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99048A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99048A CN105299048A CN201510868336.4A CN201510868336A CN105299048A CN 105299048 A CN105299048 A CN 105299048A CN 201510868336 A CN201510868336 A CN 201510868336A CN 105299048 A CN105299048 A CN 1052990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iding bearing
- storage tank
- rotating shaft
- oil storage
- thrust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2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5
- 239000000314 lubric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9000010687 lubricating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4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06010020843 Hypertherm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031 hyperthermia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26 asphal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717 douglas' pou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5110 jellie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74 jell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138 tear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还包括用于引出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转轴包括用于与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用于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还包括用于引出辅助配合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在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处形成油路循环,将高温度低粘度的润滑油顺利排出,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因润滑油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滑动轴承辅助推力面产生局部高温区而引起的滑动轴承烧瓦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动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背景技术
滑动轴承是承受离心压缩机等转动机械轴向与径向载荷的主要零件,滑动轴承的性能好坏关系到离心压缩机等转动机械的长期运行可靠性。
对于离心压缩机来说,离心压缩机正常工作时滑动轴承主要是通过各承载表面一定厚度和刚度的润滑油承载运行载荷,并通过专门的油路系统将压缩机高速旋转产生的热量及时排出。因此,各承载表面的润滑油流通状况是决定滑动轴承能否安全工作的关键因素。
根据离心压缩机轴向力的设计要求,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是轴向载荷的主要承载面,而辅助推力面仅起辅助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设计了专门的油路通道,以保证主推力面处具有良好的油膜状况,但往往忽略了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对油膜状况的要求。
对于离心压缩机,在工况切换或进入恶劣工况时,如高压差、最大负荷、最小负荷等工况,很有可能发生喘振现象,造成转轴前后窜动,以致出现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承受轴向载荷的情况。此时,由于辅助推力面没有设计专门的排油路,在辅助推力面处形成了一个油路循环的死胡同,高温度低粘度的油不能及时排出,造成滑动轴承辅助推力面产生局部高温区,导致巴士合金严重磨损并发黄,以致在高温挤压下发软脱落,造成滑动轴承烧瓦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旨在减少因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产生局部高温所引起的滑动轴承烧瓦损伤。
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所述滑动轴承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排油路为设置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上的泄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的接入口位于所述辅助推力面的径向中部,且所述泄油槽延伸至所述滑动轴承的径向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沿所述辅推力面的径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基体和设置于所述轴承基体以形成所述辅助推力面的合金层,其中所述泄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合金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的深度与所述合金层的厚度之差处于1mm至2mm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排油路为接入口设置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上的泄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承包括沿所述滑动轴承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辅助排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上的至少一个储油槽,所述至少一个储油槽中至少部分所述储油槽对应设置至少一条所述辅助排油路,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与对应的所述储油槽连通。
进一步地,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或位于对应的储油槽边缘。
进一步地,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所述接入口与对应的储油槽的边缘的距离为2mm至3mm。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轴承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储油槽;或者,所述滑动轴承包括一个环形的所述储油槽。
