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9105B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59105B CN105159105B CN201510498238.6A CN201510498238A CN105159105B CN 105159105 B CN105159105 B CN 105159105B CN 201510498238 A CN201510498238 A CN 201510498238A CN 105159105 B CN105159105 B CN 10515910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lligent
- electric appliance
- wearable device
- preset
- intelligent electr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163 sequencing techniqu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257 mal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2-[3-[(2-hydroxyphenyl)methylideneamino]propyliminomethyl]phenol Chemical compound OC1=CC=CC=C1C=NCCCN=CC1=CC=CC=C1O KLDZYURQCUYZB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41000209140 Triticum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1307 Triticum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6 conven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1098 delayed sleep phase syndrom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3921 delayed sleep phase type circadian rhythm sleep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72 for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92 media compon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5/00—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 G05B15/02—Systems controlled by a computer electr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18—Numerical control [NC], i.e. automatically operating machines, in particular machine tools, e.g. in a manufacturing environment, so as to execute positioning, movement or co-ordinated operations by means of programme data in numerical form
- G05B19/414—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system, e.g. common controller or multiprocessor systems, interface to servo, programmable interface controller
- G05B19/4147—Structure of the control system, e.g. common controller or multiprocessor systems, interface to servo, programmable interface controller characterised by using a programmable interface controller [PIC]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Wearable computers, e.g. on a bel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12/2816—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 H04L12/282—Controlling appliance services of a home automation network by calling their functionalities based on user interaction within the ho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14—HVAC, heating, ventillation, climate control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20—Pc systems
- G05B2219/26—Pc applications
- G05B2219/2642—Domotique, domestic, home control, automation, smart hou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medium used
- H04L2012/2841—Wireles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2803—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 H04L2012/2847—Home automation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home appliance used
- H04L2012/285—Generic home appliances, e.g. refrigera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根据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的远近来智能的控制智能电器,从而省去了用户的手动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智能家居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之下物联化体现。智能家居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家中的各种设备(空调、如音视频设备、照明系统、窗帘控制、安防系统、数字影院系统、影音服务器、影柜系统、网络家电等)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环境监测、暖通控制、红外转发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交互功能。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包括: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可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预先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终端中设置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任一操作或多项操作:
通过GPS技术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或者
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或者
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电器可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具、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热水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获取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根据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所述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可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报文中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预先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终端中设置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GPS技术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可包括:
第一开启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第一关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还可包括:
第二开启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第二关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可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调整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电器可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具、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热水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所述装置还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所述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当判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预设参数包括能够反映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从而能够根据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的远近来智能的控制智能电器,从而省去了用户的手动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中步骤S102的流程图;
图3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C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3D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中步骤S103的流程图;
图3E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中步骤S103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中步骤S103的另一个流程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一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装置中判断模块72的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装置中第一控制模块73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装置中第一控制模块73的另一个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智能电器工作装置中第一控制模块73的框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
