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8019A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8019A CN105248019A CN201510745796.8A CN201510745796A CN105248019A CN 105248019 A CN105248019 A CN 105248019A CN 201510745796 A CN201510745796 A CN 201510745796A CN 105248019 A CN105248019 A CN 1052480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ly connected
- suction
- plate
- pipe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9331 sow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899 nucle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41000411851 herbal medicine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41000196324 Embryophyta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18 agronomic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0000001931 Ludwigia octovalvis Species 0.000 abstract 1
- 241000721671 Ludwigi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68988 Glycine max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469 Glycine max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8042 Zea may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4 Zea mays ssp. parviglum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2017 Zea mays subsp may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6 comp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822 corn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37666 field crop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20—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in agriculture, e.g. CO2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属于农业机械领域,包括机架及设置在其上的真空泵、驱动电机、小链轮、拐臂轴组件、导杆固定轴、凸轮轴组件、大链轮、吸种排组件、第一支杆组件、第二支杆组件、种盒、吸风管,在真空泵的作用下吸种排组件中的风室管内腔内部形成负压,驱动电机驱动凸轮轴组件中凸轮轴转动,并通过凸轮带动拐臂轴组件摆动和支杆摇动。导杆固定轴上的导杆与吸种排组合中的风室管和吸种管在拐臂、支杆、滑道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整个吸排种过程。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采用气吸式取种原理,适合在中药材机械化直播作业过程使用,满足中药材种子粒径小、重量轻、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和单粒精播、小株距、窄行距的农艺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中药材直播机使用的针吸式播种机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国内外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中药材价格也因此大幅攀升,多数品种的价格增幅达到几倍甚至几十倍。受价格杠杆的作用,各地的中药材种植面积相应大幅增加,传统的中药材纯手工作业种植的模式已很难满足这种快速发展趋势的需求。因此,药农们急需与中药材种植模式相适应的机具。
目前,我国的播种机主要用于大田作物,如玉米、大豆、小麦等的播种作业。采用排种器为多窝眼式、指夹式、气吹式等,这些排种器一般只适合平均粒径和重量较大的种子使用,其播种方式为多为穴播、撒播和半精播,并且株距、行距较大。这些排种器均无法满足多数中药材种子粒径小、重量轻、形状不规则的特点和直播作业时的单粒精播、小株距、窄行距的农艺要求。
解决上述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研制专用的播种机构,以满足中药材机械化直播作业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当中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所述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适合在中药材机械化直播作业过程使用,满足中药材单粒精播、小株距、窄行距的农艺要求的针吸式播种机构。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真空泵、驱动电机、小链轮、拐臂轴组件、导杆固定轴、凸轮轴组件、大链轮、链条、吸种排组件、第一支杆组件、第二支杆组件、种盒、吸风管、第一长弹簧、第一短弹簧、第二长弹簧、第二短弹簧,