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转轴,包括用于与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用于与所述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所述转轴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辅助配合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排油路为设置于所述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的接入口位于所述辅助配合面的径向中部,且所述泄油槽延伸至所述转轴的径向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沿所述辅助配合面的径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泄油槽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排油路为接入口设置于所述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孔。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辅助排油路。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配合面上的至少一个储油槽,所述至少一个储油槽中至少部分所述储油槽对应设置至少一条所述辅助排油路,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与对应的所述储油槽连通。
进一步地,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或位于对应的储油槽边缘。
进一步地,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所述接入口与对应的储油槽的边缘的距离为2mm至3mm。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储油槽,或者所述转轴包括一个环形的所述储油槽。
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包括滑动轴承和支撑于所述滑动轴承上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所述转轴包括与所述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与所述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所述滑动轴承为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或所述转轴为本发明第二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推力面与所述辅助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h,其中,0.18mm≤h≤0.35mm。
本发明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包括滑动轴承和支撑于所述滑动轴承上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所述转轴包括与所述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与所述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其中,所述滑动轴承为本发明第一方面中不带有储油槽的滑动轴承,所述转轴上设置储油槽,所述辅助排油路与所述储油槽具有连通状态;或者,所述转轴为本发明第二方面中不带有储油槽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上设置储油槽,所述辅助排油路与所述储油槽具有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至该辅助排油路所在的滑动轴承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储油槽的远离该储油槽所在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至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或者,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至该辅助排油路所在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储油槽的远离该储油槽所在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至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本发明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本发明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
基于本发明提供的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即使使用该滑动轴承、转轴及转轴组件的转动机械处在工况切换或恶劣工况下,例如发生较大的振动(如喘振)而造成转轴前后窜动,以致出现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承受轴向载荷的情况,也会因滑动轴承设置了用于引出所述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或者因转轴设置了用于引出所述辅助配合面处也即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而使辅助推力面处形成了油路循环,将高温度低粘度的润滑油顺利排出,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因润滑油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滑动轴承辅助推力面产生局部高温区而引起的滑动轴承烧瓦损伤。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转轴的辅助配合面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转轴的辅助配合面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储油槽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上的泄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滑动轴承,该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滑动轴承还包括用于引出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轴,该转轴包括用于与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用于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转轴还包括用于引出辅助配合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转轴组件,包括滑动轴承和支撑于滑动轴承上的转轴,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转轴包括与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与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滑动轴承为本发明前述的滑动轴承,和/或转轴为本发明前述的转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压缩机,包括本发明前述的转轴组件。
本发明提供的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即使使用该滑动轴承、或转轴、或转轴组件的转动机械处在工况切换或恶劣工况下,例如发生较大的振动(如喘振)而造成转轴前后窜动,以致出现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承受轴向载荷的情况,也会因滑动轴承设置了用于引出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或者因转轴设置了用于引出辅助配合面处也即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而使辅助推力面处形成了油路循环,将高温度低粘度的润滑油顺利排出,从而,可以避免或减少因润滑油不能及时排出造成的滑动轴承辅助推力面产生局部高温区而引起的滑动轴承烧瓦损伤。
