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42782B -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42782B CN105242782B CN201510624733.7A CN201510624733A CN105242782B CN 105242782 B CN105242782 B CN 105242782B CN 201510624733 A CN201510624733 A CN 201510624733A CN 105242782 B CN105242782 B CN 10524278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ng data
- equipment
- electronic equipment
- sensing
- inform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51—Discovery or management thereof, e.g. service location protocol [SLP] or web ser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5—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 H04W4/027—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location based information parameters using movement velocity, acceleration informa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16—Input arrangements with force or tactile feedback as computer generated output to the us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04W4/21—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for social networking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4/00—Locating users or terminals or network equipment for network management purposes, e.g. mobility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通信单元,用于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能够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预设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电子设备间的识别和交互的领域。
背景技术
现实生活中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识别、交互以及数据共享和分享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让设备与设备之间的智能识别、交互以及共享和分享更具便捷性及应用体验更人性化,是我们关注并迫切需要解决的。
例如,现在的多数设备识别方式仍以手动控制为主,且现在的多数数据传输方式同样仍以手动控制为主,包括复制粘贴传递等。然而,以这种方式,使用者需要执行复杂繁琐的步骤来实现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识别和数据传输。从而,使用者的便利性和体验都较差。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情形,期望改变这种控制和交互的方式,提供新的更便捷更人性化的控制和交互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通信单元,用于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能够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以及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预设操作。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外部第三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指令信息;其中所述外部第三设备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指示判断结果的指令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并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其中当所述处理单元判断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包括振动传感器,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包括第一振动频率且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包括第二振动频率,且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定位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三感测数据,其中当所述处理单元确定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感测数据与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为相同类型的感测数据;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并且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不匹配时,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而当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匹配时,保持所述点对点连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进一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一运动轨迹,并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二运动轨迹,并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是否存在交点;相应地,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存在交点。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本体装置;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通信单元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固定装置,且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所述固定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以及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执行预设操作。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外部第三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指令信息,其中所述外部第三设备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指示判断结果的指令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当判断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另外,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中,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包括第一振动频率且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包括第二振动频率,且所述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并接收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三感测数据,当确定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感测数据与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为相同类型的感测数据;比较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不匹配时,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而当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匹配时,保持所述点对点连接。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接收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
另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三运动轨迹,并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二运动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是否存在交点;相应地,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存在交点。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中,通过将指示设备动作的感测数据与设备标识捆绑地一起广播,并基于感测数据是否匹配而在两个设备之间执行预设操作,对于用户来讲,只需要执行特定的简单动作(例如,将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碰一下),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与第二设备相关的预设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配置的功能性框图;
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一示例的功能性框图;
图3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二示例的功能性框图;
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三示例的功能性框图;
图5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四示例的功能性框图;以及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具体配置。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感测单元101、通信单元102和控制单元103。
第一感测单元101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如在下文中将要描述的那样,这里的动作是指与待连接的第二设备之间的相互动作,如碰撞动作。
通信单元102是电子设备100中用于与外部通信的部件。具体来讲,通信单元102用于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能够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这里的通信单元102为使用无线通信技术的通信单元。这里的标识信息是用来唯一地表示设备的信息。例如,在通过蓝牙通信的情况下,这里的标识信息可以是设备的蓝牙地址。又如,在通过WiFi通信的情况下,如果设备作为服务器端,则这里的标识信息可以是SSID,而如果设备作为客户端,则这里的标识信息可以是设备的IP地址。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电子设备100和第二设备均处于能够被其他设备识别的状态,即:两个设备都设定公开自己的标识信息,且均处于预定距离范围内。另外,这里的外部第二设备是不特定的,只要是处于能够被其他设备识别的状态的外部设备都可以。
