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39811A - 生物体检知器、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及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生物体检知器、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及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39811A CN105339811A CN201480032199.4A CN201480032199A CN105339811A CN 105339811 A CN105339811 A CN 105339811A CN 201480032199 A CN201480032199 A CN 201480032199A CN 105339811 A CN105339811 A CN 10533981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flux
- thermoflux
- flux sensor
- passenger
-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sensing anthropometric parameters, e.g. heart rate or body temperatur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24—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 B60N2/0026—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for identifying, categorising or investigation of the occupant or object on the seat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humans, animals or objec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02—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 B60N2/0021—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 B60N2/003—Seats provided with an occupancy detection means mounted therein or thereon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sensor or measurement characterised by the sensor mounting location in or on the sea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1—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 B60R21/015—Electrical circuits for triggering passive safety arrangements, e.g. airbags, safety belt tighteners, in case of vehicle accidents or impending vehicle accidents including means for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r position of passengers, passenger seats or child seats, and the related safety parameters therefor, e.g. speed or timing of airbag inflation in relation to occupant position or seat belt use
- B60R21/01512—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7/0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17/0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 G01K17/06—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 G01K17/08—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 G01K17/20—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conveyed by flowing media, e.g. in heating systems e.g. the quantity of heat in a transporting medium, delivered to or consumed in an expenditure device based upon measurement of temperature difference or of a temperature across a radiating surface, combined with ascertainment of the heat transmission coefficient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9/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 G01V9/005—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V1/00 - G01V8/00 by thermal methods, e.g. after generation of heat by chemical reac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10/00—Sensor types, e.g. for passenger detection systems or for controlling seats
- B60N2210/30—Temperature sens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20/00—Computerised treatment of data for controlling of seats
- B60N2220/20—Computerised treatment of data for controlling of seats using a deterministic algorithm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48—Control systems, alarms, or interlock systems, for the correct application of the belt or harness
- B60R2022/4808—Sensing means arrangements therefor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K—MEASURING TEMPERATURE; MEASURING QUANTITY OF HEAT; THERMALLY-SENSITIVE ELEM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K2205/00—Application of thermometers in motors, e.g. of a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通量传感器。根据本发明,以能够检测从存在于规定位置的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的方式配置热通量传感器(10)。并且,通过将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判定基准作比较,判定生物体是否存在于规定位置,该判定基准是根据生物体存在于规定位置的情况下可检测到的热通量而预先设定的。