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270971B -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0971B
CN105270971B CN201410245553.3A CN201410245553A CN105270971B CN 105270971 B CN105270971 B CN 105270971B CN 201410245553 A CN201410245553 A CN 201410245553A CN 105270971 B CN105270971 B CN 1052709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or
gate
hook
lev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455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0971A (zh
Inventor
江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tsubishi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4555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09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09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09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09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09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Elevator Doo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包括转动钩装置、随动钩、顶杆组件、限位板、层门挡板,转动钩装置安装在门机横梁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转动钩装置能够绕其转动中心相对于门机横梁转动;随动钩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顶杆组件随同一轿门或另一轿门移动而移动;层门挡板安装在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静止不动;限位板安装在门机横梁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限位板在轿厢处于非平层时对转动钩装置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轿厢平层时,本发明机械轿门锁不影响正常开关门动作;轿厢非平层时,本发明机械轿门锁能够阻止轿厢内人员将轿门打开较大的间隔。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带有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及采用该电梯门机的轿门系统。

Description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及采用该电梯门机的轿门系统。
背景技术
在电梯上下运行的过程中,为防止乘客在非开锁区扒开门后跌落井道,要求轿厢要装有机械锁紧的轿门锁,且要求此时的扒门间隙不能太大。
电梯门机根据门刀类型的不同,分为异步门刀门机和同步门刀门机。
使用异步门刀的门机,由于在轿门与层门联动前,轿门一般要先走一定的行程,在轿门锁设计上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方式是将轿门锁的转动钩安装在轿门的悬吊部件,随轿门移动而移动,固定钩安装在门机横梁上,轿门锁的解锁装置安装在层门的悬吊部件上,解锁装置随层门移动而移动。此种方式中,轿门必须在和层门联动之前依靠层门悬吊部件的解锁装置打开轿门锁,否则一旦轿门和层门联动,轿门和层门此时相对速度为零,轿门锁再也无法被层门的解锁装置打开。此种方式在安装调整上不是很便捷,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2015510A。另一种方式是将轿门锁转动钩安装在门机横梁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固定钩安装在轿门的悬吊部件上,固定钩随轿门的移动而移动,轿门悬吊部件上还设置了撞弓,轿门开门时撞弓对转动钩提供力使转动钩动作,层门上坎架上安装解锁装置,解锁装置不随层门移动而移动。此种方式中,轿门锁虽然不用考虑轿门和层门的联动时间,但由于轿门与层门联动前,轿门一般要先走一定的行程,轿门的撞弓对轿门锁转动钩的动作提供力,转动钩的动作依赖轿门的撞弓以及轿门先走的行程,这样往往扒门间隙要做小很困难,而且此种类型的轿门锁结构复杂,比较占用门机横梁的空间,在成本上也比较高。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101983170A公开的电梯的轿厢门锁定装置。
