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56091B -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56091B CN105156091B CN201510408222.1A CN201510408222A CN105156091B CN 105156091 B CN105156091 B CN 105156091B CN 201510408222 A CN201510408222 A CN 201510408222A CN 105156091 B CN105156091 B CN 10515609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tool
- face
- control
- mod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11217 control strategy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41001074085 Scophthalmus aquos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99 edible fruit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14 freez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10 free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arth Dril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自适应井下动力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该钻机系统包括动态控制系统和钻井系统,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控制策略输入模块、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执行模块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用户输入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数据采集模块收集系统钻进情况,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基于钻井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基于钻进情况修正多体动力学模型,工具面估计模块和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基于控制策略、钻进情况和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计算控制执行机构的控制规律;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当系统处于危险状态时发出警报。本发明能够显著提高定向钻井工作效率和精度,可广泛用于井下定向钻进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田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顶驱式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背景技术
使用弯角式的造斜钻具进行滑动钻进,是石油定向钻井中常用的一种钻进方法。由于地层岩性变化、泥浆泵泵速变化、钻头和动力钻具磨损等原因,井下钻具的工具面容易发生漂移,从而导致井眼轨迹偏离设计轨迹。当地面工程师发现钻具的工具面发生漂移时,常规处理方法是立即停钻并上提钻具,将钻具的工具面调整到所需位置后重新下钻继续钻进。显然,这种方法会影响钻井进度,降低工作效率,并增加钻井成本。此外,在常规滑动导向钻进过程中,由于滑动导向钻井系统的钻柱不旋转,因此容易产生较大的摩阻扭矩。对于地层情况较为明晰的井眼,可以根据井深和钻具的组合特性通过旋转顶驱来克服摩阻扭矩;但对于大长细比柔性钻柱系统,则难以对钻具工具面和井眼轨迹实现有效控制。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顶驱式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以提高定向钻井作业的效率和精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钻机系统包括动态控制系统和钻井系统;
所述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户输入模块、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控制信息输出模块、执行模块、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
所述用户输入模块将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
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钻井模型信息和控制策略对钻井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并将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输入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
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根据接收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对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发送给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
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对接收到的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以得到工具面模拟值;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将工具面模拟值反馈给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并将工具面模拟值传输至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
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策略判断接收到的工具面模拟值是否超出设定的阈值控制策略中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如果是,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生成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发送给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如果否,则保持上一控制周期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不变,将其发送给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
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将接收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
所述危险状态判断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策略和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钻进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危险状态,则将接收到的控制策略中的紧急控制策略发送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并向所述测量信息输出模块发送危险警报;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安全状态,则将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
所述钻井系统包括一钻台,所述钻台的底板中部安装防喷器;钻头连接弯曲式造斜井下钻具的一端,所述弯曲式造斜井下钻具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井下测量模块连接钻杆的一端,所述钻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防喷器和所述钻台的顶板后连接所述顶驱的下端,所述顶驱的上端则与立管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态控制系统还包括一系统输出模块,所述测量信息输出模块将接收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危险警报传输至所述系统输出模块;所述系统输出模块记录接收到的危险警报、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呈现给用户;同时,所述系统输出模块还能够将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工具面模拟值或当前工具面的测量信息也呈现给用户。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井上测量模块和井下测量模块;所述井上测量模块测量的信息包括:泥浆泵泵速、游车位置、顶驱转动的角度、顶驱施加给钻杆的扭矩和拉力;所述井下测量模块测量的信息包括:井下钻具的工具面、井斜、方位角和井眼测深。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用户输入模块包括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和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控制策略输入模块接收的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包括:1)执行模块控制规律:设计工具面控制规律、泥浆泵泵速控制规律、游车控制规律、初始顶驱控制规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精度控制规律;2)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井下钻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准则、是否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的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的判断准则和当前实际工具面是否偏离设定位置的判断准则;3)紧急控制策略:针对危险状态应采取的控制措施;4)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
所述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钻井模型信息,包括钻具信息、泥浆信息和地层信息;钻具信息包括新接入的单根或立根钻柱信息和更换钻头信息,泥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更换钻井液的信息。
一种采用上述钻机系统实现的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钻井系统的执行机构;
2)用户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输入控制策略,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将控制策略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所述用户通过用户输入模块中的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输入钻井系统模型信息;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经过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将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按照该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开始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其包括:泥浆泵泵入钻井液,游车上、下移动,以及顶驱转动指定的角度;
