重心232、直立件重心234、塔架连接件重心236、和起重油缸重心238之间的横向距离减小。当该平台升高时,由塔架吊臂、直立件、塔架连接件和起重油缸所产生的向后转矩部分减小。
参照图8,示出吊臂110处于提升位置。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尖端点221(例如,在不稳定性事件期间起重装置100将在其上旋转的中心)从第一组轮子(例如,最接近施加到工具的负载222的轮子)偏移到第二组轮子(例如,最远离施加到工具的负载222的轮子)。随着吊臂110铰接到提升位置下,尖端线220也偏移,使得它通过在第二组轮子处的尖端点221。当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处于第二组轮子处时,向前转矩变成稳定转矩,以及向后转矩变成不稳定转矩(或脱稳转矩)。如图8中所示,尾部配重212、底盘重心228和转盘重心230保持恒定,以及由这样的组件所产生的向后转矩部分保持恒定。当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定位在第二组轮子处时,底盘重心228产生向前转矩。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与吊臂110配置在提升位置时相比,与吊臂110配置在降低位置或中间位置时相比,负载222、主吊臂重心224和平台重心226产生更小的向前转矩(例如,由于尖端点221和负载222、主吊臂重心224和平台重心226之间的横向距离减小)。
如图8中所示,当吊臂110从降低位置铰接到提升位置时,塔架吊臂重心232、直立件重心234、塔架连接件重心236和起重油缸重心238的位置偏移。在提升的位置下,塔架吊臂重心232、直立件重心234、塔架连接件重心236和起重油缸重心238定位在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的第一横向侧(例如,尖端点221和尖端线220的与负载222相同的横向侧)上。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当吊臂110配置在提升位置时,下部吊臂、中间构件、下部连接件(或连杆)和致动器产生向前转矩。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总体向前转矩大于总体向后转矩,从而稳定起重装置100。应当理解的是,当吊臂110铰接在第一横向位置与第二横向位置之间时,起重装置的总体重心从第一横向位置偏移到第二横向位置。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通过定位各种组件以抗衡不稳定转矩,吊臂110降低了尾部配重212的重量和底盘的重量。如图6-8中所示,当吊臂从降低位置铰接到提升位置110时,吊臂110定位组件以提供抗衡。在提升的位置下,由尾部配重212产生的不稳定转矩与悬臂110的重量相反。在降低位置时,直立件116的重量和吊臂110一部分的重量产生与由负载222产生的不稳定转矩相反。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吊臂包括加重组件,其具有的重量大于仅用于承载结构载荷的类似组件的重量。加重组件进一步减小尾部配重的重量和底盘的重量,从而减小起重装置的重量。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当处于降低位置、中间位置、和提升位置下时,吊臂将各种组件的重量定位(例如,偏移)成与不稳定转矩相反。当吊臂通过一系列运动铰接时,定位这种组件的重量提供有利于定位的抗衡。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吊臂减小起重装置的重量。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吊臂组件通过减少尾部和底盘配重的重量而减小起重机器的重量。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在尾部和底盘配重的重量减小大于由于加重吊臂组件而导致的重量增加。根据各种替代性实施例,塔架吊臂112、直立件116、塔架连接件134、起重油缸128和另外的其它组件(例如,同步连接件,销和其它紧固件等)的任何组合被加重。
参照图9-1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为加重直立件300的中间构建,包括通过横向构件304联接的一对侧壁302。虽然图9-11示出吊臂组合件的中间构件,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吊臂组合件的各种组件可被类似地加重。根据一个替代性实施例,加重的直立件可以其它方式成形(例如,为管状结构,为s形通道等)。如图9中所示,侧壁302的每一个包括基部部分306和加重部分310(即压载物)。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加重部分310与基部部分306一体地形成(例如,从相同的材料板材制造,其具有的厚度等于基部部分306和加重部分310的厚度)。基部部分306定位成承载施加到加重直立件300上的结构性载荷(例如,由于载荷施加到吊臂组合件的上部吊臂等)。加重部分310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作为吊臂组合件部件的配重。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加重部分310产生适于起重装置的稳定转矩。如图9中所示,加重部分310被连续地联接(例如,焊接,螺栓固定到其上等)到基部部分306。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加重部分310被均匀地跨过基部部分306分布(例如,相对于垂直于基部部分306延伸且沿着加重的直立件300的长度设置的平面)。
根据图10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直立件300包括通过横向构件304联接的一对侧壁302。如图10中所示,侧壁302形成加重的直立件300的基部部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直立件300包括多个离散的隆起312,其形成加重直立件300的加重部分。如图12中所示,多个离散隆起312不均匀地跨过侧壁302分布(即,侧壁302的部分不加重)。在一些实施例中,加重的部分不均匀地分布,使得中间构件的重心从尖端点或尖线更远地定位。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离散隆起312是圆盘形的,并从侧壁302的外表面延伸。根据一个替代性的实施例,离散隆起312是肋状件、脊状件或其它的另外形状。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离散隆起312的位置、形状和大小是被指定的以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而不损害加重直立件300的功能(例如,提供适于联接机构的间隙,上部吊臂或下部吊臂的移动等)。
