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30066A -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Google Patents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230066A CN105230066A CN201480029392.2A CN201480029392A CN105230066A CN 105230066 A CN105230066 A CN 105230066A CN 201480029392 A CN201480029392 A CN 201480029392A CN 105230066 A CN105230066 A CN 10523006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frame
- downlink
- benchmark
- uplink
- station apparatu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0737 period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101000741965 Homo sapiens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38659 Inactive tyrosine-protein kinase PRAG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33721 Pro-MCH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001018494 Homo sapiens Pro-MCH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3256 coordination poly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01800002739 Melanin-concentrating hormo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65 channe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67 cellular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16 miti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46—Resources in time domain, e.g. slots or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or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e.g. signalling of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10—Scheduling measurement reports ; Arrangements for measurement repor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14—Three-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23—Time-frequency-spac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在使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有效率地进行通信。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作为CSI参考资源而有效,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PDCCH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UL-DL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UL-DL设定通过所述信息而提供,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所述信息的情况下,所述UL-DL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UL-DL设定相同。基准(i):所述子帧是通过所述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3GPP)中正在研究蜂窝移动通信的无线接入方式以及无线网络(以下,称为“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或者“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EUTRA)”)。在LTE中,也将基站装置称为eNodeB(evolvedNodeB),将移动台装置称为UE(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LTE是将基站装置覆盖的区域以小区状配置多个的蜂窝通信系统。单一的基站装置也可以管理多个小区。
LTE对应于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TDD)。也将采用了TDD方式的LTE称为TD-LTE或者LTETDD。TDD是通过将上行链路信号和下行链路信号进行时分复用,从而能够在单一的频域中进行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communication)的技术。
在3GPP中,正在研究将业务量自适应技术和干扰减轻技术(DL-UL干扰管理和业务量自适应(DL-ULInterferenceManagementandTrafficAdaptation))应用于TD-LTE。业务量自适应技术是根据上行链路的业务量和下行链路的业务量而变更上行链路资源和下行链路资源的比率的技术。也将该业务量自适应技术称为动态TDD。
在非专利文献1中,提示了使用灵活子帧(flexiblesubframe)的方法作为实现业务量自适应的方法。基站装置在灵活子帧中,能够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接收或者下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在非专利文献1中,移动台装置只要没有通过基站装置在灵活子帧中被指示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则将该灵活子帧当作下行链路子帧。
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基于新导入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downlinkconfiguration))来决定对于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的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定时,基于最初的UL-DL配置来决定对于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的HARQ定时。
在非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a)导入UL/DL参考配置(UL/DLReferenceConfiguration);(b)通过来自调度器的动态·许可/分配,能够为了上行链路或者下行链路中的任一个而调度若干个子帧。
在非专利文献3的第7.2章中,记载了用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的报告的移动台装置的顺序。基站装置基于从多个移动台装置被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对移动台装置分配下行链路的资源。信道状态信息包括信道质量指标(ChannelQualityIndicator:CQI)。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OnstandardizationimpactofTDDUL-DLadaptation",R1-122016,Ericsson,ST-Ericsson,3GPPTSG-RANWG1Meeting#69,Prague,CzechRepublic,21st-25thMay2012.
非专利文献2:"SignallingsupportfordynamicTDD",R1-130558,Ericsson,ST-Ericsson,3GPPTSG-RANWG1Meeting#72,StJulian’s,Malta,28thJanuary-1stFebruary2013.
非专利文献3:"3GPPTS36.213v11.2.0(2013-02)",15thMarchFebruary,2013.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没有充分研究与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技术。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使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能够有效率地进行通信的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包括:测定部,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以及发送部,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通过一个子帧n-nCQI_ref而被定义,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使得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所述基准(i)中,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2)此外,在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中,所述基准包括基准(ii),所述基准(ii)是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的基准(ii)。
(3)此外,在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中,所述基准还包括基准(iii)、基准(iv)以及基准(v),所述基准(iii)中,相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所述基准(iv)中,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所述基准(v)中,在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4)此外,在本发明的终端装置中,所述测定部在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将属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子帧集内的所设定的干扰测定资源用于导出与在所述子帧n中被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有关的干扰测定。
(5)此外,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是用于终端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通过一个子帧n-nCQI_ref而被定义,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使得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所述基准(i)中,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6)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所述基准包括基准(ii),所述基准(ii)是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的基准(ii)。
(7)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所述基准还包括基准(iii)、基准(iv)以及基准(v),所述基准(iii)中,相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所述基准(iv)中,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所述基准(v)中,在相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8)此外,在本发明的无线通信方法中,在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属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子帧集内的所设定的干扰测定资源用于导出与在所述子帧n中被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有关的干扰测定。
(9)此外,本发明的集成电路是安装在终端装置中的集成电路,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包括以下功能的一系列的功能: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的功能;以及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功能,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通过一个子帧n-nCQI_ref而被定义,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使得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所述基准(i)中,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10)此外,在本发明的集成电路中,所述基准包括基准(ii),所述基准(ii)是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的基准(ii)。
(11)此外,在本发明的集成电路中,所述基准还包括基准(iii)、基准(iv)以及基准(v),所述基准(iii)中,相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所述基准(iv)中,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所述基准(v)中,在相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12)此外,在本发明的集成电路中,在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属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子帧集内的所设定的干扰测定资源用于导出与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有关的干扰测定。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使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移动台装置和基站装置能够有效率地进行通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一例的表。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和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的关系的图。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和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和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的关系的图。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关系的图。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移动台装置1根据图20的表而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SCH的子帧n-k和被发送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的对应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CQI索引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表。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子帧集的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URS、CRS以及控制信号(PDCCH/PHICH/PCFICH)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URS的配置的一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台装置被设定多个小区。将移动台装置经由多个小区进行通信的技术称为小区聚合或者载波聚合。也可以在对移动台装置设定的多个小区的每一个中应用本发明。此外,也可以在被设定的多个小区中的一部分中应用本发明。也将对移动台装置设定的小区称为服务小区。
被设定的多个服务小区包括一个主小区和一个或者多个副小区。主小区是已进行了初始连接构筑(initialconnection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开始了连接重构(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过程的服务小区、或者在切换过程中被指示为主小区的小区。也可以在构筑了RRC连接的时刻或者之后,设定副小区。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TDD(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方式。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多个小区的全部应用TDD方式。此外,在小区聚合的情况下,也可以汇集应用TDD方式的小区和应用FDD(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方式的小区。在汇集有应用TDD的小区和应用FDD的小区的情况下,能够对应用TDD的小区应用本发明。
在应用TDD的多个小区聚合的情况下,应用半双工(half-duplex)TDD方式或者全双工(full-duplex)TDD方式。
在半双工TDD的情况下,在应用TDD的多个小区中不能同时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在半双工TDD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在某波段中的一个主小区或者不同的多个波段中的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或者多个副小区中不会同时进行发送以及接收。
在全双工TDD的情况下,在应用TDD的多个小区中能够同时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和下行链路的接收。在全双工TDD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在不同的多个波段中的多个服务小区中能够同时进行发送以及接收。
移动台装置将表示由移动台装置支持载波聚合的波段的组合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移动台装置按波段的组合的每一个,将指示是否支持不同的多个波段中的所述多个服务小区中的同时发送以及接收的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或者Y”的含义。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以及Y”的含义。在本实施方式中,“X/Y”包括“X和/或Y”的含义。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念图。在图1中,无线通信系统包括移动台装置1A~1C以及基站装置3。以下,将移动台装置1A~1C称为移动台装置1。
说明本实施方式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在图1中,在从移动台装置1向基站装置3的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上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PUCCH(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UplinkControlCHannel))
·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UplinkSharedCHannel))
·PRACH(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RandomAccessCHannel))
PUC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Information:UCI)的物理信道。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StateInformation:CSI)、表示PUSCH资源的请求的调度请求(SchedulingRequest:SR)、对于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Transportblock)、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Channel:DL-SCH))的ACK(确认(ACKnowledgement))/NACK(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也将ACK/NACK称为HARQ-ACK、HARQ反馈或者响应信息。
