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321782B - 直流断路器 - Google Patents
直流断路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321782B CN105321782B CN201510302971.6A CN201510302971A CN105321782B CN 105321782 B CN105321782 B CN 105321782B CN 201510302971 A CN201510302971 A CN 201510302971A CN 105321782 B CN105321782 B CN 1053217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c
- contact
- holding member
- fixed contact
- maintaining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73/00—Protective overload circuit-breaking switches in which excess current opens the contacts by automatic release of mechanical energy stored by previous operation of a hand reset mechanism
- H01H73/02—Details
- H01H73/18—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suppressing ar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34—Stationary parts for restricting or subdividing the arc, e.g. barrier plat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30—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 H01H9/44—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 H01H9/443—Means for extinguishing or preventing arc between current-carrying parts using blow-out magnet usin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灭弧装置、触头部能够被容易地进行设置。该直流断路器设置有保持部件(36),其一体地具备保持永久磁铁(25)的磁铁保持部(29)以及能够插入固定触头部(17)的触头保持部(28),并且用磁轭(38)来覆盖保持部件(36),该保持部件(36)分别将永久磁铁(25、25)保持在磁铁保持部(29、29)内,将固定触头部(17)保持在触头保持部(28)内,同时,通过在保持部件(36)上设置定位凸部,并将定位凸部嵌入至形成在断路器箱体(2)一侧上的定位凹部(39)内,可以将灭弧装置定位。因此,灭弧装置的设置工作变得非常容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发生例如过电流等电路异常时切断电路的直流断路器,尤其涉及一种在配置有进行切断动作的触头部的灭弧室上设置有灭弧装置的直流断路器。
背景技术
在以往的直流断路器中,如果在电路中有过电流等异常电流流过时,则切断电路,但是在此切断时触头之间会产生电弧放电。由于此电弧放电会给周围造成不良影响,因此直流断路器的构成为:通过用灭弧室来包围进行切断动作的触头部,同时在灭弧室内设置灭弧装置,在短时间内对电弧放电进行灭弧。
而且,作为上述灭弧装置,在灭弧板上重叠安装有多个栅片的灭弧装置、在触头部的附近配置有磁铁的灭弧装置被广泛采用。例如,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采用了这两种结构,设置了这样一种灭弧装置,其具备在触头部的前方处在垂直方向上重叠配设的多个栅片以及从左右两侧夹持固定触头的、呈U字状弯曲的磁铁。而且,通过将产生的电弧向栅片一侧拉伸并使其与栅片接触,能够迅速地进行灭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6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发明中,必须要对灭弧板、具有固定触头的固定金属件以及磁铁等各自分别进行设置,因此存在灭弧装置、触头部的设置工作繁琐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灭弧装置、触头部能够被容易地进行设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中的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该直流断路器分别在断路器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电源侧端子,在后侧设置有负载侧端子,同时,在配设在所述电源侧端子与所述负载侧端子之间的电路上设置有由固定触头及可动触头构成的触头部,进一步在配设有所述触头部的灭弧室上设置有灭弧装置,在所述电路中流过异常电流时对所述触头部进行打开操作来切断电路,其中,所述固定触头设置在金属板状的固定触头部的表面上;另一方面,所述灭弧装置具有安装成从左右夹持所述触头部的一对灭弧板、堆叠在所述灭弧板之间的多个栅片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触头的左右两侧的一组永久磁铁;进一步,设置有保持部件,其一体地具备对通过开口来容纳的所述永久磁铁进行保持的磁铁保持部以及能够插入所述固定触头部的触头保持部,并且用磁轭来覆盖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分别将所述永久磁铁保持在所述磁铁保持部内,将所述固定触头部保持在所述触头保持部内,同时,分别在所述磁轭上设置有定位卡合部,在所述断路器箱体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定位卡合部卡合的被定位卡合部。