并且,在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满足判定基准的情况下,即,在通过热通量传感器检测的热通量是从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的情况下,判定生物体存在于规定位置,由此可进行准确的生物体的检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生物体检知器、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及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知有通过红外线传感器等检测温度,根据所检测的温度,判定生物体是否存在于规定位置的生物体检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已知有用于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的车辆用就坐检知器。该就坐检知器检测座椅的座面所承受的重量,并根据所检测出的重量,判定乘客是否正就坐于该座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8599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在使用了上述的现有生物体检知器的情况下,存在将物体错误地检测成生物体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在规定位置存在高温物体的情况下,所检测出的温度超过规定温度,从而将高温物体错误地检测成生物体。另外,在使用了上述的车辆用就坐检知器的情况下,存在将物体错误地坚持成乘客的可能性。具体而言,在座椅上放置有较重物体的情况下,所检测出的重量超过规定重量,从而将较重的物体错误地坚持成乘客。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以实现准确的生物体的检知为主要目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体检知器具备热通量传感器和判定单元。热通量传感器被设置于可检测出从存在于规定位置的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的场所。判定单元将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判定基准进行比较,从而判定生物体是否存在于规定位置,所述判断基准时根据在规定位置存在生物体的情况下可被检测出的热通量而预先设定的。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具备热通量传感器和就坐判定单元。热通量传感器在车辆用座椅处,被设置于能够检测出从就坐于该座椅的乘客发出的热通量的场所。就坐判定单元将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从而判定乘客是否就坐于上述座椅,判定基准是根据乘客就坐于上述座椅的情况下可被检测出的热通量而预先设定的。
一般而言,在检测出从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时和检测出从物体发出的热通量时,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不同。例如,若将从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和从高温物体发出的热通量作比较,则热通量的大小、随着时间经过的热通量变化等不同。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体检知器和车辆用就坐检知器通过根据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判定基准的比较来进行判定,由此能够准确检知生物体或乘客的存在与否。
另外,在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体检知器和车辆用就坐检知器中,热通量传感器具有如下结构: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基部部件形成有在该绝缘基部部件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并且在第一、第二通孔埋入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形成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第一、第二连接部件交替地串联连接。此外,形成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的金属的至少一个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晶体结构的状态下被烧结而成的烧结合金。其结果为,能够增大在交替地串联连接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产生的电动势,并能够确保热通量传感器的高灵敏度。
因此,本发明所涉及的生物体检知器和车辆用就坐检知器通过使用高灵敏度的热通量传感器,能够更准确地检知生物体或乘客的存在与否。
此外,在本申请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各单元的括号内的附图标记是示出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具体单元间的对应关系的标记。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就坐检知器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车辆用座椅1的示意图,(a)示出乘客就坐前的状态,(b)示出乘客就坐时的状态,(c)示出乘客就坐后又已离座时的车辆用座椅1的状态。
图3是图1中的热通量传感器的俯视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3中的V-V线的视图。
图6是示出传感器的制造工序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控制部20所执行的控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前(状态1)、就坐中(状态2)、就坐后又已离座时(状态3)的各状态下的车辆用座椅1流动的热通量和时间的关系的示意图。
图9是图7中的人体有无判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9中的第一阈值qth1、第二阈值qth2、第三阈值qth3、第四阈值qth4的示意图。
图11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健康状态异常检知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各实施方式相互之间,对相互相同或等同的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的生物体检知器应用于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所使用的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车辆的助手席用的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主要具备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热通量传感器10、控制部20、安全带搭扣开关1c、以及未图示的显示灯及蜂鸣器。
如图2(a)所示,热通量传感器10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座部1a的内部。如图2(b)所示,热通量传感器10是检测通过热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的热通量的传感器,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检测从乘客朝向座部1a发出热通量。像这样,热通量传感器10被设置于能够检测从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客的臀部朝向座部1a的内部发出的热通量的位置。
如图3~图5所示,热通量传感器10是绝缘基部部件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被一体化,在该一体化后的部件的内部,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交替地串联连接而成的传感器。以下,对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此外,为了便于理解,图3中省略了表面保护部件110而示出。另外,虽然图3不是剖视图,但为了便于理解,对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标注了剖面线。
