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313429B -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313429B
CN105313429B CN201510065587.9A CN201510065587A CN105313429B CN 105313429 B CN105313429 B CN 105313429B CN 201510065587 A CN201510065587 A CN 201510065587A CN 105313429 B CN105313429 B CN 10531342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support portion
thin film
laminater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06558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313429A (zh
Inventor
张世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Displa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Displa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3134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4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31342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31342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7/0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 B32B17/06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 B32B17/10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7/10005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 B32B17/10009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 B32B17/10018Layered products essentially comprising sheet glass, or glass, slag, or like fibres comprising glass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a specific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d safety glass or glazing characterized by the number, the constitution or treatment of glass sheets comprising only one glass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B32B37/005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laminating machines comprising rollers;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roll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12Transpar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57/00Electrical equipment
    • B32B2457/20Displays, e.g.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plasma displays
    • B32B2457/208Touch scree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层压装置及使用该装置的层压方法。本发明包括:主体;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第一辊,与所述支撑部结合,并且能够随所述主体的移动而旋转;以及第二辊,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辊相接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结合。

Description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装置及方法,更详细地,涉及一种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背景技术
以移动性为基础的电子设备被普遍使用。作为移动用电子设备,除移动电话等小型电子设备以外,近年来广泛使用平板电脑。
为了支持各种功能且为了给用户提供图像或影像等视觉信息,这种移动型电子设备包括显示装置。最近,随着用于驱动显示装置的其他零件的小型化,处于显示装置在电子设备中所占的比率逐渐增加的趋势,并且还开发能够从平整的状态进行弯曲以使具备一定的角度的结构。
如上述的显示装置可被形成为多种结构。显示装置可具备从外部的冲击中保护内部的视窗和附着于视窗上的各种薄膜部件。此时,如上所述,显示装置被形成为多种形式的情况较多,因此将薄膜部件准确地附着于视窗的方法是相当重要的问题。特别是,为了将薄膜部件准确地附着于视窗而研制或发明出多种形式的装置,并且还进行了多种研究。
前述的背景技术是发明者为了推导出本发明而持有的、或者在本发明的推导过程中掌握的技术信息,不能说是必须在本发明的申请之前向一般公众公开的公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层压装置,该层压装置包括:主体;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第一辊,与所述支撑部结合,并且能够随所述主体的移动而旋转;以及第二辊,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辊相接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结合。