PUSCH是用于发送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SCH))的物理信道。此外,PUSCH也可以用于与上行链路数据一同发送HARQ-ACK和/或信道状态信息。此外,PUSCH也可以只用于发送信道状态信息或者只用于发送HARQ-ACK以及信道状态信息。
PRACH是用于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物理信道。PRACH以移动台装置1与基站装置3取时域的同步为主要的目的。除此之外,PRACH还用于表示初始连接构筑(initialconnectionestablishment)过程、切换过程、连接重构(connectionre-establishment)过程、对于上行链路发送的同步(定时调整)以及PUSCH资源的请求。
在图1中,在上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上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而使用,但由物理层所使用。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UplinkReferenceSignal:ULRS)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2个类型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
·SRS(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ReferenceSignal))
DMRS与PUSCH或者PUCCH的发送相关。DMRS与PUSCH或者PUCCH进行时间复用。基站装置3为了进行PUSCH或者PUCCH的传播路径校正而使用DMRS。以下,也将一同发送PUSCH和DMRS简称为发送PUSCH。以下,也将一同发送PUCCH和DMRS简称为发送PUCCH。
SRS不与PUSCH或者PUCCH的发送相关。基站装置3为了测定上行链路的信道状态而使用SRS。移动台装置1在通过上位层而被设定的第一资源中发送第一SRS。进一步,移动台装置1在经由PDCCH接收到表示请求SRS的发送的信息的情况下,在通过上位层而被设定的第二资源中只发送一次第二SRS。也将第一SRS称为周期性SRS或者类型0触发SRS。也将第二SRS称为非周期性SRS或者类型1触发SRS。非周期性SRS的发送通过表示请求SRS的发送的信息而被调度。
在图1中,在从基站装置3向移动台装置1的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
·PBCH(物理广播信道(PhysicalBroadcastCHannel))
·PCFICH(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PhysicalControlFormatIndicatorCHannel))
·PHICH(物理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指示信道(Physical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IndicatorCHannel))
·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
·EPDCCH(增强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enhanced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
·PDSCH(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DownlinkSharedCHannel))
·PMCH(物理多播信道(PhysicalMulticastCHannel))
PBCH用于广播在移动台装置1中共同使用的主信息块(MasterInformationBlock:MIB、广播信道(BroadcastCHannel:BCH))。MIB以40ms间隔发送,MIB以10ms周期重复发送。具体而言,在满足SFNmod4=0的无线帧中的子帧0中进行MIB的初始发送,在其他的全部无线帧中的子帧0中进行MIB的重新发送(repetition)。SFN(系统帧号(systemframenumber))是无线帧的号码。MIB是系统信息。例如,MIB包括表示SFN的信息。
PCFICH用于发送指示在PDCCH的发送中使用的区域(OFDM符号)的信息。
PHICH用于发送表示对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上行链路数据(上行链路共享信道(UplinkSharedCHannel:UL-SCH))的ACK(确认(ACKnowledgement))或者NACK(否定确认(NegativeACKnowledgement))的HARQ指示符(HARQ反馈、响应信息)。例如,在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表示ACK的HARQ指示符的情况下,不重发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例如,在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表示NACK的HARQ指示符的情况下,重发对应的上行链路数据。单一的PHICH发送对于单一的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指示符。基站装置3使用多个PHICH发送对于在同一个PUSCH中包含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HARQ指示符的每一个。
PDCCH以及EPDC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ownlinkControlInformation:DCI)。也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称为DCI格式。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括下行链路许可(downlinkgrant)以及上行链路许可(uplinkgrant)。下行链路许可也称为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assignment)或者下行链路分配(downlinkallocation)。
下行链路许可在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下行链路许可在与被发送该下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PDSCH的调度中使用。上行链路许可在单一的小区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中使用。上行链路许可在与被发送该上行链路许可的子帧相比4个以上在后的子帧内的单一的PUSCH的调度中使用。
在DCI格式中,被附加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Check))校验位。CRC校验位通过C-RNTI(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或者SPSC-RNTI(半持续调度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SemiPersistentScheduling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进行扰频。C-RNTI以及SPSC-RNTI是用于在小区内识别移动台装置的识别符。
C-RNTI用于控制单一的子帧中的PDSCH或者PUSCH。SPSC-RNTI用于周期性地分配PDSCH或者PUSCH的资源。
PDSCH用于发送下行链路数据(下行链路共享信道(DownlinkSharedCHannel:DL-SCH))。
PMCH用于发送多播数据(MulticastCHannel:MCH)。
在图1中,在下行链路的无线通信中,使用以下的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不用于发送从上位层输出的信息而使用,但由物理层所使用。
·同步信号(SynchronizationSignal:SS)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DownlinkReferenceSignal:DLRS)
同步信号用于移动台装置1取下行链路的频域以及时域的同步。在TDD方式中,同步信号只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1、5、6中。在FDD方式中,同步信号只配置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和5中。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移动台装置1进行下行链路物理信道的传播路径校正。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用于移动台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以下的5个类型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CRS(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ell-specificReferenceSignal))
·与PDSCH相关的URS(UE固有参考信号(UE-specificReferenceSignal))
·与EPDCCH相关的DMRS(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Signal))
·NZPCSI-RS(非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非ZeroPowerCha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
·ZPCSI-RS(零功率信道状态信息参考信号(ZeroPowerChanelStateInformation-ReferenceSignal))
·MBSFNRS(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参考信号(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Referencesignal))
·PRS(定位参考信号(PositioningReferenceSignal))
CRS在子帧的全部频带中发送。CRS用于进行PBCH/PDCCH/PHICH/PCFICH/PDSCH的解调。CRS也可以用于移动台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PBCH/PDCCH/PHICH/PCFICH在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中发送。
与PDSCH相关的URS在用于URS相关的PDS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发送。URS用于进行URS相关的PDSCH的解调。
PDSCH在用于CRS或者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中发送。DCI格式1A用于在用于C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中发送的PDSCH的调度。DCI格式2D用于在用于U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中发送的PDSCH的调度。
与EPDCCH相关的DMRS在用于DMRS相关的EPDCCH的发送的子帧以及频带中发送。DMRS用于进行DMRS相关的EPDCCH的解调。EPDCCH在用于DM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中发送。
NZPCSI-RS在被设定的子帧中发送。被发送NZP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设定。NZPCSI-RS用于移动台装置1计算下行链路的信道状态信息。移动台装置1使用NZPCSI-RS进行信号测定(信道测定)。
ZPCSI-RS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设定。基站装置3以零输出来发送ZPCSI-RS。即,基站装置3不发送ZPCSI-RS。基站装置3在ZPCSI-RS的设定的资源中,不发送PDSCH以及EPDCCH。例如,在某小区中NZPCSI-RS对应的资源中,移动台装置1能够测定干扰。
MBSFNRS在用于PMCH的发送的子帧的全部频带中发送。MBSFNRS用于进行PMCH的解调。PMCH在用于MBSFNRS的发送的天线端口中发送。
PRS用于移动台装置测定本装置的地理性的位置。
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总称为下行链路信号。将上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总称为上行链路信号。将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道总称为物理信道。将下行链路物理信号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总称为物理信号。
BCH、MCH、UL-SCH以及DL-SCH是传输信道。将在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Control:MAC)层中使用的信道称为传输信道。也将在MAC层中使用的传输信道的单位称为传输块(transportblock:TB)或者MACPDU(协议数据单位(ProtocolDataUnit))。在MAC层中,按每个传输块进行HARQ(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ybridAutomaticRepeatreQuest))的控制。传输块是MAC层转交(deliver)给物理层的数据的单位。在物理层中,传输块映射到码字,按每个码字进行编码处理。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radioframe)的结构。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无线帧的概略结构的图。每个无线帧是10ms长。在图2中,横轴为时间轴。此外,每个无线帧由2个半帧构成。每个半帧是5ms长。每个半帧由5个子帧构成。每个子帧是1ms长,且由2个连续的时隙所定义。每个时隙是0.5ms长。无线帧内的第i个子帧由第(2×i)个时隙和第(2×i+1)个时隙构成。即,在每个10ms间隔中,能够利用10个子帧。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以下的3个类型的子帧。
·下行链路子帧(第一子帧)
·上行链路子帧(第二子帧)
·特殊子帧(第三子帧)
下行链路子帧是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Reserve)的子帧。上行链路子帧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特殊子帧由3个字段构成。该3个字段是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GP(保护期间(GuardPeriod))以及UpPTS(上行链路导频时隙(UplinkPilotTimeSlot))。DwPTS、GP以及UpPTS的合计的长度是1ms。DwPTS是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字段。UpPTS是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的字段。GP是不进行下行链路发送以及上行链路发送的字段。此外,特殊子帧既可以仅由DwPTS以及GP构成,也可以仅由GP以及UpPTS构成。
单一的无线帧至少由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构成。
本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支持5ms和10ms的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downlink-to-uplinkswitch-pointperiodicity)。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为5ms的情况下,在无线帧内的双方的半帧中包括特殊子帧。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为10ms的情况下,只在无线帧内的最初的半帧中包括特殊子帧。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
图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时隙的结构的图。在本实施方式中,对OFDM符号应用标准CP(标准循环前缀(normalCyclicPrefix))。另外,也可以对OFDM符号应用扩展CP(扩展循环前缀(extendedCyclicPrefix))。在每一个时隙中发送的物理信号或者物理信道通过资源网格来表现。在图3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在下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OFDM符号所定义。在上行链路中,资源网格由多个子载波和多个SC-FDMA符号所定义。构成一个时隙的子载波的数目依赖小区的带宽。构成一个时隙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数目为7。将资源网格内的每一个元素称为资源元素。资源元素使用子载波的号码和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的号码来识别。
资源块用于表现某物理信道(PDSCH或者PUSCH等)向资源元素的映射。资源块被定义虚拟资源块和物理资源块。某物理信道首先映射到虚拟资源块。之后,虚拟资源块映射到物理资源块。一个物理资源块由在时域中7个连续的OFDM符号或者SC-FDMA符号和在频域中12个连续的子载波所定义。因此,一个物理资源块由(7×12)个资源元素构成。此外,一个物理资源块在时域中对应于一个时隙,在频域中对应于180kHz。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中从0开始赋予号码。
以下,说明在每一个子帧中发送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
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下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4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下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BCH、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物理信号(同步信号、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PBCH只在无线帧内的子帧0中发送。此外,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于在频域以及时域中分散的资源元素中。为了简化说明,在图4中未图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也可以在PDCCH区域中,多个PDCCH进行频率以及时间复用。也可以在EPDCCH区域中,多个EPDCCH进行频率、时间以及空间复用。也可以在PDSCH区域中,多个PDSCH进行频率以及空间复用。PDCCH和PDSCH或者EPDCCH也可以进行时间复用。PDSCH和EPDCCH也可以进行频率复用。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上行链路子帧中,发送上行链路物理信道(PUCCH、PUSCH、PRACH)以及上行链路物理信号(DMRS、SRS)。在PUCCH区域中,多个PUCCH进行频率、时间以及码复用。也可以在PUSCH区域中,多个PUSCH进行频率以及空间复用。PUCCH和PUSCH也可以进行频率复用。PRACH也可以配置在单一的子帧或者2个子帧中。此外,多个PRACH也可以进行码复用。
SRS使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来发送。即,SRS配置在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中。移动台装置1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SC-FDMA符号中,不能同时发送SRS和PUCCH/PUSCH/PRACH。移动台装置1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能够使用除了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之外的SC-FDMA符号来发送PUSCH和/或PUCCH,使用该上行链路子帧内的最后的SC-FDMA符号来发送SRS。即,在单一的小区的单一的上行链路子帧中,移动台装置1能够发送SRS和PUSCH/PUCCH的双方。此外,DMRS与PUCCH或者PUSCH进行时间复用。为了简化说明,在图5中未图示DMRS。
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特殊子帧中的物理信道以及物理信号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6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在图6中,DwPTS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个至第10个SC-FDMA符号构成,GP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1个和第12个SC-FDMA符号构成,UpPTS由特殊子帧内的第13个和第14个SC-FDMA符号构成。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发送PCFICH、PHICH、PDCCH、EPDCCH、PDSCH、同步信号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基站装置3在特殊子帧的DwPTS中,不发送PBCH。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发送PRACH以及SRS。即,移动台装置1在特殊子帧的UpPTS中,不发送PUCCH、PUSCH以及DMRS。