其中,辅助排油路例如可以为设置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上(或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辅助排油路还可以为接入口设置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上(或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孔。其中设置泄油槽的方式不但给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提供排油路,而且有助于改善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的润滑。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8对本发明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及其滑动轴承与转轴的结构。其中,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转轴的辅助配合面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第一实施例的转轴组件100主要包括转轴110和滑动轴承120。滑动轴承120套装在转轴110的外周以支撑转轴110。为了支撑滑动轴承120,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结构100还包括了轴承支撑体130,轴承支撑体130设置于滑动轴承120的外周。
本实施例中,转轴组件100例如可以在离心压缩机中使用,其中转轴110可以是离心压缩机的转轴。此时,转轴110的与滑动轴承120相应的安装部位、滑动轴承120、轴承支撑体130共同构成了离心压缩机的轴向载荷承载体。
滑动轴承120具有主推力面121和辅助推力面122。滑动轴承120还具有径向载荷承载面123。
转轴110具有与主推力面121配合的主配合面111和与辅助推力面122配合的辅助配合面112。转轴110还具有与径向载荷承载面123配合的径向载荷配合面。
为了给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121、辅助推力面122和径向载荷承载面123提供润滑油,组合结构100还设置了油路通道G。
本实施例中,油路通道G设置在轴承支撑体130及滑动轴承120内部,并分别通向主推力面121、辅助推力面122和径向载荷承载面123,以向主推力面121、辅助推力面122及径向载荷承载面123供油,并在的主推力面121和主配合面111之间以及辅助推力面122和辅助配合面112之间分别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油膜,用于承载轴向载荷。
在主推力面122处,转轴120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经过摩擦作用后的高温度低粘度的润滑油通过专门的排油通道及时甩出,同时补充符合润滑和冷却要求的新油,能够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保证主推力面122的安全可靠性。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转轴组件100中辅助推力面122与辅助配合面121之间间隙为h,间隙h也是辅助推力面122与辅助配合面112之间所形成的油膜的厚度。
为了使滑动轴承120的辅助推力面122处的润滑油能顺利排出,本实施例中在转轴110上设置了用于引出辅助配合面112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由于辅助配合面112与辅助推力面122配合,该辅助排油路能够引出辅助推力面122处的润滑油。在工况切换或在某些其它恶劣工况下,当滑动轴承120的辅助推力面122受力时,能过转轴110的该辅助排油路及时排出并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保证辅助推力面122处具有良好的油膜状况。
如图2所示,第一实施例中,辅助排油路为设置在转轴110的辅助配合面112上的泄油槽114。泄油槽114作为辅助推力面122处重要的排油结构,需要保证在一定的油泵功率和耗油量的情况下,及时排出高速摩擦产生的热量,并在辅助推力面122处形成一定厚度和刚度的均匀油膜。
如图2所示,泄油槽114的接入口(即泄油槽114的起点)位于辅助配合面112的径向中部,且泄油槽114延伸至转轴110的径向外侧。该设置利于将辅助推力面122处的润滑油引出辅助推力面122和辅助配合面112之间的间隙。
本实施例中,泄油槽114沿辅助配合面112的径向延伸。因此,泄油槽114为引出路径最短的直槽,该设置使泄油槽114的阻力较小,利于辅助配合面112内的高温度低粘度润滑油较顺畅地排出。当然,泄油槽114也可以沿其它方向的直线延伸或者沿曲线延伸,只要能将辅助推力面122处的润滑油从辅助推力面122处有效地排出都有利于对滑动轴承120的保护。
优选地,转轴110包括沿转轴11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辅助排油路。多个辅助排油路一方面利于在辅助推力面122处形成均匀的油膜,另一方面利于将高温度低粘度润滑油从不同的位置排出,更易维持辅助推力面122不同位置的温度处于较为均匀的状态。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地,转轴110包括沿转轴11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泄油槽114。多个泄油槽114沿转轴110的周向均匀分布,可以使热量分布均匀,避免产生局部高温区,同时,亦利于在辅助推力面122处形成均匀的油膜,保证良好的承压效果。
另外,转轴110还包括设置于辅助配合面112上的至少一个储油槽113,每个储油槽113对应设置至少一条辅助排油路,各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与对应的储油槽113连通。储油槽113的设置利于油膜的形成。本实施例中,泄油槽114的接入口设置在对应的储油槽113的远离转轴110的中心轴线的边缘一侧。
如图2所示,本实施中,转轴110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储油槽113。
泄油槽114的个数n需由储油槽113的个数N及离心压缩机的工况条件确定,例如,在设计了多个储油槽时,通常可以使n=N;在离心压缩机工况条件较好的情况下,还可以是n<N;而在工况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则可以是n>N。储油槽个数N由辅助推力面122的面积S的大小确定,以满足辅助推力面122的表面形成一定的油膜厚度。辅助推力面S越大,储油槽个数N就越多。工况条件受环境因素影响比较大,压缩机运行环境越恶劣,就越容易发生喘振现象,工况切换相对也比较频繁,易造成滑动轴承120的辅助推力面122受力,此时,泄油槽114的个数n就要相应的增多。
每个储油槽113对应的泄油槽114的个数、角度等可根据具体使用条件而定,如运行条件比较恶劣时,可选择在每个储油槽113上开设多泄油槽114。在一个储油槽对应设置多个泄油槽时,优选地,该对应设置的多个泄油槽的角度分布和位置分布遵循均匀设置的原则。
各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边缘即可实现将储油槽中的高温润滑油排出。但更优选地,各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
例如本实施例中,各泄油槽113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如图2所示,接入口与对应的储油槽的边缘的距离l为2mm至3mm。从储油槽113的远离转轴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边缘至转轴110的径向外端的距离为c,泄油槽114的槽长为距离c与距离l的和。
泄油槽114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例如可以为三角形或四边形等多边形或者弧形,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为原则。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泄油槽114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的形状为三角形。第一实施例中,泄油槽114的开口宽度即三角形的底长为a1,泄油槽114的深度即三角形的高为b1,泄油槽114的截面积s由三角形的底长a1和三角形的高b1决定。