使用同步门刀的门机,在轿门与层门同步联动前,轿门和层门都要完成解锁的过程。轿门全闭时,轿门锁都是锁合状态,这样需要轿门侧安装一套机构完成轿门与层门联动同步前的解锁动作,例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110300023.0,门刀中安装了解锁机构对轿门锁进行解锁,这套解锁机构是额外增加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它可以使非平层时的扒门间隙更小,锁紧可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转动钩装置1、随动钩2、顶杆组件3、限位板5、层门挡板4,转动钩装置1安装在门机横梁9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转动钩装置1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门机横梁9转动;随动钩2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顶杆组件3随同一轿门或另一轿门移动而移动;层门挡板4安装在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静止不动;层门挡板4能够保证轿厢平层时,在轿门打开的过程中,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后会受到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转动;且当转动钩装置1转动到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之前,上述阻挡就已经产生;限位板5安装在门机横梁9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限位板5在轿厢处于非平层时对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当转动钩装置1受到限位板5限制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会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当轿门处于全闭位置时,转动钩装置1处于初始角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在门运动方向上不与随动钩2发生啮合;此时,转动钩装置1受到顶杆组件3的支撑而无法转动,且此时转动钩装置1上的势能装置对转动钩装置1产生的势能为最大;轿厢处于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失去顶杆组件3的支撑,转动钩装置1的重力势能开始释放,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转动钩装置1转动一角度后接触到层门挡板4,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受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此时杠杆20与限位板5尚未接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不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轿门完成正常开门动作;轿厢处于非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转动钩装置1转动一角度后,由于此时没有层门挡板4阻挡,转动钩装置1会继续转动,直至转动钩装置1转动到与限位板5接触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动作,阻挡轿门的打开。
所述转动钩装置1包括一杠杆20,杠杆20通过其转动中心8连接转动钩安装座22,杠杆20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转动钩安装座22转动;杠杆20的一端设置转动钩12,杠杆20的另一端设置杠杆轮6;或者,所述转动钩12和杠杆轮6设置于杠杆20的同一端;杠杆20上设置有势能装置,势能装置在门关闭时储能,门打开时释放能量;势能装置能够使杠杆20绕转动中心8正向转动;在杠杆20接触所述限位板5之前,杠杆20在转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顶杆组件3对杠杆20都提供支撑,且顶杆组件3的支撑力所产生的力矩方向与势能装置所产生的力矩方向相反。
所述势能装置是重力势能装置或者弹性势能装置。
调整所述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与随动钩2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顶杆组件3与转动中心8的位置关系,并对限位板5对转动钩装置1转动角度进行限制,设定轿厢非平层时,打开轿门,当随动钩2与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啮合接触时,轿门需要的行程。
当轿门处于全闭位置时,所述层门挡板4与杠杆轮6的接触间隙是S,该接触间隙S的设定要求是:当杠杆20转动,杠杆轮6接触到层门挡板4被限位,此时杠杆20的杠杆限位面23与限位板5必须还未接触,且此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在竖直方向不产生啮合,仍然留有一定的间隙A。
轿厢处于平层,当轿门从打开状态关门回来时,所述顶杆组件3推动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逐渐回复到门全闭时的初始角度,所述杠杆20被推动的同时进行储备势能。