根据图1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直立件300包括通过横向构件304联接的一对侧壁302。如图11中所示,侧壁302和示出为隆起314的多个压载物联接到侧壁302的外表面。侧壁302形成加重直立件300的基部部分,以及隆起314形成加重直立件300的加重部分。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隆起314包括联接(例如,螺栓连接,焊接,粘接固定等)到侧壁302的单独组件。根据一个替代性实施例,隆起314与侧壁302一体地形成。如图11中所示,隆起314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形状(例如,块状,板状等)。根据一个替代性实施例,隆起314可具有另一形状。如图11中所示,第一组隆起314具有第一厚度以及第二组隆起314具有第二厚度。具有这种隆起314分布的加重直立件300非对称地加重,其中加重直立件300的重心通过隆起314进一步朝向横向构件304偏移。在其它实施例中,隆起314可以又一布置设置以便以其它方式分布加重直立件300的重量。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隆起314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被指定以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而不损害加重直立件300的功能(例如,提供适于联接机构的间隙,上部吊臂或下部吊臂的移动等)。
如图9-11中所示,加重直立件300的加重部分从基部部分横向向外(例如,相对于加重直立件300的中心线)定位。根据一个替代性的实施例,基部部分从基部部分横向的向外定位。根据又一替代性的实施例,加重部分设置于基部部分的上方、下方或跨过基部部分。加重部分在初始制造之后可通过将加重部分固定(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到现有的中间构件而被添加到吊臂(例如,加重部分可被添加以便改造现有的起重装置),从而降低尾部配重和底盘配重。根据其它示例性实施例,除了添加到侧壁之外或替代添加到侧壁,加重部分可被添加到横向构件。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加重部分可包括多个组件。例如,加重的中间构件可包括通过增加基部部件的厚度而形成的第一加重部分,并且可以另外地包括第二加重部分(例如,从第一加重部分延伸的一个或多个隆起)。
参照图12-14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示出为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塔架吊臂包括多个形成管状横截面的侧壁。虽然图12-14示出吊臂组合件的塔架吊臂,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吊臂组合件的各种组件可被类似地加重(例如,上部吊臂,下部连接件等)。根据图12-14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塔架吊臂350包括基部部分和加重部分。
如图12中所示,加重的塔架吊臂350包括管状横截面352。多个侧壁形成包括基部部分356和加重部分360的管状横截面352。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管状横截面352形成限定内部空腔的矩形管。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基部部分例如可以是与传统的吊臂组合件的上部吊臂相似的大小和形状。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加重部分360增加了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重量以便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如图12中所示,加重部分360沿着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长度是均匀分布的。根据一个替代性的实施例,加重部分可仅沿着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一部分(例如,沿着关于延伸通过中点的平面的长度对称地,沿着所述长度不对称地等)定位。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加重部分360与基部部分356一体地形成(例如,从相同的管材料制造,其具有的厚度等于基部部分356和加重部分360的厚度)。基部部分356定位成承载施加到加重直立件350上的结构性载荷(例如,由于载荷施加到吊臂组合件的上部吊臂等)。加重部分360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作为吊臂组合件部件的配重。根据一个替代性的实施例,加重部分360可仅沿着基部部分356的一部分定位(例如,管状横截面352的一部分可具有增加的厚度或包括另一种类型的加重部分360)。
参照图1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塔架吊臂350包括基部部分358和由具有增加尺寸的加重塔架吊臂的部分362而形成的加重部分。如图13中所示,该部分362增加了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高度。在其它实施例中,加重的塔架吊臂的另一特征(例如,宽度,高度,深度,直径等)可具有相对于非加重的塔架吊臂的更大尺寸。但是应当理解的是,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总体尺寸由基部部分358和部分362形成,从而给起重装置提供结构刚性和配重。
根据图14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加重部分是从管状横截面352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突起的隆起364。突起的隆起364可以是离散的隆起,多个肋状件,脊状件,或另一形状。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隆起364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被指定以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而不损害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功能(例如,提供适于联接机构的间隙,上部吊臂或下部吊臂的移动等)。下面参照图15,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加重部分。如图15中所示,管状横截面352形成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基部部分以及加重部分包括多个单独的配重366。