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202374B -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02374B
CN105202374B CN201510658901.4A CN201510658901A CN105202374B CN 105202374 B CN105202374 B CN 105202374B CN 201510658901 A CN201510658901 A CN 201510658901A CN 105202374 B CN105202374 B CN 10520237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be
collection
reciprocating
electric field
destructive te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65890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02374A (zh
Inventor
蒋文春
王宜金
张兰
陈健飞
王炳英
涂善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East China
Priority to CN20151065890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0237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023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23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023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023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mage Input (AREA)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属于管路无损检测技术设备领域。包括待测管道(1),在待测管道(1)上设置有待测区域,在待测区域内设置有若干检测点,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1)待测区域的表面以非焊接的形式设置有将检测点露出的采集槽单元(4),在采集槽单元(4)的表面架设有往复式采集单元(5),往复式采集单元(5)与往复式驱动单元(3)连接并在其带动下沿采集槽单元(4)进行往复运动并完成检测点数据的采集。通过本发明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在使用电场指纹法进行管道腐蚀情况测试时,采用非焊接的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同时避免了大量接线。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属于管路无损检测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采用电阻探针法和极化探针法在线监测管道的腐蚀情况,但这些方法只能进行间接均匀腐蚀检测,且对管壁有损伤,同时维修成本以及停车启动成本较高,且对危害性极大的局部腐蚀无能为力。利用电场指纹法进行管道腐蚀的检测,具有测量直接、精度及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的优点,且对管壁无损伤。
电场指纹法的基本原理为:在待测管道的易腐蚀处焊接以阵列的形式焊接若干捕捉电极,捕捉电极焊接完成之后在捕捉电极上引出导线,然后在捕捉电极对待测管道施加大电流信号,在管道未发生腐蚀时采集捕捉电极的输出电压作为该待测管道的参考值。待设备运行一段时间以后,通过捕捉电极测量金属结构电压特征细微变化,将测得的电压特征与无缺陷结构时的参考值进行比较,由此判断因腐蚀引起的金属损失、裂纹或凹槽等缺陷。
在现有技术中普遍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捕捉电极焊接在待测管道的表面,通过焊接的方式,存在有如下缺陷:
1、焊接对焊接设备要求较高,根据不同的管道材料和电极材料,焊接设备要求不同,焊接工艺参数不同,一一探究比较困难;对于室内施工,一些管道所处位置狭小,焊接操作困难,甚至无法焊接,大大限制了技术的应用范围;相应的,对于野外施工,电源架设不方便,焊接设备笨重不能灵活施工,也大大限制了该项技术的推广使用。这些缺陷在给现场施工带来很大麻烦的同时提高了装置的安装成本。
2、采用焊接连接方式,将捕捉电极和待测管道焊接在一起,虽然程度比较小,但是本身是对待测管道的一种破坏,对于薄壁管道危害比较大,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无损检测的原则。
3、电场指纹法的技术应用方向,主要为石油化工等管道检测,该技术的优点之一是装置不需要停产,但是焊接容易产生明火,不适合高危环境下操作。
4、采用焊接方式,不能保证每一个焊接接头完全一致,由此形成的焊接接触电阻就会不同,微小的电阻差异变化将会明显影响微电压信号的采集,限制了电压信号的高精度检测。
5、捕捉电极和待测结构焊接接头牢固性有待检测,同时焊接接头处容易形成应力集中,影响高压管道安全;同时焊接接头比较容易腐蚀,防腐蚀要求比较高。