在本实施方式中,绝缘基部部件100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等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并且,对于绝缘基部部件100,以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viahole)101、102交替配置的方式形成有交错图案。
此外,虽然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呈从绝缘基部部件100的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直径固定的圆筒状,但也可以呈从表面100a朝向背面100b,直径减小的锥状。另外,也可以呈从背面100b朝向表面100a,直径减小的锥状,也可以呈矩形圆柱状。
并且,在第一通孔101配置有第一连接部件130,在第二通孔102配置有第二连接部件140。即,在绝缘基部部件100交替配置有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
如上所述,在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内配置有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因此通过适当变更第一、第二通孔101、102的数量、大小、间隔等,能够以高密度配置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其结果,能够增大引起电压,并能够确保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度。
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由相互不同的金属构成,以发挥塞贝克效应(Seebeckeffect)。例如,第一连接部件130由构成P型半导体的Bi-Sb-Te合金的粉末以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晶体结构的方式被固相烧结而成的金属化合物构成。并且,第二连接部件140是构成N型半导体的Bi-Te合金的粉末以维持烧结前的多个金属原子的晶体结构的方式被固相烧结而成的金属化合物构成。像这样,形成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晶体结构的状态被烧结而成的烧结合金。由此,能够增大在交替地串联连接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产生的引起电压,并能够确保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度。像这样,由于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高灵敏度的热通量传感器,因此可以使用热通量传感器准确检知生物体。
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表面100a配置有表面保护部件110,其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等为代表的平面矩形状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该表面保护部件110与绝缘基部部件10的平面形状呈相同大小,在与绝缘基部部件100对置的一面110a侧,铜箔等被图案化的多个表面图案111以相互分隔的方式形成。并且,各表面图案111分别与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适当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将相邻的1个第一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连接部件140作为一组150时,各组150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与相同表面图案111连接。即,各组150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经由表面图案111电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沿着绝缘基部部件100的长度方向(图4中纸面左右方向)相邻的1个第一连接部件130和1个第二连接部件140作为一组150。
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背面100b配置有背面保护部件120,其由以聚醚醚酮(PEEK)、聚醚酰亚胺(PEI)、液晶聚合物(LCP)等为代表的热塑性树脂膜构成的平面矩形状。该背面保护部件120以如下方式配置于绝缘基部部件100的背面100b:绝缘基部部件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比绝缘基部部件100长,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部部件100突出。
并且,在背面保护部件120的与绝缘基部部件100对置的一面120a侧,铜箔等被图案化的多个背面图案121以相互分隔的形成。并且,各背面图案121分别与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适当电连接。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组150中,一组150的第一连接部件130和另一组150的第二连接部件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即,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跨过组150而经由同一背面图案121电连接。
另外,如图5所示,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外缘,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图3中纸面上下方向)相邻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具体而言,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长度方向上,以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经由表面图案111及背面图案121串联连接而成的连接体折回的方式,相邻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与同一背面图案121连接。
另外,如图3及图4所示,在全部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以上述方式串联连接而成的连接体的两端分别设置的背面图案121的两端部,以从绝缘基部部件100露出的方式形成。并且,从绝缘基部部件100露出的背面图案121的两端部作为与控制部20连接的端子而发挥功能。
以上是本实施方式的基本的热通量传感器10的结构。并且,这种热通量传感器10将与通过热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的热通量对应的传感信号(引起电压)输出至控制部20。若热通量发生变化,则在交替地串联连接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产生的引起电压发生变化。此外,热通量传感器10的厚度方向与绝缘基部部件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的层叠方向一致。
在此,参照图6对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如图6(a)所示,准备绝缘基部部件100,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形成多个第一通孔101。
接下来,如图6(b)所示,在各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此外,作为在第一通孔101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方法(装置),可以采用基于本申请人的日本申请2010-50356号所述的方法(装置)。
简单来讲,在未图示的保持台上,经由吸附纸160将绝缘基部部件100以其背面100b与吸附纸160对置的方式配置。并且,在使第一导电性膏131溶融的同时,在第一通孔101内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由此,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大部分被吸附于吸附纸160,合金的粉末密接配置于第一通孔101。