对于额定功率和流量的油泵,滑动轴承120的辅助推力面122的冷却与润滑效果由泄油槽114的数量n及泄油槽114的截面积s共同决定。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泄油槽114结构简单,排油阻力较大,泄油速度相对较小。因此,当离心压缩机工作条件较好时,宜选用三角形泄油槽,同时适当减少泄油槽个数n与截面积s。
另外,间隙h的大小既要保证辅助推力面122处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又要保证离心压缩机的耗油量控制在油泵的额定范围内。当离心压缩机工况条件较恶劣时,耗油量相对较大,此时需适当减小间隙h;当压缩机工况条件较好时,耗油量相对较小,可适当增大轴向间隙h。优选地,0.18mm≤h≤0.35mm,例如,h=0.23mm。
第二实施例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泄油槽的形状不同。
如图4所示,第二实施例中,辅助排油路为设置在转轴210上的泄油槽214。其中,泄油槽214的截面形状为弧形。具体地,泄油槽214的截面形状为直径为d1的圆弧形。
当压缩机工况条件较恶劣时,宜选用弧形泄油槽,需适当增加泄油槽的数量n与泄油槽的截面积s。弧形泄油槽的排油阻力相对较小,排油更顺畅,在保证一定厚度的油膜情况下,耗油量相对较多。第二实施例中,圆弧形的泄油槽214的截面积s由直径d1决定。
第二实施例中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可参考第一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第三实施例
图5至图6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轴组件及其滑动轴承与转轴的结构。其中,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转轴的辅助配合面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的储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储油槽的数量和结构不同,泄油槽的形状以及泄油槽与储油槽接入的位置亦有所不同。
如图5所示,第三实施例中,辅助排油路为设置在转轴310上的泄油槽314。多个泄油槽314沿转轴310的径向延伸,且沿转轴310的周向均布。
转轴310上还设置一个环形的储油槽313。环形的储油槽313为连续性储油槽,可以较好地保持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处油膜的均匀性,散热与承压效果更好,但耗油量相对较大。在油泵功率允许的情况下,可将储油槽设计成环形的储油槽。
储油槽的截面形状可设计成弧形或多边形。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储油槽313的截面形状为直径为d2的圆弧形。根据压缩机工况条件,通过储油槽313的截面直径d2可以控制润滑油的通油量。
如图5所示,各泄油槽314的接入口设置于对应的储油槽的远离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处。泄油槽314的截面形状为圆弧形。从储油槽313的远离转轴310的中心轴线的一端的边缘至转轴的径向外侧边缘的距离e为泄油槽314的槽长。
第三实施例中未说明的部分,均可参考第一实施例和第二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第四实施例
图7和图8示出了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轴组件及其滑动轴承与转轴的结构。其中,图7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转轴组件中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所示的转轴组件中设置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上的泄油槽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第四实施例中辅助排油路不是设置在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而是设置于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上。
如图7所示,第四实施例中,辅助排油路为设置在滑动轴承420的辅助推力面422上的泄油槽424。
其中,泄油槽424的接入口,即泄油槽424的起点位于滑动轴承420的辅助推力面的径向中部,且泄油槽424延伸至滑动轴承420的径向外侧。该设置利于将辅助推力面122处的润滑油引出辅助推力面122和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之间的间隙。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具体地,滑动轴承420包括沿滑动轴承420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泄油槽424。泄油槽424沿辅助推力面422的径向延伸。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泄油槽424的截面为三角形,泄油槽424的深度即三角形的高为b2。
滑动轴承420包括轴承基体和设置于轴承基体以形成辅助推力面422的合金层,其中泄油槽424的深度即高b2优选地大于形成辅助推力面122的合金层(如巴士合金层)的厚度。更优选地,泄油槽424的深度与合金层的厚度之差处于1mm至2mm之间。该设置考虑到滑动轴承420的辅助推力面422的磨损问题,可以保证巴士合金磨损殆尽时,泄油槽424亦可继续排油
本实施例中更优选地,在转轴组件中,可以在转轴上单独设置储油槽,并使辅助排油路与该储油槽具有连通状态。
为了实现辅助排油路与储油槽的连通,可以令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至该辅助排油路所在的滑动轴承或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储油槽的远离该储油槽所在的滑动轴承或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至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例如本实施例中,可以在与滑动轴承420配合的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上设置储油槽,为保证排油效果,在辅助推力面与辅助配合面的外周直径相等的情况下,可以使泄油槽424的长度比储油槽的远离转轴中心轴线的边缘与转轴的径向外端边缘的距离大2mm至3mm。
在未示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将辅助排油路设置在转轴上,而将储油槽设置在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上,并使该辅助排油路与该储油槽具有连通状态。更优选地,使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至该辅助排油路所在的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储油槽的远离该储油槽所在的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至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第四实施例中其它未说明的部分,均可参考第一实施例至第三实施例的相关内容。