6、现有技术中以阵列的形式设置捕捉电极,因此需要的捕捉电极的数量较多,且由于每一个捕捉电极均需要引出电源线,因此安装成本较高。每一个电极探针都需要和待测管道有效连接,工作量大,工艺复杂,人工成本高。由于每一个捕捉电极都需要将数据导出,所以数据采集线路复杂混乱,且对数据采集设备的要求较高且费用较为昂贵,同时多路数据传输时,数据的传输容易受到干扰,影响采集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使用电场指纹法进行管道腐蚀情况测试时,采用非焊接的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同时避免了大量接线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待测管道,在待测管道上设置有待测区域,在待测区域内设置有若干检测点,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待测区域的表面以非焊接的形式设置有将检测点露出的采集槽单元,在采集槽单元的表面架设有往复式采集单元,往复式采集单元与往复式驱动单元连接并在其带动下沿采集槽单元进行往复运动并完成检测点数据的采集。
优选的,所述的采集槽单元、往复式采集单元以及往复式驱动单元均设置在底板上,底板截面为圆弧状,固定在待测管道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的采集槽单元包括多条沿待测管道轴向设置的采集槽,采集槽开设在底板的表面,每条采集槽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数据采集孔,数据采集孔为通孔,与待测管道上待测区域内的检测点一一对应。
优选的,在所述的采集槽中,相邻的两数据采集孔之间由凸起连接,凸起两侧为坡面设计。
优选的,所述的往复式采集单元包括探针支架轨道、探针支架以及多个探针,探针支架轨道设置在采集槽单元的两侧,探针支架可滑动的安装在探针支架轨道内并架设在采集槽单元的外部,探针支架与往复式驱动单元连接实现往复运动;探针固定在探针支架的内侧面,与待测管道待测区域内阵列排布的若干检测点中的一行或一列检测点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的探针包括上主体和下主体,上主体内部设置有上弹簧,下主体套装在上主体内部并在上弹簧的作用下处于上主体的底部,在下主体内设置有弹性采集机构,弹性采集机构与待测管道待测区域内的检测点接触实现数据采集。
优选的,所述的弹性采集机构包括下弹簧、内探针和滚珠,下弹簧位于下主体上部的空腔内,滚珠可转动的位于下主体底部的滚珠槽内,内探针在下弹簧的作用下自下主体上部的空腔向下进入滚珠槽内与滚珠接触;内探针和滚珠为导电材质制成,滚珠自滚珠槽底部露出与待测区域内的检测点接触,在内探针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数据引出的数据采集线。
优选的,所述的往复式驱动单元包括椭圆形的转盘、连杆以及推杆,电动机的输出轴垂直转盘的盘面固定,连杆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转盘的边缘处,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推杆的一端,推杆的另一端与往复式采集单元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推杆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条用于导向的推杆轨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本发明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在使用电场指纹法进行管道腐蚀情况测试时,采用非焊接的方式实现数据的采集,真正做到了对待测管道的无损伤,同时避免了焊接条件以及供电的一系列限制,更方便野外施工,大大降低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检测的安全性。
2、在本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中,通过往复式驱动电源驱动往复式采集单元沿采集槽单元进行往复运动,往复式采集单元在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即完成了待测管道中整个待测区域内的采集点的采集,相比较现有技术,避免了大量的接线,因此电压采集完成之后,在后续的数据处理中,由于同时采集的检测点的数量较少,在硬件上大大降低了数据采集设备的成本,在软件上也降低了编程的复杂程度,数据处理更为简洁。
3、将采集槽单元,往复式采集单元以及往复式驱动单元设置在底板上,在将底板固定在待测管道表面,拆装更为方便,且采集槽单元,往复式采集单元以及往复式驱动单元的设置更为方便且合理。
4、通过设置采集槽,并在采集槽上设置将检测点一一露出的数据采集孔,更方便检测点的定位和采集,采集精度更高。
5、在相邻两数据采集孔之间设置有带坡面的凸起,更方便探针支架的往复运动。
6、在探针中可回弹的弹性采集机构,在探针支架进行往复移动时,探针内的弹性采集机构可以缩回上主体内,更方面探针的移动。
7、转盘采用椭圆形盘面,因此推杆在实现相同的往复运动距离时,转盘所需要设置的盘面面积更小,因此缩小了往复式驱动单元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往复式驱动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采集槽单元正视图。
图4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采集槽单元仰视图。
图5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往复式采集单元正视图。
图6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往复式采集单元俯视图。