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门机横梁9、门机驱动部件、传动轮、传动带或传动链、驱动侧连杆、驱动侧门挂板、从动侧连杆、从动侧门挂板、左右轿门联动连杆、门导轨15、门刀组件;门机驱动部件、门导轨15、传动轮设置于门机横梁9上,传动带或传动链绕在门机驱动部件的电机带轮或链轮上,驱动侧连杆的一端安装在传动轮上,驱动侧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侧门挂板的门刀组件上;左右轿门联动连杆的一端连接驱动侧连杆,另一端连接从动侧连杆;从动侧连杆的上部与门机横梁9转动连接,从动侧连杆的下部连接在从动侧门挂板上;门机驱动部件驱动其电机带轮或链轮转动,电机带轮或链轮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的转动带动驱动侧连杆摆动,驱动侧连杆的摆动带动驱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驱动侧连杆动作时将力通过左右轿门联动连杆传递给从动侧连杆,从动侧连杆控制从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门机横梁9上设置所述转动钩装置1,转动钩装置1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门机横梁9转动;随动钩2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顶杆组件3随同一轿门或另一轿门移动而移动;层门挡板4安装在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静止不动,层门挡板4能够保证轿厢平层时,在轿门打开的过程中,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后会受到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转动;且当转动钩装置1转动到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之前,上述阻挡就已经产生;门机横梁9上还设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5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限位板5在轿厢处于非平层时对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当转动钩装置1受到限位板5限制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会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当轿门处于全闭位置时,转动钩装置1处于初始角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在门运动方向上不与随动钩2发生啮合;此时,转动钩装置1受到顶杆组件3的支撑而无法转动,且此时转动钩装置1上的势能装置对转动钩装置1产生的势能为最大;轿厢处于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失去顶杆组件3的支撑,转动钩装置1的重力势能开始释放,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转动钩装置1转动一角度后接触到层门挡板4,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受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此时杠杆20与限位板5尚未接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不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轿门完成正常开门动作;轿厢处于非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转动钩装置1转动一角度后,由于此时没有层门挡板4阻挡,转动钩装置1会继续转动,直至转动钩装置1转动到与限位板5接触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动作,阻挡轿门的打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具有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的轿门系统,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还包括驱动侧轿门、从动侧轿门,驱动侧门挂板的下部连接驱动侧轿门;从动侧门挂板的下部连接从动侧轿门;当门机驱动部件带动驱动侧门挂板和从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时,驱动侧门挂板和从动侧门挂板分别带动驱动侧轿门和从动侧轿门运动,实现驱动侧轿门和从动侧轿门的开关门动作。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轿厢平层时,本发明机械轿门锁不影响正常开关门动作;轿厢非平层时,本发明机械轿门锁能够阻止轿厢内人员将轿门打开较大的间隔。
本发明机械轿门锁的锁合门动作由转动钩自身的势能产生,不需要依赖轿门的推力作为能源;而且轿厢非平层时的扒门间隙可以通过轿门锁自身的结构设计来调整,从而使扒门间隙变小;并轿门在全闭时不需要设置额外的解锁机构,成本低,占用空间小。
本发明的机械锁锁合原理新颖,且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非平层时扒门间隙小,安装调试便捷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采用本发明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的示意图;图中轿门处于全闭位置;
图2是本发明在轿厢处于平层,轿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轿厢处于非平层,轿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图;
图5a是本发明的转动钩装置的示意图;
图5b是图5a的D向视图;
图6a是本发明的转动钩装置的立体图;
图6b是图5a的J向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随动钩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顶杆组件的示意图;