图1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适用于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上述方法可用于智能电器中,也可用于终端中,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也可以是固定终端,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定。上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S104:
在步骤S101中,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智能电器为使用了Wi-Fi、蓝牙、Zigbee等无线通讯协议(可以同时支持多种协议,但是至少要有蓝牙)的智能电器。它可以和用户使用的终端进行通信,接收来自于终端客户端的本地或者远程控制指令。用户佩戴的智能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环、智能眼镜等,为使用了蓝牙协议的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是和智能电器绑定过的,也可以是未绑定的。智能穿戴设备周期性的向周围广播无线报文,当该方法用于智能电器时,智能电器通过Wi-Fi、蓝牙或者Zigbee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当该方法用于用户使用的终端时,终端通过Wi-Fi、蓝牙或者Zigbee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在步骤S102中,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2可实施为如下步骤S201-S204:
在步骤S201中,从报文中获取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中包含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方便其它设备识别。智能电器或者终端接收到报文后,会解析出报文中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可包括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在步骤S202中,判断标识是否为预先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在终端中设置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标识是否为与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如果判断结果为是,继续执行步骤S203;如果判断结果为否,继续执行步骤S204。
本步骤中,智能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其标识与智能电器预先进行绑定,或者虽然智能穿戴设备未与智能电器绑定,用户使用的终端中设置过可以和智能电器发生联动的设备的标识。用户可以预先在其使用的终端的客户端中设置和终端绑定的智能穿戴设备和智能电器发生联动。
在步骤S203中,如果步骤S202的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步骤S204中,如果步骤S202的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本实施例中,通过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来确定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从而可以准确、快捷的确定出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步骤S103中,当判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参数的种类可以有多种,比如可以是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种或多种。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S103之前,方法还可包括以下任一步骤或多项步骤:
如图3A所示,在步骤S301中,通过GPS技术获取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GPS技术可以定位出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从而可以方便的确定出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如图3B所示,在步骤S302中,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如图3C所示,在步骤S303中,根据报文确定报文的信号强度,根据报文的信号强度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根据报文确定报文的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的强度指示),通过接收到的信号强弱测定信号发出点与信号接收点的距离,本步骤中,信号发出点为智能穿戴设备,信号接收点为智能电器,因此,通过报文的信号强度就能判断出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信号强度越强,表明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越短,信号强度越弱,表明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越长。根据报文的信号强度来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其中,信号强度可具体实施为信号强度。
如图3A、3B、3C所示,步骤S103可以实施为上述三个步骤中的任意一个步骤,也可同时包括三个步骤或其中任意两个步骤,当同时包括三个步骤或其中任意两个步骤时,步骤的实施不区分先后顺序。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当预设参数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步骤S103可实施为如下步骤S304和/或S305:
在步骤S304中,当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智能电器。
举例说明,第一阈值为3米,预设时间段为1分钟,当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在1分钟之内均小于3米,由于用户佩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则说明用户离智能电器较近或者用户在家,此时,可开启智能电器。
在步骤S305中,当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智能电器。
其中第一阈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举例说明,当预设参数为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第二阈值可实施为6米,预设时间段为2分钟,当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在2分钟之内均大于6米,由于用户佩戴该智能穿戴设备,则说明用户离智能电器较远或者用户不在家,此时,可关闭智能电器。
图3D所示为步骤S103同时包括上述两个步骤S304和S305的情况,当同时包括两个步骤时,步骤的实施不区分先后顺序,步骤S103也可只包含步骤S304、S305中的任意一个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E所示,当预设参数包括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步骤S103还可实施为如下步骤S306和/或S307:
在步骤S306中,当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智能电器;和/或,
在步骤S307中,当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智能电器;
其中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具体实施时,通过接收到的报文的信号强弱来测定信号发出点(智能穿戴设备)与信号接收点(智能电器)的距离,可以将报文的信号强度分为强、弱两档,报文的信号值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对应的报文的信号强度为强;报文的信号值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对应的报文的信号强度为弱。当报文的信号强度为强时,开启智能电器;当报文的信号强度为弱时,关闭智能电器。
图3E所示为步骤S103同时包括上述两个步骤S306和S307的情况,当同时包括两个步骤时,步骤的实施不区分先后顺序,步骤S103也可只包含步骤S306、S307中的任意一个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步骤S103可实施为如下步骤S401-S402:
在步骤S401中,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在步骤S402中,将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其中,当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智能空调的运行模式可包括:制冷模式、制热模式和通风模式。可预先设置不同的运行模式下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举例说明,当运行模式处于通风模式时,可以预先设置几个距离范围,比如0-3米、3-5米、5-6米,这三个距离范围分别对应的工作模式为低风速、中风速、高风速,则当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空调之间的距离为5米时,自动将智能空调的工作状态调整至中风速。上述实施例,可根据预设参数来调整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从而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上述方法还可包括步骤S403-S407:
在步骤S403中,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在步骤S404中,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步骤S405中,根据报文确定报文的信号强度,根据报文的信号强度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S406中,当判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步骤S407中,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智能电器调整为预定工作模式。
当智能电器无法接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无法从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中读取数据,或者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确定智能穿戴设备处于离开状态、关闭状态、或者故障状态。此时,可以将智能电器调整为预定工作模式。
例如,当智能穿戴式设备为关闭或者故障状态时,将智能电器调整至备用的休眠模式。当智能穿戴式设备为离开状态时,将智能电器调整至低功率休眠模式。休眠模式可以有多种,可以由用户自行预先设置参数,也可通过智能穿戴设备发送的历史数据学习获得。
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方法,能够根据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的远近来智能的控制智能电器,从而省去了用户的手动操作,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下面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
