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43133B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43133B CN105343133B CN201510895333.XA CN201510895333A CN105343133B CN 105343133 B CN105343133 B CN 105343133B CN 201510895333 A CN201510895333 A CN 201510895333A CN 105343133 B CN105343133 B CN 1053431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lcerative colitis
- lactobacillus
- medicine
-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with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35/66—Microorganisms or materials therefrom
- A61K35/74—Bacteria
- A61K35/741—Probiotics
- A61K35/744—Lactic acid bacteria, e.g. enterococci, pediococci, lactococci, streptococci or leuconostocs
- A61K35/747—Lactobacilli, e.g. L. acidophilus or L. brevi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00—Microorganisms, e.g. protozoa;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opagating, maintaining or preserving microorganisms or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of preparing or isolating a composition containing a microorganism;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Bacteria; Culture media therefor
- C12N1/205—Bacterial isolate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225—Lactobacillus
- C12R2001/23—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R—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C12C - C12Q, RELATING TO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0—Microorganisms ; Processes using microorganisms
- C12R2001/01—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using bacteria or Actinomycetales
- C12R2001/225—Lactobacillus
- C12R2001/25—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yc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Tropical Medicine & Parasit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CGMCC9961,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采用两株益生菌联合使用。本发明以Balb/c小鼠为试验对象,建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从试验小鼠的表观状态、病理学状况等角度出发,研究本发明药物的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而且短期内不会出现复发的症状,能够很好的修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损伤,可广泛应用于基础医学领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即两株益生菌联合使用的药物,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disease,IBD)的一个主要类型,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资料显示,每年美国UC患病率为200/10万人,治疗UC的花费在1至1.5亿美元左右,截止到2012年,UC患者总数是2000年的2.5倍,且复发率达72%;近年来我囯UC的患病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营养治疗、心理治疗及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方法。在临床上用于治疗UC的药物主要有氨基水杨酸类药物、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和免疫抑制剂类等。总体来说,上述药物治疗见效快、疗效好,可缓解UC患者燃眉之苦,但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无法根治患者UC,治标不治本;其次,不良作用大,易引起患者头疼、恶心,造成机体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异常;然后,潜在的致毒致癌性;最后,抗生素类药物(如应用最广的SASP)易导致机体耐药抗药性。
益生菌可通过与有害菌竞争位点来调节肠道菌群平衡,而且部分植物乳杆菌可产生细菌素,抑制有害菌的增殖;部分嗜酸乳杆菌具有很好的益生作用。而植物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种类繁多,并不是所有的菌株均具有调节肠胃的功能,也不是所有的益生菌一起使用均能发挥出各自的功效,更不是所有的益生菌联合使用都能达到协同增效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益生菌,可以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另一个目的是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通过采用对肠道效果较好的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CGMCC9961联合使用,协同增效,可以有效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并且毒副作用较小,不易产生抗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菌体数量占复合益生菌菌体总数量的10~90%。
优选地,上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中,所述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菌体数量比为1:1。
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可以制成药物制剂、饮料、酸奶、奶片等形式。
本发明采用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10436,保藏日期为2015年01月26号,所述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保藏编号为CGMCC NO.9961,保藏日期为2014年11月13号,保藏单位均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上述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