图9是采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电梯门机的示意图;图中轿厢处于平层,轿门处于打开位置;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在轿厢处于非平层,轿门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11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动钩装置的示意图;
图11b是图11a的H向视图;
图12a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转动钩装置的立体图;
图12b是图12a的K向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为转动钩装置, 2为随动钩, 3为顶杆组件,
4为层门挡板, 5为限位板, 6为杠杆轮,
7为重块, 8为转动中心, 9为门机横梁,
10为杠杆轮用轴, 11为转动中心用轴, 12为转动钩,
13为左侧轿门门挂板 14为右侧轿门门挂板,
15为门导轨, 17为顶杆,
18为顶杆滚轮, 19为顶杆轮用轴, 20为杠杆,
21为杠杆支撑面, 22为转动钩安装座, 23为杠杆限位面,
24为随动钩啮合面, 25为随动钩安装面, 26为顶杆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包括转动钩装置1、随动钩2、顶杆组件3、限位板5、层门挡板4,转动钩装置1安装在门机横梁9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转动钩装置1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转动;随动钩2安装在轿门上,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顶杆组件3安装在另一轿门上,随另一轿门移动而移动;层门挡板4安装在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静止不动,层门挡板4的安装位置保证轿厢平层时,在轿门打开的过程中,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在势能的作用下转动后会受到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转动;且当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转动到在门运动方向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之前,上述阻挡就已经产生;
限位板5安装在门机横梁9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限位板5在轿厢处于非平层时对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当转动钩装置1受到限位板5限制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在开门运动方向上会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且此时随动钩2往开门方向运动还未与转动钩装置1接触到;
当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时,轿门无法打开;
轿厢平层时,该机械轿门锁不影响正常开关门动作;轿厢非平层时,该机械轿门锁能够阻止轿厢内人员将轿门打开较大的间隔。
实施例一:
如图5a、图5b、图6a、图6b所示,转动钩装置1包括一杠杆20,杠杆20的转动中心8通过轴承连接转动钩安装座22,杠杆20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转动钩安装座22转动;转动钩安装座22采用钢板折弯的方法制作而成;转动钩安装座22上设置限位板5,限位板5能够对杠杆2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杠杆20的一端设置转动钩12,杠杆20的另一端设置杠杆轮6;
杠杆20上设置有势能装置,势能装置可以是重力势能也可以是弹性势能;势能装置在门关闭时储能,门打开时释放能量;
转动钩装置1通过转动钩安装座22固定设置于门机横梁9上的关门侧;
杠杆20的杠杆本体采用钢板折弯的方法制作而成,杠杆本体上高速旋压铆接有转动中心用轴11、杠杆轮用轴10、转动钩12,转动中心用轴11位于杠杆20的转动中心8,杠杆轮用轴10位于杠杆20的上端,转动钩12位于杠杆20的下端;
转动中心用轴11转动连接到转动钩安装座22的轴承中,能够绕转动中心8进行转动;杠杆轮用轴10上转动连接有一杠杆轮6,杠杆轮6为内设轴承的滚轮;转动钩12为一较粗的有一定强度的钢制圆轴;由于杠杆轮用轴10和转动钩12分别处于杠杆20的相对侧,从而使杠杆轮6和转动钩12相对于转动中心8处于相对侧;
杠杆20的杠杆本体两侧折弯,上侧折弯翻边作为杠杆限位面23,下侧折弯翻边作为杠杆支撑面21;
势能装置可以采用重块7,为杠杆20提供重力势能;如图5a、图5b所示,杠杆20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重块7,重块7通过螺钉固定设置于杠杆20的上侧折弯翻边的近杠杆轮用轴10端;在无外力的情况下,重块7的重力势能能够使杠杆20绕转动中心8顺时针转动;当杠杆20转动一定的角度时,其杠杆限位面23接触到限位板5而无法继续转动;在杠杆20的转动过程中,转动钩12的中心到转动中心8的水平方向位移M和竖直方向位移N都发生变化,杠杆轮6的中心到转动中心8的水平位移L也发生变化;转动钩12的中心到转动中心8的力臂为E,杠杆轮6的中心到转动中心8的力臂为F;通过设置E值,可以调整杠杆20在转动过程中,转动钩12的水平方向位移M和竖直方向位移N的变化;通过调整E与F的比值,可以调整杠杆20在转动过程中,杠杆轮6在水平方向运动到一定位移时,转动钩12的竖直方向位移N。