利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其中,智能穿戴设备为智能手环、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如图5所示,智能空调接下来进行如下操作:
在步骤S501中,智能空调接收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在步骤S502中,智能空调解析出报文中的该智能穿戴设备的MAC地址,并判断该MAC地址是否为与该智能空调绑定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地址;
在步骤S503中,当该地址为与智能空调绑定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地址时,通过GPS技术获取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S504中,获取报文的信号强度;
在步骤S505中,根据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判断是否开启智能空调,以及根据报文的信号强度判断是否开启智能空调;
在步骤S506中,当二者的判断结果相同时,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智能空调的工作状态;判断结果相同指的是同时判断为开启或者关闭智能空调。
在步骤S507中,当二者的判断结果不相同时,放弃调整或者继续返回步骤S503进行重新判断,当重新判断了N次的结果依然是“二者的判断结果不相同”时,放弃调整,N大于等于二;当重新判断的次数未达到N次就得到“二者的判断结果相同”的判断结果,则根据判断结果控制智能空调的工作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电器可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具、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热水器等智能型电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如图6所示,该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S601-S606:
在步骤S601中,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在步骤S602中,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步骤S603中,根据报文确定报文的信号强度,根据报文的信号强度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在步骤S604中,当判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步骤S605中,获取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在步骤S606中,根据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可以确定报文的发出点,也就是智能穿戴设备的方位,从而确定出用户的方位,从而控制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比如,用户在智能空调右侧的某一位置,则可控制空调向左侧吹,避免出风口正对用户。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结合实现成为电子设备的部分或者全部。如图7所示,该智能电器工作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71,被配置为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判断模块72,被配置为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一控制模块73,被配置为当判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判断模块72,可包括:
获取子模块81,被配置为从报文中获取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子模块82,被配置为判断标识是否为预先在终端中设置的可控制智能电器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标识是否为与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第一确定子模块83,被配置为如果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二确定子模块84,被配置为如果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可包括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设参数可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上述装置还可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74,被配置为通过GPS技术获取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75,被配置为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76,被配置为根据报文确定报文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当预设参数包括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第一控制模块73,可包括:
第一开启子模块101,被配置为当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智能电器;和/或,
第一关闭子模块102,被配置为当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智能电器;
其中第一阈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阈值,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当预设参数包括报文的信号强度时,第一控制模块73,还可包括:
第二开启子模块111,被配置为当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智能电器;和/或,
第二关闭子模块112,被配置为当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智能电器;
其中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阈值,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者等于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控制模块73,可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121,被配置为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调整子模块122,被配置为将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智能电器可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具、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热水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如图13所示,上述装置还可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77,被配置为获取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第二控制模块78,被配置为根据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4所示,上述装置还可包括:
调整模块79,被配置为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根据报文判断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可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预先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终端中设置的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任一操作或多项操作:
通过GPS技术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当所述预设参数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预设参数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所述智能电器可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具、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热水器。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上述处理器还被配置为:
当所述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获取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根据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所述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图1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的框图,该装置适用于终端设备。例如,装置12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装置12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202,存储器1204,电源组件1206,多媒体组件1208,音频组件12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212,传感器组件1214,以及通信组件1216。
处理组件1202通常控制装置12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2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2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208和处理组件12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2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2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12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2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206为装置12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2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12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在所述装置12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2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2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2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12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204或经由通信组件12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2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212为处理组件12