所述机架包括后支撑梁、真空泵座梁、落种口板、前支撑梁、左侧板、右侧板、种盒座板、第一滑道、第一长弹簧固定杆、第二长弹簧固定杆、第二滑道、驱动电机座板,所述后支撑梁、真空泵座梁、落种口板及前支撑梁均设置在左侧板与右侧板之间,且其均一端端部与左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与右侧板固定连接,其中真空泵座梁上设置有真空泵,落种口板上设置有与吸种管相配的播种口;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的前端部均设置有种盒座板;所述第一滑道和第一长弹簧固定杆均设置在左侧板上;所述第二长弹簧固定杆和第二滑道均设置在右侧板上;所述驱动电机座板与后支撑梁固定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
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与小链轮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拐臂轴组件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左侧板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件与右侧板连接,其中拐臂轴组件包括拐臂轴、第一拐臂座、第一拐臂板、第二拐臂座、第二拐臂板、轴承Ⅰ、轴承Ⅱ、轴承Ⅲ、轴承Ⅳ,所述拐臂轴一端端部通过第一拐臂座与第一拐臂板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通过第二拐臂座与第二拐臂板固定连接;所述轴承Ⅰ与第一拐臂板活动连接;所述轴承Ⅲ与第二拐臂板活动连接;
所述导杆固定轴一端通过轴承Ⅱ与第一拐臂板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Ⅳ与第二拐臂板固定连接;
所述凸轮轴组件一侧通过第三连接件与左侧板连接,另一侧通过第四连接件与右侧板连接,其中凸轮轴组件包括凸轮轴、第一凸轮座、第一凸轮、第二凸轮座、第二凸轮,所述凸轮轴一端端部通过第一凸轮座与第一凸轮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通过第二凸轮座与第二凸轮固定连接;
所述大链轮与第二凸轮座固定连接,其通过链条与小链轮连接;
所述吸种排组件包括风室管、吸种管、导杆、第一风室管堵块、第二风室管堵块、吸风管接头,所述风室管为矩形钢管,其上下两侧壁上开设有配合安装吸种管的固定口,风室管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吸风口,该吸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吸风口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吸风管接头;所述吸种管与风室管固定连接,并与风室管呈垂直布置,吸种管形状为中空式圆管,并在其侧壁上开设有一圆形孔,吸种管的内腔通过所述圆形孔与风室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导杆直径小于吸种管的内腔直径,其外部与吸种管的内腔活动连接,导杆一端与导杆固定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管堵块、第二风室管堵块分别设置在风室管两端端口部;
所述第一支杆组件一端通过第一长螺栓与吸种排组件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与第一凸轮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杆组件包括支杆I、弹簧连接螺栓I,所述支杆I通过轴承Ⅴ与第一长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螺栓I与第一长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杆组件一端通过第二长螺栓与吸种排组件的另一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接件与第二凸轮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组件包括支杆Ⅱ、弹簧连接螺栓Ⅱ,所述支杆Ⅱ通过轴承Ⅵ与第二长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螺栓Ⅱ与第二长螺栓固定连接;
所述种盒一端通过种盒座板与左侧板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种盒座板与右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吸风管一端与真空泵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管接头固定连接,且吸风管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长弹簧一端与第一长弹簧固定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螺栓I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短弹簧一端与第一滑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拐臂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长弹簧一端与第二长弹簧固定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螺栓Ⅱ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短弹簧一端与第二滑道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拐臂板固定连接。
所述后支撑梁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梁组成。