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移动台装置1包括上位层处理部101、控制部103、接收部105、发送部107和发送接收天线1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子帧设定部1013、调度信息解释部1015以及信道状态信息(CSI)报告控制部1017而构成。此外,接收部105包括解码部1051、解调部1053、复用分离部1055、无线接收部1057和信道测定部1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107包括编码部1071、调制部1073、复用部1075、无线发送部1077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101将通过用户的操作等而生成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发送部107。此外,上位层处理部1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的处理。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进行本装置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1011生成要在上行链路的各信道中配置的信息,并输出到发送部107。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子帧设定部1013进行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上行链路参考配置(Uplinkreferenceconfiguration))、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配置(Downlinkreferenceconfiguration))、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传输方向配置(transmissiondirectionconfiguration))的管理。
子帧设定部1013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此外,子帧设定部1013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
上位层处理部101具有的调度信息解释部1015进行经由接收部105接收到的DCI格式(调度信息)的解释,基于对所述DCI格式进行了解释的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103。
调度信息解释部1015进一步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发送方向UL-DL设定,决定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
CSI报告控制部1017确定CSI参考资源。CSI报告控制部1017指示信道测定部1059导出与CSI参考资源相关的CQI。CSI报告控制部1017指示发送部107发送CQI。CSI报告控制部1017设置在信道测定部1059计算CQI时使用的设定。
控制部1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1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103将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进行接收部105以及发送部107的控制。
接收部10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从基站装置3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无线接收部1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接收到的下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为中间频率(下变频:downcovert),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无线接收部1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Interval:GI)的部分,对去除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
复用分离部1055将所提取的信号分别分离为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1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进行PHICH、PDCCH、EPDCCH以及PD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1055将分离后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定部1059。
解调部1053对PHICH乘以对应的码并合成,对合成后的信号进行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对发往本装置的PHICH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HARQ指示符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解调部1053对PDCCH和/或EPDCCH进行QPSK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尝试PDCCH和/或EPDCCH的解码,并在解码中成功的情况下,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和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对应的RNTI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解调部1053对PDSCH进行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16QAM(正交幅度调制(QuadratureAmplitudeModulation))、64QAM等的通过下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的解调,并输出到解码部1051。解码部1051基于与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编码率有关的信息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
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1055输入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测定下行链路的路径损耗或信道的状态,并将测定出的路径损耗或信道的状态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此外,信道测定部1059根据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而计算下行链路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1055。信道测定部1059为了计算CQI,进行信道测定和/或干扰测定。
发送部107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上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数据(传输块)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将PUCCH、PUSCH以及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109发送给基站装置3。
编码部1071对从上位层处理部101输入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进行卷积编码、块编码等的编码。此外,编码部1071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进行Turbo编码。
调制部1073将从编码部1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通过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被通知的调制方式或者按每个信道预先确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调制部1073基于在PUSCH的调度中使用的信息,决定进行空间复用的数据的序列的数目,将通过使用MIMOSM(多输入多输出空间复用(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SpatialMultiplexing))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映射到多个序列,对该序列进行预编码(precoding)。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1079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小区识别符(称为物理小区身份(physicalcellidentity:PCI)、CellID等)、配置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的带宽、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被通知的循环移位、对于DMRS序列的生成的参数的值等,生成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式)来求出的序列。复用部1075根据从控制部1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PUSCH的调制符号并列地重新排序之后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DiscreteFourierTransform:DFT)。此外,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进行复用。即,复用部1075将PUCCH和PUSCH的信号和所生成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按每个发送天线端口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1077将复用后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进行SC-FDMA方式的调制,并对SC-FDMA调制后的SC-FDMA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相对于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upconvert))为高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109而发送。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结构的概略框图。如图所示,基站装置3包括上位层处理部301、控制部303、接收部305、发送部307以及发送接收天线309而构成。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包括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子帧设定部3013、调度部3015以及CSI报告控制部3017而构成。此外,接收部305包括解码部3051、解调部3053、复用分离部3055、无线接收部3057和信道测定部3059而构成。此外,发送部307包括编码部3071、调制部3073、复用部3075、无线发送部3077和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而构成。
上位层处理部301进行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AccessControl)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LinkControl:RLC)层、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Control:RRC)层的处理。此外,上位层处理部301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生成或者从上位节点取得在下行链路的PDSCH中配置的下行链路数据(传输块)、系统信息、RRC消息、MACCE(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等,并输出到发送部307。此外,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进行各个移动台装置1的各种设定信息的管理。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子帧设定部3013对每一个移动台装置1进行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管理。
子帧设定部3013对每一个移动台装置1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
子帧设定部3013生成表示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第一信息、表示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第二信息、表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第三信息。子帧设定部3013经由发送部307,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基站装置3也可以决定对于移动台装置1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发送方向UL-DL设定。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从上位节点被指示对于移动台装置1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发送方向UL-DL设定。
例如,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基于上行链路的业务量以及下行链路的业务量,决定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发送方向UL-DL设定。
子帧设定部3013进行至少2个子帧集的管理。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对每一个移动台装置1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对每一个服务小区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子帧设定部3013也可以对每一个CSI过程设置至少2个子帧集。
子帧设定部3013将表示至少2个子帧集的信息经由发送部307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调度部3015根据接收到的信道状态信息以及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或信道的质量等,决定要分配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频率以及子帧、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编码率以及调制方式以及发送功率等。调度部3015决定在灵活子帧中是调度下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下行链路物理信号还是调度上行链路物理信道和/或上行链路物理信号。调度部3015基于调度结果,为了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而生成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并输出到控制部303。
调度部3015基于调度结果,生成用于物理信道(PDSCH以及PUSCH)的调度的信息。调度部3015进一步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发送方向UL-DL设定,决定进行发送处理以及接收处理的定时。
上位层处理部301具有的CSI报告控制部3017对移动台装置1的CSI报告进行控制。CSI报告控制部3017将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CSI参考资源中导出CQI而设想的、表示各种设定的信息,经由发送部307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控制部303基于来自上位层处理部301的控制信息,生成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的控制信号。控制部303将所生成的控制信号输出到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进行接收部305以及发送部307的控制。
接收部305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309而从移动台装置1接收到的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解调、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301。无线接收部3057将经由发送接收天线309接收到的上行链路的信号变换(下变频(downcovert))为中间频率,去除不需要的频率分量,以信号电平被适当地维持的方式控制放大电平,基于接收到的信号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进行正交解调,并将正交解调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无线接收部3057从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去除相当于保护间隔(GuardInterval:GI)的部分。无线接收部3057对去除了保护间隔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astFourierTransform:FFT),提取频域的信号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
复用分离部1055将从无线接收部3057输入的信号分离为PUCCH、PUSCH、上行链路参考信号等的信号。此外,该分离基于基站装置3预先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中决定并通知给各移动台装置1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无线资源的分配信息而进行。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根据从信道测定部3059输入的传播路径的估计值,进行PUCCH和PUSCH的传播路径的补偿。此外,复用分离部3055将分离后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输出到信道测定部3059。
解调部3053对PUSCH进行离散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DiscreteFourierTransform:IDFT),取得调制符号,对PUCCH和PUSCH的调制符号分别使用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PhaseShiftKeying))、QPSK、16QAM、64QAM等的预先确定或者本装置对各个移动台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调制方式进行接收信号的解调。解调部3053基于对各个移动台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进行空间复用的序列的数目和指示对该序列进行的预编码的信息,分离通过使用MIMOSM而在同一个PUSCH中发送的多个上行链路数据的调制符号。
解码部3051将解调后的PUCCH和PUSCH的编码比特以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的预先确定或者本装置对移动台装置1通过上行链路许可而预先通知的编码率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上行链路数据和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输出到上位层处理部101。在PUSCH为重新发送的情况下,解码部3051使用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在HARQ缓冲器中保持的编码比特和解调后的编码比特,进行解码。信道测定部3059根据从复用分离部3055输入的上行链路参考信号而测定传播路径的估计值、信道的质量等,并输出到复用分离部3055以及上位层处理部301。
发送部307根据从控制部303输入的控制信号而生成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对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下行链路数据进行编码以及调制,复用PHICH、PDCCH、EPDCCH、PDSCH以及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并经由发送接收天线309对移动台装置1发送信号。
编码部3071将从上位层处理部301输入的HARQ指示符、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以及下行链路数据,使用块编码、卷积编码、Turbo编码等的预先确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或者使用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编码方式进行编码。调制部3073将从编码部3071输入的编码比特,以BPSK、QPSK、16QAM、64QAM等的预先确定或者无线资源控制部3011决定的调制方式进行调制。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生成部3079生成基于用于识别基站装置3的物理小区识别符(PCI)等且通过预先确定的规则来求出的、移动台装置1已知的序列,作为下行链路参考信号。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进行复用。即,复用部3075将已调的各信道的调制符号和生成的下行链路参考信号配置在资源元素中。