图7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探针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2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采集槽单元正视图。
图9为实施例2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探针结构示意图。
其中:1、待测管道 2、底板 3、往复式驱动单元 4、采集槽单元 5、往复式采集单元 6、电机轴 7、转盘 8、连杆 9、推杆轨道 10、推杆 11、采集槽 12、凸起 13、数据采集孔 14、定位柱 15、探针支架 16、探针 17、探针支架轨道 18、数据采集线19、上主体 20、上弹簧 21、下弹簧 22、下主体 23、内探针 24、滚珠 25、滚珠槽26、返回环 27、返回式采集槽 28、主体 29、返回式探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7是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1~9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固定在待测管道1表面上的底板2,底板2截面为标准的圆弧状,其圆弧的曲率与待测管道1的曲率相同,底板2为绝缘材质,可通过多种方式固定在待测管道1上,如胶粘固定,固定绳固定等。在底板2上依次设置有往复式驱动单元3、采集槽单元4以及往复式采集单元5。底板2固定完成之后,采集槽单元4与待测管道1上的待测区域的位置相对应。往复式采集单元5与采集槽单元4配合安装,往复式采集单元5在往复式驱动单元3的带动下沿采集槽单元4进行往复运动,在进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往复式采集单元5中的电压采集装置对待测管道1上的待测区域的电压检测点的电压进行循环采集,并进行输出。
如图2所示,往复式驱动单元3包括转盘7、连杆8以及推杆10。转盘7由电动机(图中未画出)带动转动,电动机的输出轴垂直转盘7的盘面固定。连杆8的一端通过一转轴可转动的连接在转盘7的边缘处,连杆8的转轴与电动机的输出轴分别位于转盘7的不同盘面上,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推杆10的一端,推杆10的另一端与往复式采集单元5连接。在推杆10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条推杆轨道9,用于限制推杆10的活动范围。
当转盘7在电动机输出轴的作用下开始转动时,由于连杆8与转盘7的边缘处连接,因此连杆8与转盘7的连接点以类似曲轴的原理完成远离、靠近推杆轨道9的循环运动,由于连杆8为刚性器件,因此连杆8与转盘7连接的一端运动的同时,其另一端带动推杆10实现往复运动,从而实现了往复式采集单元5的往复运动。
在本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中,转盘7采用椭圆形盘面,因此推杆10在实现相同的往复运动距离时,转盘7所需要设置的盘面面积更小,因此缩小了往复式驱动单元3所占用的空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材料成本。
如图3~4所示,采集槽单元4包括多条与待测管道1轴向设置的采集槽11,相邻两条采集槽11的间距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采集槽11直接开设在底板2的表面。在每条采集槽11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数据采集孔13,相邻两数据采集孔13的间距与相邻两采集槽11的间距相同,因此在采集槽11之后,在底板2上形成行、列间距相同的阵列式数据采集孔13。采集槽11的数量以及每条采集槽11内的数据采集孔13的数量均由测试前的采集方案确定。在每一条采集槽11内,相邻两数据采集孔13之间均由凸起12连接,凸起12的两端为坡面,在本实施例中,凸起12采用圆弧状,也可以采用梯形状。
数据采集孔13均为通孔,待测管道1中需要进行电压采集的检测点均可从数据采集孔13中露出。往复式采集单元5中的电压采集装置的数量以及间距与采集槽11的数量及间距相同,因此往复式采集单元5在往复式驱动单元3的带动下沿采集槽单元4进行往复式运动时,往复式采集单元5中的电压采集装置依次经过每一列的数据采集孔13,实现对待测管道1上电压检测点输出电压的往复循环采集。
如图5~6所示,往复式采集单元5包括探针支架轨道17、探针支架15以及由探针支架15固定的多个探针16。探针支架轨道17轴向固定在底板2上,采集槽11的两侧各设置有一条。探针支架轨道17为圆管状,在圆管的管壁上轴向开设有开口,开口两端的距离小于圆管的直径,且两条探针支架轨道17上的轴向开口相对设置。
探针支架15为圆弧形条状,其圆弧的曲率与底板2的曲率相同。在探针支架1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根连接杆连接一个定位柱14,两端的定位柱14对应套装在相应侧的探针支架轨道17内,相应的连接杆从探针支架轨道17管体的开口处引出,实现探针支架15与探针支架轨道17的连接。定位柱14为圆柱状,其直径小于探针支架轨道17管体的直径且大于探针支架轨道17管体上开口两端的距离,探针支架15与定位柱14之间的连接杆截面的粗细程度小于探针支架轨道17管体上开口两端的距离,因此在将两侧的定位柱14套装在对应的探针支架轨道17中之后,在保证探针支架15与探针支架轨道17可靠连接,不会脱出的同时,探针支架15可以沿探针支架轨道17的轴向往复移动,上述的往复式驱动单元3中推杆10与探针支架15的侧面连接,探针支架15在往复式驱动单元3中推杆10的带动下实现往复运动。