控制单元103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预设操作。具体来讲,所述预定条件是指示电子设备100与第二设备为执行了相互动作(如,碰撞动作)的两个设备的条件。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中,通过将指示设备动作的感测数据与设备标识捆绑地一起广播,并基于感测数据是否匹配而在两个设备之间执行预设操作,对于用户来讲,只需要执行特定的简单动作(例如,将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碰一下),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与第二设备相关的预设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电子设备100可以不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将不在电子设备100端执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通信单元102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外部第三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指令信息。
其中,所述外部第三设备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指示判断结果的指令信息。这里,与不特定的第二设备不同,第三设备是已经与电子设备100建立了连接(优选地,无线连接)的具有更强数据处理能力的特定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也就是说,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将在电子设备100端执行。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设备100可以进一步包括:处理单元104(在图1中以虚线示出),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并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当所述处理单元104判断出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103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00执行第一预设操作。另一方面,当所述处理单元104判断出二者不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103控制所述电子设备100执行第二预设操作。
例如,第一预设操作可以是建立与第二设备的连接。这里的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即点对点连接。这里的点对点连接是相对于之前在上文中所述的识别其他设备时的一对多广播而言。或者,这里的连接也可以是间接连接,即经由服务器的连接。在与第二设备建立连接之后,还可以进一步执行设备间的数据的交换,如交换图片、文档等数据。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又如,第一预设操作也可以是仅添加第二设备的用户作为好友,而不在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之间建立连接。
另外,由于所述处理单元104判断出二者不满足预定条件意味着电子设备100与第二设备并非执行相互动作的两个设备,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不再进行后续操作,即第二预设操作为不执行后续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电子设备100中包括的感测单元的类型、感测数据的各种类型以及处理单元104判断两个设备的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具体过程的不同示例。
第一示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一示例。在第一示例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101可以包括振动传感器200。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可以包括第一振动频率且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包括第二振动频率。例如,在上文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0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相互动作为碰撞动作的情况下,设备的碰撞动作必然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具体地,对于未发生碰撞的设备而言,其振动频率几乎为零,而对于发生碰撞的设备而言,其振动频率大于零,并且对于发生相互碰撞的两个设备而言,其振动频率相等或几乎相等。因此,所述预定条件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也就是说,当处理单元104分析第一振动频率和第二振动频率,并判断出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时,控制单元103控制电子设备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第二示例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二示例。在第二示例中,除了第一感测单元之外,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一定位单元300,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定位单元。此时,所述通信单元102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例如,在上文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0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相互动作为碰撞动作的情况下,设备的碰撞动作必然引起振动频率的变化,并且对于发生相互碰撞的两个设备而言,其振动频率相等或几乎相等。然而,也可能存在两个设备并未相互碰撞,但其振动频率几乎相等的例外情况。为了避免由于这种情况而出现的误判,在第二示例中,可以增加对于距离的判断。也就是说,对于发生相互碰撞的两个设备而言,二者必然非常靠近,即二者之间的距离小于特定阈值。具体来讲,在第二示例中,除了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之外,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当处理单元104分析第一振动频率和第二振动频率以及第一位置信息和第二位置信息,并判断出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且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时,控制单元103控制电子设备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第三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三示例。在第三示例中,除了第一感测单元101之外,电子设备100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三感测单元400,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三感测数据。与第一感测数据不同,第三感测数据是更准确地体现设备的动作的数据。相应地,第二设备也可以进一步包括第二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第二设备的动作的第四感测数据。与第二感测数据不同,第四感测数据是更准确地体现设备的动作的数据。并且,所述第三感测数据与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为相同类型的感测数据。在第三示例中,首先使用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进行初步判断,然后再利用第三感测数据和第四感测数据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
具体来讲,当所述处理单元104确定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通信单元102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感测数据。这时建立的点对点连接是临时连接,即:需要进一步验证的连接。
然后,所述处理单元104进一步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匹配。
当所述处理单元104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不匹配时,所述通信单元102进一步被配置为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即:临时连接未被验证通过。另一方面,当所述处理单元104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匹配时,所述通信单元102进一步被配置为保持所述点对点连接,即:临时连接已被验证通过。
例如,第三感测单元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相应地,第二设备中的第二感测单元也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获取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通信单元102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
在上文中所述的电子设备100与第二设备之间的相互动作为碰撞动作的情况下,设备的碰撞动作必然引起设备加速度的变化,并且对于发生相互碰撞的两个设备而言,其加速度大小相等或几乎相等,而且运动方向相反。在这种情况下,所述预定条件可以包括所述第一加速度信息和所述第二加速度信息表示的加速度之间的差值小于第三阈值以及所述第一运动方向信息和所述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表示的运动方向相反。
或者,可替代地,当处理单元104分析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以及第三感测数据和第四感测数据,并判断出满足预定条件时,控制单元103控制电子设备执行第一预设操作,这里的第一预设操作是建立与第二设备的连接以外的操作。
第四示例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中包括的用以感测电子设备100的动作的数据的部件的第四示例。在第四示例中,在第二示例的基础上,电子设备100进一步包括第三感测单元,其中第三感测单元400包括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所述通信单元102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
所述处理单元104进一步用于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一运动轨迹,并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二运动轨迹,并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是否存在交点。
相应地,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存在交点。
以上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了四种示例。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基于本发明总的发明构思,第一示例到第四示例中的一个或多个部件可以组合或替换。例如,在第五示例中,电子设备100包括振动传感器、定位单元、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但是可替代地,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仅包括定位单元、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
此外,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形态可以是用户能够佩戴的穿戴式设备。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本体装置;以及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在这种配置下,所述第一感测单元101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通信单元102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固定装置,且所述控制单元103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固定装置。此外,处理单元104以及其他各种传感器也可以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固定装置。
