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9644A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99644A CN105299644A CN201510454425.4A CN201510454425A CN105299644A CN 105299644 A CN105299644 A CN 105299644A CN 201510454425 A CN201510454425 A CN 201510454425A CN 105299644 A CN105299644 A CN 1052996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ring
- fire
- outer shroud
- fire cover
- inj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包括外环喷嘴、内环喷嘴、内环引射器、外环引射器、混合盘、分气座、火盖座、火盖、热电偶和点火针,混合盘上设有内环混合腔体和外环混合腔体,外环喷嘴连接外环引射器,外环引射器与外环混合腔体连通,内环喷嘴连接内环引射器,内环引射器与内环混合腔体连通,分气座盖在混合盘上,火盖座安装在分气座上,火盖盖在火盖座上,火盖和火盖座为环形的圆盘状,中心设有圆孔,火盖与火盖座组装后形成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热电偶和点火针安装在分气座上,且处于圆孔内,分气座和火盖座之间设有二次空气通道,圆孔内的腔体与外界大气通过二次空气通道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燃气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大气式燃烧器是根据部分预混燃烧方法设计的燃烧器,其工作原理是:燃气在一定压力下,以一定的流速从喷嘴流出,进入吸气收缩管,燃气靠本身的能量吸入一次空气。在引射器内燃气和一次空气混合,然后经头部火孔流出,与二次空气进行再次混合,形成由内外锥体组成的蓝色火焰。此类大气式燃烧器按出火环数分为:二环火和三环火等,他们在提升燃烧器能效的同时常会遇到如下技术瓶颈:
其一,内环火热负荷小。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其内环火定义为仅具备保火功能皆可,而能效的提升主要来源于中环火或外环火,所以在设计时内环火的热负荷与总热负荷的占比率小。其二,烟气中的CO偏高,公知直径越小能效越高,所在在设计燃烧器头部时以头部直径最小化为原则,由于受直径的限制,外、中、内环相对空间较小,燃烧时火焰相互交叉且存在内火火与中环火抢二次空气的缺陷,导致烟气中的CO偏高,能效的提升遇到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克服目前大气式燃烧器的内环火热负荷小、烟气中的CO偏高等技术瓶颈,本发明提供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即以增加内环火热负荷的方法,来提升燃烧器能效值,使内环火不仅仅具备传统的保火功能,还具有提升热效率的能力,并且燃烧充分,烟气中CO低,热效率高,火力猛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包括外环喷嘴、内环喷嘴、内环引射器、外环引射器、混合盘、分气座、火盖座、火盖、热电偶和点火针,所述混合盘上设有圆环状的内环混合腔体和外环混合腔体,所述内环混合腔体和外环混合腔体共轴,外环混合腔体的直径大于内环混合腔体,所述外环喷嘴连接外环引射器的一端,外环引射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混合腔体连通,所述内环喷嘴连接内环引射器的一端,内环引射器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连通,所述分气座盖合在所述混合盘上,分气座将混合盘上的内环混合腔体和外环混合腔体内的气流分开,所述火盖座安装在所述分气座上,所述火盖盖在火盖座上,所述火盖和火盖座为环形的圆盘状,中心设有圆孔,火盖与火盖座组装后形成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所述内环出火孔处于火盖与火盖座接触面的内径处,所述外环出火孔处于火盖与火盖座接触面的外径处,所述热电偶和点火针安装在所述分气座上,且处于所述圆孔内,所述分气座和火盖座之间设有二次空气通道,所述圆孔内的腔体与外界大气通过所述二次空气通道连通。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其能效提升方法为:
增加内环火热负荷,工作时不仅火力猛进,而且内环火相对直径小,延长了烟气与锅底接触时间,增加热交换面积,从而提升能效值;
所述外环喷嘴和内环喷嘴具有输送所需燃气量的功能,并能将燃气的势能转变成动能,分别借助内环引射器和外环引射器的作用引射一定的空气量;
所述内环引射器和外环引射器以高能量的燃气引射低能量的空气,并使两者混合均匀,在末端形成所需的剩余压力,用来克服混合气在燃烧器头部的阻力损失,使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获得必要的速度,以保证燃烧器稳定工作,所述分气座分别向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输送混合气体的,所述火盖座的是将燃气-空气混合物均匀地分布到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上,并进行稳定和完全的燃烧,所述二次空气通道为内环出火孔提供二次空气,所述火盖安装在火盖座上方,能够防止火孔被异物堵塞;
所述热电偶具有熄火保护功能,所述点火针具有高压放电能力,并同时放出火花,起点火的作用;