在探针支架15的内侧设置有多个探针16,探针16的数量以及相邻两探针16之间的距离与上述采集槽11的数量及相邻两条采集槽11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探针支架15上的探针16与采集槽单元4中对应的一列数据采集孔13相对应,并穿过相应的数据采集孔13与待测管道1接触,实现待测管道1上电压的采集。当探针支架15在推杆10的带动下进行往复运动时,探针支架15上的一列探针16对应的与采集槽单元4中每一列数据采集孔13相对应,实现待测管道1上待测区域的电压采集。
椭圆形的转盘7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时,当连杆8位于电动机输出轴的两端处时,探针支架15在推杆10的带动下处于最近端和最远端。操作人员通过有限次的试验,可以保证探针支架15在推杆10的带动下处于最近端和最远端时,探针支架15上的探针16恰好与采集槽11左右两列的数据采集孔13的位置相对应,因此在转盘7的一个旋转周期中,探针支架15恰好沿探针支架轨道17进行一次往复运动。
如图7所示,探针16包括上主体19和套装在上主体19中的下主体22。上主体19和下主体22可采用相同或不同形状的截面,上主体19和下主体22截面优选采用圆柱形。上主体19为中空设计,在该空腔内设置有上弹簧20,在上主体19的底部开有通孔,下主体22自该圆孔中向下引出,下主体22在上弹簧20的下压作用下始终处于上主体19的底部,在下主体22的上端设置有挡台,以防止下主体22从上主体19下部掉出。
下主体22同样为中空设计,在其空腔内设置有下弹簧21,在该空腔的底部设置有一个通孔,内探针23自该通孔中向下引出,内探针23在下弹簧21的作用下始终处于下主体22的底部,在内探针23的上端设置有挡台,以防止内探针23从下主体22下部掉出。在下主体22的底部设置有滚珠槽25,在滚珠槽25内设置有可任意转动的滚珠24,探针23下部位于滚珠槽25上部且与滚珠24表面接触。
滚珠24以及内探针23均采用导电材质制成,滚珠24自滚珠槽25底部露出,在探针16随探针支架15进行往复运动时,探针16底部的滚珠24对应进入数据采集孔13内并与待测管道1上的检测点接触,对待测管道1的检测点的电压进行采集。在探针16内还设置有数据采集线18,数据采集线18一端与内探针23的顶部可靠电气连接,另一端向上依次穿过设置在上主体19和下主体22顶部的开孔后引出,同时实现采集到的电压数据的传输。
具体工作过程及工作原理如下:
准备阶段:
在通过电场指纹法对待测管道1进行测试之前,首先在待测管道1上确定待检测的区域,然后在该区域内确定检测点的数量,并进行相应的标记。在待检测区域内的检测点的行、列数量及相邻两行、两列的间隔确定之后,在底板2上开设相应行数以及间隔的采集槽11,同时在每条采集槽11内开设相对应数量和间隔的数据采集孔13,完成采集槽单元4的设置。然后将底板2固定在待测管道1上,并保证每个数据采集孔13的位置与事先确定的检测点的位置一一对应。
在将采集槽单元4设置完成之后,在采集槽单元4的两侧固定探针支架轨道17并完成探针支架15的固定,并保证探针支架15上的探针16数量及间距与采集槽11的数量及间距相同,在将探针支架15固定在探针支架轨道17上之后,将探针支架15与往复式驱动单元3中的推杆10连接。测试人员通过常规计算和有限次的试验,可以确定转盘7的形状以及电动机输出轴、连杆8在转盘7上的固定位置,以保证转盘7在电动机带动下转动时,探针支架15在推杆10的带动下处于最近端和最远端时,探针支架15上的探针16恰好与采集槽11左右两列的数据采集孔13的位置相对应,即转盘7的一个旋转周期中,探针支架15恰好沿探针支架轨道17进行一次往复运动。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底板2上往复式驱动单元3、采集槽单元4以及往复式采集单元5的设置,准备阶段完毕。
测试阶段:
启动电动机,转盘7在电动机的带动下进行转动,转盘7在转动时通过连杆8和推杆10带动探针支架15沿探针支架轨道17进行往复运动。在探针支架15进行往复运动的同时,固定在探针支架15上的探针16对应进入采集槽单元4中通过采集槽11形成的每列数据采集孔13内,并穿过数据采集孔13对待测管道1的检测点的输出电压进行检测,并将采集到的电压值进行输出。
在进行电压采集过程中,电动机的转速足够慢以保证探针16在移动至每列数据采集孔13内之后均可顺利完成相对应检测点的电压采集。在探针支架15进行往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每条采集槽11内相邻两数据采集孔13之间由弧形的凸起12连接,所以更方便探针16的移动。在探针16离开一个数据采集孔13向下一个数据采集孔13移动时,探针的下主体22被凸起12压入上主体19内,并在上主体19内上弹簧20的作用下始终压紧在采集槽11的内表面上,在探针16移动过程中,探针16下主体22内的下弹簧21进一步通过内探针23将滚珠24进行压紧,在滚珠24滚动中完成探针16的移动,且滚珠始终处在压紧的状态,从而保证了电压数据的顺利采集,即探针16代替了现有技术中捕捉电极的作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采集槽单元4以及与之对应的往复式采集单元5的结构不同。
如图8所示,在采集槽单元4中,采集槽11由返回式采集槽27代替。返回式采集槽27同样开设在底板2上。返回式采集槽27的数量以及相邻两条返回式采集槽27的间距由检测方案确定;在每条返回式采集槽27内设置有多个数据采集孔13,数据采集孔13的数量以及相邻两数据采集孔13的间距同样由检测方案确定。
在每条返回式采集槽27的两端设置有返回环26。返回式采集槽27进行水平延伸,形成返回环26的水平段,返回环26的水平段再次向返回式采集槽27弯曲与返回式采集槽27的端部连接形成弯曲段。返回式采集槽27两端的返回环26对称设置,与返回式采集槽27宽度相同且形成一体。
在本实施例中,往复式采集单元5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探针16的结构不同。如图9所示,探针16包括主体28以及套装在主体28内的返回式探针29,主体28为中空的圆柱型体,在其空腔内设置有弹簧,在主体28的底部开设有通孔,返回式探针29自该通孔中穿出,并在弹簧的作用下始终处在下压的状态。