如图7所示,随动钩2由钢板折弯翻边而成,包括随动钩安装面25和随动钩啮合面24,随动钩安装面25与随动钩啮合面24之间成一直角;随动钩安装面25上开有螺栓安装孔;随动钩啮合面24用于与转动钩12发生啮合关系;随动钩2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左侧轿门门挂板13上。
如图8所示,顶杆组件3包括采用钢板折弯的方法制作的顶杆本体,顶杆本体分为顶杆安装面26和顶杆17,顶杆17的端部高速旋压铆接有顶杆轮用轴19,顶杆轮用轴19上转动连接有顶杆滚轮18,顶杆滚轮18通过轴承转动连接顶杆轮用轴19;顶杆安装面26上开有螺栓安装孔;顶杆组件3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右侧轿门门挂板14上;
在杠杆20接触限位板5之前,杠杆20在转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顶杆组件3对杠杆20都提供支撑,且支撑力产生的力矩方向都是使杠杆20克服势能进行储能转动的方向。
通过调整顶杆组件3与转动中心8的位置关系,限位板5对杠杆20转动角度的限制,转动钩12与转动中心8的位置关系,以及转动钩12与随动钩2的位置关系,可以设置出轿厢非平层时,打开轿门,当随动钩2与转动钩12啮合接触时,轿门需要的行程。
如图1所示,当轿门处于全闭位置时,转动钩装置1处于初始角度(即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与水平面成一夹角),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在门运动方向上不与随动钩2发生啮合;此时,顶杆组件3的顶杆滚轮18支撑在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的杠杆支撑面21的某个位置,杠杆20受到轿门上顶杆组件3的支撑限制而无法转动,且此时杠杆20上重块7对杠杆20产生的势能为最大;
门全闭时,设置于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的层门挡板4与杠杆轮6的接触间隙是S,该接触间隙S的设定要求是:当杠杆20转动,杠杆轮6的轮外缘接触到层门挡板4被限位,此时杠杆限位面23与限位板5必须还未接触,且此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在竖直方向不产生啮合,仍然留有一定的间隙A;这不仅与S的距离有关,还和前述的E与F的比值有关;
门全闭时,顶杆组件3端部的顶杆滚轮18在杠杆支撑面21的位置,要保证在之后门打开的过程中,杠杆20在转动到被限位板5限位前,顶杆滚轮18始终在杠杆支撑面21下方,并提供给杠杆20支撑力,其支撑力产生的力矩方向始终是逆时针方向(重块重力产生的力矩的方向始终是顺时针方向);上述位置的设置主要与门全闭时顶杆滚轮18到转动中心8的距离有关。
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失去顶杆组件3的支撑,转动钩装置1的重力势能开始释放,杠杆20在重块7的重力作用下顺时针转动;
如图2所示,轿厢处于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杠杆20转动一角度后,杠杆20上的杠杆轮6接触到层门挡板4,杠杆20的转动受层门挡板4的阻挡,杠杆20停止转动;此时杠杆20与限位板5尚未接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不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在垂直方向上留有一定的间隙A;由于顶杆滚轮18始终在杠杆支撑面21下方,并提供给杠杆20支撑力,所以杠杆20的杠杆轮6的轮外缘接触到层门挡板4的时间与轿门行程有关;根据顶杆滚轮18到转动中心8的距离调整,当轿门开门间隔为B时,杠杆轮6被层门挡板4限位,之后轿门完成正常开门(即机械轿门锁不影响正常开关门动作);
当轿门关门回来时,轿门的顶杆组件3推动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逐渐回复到门全闭时的初始角度,杠杆20被推动的同时进行储备势能;这是由于关门时,杠杆20仍然处于被层门挡板4限位的位置,右侧轿门门挂板14的顶杆组件3的顶杆滚轮18接触到杠杆支撑面21时,仍然提供给杠杆20支撑力,其支撑力产生的力矩方向对于转动中心8还是逆时针方向,可以在继续关门的过程中,逐步克服重块7的重力势能,推动杠杆20回复到最初门全闭时的位置,顶杆组件3在推动杠杆20回复到最初高度的过程也是储备重块7重力势能的过程。
如图3、图4所示,轿厢处于非平层,当轿门打开时(即轿厢内人员扒门),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杠杆20转动一角度后,由于此时没有层门挡板4阻挡,杠杆20会继续转动,直至杠杆20转动到与限位板5接触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动作,阻挡轿门的打开;
随动钩2与转动钩12的啮合尺寸为C,且转动钩12的位置处于随动钩2往开门方向运动的前方,随动钩2继续往开门方向运动才会与转动钩12接触;随动钩2与转动钩12接触时,随动钩2受到转动钩12水平方向的阻挡力;由于随动钩2对杠杆20的推力产生的力矩方向和重力势能对杠杆20产生的力矩方向是顺时针方向,而限位板5对杠杆20的压力产生的力矩方向是逆时针方向,顶杆组件3对杠杆20支撑力产生的力矩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上述力矩平衡,杠杆20无法继续转动,此时轿门无法继续打开,轿厢内人不会跌落井道;
由于杠杆20在转动到被限位板5限位前,顶杆滚轮18始终在杠杆支撑面21下方,并提供给杠杆20支撑力,所以从打开门到杠杆20被限位板5限位的触发时间,除了转动钩12和随动钩2位置关系以及限位板5对杠杆20的限制转动角度有关外还和轿门的行程有关;通过转动钩12和随动钩2位置关系的调整,以及对顶杆滚轮18到转动中心8的位置关系调整,以及限位板5对杠杆20的限制转动角度调整,可以设定出随动钩2被转动钩12阻挡时的开门间隔G。
实施例二:
如图11a、图11b、图12a、图12b所示,转动钩装置1包括一杠杆20,杠杆20的转动中心8通过轴承连接转动钩安装座22,杠杆20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转动钩安装座22转动;转动钩安装座22上设置限位板5,限位板5能够对杠杆2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杠杆20的上端一侧设置转动钩12,杠杆20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杠杆轮6;即转动钩12和杠杆轮6相对于转动中心8处于杠杆20的同一端;
由于转动钩12和杠杆轮6处于杠杆20的同一端,随动钩2和顶杆组件3可以安装在同一侧的轿门或门挂板上,对于中分门(开门方向往左右两边)可以都安装在右侧的门挂板(也可以都是左侧);这种可以安装在同一侧轿门或门挂板的方法可以更好的应用到旁开门场合(旁开门的开门方向只往一个方向,轿门只有一侧)。
采用本发明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包括门机横梁9、门机驱动部件(门电机)、传动轮、传动带或传动链、驱动侧连杆、驱动侧门挂板、从动侧连杆、从动侧门挂板、左右轿门联动连杆、门导轨15、门刀组件;
门机驱动部件、门导轨15、传动轮设置于门机横梁9上,传动带或传动链绕在门机驱动部件的电机带轮或链轮上,驱动侧连杆的一端安装在传动轮上,驱动侧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侧门挂板的门刀组件上;左右轿门联动连杆的一端连接在驱动侧连杆上,另一端连接在从动侧连杆中间;从动侧连杆的上部与门机横梁某处转动连接,从动侧连杆的下部连接在从动侧门挂板上;
门机驱动部件驱动其电机带轮或链轮转动,电机带轮或链轮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的转动带动驱动侧连杆摆动,驱动侧连杆的摆动带动驱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驱动侧连杆动作时将力通过左右轿门联动连杆传递给从动侧连杆,从动侧连杆控制从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
门机横梁9上设置转动钩装置1,转动钩装置1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门机横梁9转动;随动钩2安装在从动侧门挂板或驱动侧门挂板上,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顶杆组件3安装在从动侧门挂板或驱动侧门挂板上,随轿门移动而移动;层门挡板4安装在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静止不动,层门挡板4的安装位置保证轿厢平层时,在轿门打开的过程中,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在势能的作用下转动后会受到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转动;且当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转动到在门运动方向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之前,上述阻挡就已经产生;
门机横梁9上还设置有限位板5,限位板5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限位板5在轿厢处于非平层时对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当转动钩装置1受到限位板5限制时,转动钩装置1在开门运动方向上会与随动钩2啮合,且此时随动钩2往开门方向运动还未与转动钩装置1接触到。
本发明也可以变换为同步带传动的现有方式,既使用同步带带动门挂板运动的方式,或其他现有的传动方式,但这不是本发明的重点。
本发明仅对门机增加机械锁功能,电梯门机的其它结构未做改进,故在此不做赘述。
采用本发明电梯门机的轿门系统,还包括驱动侧轿门、从动侧轿门,驱动侧门挂板的下部连接驱动侧轿门;从动侧门挂板的下部连接从动侧轿门;当门机驱动部件带动驱动侧门挂板和从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时,驱动侧门挂板和从动侧门挂板分别带动驱动侧轿门和从动侧轿门运动,实现驱动侧轿门和从动侧轿门的开关门动作。
以上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钩装置(1)、随动钩(2)、顶杆组件(3)、限位板(5)、层门挡板(4),转动钩装置(1)安装在门机横梁(9)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转动钩装置(1)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门机横梁(9)转动;随动钩(2)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顶杆组件(3)随同一轿门或另一轿门移动而移动;层门挡板(4)安装在轿厢平层区域的层站侧静止不动;层门挡板(4)能够保证轿厢平层时,在轿门打开的过程中,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后会受到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转动;且当转动钩装置(1)转动到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之前,上述阻挡就已经产生;
限位板(5)安装在门机横梁(9)上,不随轿门移动而移动,限位板(5)在轿厢处于非平层时对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当转动钩装置(1)受到限位板(5)限制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会与随动钩(2)产生啮合;