此外,吸附纸160是能够吸收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材质即可,使用一般的优质纸等。另外,第一导电性膏131使用如下材料,即,对于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晶体结构的Bi-Sb-Te合金的粉末,加入融点是43℃的石蜡等有机溶剂而进行膏化的材料。因此,在填充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时候,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表面100a在约43℃下加热的状态下进行。
接着,如图6(c)所示,在绝缘基部部件100通过钻孔机、激光等形成多个第二通孔102。如上所述,该第二通孔102与第一通孔101交替配置,并与第一通孔101一同构成交错图案。
接下来,如图6(d)所示,在各第二通孔102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此外,该工序可以以与上述图6(b)相同的工序进行。
即,再次,在未图示的保持台上,经由吸附纸160将绝缘基部部件100以其背面100b与吸附纸160对置的方式配置后,在第二通孔102内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由此,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有机溶剂的大部分被吸附于吸附纸160,合金的粉末密接配置于第二通孔102。
第二导电性膏141使用如下材料,即,对于与构成第一导电性膏131的金属原子不同的金属原子维持规定的晶体结构的Bi-Te合金的粉末,加入熔点是常温的松脂等有机溶剂而进行膏化的材料。即,构成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有机溶剂使用比构成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的熔点低的材料。并且,在填充第二导电性膏141的时候,在绝缘基部部件100的表面100a保持在常温的状态下进行。换言之,在包含于第一导电性膏131的有机溶剂固化的状态下,进行第二导电性膏141的填充。由此,抑制第二导电性膏141混入第一通孔101。
此外,第一导电性膏131所包含的有机溶剂固化的状态是指,在上述图6(b)的工序中,不吸附于吸附纸160而残留在第一通孔101的有机溶剂。
并且,如图6(e)及图6(f)所示,在与上述各工序独立的工序中,表面保护部件110及背面保护部件120的与绝缘基部部件100对置的一面110a、120a形成铜箔等。并且,通过将该铜箔适当图案化,准备相互分隔的多个表面图案111所形成的表面保护部件110和相互分隔的多个背面图案121所形成的背面保护部件120。
之后,如图6(g)所示,将背面保护部件120、绝缘基部部件100、表面保护部件110依次层叠而构成层叠体170。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背面保护部件120相比绝缘基部部件100,长度方向的长度较长。并且,背面保护部件120以其长度方向的两端部从绝缘基部部件100突出的方式配置。
接着,如图6(h)所示,将该层叠体170配置在未图示的一对加压板之间,从层叠方向的上下两面以真空状态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由此将层叠体170一体化。具体而言,第一、第二导电性膏131、141被固相烧结而形成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并且以连接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和表面图案111及背面图案121的方式加热的同时进行加压,从而将层叠体170一体化。
此外,虽然没有特别限定,但可以在将层叠体170一体化的时候,在层叠体170和加压板之间配置石棉纸等缓冲材料。通过上述方式制造上述热通量传感器10。
安全带搭扣开关1c是检知未佩戴安全带1b的状态的检知单元,通过佩戴安全带1b而打开,并将开关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0。显示灯及蜂鸣器是在未佩戴安全带1b时,向乘客发出警报的警报单元。
控制部20是例如由微型计算机、作为存储单元的存储器及其周边电路构成的电子控制装置,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进行规定的运算处理,控制表示灯及蜂鸣器的工作。
具体而言,控制部20执行图7所示的控制处理。该控制处理在点火开关或发动机启动开关投入时,或者车辆以某一速度以上行使时执行。并且,该控制处理以规定的时间间隔反复被执行。此外,图7中的各控制步骤中构成了控制部2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实现方法。
控制部20首先进行判定有无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乘客(人体)的人体有无判定处理(步骤S1)。该步骤S1对应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判定单元、就坐判定单元。对于该处理在将下文中进行详细说明。
并且,通过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利用人体有无判定处理判定为有人体的情况下,换言之检知到人体的情况下,判定乘客是否佩戴着安全带(步骤S2、S3)。该判定基于从安全带搭扣开关1c输出的开关信号而被进行。该步骤S3与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安全带佩戴判定单元对应。
另外,通过乘客未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利用人体有无判定处理判定为无人体的情况下,换言之未检知到人体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3、S4而结束。然后,再次执行图7所示的控制处理。
在判定乘客未佩戴安全带1b的情况下,通过向警报单元输出工作指示信号,对乘客发出未佩戴安全带的警告(步骤S4)。具体而言,蜂鸣器产生警告音,并且显示灯点亮或闪烁。该步骤S4对应本申请技术方案所述的警告单元。另外,在判定乘客已佩戴安全带1b的情况下,不执行步骤S4而结束。然后,再次执行图7所示的控制处理。
通过上述方式,在本系统中,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但该乘客未佩戴安全带1b的情况下,通过警报单元对该乘客进行警告。
接下来,对上述步骤S1的人体有无判定处理进行说明。
首先,使用图8对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前、就坐中、就坐后离座的各状态下,通过热通量传感器10检测的热通量进行说明。图8中的状态1、2、3分别对应图2(a)所示的乘客就坐前的状态、图2(b)所示的乘客就坐中的状态、图2(c)所示的乘客就坐后离座的状态。此外,图8示出相比车辆用座椅1,乘客的体温较高的情况。
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在就坐前的状态1下,处于检测不到热通量或者热通量接近0的状态。然后,在就坐中的状态2下,从就坐起不久就检测到热通量,随着时间经过,所检测到的热通量降低。此时,由于人体一直在发热,因此热通量不会成0,总有热通量被检测到,并且所检测到的热通量几乎呈固定大小。之后,在乘客离座的状态3下,基于座椅表面残留的来自人体的少量热的热通量被检测到,但随着时间经过,所检测到的热通量降低而接近0。
相对于此,在暂时呈高温的物体被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从物体发出的热通量如图8中的虚线所示,从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不久便随着时间的经过而趋向0降低。此时,若物体的温度与体温不同,则所检测到的热通量的大小与人体发出的热通量不同。另外,在物体的情况和人体的情况下,若热传导率不同,则随着时间经过的热通量变化的比例(斜率)不同。
如上所述,将从人体发出的热通量和从高温物体发出的热通量作比较,则热通量的大小、随着时间经过的热通量变化不同。
因此,在步骤S1的人体有无判定处理中,判定所检测出的热通量是否为从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在所检测出的热通量是从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的情况下,判定有人体。即,将热通量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与根据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可检测到的热通量而预先设定的判定基准作比较,在检测结果满足判定基准的情况下,判定有人体。
例如,作为热通量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根据间断或者连续输入的来自热通量传感器10的传感信号,求出随着时间经过的热通量的变化趋势。此处所指的热通量的变化趋势是如图8所示的示出热通量的变化的曲线。另一方面,作为判定基准,使用在乘客就坐中的情况下,随着时间的经过,热通量可变动的范围的映射(map)。该映射是通过实验等预先制作的。