此外,在至少一部分具有曲率半径的夹具上安装视窗之后,所述第一辊可对薄膜部件进行加压来使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
此外,所述第一辊可在保持与所述第二辊的接触的同时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上。
此外,所述薄膜部件可被附着于所述视窗的凸面或所述视窗的凹面中的一个面上。
此外,所述薄膜部件可包括触摸屏面板、显示面板、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黑矩阵薄膜和离型纸中的至少一种。
此外,所述支撑部可具备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引导所述第一辊能够在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此外,所述导向孔可被形成为长孔形状。
此外,所述第二辊的半径可被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
此外,所述第一辊可具备:芯部;以及以包覆所述芯部的外表面的方式形成的垫部。
此外,所述垫部的厚度可被形成为从所述第一辊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越往所述第一辊的两端,所述垫部的厚度越小。
此外,所述支撑部可以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上。
此外,所述主体可具备被形成为阶梯状的挡块,所述支撑部可具备通过受到所述挡块的干涉来调节所述支撑部的旋转角度的停止突起。
此外,可进一步具备旋转角调节部,所述旋转角调节部被设置为插入到所述主体中,并且使所述支撑部旋转。
此外,所述旋转角调节部可进一步包括吸收所述第一辊的冲击的缓冲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层压方法,该层压方法包括:将被形成为具有多个曲率半径或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的视窗安装于夹具上的步骤;将薄膜部件排列于所述视窗来进行配置的步骤;第一辊在保持与第二辊的接触的同时,对所述薄膜部件进行加压来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以及从所述夹具上分离附着有所述薄膜部件的所述视窗的步骤。
此外,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旋转角调节部可通过调节支撑所述第一辊的支撑部的位置来调节作用于所述第一辊的张力。
此外,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所述第一辊可沿导向孔移动,所述导向孔在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上形成。
此外,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缓冲部件可缓冲所述第一辊与所述薄膜部件之间的冲击。
此外,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所述第二辊的半径可被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以使所述第二辊防止所述第一辊的变形。
此外,所述第一辊可具备:芯部;以及垫部,包覆所述芯部的外表面,并且从所述第一辊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越往所述第一辊的两端,所述垫部的厚度越小。
从下面的附图、权利要求书及发明的详细说明中应能明确理解除前述内容以外的其他方面、特征及优点。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能够使所制造的显示装置的缺点最小化来提高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通过图1中图示的层压装置制造的显示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图1中图示的显示面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的层压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A的放大图。
图6a至图6d是图示使用图1的层压装置来进行层压的方法的剖视图。
图7是表示图1中的第一辊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主体 11:挡块
12:插入孔 20:支撑部
21:基座部 22:停止突起
23:导向孔 24:支撑杆
30:第一辊 31:芯部
32:垫部 40:第二辊
50:旋转角调节部 52:缓冲部件
100:层压装置 200:显示装置
210:视窗 220: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
230:显示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可进行多种改变,可具有多种实施例,在附图中示意地表示特定实施例,并在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中进行详细的说明。参照附图的同时参照详细地后述的实施例,将会明确本发明的效果及特征,以及实现这些的方法。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以下所公开的实施例,而是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用语并不是限定的含义,而是作为将一个结构部件与其他结构部件区别的目的来使用的。关于单数形式的表述,如果在文章中的含义不是明确地表示其他含义,则该单数形式的表述也包括复数形式的含义。此外,“包括”或“具有”等用语意味着说明书所记载的特征或结构要素的存在,并不是用来事先排除一个以上的其他特征或结构要素附加的可能性。
此外,在附图中为了方便说明而可夸大或缩小结构要素的尺寸。例如,为了方便说明,任意表示图中所示的各结构的尺寸及厚度,因此本发明并非一定限定于图示的内容。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x轴、y轴及z轴并不限定于直角坐标系上的三个轴,还可以用包括这些的广义来解释该x轴、y轴及z轴。例如,x轴、y轴及z轴可彼此正交,但还可以指彼此不正交的彼此不同的方向。