优选地,上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中,所述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用量均为1×1011CFU/kg,即每千克的动物、人体等所用的药物中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数量为1×1011CFU,具体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比如,一个重量为20g的大鼠,其用药中含有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数量为2×109CFU;一个重量为50kg的人,其用药中含有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数量为5×1012CFU。
优选地,所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均为活菌菌体形式,且所述的活菌菌体是由均处于稳定初期的乳杆菌液体培养物分别离心收集的菌泥。
本发明还公开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在MRS培养基培养12~16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40~60份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10~3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优选地,上述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在MRS培养基培养14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50份,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2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更优选地,步骤(2)所取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均处于对数期末稳定期初。
所述的剂型包括注射液、胶囊剂、粉剂、颗粒剂等一切可以制成的剂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选用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属于发明人新发现的菌株,经过对其研究发现,两者均具有较好的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两个联合使用后,效果显著增加,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起到了预料不到的效果。具体表现在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表观状态,增加小鼠病理学评分,并降低小鼠炎症性反应。
附图说明
图1为肠炎组小鼠表观状态图;
图2为肠炎组小鼠表观状态特写;
图3为肠炎组小鼠HE染色图;
图4为本发明药物组小鼠表观状态图;
图5为后续观察本发明药物组小鼠表观状态;
图6为不同组小鼠结肠组织宏观病理学评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仅是范例性的,并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任何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下可以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细节和形式进行修改或替换,但这些修改和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采用的各种材料、试剂或用具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以从市场中获得。
一、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分离
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海拉尔市及鄂尔多斯市等地区的牧民家中采集传统方法制作的传统稀奶油或酸化奶油,用于乳酸菌的筛选。具体如下:
(1)将25g样品在无菌条件下剪碎,溶于225mL无菌生理盐水中,梯度稀释后选择合适的稀释度,取1mL稀释液加入无菌平皿,倾注于20mL MRS固体培养基上,30℃培养72h。
(2)选取菌落数量在15~150的平板,随机选取符合乳酸菌菌落形态特征的菌落,从中挑取少量细菌,溶于于MRS液体培养基中,并进行30℃培养48h。
(3)将分离到的菌株在MRS固体培养基上反复划线进行纯化。
(4)将纯化好的菌株均进行革兰氏染色及过氧化氢酶实验。
(5)将所有革兰氏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不形成芽孢的菌株(初步判断为乳酸菌)选出来,在其培养液中加入甘油,使甘油的最终浓度为30%(v/v),贮藏于-80℃待用。
(6)将上述分离到暂定为乳酸菌的菌株分别在MRS液体培养基中活化3代后进行鉴定实验。
二、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鉴定
1、生理生化鉴定
以标准菌株嗜酸乳杆菌作为对照菌株,进行以下生理生化试验:H2S试验、甲基红试验、石蕊牛乳试验、明胶液化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硝酸盐降解试验及乙偶姻产生试验,选取与标准菌株嗜酸乳杆菌生理生化试验相同的乳酸菌。
2、分子鉴定
提取菌株基因组DNA,进行16SrDNA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 1所示,将本发明菌株的16SrDNA序列与NCBI嗜酸乳杆菌的序列进行比对,本发明菌株的16SrDNA序列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序列相似性达95%以上,根据16SrDNA序列分析,该菌株被鉴定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并且于2015年01月26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微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10436,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三、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鉴定
2、生理生化鉴定
以标准植物乳杆菌作为对照菌株,进行以下生理生化试验:H2S试验、甲基红试验、石蕊牛乳试验、明胶液化试验、淀粉水解试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尿素分解试验、硝酸盐降解试验及乙偶姻产生试验,选取与植物乳杆菌生理生化试验相同的乳酸菌。
2、分子鉴定
提取菌株基因组DNA,进行16SrDNA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如序列表Seq ID No 2所示,将本发明菌株的16SrDNA序列与NCBI植物乳杆菌的序列进行比对,本发明菌株的16SrDNA序列与Lactobacillus plantarum序列相似性达95%以上,根据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出,此菌株为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保藏编号为CGMCC NO.9961,保藏日期为2014年11月13号,保藏单位均为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本发明人针对当今全球医药领域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都感到棘手的情况下,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活菌菌体联合制成药物,用于动物试验研究,具体实验如下:
(一)材料与试剂
1、培养基:MRS培养基。
MRS培养基配制:蛋白胨5g/L,牛肉膏5g/L,胰蛋白胨10g/L,酵母粉5g/L,葡萄糖20g/L,无水乙酸钠5g/L,柠檬酸氢二胺2g/L,磷酸氢二钾2g/L,硫酸镁0.58g/L,硫酸锰0.25g/L,吐温-801ml/L,pH6.3±0.1,121℃、15分钟灭菌。
2、主要试剂:葡聚糖硫酸钠盐来自北京毕特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柳氮磺胺吡啶片来自上海信谊天平药业有限公司;甲醛溶液来自天津博迪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磷酸二氢钾来自天津东丽区天大化学仪器厂;磷酸氢二钠来自天津市巴斯夫化工有限公司。
3、主要仪器:电子显微镜来自Motic公司;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来自DU800美国BECKMAN公司;眼科解剖盒来自沈阳市久鸣铝制品厂;注射器来自江苏治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二)灌胃益生菌的准备
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均分别培养14h,进行梯度平板计数,结果表明,按照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分别取1×109CFU的比例,则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应分别取均稳定期出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5mL,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2mL,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重置于0.1mLPBS中,用于每只小鼠的益生菌灌胃剂量。
(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
取出分别溶于0.1mL无菌PBS溶液中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泥小管、混合,然后制成本实验的药物。
(四)其他组小鼠的灌胃准备
抗生素组小鼠灌胃药物:抗生素的灌胃剂量为9.2mg/20g(柳氮硫胺吡啶粉重量/小鼠重量);柳氮硫胺吡啶的灌胃形式为,取出溶于0.3mL无菌PBS溶液中,混合,然后4℃保存,以备灌胃。
益生菌对照组小鼠灌胃药物:将市面上的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同上进行微生物的计数、离心等处理,分别取处于稳定期初的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各1×109CFU,两者混合,然后溶于0.3mL的无菌PBS溶液中,混合,然后4℃保存,以备灌胃。
对照1组:将本实验筛选出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同上进行微生物的计数、离心等处理,分别取处于稳定期初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2×109CFU,然后溶于0.3mL的无菌PBS溶液中,混合,然后4℃保存,以备灌胃。
对照2组:将本实验筛选出的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同上进行微生物的计数、离心等处理,分别取处于稳定期初的植物乳杆菌CGMCC99612×109CFU,然后溶于0.3mL的无菌PBS溶液中,混合,然后4℃保存,以备灌胃。
下面结合动物实验对本发明的药物做进一步的研究,以说明本发明的有效性。
(一)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的制作及试验设计
将葡聚糖硫酸钠(DSS)溶于水瓶中,让Balb/c小鼠自由饮用8天,以诱发试验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然后以表观状况、病理学等为指标,验证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是否建立成功。建模成功后,进行两个疗程的药物治疗,灌胃周期为4周,灌胃频率为1次/2天。
建模期间肠炎组小鼠表观状态不佳,具体表现在小鼠目光呆滞、毛发暗沉卷曲,有羌毛现象,见图1;并且,肠炎组小鼠尾根处有血斑,说明小鼠有显性便血现象,见图2;并且,由HE染色图(见图3)可知,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肠黏膜萎缩,黏膜表面钝化,隐窝破坏。
综上所述,急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成功,可进行下一步药物治疗试验。
(二)实验结论
(1)试验说明
治疗期间,仅对肠炎空白组小鼠进行PBS灌胃,不进行治疗,结果灌胃期间肠炎空白组小鼠死亡11只;一方面说明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成功,另外一方面说明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不能靠自我修复得以痊愈;所以,后续的对比,均为横向对比,即同组前后的对比,小鼠治疗后与治疗前的对比。
(2)本发明的药物明显改善小鼠表观状态
两个疗程的灌胃结束后,本发明药物组小鼠目光聚神、行动活跃,且小鼠毛发顺滑、亮白,见图4,与肠炎时的表观状态相比,差异极明显;而与抗生素组小鼠表观状态相比,差异不显著。从后续观察图来看,益生菌组小鼠表观状态正常,无不良反应(见图5),说明本发明的药物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作用,且短期内无复发迹象。
(3)本发明的药物明显改善小鼠病理学情况
将本发明(益生菌组)、肠炎组、抗生素组、益生菌对照组(市面上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单独使用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对照1)、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对照2)进行对比,由图6可知,肠炎组小鼠病理学评分较高,说明肠炎组小鼠肠黏膜溃疡,有严重的充血、化脓现象,经过两个疗程的益生菌联合治疗之后,益生菌小鼠的结肠宏观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并显著优于对照1、对照2及市面益生菌对照组,且与抗生素组小鼠的无显著差异,说明本发明药物,此次筛选出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及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可显著的修复小鼠结肠的肠黏膜损伤,使其变得整齐、规则。
(4)本发明的药物明显降低小鼠细胞因子炎症反应
将本发明(益生菌组)、肠炎组、抗生素组、益生菌对照组(市面上的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单独使用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对照1)、单独使用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对照2)进行对比,两个疗程的灌胃治疗后,解剖小鼠取其血液,离心后测定小鼠血清中四种细胞因子含量,见表1。由表1可知,肠炎组血清IL-1β、IL-10及TNF-α含量较高,由于小鼠患病后炎性因子大量分泌,介导免疫反应,而经过两个疗程的本次筛选的益生菌处理后,小鼠血清中的上述细胞因子含量显著降低,基本上与市面上的抗生素药物治疗无显著差异,并显著差异于单独的一株菌治疗,也显著优于市面上益生菌治疗组,也达到了市面上药物的治疗水平,因此,本发明药物可通过降低细胞因子水平来介导免疫反应,从而发挥抗溃疡性结肠炎用途。
表1各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比较(X±SD)
实施例1
一种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菌体数量占复合益生菌菌体总数量的10%,并且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用量为1×1011CFU/kg,且两者均为活菌菌体形式。所述的活菌菌体是由均处于稳定初期的乳杆菌液体培养物分别离心收集的菌泥。