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2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12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检测到设备12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装置12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检测装置1200或装置12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12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12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12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2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2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2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12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12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2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12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12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装置1200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装置能够执行上述智能电器工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可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预先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终端中设置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可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可包括以下任一操作或多项操作:
通过GPS技术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当所述预设参数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预设参数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可包括:
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智能电器可包括: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灯具、智能平板电脑、智能热水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所述方法还可包括:
获取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根据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所述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5)
1.一种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包括:
从所述报文中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预先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终端中设置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任一操作或多项操作:
通过GPS技术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或者
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或者
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根据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所述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7.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一控制模块,用于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二开启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第二关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三确定子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调整子模块,用于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包括:
第一开启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第一关闭子模块,用于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模块,包括:
获取子模块,用于从所述报文中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预先在用于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终端中设置的第一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为与所述智能电器绑定的第二设备标识;或者判断所述标识是否同时为第一设备标识和第二设备标识;
第一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是,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第二确定子模块,用于如果所述判断结果为否,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不是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标识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硬件地址或者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唯一名称。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以下任一个或多个模块: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通过GPS技术获取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根据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位置确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利用红外探测技术确定佩戴所述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
第三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确定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调整模块,用于当在预定时长内未收到所述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或者所述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操作失败时,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预定工作模式。
13.根据权利要求7-12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智能电器为智能空调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
第二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报文的信号的发送方位控制所述智能空调的摆风方向。
14.一种智能电器工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获取智能穿戴设备广播的报文;
根据所述报文判断所述智能穿戴设备是否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
当判定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为预设的智能穿戴设备时,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所述预设参数包括反映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所述智能电器之间距离远近的参数;
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中的任一项或多项;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报文的信号强度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三阈值或者处于第三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信号强度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四阈值或者处于第四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四阈值,所述第三预设范围的最小值大于所述第四预设范围的最大值;
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根据预设的预设参数范围与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将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调整至所述预设参数所对应的智能电器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预设参数包括所述智能穿戴设备与智能电器之间的距离时,所述根据预设参数控制所述智能电器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小于第一阈值或者处于第一预设范围时,开启所述智能电器;和/或,
当所述距离在预设时间段内均大于第二阈值或者处于第二预设范围时,关闭所述智能电器;
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小于所述第二阈值,所述第一预设范围的最大值小于所述第二预设范围的最小值。
15.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8)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98238.6A CN105159105B (zh) | 2015-08-13 | 2015-08-13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KR1020167014404A KR101842379B1 (ko) | 2015-08-13 | 2015-12-30 | 지능형 전기 장치의 작동 방법 및 작동 디바이스 |
MX2017005837A MX2017005837A (es) | 2015-08-13 | 2015-12-30 | Metodo de trabajo y dispositivo de trabajo de aparato electrico inteligente. |
RU2017102522A RU2658169C1 (ru) | 2015-08-13 | 2015-12-30 | Рабочий способ и рабоче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го электрического аппарата |