在某种实施例可另行实现的情况下,还可以与所说明的顺序不同地实现特定的工艺顺序。例如,连续说明的两个工序实际上可同时实现,并且还可以以与所说明的顺序相反的顺序进行。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当参照附图进行说明时,相同或相应的结构要素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对该结构要素的重复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层压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通过图1中图示的层压装置100制造的显示装置200的局部的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中图示的显示面板230的剖视图。
参照图1至图3,层压装置100可在显示装置200的制造中使用。此时,显示装置200可具备视窗210和薄膜部件(未标记)。
视窗210可被形成为具有多个曲率半径的曲面。例如,视窗210沿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可被形成为具有第一曲率半径R1的第一曲面、具有第二曲率半径R2的第二曲面和具有第三曲率半径R3的第三曲面。此时,视窗210除曲率半径为R1至R3的曲面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具有曲率半径R4、R5………Rn(其中,n为自然数)的多个曲面。
此外,视窗210可被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例如,视窗210可被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R的曲面。此外,视窗210可具备具有曲率半径的弯曲的区域和平整地形成的平坦的区域。以下,为了方便说明,以将视窗210在两端形成为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R的曲面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参照图2)。
另外,所述薄膜部件可被形成为多种形式。例如,所述薄膜部件可包括触摸屏面板(未图示)、显示面板230、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OCA,光学透明胶带)220、黑矩阵薄膜(未图示)及离型纸(未图示)中的至少一种。
此时,所述触摸屏面板与普通的触摸屏面板相同或相似,因此省略详细说明。显示面板230可包括柔软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或液晶显示面板等。此外,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被配置在显示面板230与视窗210之间,在附着显示面板230之前可通过层压装置100来进行附着。此外,可通过将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附着于视窗210或显示面板230来进行制造。此外,所述黑矩阵薄膜可以是在粘接薄膜上印刷有黑矩阵的状态。所述离型纸可以是通过附着于视窗210来保护视窗210的薄膜。此时,如上述的所述薄膜部件可被形成为柔软(Flexible)状。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所述薄膜部件为显示面板230且层压装置100对显示面板230施力以使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特别是,以显示面板230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如上述的所述薄膜部件可被附着于视窗210的凸面或凹面。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视窗210的凹面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显示面板230可包括第一基板S及发光部(未标记)。特别是,显示面板230可包括形成于所述发光部的上部的薄膜封装层。此时,薄膜封装层可被形成为薄膜封装形状。此外,薄膜封装层除了被形成为薄膜封装形状之外,还可包括第二基板(未图示)。但是,为了方便说明,下面以薄膜封装层被形成为薄膜形状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基板S上可形成有所述发光部。此时,所述发光部可具备薄膜晶体管(TFT),并且以覆盖薄膜晶体管的方式形成有钝化膜231,并且在该钝化膜231上形成有有机发光元件238。
此时,第一基板S可使用玻璃材质,但并不一定限定于此,还可以使用塑料材,并且还可以使用如SUS或Ti等金属材。此外,第一基板S可使用聚酰亚胺(PI,Polyimide)。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第一基板S由聚酰亚胺形成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在第一基板S的上表面进一步形成有由有机化合物和/或无机化合物构成的缓冲层232,并且可由SiOx(x≥1),SiNx(x≥1)形成。
在该缓冲层232上形成以规定的图案排列的有源层233之后,使用栅绝缘层234填埋有源层233。有源层233具有源区233a和漏区233c,并且在其之间进一步包括沟道区233b。
这种有源层233可被形成为含有多种物质。例如,有源层233可含有如非晶硅或结晶硅的无机半导体物质。作为另一例,有源层233可含有氧化物半导体。此外,作为另一例,有源层233可含有有机半导体物质。但是,为了方便说明,下面以有源层233由非晶硅形成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这种有源层233可通过如下方式形成:在缓冲层232上形成非晶硅膜之后,对其进行结晶化而将其形成为多晶硅膜,并且对该多晶硅膜进行构图。根据驱动TFT(未图示)和开关TFT(未图示)等TFT的种类,使用杂质掺杂所述有源层233的源区233a和漏区233c。
在栅绝缘层234的上表面形成有与有源层233对应的栅电极235和填埋该栅电极235的层间绝缘层236。
而且,在层间绝缘层236和栅绝缘层234形成接触孔H1之后,在层间绝缘层236上形成源极电极237a和漏极电极237,并使所述源极电极237a和漏极电极237分别接触到源区233a和漏区233c。
在如此形成的所述薄膜晶体管的上部形成有钝化膜231,在该钝化膜231的上部形成有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像素电极238a。该像素电极238a通过在钝化膜231上形成的通孔H2而接触到TFT的漏极电极237b。所述钝化膜231可被形成为有机物和/或无机物的单层或双层以上的结构,可以以与下部膜的弯曲无关地使上表面平坦的方式形成为平坦化膜,与此相反,还可以以沿位于下部的膜的曲折而曲折的方式形成。并且,优选由透明绝缘体形成该钝化膜231以使之能够达到共振效果。
在钝化膜231上形成像素电极238a之后,以覆盖该像素电极238a和钝化膜231的方式使用有机物和/或无机物形成像素限定膜239,并且进行开口以使像素电极238a露出。