此外,如图8中的一点划线、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来自人体的热通量因人而异,或者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由于健康状态而不同,因此考虑到这一点,设定判定有无人体时所使用的判定基准。并且,在所求出的热通量的变化趋势符合映射的情况下,判定有人体在车辆用座椅1。
另外,例如,作为热通量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根据间断或者连续输入的来自热通量传感器10的传感信号,在刚开始检测热通量后(时刻t0),分别在从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经过第一、第二的规定时间后(时刻t1、t2),算出热通量。另一方面,作为判定基准,使用如图10所示,分别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分别在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时刻t0)、从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时刻t0)经过第一、第二的规定时间后(时刻t1、t2),规定热通量可取值的范围的基准。
在此,对图10所示的判定基准进行说明。用图10中的实线所示的曲线与图8中的实线的状态2对应。在乘客已就坐的情况下,将热通量传感器10对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设为时刻t0,将从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经过第一、第二的规定时间后设为时刻t1、t2。该经过第一、第二的规定时间后是指,在乘客就坐的情况下,被热通量传感器10检测到的热通量从检测刚开始后的值下降后几乎呈固定值的时期。并且,将在时刻t0可检测到的热通量的第一范围设定为qth1以下qth2以上,将在时刻t1、t2可检测到的热通量的第二范围设为qth3以下qth4以上。此外,像用图8中的一点划线、双点划线所示的那样,来自人体的热通量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由于健康状态而不同,因此考虑这一点,来设定第一、第二范围。
然后,使用该图10所示的判定基准,控制部2执行图9所示的控制处理。此外,图9中的各控制步骤构成了控制部2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实现方法。
在步骤S11中,读取从热通量传感器10输出的传感信号(电压值),判定电压值V0是否大于阈值Vth。由此,判定用热通量传感器10是否检测到热通量。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高温的物体被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会在热通量传感器10产生引起电压,因此控制部2给予肯定判定(是)而进入步骤S12。另外,在乘客未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高温的物体未被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在热通量传感器10不产生引起电压,因此控制部2给予否定判定(否)而进入步骤S19,断定没有人体而进入步骤S2。
在步骤S12中,根据在步骤S11中读取时的电压值V0,算出热通量。将该热通量设为时刻t0的热通量q0。
接着,在步骤S13中,判定热通量q0是否在第一范围内。即,判定热通量q0是否在第一阈值qth1以下、第二阈值qth2以上(qth1≧q0≧qth2)。在热通量q0不在第一范围内时,乘客未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因此在步骤S13中,进行否定(否)判定而进入步骤S19,断定没有人体而进入步骤S2。另外,在步骤S13中,进行肯定(是)判定时,进入步骤S14。
在步骤S14中,读取从时刻t0经过第一的规定时间后的时刻t1的传感信号,根据所读取的传感信号,算出时刻t1时的热通量q1。
接着,在步骤S15中,判定热通量q1是否在第二范围内。即,判定热通量q1是否在第三阈值qth3以下、第四阈值qth4以上(qth3≧q1≧qth4)。在热通量q1不在第二范围内时,乘客未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因此在步骤S15中,进行了否定(否)而进入步骤S19,断定没有人体而进入步骤S2。另外,在步骤S15中进行了肯定(是)判定时,进入步骤S16。
在步骤S16中,读取从时刻t0经过第二的规定时间后的时刻t2时的传感信号,根据所读取的传感信号,算出时刻t2时的热通量q2。
接着,在步骤S17中,判定热通量q2是否在第二范围内。即,判定热通量q2是否在第三阈值qth3以下、第四阈值qth4以上(qth3≧q2≧qth4)。该第二范围与在步骤S15中使用的相同。这是因为,如图10所示,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的情况下,从一就坐后经过规定时间后的热通量的大小以规定大小几乎呈固定。因此,若热通量q2在第二范围内,则可知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若热通量q2在第二范围之外,则可知乘客未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因此,在步骤S17中,进行了否定(否)判定时,进入步骤S19,断定没有人体而进入步骤S2。另外,在步骤S17中,进行了肯定(是)判定时,进入步骤S18,断定有人体在车辆用座椅1而进入步骤S2。
由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避免将高温的物体错误地检测成人体,并可以进行准确的人体检知。此外,在乘客就坐于车辆用座椅1时所检测出的热通量的大小根据车辆用座椅1的温度而不同,因此优选根据车辆用座椅1的温度来变更判定基准。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热通量传感器10,绝缘基部部件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使用热塑性树脂构成,从而具有柔性。此处,与本实施方式不同地,若将不具有柔性的热通量传感器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则就座舒适感变差。相对于此,由于本实施方式的热通量传感器10具有柔性,就座舒适感不会变差。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是将本发明的生物体检知器应用于健康状态异常检知系统的方式。该异常检知系统在判定了家中的人体的健康状态异常的情况下,向外部发出警报。
如图11所示,异常检知系统主要具备多个热通量传感器10、控制部20和未图示的警报单元。
热通量传感器10是与第一实施方式具有相同结构的传感器。热通量传感器10设置于人在家中生活时,人所接触的物体,例如床2、无腿靠椅3。此外,虽然未图示,但作为人所接触的物体,除床2、无腿靠椅3之外,还可举出坐垫、门把手、卫生间的马桶座等。在人体存在于规定位置,即上述的床2、无腿靠椅3等的情况下,热通量传感器10检测从人体发出的热通量。各热通量传感器10将与热通量对应的传感信号输出至控制部20。
控制部20对于多个热通量传感器10分别执行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人体有无判定处理,判定在热通量传感器10的设置场所有无人体。然后,根据每一热通量传感器10的判定结果,判定对象人物的健康状态是否异常。其结果为,在判定是异常的情况下,使警报单元工作。警报单元是例如对外部发送表示对象人物的健康状态是异常的意思的电子邮件的通信装置。
此处,在对象人物健康的情况下,该人会在家中移动,因此人体会被各热通量传感器10检知。相反,在对象人物的健康状态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例如,在床2卧床不起或者倒在床上,则该人无法在家中移动,因此仅通过设置于床2的热通量传感器10检知人体,或者通过任意热通量传感器10都检知不到人体。
因此,控制部20判定例如检知到人体的热通量传感器10的数量是否1个以下,在检知到人体的热通量传感器10的数量是1个或0个的状态持续一定时间时,判定异常。由此,能够在家中的人体的健康状态是异常的情况下,向外部发出警报。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执行人体有无判定处理,因此能够避免将高温的物体错误地检测成人体,可进行准确的人体检知。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热通量传感器10,绝缘基部部件100、表面保护部件110、背面保护部件120使用热塑性树脂构成,从而具有挠性。因此,能够根据设置场所的形状,使热通量传感器10适当变形,并能够在家中的各种场所设置热通量传感器10。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用各种方式实施。