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磁轭覆盖了所述磁铁保持部的所述开口,同时,分别在所述灭弧板上设置有卡止部,在所述磁轭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卡止部卡止的被卡止部。
第三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保持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止部或者所述被卡止部卡合的被卡合部。
根据本发明,设置有保持部件,其一体地具备对通过开口来容纳的永久磁铁进行保持的磁铁保持部以及能够插入固定触头部的触头保持部,并且用磁轭来覆盖保持部件,该保持部件分别将永久磁铁保持在磁铁保持部内,将固定触头部保持在触头保持部内,同时,分别在磁轭上设置有定位卡合部,在断路器箱体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与定位卡合部卡合的被定位卡合部。因此,由于仅通过使定位卡合部与被定位卡合部卡合,就能够将永久磁铁、磁轭以及固定触头定位,因此能够比以往更容易地对灭弧装置及触头部进行设置。
而且,根据第二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磁轭覆盖了磁铁保持部的开口,同时,分别在灭弧板上设置有卡止部,在磁轭上设置有能够与卡止部卡止的被卡止部。因此,分别将永久磁铁保持在磁铁保持部内,将固体触头部保持在触头保持部内,同时,通过使安装了栅片的灭弧板与磁轭卡止,将灭弧板、栅片、永久磁铁、固定触头、保持部件以及磁轭定位。因此,能够将迅速灭弧所需的构成要素容易且确实地以适当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能够提高灭弧效果。而且,由于伴随着将磁轭与保持部件进行组装,磁铁保持部的开口被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永久磁铁从磁铁保持部中脱落,能够使永久磁铁的安装工作更容易。
进一步,根据第三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发明,由于在保持部件上设置有与卡止部或者被卡止部卡合的被卡合部,因此处于卡止状态的灭弧板、磁轭难以相对于保持部件错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灭弧效果的确切性及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从顶侧表示直流断路器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A-A线处剖面的说明图。
图3是从后侧表示的处于分解状态的灭弧装置和第一固定金属件的立体说明图。
图4是从前侧表示的处于分解状态的灭弧装置和第一固定金属件的立体说明图。
图5是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第一固定触头以及第一可动触头的位置关系的剖面说明图。
图6是从上方表示的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第一固定触头以及第一可动触头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
图7是表示电弧被永久磁铁拉伸的样子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灭弧装置设置在直流断路器的结构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保持部件的进一步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图10是从顶侧表示的直流断路器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B-B线处剖面的说明图。
图12是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的说明图,图12(a)、图12(b)、图12(c)分别从上方、侧方、后方来表示。
图13是从后方表示的处于分解状态的灭弧装置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的立体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第一固定触头以及第一可动触头的位置关系的剖面说明图。
图15是表示电弧被永久磁铁拉伸的样子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01:直流断路器;2、102:断路器箱体;3、103:电源侧端子;4、104:负载侧端子;5、105:第一固定触头(固定触头、触头部);6、106:第一固定金属件;9、109:第一可动触头(可动触头、触头部);11、111:可动触头部件;17、117:固定触头部;18、118:引弧部;21、121:灭弧装置;22、122:灭弧室;23、123:灭弧板;24、124:栅片;25、125:永久磁铁;26、36、46、126:保持部件;28、128:触头保持部;29、129:磁铁保持部;38、138:磁轭;39:定位凹部(被定位卡合部);47:凹部(定位卡合部);48:凸部(被定位卡合部);51:定位凸部(定位卡合部);127:切口;130:舌片(卡止部);131:被卡合部;139:狭缝;140:被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直流断路器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首先,对作为第一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1进行说明。