燃气在一定的压力下,以一定的流速从外环喷嘴和内环喷嘴流出,燃气靠本身的能量吸入一次空气,分别在内环引射器和外环引射器内和一次空气混合,其速度场、浓度场、温度场呈均匀分布,分别流入内环混合腔体和外环混合腔体内,然后经分气座将混合气体进行分配,分配好的混合气体经火盖座与火盖组装形成的内环出火孔和外环出火孔流出,再经安装于分气座上的点火针对内环出火孔进行高压放电,产生火花,点燃燃气,以内环出火孔的火对热电偶的加热产生热电势,发挥熄火保护功能,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燃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使燃气燃烧效率提高,克服了目前大气式燃烧器的内环火热负荷小、烟气中的CO偏高等技术瓶颈,以增加内环火热负荷的方法,来提升燃烧器能效值,使内环火不仅仅具备传统的保火功能,还具有提升热效率的能力,并且燃烧充分,烟气中CO低,热效率高,火力猛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两环火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其中图1为本发明一种两环火燃烧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所述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包括外环喷嘴1、内环喷嘴2、内环引射器3、外环引射器4、混合盘5、分气座6、火盖座7、火盖8、热电偶9和点火针10,所述混合盘5上设有圆环状的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所述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共轴,外环混合腔体52的直径大于内环混合腔体51,所述外环喷嘴1连接外环引射器4的一端,外环引射器4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混合腔体52连通,所述内环喷嘴2连接内环引射器3的一端,内环引射器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51连通,所述分气座6盖合在所述混合盘5上,分气座6将混合盘5上的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内的气流分开,所述火盖座7安装在所述分气座6上,所述火盖8盖在火盖座7上,所述火盖8和火盖座7为环形的圆盘状,中心设有圆孔a,火盖8与火盖座7组装后形成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所述内环出火孔71处于火盖8与火盖座7接触面的内径处,所述外环出火孔72处于火盖8与火盖座7接触面的外径处,所述热电偶9和点火针10安装在所述分气座6上,且处于所述圆孔a内,所述分气座6和火盖座7之间设有二次空气通道b,所述圆孔a内的腔体与外界大气通过所述二次空气通道b连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两环火燃烧器的能效提升方法,具体方法为:
增加内环火热负荷,工作时不仅火力猛进,而且内环火相对直径小,延长了烟气与锅底接触时间,增加热交换面积,从而提升能效值;
所述外环喷嘴1和内环喷嘴2具有输送所需燃气量的功能,并能将燃气的势能转变成动能,分别借助内环引射器3和外环引射器4的作用引射一定的空气量;
所述内环引射器3和外环引射器4以高能量的燃气引射低能量的空气,并使两者混合均匀,在末端形成所需的剩余压力,用来克服混合气在燃烧器头部的阻力损失,使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获得必要的速度,以保证燃烧器稳定工作,所述分气座6分别向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输送混合气体的,所述火盖座7的是将燃气-空气混合物均匀地分布到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上,并进行稳定和完全的燃烧,所述二次空气通道b为内环出火孔71提供二次空气,所述火盖8安装在火盖座7上方,能够防止火孔被异物堵塞;
所述热电偶9具有熄火保护功能,所述点火针10具有高压放电能力,并同时放出火花,起点火的作用;
燃气在一定的压力下,以一定的流速从外环喷嘴1和内环喷嘴2流出,燃气靠本身的能量吸入一次空气,分别在内环引射器3和外环引射器4内和一次空气混合,其速度场、浓度场、温度场呈均匀分布,分别流入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内,然后经分气座6将混合气体进行分配,分配好的混合气体经火盖座7与火盖8组装形成的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流出,再经安装于分气座6上的点火针10对内环出火孔71进行高压放电,产生火花,点燃燃气,以内环出火孔71的火对热电偶9的加热产生热电势,发挥熄火保护功能,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燃烧。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合理,使燃气燃烧效率提高,克服了目前大气式燃烧器的内环火热负荷小、烟气中的CO偏高等技术瓶颈,以增加内环火热负荷的方法,来提升燃烧器能效值,使内环火不仅仅具备传统的保火功能,还具有提升热效率的能力,并且燃烧充分,烟气中CO低,热效率高,火力猛进。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