无线发送部3077对复用后的调制符号等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InverseFastFourierTransform:IFFT),进行OFDM方式的调制,并对OFDM调制后的OFDM符号附加保护间隔,生成基带的数字信号,将基带的数字信号变换为模拟信号,从模拟信号生成中间频率的同相分量以及正交分量,去除相对于中间频带而言多余的频率分量,将中间频率的信号变换(上变频(upconvert))为高频率的信号,去除多余的频率分量,进行功率放大,并输出到发送接收天线309而发送。
以下,说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上行链路参考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plinkreferenceuplink-downlinkconfiguration))、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下行链路参考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downlinkreferenceuplink-downlinkconfiguration)、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发送方向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transmissiondirectionuplink-downlinkconfiguration))。
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通过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配置、UL-DL配置)来定义。
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是与无线帧内的子帧的模式有关的设定。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表示无线帧内的每一个子帧表示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中的哪一个。
即,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通过无线帧内的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模式来定义。
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模式表示子帧#0至#9的每一个为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中的哪一个,优选地,由D和U和S(分别表示下行链路子帧、上行链路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成为长度10的任意的组合来表现。进一步优选地,开头(即,子帧#0)为D,第2个(即,子帧#1)为S。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一例的表。在图9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
在图9中,无线帧内的子帧1始终是特殊子帧。在图9中,子帧0和5始终用于下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子帧1始终用于上行链路发送而被保留。
在图9中,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为5ms的情况下,无线帧内的子帧6是特殊子帧,在下行链路-上行链路切换点周期为10ms的情况下,无线帧内的子帧6是下行链路子帧。
也将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称为第一参数、第一设定或者服务小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也将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称为第二参数或者第二设定。也将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称为第三参数或者第三设定。也将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称为第四参数或者第四设定。也将发送方向UL-DL设定称为第五参数或者第五设定。
将被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i作为第一或者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情况称为被设置第一或者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i。将被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i作为第一或者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情况称为被设置第一或者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i。将被设置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i作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情况称为被设置发送方向UL-DL设定i。
以下,说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基站装置3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表示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第一信息(TDD-Config)、表示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第二信息以及表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第三信息包含在MIB、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系统信息消息、RRC消息、MACCE(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以及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中的至少一个来发送。此外,基站装置3也可以根据状况,将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包含在MIB、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系统信息消息、RRC消息、MACCE(控制元素(ControlElement))以及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中的任一个。
也可以对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定义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
基站装置3将对于每一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发送给被设定了多个服务小区的移动台装置1。此外,也可以对每一个服务小区定义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
基站装置3也可以对被设定了由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构成的2个服务小区的移动台装置1发送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信息、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对于主小区的第三信息、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信息、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三信息。
被设定了多个服务小区的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对每一个服务小区,基于第一信息、第二信息以及第三信息来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发送方向DL-UL设定。
被设定了由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构成的2个服务小区的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设置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对于主小区的发送方向DL-UL设定、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对于副小区的发送方向DL-UL设定。
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信息优选包含在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或者RRC消息中。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信息优选包含在RRC消息中。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优选包含在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系统信息消息或者RRC消息中。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优选包含在RRC消息中。第三信息优选包含在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中。
第一信息优选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1是共用的。第二信息既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1是共用的,也可以对移动台装置1是专用的。第三信息既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1是共用的,也可以对移动台装置1是专用的。
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在满足SFNmod8=0的无线帧的子帧5中经由PDSCH进行初始发送,在满足SFNmod2=0的其他的无线帧中的子帧5中进行重新发送(repetition)。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包括表示特殊子帧的结构(DwPTS、GP以及UpPTS的长度)的信息。系统信息块类型1消息是小区固有的信息。
系统信息消息经由PDSCH而传输。系统信息消息是小区固有的信息。系统信息消息包括系统信息块类型1以外的系统信息块X。
RRC消息经由PDSCH而传输。RRC消息是在RRC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RRC消息既可以对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装置1是共用的,也可以对特定的移动台装置1是专用的。
MACCE经由PDSCH而发送。MACCE是在MAC层中进行处理的信息/信号。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k中经由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例如,PDCCH/EPDCCH)接收到包括第一信息和/或第二信息和/或第三信息的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的情况下,优选在子帧n中设置(设为有效)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或发送方向UL-DL设定。例如,k为4或者8。例如,子帧n+k是发送对于在该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的发送中使用的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例如,PDCCH/EPDCCH)的HARQ-ACK(ACK)的子帧。例如,k基于图21的表以及当前的第一或者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决定。
移动台装置1在无线帧n-k中经由下行链路物理信道(例如,PDCCH/EPDCCH)接收到包括第三信息的物理层的控制信息(例如,DCI格式)的情况下,优选在无线帧n中设置(设为有效)发送方向UL-DL设定。例如,k为1。在无线帧n-k中接收到的第三信息也可以只对无线帧n是有效的。
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移动台装置1对多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执行图10中的设置方法。
移动台装置1对某服务小区基于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000)。移动台装置1判断是否接收到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S1002)。移动台装置1在接收到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的情况下,对该某服务小区,基于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来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006)。移动台装置1在没有接收到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二信息的情况下(其他/另外(else/otherwise)),对该某服务小区,基于对于该某服务小区的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004)。
也将基于第一信息而被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服务小区称为没有被设定动态TDD的服务小区。也将基于第二信息而被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服务小区称为被设定动态TDD的服务小区。
移动台装置1接收第二信息,基于第二信息来判断能够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子帧。接着,移动台装置1监视第三信息。移动台装置1在接收到第三信息的情况下,基于第三信息来判断能够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子帧。
例如,基站装置3使用PDCCH/EPDCCH,将第三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第三信息进行基站装置3(小区)的覆盖范围内的动态TDD的动作的控制。第三信息在CSS(公共搜索空间(CommonSearchSpace))或者USS(UE固有搜索空间(UE-specificSearchSpace))中发送接收。
CSS是多个移动台装置1共同进行PDCCH/EPDCCH的监视的区域。USS是至少基于C-RNTI来定义的区域。C-RNTI是对移动台装置1固有地分配的识别符。
在包括第三信息(指示对于子帧的发送方向的信息)的DCI格式的发送中,也可以使用C-RNTI。在包括第三信息(指示对于子帧的发送方向的信息)的DCI格式的发送中,也可以使用与C-RNTI以及SPSC-RNTI不同的RNTI。将该RNTI称为X-RNTI。即,在包括第三信息的信息的DCI格式中附加的CRC校验位通过C-RNTI或者X-RNTI进行扰频。
此外,移动台装置1对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进行监视的子帧也可以被限制。基站装置3也可以控制移动台装置1对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进行监视的子帧。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指示移动台装置1对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进行监视的子帧的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例如,能够以10个子帧间隔来配置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例如,移动台装置1以10个子帧间隔来监视第三信息。能够配置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的子帧也可以被预先确定。例如,第三信息也可以只配置在无线帧的子帧0或者5中。
开始了动态TDD的动作的移动台装置1在能够配置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的子帧中,进行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的监视。
移动台装置1对接收到的信号尝试解码,判断是否检测出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移动台装置1在检测出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基于检测出的第三信息,判断能够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子帧。移动台装置1在没有检测出包括第三信息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也可以关于能够发送上行链路的信号的子帧维持目前的判断。
以下,说明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设置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除了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是对于全部服务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一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图1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在图11中,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一个主小区和一个副小区。移动台装置1对主小区以及副小区分别执行图11中的设置方法。
移动台装置1判断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是否不同(S1100)。移动台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不设置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结束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处理。
移动台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副小区和/或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是否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载波指示符字段(CarrierIndicatorField))的PDCCH/EPDCCH(S1102)。
在服务小区为副小区、且移动台装置1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中对应于服务小区(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基于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104)。
在S1104中,移动台装置1基于图12的表,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在图12中,主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图12中,副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例如,在对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0、且对服务小区(副小区)设置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2的情况下,对副小区设置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1。
在服务小区为主小区或者服务小区为副小区、且移动台装置1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中没有对应于服务小区(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将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设置为对于服务小区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106)。
基站装置3基于图11的设置方法,设置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意味着,根据包括CIF的DCI格式来尝试PDCCH或者EPDCCH的解码。CIF是被映射载波指示符的字段。载波指示符的值表示该载波指示符相关的DCI格式对应的服务小区。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的移动台装置1在该其他的服务小区中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的移动台装置1优选在该其他的服务小区中经由PDCCH/EPDCCH而接收对于该服务小区的第三信息。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没有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的移动台装置1在该服务小区中监视伴随着CIF或者不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