图1是从顶侧表示直流断路器1的说明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A-A线处剖面的说明图。
直流断路器1分别在合成树脂制成的断路器箱体2的前部配备有电源侧端子3,在后部配备有负载侧端子4,并且为了能够在断路器箱体2内电连接电源侧端子3和负载侧端子4,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电路并列配设在左右。而且,各电路具备:第一固定金属件6、第二固定金属件8以及可动触头部件11,其中,第一固定金属件6在其后端具有第一固定触头5并向电源侧端子3一侧延伸构成前侧电路;第二固定金属件8在其前端具有第二固定触头7并向负载侧端子4一侧延伸构成后侧电路;可动触头部件11分别在其前端具有第一可动触头9,在其后端具有第二可动触头10,并通过以左右方向为轴的转动动作来使两可动触头9、10相对于两固定触头5、7接触/分离,从而使前侧电路和后侧电路电连接/切断。而且,在各个电路上还设置有:以往所知的切断机构部(未图示),其用于使可动触头部件11向使两可动触头9、10相对于两固定触头5、7分离的方向做转动动作;电磁脱扣装置12,其在电路中流过短路电流等过电流时动作以使切断机构部进行动作;以及操作部件(未图示)等,其响应电磁脱扣装置12的动作来直接使切断机构部动作。进一步,在各电路中形成有灭弧室22、22,其包围由固定触头5、7和可动触头9、10构成的触头部,同时,在各灭弧室22内设置有灭弧装置21,其用于对响应切断动作的两可动触头9、10从两固定触头5、7上离开时所产生的电弧进行迅速地灭弧。另外,13为用于对电路进行开/关操作的操作手柄。
此处,基于图3~图7对灭弧装置21进行详细说明。
图3是从后侧表示处于分解状态的灭弧装置21和第一固定金属件6的立体说明图。图4是从前侧表示处于分解状态的灭弧装置21和第一固定金属件6的立体说明图。图5是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21、第一固定触头5以及第一可动触头9的位置关系的剖面说明图。图6是从上方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21、第一固定触头5以及第一可动触头9的位置关系的说明图。图7是表示电弧被永久磁铁25拉伸的样子的说明图。另外,在图5及图6中,省略了保持部件26。
灭弧装置21具备:安装成从左右夹持触头部的一对灭弧板23、23,在灭弧板23、23之间在垂直方向上重叠架设的多个栅片24、24……,以规定的方向安装在第一固定触头5的左右两侧的一组永久磁铁25、25,以及保持永久磁铁25、25的保持部件26。灭弧板23为由绝缘性及耐电弧性优异的合成树脂(例如添加了约30%的作为填充剂的玻璃纤维的尼龙6等)成形的板状体,并被配置成覆盖灭弧室22的左壁面或右壁面。而且,在灭弧板23的下边处设置有切口27,该切口27具有可嵌入保持部件26的磁铁保持部29的、在前后方向上的规定的宽度。
各栅片24为俯视大致呈U字状的金属板,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对脚部和将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连结部。而且,栅片24、24……以连结部朝向前方的姿势,形成了在灭弧板23、23之间在垂直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多枚堆叠的状态。另外,通过将分别在栅片24的左右两侧部处向外方突出设置的卡合片24a、24a插入到在各灭弧板23上开设的卡合孔中,使各栅片24架设在灭弧板23、23之间。
保持部件26与灭弧板23相同,是由绝缘性及耐电弧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成形的,其具备保持第一固定金属件6的固定触头部17的触头保持部28以及从触头保持部28向上方竖直设置的一对磁铁保持部29、29。触头保持部28是在方形的块体的上面设置向上方及前方开口的凹部28a来形成的,并且该凹部28a具有与第一固定金属件6的固定触头部17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垂直方向深度,可以将固定触头部17插入至凹部28a内。而且,比凹部28a更位于后侧的触头保持部28的上面部28b,在插入了固定触头部17时作为与固定触头部17的后端面接触的止动部来发挥作用,同时,在组装完保持部件26与灭弧板23时还作为与灭弧板23的下边部接触的止动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各磁铁保持部29被形成为分别向左右外侧开口的箱状,能够对从该开口容纳至内部的永久磁铁25进行保持。而且,磁铁保持部29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设置在灭弧板23的下边部处的切口27在前后方向长度相同。进一步,磁铁保持部29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部向凹部28a上突出,并且其下面与被插入至凹部28a的固定触头部17的上面接触,也作为保持固定触头部17的机构来发挥作用。
另外,如果对第一固定金属件6也进行说明的话,第一固定金属件6具有向后方大致水平延伸的板状的固定触头部17,并且在该固定触头部17的顶端(后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触头5。而且,在固定触头部17中的第一固定触头5的前侧处,呈切断鼓起状地设置有用于促进所产生的电弧拉伸的引弧部18。
由上述构成要素构成的灭弧装置21和第一固定金属件6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组装。