3)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
4)所述危险状态判断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发送的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中的井下钻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准则和当前实际工具面是否偏离设定位置的判断准则,以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钻进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危险状态,则发出危险警报并执行紧急控制策略;
如果当前钻进未处于危险状态,则执行步骤5);
5)若系统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则依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所述用户输入模块输入的钻井模型信息,对钻井系统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若系统不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则直接执行步骤6);
6)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比较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和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对获得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输出给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对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以获得工具面模拟值;
7)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发送的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中的是否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的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的判断准则,确定生成执行模块控制规律时使用的工具面:
如果是,则将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
如果否,则将工具面实测值作为工具面当前位置;
8)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发送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中的设计工具面控制规律和初始顶驱控制规律,判断工具面当前位置是否超出控制策略中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
如果是,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生成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包括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顶驱所需的转动角度、游车的位置和泥浆泵泵速,并将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通过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然后执行步骤9);
如果否,则保持当前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通过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继续钻进并执行步骤10);
9)所述执行模块按照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输出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驱动泥浆泵、游车、顶驱的动作,继续钻进以使井下钻具工具面回归到设计位置,以完成对井下钻具工具面的动态调整控制;
10)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和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分别判断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信息是否有变化:
如果是,则返回步骤2);
如果否,则返回步骤4)。
在进行上述步骤6)时,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对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第一个控制周期中,根据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预测井下钻具在之后的某一时刻或一段时间的变化和响应;
②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将工具面模拟值与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中的井下钻具工具面进行对比,获得增益系数;
③根据增益系数对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传来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发送给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
④在其后的某一控制周期中,重复步骤①~③,以使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实时跟踪井下钻具工具面情况,持续对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传来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
本发明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发明由于通过控制策略输入模块输入对井下钻具的控制策略,然后通过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对全井钻柱系统进行动力学仿真和预估,并通过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根据实时钻井系统的测量信息对模型实时修正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驱动泥浆泵等钻具设备动作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因此本发明能够可靠地监测井下定向钻具工具面偏离预设值的实时情况,更加准确地计算纠正偏差所需的控制规律,从而实现对井下动力钻具工具面的实时控制并且可靠性高。2、本发明由于设置了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其采用自适应方法对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不但可以降低对井下钻具模型的精确度要求,而且允许对井下钻具模型中的参数进行简单快速的测量或估算,还能够自主修正钻具磨损造成的影响,因此本发明能够节约测定钻具模型参数的时间,提升钻进作业效率。3、本发明由于设置的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采用自适应方法对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可以降低对地层信息的准确度要求,能够适用于各种地层,尤其是地层情况并不十分明确的探井,因此本发明能够拓宽基于多体动力学方法的定向钻进控制方法的适用范围。基于以上优点,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对井下定向钻进时动力钻具工具面的实时、动态控制。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绘。然而应当理解,附图的提供仅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它们不应该理解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动态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钻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动态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钻机系统包括动态控制系统100和钻井系统200。
如图1所示,动态控制系统100包括数据采集模块101、用户输入模块102、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工具面估计模块105、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执行模块108、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测量信息输出模块110和系统输出模块111。
其中,数据采集模块101将采集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分别传输至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110。在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模块101包括井上测量模块10和井下测量模块11。其中,井上测量模块10测量的信息包括:泥浆泵泵速、游车位置、顶驱转动的角度、顶驱施加给钻杆的扭矩和拉力;井下测量模块11测量的信息包括:井下钻具的工具面、井斜、方位角和井眼测深。在本实施例中,井下测量模块11可以采用井下随钻测量系统或随钻录井系统。
用户输入模块102将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信息分别传输至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工具面估计模块105、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输入模块102包括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和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13。其中,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接收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包括:1)执行模块控制规律:设计工具面控制规律、泥浆泵泵速控制规律、游车控制规律、初始顶驱控制规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精度控制规律;2)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井下钻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准则、是否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的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的判断准则和当前实际工具面是否偏离设定位置的判断准则;3)紧急控制策略:针对危险状态应采取的控制措施;4)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13接收钻具信息、泥浆信息和地层信息等用户输入的钻井模型信息,其中钻具信息包括新接入的单根或立根钻柱信息和更换钻头信息,泥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更换钻井液的信息。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根据接收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钻井模型信息和控制策略对钻井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并将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输入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在本实施例中,对钻井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可以直接采用本申请人专利号为:ZL201010616202.0,名称为“一种旋转导向钻进系统多体动力学快速分析建模方法”中描述的建模方法,在此不做限制。