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配重366是联接(例如,焊接,螺栓连接等)到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基部部分的块状件或板状件。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配重366的位置、形状和大小被指定以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而不损害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功能。配重366可被添加到现有的吊臂110,以选择性地增加吊臂110的重量,从而减小尾部配重和底盘配重。根据图13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加重部分沿着加重的塔架吊臂350的长度均匀地分布,并与基部部分358一体地形成。根据图14-1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分,加重部分沿着塔架吊臂的长度非对称地(例如,朝向加重的塔架吊臂的一侧偏置)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吊臂组合件的下部吊臂和的上部吊臂可不对称地加重,具有朝向中间构件偏置的加重部分。这种不对称地加重的加重部分给起重装置提供稳定转矩。
吊臂组合件的结构允许每个组件的基部部分和加重部分产生抵抗不稳定转矩的重量。吊臂组合件减小了用于相应起重装置的尾部配重和底盘配重的尺寸。包括加重部分从而减小了吊臂起重机的总体重量。通过实例的方式,传统起重装置能够有80英尺的平台高度可具有约33,300磅的毛重。所述起重装置具有吊臂组合件,所述吊臂组合件包括具有基部部分和加重部分的组件,并能够具有80英尺的平台高度,其具有减少超过百分之三十的总体重量(例如,总体重量为约20,000磅)。起重装置的更低毛重具有许多益处,包括更小、更轻、更便宜的组件;轮胎的更小的地面接触压力以便在柔软地面上产生更大的浮力以及减少室内地板的载荷;提高电池性能和燃油效率;以及便于运输。
重要的是应当指出,如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示的系统和方法元件的构造和布置仅是示例性的。尽管已详细地描述了本公开的仅仅一些实施例,但是阅读了本公开的本领域内的那些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在实质上不脱离所述主题的新颖性教导和优点的情况下许多修改是可能的(例如,在下述上的改变:各种元件的尺寸,维度,结构,形状和比例,参数,安装布置,材料的使用,颜色,取向等)。例如,示出为一体形成的元件可由多个部件或元件构成。应当指出的是,本文所述的元件和/或组件的组合件可由提供足够强度或耐久性的任何的各种各样的材料、以任何的各种各样的颜色、纹理、以及它们的组合来构成。因此,所有这些修改意旨被包括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对优选和其它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设计、操作条件和布置上进行其它的替换、修改、改变和省略。
Claims (20)
1.吊臂组合件,包括:
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基部端部,其中所述基部端部配置成枢转地联接到起重装置;
中间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下部吊臂的所述中间构件端部;
上部吊臂,具有枢转地联接到中间构件的第一端部;
中间连接件,直接联接在所述上部吊臂和所述下部吊臂之间;以及
致动器,联接在所述中间构件和所述上部吊臂之间;
其中所述中间构件包括定位成承载结构性载荷的基部部分和定位成给所述起重装置提供配重的加重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加重部分连续地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与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加重部分一体地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加重部分均匀地分布整个所述中间构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加重部分非对称地分布整个所述中间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加重部分包括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的离散隆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下部吊臂包括定位成承载结构性载荷的吊臂基部部分和定位成给起所述重装置提供配重的吊臂加重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吊臂加重部分沿着所述下部吊臂的长度不对称地分布并且朝向所述下部吊臂的所述中间构件端部偏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吊臂组合件,还包括联接到所述上部吊臂的第二端部且配置成接合有效载荷的工具,其中所述中间构件的所述基部部分和吊臂基部部分承载由所述有效载荷和所述工具施加到所述上部吊臂的结构性载荷。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还包括下部连接件,所述下部连接件包括配置成枢转地联接到所述起重装置和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的中间端部,所述下部连接件固定所述中间构件相对地面的取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下部连接件包括定位成承载结构性载荷的连接件基部部分和定位成给所述起重装置提供配重的连接件加重部分。
12.吊臂组合件,其包括:
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基部端部,其中基部端部配置成枢转地联接到起重装置;
中间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下部吊臂的所述中间构件端部;
上部吊臂,具有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的第一端部;以及
压载物,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且定位成给起重装置提供配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压载物与所述中间构件一体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吊臂组合件,其中所述压载物包括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的离散隆起。
15.起重装置,其包括:
底盘;以及