首先,将栅片24、24……架设在灭弧板23、23之间,使栅片24、24……与灭弧板23、23一体化。另一方面,以使第一固定触头5朝向上方的姿势将第一固定金属件6的固定触头部17插入到触头保持部28的凹部28a内,使第一固定金属件6与保持部件26一体化。而且,将永久磁铁25保持在各磁铁保持部29内,使永久磁铁25、25与保持部件26一体化。此时,参考电流的流动方向,一方的永久磁铁25为N极,另一方的永久磁铁25为S极,以分别在左右方向朝向内侧的姿势被磁铁保持部29、29保持。例如,如图7(a)所示,如果电流从纸面的里面向表面(从第一固定触头5向第一可动触头9)流动的话,那么将永久磁铁25、25配置为使磁场方向为从左至右。于是,对在两个触头之间所产生的电弧向前侧施力,如图7(b)所示,电弧向前侧,即向引弧部18及栅片24、24……一侧拉伸。最后,通过将与第一固定金属件6及永久磁铁25、25一体化后的保持部件26的磁铁保持部29、29嵌入至与栅片24、24……一体化后的灭弧板23、23的切口27、27内,使两者一体化,在灭弧板23、23、栅片24、24……、永久磁铁25、25以及固定触头部17被定位在如后所述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将灭弧装置21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6组装。
而且,在组装后的灭弧装置21及第一固定金属件6中,永久磁铁25、25位于从第一固定触头5的后端至引弧部18的中间(即不超过引弧部18的前端的位置)处,且在侧面上重叠。而且,如图5所示,形成如下状态:全部的栅片24、24……的脚部较之永久磁铁25、25的前端更突出至后侧,同时,全部的栅片24、24……的连结部的前端较之永久磁铁25、25的前端更位于前侧。换言之,第一固定触头5、永久磁铁25、25以及栅片24、24……变成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的状态。因此,之后对灭弧装置21及第一固定金属件6进行设置以使灭弧装置21位于灭弧室22内,同时,对可动触头部件11进行设置以使第一可动触头9在栅片24、24……的脚部之间移动的同时与第一固定触头5接触/分离,即可完成直流断路器1中的触头部以及灭弧装置21的设置。另外,作为第二固定触头7以及第二可动触头10一侧的灭弧装置,使用将上述灭弧装置21上下及前后颠倒的装置即可。
在具有上述这样结构的直流断路器1中,设置有触头保持部28,其可以将第一固定金属件6的固定触头部17插入至保持永久磁铁25、25的保持部件26中实现一体化,同时设置有切口27、27,其可以将保持部件26的磁铁保持部29、29嵌入至灭弧板23、23中实现一体化。而且,通过分别使磁铁保持部29、29保持永久磁铁25、25,使触头保持部28保持固定触头部17,同时使安装有栅片24、24……的灭弧板23与保持部件26卡合实现一体化,将灭弧板23、23、栅片24、24……、永久磁铁25、25、引弧部18以及第一固定触头5(进而是触头部)定位。因此,除了能够将迅速灭弧所需的构成要素容易且确实地以适当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可以提高灭弧效果以外,通过将灭弧装置21作为一个组件来进行组装,还易于进行灭弧装置21的设置工作。
而且,由于利用磁铁保持部29、29与灭弧板23进行卡合,能够实现保持部件26的结构的合理化,具有能够简化保持部件26的结构等效果。
进一步,永久磁铁25、25位于从第一固定触头5的后端至引弧部18的中间处且在侧面上重叠,另一方面,形成如下状态:全部的栅片24、24……的脚部较之永久磁铁25、25的前端更突出至后侧,同时全部的栅片24、24……的连结部的前端较之永久磁铁25、25的前端更位于前侧。因此,其能够成为灭弧效果非常优异的直流断路器1。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对作为第二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灭弧装置(保持部件36及磁轭38)设置在直流断路器的结构的说明图。另外,在图8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构成要素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以相同的符号。
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直流断路器1相比,第二实施例中的直流断路器的灭弧装置以及与灭弧装置的设置有关的结构不同。构成设置在直流断路器中的灭弧装置的保持部件36与上述保持部件26相同,具备保持固定触头部17的触头保持部28以及保持永久磁铁25的一对磁铁保持部29、29。另一方面,在保持部件36的触头保持部28的底面上,将定位凸起37向下方突出设置,该定位凸起37用于对保持部件36(进而是灭弧装置)的设置位置进行定位。而且,在保持部件36上安装有用于提高永久磁铁25、25的集磁作用的磁轭38。该磁轭38被弯曲形成为沿着保持部件36的左右两个侧面及底面的形状,其中,该保持部件36处于将永久磁铁25、25保持在磁铁保持部29、29内的状态。因此,通过安装磁轭38,将磁铁保持部29的开口覆盖,同时,定位凸起37的表面被磁轭38覆盖从而形成了的定位凸部。
而且,具有上述保持部件36的灭弧装置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灭弧装置21同样地,将灭弧板、栅片、第一固定金属件6、永久磁铁25、25以及处于安装了磁轭38的状态的保持部件36一体化之后,将定位凸部嵌入至形成在断路器箱体2一侧上的定位凹部39内,从而对灭弧装置的设置位置进行定位。之后,通过在定位凹部39内钻孔得到的螺丝孔40,将固定螺丝41螺入磁轭38内,只要将灭弧装置螺紧,即可完成直流断路器1中的触头部及灭弧装置的设置。另外,在图8中,省略了磁轭38一侧的螺丝孔。
在具有上述这样的灭弧装置的直流断路器的基础上,再加上通过将灭弧装置组件化的第一实施例的效果,通过在保持部件36上设置定位凸部,并将定位凸部嵌入至形成在断路器箱体2一侧上的定位凹部39内,可以将灭弧装置定位。因此,灭弧装置的设置工作变得非常容易。
而且,由于通过磁轭38将磁铁保持部29、29的开口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永久磁铁25从磁铁保持部29中脱落。
(第三实施例)
进一步,对作为第三实施例的直流断路器101进行说明。
图10是从顶侧表示直流断路器101的说明图。图11是表示图10中的B-B线处剖面的说明图。