所述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第三连接件、第四连接件、第五连接件和第六连接件均由轴承及与轴承配合的轴承座组合而成。
所述吸种管的数量为28个~45个。
通过上述设计方案,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1、工作时,电源打开,真空泵与驱动电机开始工作,在真空泵的作用下风室管内腔内部形成负压。与此同时,驱动电机驱动凸轮轴转动,并通过凸轮带动拐臂轴组件摆动和支杆摇动。导杆固定轴上的导杆与吸种排组合中的风室管和吸种管在拐臂、支杆、滑道和弹簧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实现与机架相对的往复式摆动,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作间歇的往复式直线运动。当吸种管运动到种盒内时,导杆向上拔起,吸种管内腔通过圆形口与风室管内腔连通,在负压的作用下,种子被吸附在吸种管的管口端上;当吸种管运动到落种口板上方时,导杆向下推入,吸种管上的圆形孔被堵住,吸种管内的负压消失,种子在重力和导杆的推力共同作用下从落种口板上的播种口中落下。整个吸排种过程完成。
2、由于整排吸种管同步工作,可最大程度的保证播种作业的整齐度要求。
3、本发明采用气吸式吸种原理,能够保证对形状不规则种子的吸取,并且可通过调整真空泵转速的方法改变吸种时的负压值,实现对多种不同质量种子的吸取。
4、通过改变大链轮与小链轮传动比的方法,可以实现机构的吸排种频率,从而实现播种株距的变化。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拐臂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拐臂轴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凸轮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吸种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吸种排组件的A-A向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第一支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的第二支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中吸种时,吸种排组件位置及吸种管与导杆的相对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中吸种时,吸种排组件位置及吸种管与导杆的相对位置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中拐臂前端运动到最高点时,吸种排组件位置及吸种管与导杆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中拐臂前端运动到最高点时,吸种排组件位置及吸种管与导杆相对位置的剖视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排种时,吸种排组件及吸种管与导杆相对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排种时,吸种排组件及吸种管与导杆相对位置结构剖视图。
图中:1-机架、2-真空泵、3-驱动电机、4-小链轮、5-拐臂轴组件、6-导杆固定轴、7-凸轮轴组件、8-大链轮、9-链条、10-吸种排组件、11-第一支杆组件、12-第二支杆组件、13-种盒、14-吸风管、15-第一长弹簧、16-第一短弹簧、17-第二长弹簧、18-第二短弹簧、19-后支撑梁、20-真空泵座梁、21-落种口板、22-支撑梁、23-左侧板、24-右侧板、25-种盒座板、26-第一滑道、27-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8-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9-第二滑道、30-驱动电机座板、31-第一连接件、32-第二连接件、33-拐臂轴、34-第一拐臂座、35-第一拐臂板、36-第二拐臂座、37-第二拐臂板、38-轴承Ⅰ、39-轴承Ⅱ、40-轴承Ⅲ、41-轴承Ⅳ、42-第三连接件、43-第四连接件、44-凸轮轴、45-第一凸轮座、46-第一凸轮、47-第二凸轮座、48-第二凸轮、49-风室管、50-吸种管、51-导杆、52-第一风室管堵块、53-第二风室管堵块、54-吸风管接头、55-第一长螺栓、56-第五连接件、57-支杆I、58-弹簧连接螺栓I、59-轴承Ⅴ、60-第二长螺栓、61-第六连接件、62-支杆Ⅱ、63-弹簧连接螺栓Ⅱ、64-轴承Ⅵ。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如图1~图9所示,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真空泵2、驱动电机3、小链轮4、拐臂轴组件5、导杆固定轴6、凸轮轴组件7、大链轮8、链条9、吸种排组件10、第一支杆组件11、第二支杆组件12、种盒13、吸风管14、第一长弹簧15、第一短弹簧16、第二长弹簧17、第二短弹簧18,
所述机架1包括后支撑梁19、真空泵座梁20、落种口板21、前支撑梁22、左侧板23、右侧板24、种盒座板25、第一滑道26、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第二滑道29、驱动电机座板30,所述后支撑梁19、真空泵座梁20、落种口板21及前支撑梁22均设置在左侧板23与右侧板24之间,且其均一端端部与左侧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与右侧板24固定连接,其中真空泵座梁20上设置有真空泵2,落种口板21上设置有与吸种管50相配的播种口;所述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的前端内侧部均设置有种盒座板25;所述第一滑道26和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均设置在左侧板23的外侧上;所述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和第二滑道29均设置在右侧板24外侧上;所述驱动电机座板30与后支撑梁19固定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3;