(1)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热通量传感器10设置在车辆用座椅1的座部1a,但若能够检测到从就坐的乘客朝向车辆用座椅1的热通量即可,即可以设置于车辆用座椅1的靠背部。
(2)虽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的生物体检知器应用于在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中使用的就坐检知器,但也可以应用于其他车辆用就坐检知器,例如,在朝向乘客所就坐的坐位选择性地吹出空调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所使用的就坐检知器。
(3)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根据热通量传感器10检测出的热通量,判定了有无人体,但也可以进行人体的状态是何种状态的判定。即,如图8所示,来自人体的热通量在平时的稳定状态(图8中的实线)和该状态之外的状态(图8中的一点划线、双点划线)下,所检测出的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不同。
因此,预先调查对象人物的稳定状态下的热通量变化,将该热通量的变化趋势作为判断基准。然后,通过将热通量传感器10检测到的热通量的变化趋势和判断基准作比较,可以检知对象人物的生死状态、是否生病的状态、是否有睡意的状态。
(4)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检知人体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检知以狗、猫为代表的宠物等人体以外的生物体。
(5)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热通量传感器的设置场所作为生物体的接触对象物,但热通量传感器的设置场所并不限于生物体的接触对象物,只要是可检测到从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的场所即可,可以是与生物体分离的场所。
(6)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根据在热通量传感器10产生的引起电压(电压值),控制部2算出热通量,但也可以根据在热通量传感器10产生的电流(电流值),算出热通量。总之,控制部2能够根据在热通量传感器10产生的电动势,检测热通量。
(7)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热通量传感器10的检测结果,对使用随着时间经过的热通量的变化趋势的例子,使用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t0)、从热通量的检测刚开始后经过第一、第二的规定时间后(t1、t2)各自时刻的热通量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代替热通量,使用在热通量传感器10产生的电力的电压值、电流值。
(8)虽然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分别是Bi-Sb-Te合金、Bi-Te合金,但也可以是其他合金。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形成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这两方是被固相烧结而成的烧结合金,但只要至少一个是被固相烧结了的烧结合金即可。由此,与形成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的金属这双方不是被固相烧结而成的烧结金属的情况相比,能够增大电动势,并可以实现热通量传感器10的高灵敏度化。
(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相互间并非无关,除明显不能组合的情况之外,能够将上述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组合。另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于构成实施方式的要素,除特别写明是必要的情况及从原理上考虑明显是必要的情况等除外,并不是必要要素,这是毫无疑问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热通量传感器;20:控制部;100:绝缘基部部件;101、102:第一、第二通孔;130、140:第一、第二连接部件。
Claims (3)
1.一种生物体检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热通量传感器(10),其设置于能够检测出从存在于规定位置的生物体发出的热通量的场所;和
判定单元(S1),其判定生物体是否存在于规定位置,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具有如下结构: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基部部件(100)形成有在所述绝缘基部部件(10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并且在所述第一、第二通孔埋入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形成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件交替地串联连接,
形成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金属的至少一个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晶体结构的状态下被烧结而成的烧结合金,
所述判定单元将所述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与判定基准进行比较,来判定生物体是否存在于规定位置,所述判定基准是根据在规定位置存在生物体的情况下可被检测出的热通量而预先设定的。
2.一种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其特征在于,具备:热通量传感器(10),其被设置于在车辆用座椅(1)处能够检测出从就坐于所述座椅的乘客发出的热通量的场所;和
就坐判定单元(S1),其判定乘客是否就坐于所述车辆用座椅,
所述热通量传感器具有如下结构:在由热塑性树脂构成的绝缘基部部件(100)形成有在所述绝缘基部部件(100)的厚度方向上贯通的多个第一、第二通孔(101、102),并且在所述第一、第二通孔埋入有由相互不同的金属形成的第一、第二连接部件(130、140),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件交替地串联连接,
形成所述第一、第二连接部件的所述金属的至少一个是在多个金属原子维持了该金属原子的晶体结构的状态下被烧结而成的烧结合金,
所述就坐判定单元将所述热通量传感器的检测结果和判定基准进行比较,来判定乘客是否就坐于所述车辆用座椅,所述判定基准是根据在乘客就坐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情况下可被检测出的热通量而预先设定的。
3.一种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就坐检知器;
安全带佩戴判定单元(S3),其在通过该车辆用就坐检知器的就坐判定单元(S1)判定为乘客正就坐于所述车辆用座椅的情况下,判定该乘客是否佩戴着安全带;以及
警告单元(S4),其在通过所述安全带佩戴判定单元(S3)判定为所述乘客未佩戴安全带的情况下,向该乘客发出未佩戴安全带的警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17754 | 2013-06-04 | ||
JP2013-117754 | 2013-06-04 | ||
JP2013220112A JP6070506B2 (ja) | 2013-06-04 | 2013-10-23 | 生体検知器、車両用着座検知器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非着用警告システム |
JP2013-220112 | 2013-10-23 | ||
PCT/JP2014/063709 WO2014196383A1 (ja) | 2013-06-04 | 2014-05-23 | 生体検知器、車両用着座検知器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非着用警告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39811A true CN105339811A (zh) | 2016-02-17 |
CN105339811B CN105339811B (zh) | 2018-09-07 |