直流断路器101分别在合成树脂制成的断路器箱体102的前部配备有电源侧端子103,在后部配备有负载侧端子104,并且为了能够在断路器箱体102内电连接电源侧端子103和负载侧端子104,将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两个电路并列配设在左右。而且,各电路具备: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第二固定金属件108以及可动触头部件111,其中,第一固定金属件106在其后端具有第一固定触头105并向电源侧端子103一侧延伸构成前侧电路;第二固定金属件108在其前端具有第二固定触头107并向负载侧端子104一侧延伸构成后侧电路;可动触头部件111分别在其前端具有第一可动触头109,在其后端具有第二可动触头110,并通过以左右方向为轴的转动动作来使两可动触头109、110相对于两固定触头105、107接触/分离,从而使前侧电路和后侧电路电连接/切断。而且,在各个电路上还设置有:以往所知的切断机构部(未图示),其用于使可动触头部件111向使两可动触头109、110相对于两固定触头105、107分离的方向做转动动作;电磁脱扣装置112,其在电路中流过短路电流等过电流时动作以使切断机构部进行动作;以及操作部件(未图示)等,其响应电磁脱扣装置112的动作来直接使切断机构部动作。进一步,在各电路中形成有灭弧室122、122,其包围由固定触头105、107和可动触头109、110构成的触头部,同时,在各灭弧室122内设置有灭弧装置121,其用于对响应切断动作的两可动触头109、110从两固定触头105、107上离开时所产生的电弧进行迅速地灭弧。另外,113为用于对电路进行开/关操作的操作手柄。
此处,基于图12~图15对灭弧装置121进行详细说明。
图12是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121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的说明图,图12(a)、图12(b)、图12(c)分别从上方、侧面、后方来表示。图13是从后方表示的处于分解状态的灭弧装置121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的立体说明图。图14是表示处于组装状态的灭弧装置121、第一固定触头105以及第一可动触头109的位置关系的剖面说明图。图15是表示电弧被永久磁铁125拉伸的样子的说明图。另外,在图12(a)中,省略了栅片124,在图14及图15中,省略了保持部件126。
灭弧装置121具备:安装成从左右夹持触头部的一对灭弧板123、123,在灭弧板123、123之间在垂直方向上重叠架设的多个栅片124、124……,以规定的方向安装在第一固定触头105的左右两侧的一组永久磁铁125、125,保持永久磁铁125、125的保持部件126,以及用于提高永久磁铁125、125的集磁作用的磁轭138。
灭弧板123为由绝缘性及耐电弧性优异的合成树脂(例如添加了约30%的作为填充剂的玻璃纤维的尼龙6等)成形的板状体,并被配置成覆盖灭弧室122的左壁面或右壁面。而且,在灭弧板123的下边处设置有切口127,该切口127具有可嵌入保持部件126的磁铁保持部129的、在前后方向上的规定的宽度。进一步,在灭弧板123的下边处,在作为切口127的上边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舌片130。
各栅片124为俯视大致呈U字状的金属板,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对脚部和将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连结部。而且,栅片124、124……以连结部朝向前方的姿势,形成了在灭弧板123、123之间在垂直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多枚堆叠的状态。另外,通过将分别在栅片124的左右两侧部处向外方突出设置的卡合片124a、124a插入到在各灭弧板123上开设的卡合孔(未图示)中,使各栅片124架设在灭弧板123、123之间。
保持部件126与灭弧板123相同,是由绝缘性及耐电弧性优异的合成树脂成形的,具备保持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的固定触头部117的触头保持部128以及从触头保持部128向上方竖直设置的一对磁铁保持部129、129。触头保持部128是在方形块体的上面设置向上方及前方开口的凹部128a来形成的,并且该凹部128a具有与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的固定触头部117在垂直方向上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垂直方向深度,可以将固定触头部117插入至凹部128a内。而且,比凹部128a更位于后侧的触头保持部128的上面部128b,在插入了固定触头部117时作为与固定触头部117的后端面接触的止动部来发挥作用,同时,在组装完保持部件126与灭弧板123时还作为与灭弧板123的下边部接触的止动部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各磁铁保持部129被形成为分别向左右外侧开口的箱状,能够对从该开口容纳至内部的永久磁铁125进行保持。而且,磁铁保持部129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与设置在灭弧板123的下边部处的切口127在前后方向长度相同。进一步,磁铁保持部129的左右方向上的内侧部向凹部128a上突出,并且其下面与被插入至凹部128a的固定触头部117的上面接触,也作为保持固定触头部117的机构来发挥作用。而且,在各磁铁保持部129的上面,在左右方向上的外缘部处设置有切口状的被卡合部131,其在组装灭弧板123时与舌片130卡合。