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没有对应于服务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的移动台装置1优选在该服务小区中经由PDCCH/EPDCCH而接收对于该服务小区的第三信息。
对于主小区的PDCCH/EPDCCH在主小区中发送。对于主小区的第三信息优选经由主小区的PDCCH/EPDCCH而发送。
基站装置3将表示在主小区中发送的DCI格式中是否包括CIF的参数(cif-Presence-r10)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基站装置3对每一个副小区,将与跨载波调度相关的参数(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r10)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参数(CrossCarrierSchedulingConfig-r10)包括表示与相关的副小区对应的PDCCH/EPDCCH是在该副小区中发送还是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发送的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
在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表示与相关的副小区对应的PDCCH/EPDCCH是在该副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包括表示在该副小区中发送的DCI格式中是否包括CIF的参数(cif-Presence-r10)。
在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表示与相关的副小区对应的PDCCH/EPDCCH是在其他的服务小区中发送的情况下,参数(schedulingCellInfo-r10)包括表示对于相关的所述副小区的下行链路分配是在哪个服务小区中发送的参数(schedulingCellId)。
以下,说明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
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设置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除了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多个服务小区、且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对于至少2个服务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以外是对于全部服务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一个服务小区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不设置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图1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方法的流程图。在图13中,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一个主小区和一个副小区。移动台装置1对主小区以及副小区分别执行图13中的设置方法。
移动台装置1判断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是否不同(S1300)。移动台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不设置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结束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设置处理。
移动台装置1在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判断服务小区是主小区还是副小区(S1302)。
在服务小区为副小区的情况下,基于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304)。
在S1104中,移动台装置1基于图14的表,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图1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对应的图。
在图14中,主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图14中,副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在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4的集合1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1中定义。
移动台装置1在主小区中没有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4的集合2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2中定义。
移动台装置1在主小区中没有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4的集合3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3中定义。
移动台装置1在主小区中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4的集合4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4中定义。
移动台装置1在主小区中对应于副小区而被设定为监视伴随着CIF的PDCCH/EPDCCH、且由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属于图14的集合5的情况下,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集合5中定义。
例如,在对主小区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1、且对副小区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0的情况下,对副小区设置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1。
在服务小区为主小区的情况下,将对于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设置为对于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S1306)。
此外,基站装置3也基于图13的设置方法来设置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以下,说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服务小区中,至少用于确定能够发送或者不能发送上行链路的子帧。
移动台装置1在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移动台装置1在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以及GP中不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
以下,说明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服务小区中,至少用于确定能够发送或者不能发送下行链路的子帧。
移动台装置1在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移动台装置1在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以及GP中不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
基于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或者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DwPTS中进行使用了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测定(例如,与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测定)。
基站装置3从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限定的设定集合(集合的设定)中决定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即,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是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限定的设定集合中的元素。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限定的设定集合包括满足以下的条件(a)至(c)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和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的关系的图。在图15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
·条件(a):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
·条件(b):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或者下行链路子帧
·条件(c):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
这样,在动态TDD中,由于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以及特殊子帧的DwPTS不会利用于上行链路的发送,所以基于第一信息来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移动台装置1能够适当地进行使用了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测定。
此外,基于第二信息来设置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DwPTS中进行使用了下行链路的信号的测定(例如,与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测定)。
也将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且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称为第一灵活子帧。第一灵活子帧是用于上行链路以及下行链路的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
也将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且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称为第二灵活子帧。第二灵活子帧是用于下行链路的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第二灵活子帧是用于DwPTS中的下行链路的发送以及UpPTS中的上行链路的发送而被保留的子帧。
以下,详细说明发送方向UL-DL设定。
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设置与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上行/下行)有关的发送方向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用于决定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
移动台装置1基于调度信息(DCI格式和/或HARQ-ACK)以及发送方向UL-DL设定来控制第一灵活子帧以及第二灵活子帧中的发送。
基站装置3将表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第三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上行链路发送的子帧的信息。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的信息。第三信息是指示能够进行UpPTS中的上行链路发送以及DwPTS中的下行链路发送的子帧的信息。
例如,发送方向UL-DL设定用于确定在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且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和/或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且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即,发送方向UL-DL设定用于确定在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中被指示为不同的子帧的子帧中的、发送的方向。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和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和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的子帧的关系的图。在图16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
基站装置3从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限定的设定集合(集合的设定)中决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即,发送方向UL-DL设定是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限定的设定集合中的元素。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限定的设定集合包括满足以下的条件(d)至(h)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
·条件(d):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作为下行链路子帧。
·条件(e):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作为上行链路子帧。
·条件(f):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但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作为上行链路子帧或者下行链路子帧。
·条件(g):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作为特殊子帧。
·条件(h):指示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但通过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作为特殊子帧或者下行链路子帧。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PDCCH/EPDCCH的监视。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基于经由PDCCH/EPDCCH的下行链路许可的检测,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PDSCH的接收处理。
移动台装置1在被调度或者设定了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信号(PUSCH/SRS)的发送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中不进行上行链路信号(PUSCH/SRS)的发送处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禁止基站装置3的下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的发送处理。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被调度或者设定了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的上行链路信号(PUSCH/DMRS/SRS)的发送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中进行上行链路信号(PUSCH/DMRS/SRS)的发送处理。
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且上行链路的发送没有被调度的子帧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上行链路子帧的子帧中,禁止移动台装置1的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
基站装置3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的调度。
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下行链路信号的接收处理。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PDCCH/EPDCCH的监视。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基于经由PDCCH/EPDCCH的下行链路许可的检测,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DwPTS中,进行PDSCH的接收处理。
移动台装置1在被调度或者设定了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中的PUSCH的发送的情况下,在该子帧中不进行PUSCH的发送处理。
移动台装置1在被调度或者设定了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特殊子帧的子帧的UpPTS中的SRS的发送的情况下,在该子帧的UpPTS中进行SRS的发送处理。
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灵活子帧中,不发送CRS、PDCCH、PHICH和/或PCFICH。在该情况下,在被利用作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灵活子帧中,发送EPDCCH以及PDSCH。
也可以由基站装置3控制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灵活子帧中是否发送CRS、PDCCH、PHICH和/或PCFICH。在该情况下,基站装置3将表示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灵活子帧中是否发送CRS、PDCCH、PHICH和/或PCFICH的CRS参数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移动台装置1设置该CRS参数。
也可以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二灵活子帧的GP以及UpPTS字段中,不发送CRS。也可以由基站装置3控制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二灵活子帧中是否发送CRS。在该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基于上述的CRS参数,判断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二灵活子帧的GP以及UpPTS字段中是否发送CRS。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和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关系的图。
例如,在图17中,在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为0的情况下,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是集合{0、1、2、3、4、5、6}中的一个。例如,在图17中,在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为1的情况下,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是集合{1、2、4、5}中的一个。
例如,在图17中,在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为0、且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为1的情况下,发送方向UL-DL设定是集合{0、1、6}中的一个。
此外,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也可以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相同。但是,由于没有接收第二信息的移动台装置1将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相同的值设置为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以优选第二信息表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与第一信息表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不同。