当轿门处于全闭位置时,转动钩装置(1)处于初始角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在门运动方向上不与随动钩(2)发生啮合;此时,转动钩装置(1)受到顶杆组件(3)的支撑而无法转动,且此时转动钩装置(1)上的势能装置对转动钩装置(1)产生的势能为最大;
轿厢处于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失去顶杆组件(3)的支撑,转动钩装置(1)的重力势能开始释放,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转动钩装置(1)转动一角度后接触到层门挡板(4),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受层门挡板(4)的阻挡而停止;此时杠杆(20)与限位板(5)尚未接触,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不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轿门完成正常开门动作;
轿厢处于非平层,当轿门打开时,顶杆组件(3)随轿门运动,转动钩装置(1)在势能装置的势能作用下转动;转动钩装置(1)转动一角度后,由于此时没有层门挡板(4)阻挡,转动钩装置(1)会继续转动,直至转动钩装置(1)转动到与限位板(5)接触时无法继续转动,此时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发生门运动方向上的啮合动作,阻挡轿门的打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钩装置(1)包括一杠杆(20),杠杆(20)通过其转动中心(8)连接转动钩安装座(22),杠杆(20)能够绕其转动中心(8)相对于转动钩安装座(22)转动;杠杆(20)的一端设置转动钩(12),杠杆(20)的另一端设置杠杆轮(6);或者,所述转动钩(12)和杠杆轮(6)设置于杠杆(20)的同一端;
杠杆(20)上设置有势能装置,势能装置在门关闭时储能,门打开时释放能量;势能装置能够使杠杆(20)绕转动中心(8)正向转动;
在杠杆(20)接触所述限位板(5)之前,杠杆(20)在转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位置,顶杆组件(3)对杠杆(20)都提供支撑,且顶杆组件(3)的支撑力所产生的力矩方向与势能装置所产生的力矩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势能装置是重力势能装置或者弹性势能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其特征在于:调整所述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与随动钩(2)之间的位置关系,调整所述顶杆组件(3)与转动中心(8)的位置关系,并对限位板(5)对转动钩装置(1)转动角度进行限制,设定轿厢非平层时,打开轿门,当随动钩(2)与转动钩装置(1)的转动钩(12)啮合接触时,轿门需要的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其特征在于:当轿门处于全闭位置时,所述层门挡板(4)与杠杆轮(6)的接触间隙是S,该接触间隙S的设定要求是:当杠杆(20)转动,杠杆轮(6)接触到层门挡板(4)被限位,此时杠杆(20)的杠杆限位面(23)与限位板(5)必须还未接触,且此时转动钩(12)与随动钩(2)在竖直方向不产生啮合,仍然留有一定的间隙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其特征在于:轿厢处于平层,当轿门从打开状态关门回来时,所述顶杆组件(3)推动转动钩装置(1)的杠杆(20)逐渐回复到门全闭时的初始角度,所述杠杆(20)被推动的同时进行储备势能。
7.一种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的电梯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机横梁(9)、门机驱动部件、传动轮、传动带或传动链、驱动侧连杆、驱动侧门挂板、从动侧连杆、从动侧门挂板、左右轿门联动连杆、门导轨(15)、门刀组件;
门机驱动部件、门导轨(15)、传动轮设置于门机横梁(9)上,传动带或传动链绕在门机驱动部件的电机带轮或链轮上,驱动侧连杆的一端安装在传动轮上,驱动侧连杆的另一端安装在驱动侧门挂板的门刀组件上;左右轿门联动连杆的一端连接驱动侧连杆,另一端连接从动侧连杆;从动侧连杆的上部与门机横梁(9)转动连接,从动侧连杆的下部连接从动侧门挂板;
门机驱动部件驱动其电机带轮或链轮转动,电机带轮或链轮带动传动轮转动;传动轮的转动带动驱动侧连杆摆动,驱动侧连杆的摆动带动驱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驱动侧连杆动作时将力通过左右轿门联动连杆传递给从动侧连杆,从动侧连杆控制从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
8.一种采用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门机的轿门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侧轿门、从动侧轿门,驱动侧门挂板的下部连接驱动侧轿门;从动侧门挂板的下部连接从动侧轿门;当门机驱动部件带动驱动侧门挂板和从动侧门挂板沿门导轨(15)运动时,驱动侧门挂板和从动侧门挂板分别带动驱动侧轿门和从动侧轿门运动,实现驱动侧轿门和从动侧轿门的开关门动作。