磁轭138是将带状的金属板弯曲来成形的,具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部138a以及从平板部138a的两端部处向上方呈对立状弯曲的一对立板部138b、138b。而且,在各立板部138b的上端部处设置有在前后方向上长的狭缝139,同时,狭缝139的上侧部在左右方向上向外侧弯曲,并设置有被卡止部140,其在组装灭弧板123时能够与舌片130卡止。而且,将该磁轭138组装在保持部件126上时,其平板部138a覆盖保持部件126(尤其是触头保持部128)的底面,另一方面,各立板部138b以被卡止部140位于被卡合部131的下方的状态来覆盖磁铁保持部129的开口。
另外,如果对第一固定金属件106也进行说明的话,第一固定金属件106具有向后方大致水平延伸的板状的固定触头部117。而且,在该固定触头部117的顶端(后端)的上面设置有第一固定触头105。而且,在固定触头部117中的第一固定触头105的前侧处,呈切断鼓起状地设置有用于促进所产生的电弧拉伸的引弧部118。
由上述构成要素构成的灭弧装置121和第一固定金属件106按照如下步骤来进行组装。
首先,将栅片124、124……架设在灭弧板123、123之间,使栅片124、124……与灭弧板123、123一体化。另一方面,以使第一固定触头105朝向上方的姿势将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的固定触头部117插入到触头保持部128的凹部128a内,使第一固定金属件106与保持部件126一体化。接着,将永久磁铁125保持在各磁铁保持部129内之后,组装磁轭138以覆盖磁铁保持部129、129的开口。在保持永久磁铁125、125时,参考电流的流动方向,一方的永久磁铁125为N极,另一方的永久磁铁125为S极,从而分别形成在左右方向上朝向内侧的姿势。例如,如图15(a)所示,如果电流从纸面的里面向表面(从第一固定触头105向第一可动触头109)流动的话,那么将永久磁铁125、125配置为其磁场方向为从左至右。于是,对在两个触头之间所产生的电弧向前侧施力,如图15(b)所示,电弧向前侧,即向引弧部118及栅片124、124……一侧拉伸。最后,将保持部件126的磁铁保持部129、129嵌入至与栅片124、124……一体化后的灭弧板123、123的切口127、127内,并在使舌片130、130与被卡合部131、131卡合的同时将其插入至被卡止部140、140,使灭弧板123、123与磁轭138卡止。于是,在灭弧板123、123、栅片124、124……、永久磁铁125、125、磁轭138以及固定触头部117被定位在如后所述的位置处的状态下,将灭弧装置121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106组装。
而且,在组装后的灭弧装置121及第一固定金属件106中,永久磁铁125、125位于从第一固定触头105的后端至引弧部118的中间(即不超过引弧部118的前端的位置)处,且在侧面上重叠。而且,如图14所示,形成如下状态:全部的栅片124、124……的脚部较之永久磁铁125、125的前端更突出至后侧,同时,全部的栅片124、124……的连结部的前端较之永久磁铁125、125的前端更位于前侧。换言之,第一固定触头105、永久磁铁125、125以及栅片124、124……变成被定位在适当的位置的状态。因此,之后对灭弧装置121及第一固定金属件106进行设置以使灭弧装置121位于灭弧室122内,同时,对可动触头部件111进行设置以使第一可动触头109在栅片124、124……的脚部之间移动的同时与第一固定触头105接触/分离,即可完成直流断路器101中的触头部以及灭弧装置121的设置。另外,作为第二固定触头107以及第二可动触头110一侧的灭弧装置,使用将上述灭弧装置121上下及前后颠倒的装置即可。
在具有上述这样结构的直流断路器101中,设置有保持部件126和磁轭138的同时,分别在灭弧板123上设置有舌片130,在磁轭138上设置有能够与舌片130卡止的被卡止部140,保持部件126一体地具备对通过开口来容纳的永久磁铁125、125进行保持的磁铁保持部129、129以及能够保持被插入的固定触头部117的触头保持部128,磁轭138能够组装在保持部件126上以覆盖开口。因此,能够将灭弧板123、123、栅片124、124……、永久磁铁125、125、第一固定触头105(进而是触头部)、保持部件126以及磁轭138容易且确实地以适当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能够提高灭弧效果。
而且,由于伴随着将磁轭138与保持部件126进行组装,磁铁保持部129、129的开口被覆盖,所以能够防止永久磁铁125从磁铁保持部129中脱落,能够使永久磁铁125、125的安装工作更容易。
进一步,由于在保持部件126上设置有与灭弧板123的舌片130卡合的被卡合部131,处于卡止状态的灭弧板123、123、磁轭138难以相对于保持部件126错位,能够进一步提高灭弧效果的确切性及稳定性。
而且,永久磁铁125、125位于从第一固定触头105的后端至引弧部118的中间处且在侧面上重叠,另一方面,形成如下状态:全部的栅片124、124……的脚部较之永久磁铁125、125的前端更突出至后侧,同时全部的栅片124、124……的连结部的前端较之永久磁铁125、125的前端更位于前侧。因此,其能够成为灭弧效果非常优异的直流断路器101。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直流断路器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形态,直流断路器的整体结构自不必言,关于灭弧装置等的结构,也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一个电路中分别各设置了两个固定触头和两个可动触头,但是本发明所涉及的灭弧装置也适合使用于在一个电路中分别仅设置了一个固定触头和一个可动触头的类型的直流断路器。
而且,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磁铁保持部作为被卡合部,但是也可以在灭弧板上设置作为卡合部的卡合凸起,在保持部件上设置作为被卡合部的卡合孔等,关于如何使灭弧板与保持部件卡合可以适当地对设计进行变更。
进一步,关于灭弧板、栅片、永久磁铁、引弧部以及触头部的定位,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位置不过是优选位置的一个例子而已,关于将各要素配置于怎样的位置也可以适当地对设计进行变更。