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与小链轮4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拐臂轴组件5一侧通过轴承座配合轴承与左侧板23连接,另一侧通过轴承座配合轴承与右侧板24连接,其中拐臂轴组件5包括拐臂轴33、第一拐臂座34、第一拐臂板35、第二拐臂座36、第二拐臂板37、轴承Ⅰ38、轴承Ⅱ39、轴承Ⅲ40、轴承Ⅳ41,所述拐臂轴33一端端部通过第一拐臂座34与第一拐臂板35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通过第二拐臂座36与第二拐臂板37固定连接;所述轴承Ⅰ38与第一拐臂板35活动连接;所述轴承Ⅲ40与第二拐臂板37活动连接;
所述导杆固定轴6一端通过轴承Ⅱ39与第一拐臂板35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Ⅳ41与第二拐臂板37固定连接;
所述凸轮轴组件7一侧通过轴承座配合轴承与左侧板23连接,另一侧通过轴承座配合轴承与右侧板24连接,其中凸轮轴组件7包括凸轮轴44、第一凸轮座45、第一凸轮46、第二凸轮座47、第二凸轮48,所述凸轮轴44一端端部通过第一凸轮座45与第一凸轮46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通过第二凸轮座47与第二凸轮48固定连接;
所述大链轮8与第二凸轮座47固定连接,其通过链条9与小链轮4连接;
所述吸种排组件10包括风室管49、吸种管50、导杆51、第一风室管堵块52、第二风室管堵块53、吸风管接头54,所述风室管49为矩形钢管,其上下两侧壁上开设有配合安装吸种管50的固定口,该固定口的数量为28个~45个,根据实际的播种情况可开设28个~45个之间任意的数量固定口,例如29个、31个、41个,风室管49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吸风口,该吸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吸风口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吸风管接头54;所述吸种管50与风室管49固定连接,并与风室管49呈垂直布置,吸种管50形状为中空式圆管,并在其侧壁上开设有一圆形孔,吸种管50的内腔通过所述圆形孔与风室管49的内腔连通;所述导杆51直径略小于吸种管50内腔直径,二者间隙0.2mm,导杆51插入吸种管50中,其与吸种管50活动连接,导杆51一端与导杆固定轴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管堵块52、第二风室管堵块53分别设置在风室管49两端端口部;
如图10、图11所示,吸种时,吸种排组件10位置及吸种管50与导杆51相对位置图,(图11为剖视图),导杆51在吸种管50中的插入最短,负压风口完全打开,种子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付在吸种管50管口。
如图12、图13所示,第一拐臂板35和第二拐臂板37前端运动到最高点(导杆固定轴6运动到最高点)时,吸种排组件10位置及吸种管50与导杆51相对位置图(图13为剖视图),这时导杆51在吸种管50中的插入位置比吸种时长,但负压风口仍然完全打开,种子在仍被吸付在吸种管口。
如图14、图15所示,排种时,吸种排组件10位置及吸种管50与导杆51相对位置图(如图15为剖视图),这时导杆51在吸种管50中的插入位置最长,负压风口被完全堵住,种子落入导种管。
所述第一支杆组件11一端通过第一长螺栓55与吸种排组件10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座配合轴承与第一凸轮46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杆组件11包括支杆I57、弹簧连接螺栓I58,所述支杆I57通过轴承Ⅴ59与第一长螺栓5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螺栓I58与第一长螺栓5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杆组件12一端通过第二长螺栓60与吸种排组件10的另一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座配合轴承与第二凸轮48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组件12包括支杆Ⅱ62、弹簧连接螺栓Ⅱ63,所述支杆Ⅱ62通过轴承Ⅵ64与第二长螺栓6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螺栓Ⅱ63与第二长螺栓60固定连接;
所述种盒13一端通过种盒座板25与左侧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种盒座板25与右侧板24固定连接;
所述吸风管14一端与真空泵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管接头54固定连接,且吸风管14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长弹簧15一端与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螺栓I55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短弹簧16一端与第一滑道2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拐臂板3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长弹簧17一端与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螺栓Ⅱ6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短弹簧18一端与第二滑道2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拐臂板37固定连接。