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根据接收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对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发送给工具面估计模块105。
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对接收到的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以得到工具面模拟值;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将工具面模拟值反馈给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并将工具面模拟值传输至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在本实施例中,多体动力学仿真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策略判断接收到的工具面模拟值是否超出控制策略中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如果是,则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生成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发送给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如果否,则保持上一控制周期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不变,将其发送给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
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将接收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执行模块108和系统输出模块111。
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策略和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钻进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危险状态,则将接收到的控制策略中的紧急控制策略发送给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并向测量信息输出模块110发送危险警报;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安全状态,则将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其中,危险状态可以是卡钻或井眼轨迹严重偏移、疑似控制失败、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不全或部分数值异常等。
测量信息输出模块110将接收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危险警报,传输至系统输出模块111。
系统输出模块111记录接收到的危险警报、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呈现给用户。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工具面模拟值或当前工具面的测量信息也通过系统输出模块111呈现给用户。此外,也可以不设置系统输出模块111,整个井下钻具工具面的动态控制系统100的工作不会受到影响。
如图2所示,钻井系统200包括一钻台21,钻台21的底板中部安装防喷器22。钻头23连接弯曲式造斜井下钻具24的一端,弯曲式造斜井下钻具24的另一端通过井下测量模块11连接钻杆25的一端,钻杆25的另一端穿过防喷器22和钻台21的顶板后连接顶驱26的下端,顶驱26的上端则与立管27连接。需要说明的是,钻井系统200的其它执行机构,如泥浆泵、游车等也均设置在钻台21上,且其与钻台21的位置及连接关系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故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基于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钻井系统200的执行机构。
2)用户通过用户输入模块102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输入控制策略,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将控制策略分别发送给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工具面估计模块105、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用户通过用户输入模块102中的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13输入钻井系统模型信息;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经过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将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执行模块108,执行模块108按照该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开始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包括:泥浆泵泵入钻井液、游车上、下移动和顶驱转动指定的角度等。
3)数据采集模块101将采集到的钻井系统200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分别发送给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110。
4)危险状态判断模块109根据用户输入模块102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发送的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中的井下钻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准则和当前实际工具面是否偏离设定位置的判断准则,以及数据采集模块101发送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钻进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危险状态,则发出危险警报并执行紧急控制策略;
如果当前钻进未处于危险状态,则执行步骤5)。
5)若钻井系统200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则依据数据采集模块101采集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用户输入模块102输入的钻井模型信息,对钻井系统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若钻井系统200不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则直接执行步骤6)。
6)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比较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和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对获得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输出给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对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以获得工具面模拟值。在本实施例中,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对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第一个控制周期中,根据工具面估计模块105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预测井下钻具在之后的某一时刻或一段时间的变化和响应。
②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将工具面模拟值与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中的井下钻具工具面进行对比,获得增益系数。
③根据增益系数对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传来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发送给工具面估计模块105。
④在其后的某一控制周期中,重复步骤①~③,以使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104实时跟踪井下钻具工具面情况,持续对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103传来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
其中,对于已经修正过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如果井下钻具添加了新部件,那么可以只针对新部件的一个或几个参数进行修正,从而降低多体动力学模型修正过程的难度。对新部件的修正包括对新接入的单根或立根钻柱的模型修正、对更换的钻头的模型修正和对地层信息的模型修正等。
7)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根据用户输入模块102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发送的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中的是否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的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的判断准则,确定生成执行模块控制规律时使用的工具面:
如果是,则将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
如果否,则将工具面实测值作为工具面当前位置。
8)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根据用户输入模块102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发送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中的设计工具面控制规律和初始顶驱控制规律,判断工具面当前位置是否超出控制策略中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