再进一步,在为保持部件设置定位凸部时,除了如第二实施例所记载的结构之外,也可以根据如图9所示的结构来设置定位凸部。例如,在图9(a)中,作为保持部件使用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保持部件26相同的部件,并且在磁轭38的底面部上,弯曲形成了向下方突出的定位凸部51。即,没有在保持部件上设置定位凸起。即使采用了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起到与第二实施例所记载的直流断路器相同的效果,即能够简化灭弧装置的设置工作。而且,如图9(b)所示,关于将定位凸部51设置在何处可以适当地对设计进行变更。进一步,如图9(c)所示,用两枚磁轭38A、38B来覆盖保持部件26也没有任何问题。而且,如9(d)所示,分别在断路器箱体2一侧上设置凸部48,在保持部件46一侧上设置嵌入凸部48的凹部47来进行灭弧装置的定位也没有任何问题。
再进一步,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构成为在定位凹部内设置螺丝孔来螺紧灭弧装置,但是关于如何固定灭弧装置也可以适当地对设计进行变更。
而且,虽然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地使灭弧板与保持部件卡合,但是也可以不对灭弧板和保持部件进行一体化。即,通过使具备触头保持部及磁铁保持部的保持部件能够易于固定,至少使永久磁铁、磁轭以及第一固定金属件的设置变得更容易,因此能够解决上述问题,即实现灭弧装置的设置工作的容易化。
而且,虽然在上述第三实施例中分别在灭弧板上设置有舌片,在磁轭上设置有被卡止部,但是也可以分别在磁轭上设置向上方突出的凸片,在灭弧板上设置能够与凸片卡止的卡止部。进一步,将磁轭的两个端部延伸设置至超过保持部件并位于灭弧板的左右外侧处等,关于磁轭的形状也可以对设计进行变更,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构成为分别在灭弧板的表面上设置凸起,在磁轭上设置能够嵌入该凸起的孔,通过凸起及孔来使灭弧板与磁轭卡止。即,关于如何设计灭弧板与磁轭的卡止结构及其位置,可以适当地对设计进行变更。
而且,上述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以及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可以适当地进行组合,例如作为具备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和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这两种结构的直流断路器也没有任何问题,其中,第二实施例中的结构通过在保持部件上设置定位凸部,并将定位凸部嵌入至形成在断路器箱体一侧上的定位凹部内,能够对灭弧装置进行定位,第三实施例中的结构分别在灭弧板上设置有舌片,在磁轭上设置有能够与舌片卡止的被卡止部,能够将灭弧板、永久磁铁、触头部、保持部件以及磁轭容易且确实地以适当的位置关系进行配置。
Claims (2)
1.一种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该直流断路器分别在断路器箱体的前侧设置有电源侧端子,在后侧设置有负载侧端子,同时,在配设在所述电源侧端子与所述负载侧端子之间的电路上设置有由固定触头及可动触头构成的触头部,进一步在配设有所述触头部的灭弧室上设置有灭弧装置,在所述电路中流过异常电流时对所述触头部进行打开操作来切断电路,其中,
所述固定触头设置在金属板状的固定触头部的表面上;
另一方面,所述灭弧装置具有安装成从左右夹持所述触头部的一对灭弧板、堆叠在所述灭弧板之间的多个栅片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触头的左右两侧的一组永久磁铁;
进一步,设置有保持部件,其一体地具备对通过开口来容纳的所述永久磁铁进行保持的磁铁保持部以及能够插入所述固定触头部的触头保持部,并且用磁轭来覆盖所述保持部件,所述保持部件分别将所述永久磁铁保持在所述磁铁保持部内,将所述固定触头部保持在所述触头保持部内,同时,分别在所述磁轭上设置有定位卡合部,在所述断路器箱体一侧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定位卡合部卡合的被定位卡合部;
所述栅片具有平行延伸的一对脚部和将脚部的一端彼此连接的连结部,所述栅片的脚部比所述永久磁铁的前端更突出至后侧,且所述栅片的连结部的前端较之所述永久磁铁的前端更突出至前侧;
所述灭弧板的下边处设置有切口,该切口具有可嵌入保持部件的磁铁保持部的、在前后方向上的规定的宽度,在所述灭弧板的下边处,在作为切口的上边部的位置处设置有向下方突出的舌片,在所述磁轭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舌片卡止的被卡止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保持部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舌片卡合的被卡合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156759 | 2014-07-31 | ||
JP2014156759A JP6336848B2 (ja) | 2014-07-31 | 2014-07-31 | 直流遮断器 |
JP2014-204179 | 2014-10-02 | ||
JP2014204179A JP6419515B2 (ja) | 2014-10-02 | 2014-10-02 | 直流遮断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1782A CN105321782A (zh) | 2016-02-10 |
CN105321782B true CN105321782B (zh) | 2018-07-06 |
Family