所述后支撑梁19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梁组成。
所述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第三连接件42、第四连接件43、第五连接件56和第六连接件61均由轴承及与轴承配合的轴承座组合而成。
所述吸种管50的数量为28个~45个,与配合安装吸种管50的固定口数量相同。
本发明的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进行播种时,将真空泵与电源连接,操作人员将电源打开,真空泵2与驱动电机3开始工作,在真空泵2的作用下风室管49内部腔体内形成负压。与此同时,驱动电机3输出轴与小链轮4同轴固定连接,小链轮4通过链条9与大链轮8,驱动凸轮轴44转动,并通过第一凸轮46、第二凸轮48带动拐臂轴组件5摆动和第一支杆组件11、第二支杆组件12摇动。工作时,受第一短弹簧16和第二短弹簧18的作用,轴承Ⅰ38的端面始终与第一凸轮46的端面保持接触,轴承Ⅲ40的端面始终与第二凸轮48的端面保持接触。导杆固定轴6上的导杆51与吸种排组件10中的风室管49和吸种管50在拐臂轴组件5、第一支杆组件11、第一支杆组件12、第一长弹簧15、第一短弹簧16、第二长弹簧17、第二短弹簧18、第一滑道26、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第二滑道29的共同作用下,一方面实现与机架1相对的往复式摆动,另一方面两者之间作间歇的往复式直线运动。当吸种管50运动到种盒13内时,导杆51向上拔起,吸种管50内腔通过圆形口与风室管49内腔连通,在负压的作用下,种子被吸附在吸种管50的管口端上;当吸种管50运动到落种口板21上方时,导杆51向下推入,吸种管50上的圆形孔被堵住,吸种管50内的负压消失,种子在重力和导杆51的推力共同作用下从落种口板21上的圆孔中落下。整个吸(排)种过程完成。
本发明总体结构为钢材和铝材制成。为了减少装置对土壤的压实力,本装置以铝制材料为主,辅之部分钢制零件。
Claims (4)
1.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其特征是:包括机架(1)、真空泵(2)、驱动电机(3)、小链轮(4)、拐臂轴组件(5)、导杆固定轴(6)、凸轮轴组件(7)、大链轮(8)、链条(9)、吸种排组件(10)、第一支杆组件(11)、第二支杆组件(12)、种盒(13)、吸风管(14)、第一长弹簧(15)、第一短弹簧(16)、第二长弹簧(17)、第二短弹簧(18),
所述机架(1)包括后支撑梁(19)、真空泵座梁(20)、落种口板(21)、前支撑梁(22)、左侧板(23)、右侧板(24)、种盒座板(25)、第一滑道(26)、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第二滑道(29)、驱动电机座板(30),所述后支撑梁(19)、真空泵座梁(20)、落种口板(21)及前支撑梁(22)均设置在左侧板(23)与右侧板(24)之间,且其均一端端部与左侧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与右侧板(24)固定连接,其中真空泵座梁(20)上设置有真空泵(2),落种口板(21)上设置有与吸种管(50)相配的播种口;所述左侧板(23)和右侧板(24)的前端部均设置有种盒座板(25);所述第一滑道(26)和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均设置在左侧板(23)上;所述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和第二滑道(29)均设置在右侧板(24)上;所述驱动电机座板(30)与后支撑梁(19)固定连接,且其上设置有驱动电机(3);
所述驱动电机(3)输出轴与小链轮(4)同轴固定连接;
所述拐臂轴组件(5)一侧通过第一连接件(31)与左侧板(23)连接,另一侧通过第二连接件(32)与右侧板(24)连接,其中拐臂轴组件(5)包括拐臂轴(33)、第一拐臂座(34)、第一拐臂板(35)、第二拐臂座(36)、第二拐臂板(37)、轴承Ⅰ(38)、轴承Ⅱ(39)、轴承Ⅲ(40)、轴承Ⅳ(41),所述拐臂轴(33)一端端部通过第一拐臂座(34)与第一拐臂板(35)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通过第二拐臂座(36)与第二拐臂板(37)固定连接;所述轴承Ⅰ(38)与第一拐臂板(35)活动连接;所述轴承Ⅲ(40)与第二拐臂板(37)活动连接;
所述导杆固定轴(6)一端通过轴承Ⅱ(39)与第一拐臂板(35)活动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Ⅳ(41)与第二拐臂板(37)固定连接;
所述凸轮轴组件(7)一侧通过第三连接件(42)与左侧板(23)连接,另一侧通过第四连接件(43)与右侧板(24)连接,其中凸轮轴组件(7)包括凸轮轴(44)、第一凸轮座(45)、第一凸轮(46)、第二凸轮座(47)、第二凸轮(48),所述凸轮轴(44)一端端部通过第一凸轮座(45)与第一凸轮(46)固定连接,另一端端部通过第二凸轮座(47)与第二凸轮(48)固定连接;
所述大链轮(8)与第二凸轮座(47)固定连接,其通过链条(9)与小链轮(4)连接;
所述吸种排组件(10)包括风室管(49)、吸种管(50)、导杆(51)、第一风室管堵块(52)、第二风室管堵块(53)、吸风管接头(54),所述风室管(49)为矩形钢管,其上下两侧壁上开设有配合安装吸种管(50)的固定口,风室管(49)的前侧壁上开设有吸风口,该吸风口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吸风口的外侧分别设置有吸风管接头(54);所述吸种管(50)与风室管(49)固定连接,并与风室管(49)呈垂直布置,吸种管(50)形状为中空式圆管,并在其侧壁上开设有一圆形孔,吸种管(50)的内腔通过所述圆形孔与风室管(49)的内腔连通;所述导杆(51)直径小于吸种管(50)的内腔直径,其外部与吸种管(50)的内腔活动连接,导杆(51)一端与导杆固定轴(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风室管堵块(52)、第二风室管堵块(53)分别设置在风室管(49)两端端口部;