JP2017513698A JP6782229B2 (ja) | 2015-08-13 | 2015-12-30 |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電気機器を動作させる方法及び装置 |
PCT/CN2015/099695 WO2017024741A1 (zh) | 2015-08-13 | 2015-12-30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US15/214,829 US20170048077A1 (en) | 2015-08-13 | 2016-07-20 |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aratus and controlling method of same |
EP16183049.2A EP3131315A1 (en) | 2015-08-13 | 2016-08-05 | Working method and working device of intelligent electric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98238.6A CN105159105B (zh) | 2015-08-13 | 2015-08-13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59105A CN105159105A (zh) | 2015-12-16 |
CN105159105B true CN105159105B (zh) | 2019-06-14 |
Family
ID=547999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98238.6A Active CN105159105B (zh) | 2015-08-13 | 2015-08-13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70048077A1 (zh) |
EP (1) | EP3131315A1 (zh) |
JP (1) | JP6782229B2 (zh) |
KR (1) | KR101842379B1 (zh) |
CN (1) | CN105159105B (zh) |
MX (1) | MX2017005837A (zh) |
RU (1) | RU2658169C1 (zh) |
WO (1) | WO2017024741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159105B (zh) * | 2015-08-13 | 2019-06-1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CN105573134A (zh) * | 2015-12-30 | 2016-05-11 | 深圳众乐智府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设备控制方法及智能家居系统 |
US10412570B2 (en) * | 2016-02-29 | 2019-09-10 | Google Llc | Broadcasting device status |
CN105807653B (zh) * | 2016-03-07 | 2018-11-27 |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净水系统、净水装置的控制方法和净水装置 |
CN106209527A (zh) * | 2016-06-30 | 2016-12-07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设备以及控制方法 |
WO2018014258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一种基于云的智能空调控制方法 |
WO2018014266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基于掌纹的安全控制智能空调的方法 |
WO2018014263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智能加湿器控制方法 |
WO2018014255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基于掌纹和云的智能加湿器安全控制系统 |
WO2018014262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一种通信系统 |
WO2018014264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一种智能家居系统 |
WO2018014265A1 (zh) * | 2016-07-20 | 2018-01-25 | 张志慧 | 一种智能加湿器控制系统 |
CN106371328B (zh) * | 2016-11-07 | 2021-09-2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智能家电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6657616A (zh) * | 2016-11-29 | 2017-05-10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工作参数的调整方法及装置 |
CN108572554A (zh) * | 2017-03-07 | 2018-09-25 | 中移(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方法及相关设备 |
CN106931650B (zh) * | 2017-04-19 | 2018-10-0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热水机控制方法和装置、热水机及控制系统 |
CN107969009B (zh) * | 2017-11-06 | 2021-07-20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控制终端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
KR102385263B1 (ko) * | 2018-01-04 | 2022-04-1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이동형 홈 로봇 및 이동형 홈 로봇의 제어 방법 |
CN108089455A (zh) * | 2018-02-08 | 2018-05-29 | 宁夏凯速德科技有限公司 | 家具远程控制方法和装置 |
CN108375912B (zh) * | 2018-02-27 | 2020-04-21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控制方法及相关产品 |
DE102018106197A1 (de) * | 2018-03-16 | 2019-09-19 | Schneider Electric Industries Sas | Verfahren zur konfiguration und/oder steuerung von endgeräten der hausautomation |
CN108717271A (zh) * | 2018-05-30 | 2018-10-30 | 辽东学院 | 人机交互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809230A (zh) * | 2018-08-01 | 2020-02-1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定位信息获取方法及装置 |
CN110275532B (zh) * | 2019-06-21 | 2020-12-15 | 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 机器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视觉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10262269B (zh) * | 2019-07-09 | 2022-04-01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运行控制方法、模块、系统、家电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
JP2021055962A (ja) * | 2019-09-30 | 2021-04-08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制御システム |
CN110687822A (zh) * | 2019-11-18 | 2020-01-14 | 上海三菱电机·上菱空调机电器有限公司 | 智能家居系统 |
CN110958142A (zh) * | 2019-11-26 | 2020-04-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设备维护方法、维护设备、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
CN111435237A (zh) * | 2019-12-30 | 2020-07-21 | 合肥移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电器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JP7584227B2 (ja) * | 2020-03-25 | 2024-11-15 |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 暖房システム |
CN114484764A (zh) * | 2022-02-15 | 2022-05-1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用户交互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介质 |
CN114816058A (zh) * | 2022-04-21 | 2022-07-29 | 陆庆松 | 基于光传信息的智能眼镜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9390A (zh) * | 2007-08-29 | 2008-02-0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终端的定位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2026367A (zh) * | 2009-09-10 | 2011-04-2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测试设备间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244230A (ja) * | 1988-03-25 | 1989-09-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リモコン位置検出装置 |
JPH0658029A (ja) * | 1992-08-03 | 1994-03-01 |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 トラック荷台扉用リモートロック装置 |
JP4349331B2 (ja) * | 2005-06-13 | 2009-10-21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無線操作システム |
WO2008007433A1 (en) * | 2006-07-13 | 2008-01-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
US7864043B2 (en) * | 2007-03-28 | 2011-01-04 |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Ab | Home locating network |
CA2762163C (en) * | 2009-05-18 | 2017-12-12 | Alarm.Com Incorporated | Remote device control and energy monitoring |
WO2011011404A1 (en) * | 2009-07-20 | 2011-01-27 | Allure Energy, Inc. |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and method |
TWI571166B (zh) * | 2012-01-13 | 2017-02-11 | 蘋果公司 | 在點對點網路環境中同步站台之選擇 |