上述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在MRS培养基培养12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40份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1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实施例2
一种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菌体数量占复合益生菌菌体总数量的50%,并且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用量为1×1011CFU/kg,且两者均为活菌菌体形式。所述的活菌菌体是由均处于稳定初期的乳杆菌液体培养物分别离心收集的菌泥。
上述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在MRS培养基培养16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60份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3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实施例3
一种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菌体数量占复合益生菌菌体总数量的90%,并且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用量为1×1011CFU/kg,且两者均为活菌菌体形式。所述的活菌菌体是由均处于稳定初期的乳杆菌液体培养物分别离心收集的菌泥。
上述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在MRS培养基培养14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50份,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2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实施例4
一种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的菌体数量占复合益生菌菌体总数量的30%,并且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和植物乳杆菌CGMCC9961的总用量为1×1011CFU/kg,且两者均为活菌菌体形式。所述的活菌菌体是由均处于稳定初期的乳杆菌液体培养物分别离心收集的菌泥。
上述利用复合益生菌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植物乳杆菌CGMCC9961在MRS培养基培养13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CGMCC10436菌液1000ml,植物乳杆菌CGMCC9961菌液300ml,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20ml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Claims (9)
1.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益生菌包括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CGMCC NO. 10436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CGMCC NO. 9961,所述的嗜酸乳杆菌的菌体数量占复合益生菌菌体总数量的10~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其特征在于,所述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菌体数量比为1:1。
3.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益生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菌体总用量为1×1011CFU/kg。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为活菌菌体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的活菌菌体是由均处于稳定初期的乳杆菌液体培养物分别离心收集的菌泥。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MRS培养基培养12~16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菌液40~60份和植物乳杆菌菌液10~3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8.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在MRS培养基培养14h;
(2)分别取步骤(1)得到的嗜酸乳杆菌菌液50份,植物乳杆菌菌液20份,离心取菌泥,然后分别将它们溶于1份无菌PBS中,得混合菌泥;
(3)将上述混合菌泥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合适的辅料制成临床可接受的剂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取的嗜酸乳杆菌和植物乳杆菌均处于对数期末稳定期初。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95333.XA CN105343133B (zh) | 2015-12-08 | 2015-12-08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95333.XA CN105343133B (zh) | 2015-12-08 | 2015-12-08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43133A CN105343133A (zh) | 2016-02-24 |
CN105343133B true CN105343133B (zh) | 2019-11-19 |
Family
ID=55319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95333.XA Active CN105343133B (zh) | 2015-12-08 | 2015-12-08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431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023486B (zh) * | 2016-12-20 | 2022-02-22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一种嗜酸乳杆菌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
CN106497854B (zh) * | 2017-01-19 | 2019-10-22 | 南京农业大学 | 乳杆菌d8及其应用 |
CN107028988A (zh) * | 2017-04-25 | 2017-08-11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植物乳杆菌ys1在制备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
CN107319564A (zh) * | 2017-07-05 | 2017-11-07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植物乳杆菌ys3在制备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