吊臂组合件,联接到所述底盘且在降低位置和提升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吊臂组合件包括:
下部吊臂,包括中间构件端部和基部端部,其中所述基部端部联接到所述底盘;
中间构件,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下部吊臂的所述中间构件端部;
上部吊臂,包括枢转地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的中间端部;以及
压载物,联接到所述中间构件且定位成给所述起重装置提供配重。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起重装置,还包括联接到所述底盘的第一组轮子和联接到所述底盘的第二组轮子,其中所述第一组轮子和所述第二组轮子中的至少一个限定尖端点。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起重装置,其中所述起重装置具有重心,以及所述吊臂组合件在所述降低位置和所述提升位置之间的运动使得重心从第一横向位置偏移到第二横向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起重装置,还包括联接到所述上部吊臂的第二端部且配置成接合有效载荷的工具,其中所述中间构件承载由所述有效载荷和所述工具施加到所述上部吊臂的结构性载荷。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起重装置,其中所述下部吊臂从所述基部端部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及所述上部吊臂从所述中间端部在相反的方向上延伸,使得当吊臂组合件处于降低位置时,所述工具定位在所述尖端点的第一横向侧上,以及所述中间构件定位在所述尖端点的第二横向侧上。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起重装置,还包括尾部配重,联接到所述底盘并定位在所述尖端点的所述第一横向侧上,使得当所述吊臂组合件处于提升位置时,所述压载物产生的转矩与由所述尾部配重产生的转矩相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797,720 US9139409B2 (en) | 2013-03-12 | 2013-03-12 | Weighted boom assembly |
US13/797,720 | 2013-03-12 | ||
PCT/US2014/018867 WO2014143557A1 (en) | 2013-03-12 | 2014-02-27 | Weighted boom assembly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77743A true CN105377743A (zh) | 2016-03-02 |
CN105377743B CN105377743B (zh) | 2017-11-10 |
Family
ID=503424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5350.1A Active CN105377743B (zh) | 2013-03-12 | 2014-02-27 | 加重吊臂组合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139409B2 (zh) |
EP (1) | EP2969888B1 (zh) |
CN (1) | CN105377743B (zh) |
WO (1) | WO2014143557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7213A (zh) * | 2017-12-01 | 2019-06-11 |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 一种高空作业专用汽车转塔调平装置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01017B2 (en) | 2012-03-26 | 2014-08-12 | Oshkosh Corporation | Position dependent damper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
US9303715B2 (en) | 2013-03-10 | 2016-04-05 | Oshkosh Defense, Llc | Limit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suspension component |
US9434321B2 (en) | 2014-07-09 | 2016-09-06 | Oshkosh Corporation | Vehicle storage assembly |
USD767237S1 (en) * | 2015-01-30 | 2016-09-20 | Jlg Industries, Inc. | Aerial work platform |
US10357995B2 (en) | 2015-04-22 | 2019-07-23 | Oshkosh Corporation | Wheel adapter for a mobile lift device |
US9981803B2 (en) | 2015-10-30 | 2018-05-29 | Oshkosh Corporation | Refuse vehicle with multi-section refuse ejector |
US10196205B2 (en) | 2016-02-05 | 2019-02-05 | Oshkosh Corporation | Ejector for refuse vehicle |
CN109071193B (zh) | 2016-04-08 | 2020-07-17 | 奥斯克什公司 | 用于起重装置的调平系统 |
CN106395697B (zh) * | 2016-08-24 | 2019-10-01 |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伸缩连接组件及高空作业平台 |
CN106430018B (zh) * | 2016-08-31 | 2021-04-16 | 浙江鼎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低重心的车体及高空作业平台 |
US10556622B1 (en) | 2017-04-20 | 2020-02-11 | Oshkosh Defense, Llc | Frame assembly for a vehicle |
US10549970B2 (en) | 2017-08-02 | 2020-02-04 | Jlg Industries, Inc. | Telehandler with cantilever boom mounting |
EP3676211B1 (en) | 2017-09-01 | 2023-05-31 | Oshkosh Corporation | Articulated boom telehandler |