并且,至少在所述像素电极238a的上面形成有中间层238b和相对电极238c。
像素电极238a发挥阳极功能,相对电极238c发挥阴极功能,当然这些像素电极238a和相对电极238c的极性相反也无妨。
通过所述中间层238b,像素电极238a和相对电极238c彼此绝缘,并且对中间层238b施加彼此不同的极性的电压以在有机发光层上实现发光。
中间层238b可具备有机发光层。作为选择性的另一例,中间层238b具备有机发光层(organic emission layer),除此之外,进一步可具备空穴注入层(HIL:hole injectionlayer)、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和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ion layer)中的至少一个层。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中间层238b具备有机发光层,并且还可进一步具备其他多种功能层。
另外,一个单位像素由多个子像素构成,且多个子像素可发出多种颜色的光。例如,多个子像素可具备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的子像素,并且可具备发出红色、绿色、蓝色和白色的光的子像素。
如上述的多个子像素可具备中间层238b,该中间层238b具备分别发出多种颜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层。例如,多个子像素包括中间层238b,该中间层238b具备分别发出红色、绿色和蓝色的光的有机发光层。
作为又一例,发出多种颜色的多个子像素可包括具备发出相同颜色的光例如白色光的有机发光层的中间层238b,并且包括将白色光转换为规定颜色的光的颜色转换层(color converting layer)或滤色片。
发出所述白色光的中间层238b可具有多种结构,例如,中间层238b可包括至少由发出红色光的发光物质、发出绿色光的发光物质和发出蓝色光的发光物质层压的结构。
作为用于发出所述白色光的又一例,中间层238b可包括至少由发出红色光的发光物质、发出绿色光的发光物质及发出蓝色光的发光物质混合的结构。
所述红色、绿色和蓝色为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并不限定于此。即,只要能够发出白色光,则除红色、绿色和蓝色的组合之外,当然可使用其他多种颜色的组合。
另外,如上述的薄膜封装层包括多个无机层或可包括多个无机层和有机层。
薄膜封装层的所述有机层由高分子形成,优选地,可以是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亚胺、聚碳酸酯、环氧、聚乙烯和聚丙烯酸脂中的任一种形成的单膜或层压膜。更优选地,所述有机层可由聚丙烯酸脂形成,具体来讲,可包括单体组合物经高分子化的物质,该单体组合物包括二丙烯酸酯类单体和三丙烯酸酯类单体。所述单体组合物中可进一步包括单丙烯酸酯类单体。此外,所述单体组合物中可进一步包括如TPO(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的公知的光敏引发剂,但并不限定于此。
薄膜封装层的所述无机层可以是包括金属氧化物或金属氮化物的单膜或层压膜。具体来讲,所述无机层可包括SiNX、Al2O3、SiO2和TiO2中的任一种。
薄膜封装层中向外部露出的最上层可由无机层形成,以防止对有机发光元件的导湿。
薄膜封装层可包括至少一个夹层结构,该夹层结构在至少两个无机层之间插入有至少一个有机层。作为另一例,薄膜封装层可包括至少一个夹层结构,该夹层结构在至少两个有机层之间插入有至少一个无机层。作为又一例,薄膜封装层还可包括在至少两个无机层之间插入有至少一个有机层的夹层结构和在至少两个有机层之间插入有至少一个无机层的夹层结构。
薄膜封装层从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上部起依次可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有机层和第二无机层。
作为另一例,薄膜封装层从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上部起依次可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有机层、第二无机层、第二有机层和第三无机层。
作为又一例,薄膜封装层从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上部起依次可包括第一无机层、第一有机层、第二无机层、第二有机层、第三无机层、第三有机层和第四无机层。
在有机发光元件(OLED)与第一无机层之间可进一步包括包含LiF的卤化金属层。所述卤化金属层能够防止当以溅射法形成第一无机层时损害所述有机发光元件(OLED)的现象。
可以使第一有机层的面积比第二无机层窄,并且还可以使所述第二有机层的面积比第三无机层窄。
作为另一例,可将第一有机层形成为被所述第二无机层完全覆盖,并且还可以将所述第二有机层形成为被所述第三无机层完全覆盖。
图4是图1的层压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放大表示图1中的A的放大图。
参照图1、图4及图5进行说明,则层压装置100能够将显示面板230附着于视窗210上。层压装置100可具备:主体10、支撑部20、第一辊30、第二辊40和旋转角调节部50。
主体10能够从外部接收力而进行移动,并且第一辊30能够随主体10的移动而进行移动。主体10可被固定于机械臂(未图示)或夹具(未图示)而接收驱动力。主体10能够沿x方向或z方向移动,并且第一辊30可对显示面板230施力以使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上。
在主体10的末端可具备用于与支撑部20连接的第一孔13。连接销15被插入到第一孔13和支撑部20的第二孔25中,因此支撑部20能够旋转地连接在主体10上。
主体10可具备能够限制支撑部20的旋转范围的挡块11。挡块11被形成为阶梯状,并且能够通过支撑部20的停止突起22与挡块11的接触来设定支撑部20的旋转范围。即,挡块11能够通过干涉停止突起22的移动来调节支撑部20的旋转角度。
主体10可具备插入槽12,所述插入槽12被形成为供旋转角调节部50的一部分插入。插入槽12能够引导旋转角调节部50的移动。插入槽12能够将旋转角调节部50的往返运动转换为支撑部20的旋转运动。
支撑部20可具备基座部21、停止突起22、导向孔23、支撑杆24、第二孔25和第三孔26。
基座部21可在主体10的两侧设置为一对,从而支撑第一辊30和第二辊40。停止突起22被形成为与第二孔25邻接,能够通过与挡块11接触来形成支撑部20的旋转范围。
第一辊30可以能够旋转地插入到长孔形状的导向孔23中。导向孔23能够引导第一辊30沿支撑部20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辊30能够沿导向孔23移动,第一辊30能够保持与第二辊40的接触,并且能够从第二辊40接收力。