ID=552489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02971.6A Active CN105321782B (zh) | 2014-07-31 | 2015-06-04 | 直流断路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3217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854414B2 (en) * | 2016-05-11 | 2020-12-01 | Eaton Intelligent Power Limited | High voltage electrical disconnect device with magnetic arc deflection assembly |
CN112885675B (zh) * | 2021-03-24 | 2024-07-05 | 西屋开关设备(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模块化单断点触头灭弧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5838A (zh) * | 2007-05-31 | 2008-12-03 | Abb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吹弧装置的电气安装开关装置 |
CN102262985A (zh) * | 2011-01-11 | 2011-11-30 | 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多极直流塑料外壳断路器 |
CN103262200A (zh) * | 2011-05-23 | 2013-08-21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路断路器 |
JP2014056731A (ja) * | 2012-09-13 | 2014-03-27 | Panasonic Corp | 直流開閉器の消弧機構、および当該消弧機構を有する直流開閉器並びに直流遮断器 |
-
2015
- 2015-06-04 CN CN201510302971.6A patent/CN10532178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15838A (zh) * | 2007-05-31 | 2008-12-03 | Abb股份有限公司 | 带有吹弧装置的电气安装开关装置 |
CN102262985A (zh) * | 2011-01-11 | 2011-11-30 | 沈阳二一三控制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多极直流塑料外壳断路器 |
CN103262200A (zh) * | 2011-05-23 | 2013-08-21 | 富士电机机器制御株式会社 | 电路断路器 |
JP2014056731A (ja) * | 2012-09-13 | 2014-03-27 | Panasonic Corp | 直流開閉器の消弧機構、および当該消弧機構を有する直流開閉器並びに直流遮断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321782A (zh) | 2016-02-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21751B (zh) | 直流断路器 | |
TWI446392B (zh) | 電路斷路器 | |
KR101624440B1 (ko) | 회로 차단기 | |
US10056200B2 (en) |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 |
KR101753456B1 (ko) | 회로 차단기 | |
US20150028973A1 (en) | Slot motor, slot motor cover, slot motor - arc plate assembly, and methods of operation | |
JP6419515B2 (ja) | 直流遮断器 | |
KR20140138843A (ko) | 직류 회로용 회로 차단기 및 직류 회로용 회로 차단 장치 | |
CN105321782B (zh) | 直流断路器 | |
US8035047B2 (en) | Reduced material plug-on jaw with symmetrical spring for a circuit breaker | |
US20160042898A1 (en) | Ventilated circuit breakers, ventilated circuit breaker housings, and operational methods | |
EP2339605A1 (en) | Circuit breaker | |
JP2013235748A (ja) | 直流開閉器 | |
JP5568049B2 (ja) | 回路遮断器 | |
JP2020024962A (ja) | 開閉器及び分電盤 | |
JP2010009919A (ja) | 漏電遮断器 | |
MX2013014854A (es) | Configuración de una guía de arco para un cortacircuito miniatura. | |
CN211555815U (zh) | 快速连结端子单元及电路断路装置 | |
US8487721B2 (en) | Circuit interrup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
JP4856518B2 (ja) | 回路遮断器 | |
US9401251B2 (en) |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 |
JP5601044B2 (ja) | 回路遮断器 | |
WO2020202558A1 (ja) | 回路遮断器 | |
KR100914207B1 (ko) | 기중차단기 | |
JP4856522B2 (ja) | 回路遮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