在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和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定义发送方向UL-DL设定。或者,在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和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的值相同的值被设置为发送方向UL-DL设定。
第三信息也可以是从由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构成的设定集合(集合的设定)中表示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信息。
以下,详细说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决定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决定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的对应。
图1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CCH/EPDCCH/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DCCH/EPDCCH/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移动台装置1根据图18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在图18中,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在图18中,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以下,在图18的说明中,将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中对应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且检测出伴随着将移动台装置1设为对象的上行链路许可的PDCCH/EPDCCH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8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进行对应于该上行链路许可的PUSCH发送。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中对应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且检测出伴随着将移动台装置1设为对象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8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进行PUSCH发送。
在对应于设定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且将移动台装置1设为对象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括2比特的上行链路索引(ULindex)。在对应于设定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且将移动台装置1设为对象的上行链路许可中,不包括上行链路索引(ULindex)。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中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上行链路索引的MSB(最高位(MostSignificantBit))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8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0或者5中的第一资源集合中接收到伴随着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基于图18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的子帧n+k中调整与该PHICH对应的PUSCH发送。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中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上行链路索引的LSB(最低位(LeastSignificantBit))被设置为1的情况下,在子帧n+7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0或者5中的第二资源集合中接收到伴随着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子帧n+7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1或者6中接收到伴随着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NACK的PHICH的情况下,在子帧n+7中调整与该上行链路许可对应的PUSCH发送。
例如,移动台装置1在[SFN=m、子帧1]中检测出与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对应的PDCCH/EPDCCH/PHICH的情况下,在6个之后的子帧[SFN=m、子帧7]中调整PUSCH的发送。
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
图1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HI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HICH对应的PUS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移动台装置1根据图19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在图19中,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在图19中,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以下,在图19的说明中,将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
对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1至6的服务小区,在子帧n中经由与该服务小区对应的PHICH接收到的HARQ指示符(HARQ-ACK)与基于图19的表来确定的子帧n-k中的PUSCH的发送相关。
对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在子帧n=0或者5中的第一资源集合或者子帧n=1或者6中经由与该服务小区对应的PHICH接收到的HARQ指示符(HARQ-ACK)与基于图19的表来确定的子帧n-k中的PUSCH的发送相关。
对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0的服务小区,在子帧n=0或者5中的第二资源集合中经由与该服务小区对应的PHICH接收到的HARQ指示符(HARQ-ACK)与子帧n-6中的PUSCH的发送相关。
例如,对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1的服务小区,在[SFN=m、子帧1]中经由PHICH接收到的HARQ指示符(HARQ-ACK)与4个之前的子帧[SFN=m-1、子帧7]中的PUSCH发送相关。
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
图2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USCH的子帧n和被配置所述PUSCH对应的PHICH的子帧n+k的对应的图。移动台装置1根据图20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在图20中,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在图20中,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以下,在图20的说明中,将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
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中被调度了PUSCH发送的情况下,在根据图20的表来确定的子帧n+k中决定PHICH资源。
例如,对设置有上行链路参考设定0的服务小区在[SFN=m、子帧n=2]中被调度了PUSCH发送的情况下,在[SFN=m、子帧n=6]中决定PHICH资源。
以下,详细说明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在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图2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被配置PDSCH的子帧n-k和被发送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的对应的图。移动台装置1根据图21的表来确定(选择、决定)k的值。
在图21中,设定有一个主小区的情况下,或者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在图21中,设定有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参照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以下,在图21的说明中,将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简称为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
移动台装置1在服务小区的子帧n-k(k根据图21的表来确定)中检测出将移动台装置1设为对象、且应进行对应的HARQ-ACK的发送的PDSCH发送的情况下,在子帧n中发送HARQ-ACK。
例如,移动台装置1不进行对于在系统信息的发送中使用的PDSCH发送的HARQ-ACK的响应。例如,移动台装置1进行对于通过DCI格式而被调度的PDSCH发送的HARQ-ACK的响应,该DCI格式伴随通过C-RNTI而被扰频的CRC。
例如,移动台装置1在子帧n=2中,进行对于在设置有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1的服务小区中的子帧n-6和/或n-7中接收到的PDSCH的HARQ-ACK的发送。
此外,也可以对没有接收第二信息的服务小区不定义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在该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以及基站装置3也可以基于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来进行基于上述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来进行的处理。没有接收第二信息的服务小区是没有设定动态TDD的服务小区。
例如,在设定了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服务小区为副小区的情况下,也可以基于由对于其他的服务小区(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以及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所形成的对,设置对于服务小区(副小区)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例如,在设定了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2个服务小区的每一个中,对应的第二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例如,在设定了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相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在主小区中,对应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在副小区中,对应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用于确定(选择、决定)被配置PDSCH的子帧n和被发送与所述PDSCH对应的HARQ-ACK的子帧n+k的对应。
例如,在设定了一个主小区以及一个副小区、且没有接收对于主小区的第二信息、接收对于副小区的第二信息、且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服务小区UL-DL设定)以及对于副小区的第一下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在图12以及图14中,主小区UL-DL设定参照对于主小区的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
以下,详细说明CSI。
CSI包括信道质量指标(ChannelQualityIndicator:CQI)、RI(秩指示符(RankIndicator))以及PMI(预编码指示符(PrecodingMatricIndicator))。CQI表现对于通过PDSCH发送的单一的传输块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组合。编码率根据PDSCH的资源量以及传输块尺寸而导出。
图2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与CQI索引对应的调制方式和编码率的表。移动台装置1从满足以下条件的图22的表的1至15中导出最高的CQI索引:通过被称为CSI参考资源(CSIreferenceresource)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组而被发送,并且,作为与CQI索引对应的调制方式和传输块尺寸的组合的单一的PDSCH传输块有可能以不超过0.1的传输块错误概率来接收。移动台装置1在CQI索引1不满足上述条件的情况下,导出CQI索引0。
但是,在相邻的小区和服务小区的UL-DL设定不同的情况下,干扰状态因每个子帧而异。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定义有2个子帧集,移动台装置1将对于至少2个子帧集的每一个的信道状态信息报告给基站装置3。另外,优选基于子帧的干扰状态而构成子帧集。
图23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子帧集的结构的一例的图。在图23中,D表示下行链路子帧,U表示上行链路子帧,S表示特殊子帧,a表示属于第一子帧集的子帧,b表示属于第二子帧集的子帧,F表示第一灵活子帧。
在图23中,在服务小区的子帧{0、1、3、4、5、6、8、9}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此外,在图23中,在相邻小区的子帧{0、1、5、6、9}中进行下行链路的发送,在相邻小区的子帧{3、4、8}中进行上行链路的发送。因此,在服务小区中,在子帧{0、1、5、6、9}以及子帧{3、4、8}之间干扰状态不同。因此,在图23中,第一子帧集由子帧{0、1、5、6、9}构成,第二子帧集由子帧{3、4、8}构成。
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表示子帧集的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移动台装置1基于该信息而设定子帧集。
另外,也可以基于第一灵活子帧,隐式(implicit)地构成子帧集。例如,也可以是第一子帧集由第一灵活子帧构成,第二子帧集由通过第一上行链路参考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构成。
另外,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设定有多个CSI过程。也可以对单一的CSI过程设定有至少2个子帧集。此外,也可以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至少2个CSI过程,对至少2个CSI过程的每一个设定有一个子帧集。
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导出对于多个CSI过程和/或多个子帧集的每一个的CSI,并报告该CSI。
另外,包括与7680/(15000×2048)秒相等或者比其短的长度的DwPTS的特殊子帧也可以不属于任何子帧集。
CSI的报告是周期性或者非周期性。将周期性地报告的CSI称为周期性CSI。将非周期地报告的CSI称为非周期性CSI。
能够由移动台装置1使用于CSI的报告的资源由基站装置3所控制。
移动台装置1通过上位层(RRC层)而半静态地被设定,使得经由PUCCH周期性地反馈CSI。即,移动台装置1通过上位层(RRC层)而设定报告周期性CSI的子帧。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按每个CSI过程和/或每个子帧集设定周期性CSI的报告。
非周期性CSI通过PUSCH而被传输。移动台装置1在对于服务小区c的子帧n中检测出上行链路许可、且在该上行链路许可中包含的CSI请求字段设置为触发CSI报告的情况下,在服务小区c中的子帧n+k中使用通过该上行链路许可而被调度的PUSCH进行非周期性CSI的报告。
CSI请求字段被映射表示是否对移动台装置1指示非周期性CSI的报告的信息(CSI请求)。此外,该信息也可以表示CSI过程和/或子帧集,并且,移动台装置1报告对于由该信息所表示的CSI过程和/或子帧集的每一个的非周期性CSI。
移动台装置1导出宽带CQI以及子带CQI。在频域中,宽带CQI对应于全部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子带CQI对应于一部分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
以下,说明CSI参考资源。
在频域中,CSI参考资源由所导出的CQI的值与相关的波段对应的下行链路物理资源块的组所定义。
在时域中,CSI参考资源由一个子帧所定义。在子帧n中被报告CSI的情况下,CSI参考资源由子帧n-nCQIref所定义。
例如,在子帧n中被报告CSI的情况下,nCQIref是子帧n-nCQI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大于m或者相等的最小的值。例如,m为4或者5。例如,在被报告非周期性CSI的情况下,CSI参考资源是接收到对应的CSI请求的有效的子帧。
移动台装置1将至少满足以下的条件的子帧当作有效。另外,将由第一信息所表示的UL-DL设定称为服务小区的UL-DL设定。
·条件(X1):在没有设置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情况下,有效的子帧通过服务小区的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
·条件(X2):在设置有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情况下,有效的子帧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
·条件(X3):在不是发送模式9以及10的情况下,有效的子帧不是MBSFN子帧
·条件(X4):有效的子帧不包括与7680/(15000×2048)秒相等或者比其短的长度的DwPTS字段
·条件(X5):有效的子帧不包含在对移动台装置1设定的测定间隙中
·条件(X6):在移动台装置1设定有子帧集的情况下,有效的子帧是CSI报告对应的子帧集的元素
另外,条件(X1)以及条件(X2)中的下行链路子帧包括特殊子帧。
另外,在汇集了不同的UL-DL设定的多个小区、且移动台装置1在该汇集的小区中不具有同时发送接收的能力的情况下,条件(X1)以及条件(X2)中的下行链路子帧包括主小区中的下行链路子帧以及包含比7680/(15000×2048)秒长的DwPTS字段的特殊子帧。
另外,对于某服务小区的CSI参考资源的每一个属于任一个子帧集,不属于多个子帧集。由此,基站装置3能够使用第三信息,对移动台装置1确定为CSI参考资源的子帧进行控制。
另外,在没有对于CSI参考资源的有效的子帧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也可以省略CSI报告。
发送模式1-8的移动台装置1为了导出与CSI参考资源相关的CQI,基于CRS进行信道测定。
发送模式9以及10的移动台装置1为了导出与CSI参考资源相关的CQI,使用与CSI过程对应的NZPCSI-RS资源进行信道测定。也可以按每个CSI过程设定有NZPCSI-RS资源。
发送模式10的移动台装置1为了导出与CSI参考资源相关的CQI,使用与CSI过程对应的CSI-IM资源进行干扰测定。在对单一的CSI过程设定有至少2个子帧集的情况下,发送模式10的移动台装置1为了导出与CSI参考资源相关的CQI,使用CSI参考资源所属的子帧集内的CSI-IM资源进行干扰测定。
在LTE中,发送模式由基站装置3所控制。
基站装置3将对于第一子帧集的第四信息以及对于第二子帧集的第四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该第四信息用于指示移动台装置1是否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
另外,第四信息也可以用于指示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
另外,该第四信息也可以用于只指示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该第四信息也可以用于只指示在CSI参考资源中,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
移动台装置1设置第四信息。
基站装置3将对于第一子帧集的第五信息以及对于第二子帧集的第五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该第五信息表示PA的值。PA也可以按每个CSI过程以及每个子帧集个别设定。
基站装置3将对于第一子帧集以及第二子帧集的第六信息(nomPDSCH-RS-EPRE-Offset)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该第六信息表示Δoffset。Δoffset也可以对多个CSI过程以及多个子帧集是共同的。
在CRS用于信道测定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以导出CQI索引的目的,至少使用PA以及Δoffset,导出在CSI参考资源中设想的PDSCHEPRE(每个资源元素能量(EnergyPerResourceElement))和CRSEPRE之比。