第一辊30在进行层压操作时,在第一辊3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容易产生变形。虽然通过支撑部20支撑第一辊30的两端,但不能支撑长度方向的中心,因此可能在第一辊30上产生变形。由此,第一辊30无法均匀地对显示面板进行加压而可能在显示装置200产生不良。
导向孔23能够使第一辊30沿支撑部2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能够通过第二辊40支撑第一辊30。第一辊30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分也被第二辊40支撑,从而能够使第一辊30的变形最小化。
支撑杆24可被形成为从支撑部20突出。支撑杆24与旋转角调节部50连接,从而能够通过旋转角调节部50的移动使支撑部20进行旋转运动。在支撑杆24插入有旋转角调节部50的一部分,并且旋转角调节部50能够通过固定突起24a与支撑杆24连接。
在第二孔25中插入有连接销15,从而支撑部20可以能够旋转地连接在主体10上。在第三孔26中插入有第二辊40,并且能够使第二辊40支撑第一辊30。
第一辊30插入到支撑部20的导向孔23中,并可结合到支撑部20,而且能够随主体的移动而旋转。第一辊30能够与显示面板230接触,并且能够通过对显示面板230进行加压来使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上。
当第一辊30对显示面板230进行加压时,第一辊230能够保持与第二辊40的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由于通过第二辊40支撑第一辊30而能够使力均匀地传递给第一辊30与显示面板230接触的区域。此外,由于通过第二辊40支撑第一辊30而能够防止第一辊30在旋转轴上扭曲的变形。
第一辊30可具备芯部31和以包覆芯部31的外表面的方式形成的垫部32。芯部31可由金属材质形成,并且垫部32可由如橡胶、硅酮或聚氨酯等弹性材料形成。
芯部31和垫部32可被形成为圆柱体形状。此时,芯部31和垫部32可被形成为具有视窗210的宽度或长度以上的尺寸。特别是,芯部31和垫部32可沿视窗210的宽度方向或长度方向而配置,并对所述显示面板230进行加压。
图7是表示图1的第一辊30a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参照图7,第一辊30a可包括芯部31a和垫部32a。但是,由于芯部31a与上述芯部31相同,因此省略或简述对此的描述。
第一辊30a的半径可被形成为沿长度方向不同。这是因为垫部32a的厚度被形成为沿第一辊30a的长度方向不同。第一辊30a的半径可被形成为从长度中心的中心越往第一辊30a的两端,第一辊30a的半径的尺寸越小(d3>d4)。即,垫部32a的厚度可被形成为从第一辊30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越往第一辊30的两端,垫部32a的厚度越小。
由于垫部30a在第一辊30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被形成为较厚,从而能够使第一辊30a的变形最小化。第一辊30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没有被支撑部20支撑,因此与第一辊30a的两端相比能够相对地易于产生变形。由于垫部32a在第一辊30a的长度方向的中心部被形成为较厚,从而能够分散形成于第一辊30a的中心的变形力以使第一辊30a的变形最小化。此外,即使第一辊30a变形,也能够通过形成于中央的垫部32a保持与两端的平整度,从而在层压工序中,能够对显示面板230施加均匀的力。
再次参照图1、图4及图5,第二辊40可以与第一辊30邻接的方式连接于支撑部20。第二辊40以插入到第三孔26的方式被设置且与支撑部20连接。当第一辊30对显示面板230进行加压时,第一辊30沿导向孔23移动并与第二辊40接触。第二辊40通过保持与第一辊30的接触而能够使第一辊30的变形最小化。此外,第二辊40沿与第一辊30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从而能够使由第一辊30和第二辊40产生的摩擦力最小化。
第二辊40的半径d2可被形成为大于第一辊30的半径d1。可通过将第二辊40的半径d2形成为较大而牢固地支撑第一辊30。此外,可通过将第二辊40的半径d2形成为较大,从而使第二辊40在由第一辊30引起的施力下的变形最小化。
旋转角调节部50可调节在被第一辊30加压的薄膜部件或视窗210上形成的张力。旋转角调节部50可被形成为气缸、多关节柱模型或者相对于特定的孔插入或引出的形状。但是,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旋转角调节部50的一部分插入到主体10的插入孔12中的结构为中心进行说明。
旋转角调节部50的一侧可被设置成插入到主体10,而旋转角调节部50的另一侧可被固定于支撑部20的支撑杆24上。旋转角调节部50被插入到插入孔12中且能够沿插入孔12进行线性运动。旋转角调节部50的另一侧插入到支撑杆24且能够通过固定突起24a而结合。
旋转角调节部50能够改变在第一辊30与显示面板230之间作用的力的方向。详细来讲,当以对主体10向下方施力的方式进行层压工序时,旋转角调节部50从插入孔12被引出,此时支撑部20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以增加主体10和支撑部20所形成的角度。当主体10和支撑部20所形成的角度增加时,沿x轴方向施加于第一辊30上的力增加,并且沿z轴方向施加于第一辊30上的力减少。即,可通过改变施加于第一辊30上的力的方向来削减在显示面板230与第一辊30之间起作用的力,由此能够使第一辊30的变形最小化。
旋转角调节部50可具备缓冲部件52。缓冲部件52起对从第一辊30向旋转角调节部50传递的冲击进行缓冲的作用。缓冲部件52可由线性弹簧、扭转弹簧或以包覆旋转角调节部50的外表面的方式形成的橡胶柱等形成。但是,下面为了方便说明,以缓冲部件52为包覆旋转角调节部50的外表面的扭转弹簧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
图6a至图6d是图示使用图1的层压装置100进行层压的方法的剖视图。图6a至图6d图示层压装置对显示面板230进行加压来使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的过程。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附着于视窗210的过程也可适用该方法。
对图6a至图6b进行研究,则能够说明层压装置100将显示面板230附着于视窗210的方法。
层压装置100将安装于夹具1上的视窗210附着到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和显示面板230。以夹具1的两端被形成为弯曲且一部分被形成为平整的情况为中心进行说明。显示装置200同样地可被形成为其两端沿夹具1的形状弯曲,并且其中央部分被形成为平整状。