Family
ID=52008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32199.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339811B (zh) | 2013-06-04 | 2014-05-23 | 生物体检知器、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及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0053052B2 (zh) |
EP (1) | EP3006968B1 (zh) |
JP (1) | JP6070506B2 (zh) |
KR (1) | KR101894058B1 (zh) |
CN (1) | CN105339811B (zh) |
TW (1) | TWI580599B (zh) |
WO (1) | WO2014196383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942960B2 (ja) | 2013-06-04 | 2016-06-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発熱量制御装置 |
US9889809B2 (en) * | 2015-03-06 | 2018-02-13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seat thermistor for classifying seat occupant type |
TWI547391B (zh) * | 2015-09-01 | 2016-09-01 | 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交通載具空調的控制系統與控制方法 |
JP2017067761A (ja) * | 2015-10-01 | 2017-04-0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異常兆候診断装置 |
JP6274246B2 (ja) * | 2016-04-08 | 2018-02-0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監視装置 |
JP6614001B2 (ja) * | 2016-04-14 | 2019-12-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張力計測装置 |
JP6658572B2 (ja) * | 2017-01-25 | 2020-03-04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流束センサ |
DE102017201965B4 (de) * | 2017-02-08 | 2025-03-06 | Robert Bosch Gmbh | Verfahren zur Erkennung einer Sitzbelegung |
JP6822351B2 (ja) * | 2017-08-30 | 2021-01-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流束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KR200492349Y1 (ko) * | 2018-11-12 | 2020-09-23 | 경복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영유아용 통학차량 안전교육교구 |
CN109526199B (zh) * | 2018-11-28 | 2023-09-05 | 广东骏亚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吸附pcb板的机构及设备 |
JP2021183362A (ja) * | 2020-05-21 | 2021-12-02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ロボットの制御装置及びロボットの制御方法 |
US20230099638A1 (en) * | 2021-09-24 | 2023-03-30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using thermopile integrated with rigid printed circuit board |
EP4166918A3 (en) * | 2021-09-24 | 2023-06-28 | Apple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temperature sensing using thermopile integrated with flexible circuit |
KR20230085533A (ko) | 2021-12-07 | 2023-06-14 | 이현 | IoT 기반 다인승 차량 내 영유아용 카시트의 착석 및 안전띠 착용 원격 모니터링 시스템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7738A (en) * | 1978-01-02 | 1980-04-15 | Saint-Gobain Industries | Thermal fluxmeter or heat flow meter |
JPS6113121A (ja) * | 1984-06-28 | 1986-01-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熱流センサ |
CN101402348A (zh) * | 2008-08-29 | 2009-04-08 | 吴速 | 安全带佩系检视方法及其检视系统 |
CN201895647U (zh) * | 2010-11-22 | 2011-07-13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安全带报警装置的座椅 |
JP2012226595A (ja) * | 2011-04-20 | 2012-11-15 | Panasonic Corp | 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 |
JP2012255717A (ja) * | 2011-06-09 | 2012-12-27 | Etou Denki Kk | 熱流センサ及び熱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859926A (zh) | 1971-11-25 | 1973-08-22 | ||
JPH0640031B2 (ja) * | 1985-10-23 | 1994-05-25 | 英弘精機産業株式会社 | 熱流計センサ−及びその製法 |
DE69315869T2 (de) | 1992-03-13 | 1998-05-07 | Honda Motor Co Ltd | Gerät zur Feststellung der Anwesenheit einer Person und Sicherheits-Steuerung |
JP3220402B2 (ja) * | 1997-01-08 | 2001-10-22 | 株式会社ゼクセルヴァレオクライメートコントロール | 車両用空気調和装置 |
JP2005241124A (ja) | 2004-02-26 | 2005-09-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非接触情報記憶媒体および冷暖房機器 |
EP2060857B1 (en) | 2006-09-07 | 2019-01-09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er |
JP2008110709A (ja) | 2006-10-31 | 2008-05-15 | Isuzu Motors Ltd | 車両熱流束調整装置 |
JP2010050356A (ja) | 2008-08-22 | 2010-03-04 |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 ヘテロ接合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及びヘテロ接合太陽電池 |
JP5238538B2 (ja) * | 2009-02-10 | 2013-07-1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警報装置 |
JP5423487B2 (ja) | 2010-03-08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貫通ビアへの導電材料充填装置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JP5545021B2 (ja) * | 2010-05-14 | 2014-07-09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温度分布検出装置、人体検出装置及び乗物用シート |