基站装置3将表示不包括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EPRE和包括CRS的OFDM符号中的PDSCHEPRE之比ρA/ρB的第七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ρA/ρB也可以对多个子帧集是共同的。ρA/ρB既可以对多个CSI过程是共同的,也可以不同。
基站装置3将对于CSI过程和/或子帧集的每一个的第八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该第八信息表示PDSCHEPRE和NZPCSI-RSEPRE之比(Pc)。
基站装置3将表示CRSEPRE的第九信息发送给移动台装置1。
基站装置3也可以将第四信息至第九信息的每一个包含在上位层的信息(系统信息消息和/或RRC消息)中发送。
为了导出CQI索引的目的,移动台装置1在CSI参考资源中至少设想以下中的一个。
·设想(1):在通过第四信息而被指示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设置有第四信息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设想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
·设想(2):在通过第四信息而被指示移动台装置1不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没有设置第四信息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设想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与非MBSFN子帧内的数目相等。
·设想(3):在通过第四信息而被指示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设置有第四信息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设想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
·设想(4):在通过第四信息而被指示移动台装置1不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没有设置第四信息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设想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3。
·设想(5):在为了信道测定而使用NZPCSI-RS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设想通过与CSI过程和/或子帧集对应的Pc而被提供的PDSCHEPRE和NZPCSI-RSEPRE之比。另外,PDSCHEPRE和CRSEPRE之比通过PA而被提供。
·设想(6):在为了信道测定而使用CRS的情况下,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子帧集间公共的Δoffset以及通过与子帧集对应的PA而被提供的PDSCHEPRE和CRSEPRE之比。
·设想(7):资源元素没有通过同步信号、PBCH或者EPDCCH而被使用。
·设想(8):非MBSFN子帧的CP长。
·设想(9):冗余版本(RedundancyVersion)0。
·设想(10):没有对NZPCSI-RS以及ZPCSI-RS分配的资源元素。
·设想(11):没有对PRS分配的资源元素。
·设想(12):与对移动台装置1当前设定的发送模式相应的PDSCH发送方式。
图2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URS、CRS以及控制信号(PDCCH/PHICH/PCFICH)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24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移动台装置1在没有通过第四信息而被指示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在CSI参考资源中,设想图24中的URS、CRS、控制信号的开销。
图2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中的URS的配置的一例的图。在图25中,横轴为时间轴,纵轴为频率轴。移动台装置1在通过第四信息而被指示设想在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情况下,在CSI参考资源中,设想图25中的URS、CRS、控制信号的开销。
另外,设想(1)以及想定(2)中的CRS的开销也可以与实际的CRS的开销不同。另外,设想(3)以及想定(4)中的控制信号(PDCCH/PCFICH/PHICH)的开销也可以与实际的控制信号(PDCCH/PCFICH/PHICH)的开销不同。例如,实际的控制信号的开销通过经由PCFICH发送的、指示用于PDCCH的发送的区域(OFDM符号)的信息而导出。
例如,在图23中,基站装置3优选指示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属于第一子帧集的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不为0。例如,在图23中,也可以在第一子帧集中,包括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第一灵活子帧。
例如,在图23中,设定为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灵活子帧中,发送CRS、PDCCH、PHICH和/或PCFICH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优选指示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属于第二子帧集的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不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不为0。
例如,在图23中,设定为在通过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第一灵活子帧中,不发送CRS、PDCCH、PHICH和/或PCFICH的情况下,基站装置3优选指示移动台装置1设想在属于第二子帧集的CSI参考资源中,与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且由包括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
另外,设想(5)中的PDSCHEPRE和NZPCSI-RSEPRE之比也可以与实际的PDSCHEPRE和NZPCSI-RSEPRE之比不同。另外,设想(6)中的PDSCHEPRE和CRSEPRE之比也可以与实际的PDSCHEPRE和CRSEPRE之比不同。
(i)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是与移动台装置1进行通信的基站装置3,包括发送如下信息的发送部:表示第一子帧集以及第二子帧集的信息;所述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属于所述第一子帧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导出信道质量指标(CQI)而设想的、表示用于计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PDSCHEPRE)和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CRSEPRE)之比的第一值的信息;所述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属于所述第二子帧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导出信道质量指标(CQI)而设想的、表示用于计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PDSCHEPRE)和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CRSEPRE)之比的第二值的信息。
(ii)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的发送部发送所述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导出信道质量指标(CQI)而设想的、表示用于计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PDSCHEPRE)和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CRSEPRE)之比的第三值的信息,所述第三值对第一子帧集以及所述第二子帧集是公共的。
(iii)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基站装置3的发送部对第一子帧集以及第二子帧集的每一个发送如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台装置1是否设想在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和/或由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信息。
(iv)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包括接收部,该接收部接收与属于第一子帧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以及与属于第二子帧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对应的信道质量指标(CQI)。
(v)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是与基站装置3进行通信的移动台装置1,包括接收如下信息的接收部:表示第一子帧集以及第二子帧集的信息;所述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属于所述第一子帧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导出信道质量指标(CQI)而设想的、表示用于计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PDSCHEPRE)和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CRSEPRE)之比的第一值的信息;所述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属于所述第二子帧集的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导出信道质量指标(CQI)而设想的、表示用于计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PDSCHEPRE)和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CRSEPRE)之比的第二值的信息。
(vi)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台装置1的接收部接收所述移动台装置1为了在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导出信道质量指标(CQI)而设想的、表示用于计算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PDSCHEPRE)和小区固有参考信号对应的每个资源元素的功率(CRSEPRE)之比的第三值的信息,所述第三值对第一子帧集以及所述第二子帧集是公共的。
(vii)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移动台装置1的接收部对第一子帧集以及第二子帧集的每一个接收如下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移动台装置1是否设想在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中,与小区固有参考信号(CRS)对应的资源元素的数目为0和/或由包括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的控制信号所占有的OFDM符号的数目为0的信息。
(viii)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包括:控制部,确定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以及测定部,基于对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所属的第一子帧集或者第二子帧集的所述想定,导出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相关的信道质量指标(CQI)。
(ix)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由在时域中至少满足以下条件的单一的子帧所定义,在基于通过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或EPDCCH而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第三信息)来设置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情况下,所述条件包括通过基于所述控制信息(第三信息)来设置的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
(x)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未基于通过所述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和/或EPDCCH而被传输的控制信息(第三信息)来设置UL-DL设定(发送方向UL-DL设定)的情况下,所述条件包括通过服务小区的UL-DL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的子帧。
(xi)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被确定为所述信道状态信息(CSI)参考资源的所述下行链路子帧包括包含比7680/(15000×2048)秒长的DwPTS字段的特殊子帧。
(xii)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包括:测定部,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以及发送部,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由一个子帧n-nCQI_ref所定义。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满足至少包括下述的基准(i)至(v)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
·基准(i):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对于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基准(ii):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
·基准(iii):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
·基准(iv):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
·基准(v):在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对于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对于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
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对于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
(xiii)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中,满足至少包括下述的基准(vi)至(xi)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
·基准(vi):在汇集了伴随着不同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多个小区、且所述终端装置没有在所述汇集的多个小区中同时进行发送以及接收的能力的情况下,主小区中的子帧是通过对于对于所述主小区的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的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
·基准(vii):对对于所述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对于对于所述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基准(viii):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
·基准(ix):在DwPTS的长度等于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字段。
条件(x):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设定的测定间隙内。
条件(xi):在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相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在所述基准(vi)以及所述基准(vi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对于对于所述小区(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对于所述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是通过表示对于对于所述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表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
在所述基准(vi)以及所述基准(vii)中,未检测出表示对于对于所述小区(主小区以及副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对于对于所述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是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所述汇集的多个小区包括一个所述主小区。
由此,在使用信道状态信息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基站装置3能够有效率地与移动台装置1进行通信。
在涉及本发明的基站装置3以及移动台装置1中动作的程序也可以是以实现涉及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功能的方式控制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Unit))等的程序(使计算机发挥功能的程序)。并且,在这些装置中处理的信息在其处理时临时存储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Memory))中,之后存储在FlashROM(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等的各种ROM或HDD(硬盘驱动器(HardDiskDrive))中,根据需要由CPU进行读出、修改/写入。
此外,也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台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通过计算机来实现。此时,将用于实现该控制功能的程序记录在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中,使计算机系统读入在该记录介质中记录的程序而执行,也能够实现。
此外,这里所称的“计算机系统”是在移动台装置1或者基站装置3中内置的计算机系统,包括OS或周边设备等的硬件。此外,“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是指软盘、光磁盘、ROM、CD-ROM等的可移动介质、在计算机系统中内置的硬盘等的存储装置。
进一步,“计算机可读取的记录介质”既可以包含如在经由互联网等的网络或电话线路等的通信线路而发送程序的情况下的通信线那样、短时间内动态地保持程序的介质,也可以包含如成为此时的服务器或客户端的计算机系统内部的易失性存储器那样、恒定时间保持程序的介质。此外,上述程序既可以用于实现前述的功能的一部分,也可以与在计算机系统中已经记录的程序的组合来实现前述的功能。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还能够作为由多个装置构成的集合体(装置组)而实现。构成装置组的各个装置也可以具有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作为装置组,只要具有基站装置3的一组的各功能或者各功能块即可。此外,涉及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移动台装置1还能够与作为集合体的基站装置进行通信。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是EUTRAN(演进的通用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volvedUniversalTerrestrialRadioAccessNetwork))。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基站装置3也可以具有对于eNodeB的上位节点的功能的一部分或者全部。
此外,既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的移动台装置1、基站装置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典型地作为集成电路即LSI来实现,也可以作为芯片组来实现。移动台装置1、基站装置3的各功能块既可以单独芯片化,也可以将一部分或者全部集成而芯片化。此外,集成电路化的方法并不限定于LSI,也可以通过专用电路或者通用处理器来实现。此外,在随着半导体技术的进步而出现了代替LSI的集成电路化的技术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基于该技术的集成电路。