将显示面板230配置在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的上面,并且将层压装置100配置为与显示面板230相接。例如,若从夹具1的弯曲部开始进行层压,则可将第一辊30配置为与视窗210的弯曲部分相接。第一辊30可随着主体10向前方的移动而进行旋转的同时移动,同时,第一辊30沿弯曲部的半径方向施力(图6a)。
第一辊30可在通过视窗210的平整的表面的同时向下方施力以使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上。详细而言,主体10可向下方及前方被施力,从而对第一辊30施力。
当从视窗210的弯曲部分通过平整的部分时,由于视窗210的曲率半径的改变,施加在第一辊30上的力会有改变。这种力的改变会对显示面板230或视窗210施加冲击而导致不良,第一辊30无法以均匀的力进行层压操作,因此会降低显示装置200的生产率。
第一辊30的垫部32能够通过形成缓冲力来吸收因力的变形而产生的冲击。垫部32具有弹性,能够吸收施加在第一辊30上的冲击。
此外,第一辊30能够沿支撑部20的长度方向移动而使冲击最小化。当第一辊30受力时,垫部32和第二辊40形成弹力而能够缓和冲击。即,第一辊30可沿导向孔23移动,以便垫部32使第一辊30将力传递给第二辊40。垫部32能够通过与第二辊40之间产生的缓冲作用来吸收因施加在第一辊30上的力而产生的冲击。
此外,能够通过旋转角调节部50的移动来使支撑部20旋转,以吸收因力的变形而产生的冲击。旋转角调节部50能够沿插入槽12移动来使支撑部20在规定范围内进行旋转。当旋转角调节部50从插入槽12中引出时,支撑部20能够沿逆时针方向移动。当支撑部20进行移动时,第一辊30作用于显示面板230的力朝向x方向移动。即,第一辊30沿z方向对显示面板230施加的力的大小变小,并且第一辊30的朝向x方向移动的力的大小增加,因而能够减少施加在显示面板230上的冲击。
此外,旋转角调节部50的缓冲部件52能够吸收第一辊30的冲击来减少施加在显示面板230上的冲击(图6b)。
当第一辊30从视窗210的平整的部分通过弯曲部分时,由于视窗210的曲率半径的改变,施加在第一辊30上的力会有改变。如上所述,层压装置100能够通过吸收施加在显示面板230上的冲击来使显示面板230的不良最小化以提高生产率,并且能够防止第一辊30的变形(图6c)。
从显示面板230上分离第一辊30。当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后,可通过使主体10向上移动,从而从显示面板230上分离层压装置100。旋转角调节部50插入到插入孔12而能够使支撑部20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支撑部20的停止突起22的旋转可受主体10的挡块11的限制(图6d)。
使用层压装置100来制作显示装置200的方法可具备如下步骤。
可在夹具1上安装视窗210。视窗210在安装于夹具1之前被制作成平坦状,在去除视窗210的保护膜之后,可将视窗210排列在夹具1上。之后,可通过前述的层压装置100对视窗210进行层压来使其安装于夹具1上。
可将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附着于视窗210上。可在去除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的保护膜后排列在视窗210上。之后,可通过前述的层压装置100对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进行层压来使其附着于视窗210上。但是,在视窗210上附着有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的状态来制作,或在显示面板230上附着有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的状态来制作的情况下,可以省略该步骤。
可将显示面板230附着于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220上。可在去除显示面板230的保护膜后排列在视窗210上。之后,可通过前述的层压装置100对显示面板230进行层压来使其附着于视窗210上。
在进行上述的层压工序之后,可在高温及低压环境下保持显示装置200之后,通过还原成大气压和常温来使显示面板230牢固地附着于视窗210上。
层压装置100及层压方法能够防止第一辊30的变形。第一辊30能够将力均匀地传递给薄膜部件以防止在视窗210与薄膜部件之间产生气泡。
层压装置100及层压方法能够通过使第一辊30将均匀的力传递给薄膜部件来使显示装置200的不良最小化以提高生产率。
如上所述,本发明参照附图中图示的一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这只不过是示例,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基于上述实施例可进行各种变形并实施其他等同的实施例。因此,本发明真正的技术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技术思想来确定。

Claims (24)

1.一种层压装置,包括:
能够移动的主体;
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第一辊,与所述支撑部连接,并且能够基于所述主体的移动而旋转;以及
第二辊,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辊相接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结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在至少一部分具有曲率半径的夹具上安装视窗之后,所述第一辊对薄膜部件进行加压来使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在保持与所述第二辊的接触的同时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薄膜部件被附着于所述视窗的凸面或所述视窗的凹面中的一个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薄膜部件包括触摸屏面板、显示面板、光学用透明粘接薄膜、黑矩阵薄膜和离型纸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具备导向孔,所述导向孔引导所述第一辊能够在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上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导向孔被形成为长孔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辊的半径被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辊具备:
