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了,尤其涉及一种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网络科技及无线设备的快速发展,很多城市综合体城市中的居住、办公、商务、出行、购物、文化娱乐、社交、游憩等各类功能复合、相互作用、互为价值链的高度集约的街区建筑群体,无线设备都在广泛的使用,甚至在飞机,铁路,轨交等出行工具上,都陆续使用无线设备供人们方便办公,娱乐,生活等。因此无线最大接入数成为各种场合无线环境搭建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目前关于无线最大接入数的测试的方法,需要使用到多台(30台至100台或更多)带有无线终端的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简称PC)或手机或平板电脑(portable android device,简称PAD)连接路由器的SSID(Service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以便查看一共有多少台终端可以正常连接路由器并获取到IP地址(InternetProtocol Address,互联网协议地址),同时可查看路由器的无线客户端列表,一共成功接入多少个无线终端,以此来测试路由器的最大无线用户数。
上述测试方法需要多台带有无线终端的设备与路由器连接进行测试,需要多人操作,并要提供大量的测试资源,测试成本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路由器最大连接无线用户数目测试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实现无需多人操作,无需大量的测试资源,测试成本低,且效率高的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提供一客户端和一无线访问接入点,所述客户端与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有线连接,所述客户端包括一请求发送模块,包括下述步骤:
S1.所述客户端将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设置为客户端模式;
S2.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与待测无线路由器连接;
S3.所述客户端运行所述请求发送模块以预设规则发送预定数目的不同物理地址的源地址请求至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与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连接;
S4.查看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无线客户端列表,以获取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最大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
优选的,所述预设规则为以预设时间间隔发送预定数目的不同物理地址的源地址请求至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
优选的,所述源地址请求为DHCP请求。
优选的,所述请求发送模块一发包工具。
优选的,所述发包工具包括一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定数目的不同物理地址的源地址。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服务器标识并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为加密模式时,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搜索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服务器标识,并输入相应的密码与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当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为不加密模式时,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搜索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服务器标识,并与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连接。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4中所述客户端访问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的网关地址,以查看所述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无线客户端列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中,采用一个客户端和一个无线访问接入点,在客户端上通过发包工具,把有线数据转化为无线数据发送,达到模拟多台无线终端接入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既能缩短测试时间,又能节省测试人力,且测试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提供一客户端1和一无线访问接入点2,客户端1与无线访问接入点2有线连接,客户端1包括一请求发送模块,包括下述步骤:
S1.客户端1将无线访问接入点2设置为客户端模式;
S2.客户端1通过无线访问接入点2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连接;
S3.客户端1运行请求发送模块以预设规则发送预定数目的不同物理地址(MediaAccess Control或者Medium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地址)的源地址请求至待测无线路由器3,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连接;
S4.查看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无线客户端1列表,以获取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最大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客户端1和一个无线访问接入点2,在客户端1上通过发包工具,把有线数据转化为无线数据发送,达到模拟多台无线终端接入的目的,操作简单方便,省时省力,既能缩短测试时间,又能节省测试人力,且测试效率高。
在步骤S1中,当无线访问接入点不具有客户端模式时,需将无线访问接入点配置为客户端模式具体过程如下:
S11.客户端1通过第一预设命令访问无线访问接入点2;
S12.客户端1将客户端模式安装包发送至无线访问接入点2;
S13.在无线访问接入点2中运行客户端模式安装包以将无线访问接入点2设置为客户端模式。
其中,第一预设命令为cmd命令“>telnet无线访问接入点2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进一步地,在执行完步骤S11后,客户端1可通过命令:“#flash–noheader客户端1的互联网协议地址:ap.trx flash1.trx”设置不同于无线访问接入点2的互联网协议地址的客户端1的互联网协议地址。
其中ap.trx flash1.trx为用户设定的文件名称。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预设规则为以预设时间间隔发送预定数目的不同物理地址的源地址请求至待测无线路由器3。
在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间隔通常为1秒,可根据需要对预设时间间隔进行设置。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源地址请求为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请求。
采用DHCP请求可给内部网络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DHCP请求是用户或者内部网络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请求发送模块一发包工具。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包工具包括一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以存储预定数目的不同物理地址的源地址。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所述客户端通过所述无线访问接入点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的服务器标识并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当待测无线路由器3为加密模式时,客户端1通过无线访问接入点2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服务器标识,并输入相应的密码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待测无线路由器3为加密模式需要密码才可以连接时,利用无线访问接入点2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服务器标识,并输入相应的密码后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建立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2中,当待测无线路由器3为不加密模式时,客户端1通过无线访问接入点2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服务器标识,并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当待测无线路由器3为不加密模式时,利用无线访问接入点2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服务器标识,即可直接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建立连接。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在步骤S4中客户端1访问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网关地址,网关地址不同于客户端1的互联网协议地址及无线访问接入点2的互联网协议地址,以查看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无线客户端1列表。
于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的举例说明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的测试过程:
步骤1:配置网关地址为192.168.1.254的待测无线路由器3,配置无线不加密模式,打开DHCP服务;
步骤2:将客户端1的有线网卡连接无线访问接入点2的LAN口;
步骤3:在客户端1上配置有线网卡的IP地址为192.168.1.2/24,使用cmd命令“>telnet 192.168.1.1”命令进入无线访问接入点,使用以下命令:
“#flash-noheader 192.168.1.2:ap.trx flash1.trx”
导入带有无线访问接入点2的客户端模式安装包;
步骤4:在客户端1上打开浏览器进入192.168.1.1的页面,配置无线访问接入点2为客户端模式,搜索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SSID并连接;
步骤5:在客户端1上运行发包工具,以不同的MAC地址(如设置100个递增的MAC地址)做DHCP请求;
步骤6:在客户端1上打开浏览器进入192.168.1.254的页面,查看待测无线路由器3的无线客户端1列表,一共有多少请求成功的IP地址;
步骤7:统计请求成功的IP地址数量即为该待测无线路由器3最大可接入无线用户数。
路由器可连接无线用户数目的测试方法的原理为:采用客户端模式的无线访问接入点2可将客户端1模拟的不同MAC地址的数据包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将无线访问接入点2当成无线网卡使用,通过网线与没有无线网卡的客户端1连接,此时无线访问接入点2就相当于一个无线网卡,可搜索连接其他无线网络。当它与待测无线路由器3之间建立无线连接时,通过无线访问接入点2将客户端1发出的模拟数据包通过无线发送给待测无线路由器3。由于MAC地址不同,待测无线路由器3会认为是不同的无线客户端1在请求连接,并记录下客户端1的MAC地址。从而实现测试无需路由器可连接最大无线用户数目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