此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终端装置或者通信装置的一例而记载了移动台装置,但本申请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还能够应用于在室内外设置的固定式或者不可移动式的电子设备,例如AV设备、厨房设备、吸尘/洗涤设备、空调设备、办公设备、自动售货机、其他生活设备等的终端装置或者通信装置。
以上,关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了详细叙述,但具体的结构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也包含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的设计变更等。此外,本发明在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地组合而获得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中。此外,也包含将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元素且起到同样的效果的元素之间进行了置换的结构。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移动台装置
3基站装置
101上位层处理部
103控制部
105接收部
107发送部
301上位层处理部
303控制部
305接收部
307发送部
1011无线资源控制部
1013子帧设定部
1015调度信息解释部
1017CSI报告控制部
3011无线资源控制部
3013子帧设定部
3015调度部
3017CSI报告控制部
Claims (12)
1.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定部,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以及
发送部,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通过一个子帧n-nCQI_ref而被定义,
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使得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
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
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
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
所述基准(i)中,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包括基准(ii),所述基准(ii)是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的基准(ii)。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还包括基准(iii)、基准(iv)以及基准(v),
所述基准(iii)中,相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
所述基准(iv)中,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
所述基准(v)中,在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定部在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将属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子帧集内的所设定的干扰测定资源用于导出与在所述子帧n中被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有关的干扰测定。
5.一种无线通信方法,用于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
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
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通过一个子帧n-nCQI_ref而被定义,
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使得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
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
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
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
所述基准(i)中,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包括基准(ii),所述基准(ii)是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的基准(ii)。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还包括基准(iii)、基准(iv)以及基准(v),
所述基准(iii)中,相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
所述基准(iv)中,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
所述基准(v)中,在相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属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子帧集内的所设定的干扰测定资源用于导出与在所述子帧n中被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有关的干扰测定。
9.一种集成电路,安装在终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使所述终端装置发挥包括以下功能的一系列的功能:
对在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的值,基于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而导出信道质量指标的索引的功能;以及
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由所述信道质量指标构成的信道状态信息的功能,
在时域中,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通过一个子帧n-nCQI_ref而被定义,
相对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所述nCQI_ref是使得所述子帧n-nCQI_ref对应于有效的子帧的、等于4或者大于4的最小的值,
满足至少包括基准(i)的基准的、某服务小区中的子帧被当作有效,
在所述基准(i)中,检测出通过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进行信令通知的、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通过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而提供,
在所述基准(i)中,未检测出表示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的信息的情况下,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与通过上位层的参数而被指示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相同,
所述基准(i)中,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无线帧,所述子帧是通过相对对于所述服务小区的所述无线帧的上行链路-下行链路设定而被指示为下行链路子帧或者特殊子帧的子帧。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包括基准(ii),所述基准(ii)在DwPTS(下行链路导频时隙(DownlinkPilotTimeSlot))的长度为预定的值或者比所述预定的值短的情况下,所述子帧不包括DwPTS字段的基准(ii)。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准还包括基准(iii)、基准(iv)以及基准(v),
所述基准(iii)中,相对发送模式1-8,所述子帧不是MBSFN(多媒体广播和多播服务单频网络(MultimediaBroadcastandMulticastServiceoverSingleFrequencyNetwork))子帧,
所述基准(iv)中,所述子帧不收敛在对所述终端装置所设定的测定间隙内,
所述基准(v)中,在相对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所述子帧是与所述周期性的信道状态信息的报告链接的子帧集的元素。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集成电路,其特征在于,
在设定有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有关的子帧集的情况下,属于所述信道状态信息参考资源的子帧集内的所设定的干扰测定资源用于导出与在所述子帧n中报告的信道质量指标有关的干扰测定。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27102 | 2013-06-18 | ||
JP2013-127102 | 2013-06-18 | ||
PCT/JP2014/066191 WO2014203941A1 (ja) | 2013-06-18 | 2014-06-18 | 端末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230066A true CN105230066A (zh) | 2016-01-06 |
CN105230066B CN105230066B (zh) | 2019-04-02 |
Family
ID=521046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9392.2A Active CN105230066B (zh) | 2013-06-18 | 2014-06-18 |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72303B2 (zh) |
JP (1) | JP6394918B2 (zh) |
CN (1) | CN105230066B (zh) |
WO (1) | WO20142039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85164B2 (en) * | 2011-04-28 | 2018-09-2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invalid reference subframes for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feedback |
EP3518449A1 (en) * | 2012-12-30 | 2019-07-31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for sharing wireless resource information in multi-cel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
WO2016138662A1 (en) * | 2015-03-05 | 2016-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signaling for flexible duplex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
US11831584B2 (en) * | 2015-12-15 | 2023-11-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indicating a dynamic subframe type |
WO2017217584A1 (ko) * | 2016-06-12 | 2017-12-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Fdr 모드로 동작하는 환경에서의 harq 프로시저를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
CN107733607B (zh) * | 2016-08-12 | 2022-05-0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发送、检测方法及装置 |
EP3515002B1 (en) * | 2016-09-30 | 2024-01-1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for feeding back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cknowledgement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US11031985B2 (en) * | 2017-09-21 | 2021-06-0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omputation using a control resource assumption |
US11051349B2 (en) * | 2018-05-10 | 2021-06-2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current communications in a network |
WO2020237612A1 (en) * | 2019-05-31 | 2020-12-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si report configuration for full-duplex communications |
WO2021151223A1 (en) * | 2020-01-29 | 2021-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ross-carrier scheduling technique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6347A (zh) * | 2007-04-11 | 2009-12-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tdd系统中发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
WO2010052566A2 (en) * | 2008-11-10 | 2010-05-14 | Nokia Corporation | Reduction of unnecessary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and decoding |
WO2012169817A2 (en) * | 2011-06-10 | 2012-12-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ulti-node syste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86772A (zh) * | 2012-09-20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增强型下行控制信道的配置、检测方法及装置、基站、终端 |
-
2014
- 2014-06-18 WO PCT/JP2014/066191 patent/WO201420394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18 US US14/898,153 patent/US9872303B2/en active Active
- 2014-06-18 CN CN201480029392.2A patent/CN105230066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18 JP JP2015522963A patent/JP6394918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06347A (zh) * | 2007-04-11 | 2009-12-16 | Lg电子株式会社 | 在tdd系统中发送调度信息的方法 |
WO2010052566A2 (en) * | 2008-11-10 | 2010-05-14 | Nokia Corporation | Reduction of unnecessary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reception and decoding |
WO2012169817A2 (en) * | 2011-06-10 | 2012-12-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in multi-node system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SUSTEK: "Correction of valid downlink subframe", 《3GPP TSG-RAN1 MEETING #73,R1-132682》 * |
ASUSTEK: "CSI reference subframe for half duplex TDD UE",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72BIS,R1-131041》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4203941A1 (ja) | 2017-02-23 |
US9872303B2 (en) | 2018-01-16 |
US20160143044A1 (en) | 2016-05-19 |
WO2014203941A1 (ja) | 2014-12-24 |
CN105230066B (zh) | 2019-04-02 |
JP6394918B2 (ja) | 2018-09-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368975B2 (ja) | 端末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WO2017130970A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6596792B2 (ja)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JP6388584B2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05230066B (zh) | 终端装置、无线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JP6400023B2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WO2017130968A2 (ja) | 基地局装置、端末装置および通信方法 | |
CN106465373B (zh) |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EP3099113B1 (en) | User device, base-station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5474728A (zh)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5359593A (zh) | 终端装置、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WO2014203964A1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CN104769868A (zh) |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无线通信方法以及基站装置 | |
CN105379391A (zh)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5144800A (zh) | 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5453680A (zh)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5453677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通信方法以及集成电路 | |
CN105493596A (zh) | 终端、基站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5052216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5027657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CN105493557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通信方法 | |
CN105009631A (zh) | 基站装置、终端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
JP6414752B2 (ja)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
EP3113537B1 (en) |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
CN105075374A (zh) |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集成电路以及无线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