US11042745B2 (en) | 2018-04-23 | 2021-06-22 | Oshkosh Corporation | Refuse vehicle control system |
CN113905974B (zh) * | 2019-04-05 | 2024-05-14 | 奥斯克什公司 | 全电动剪刀式提升机 |
WO2021092157A1 (en) | 2019-11-07 | 2021-05-14 | Oshkosh Corporation | Foldable rail assembly |
EP4115491B1 (en) * | 2020-03-06 | 2024-01-10 | Oshkosh Corporation | Lift device with split battery pack |
US12031432B2 (en) * | 2020-06-01 | 2024-07-09 | Utilicor Technologies Inc. | Excavation apparatus with supporting linkage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05699A1 (en) * | 2000-05-02 | 2001-11-08 | Jlg Industries, Inc. | Boom mechanism |
WO2001092952A2 (en) * | 2000-05-31 | 2001-12-06 |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Inc. | Camera crane |
CN2915820Y (zh) * | 2006-04-29 | 2007-06-27 |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 高空作业车 |
CN201873495U (zh) * | 2010-09-21 | 2011-06-22 | 大连老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高空作业车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917200A (en) * | 1973-12-14 | 1975-11-04 | Jay Johnson | Pneumatic boom support for hand tools |
CA1033688A (en) * | 1975-10-23 | 1978-06-27 | Manitowoc Company | Demountable gantry, boom hoist and counter-weight |
US4646875A (en) | 1985-12-30 | 1987-03-03 | Paxton-Mitchell Company | Articulated boom structure |
FR2611826B1 (fr) | 1987-02-25 | 1989-06-16 | Masseron Alain | Bras telescopique pouvant etre concu sous forme demontable |
US4969789A (en) | 1988-12-16 | 1990-11-13 | Searle Gregory P | Machine for handling modular building components |
US5249643A (en) | 1992-04-03 | 1993-10-05 | Kidde Industries, Inc. | Vehicular self-propelled aerial work platform and telescoping parallelogram boom therefor |
US5669517A (en) | 1996-06-11 | 1997-09-23 | Genie Industries, Inc. | Articulating boom incorporating a linkage counterweight |
US5704498A (en) | 1996-09-25 | 1998-01-06 | Kidde Industries, Inc. | Transportable crane |
WO1999004103A1 (fr) * | 1997-07-15 | 1999-01-28 | Komatsu Ltd. | Bras de fleche d'excavatrices a godet et procede de fabrication |
US6098823A (en) | 1998-02-27 | 2000-08-08 | Jlg Industries, Inc. | Stabilizing arrangements in and for load-bearing apparatus |
US6390312B1 (en) | 1998-02-27 | 2002-05-21 | Jlg Industries, Inc. | Lift structures and lifting arrangement therefor |
AU3686899A (en) * | 1998-07-01 | 2000-01-20 | Grove U.S. L.L.C. | Transportable crane |
DE19835673A1 (de) | 1998-08-06 | 2000-02-10 | Takata Europ Gmbh | Sicherheitsgurtvorrichtung mit Beschleunigungssensor |
US6341665B1 (en) | 1999-09-13 | 2002-01-29 | Grove U.S. L.L.C. | Retractable counterweight for straight-boom aerial work platform |
US6450706B1 (en) | 2000-05-31 | 2002-09-17 |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 Camera crane |
JP4030833B2 (ja) * | 2002-01-04 | 2008-01-09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作業機の長尺構造部材 |
US7014054B2 (en) | 2002-07-01 | 2006-03-21 | Jlg Industries, Inc. | Overturning moment measurement system |
US7246684B2 (en) | 2004-02-26 | 2007-07-24 | Jlg Industries, Inc. | Boom lift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boom angles |
US8622170B2 (en) | 2004-02-26 | 2014-01-07 | Jlg Industries, Inc. | Lift vehicle with multiple capacity envelope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US8056674B2 (en) | 2004-02-26 | 2011-11-15 | Jlg Industries, Inc. | Boom lift vehicl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lifting functions |