所述第一支杆组件(11)一端通过第一长螺栓(55)与吸种排组件(10)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五连接件(56)与第一凸轮(46)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支杆组件(11)包括支杆I(57)、弹簧连接螺栓I(58),所述支杆I(57)通过轴承Ⅴ(59)与第一长螺栓(55)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螺栓I(58)与第一长螺栓(5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支杆组件(12)一端通过第二长螺栓(60)与吸种排组件(10)的另一侧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第六连接件(61)与第二凸轮(48)固定连接,第二支杆组件(12)包括支杆Ⅱ(62)、弹簧连接螺栓Ⅱ(63),所述支杆Ⅱ(62)通过轴承Ⅵ(64)与第二长螺栓(60)固定连接;所述弹簧连接螺栓Ⅱ(63)与第二长螺栓(60)固定连接;
所述种盒(13)一端通过种盒座板(25)与左侧板(23)固定连接,另一端通过种盒座板(25)与右侧板(24)固定连接;
所述吸风管(14)一端与真空泵(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风管接头(54)固定连接,且吸风管(14)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长弹簧(15)一端与第一长弹簧固定杆(27)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螺栓I(55)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短弹簧(16)一端与第一滑道(26)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拐臂板(35)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长弹簧(17)一端与第二长弹簧固定杆(28)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弹簧连接螺栓Ⅱ(63)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短弹簧(18)一端与第二滑道(2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拐臂板(37)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后支撑梁(19)由两根平行设置的横梁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件(31)、第二连接件(32)、第三连接件(42)、第四连接件(43)、第五连接件(56)和第六连接件(61)均由轴承及与轴承配合的轴承座组合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吸种管(50)的数量为28个~45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5796.8A CN105248019B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745796.8A CN105248019B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8019A true CN105248019A (zh) | 2016-01-20 |
CN105248019B CN105248019B (zh) | 2017-03-15 |
Family
ID=5508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745796.8A Active CN105248019B (zh) | 2015-11-05 | 2015-11-05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248019B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8118A (zh) * | 2016-10-25 | 2017-03-2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气吸式自动播种机精量排种装置 |
CN109923978A (zh) * | 2019-04-11 | 2019-06-2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田间作业电动气吸针式三七精密播种机 |
CN110679248A (zh) * | 2019-11-25 | 2020-01-14 |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气力辊筒式排种器的柔性调整清种装置 |
CN113317008A (zh) * | 2021-06-23 | 2021-08-3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气力摆动式定量排种器及其定量排种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8605935A1 (es) * | 1985-02-07 | 1986-04-01 | Drudis Morera Ramon | Maquina sembradora monograno, de precision,polivalente |
CN201294737Y (zh) * | 2008-06-25 | 2009-08-26 | 韦金权 | 一种播植种子机 |
CN103141191A (zh) * | 2013-03-27 | 2013-06-12 | 江苏大学 | 一种气吸板式播种器 |
CN103563523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播种设备与种子的植入方法 |