如果是,则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生成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包括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顶驱所需的转动角度、游车的位置和泥浆泵泵速,并将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通过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发送给执行模块108,然后执行步骤9);
如果否,则保持当前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通过控制信息输出模块107发送给执行模块108,继续钻进并执行步骤10)。
9)执行模块108按照控制规律生成模块106输出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驱动泥浆泵、游车、顶驱等执行机构动作,继续钻进以使井下钻具工具面回归到设计位置,以完成对井下钻具工具面的动态调整控制。
10)用户输入模块102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12和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13分别判断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信息是否有变化:
如果是,则返回步骤2);
如果否,则返回步骤4)。
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其中各部件的结构、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外。
Claims (4)
1.一种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钻机系统包括动态控制系统和钻井系统;
所述动态控制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户输入模块、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控制信息输出模块、执行模块、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
其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井上测量模块和井下测量模块;所述井上测量模块测量的信息包括:泥浆泵泵速、游车位置、顶驱转动的角度、顶驱施加给钻杆的扭矩和拉力;所述井下测量模块测量的信息包括:井下钻具的工具面、井斜、方位角和井眼测深;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
所述用户输入模块将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信息分别传输至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
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根据接收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钻井模型信息和控制策略对钻井系统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并将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输入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
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根据接收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对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发送给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
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对接收到的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以得到工具面模拟值;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将工具面模拟值反馈给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并将工具面模拟值传输至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
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策略判断接收到的工具面模拟值是否超出设定的阈值控制策略中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如果是,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生成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发送给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如果否,则保持上一控制周期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不变,将其发送给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
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将接收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
所述危险状态判断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控制策略和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钻进是否处于危险状态: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危险状态,则将接收到的控制策略中的紧急控制策略发送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并向所述测量信息输出模块发送危险警报;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安全状态,则将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
所述钻井系统包括一钻台,所述钻台的底板中部安装防喷器;钻头连接弯曲式造斜井下钻具的一端,所述弯曲式造斜井下钻具的另一端通过所述井下测量模块连接钻杆的一端,所述钻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防喷器和所述钻台的顶板后连接顶驱的下端,所述顶驱的上端则与立管连接;
所述动态控制系统还包括一系统输出模块,所述测量信息输出模块将接收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危险警报传输至所述系统输出模块;所述系统输出模块记录接收到的危险警报、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呈现给用户;同时,所述系统输出模块还能够将修正后的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以及工具面模拟值或当前工具面的测量信息也呈现给用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输入模块包括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和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所述控制策略输入模块接收的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包括:1)执行模块控制规律:设计工具面控制规律、泥浆泵泵速控制规律、游车控制规律、初始顶驱控制规律和多体动力学模型精度控制规律;2)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井下钻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准则、是否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的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的判断准则和当前实际工具面是否偏离设定位置的判断准则;3)紧急控制策略:针对危险状态应采取的控制措施;4)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
所述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接收用户输入的钻井模型信息,包括钻具信息、泥浆信息和地层信息;钻具信息包括新接入的单根或立根钻柱信息和更换钻头信息,泥浆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更换钻井液的信息。
3.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钻机系统实现的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井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钻井系统的执行机构;
2)用户通过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输入控制策略,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将控制策略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工具面估计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和危险状态判断模块;所述用户通过用户输入模块中的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输入钻井系统模型信息;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经过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将控制策略中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所述执行模块按照该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开始驱动执行机构工作,其包括:泥浆泵泵入钻井液,游车上、下移动,以及顶驱转动指定的角度;
3)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将采集到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分别发送给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控制规律生成模块、危险状态判断模块和测量信息输出模块;
4)所述危险状态判断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发送的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中的井下钻具是否处于危险状态的判断准则和当前实际工具面是否偏离设定位置的判断准则,以及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发送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判断当前钻进是否处于危险状态:
如果当前钻进处于危险状态,则发出危险警报并执行紧急控制策略;
如果当前钻进未处于危险状态,则执行步骤5);
5)若系统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则依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采集的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和所述用户输入模块输入的钻井模型信息,对钻井系统建立多体动力学模型;若系统不处于第一个控制周期,则直接执行步骤6);