例如,穿戴式设备可以是用户穿于脚上的智能鞋。在这种情况下,设备间的相互动作可以是碰撞动作。当然,本发明并不仅限于此。例如,穿戴式设备也可以是用户佩戴于手腕上的智能手环或指环。在这种情况下,设备间的相互动作可以是击掌动作或握手动作。
在上文中参照图1到图5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接下来,将参照图6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上文中所述的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首先,在步骤S601,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
然后,在步骤S602,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
最后,在步骤S603,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执行预设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中,通过将指示设备动作的感测数据与设备标识捆绑地一起广播,并基于感测数据是否匹配而在两个设备之间执行预设操作,对于用户来讲,只需要执行特定的简单动作(例如,将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碰一下),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与第二设备相关的预设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电子设备100可以不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外部第三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指令信息,其中所述外部第三设备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指示判断结果的指令信息。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具有数据处理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当判断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感测数据的各种类型以及判断两个设备的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具体过程的不同示例。
如上文中所述的第一示例那样,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包括第一振动频率且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包括第二振动频率,且所述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
如上文中所述的第二示例那样,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并接收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如上文中所述的第三示例那样,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三感测数据。
当确定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感测数据与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为相同类型的感测数据。
比较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并且当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不匹配时,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而当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匹配时,保持所述点对点连接。
如上文中所述的第四示例中那样,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接收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
并且,在此基础之上,所述方法可以进一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三运动轨迹,并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获取第二运动轨迹;判断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是否存在交点。
相应地,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运动轨迹和所述第二运动轨迹存在交点。
由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处理流程完全对应于上文中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具体配置。因此,为了避免冗余起见,这里不再对其细节展开赘述。
迄今为止,已经参照图1到图6详细描述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中,通过将指示设备动作的感测数据与设备标识捆绑地一起广播,并基于感测数据是否匹配而在两个设备之间执行预设操作,对于用户来讲,只需要执行特定的简单动作(例如,将电子设备与第二设备碰一下),就能够自动地执行与第二设备相关的预设操作,从而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改善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一系列处理不仅包括以这里所述的顺序按时间序列执行的处理,而且包括并行或分别地、而不是按时间顺序执行的处理。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全部通过软件来实施。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对背景技术做出贡献的全部或者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1)
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
通信单元,用于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所述第一感测单元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能够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包括第一振动频率且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包括第二振动频率;
控制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预设操作;
第一定位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以及
加速度传感器和陀螺仪,用于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用于接收从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
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而获取的第一运动轨迹和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而获取的第二运动轨迹存在交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将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外部第三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指令信息;
其中所述外部第三设备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指示判断结果的指令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并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
其中当所述处理单元判断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子设备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包括振动传感器,且所述预定条件包括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三感测单元,用于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三感测数据,
其中当所述处理单元确定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感测数据与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为相同类型的感测数据;
所述处理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比较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并且
所述通信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当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不匹配时,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而当所述处理单元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匹配时,保持所述点对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
本体装置;
固定装置,其与所述本体装置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与所述电子设备的使用者的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感测单元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所述固定装置,所述通信单元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固定装置,且所述控制单元位于所述本体装置或所述固定装置。
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一电子设备,包括:
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一感测数据;
向外部第二设备广播自身的第一标识信息和感测到的第一感测数据,并接收从外部第二设备广播的第二标识信息和第二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包括第一振动频率且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包括第二振动频率;
基于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第二感测数据是否满足预定条件的判断结果,执行预设操作;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位置信息,并接收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位置信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位置信息和所述第二位置信息表示的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阈值;
获取所述电子设备的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
接收从所述第二设备广播的所述第二设备的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其中所述预定条件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位置信息、第一加速度信息和第一运动方向信息而获取的第一运动轨迹和基于所述第二位置信息、第二加速度信息和第二运动方向信息而获取的第二运动轨迹存在交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将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发送至与其连接的外部第三设备,并接收所述第三设备发送的指令信息,