CN103749033A (zh) * | 2014-01-23 | 2014-04-30 | 潍坊海博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育种盘播种机 |
CN204539796U (zh) * | 2015-04-16 | 2015-08-12 | 日照中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播种装置 |
CN205124307U (zh) * | 2015-11-05 | 2016-04-06 |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
2015
- 2015-11-05 CN CN201510745796.8A patent/CN10524801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S8605935A1 (es) * | 1985-02-07 | 1986-04-01 | Drudis Morera Ramon | Maquina sembradora monograno, de precision,polivalente |
CN201294737Y (zh) * | 2008-06-25 | 2009-08-26 | 韦金权 | 一种播植种子机 |
CN103563523A (zh) * | 2012-08-10 | 2014-02-12 | 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播种设备与种子的植入方法 |
CN103141191A (zh) * | 2013-03-27 | 2013-06-12 | 江苏大学 | 一种气吸板式播种器 |
CN103749033A (zh) * | 2014-01-23 | 2014-04-30 | 潍坊海博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育种盘播种机 |
CN204539796U (zh) * | 2015-04-16 | 2015-08-12 | 日照中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播种装置 |
CN205124307U (zh) * | 2015-11-05 | 2016-04-06 |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袁月明等: "气吸式水稻直播排种器参数设计与优化", 《中国农机化》 *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38118A (zh) * | 2016-10-25 | 2017-03-29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一种气吸式自动播种机精量排种装置 |
CN109923978A (zh) * | 2019-04-11 | 2019-06-25 | 昆明理工大学 | 一种田间作业电动气吸针式三七精密播种机 |
CN110679248A (zh) * | 2019-11-25 | 2020-01-14 | 吉林省农业机械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气力辊筒式排种器的柔性调整清种装置 |
CN113317008A (zh) * | 2021-06-23 | 2021-08-3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气力摆动式定量排种器及其定量排种方法 |
CN113317008B (zh) * | 2021-06-23 | 2022-06-21 | 浙江理工大学 | 一种气力摆动式定量排种器及其定量排种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8019B (zh) | 2017-03-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48019B (zh)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
CN204180510U (zh) | 旱地玉米全膜双垄沟直插式精密穴播机 | |
CN105103736B (zh) | 推杆式排种器 | |
CN107371486B (zh) | 玉米种子定向播种装置及其播种方法 | |
CN107371484A (zh) | 一种新型直插式免耕玉米播种机 | |
CN1930937A (zh) | 水稻钵育联合精量真空播种装置 | |
CN205124307U (zh) | 一种针吸式播种机构 | |
CN106550630A (zh) | 一种可调式播种器 | |
CN105830611B (zh) | 一种气吸式整盘对穴育苗播种装置 | |
CN113994794B (zh) | 一种油菜播种设备 | |
CN205865050U (zh) | 高速水稻插秧机后置式施肥装置 | |
CN106717194A (zh) | 一种多用途播种机械 | |
CN204948691U (zh) | 击发式单粒播种机 | |
CN103636325B (zh) | 直插式精量点播器及所构成的播种机 | |
CN205454518U (zh) | 一种气力式玉米精量免耕播种机 | |
CN204518407U (zh) | 一种气吹式肉苁蓉播种机 | |
CN118215393A (zh) | 一种仿行气吸蔬菜育苗播种机 | |
CN219068884U (zh) | 一种气吸式播种机 | |
CN105706576A (zh) | 一种农业种植的喷洒搅拌式小麦拌种设备 | |
CN216437949U (zh) | 水稻栽植有序抛秧气力加速输送总成 | |
CN201830638U (zh) | 手扶拖拉机专用小型气吸式玉米播种装置 | |
CN106233894B (zh) | 弹性吸嘴气力式精密排种器 | |
CN201639959U (zh) | 手推式强排精量玉米播种机 | |
CN204810906U (zh) | 一种内吸种式播种器 | |
CN205455568U (zh) | 一种枸杞树喷雾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