6)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比较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和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对获得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进行修正,并将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输出给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对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多体动力学仿真,以获得工具面模拟值;
7)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发送的控制逻辑判断准则中的是否将多体动力学仿真得到的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的判断准则,确定生成执行模块控制规律时使用的工具面:
如果是,则将工具面模拟值视为工具面当前位置;
如果否,则将工具面实测值作为工具面当前位置;
8)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根据所述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发送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中的设计工具面控制规律和初始顶驱控制规律,判断工具面当前位置是否超出控制策略中预先设定的钻具工具面阈值:
如果是,则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生成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包括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计算顶驱所需的转动角度、游车的位置和泥浆泵泵速,并将新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通过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然后执行步骤9);
如果否,则保持当前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并将其通过所述控制信息输出模块发送给所述执行模块,继续钻进并执行步骤10);
9)所述执行模块按照所述控制规律生成模块输出的执行模块控制规律驱动泥浆泵、游车、顶驱的动作,继续钻进以使井下钻具工具面回归到设计位置,以完成对井下钻具工具面的动态调整控制;
10)用户输入模块中的控制策略输入模块和钻井模型信息输入模块分别判断用户输入的控制策略和钻井模型信息是否有变化:
如果是,则返回步骤2);
如果否,则返回步骤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井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上述步骤6)时,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对钻井系统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包括以下步骤:
①在第一个控制周期中,根据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反馈的工具面模拟值,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预测井下钻具在之后的某一时刻或一段时间的变化和响应;
②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将工具面模拟值与钻井系统工作状态测量信息中的井下钻具工具面进行对比,获得增益系数;
③根据增益系数对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传来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将修正后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发送给所述工具面估计模块;
④在其后的某一控制周期中,重复步骤①~③,以使所述自适应模型修正模块实时跟踪井下钻具工具面情况,持续对所述多体动力学建模模块传来的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修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08222.1A CN105156091B (zh) | 2015-07-13 | 2015-07-13 |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08222.1A CN105156091B (zh) | 2015-07-13 | 2015-07-13 |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56091A CN105156091A (zh) | 2015-12-16 |
CN105156091B true CN105156091B (zh) | 2018-03-27 |
Family
ID=5479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08222.1A Active CN105156091B (zh) | 2015-07-13 | 2015-07-13 |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5609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361020B (zh) * | 2018-04-03 | 2021-04-23 |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 | 基于虚拟仪表的坑道钻机用诊断保护装置及方法 |
CN108316911B (zh) * | 2018-04-04 | 2023-05-23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随钻跟管桩机的自动控制系统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4491A (zh) * | 2008-06-12 | 2008-10-29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井下信息自适应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3906893A (zh) * | 2011-07-12 | 2014-07-02 | 因格瑞恩股份有限公司 | 模拟通过多孔介质的多相/多组分分流的方法 |
CN104453714A (zh) * | 2014-11-02 | 2015-03-25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旋转导向工具的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60307007T3 (de) * | 2002-05-15 | 2010-07-01 | Baker-Hughes Inc., Houston | Automatisches bohrsystem mit elektronik ausserhalb einer nicht-rotierenden hülse |
-
2015
- 2015-07-13 CN CN201510408222.1A patent/CN10515609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94491A (zh) * | 2008-06-12 | 2008-10-29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井下信息自适应传输方法和系统 |
CN103906893A (zh) * | 2011-07-12 | 2014-07-02 | 因格瑞恩股份有限公司 | 模拟通过多孔介质的多相/多组分分流的方法 |
CN104453714A (zh) * | 2014-11-02 | 2015-03-25 | 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一种旋转导向工具的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全井钻柱系统多体动力学模型;程载斌等;《石油学报》;20130731;第34卷(第4期);753-758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56091A (zh) | 2015-1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41210B (zh) | 基于滑动导向钻井闭环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
CN104806226B (zh) | 智能钻井专家系统 | |
EP3385497B1 (en) | Method of optimizing drilling operation using empirical data | |
CN103046918B (zh) | 一种钻井参数优化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0500034B (zh) | 建立神经网络模型、确定扭摆钻柱参数和定向钻井的方法 | |
CN104453714B (zh) | 一种旋转导向工具的控制方法 | |
US9057245B2 (en) | Methods for optimizing and monitoring underground drilling | |
CN104989370B (zh) | 一种滑动导向钻井闭环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5715247A (zh) | 一种根据地层自动控制钻进的旋挖钻机控制系统 | |
CN102852511A (zh) | 一种石油钻机的智能钻进控制系统和方法 | |
CN105003203B (zh) | 基于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顶驱式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
CN104453841A (zh) | 钻井节能提速导航优化方法 | |
CN108363873A (zh) | 一种基于矿用钻机的岩性辨识方法 | |
CN110500081A (zh) | 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自动钻井方法 | |
CN202125247U (zh) | 一种全电动复合材料连续管钻井装置 | |
CN105156021B (zh) |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
CN109138836A (zh) | 一种智能钻井系统及方法 | |
CN108240219A (zh) | 一种旋转导向钻井系统信息下传的方法 | |
CN105156091B (zh) | 基于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动态控制的钻机系统及钻井方法 | |
CN114482885A (zh) | 一种控压钻井智能控制系统 | |
CN203347688U (zh) | 一种防斜组合钻具 | |
CN105134163B (zh) | 一种自适应井下钻具工具面的动态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202451054U (zh) | 旋转钻井导向器 | |
CN115387777B (zh) | 一种基于煤岩感知的液压坑道钻机给进回转控制方法 | |
CN115628009A (zh) | 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井眼轨迹智能控制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after: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 Patentee after: China Offshore Oil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010 Beijing, Chaoyangmen, North Street, No. 25, No. Co-patentee before: 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Patentee before: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