RU130098U1 (ru) * | 2012-09-10 | 2013-07-10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Браво Моторс" | Система "умный дом" с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ым адаптивным входом/выходом |
US9800429B2 (en) * | 2013-03-15 | 2017-10-24 | Smartbotics Inc. | Adaptive home and commercial automation devices, methods and systems based on the proximity of controlling elements |
JP6131072B2 (ja) * | 2013-03-14 | 2017-05-17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制御装置 |
US20140350696A1 (en) * | 2013-03-15 | 2014-11-27 | Alfred M. Haas | Ilg |
US10021554B2 (en) * | 2013-11-18 | 2018-07-1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Wireless discovery location and ranging |
CN104752905B (zh) * | 2013-12-25 | 2017-05-17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配合智能可穿戴设备使用的智能插座及其使用方法 |
US9684778B2 (en) * | 2013-12-28 | 2017-06-20 | Intel Corporation | Extending user authentication across a trust group of smart devices |
CN103647587B (zh) * | 2013-12-30 | 2016-08-17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为移动终端解锁的方法、系统、移动终端及穿戴电子设备 |
WO2015113003A1 (en) * | 2014-01-25 | 2015-07-30 | Innosys, Inc. | Solid state lighting systems |
CN103926890B (zh) * | 2014-04-08 | 2018-02-1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终端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159218B (zh) * | 2014-07-17 | 2016-04-06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网络连接建立方法和装置 |
CN104121663A (zh) * | 2014-07-24 | 2014-10-29 |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智能空调的方法及设备 |
CN104144216B (zh) * | 2014-07-31 | 2017-04-26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可穿戴终端的数据处理方法和装置 |
CN104155897A (zh) * | 2014-08-06 | 2014-11-19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电器控制方法和电器控制装置 |
CN104281431B (zh) * | 2014-09-17 | 2018-04-27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音频播放的方法及装置 |
CN104302048B (zh) * | 2014-09-28 | 2018-08-07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灯具控制方法及装置 |
CN104318177A (zh) * | 2014-10-29 | 2015-01-28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终端设备中数据的保护方法及装置 |
CN104570746B (zh) * | 2014-11-24 | 2017-09-29 | 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方法和一种智能家居 |
CN104777750A (zh) * | 2015-03-18 | 2015-07-15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蓝牙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 |
CN104714414B (zh) * | 2015-03-25 | 2018-11-02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家居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 |
CN104748311B (zh) * | 2015-03-31 | 2017-08-15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04748328B (zh) * | 2015-03-31 | 2018-07-13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器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
CN104780607B (zh) * | 2015-04-24 | 2018-08-24 | 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 | 对蓝牙穿戴设备定位的方法、蓝牙中继设备及监听设备 |
CN104879883B (zh) * | 2015-04-30 | 2018-03-30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家电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05159105B (zh) * | 2015-08-13 | 2019-06-14 | 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
2015
- 2015-08-13 CN CN201510498238.6A patent/CN105159105B/zh active Active
- 2015-12-30 RU RU2017102522A patent/RU2658169C1/ru active
- 2015-12-30 KR KR1020167014404A patent/KR101842379B1/ko active Active
- 2015-12-30 WO PCT/CN2015/099695 patent/WO201702474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12-30 MX MX2017005837A patent/MX2017005837A/es unknown
- 2015-12-30 JP JP2017513698A patent/JP67822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7-20 US US15/214,829 patent/US2017004807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8-05 EP EP16183049.2A patent/EP3131315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19390A (zh) * | 2007-08-29 | 2008-02-06 |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终端的定位方法、系统和装置 |
CN102026367A (zh) * | 2009-09-10 | 2011-04-20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测试设备间距离的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131315A1 (en) | 2017-02-15 |
JP2017532855A (ja) | 2017-11-02 |
WO2017024741A1 (zh) | 2017-02-16 |
US20170048077A1 (en) | 2017-02-16 |
KR101842379B1 (ko) | 2018-03-26 |
RU2658169C1 (ru) | 2018-06-19 |
KR20170032213A (ko) | 2017-03-22 |
JP6782229B2 (ja) | 2020-11-11 |
MX2017005837A (es) | 2017-11-08 |
CN105159105A (zh) | 2015-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59105B (zh) | 智能电器工作方法及装置 | |
CN105137787B (zh) | 用于控制家电设备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5392257B (zh) | 控制智能灯的方法及装置 | |
JP6130968B2 (ja) | スマート端末制御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 |
CN104932455B (zh) | 智能家居系统中智能设备的分组方法和分组装置 | |
CN105517277B (zh) | 照明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US20170045866A1 (en)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operating an appliance | |
JP6360565B2 (ja) | デバイス制御方法、デバイス制御装置、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及びデバイス制御システム | |
CN105094063B (zh) | 智能家居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246045A (zh) | 用户位置变化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4456831A (zh) | 一种空气净化提醒方法、提醒装置、用户设备和系统 | |
CN106292320B (zh) | 控制被控设备运行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743749A (zh) | 任务提醒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5257140A (zh) | 控制智能门窗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376410B (zh) | 闹钟设置方法及装置 | |
JP2017527924A (ja) | ホームスマートソケット制御方法、装置、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 |
CN105700366B (zh) |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4834545A (zh) | 启动终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5279939B (zh) | 工作模式的切换方法及装置 | |
CN105657186A (zh) | 音量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259768B (zh) | 智能设备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390120A (zh) | 亮屏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5357634A (zh) | 用户位置变化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 |
CN105841297B (zh) | 控制运行模式的方法及装置 | |
CN106094631A (zh) | 智能开关控制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