JP5376087B1 (ja) | 2012-05-30 | 2013-12-25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電変換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2014007376A (ja) | 2012-05-30 | 2014-01-16 | Denso Corp | 熱電変換装置 |
JP5942960B2 (ja) | 2013-06-04 | 2016-06-2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発熱量制御装置 |
-
2013
- 2013-10-23 JP JP2013220112A patent/JP6070506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
- 2014-05-23 US US14/896,005 patent/US10053052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5-23 WO PCT/JP2014/063709 patent/WO2014196383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23 KR KR1020157034796A patent/KR101894058B1/ko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5-23 EP EP14808153.2A patent/EP3006968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05-23 CN CN201480032199.4A patent/CN10533981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6-03 TW TW103119215A patent/TWI580599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7
- 2017-07-24 US US15/657,358 patent/US1022081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197738A (en) * | 1978-01-02 | 1980-04-15 | Saint-Gobain Industries | Thermal fluxmeter or heat flow meter |
JPS6113121A (ja) * | 1984-06-28 | 1986-01-2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熱流センサ |
CN101402348A (zh) * | 2008-08-29 | 2009-04-08 | 吴速 | 安全带佩系检视方法及其检视系统 |
CN201895647U (zh) * | 2010-11-22 | 2011-07-13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带有安全带报警装置的座椅 |
JP2012226595A (ja) * | 2011-04-20 | 2012-11-15 | Panasonic Corp | ジェスチャ認識装置 |
JP2012255717A (ja) * | 2011-06-09 | 2012-12-27 | Etou Denki Kk | 熱流センサ及び熱流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220812B2 (en) | 2019-03-05 |
TWI580599B (zh) | 2017-05-01 |
US20170320463A1 (en) | 2017-11-09 |
TW201520103A (zh) | 2015-06-01 |
EP3006968B1 (en) | 2018-09-05 |
WO2014196383A1 (ja) | 2014-12-11 |
CN105339811B (zh) | 2018-09-07 |
JP2015014584A (ja) | 2015-01-22 |
JP6070506B2 (ja) | 2017-02-01 |
US10053052B2 (en) | 2018-08-21 |
KR20160006206A (ko) | 2016-01-18 |
US20160121847A1 (en) | 2016-05-05 |
KR101894058B1 (ko) | 2018-08-31 |
EP3006968A1 (en) | 2016-04-13 |
EP3006968A4 (en) | 2017-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39811A (zh) | 生物体检知器、车辆用就坐检知器及安全带未佩戴警告系统 | |
TWI576508B (zh) | An abnormality determination device for a vehicle | |
CN105283351B (zh) | 使用了热通量传感器的舒适温度调节控制装置 | |
CN102725183A (zh) | 乘客检测和分类系统 | |
US10131249B2 (en) | Capacitive seat occupancy detection system operable at wet conditions | |
US20030141983A1 (en) | Combined sensor and heating element | |
CN105264454B (zh) | 发热量控制装置 | |
EP2173586B1 (en) | Seat occupancy detection unit | |
JP5689421B2 (ja) | 4つの抵抗器を備えた抵抗温度係数を調整可能な4端子型抵抗器 | |
US9278629B2 (en) | Occupan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 |
US20120299605A1 (en) | Occupant detection senso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 |
EP1194907A4 (en) | THICKNESS MEASUREMENT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TECTING THE OCCUPANT OF A VEHICLE | |
EP0951638A1 (en) | Villari effect seat weight sensor | |
WO2005114649A2 (en) | Silk-screen thermocouple | |
US10457163B2 (en) | Occupant dete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system | |
JP2016504227A (ja) | 乗員検出及び分類システム | |
US20040173028A1 (en) | Electroconductive textile sensor | |
US11912232B2 (en) | Seat belt heating assembly and seat | |
US20180345834A1 (en) | Capacitive vehicle seat occupancy detection system with detection of vehicle seat heater member interruption | |
CN212267399U (zh) | 一种检测人体落座的坐垫及儿童安全座椅 | |
EP2913219A1 (en) | Occupant detection device with temperature compensation | |
JP2002526327A (ja) | プリテンショナー用点火素子およびシートベルト操作状態センサから成る回路装置 | |
EP0550389A1 (en) | A device for detecting the condition of batteries, particularly on board motor vehicles | |
Becker et al. | TOR (total occupant recognition) system | |
JP2001067980A (ja) | メンブレンスイッチ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オン荷重検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9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23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