CN107223984A (zh) * | 2017-07-05 | 2017-10-03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植物乳杆菌ys4在制备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
CN107177535A (zh) * | 2017-07-05 | 2017-09-19 |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 植物乳杆菌ys2在制备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食品或药品中的应用 |
CN112236155B (zh) * | 2018-05-31 | 2024-10-18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一种组合物及其应用 |
EP3808357B1 (en) * | 2018-05-31 | 2025-03-26 | BGI Shenzhen | Composition comprising megamonas funiformis and anaerofustis stercorihominis and use thereof |
CN108815199B (zh) * | 2018-08-03 | 2021-10-01 | 南华大学 | 鼠衣原体在制备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中的应用 |
US20230310522A1 (en) * | 2019-06-24 | 2023-10-05 | Mendes S.R.L. | Composition with antibacterial and re-epithelializing action including probiotics |
CN110607257B (zh) * | 2019-09-06 | 2023-09-08 | 吉林恩泽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预防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 |
CN111035662B (zh) * | 2019-11-19 | 2023-03-07 | 西南大学 | 植物乳杆菌s58在制备用于缓解辛辣食品对消化系统损伤的产品中的应用 |
CN111529553B (zh) * | 2020-05-28 | 2020-11-27 | 东北农业大学 | 植物乳杆菌klds1.0386与色氨酸混合物在制备预防结肠炎的药物中的应用 |
CN114231470B (zh) * | 2022-01-26 | 2023-04-28 | 江南大学 | 一株可缓解溃疡性结肠炎的嗜酸乳杆菌及其应用 |
CN114672436B (zh) * | 2022-04-07 | 2024-04-16 | 重庆医科大学 | 一株嗜酸乳杆菌及其应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201112091D0 (en) * | 2011-07-14 | 2011-08-31 | Gt Biolog Ltd |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pigs |
-
2015
- 2015-12-08 CN CN201510895333.XA patent/CN105343133B/zh active Active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嗜酸乳杆菌治疗DSS诱导大鼠急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杨兴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0815;E064-14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43133A (zh) | 2016-02-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43133B (zh)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合益生菌、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2711778B (zh) | 利用动物双歧杆菌细菌或含有这种细菌的发酵乳制品减轻胃肠炎症的方法 | |
CN113832077B (zh) | 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 |
WO2017020784A1 (zh) | 一种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 | |
CN114854638B (zh) | 一株高效表达腺苷脱氨酶mRNA缓解结肠炎副干酪乳杆菌 | |
CN116555076B (zh) | 一株长双歧杆菌长亚种my1及其在制备通便和护肠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 |
CN116083327B (zh) | 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及在缓解便秘、抗结肠组织炎症和改善肠道菌群方面的应用 | |
TW201832772A (zh) | 改善乾癬症狀的副乾酪乳桿菌菌株gmnl-653及其組合物 | |
CN102399718A (zh) | 副干酪乳酸杆菌株gmnl-133、用于改善异位性皮肤炎或其它过敏疾病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3881597B (zh) | 一株能够提高吲哚丙烯酸以调节特异性IgE的罗伊氏乳杆菌 | |
CN103436461B (zh) | 新颖乳酸菌株及其调节免疫反应的用途 | |
US20230346856A1 (en) | Bifidobacterium brev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eventing or alleviating psoriasis thereof | |
CN116650539A (zh) | 一种改善学习记忆功能的双歧杆菌及其应用 | |
CN116218735A (zh) | 一种单形拟杆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和应用 | |
CN114672436B (zh) | 一株嗜酸乳杆菌及其应用 | |
Li et al. | Fermentation of Ganoderma lucidum and Raphani Semen with a probiotic mixture attenuates cyclophosphamide-induced immunosuppression through microbiota-dependent or-independent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l barrier and immune responses | |
CN105327338B (zh) |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797232B (zh) | 具有缓解胰岛素抵抗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应用 | |
CN118497065B (zh) | 一株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及其在抑菌或改善肠皮轴炎症相关疾病中的应用 | |
CN114032190B (zh) | 一株可发酵石斛且其发酵液可有效修复日光皮炎的罗伊氏乳杆菌 | |
CN118165896B (zh) | 一种缓解药物便秘的鼠李糖乳酪杆菌jylr-985、产品及应用 | |
CN117384790B (zh) | 一株戊糖片球菌ks5及其在制备助睡眠药品中的应用 | |
CN110960561B (zh) | 用于调节妇科菌群平衡的益生菌组合物 | |
CN105343132A (zh) | 治疗结肠炎的组合物、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8272251A (zh) | 抗幽门螺杆菌的罗伊氏粘液乳杆菌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