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本发明以上各实施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在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或转轴的辅助配合面处设置辅助排油路,根据压缩机不同运行条件,通过控制辅助排油路的形状、结构、设置位置、数量及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与转轴的辅助配合面之间的轴向间隙等参数,保证在工况切换或恶劣工况下,当辅助推力面受力时,能够在辅助推力面处形成良好的油路循环,及时排出高速摩擦产生的热量,提高冷却效果;能够使辅助推力面处的油膜具有一定厚度和刚度从而具有良好的油膜状况,改善润滑效果,降低滑动轴承辅助推力面的磨损度,提高滑动轴承、转轴或二者的组合结构以及采用该滑动轴承、转轴或二者的组合结构的离心压缩机或其它转动机械的长期运行可靠性。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29)
1.一种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辅助推力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油路为设置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上的泄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的接入口位于所述辅助推力面的径向中部,且所述泄油槽延伸至所述滑动轴承的径向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沿所述辅推力面的径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包括轴承基体和设置于所述轴承基体以形成所述辅助推力面的合金层,其中所述泄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合金层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的深度与所述合金层的厚度之差处于1mm至2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油路为接入口设置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上的泄油孔。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包括沿所述滑动轴承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辅助排油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上的至少一个储油槽,所述至少一个储油槽中至少部分储油槽对应设置至少一条所述辅助排油路,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与对应的所述储油槽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或位于对应的储油槽边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所述接入口与对应的储油槽的边缘的距离为2mm至3mm。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储油槽;或者,所述滑动轴承包括一个环形的所述储油槽。
14.一种转轴,包括用于与滑动轴承的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用于与所述滑动轴承的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用于引出所述辅助配合面处的润滑油的至少一个辅助排油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油路为设置于所述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槽。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的接入口位于所述辅助配合面的径向中部,且所述泄油槽延伸至所述转轴的径向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沿所述辅助配合面的径向延伸。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油槽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截面为多边形或弧形。
19.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油路为接入口设置于所述辅助配合面上的泄油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沿所述转轴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多个所述辅助排油路。
21.根据权利要求14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辅助配合面上的至少一个储油槽,所述至少一个储油槽中至少部分所述储油槽对应设置至少一条所述辅助排油路,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与对应的所述储油槽连通。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或位于对应的储油槽边缘。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滑动轴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位于对应的储油槽的内部,所述接入口与对应的储油槽的边缘的距离为2mm至3mm。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包括多个彼此独立的所述储油槽,或者所述转轴包括一个环形的所述储油槽。
25.一种转轴组件,包括滑动轴承和支撑于所述滑动轴承上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所述转轴包括与所述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与所述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或所述转轴为根据权利要求14至24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推力面与所述辅助配合面之间的间隙为h,其中,0.18mm≤h≤0.35mm。
27.一种转轴组件,包括滑动轴承和支撑于所述滑动轴承上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包括主推力面和辅助推力面,所述转轴包括与所述主推力面配合的主配合面和与所述辅助推力面配合的辅助配合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轴承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轴承,所述转轴上设置储油槽,所述辅助排油路与所述储油槽具有连通状态;或者,所述转轴为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所述滑动轴承上设置储油槽,所述辅助排油路与所述储油槽具有连通状态。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转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至该辅助排油路所在的滑动轴承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储油槽的远离该储油槽所在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至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或者,所述辅助排油路的接入口至该辅助排油路所在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距离小于所述储油槽的远离该储油槽所在的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线的边缘至相应的中心轴线的距离。
29.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25至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组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68336.4A CN105299048A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868336.4A CN105299048A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99048A true CN105299048A (zh) | 2016-02-03 |