返回式探针29上端为倒置的圆台状,其上部圆形面的直径大于主体28底部通孔的直径,以防止返回式探针29自主体28内掉出。返回式探针29下端自主体28底面引出之后连接一个弯曲的探针,返回式探针29中与圆台状的上部以及下部的弯曲的探针为一体设计且为导电材质制成。在返回式探针29的顶端设置有数据采集线18,数据采集线18另一端自主体28的上端引出。
在本实施例中,探针支架15在推杆10的带动下在返回式采集槽27内进行往复运动,当探针16运动至端部时,探针16内的返回式探针29进入返回式采集槽27端部的返回环26内,并沿着返回环26进行环形移动,当推杆10开始返回时返回式探针29进行相应的转动并再次进入返回式采集槽27内,实现了探针轨道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往复式驱动单元3以及往复式采集单元5均直接固定在待测管道1上,底板2只用于设置采集槽单元4。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在采集槽11的两端均设置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的触点接入控制器中,控制器连接电动机,用于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当探针支架15移动至采集槽11的某一端时,将相应的行程开关触发,此时行程开关向控制器输出控制信号,由控制器控制电动机进行反向转动,反向推动探针支架15运动,实现探针支架15的往复运动。
实施例5:
实施例5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
将实施例4中的往复式驱动单元省略,由直线电机直接或间接连接探针支架15,由直线电机直接实现探针支架15的往复运动。
本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是上述各实施例的任意组合。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包括待测管道(1),在待测管道(1)上设置有待测区域,在待测区域内设置有若干检测点,其特征在于:在待测管道(1)待测区域的表面以非焊接的形式设置有将检测点露出的采集槽单元(4),在采集槽单元(4)的表面架设有往复式采集单元(5),往复式采集单元(5)与往复式驱动单元(3)连接并在其带动下沿采集槽单元(4)进行往复运动并完成检测点数据的采集;
所述的往复式采集单元(5)包括探针支架轨道(17)、探针支架(15)以及多个探针(16),探针支架轨道(17)设置在采集槽单元(4)的两侧,探针支架(15)可滑动的安装在探针支架轨道(17)内并架设在采集槽单元(4)的外部,探针支架(15)与往复式驱动单元(3)连接实现往复运动;探针(16)固定在探针支架(15)的内侧面,与待测管道(1)待测区域内阵列排布的若干检测点中的一行或一列检测点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槽单元(4)、往复式采集单元(5)以及往复式驱动单元(3)均设置在底板(2)上,底板(2)截面为圆弧状,固定在待测管道(1)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采集槽单元(4)包括多条沿待测管道(1)轴向设置的采集槽(11),采集槽(11)开设在底板(2)的表面,每条采集槽(11)内部均匀设置有多个数据采集孔(13),数据采集孔(13) 为通孔,与待测管道(1)上待测区域内的检测点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采集槽(11)中,相邻的两数据采集孔(13)之间由凸起(12)连接,凸起(12)两侧为坡面设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探针(16)包括上主体(19)和下主体(22),上主体(19)内部设置有上弹簧(20),下主体(22)套装在上主体(19)内部并在上弹簧(20)的作用下处于上主体(19)的底部,在下主体(22)内设置有弹性采集机构,弹性采集机构与待测管道(1)待测区域内的检测点接触实现数据采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采集机构包括下弹簧(21)、内探针(23)和滚珠(24),下弹簧(21)位于下主体(22)上部的空腔内,滚珠(24)可转动的位于下主体(22)底部的滚珠槽(25)内,内探针(23)在下弹簧(21)的作用下自下主体(22)上部的空腔向下进入滚珠槽(25)内与滚珠(24)接触;内探针(23)和滚珠(24)为导电材质制成,滚珠(24)自滚珠槽(25)底部露出与待测区域内的检测点接触,在内探针(23)顶部设置有用于将数据引出的数据采集线(1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往复式驱动单元(3)包括椭圆形的转盘(7)、连杆(8)以及推杆(10),电动机的输出轴垂直转盘(7)的盘面固定,连杆(8)的一端可转动的连接在转盘(7)的边缘处,连杆(8)的另一端连接推杆(10)的一端,推杆(10)的另一端与往复式采集单元(5)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杆(10)的两侧还分别设置有一条用于导向的推杆轨道(9)。
CN201510658901.4A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23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8901.4A CN105202374B (zh)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658901.4A CN105202374B (zh)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2374A CN105202374A (zh) 2015-12-30