芯部;以及
垫部,以包覆所述芯部的外表面的方式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从所述第一辊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越往所述第一辊的两端,所述垫部的厚度越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支撑部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具备被形成为阶梯状的挡块,
所述支撑部具备通过受到所述挡块的干涉来调节所述支撑部的旋转角度的停止突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进一步包括旋转角调节部,所述旋转角调节部被设置为插入到所述主体中,并且使所述支撑部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角调节部进一步包括吸收所述第一辊的冲击的缓冲部件。
15.一种层压方法,包括:
将被形成为具有多个曲率半径或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的曲面的视窗安装于夹具上的步骤;
将薄膜部件排列于所述视窗来进行配置的步骤;
第一辊在保持与第二辊的接触的同时,对所述薄膜部件进行加压来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以及
从所述夹具上分离附着有所述薄膜部件的所述视窗的步骤。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
旋转角调节部通过调节支撑所述第一辊的支撑部的位置来调节作用于所述第一辊的张力。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
所述第一辊沿导向孔移动,所述导向孔在所述支撑部的长度方向上形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
缓冲部件缓冲所述第一辊与所述薄膜部件之间的冲击。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在将所述薄膜部件附着于所述视窗的步骤中,
所述第二辊的半径被形成为大于所述第一辊的半径以使所述第二辊防止所述第一辊的变形。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层压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辊可具备:
芯部;以及
垫部,包覆所述芯部的外表面,并且从所述第一辊的长度方向的中心越往所述第一辊的两端,所述垫部的厚度越小。
21.一种层压装置,包括:
主体;
支撑部,与所述主体连接;
第一辊,能够旋转地与所述支撑部结合;以及
第二辊,以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辊相接的方式与所述支撑部结合,
所述支撑部能够旋转地结合在所述主体上。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主体具备被形成为阶梯状的挡块,
所述支撑部具备通过受到所述挡块的干涉来调节所述支撑部的旋转角度的停止突起。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进一步包括旋转角调节部,所述旋转角调节部被设置为插入到所述主体中,并且使所述支撑部旋转。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层压装置,其中,
所述旋转角调节部进一步包括吸收所述第一辊的冲击的缓冲部件。
CN201510065587.9A 2014-07-25 2015-02-09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Active CN10531342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4-0095009 2014-07-25
KR1020140095009A KR102190249B1 (ko) 2014-07-25 2014-07-25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라미네이션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313429A CN105313429A (zh) 2016-02-10
CN105313429B true CN105313429B (zh) 2019-06-28

Family

ID=552422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065587.9A Active CN105313429B (zh) 2014-07-25 2015-02-09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2190249B1 (zh)
CN (1) CN10531342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183540B1 (ko) 2016-08-30 2020-11-2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트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1869861B1 (ko) * 2018-01-23 2018-06-21 (주)안마이크론시스템 곡면 글래스에 플렉시블 디스플레이를 라미네이팅 하기 위한 롤러 장치
KR102595928B1 (ko) 2018-09-28 2023-10-3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용 롤러, 이를 포함하는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라미네이션 방법
KR102055163B1 (ko) 2019-05-28 2019-12-13 주식회사 휴먼아이테크 전자기기용 90°또는 곡면 커버 윈도우 라미네이팅 장치
KR102106880B1 (ko) 2019-11-21 2020-05-06 주식회사 휴먼아이테크 커브드 윈도우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커브드 윈도우 라미네이팅 장치용 틸팅롤링뭉치
KR102106881B1 (ko) 2019-11-21 2020-05-06 주식회사 휴먼아이테크 커브드 윈도우 라미네이팅 장치 및 커브드 윈도우 라미네이팅 장치용 틸팅롤링뭉치