SE530195C2 (sv) | 2004-11-03 | 2008-03-25 | Atlas Copco Rock Drills Ab | Bomarrangemang för en skrotningsanordning jämte skrotningsanordning |
ES2354178T3 (es) | 2004-12-03 | 2011-03-10 | Manitowoc Crane Group Germany Gmbh | Grúa automotriz. |
JP4948080B2 (ja) * | 2006-08-11 | 2012-06-06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ブーム |
US7762412B2 (en) | 2007-04-26 | 2010-07-27 | Manitowoc Crane Companies, Llc | Mast raising structure and process for high-capacity mobile lift crane |
JP5248952B2 (ja) * | 2008-08-29 | 2013-07-31 | 株式会社タダノ | ジブ付きクレーン車のジブ格納装置 |
US20110168490A1 (en) * | 2010-01-11 | 2011-07-14 | Genie Industries, Inc. | Articulated Boom Lifting Arrangement |
-
2013
- 2013-03-12 US US13/797,720 patent/US913940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2-27 CN CN201480025350.1A patent/CN105377743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27 WO PCT/US2014/018867 patent/WO2014143557A1/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27 EP EP14711652.9A patent/EP2969888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405699A1 (en) * | 2000-05-02 | 2001-11-08 | Jlg Industries, Inc. | Boom mechanism |
WO2001092952A2 (en) * | 2000-05-31 | 2001-12-06 | Chapman/Leonard Studio Equipment, Inc. | Camera crane |
CN2915820Y (zh) * | 2006-04-29 | 2007-06-27 | 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有限公司 | 高空作业车 |
CN201873495U (zh) * | 2010-09-21 | 2011-06-22 | 大连老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高空作业车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7213A (zh) * | 2017-12-01 | 2019-06-11 | 湖北省专用汽车研究院 | 一种高空作业专用汽车转塔调平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143557A1 (en) | 2014-09-18 |
US20140271076A1 (en) | 2014-09-18 |
CN105377743B (zh) | 2017-11-10 |
EP2969888B1 (en) | 2017-12-27 |
EP2969888A1 (en) | 2016-01-20 |
US9139409B2 (en) | 2015-09-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77743A (zh) | 加重吊臂组合件 | |
EP0856487B1 (en) | Lift apparatus having an articulated double parallelogram boom assembly | |
CA2177344C (en) | Centerline double riser with single lift cylinder and link for a low profile self propelled aerial work platform | |
US4757875A (en) | Vehicular low profile self propelled aerial work platform | |
EP1282582B2 (en) | Boom mechanism | |
CN102648147A (zh) | 用于叉式升降机货车的联动系统 | |
CN202829505U (zh) | 高空作业工程车辆及其平台调整装置 | |
CN201396070Y (zh) | 调整机构和装有该调整机构的钻机 | |
EP1340712B1 (en) | Lift apparatus having articulated double parallelogram boom assembly | |
CN102251473B (zh) | 跨越高度可无级调节的桁架式桥梁检测车 | |
CN220467494U (zh) | 一种高空作业设备 | |
CN216736612U (zh) | 一种自动装卸车大臂旋转结构 | |
CN219790296U (zh) | 一种用于农业机器人的轮距调节机构 | |
CN115303966B (zh) | 正面吊机械腿及轻量化正面吊 | |
CN219790531U (zh) | 一种自转旋翼机专用移动工装 | |
CN218931524U (zh) | 一种末端吊装姿态可调的吊臂 | |
CN217780673U (zh) | 一种适平衡性搬运机械 | |
CN211940791U (zh) | 一种升降式酸连轧卷取机检修平台 | |
CN210653384U (zh) | 一种载货卡车车头前翻转支架 | |
CA2480238C (en) | Lift apparatus having an articulated double parallelogram boom assembly | |
CA1292957C (en) | Vehicular low profile self propelled aerial work platform | |
KR200327906Y1 (ko) | 고소작업차용 아웃트리거 | |
CN118702022A (zh) | 一种适用于低矮工况的叉车及控制方法 | |
CN116552800A (zh) | 一种自转旋翼机专用移动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