CN105202374B true CN105202374B (zh) 2017-08-29

Family

ID=54950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658901.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202374B (zh) 2015-10-14 2015-10-14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0237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61348A (zh) * 2017-08-25 2018-01-09 张安全 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分布和压接压降在线测量方法
JP2021503591A (ja) * 2018-11-02 2021-02-12 ハンズ レーザー テクノロジー インダストリー グループ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品質検査装置、方法、システム及び一体型プローブ組立体
CN111289575A (zh) * 2018-12-07 2020-06-16 中南大学 一种基于相对运动检测导电管棒质量的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63679A (en) * 1996-01-26 1999-10-05 Harris Corporation Electric field fingerprint sensor apparatus and related methods
CN202484610U (zh) * 2011-12-28 2012-10-10 四川中油天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电位矩阵的金属管道腐蚀监测系统
CN203148889U (zh) * 2013-03-19 2013-08-2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无损检测装置
CN204405597U (zh) * 2015-02-03 2015-06-1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技术检测中心 一种基于电场指纹法的无损检测装置
CN104569139B (zh) * 2015-02-03 2016-01-20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电场指纹法的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02374A (zh) 2015-12-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02374B (zh) 一种应用于电场指纹法的移动电极式管道无损检测装置
CN102216785B (zh) 具有自动吸液装置和用于确定吸液针末梢位置的测量装置的自动分析装置
CN102692200B (zh) 高精度自动检测电磁阀阀芯位移的装置及其方法
CN102768348A (zh) 一种探针寿命自动测试系统
CN206593629U (zh) 气门自动检测装置
CN209255267U (zh) 微动开关的功能测试机
CN104316878B (zh) 塑壳电池极柱与盖板间绝缘检测装置及其检测工装
CN204128505U (zh) 一种产品高度角度一体检测装置
CN204514850U (zh) 一种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电化学无损检测装置
CN105319248A (zh) 一种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电化学无损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4613335U (zh) 一种避雷器检测装置
CN207894963U (zh) 用于电路板检测的工装
CN108535340A (zh) 一种湿地土壤剖面Eh、pH和EC原位测定装置与方法
CN106767574B (zh) 一种钠硫电池检测用x射线检测装置
CN108562535B (zh) 一种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腐蚀电化学无损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CN205720309U (zh) 一种超级电容器检测夹具
CN110530974B (zh) 一种钢板自走式无损检测装置
CN206557346U (zh) 双断点开关电器的检测装置
CN204699962U (zh) 燃气计量表电子计数器传感组件筛选仪
CN204177914U (zh) 一种端子耐压绝缘测试装置
CN208270494U (zh) 一种电缆橡胶接头内部缺陷超声成像检测系统
CN208568550U (zh) 一种检测金属表面缺陷的腐蚀电化学无损检测装置
TWI480544B (zh) Testing device for flat plate gas sensing element and its detecting method
CN201852903U (zh) 一种连接器电气性能测试治具
CN222069743U (zh) 一种笔式传感器疲劳测试实验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