1.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环喷嘴(1)、内环喷嘴(2)、内环引射器(3)、外环引射器(4)、混合盘(5)、分气座(6)、火盖座(7)、火盖(8)、热电偶(9)和点火针(10),所述混合盘(5)上设有圆环状的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所述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共轴,外环混合腔体(52)的直径大于内环混合腔体(51),所述外环喷嘴(1)连接外环引射器(4)的一端,外环引射器(4)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环混合腔体(52)连通,所述内环喷嘴(2)连接内环引射器(3)的一端,内环引射器(3)的另一端与所述内环混合腔体(51)连通,所述分气座(6)盖合在所述混合盘(5)上,分气座(6)将混合盘(5)上的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内的气流分开,所述火盖座(7)安装在所述分气座(6)上,所述火盖(8)盖在火盖座(7)上,所述火盖(8)和火盖座(7)为环形的圆盘状,中心设有圆孔(a),火盖(8)与火盖座(7)组装后形成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所述内环出火孔(71)处于火盖(8)与火盖座(7)接触面的内径处,所述外环出火孔(72)处于火盖(8)与火盖座(7)接触面的外径处,所述热电偶(9)和点火针(10)安装在所述分气座(6)上,且处于所述圆孔(a)内,所述分气座(6)和火盖座(7)之间设有二次空气通道(b),所述圆孔(a)内的腔体与外界大气通过所述二次空气通道(b)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其能效提升方法为:
增加内环火热负荷,工作时不仅火力猛进,而且内环火相对直径小,延长了烟气与锅底接触时间,增加热交换面积,从而提升能效值;
所述外环喷嘴(1)和内环喷嘴(2)具有输送所需燃气量的功能,并能将燃气的势能转变成动能,分别借助内环引射器(3)和外环引射器(4)的作用引射一定的空气量;
所述内环引射器(3)和外环引射器(4)以高能量的燃气引射低能量的空气,并使两者混合均匀,在末端形成所需的剩余压力,用来克服混合气在燃烧器头部的阻力损失,使混合气体在火孔出口获得必要的速度,以保证燃烧器稳定工作,所述分气座(6)分别向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输送混合气体的,所述火盖座(7)的是将燃气-空气混合物均匀地分布到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上,并进行稳定和完全的燃烧,所述二次空气通道(b)为内环出火孔(71)提供二次空气,所述火盖(8)安装在火盖座(7)上方,能够防止火孔被异物堵塞;
所述热电偶(9)具有熄火保护功能,所述点火针(10)具有高压放电能力,并同时放出火花,起点火的作用;
燃气在一定的压力下,以一定的流速从外环喷嘴(1)和内环喷嘴(2)流出,燃气靠本身的能量吸入一次空气,分别在内环引射器(3)和外环引射器(4)内和一次空气混合,其速度场、浓度场、温度场呈均匀分布,分别流入内环混合腔体(51)和外环混合腔体(52)内,然后经分气座(6)将混合气体进行分配,分配好的混合气体经火盖座(7)与火盖(8)组装形成的内环出火孔(71)和外环出火孔(72)流出,再经安装于分气座(6)上的点火针(10)对内环出火孔(71)进行高压放电,产生火花,点燃燃气,以内环出火孔(71)的火对热电偶(9)的加热产生热电势,发挥熄火保护功能,使其安全、稳定、高效的燃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54425.4A CN105299644A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54425.4A CN105299644A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9644A true CN105299644A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5197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54425.4A Pending CN105299644A (zh) | 2015-07-30 | 2015-07-30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99644A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2129A (zh) * | 2016-08-03 | 2016-11-23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CN109000244A (zh) * | 2018-09-04 | 2018-12-1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CN110285416A (zh) * | 2019-06-04 | 2019-09-27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 |
CN112097258A (zh) * | 2020-09-14 | 2020-12-18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
CN113175669A (zh) * | 2021-04-16 | 2021-07-2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灶具 |
CN114353065A (zh) * | 2020-09-28 | 2022-04-15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筒状大气式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45422A1 (en) * | 2007-12-11 | 2009-06-11 | Carlo Paesani | Gas burner for cooking appliances |
CN103423745A (zh) * | 2013-08-08 | 2013-12-04 | 浙江火星人厨具有限公司 | 燃气燃烧器 |