其中所述外部第三设备被配置为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判断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并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指示判断结果的指令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分析所述第一感测数据和所述第二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满足预定条件;以及
当判断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执行第一预设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预定条件为所述第一振动频率与所述第二振动频率之差小于第一阈值。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感测表示所述电子设备的动作的第三感测数据,
当确定二者满足预定条件时,基于所述第二标识信息建立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并且接收来自所述第二设备的第四感测数据,其中,所述第三感测数据与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为相同类型的感测数据;
比较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并确定二者是否匹配,并且
当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不匹配时,断开与所述第二设备的点对点连接,而当确定所述第三感测数据和所述第四感测数据匹配时,保持所述点对点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24733.7A CN105242782B (zh) | 2015-09-25 | 2015-09-25 |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US14/978,779 US9930126B2 (en) | 2015-09-25 | 2015-12-22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24733.7A CN105242782B (zh) | 2015-09-25 | 2015-09-25 |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42782A CN105242782A (zh) | 2016-01-13 |
CN105242782B true CN105242782B (zh) | 2019-03-29 |
Family
ID=55040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24733.7A Active CN105242782B (zh) | 2015-09-25 | 2015-09-25 |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30126B2 (zh) |
CN (1) | CN10524278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58375A (zh) * | 2016-12-22 | 2017-05-10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交互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85896A (zh) * | 2012-12-20 | 2014-06-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匹配设备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4252227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377167B2 (en) * | 2004-02-27 | 2008-05-27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Nonresonant micromachined gyroscopes with structural mode-decoupling |
JP4404813B2 (ja) * | 2005-06-30 | 2010-01-27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 |
FR2888318B1 (fr) * | 2005-07-05 | 2007-09-14 | Thales Sa | Capteur gyrometrique micro-usine realisant une mesure differentielle du mouvement des masses vibrantes |
JP4390786B2 (ja) * | 2006-06-06 | 2009-12-24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内燃機関のノッキング判定装置 |
US20080281235A1 (en) * | 2006-08-04 | 2008-11-13 | Cowin David J | Angular Displacement Sensor for Joints And Associated System and Methods |
KR100827243B1 (ko) * | 2006-12-18 | 2008-05-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3차원 공간상에서 정보를 입력하는 정보 입력 장치 및 그방법 |
US8238570B2 (en) * | 2009-03-30 | 2012-08-07 | Bose Corporation | Personal acoustic device position determination |
FR2945621B1 (fr) * | 2009-05-15 | 2011-08-26 | Commissariat Energie Atomique | Structure de couplage pour gyrometre resonnant |
US10156480B2 (en) * | 2009-09-03 | 2018-12-18 | Rosemount Inc. | Thermowell vibration frequency diagnostic |
JP5461381B2 (ja) * | 2010-12-17 | 2014-04-02 |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 振動発生装置 |
US9126072B2 (en) * | 2012-04-30 | 2015-09-08 | Icon Health & Fitness, Inc. | Free weight monitoring system |
US20140208333A1 (en) * | 2013-01-22 | 2014-07-24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Initialize a Computing Device to Perform an Action |
CN104216628B (zh) * | 2013-06-04 | 2018-12-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
US10037081B2 (en) * | 2013-08-12 | 2018-07-31 | Immersion Corporatio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aptic fiddling |
TW201525716A (zh) * | 2013-12-23 | 2015-07-01 | Qisda Corp | 行動裝置配對方法 |
-
2015
- 2015-09-25 CN CN201510624733.7A patent/CN105242782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22 US US14/978,779 patent/US9930126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85896A (zh) * | 2012-12-20 | 2014-06-25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匹配设备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CN104252227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70093990A1 (en) | 2017-03-30 |
US9930126B2 (en) | 2018-03-27 |
CN105242782A (zh) | 2016-01-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Van Haute et al. |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multiple Indoor Positioning Systems in a healthcare environment | |
US10145934B2 (en) |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measuring location thereof | |
CN102710861A (zh) | 一种移动终端的室内实时定位系统 | |
JP6927937B2 (ja) | 三次元骨格表現を生成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 |
EP3235150A1 (en) | Extension of trust in a body area network | |
US9578670B2 (en) | Method for matching multiple devices, device for enabling matching thereof and server system | |
JP2014115130A (ja) | 移動端末装置及び測位システム | |
CN109413584A (zh) | 客流轨迹追踪方法、装置和系统 | |
WO2016185198A1 (en) | Interoperating sensing devices and mobile devices | |
CN105242782B (zh) | 电子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 |
US20160359992A1 (en) |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wearable computing | |
Cerón et al. | Human activity recognition supported on indoor localiz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 |
CN105956007A (zh) | 一种社交信息搜索系统及其搜索方法 | |
CN104243511A (zh) | 物件追踪服务系统及其方法 | |
Keyes et al. | Navigation for the blind using a wireless sensor haptic glove | |
Zghair et al. | Indoor localization system using Wi-Fi technology | |
JP5994415B2 (ja) | 位置情報管理システム、管理サーバ及び動線管理方法 | |
Alhadhrami et al. | UWB indoor tracking system for visually impaired people | |
CN103885896B (zh) | 匹配设备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4580511B (zh) | 终端间文件传输方法和系统 | |
CN104252227A (zh) | 信息处理方法、信息处理设备和穿戴式电子设备 | |
EP265829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detect interaction between devices | |
JP6352774B2 (ja) | デバイス選択方法、端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
JP2010201566A (ja) | 移動体管理システム、移動体管理装置および移動体管理プログラム | |
Ettu | Analysis of Indoor Localization Methods for Smart Home Automation System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