US11930689B2 (en) 2020-09-08 2024-03-12 Samsung Display Co., Ltd. Bond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973A (zh) * 2001-01-24 2005-02-09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621915A (zh) * 2003-11-24 2005-06-01 三发机电有限公司 起偏振片连接装置
CN1840455A (zh) * 2005-04-01 2006-10-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着胶带粘贴装置
CN10382451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柔性显示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29144A (zh) * 2014-06-25 2014-11-05 深圳市晨晶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195146A (ja) * 2004-01-09 2005-07-21 Orient Syst Eng:Kk ローラ装置
KR20060060430A (ko) * 2004-11-30 2006-06-05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플라즈마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의 그린시트 라미네이팅 장치
KR20080105615A (ko) * 2007-05-31 2008-12-0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라미네이션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78973A (zh) * 2001-01-24 2005-02-09 索尼公司 显示装置
CN1621915A (zh) * 2003-11-24 2005-06-01 三发机电有限公司 起偏振片连接装置
CN1840455A (zh) * 2005-04-01 2006-10-04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粘着胶带粘贴装置
CN103824519A (zh) * 2012-11-19 2014-05-28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制造柔性显示装置的方法和设备
CN104129144A (zh) * 2014-06-25 2014-11-05 深圳市晨晶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曲面贴合设备及贴合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190249B1 (ko) 2020-12-14
CN105313429A (zh) 2016-02-10
KR20160013472A (ko) 2016-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313429B (zh) 层压装置及层压方法
KR102223675B1 (ko)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라미네이션 방법
CN107180850B (zh) 柔性显示设备
KR101701247B1 (ko)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미네이션 방법
US9096044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080011B1 (ko)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983146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80062273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2463601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
KR102512728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20180036323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1888448B1 (ko) 폴더블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제조 방법
KR102544982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562895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KR102117613B1 (ko) 라미네이션 장치 및 라미네이션 방법
US976841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apparatu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11700716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6001727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241849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20180047603A (ko)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US2024037367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102116498B1 (ko) 패널부재 고정장치
US20240224722A1 (en) Cover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10282718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724698B1 (ko) 표시 장치의 제조장치 및 표시 장치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