Family
ID=55196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868336.4A Pending CN105299048A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99048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07596A (zh) * | 2019-05-06 | 2019-08-09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 |
CN111365282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流道轴承冷却部件、压缩机及其操作方法以及空调设备 |
CN111472990A (zh) * | 2020-05-11 | 2020-07-31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涡轮增压器用辅助推力轴承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42747A (ja) * | 1996-03-12 | 1997-09-1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スラスト軸受 |
CN1188192A (zh) * | 1996-10-11 | 1998-07-22 |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 轴向滑动轴承 |
CN101705963A (zh) * | 2009-11-27 | 2010-05-12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增压器推力轴承 |
JP2011169355A (ja) * | 2010-02-17 | 2011-09-01 | Hitachi Ltd | 組合せ軸受装置 |
US20120257848A1 (en) * | 2011-04-05 | 2012-10-1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lide bearing |
CN103206401A (zh) * | 2012-01-17 | 2013-07-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压缩机及包含该离心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
CN205226069U (zh) * | 2015-11-30 | 2016-05-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
2015
- 2015-11-30 CN CN201510868336.4A patent/CN10529904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9242747A (ja) * | 1996-03-12 | 1997-09-16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スラスト軸受 |
CN1188192A (zh) * | 1996-10-11 | 1998-07-22 | 亚瑞亚·勃朗勃威力有限公司 | 轴向滑动轴承 |
CN101705963A (zh) * | 2009-11-27 | 2010-05-12 | 中国北车集团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东风系列内燃机车增压器推力轴承 |
JP2011169355A (ja) * | 2010-02-17 | 2011-09-01 | Hitachi Ltd | 組合せ軸受装置 |
US20120257848A1 (en) * | 2011-04-05 | 2012-10-11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Slide bearing |
CN103206401A (zh) * | 2012-01-17 | 2013-07-17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离心压缩机及包含该离心压缩机的制冷设备 |
CN205226069U (zh) * | 2015-11-30 | 2016-05-1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沈庆根等: "《设备故障诊断》", 30 March 2006,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365282A (zh) * | 2018-12-26 | 2020-07-03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流道轴承冷却部件、压缩机及其操作方法以及空调设备 |
CN110107596A (zh) * | 2019-05-06 | 2019-08-09 | 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 | 一种滑动轴承、包括该滑动轴承的电机及压缩机 |
CN111472990A (zh) * | 2020-05-11 | 2020-07-31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涡轮增压器用辅助推力轴承 |
CN111472990B (zh) * | 2020-05-11 | 2024-06-04 | 中车大连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 涡轮增压器用辅助推力轴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97385B1 (ko) | 부싱 및 베어링 | |
KR20050021867A (ko) | 미끄럼 베어링 | |
CN105299048A (zh)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
CN103470319A (zh) | 用于涡轮的轴颈轴承垫 | |
CN108302121A (zh) | 一种可倾瓦滑动轴承 | |
TW201704650A (zh) | 混合式動壓氣體徑向軸承 | |
CN203035746U (zh) | 动压轴承及高速流体动力机械、高速离心式压缩机 | |
CN205226069U (zh) | 滑动轴承、转轴、转轴组件和压缩机 | |
CN208089765U (zh) | 一种可倾瓦滑动轴承 | |
CN112460137B (zh) | 一种介液自冷静压环保型滑动轴承 | |
CN110397740B (zh) | 高速螺旋密封装置 | |
CN106438679A (zh) | 汽轮机轴承 | |
CN101075759B (zh) | 散热风扇 | |
CN104696301A (zh) | 端面配流液压分配器 | |
CN104963947A (zh) | 一种新型带热管热换器油环润滑端盖式滑动轴承 | |
CN109027002B (zh) | 一种高速浮环轴承及转子系统支承方式 | |
CN117249170A (zh) | 具有防漏油润滑密封结构的电机轴承单元 | |
CN105090040A (zh) | 泵体结构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104389907A (zh) | 耐磨衬套 | |
CN105465184A (zh) | 一种滑动轴与轴承座间的密封装置 | |
CN209838771U (zh) | 一种能够平衡离心泵轴向力的泵壳 | |
CN204284185U (zh) | 一种双上油孔平衡式曲轴 | |
CN221683401U (zh) | 一种改性聚四氟乙烯制品复合轴套组件 | |
CN208900698U (zh) | 双平衡轴的衬套结构 | |
CN201581289U (zh) | 大轴承式钢丝股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02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