CN203501173U (zh) * | 2013-09-28 | 2014-03-26 |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 燃气灶的上进风燃烧器 |
CN104807012A (zh) * | 2015-04-13 | 2015-07-29 | 中山市星立方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火盖和燃气燃烧器 |
CN205079234U (zh) * | 2015-07-30 | 2016-03-09 | 嵊州市普利斯精锻有限公司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 |
-
2015
- 2015-07-30 CN CN201510454425.4A patent/CN10529964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90145422A1 (en) * | 2007-12-11 | 2009-06-11 | Carlo Paesani | Gas burner for cooking appliances |
CN103423745A (zh) * | 2013-08-08 | 2013-12-04 | 浙江火星人厨具有限公司 | 燃气燃烧器 |
CN203501173U (zh) * | 2013-09-28 | 2014-03-26 |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 燃气灶的上进风燃烧器 |
CN104807012A (zh) * | 2015-04-13 | 2015-07-29 | 中山市星立方厨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燃气燃烧器的外火盖和燃气燃烧器 |
CN205079234U (zh) * | 2015-07-30 | 2016-03-09 | 嵊州市普利斯精锻有限公司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152129A (zh) * | 2016-08-03 | 2016-11-23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灶具燃烧器 |
CN109000244A (zh) * | 2018-09-04 | 2018-12-14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CN109000244B (zh) * | 2018-09-04 | 2023-09-26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燃烧器 |
CN110285416A (zh) * | 2019-06-04 | 2019-09-27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 |
CN112097258A (zh) * | 2020-09-14 | 2020-12-18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燃烧装置及燃气热水设备 |
CN114353065A (zh) * | 2020-09-28 | 2022-04-15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筒状大气式燃烧器及燃气热水设备 |
CN113175669A (zh) * | 2021-04-16 | 2021-07-2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燃烧器及包含其的灶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99644A (zh)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及其能效提升方法 | |
CN104406204B (zh) | 一种大气式灶具 | |
CN103742907A (zh) | 低热值转炉煤气用自身预热式烧嘴 | |
CN107084388B (zh) | 一种混合雾化裂解燃烧器及其混合燃烧方法 | |
CN106369605A (zh) | 燃烧器的点火装置 | |
CN102297426B (zh) | 氢气燃烧器 | |
CN107420923A (zh) | 一种基于涡流管的放空火炬自动点火装置 | |
CN104879793A (zh) | 一种节能灶具以及灶具节能方法 | |
CN205079234U (zh) | 一种两环火燃烧器 | |
CN202747351U (zh) | 便于拆卸的红外燃烧器 | |
CN104501150A (zh) | 一种新型节能灶头 | |
CN104006394B (zh) | 一种高炉煤气伴烧装置 | |
CN205227329U (zh) | 焦炉煤气烧嘴 | |
CN107044333A (zh) | 空冷式预燃装置 | |
CN208382152U (zh) | 一种稳焰旋火燃烧器 | |
CN203385026U (zh) | 回火式节能燃气灶 | |
CN206724195U (zh) | 可提高火炬处理能力的可联焰的燃烧装置 | |
CN106705038B (zh) | 一种一体式全进风燃烧器 | |
CN102588969B (zh) | 商用灶具炉头 | |
CN109114557B (zh) | 一种多级节能燃烧器 | |
CN204962753U (zh) | 一种节能灶具 | |
CN106678841B (zh) | 可提高火炬处理能力的可联焰的燃烧装置 | |
CN104180370A (zh) | 一种炉头 | |
CN211876021U (zh) | 低氮防冷凝燃烧器及燃烧系统 | |
CN100480581C (zh) | 燃气灶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