CN201410245553.3A 2014-06-05 2014-06-05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Active CN1052709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5553.3A CN105270971B (zh) 2014-06-05 2014-06-05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45553.3A CN105270971B (zh) 2014-06-05 2014-06-05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0971A CN105270971A (zh) 2016-01-27
CN105270971B true CN105270971B (zh) 2017-07-11

Family

ID=551409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45553.3A Active CN105270971B (zh) 2014-06-05 2014-06-05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097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9845A (zh) * 2020-09-29 2021-01-22 林爱美 一种电梯门的自动锁死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6331B (en) * 1987-05-26 1991-10-02 Otis Elevator Plc Elevator car door locking mechanism
CN101734536A (zh) * 2010-01-28 2010-06-16 允成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垂直滑动门电梯门锁装置
CN103231974A (zh) * 2013-05-17 2013-08-07 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203173661U (zh) * 2013-03-22 2013-09-04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锁辅助开门装置
CN103387173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206331B (en) * 1987-05-26 1991-10-02 Otis Elevator Plc Elevator car door locking mechanism
CN101734536A (zh) * 2010-01-28 2010-06-16 允成机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垂直滑动门电梯门锁装置
CN103387173A (zh) * 2012-05-09 2013-11-13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CN203173661U (zh) * 2013-03-22 2013-09-04 苏州富士电梯有限公司 电梯层门锁辅助开门装置
CN103231974A (zh) * 2013-05-17 2013-08-07 快意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轿门锁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0971A (zh) 2016-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73637B (zh) 带轿门锁的异步门刀、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3387173B (zh) 电梯轿厢门锁装置
CN106401356B (zh) 列车门的回转型锁闭系统
CN105565126B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同步门刀及同步门刀系统
CN103935873B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CN109720972B (zh) 电梯轿厢门机装置
CN103287953A (zh) 一种电梯集成轿门锁异步门刀装置
CN204569109U (zh) 一种带轿门锁紧机构的同步门刀装置
CN104773638A (zh) 带轿门锁的异步门刀、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205527239U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同步门刀及同步门刀系统
CN104760872A (zh) 一种带轿门锁紧机构的同步门刀装置
CN106744199A (zh) 一体式轿门锁同步门刀装置
CN105270971B (zh) 电梯轿厢机械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201010412Y (zh) 电梯中分门机同步门刀
CN105525833B (zh) 单开塞拉门系统
CN205591751U (zh) 双开塞拉门系统
CN204727397U (zh) 一种电梯轿门的异步门刀结构
CN205709345U (zh) 多角度斜行电梯自适应变轨门系统
CN205953297U (zh) 一种集成轿门锁的电梯异步门刀
CN206615903U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CN206940194U (zh) 一体式轿门锁同步门刀装置
CN107010519A (zh) 一种用于电梯的带轿门锁的同步门刀装置
CN105270947B (zh) 带有开锁装置的电梯轿厢轿门锁、电梯门机及轿门系统
CN105923508B (zh) 多角度斜行电梯自适应变轨门系统
CN205675962U (zh) 一体式轿门锁门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