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4315B - 线圈部件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44315B CN105144315B CN201480022978.6A CN201480022978A CN105144315B CN 105144315 B CN105144315 B CN 105144315B CN 201480022978 A CN201480022978 A CN 201480022978A CN 105144315 B CN105144315 B CN 10514431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core body
- coil component
- axis direction
- reces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247 magnetic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7656 Respiratory Sound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02—Casings
- H01F27/04—Leading of conductors or axles through casings, e.g. for tap-chang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2—Magnetic shunt path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3—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two, usually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parts enclosing completely the coil (pot cor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2017/0093—Common mode choke coi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01F2017/046—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helical coil made of flat wire, e.g. with smaller extension of wire cross section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longitudinal axi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圈部件,用于在包含构成共模扼流线圈的二个以上线圈的线圈部件中,针对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能够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线圈部件(1)具备:箱状的罐型芯体(10)、平板状芯体(20)、线圈(30)、(40)以及磁性体的隔离芯体(50)。线圈(30)和线圈(40)被设置在罐型芯体(10)的内部,它们的中心轴大致一致,由此形成共模扼流线圈。另外,线圈(30)、(40)的端部分别作为外部电极发挥功能。隔离芯体(50)被设置在线圈(30)与线圈(40)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圈部件,尤其涉及包含构成由箱状的磁性芯体覆盖了周围的共模扼流线圈的2个以上线圈的线圈部件。
背景技术
作为由箱状的磁性芯体覆盖了周围的共模扼流线圈,已知有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这种共模滤波器具备:被称为罐型芯体的一方为开口部的箱型的磁性体、用于封盖该开口部的平板状的磁性体、以及位于该罐型芯体的内部的2个螺旋状线圈。上述2个线圈被卷绕成彼此的中心轴一致,并且,被设置成彼此的构成线圈的导线交替垒积。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中,当流过共模的交流电流时,由于由在2个线圈中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相同,所以彼此的磁通量相互增强,结果,该共模滤波器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当流过标准模式(normal mode)的交流电流时,由于由在2个线圈中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成为相反方向,所以彼此的磁通量相互抵消,上述共模滤波器不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
电子设备、马达设备的电源线路不仅包含共模噪声分量还包含标准模式的噪声分量,存在对共模滤波器也想要赋予标准模式的噪声降低功能这一要求。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中,即便想要针对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由于如上所述,彼此的磁通量相互抵消,所以也难以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432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包含构成共模扼流线圈的2个以上线圈的线圈部件中,针对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的线圈部件。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状的结构体;
第1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内部;
第2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1线圈被设置在一方侧;以及
磁性体的隔离板,被设置在所述第1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之间,
通过所述第1线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2线圈的中心轴在从该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大致一致,由此该第1线圈与该第2线圈形成共模扼流线圈,
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端部分别作为外部电极发挥功能。
在上述线圈部件中,当流过共模的交流电流时,在2个线圈中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量增强彼此的磁通量,结果,该线圈部件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当流动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时,在2个线圈中流动的电流所产生的磁通量的路径分别被在该2个线圈之间设置的磁性体的隔离板分离。由此,在上述线圈部件中,由在2个线圈中流动的标准模式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即使是相反方向,由于这些磁通量的路径被分离,所以相互的磁通量彼此也不会抵消。因此,在上述线圈部件中,即使针对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也能够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
根据本发明,在包含构成共模扼流线圈的2个以上线圈的线圈部件中,能够相对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平板状芯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4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平板状芯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5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线圈的外观立体图。
图6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线圈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8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9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剖视图。
图10是作为变形例的线圈部件中的隔离芯体的俯视图。
图11是作为变形例的线圈部件中的线圈的外观立体图。
图12是作为第2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外观立体图。
图13是作为第2实施例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作为第2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平板状芯体的外观立体图。
图15是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外部电极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6是作为第2实施例的线圈部件中的外部电极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17是其他实施方式涉及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例的概略构成)
参照附图,对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1进行说明。以下,将与线圈部件所包含的线圈30、40的中心轴平行的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当从z轴方向俯视时,将线圈部件1中的沿罐(pot)型芯体10的各边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和y轴方向。其中,x轴、y轴以及z轴相互正交。另外,以下称为上部的情况意味着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称为下部的情况意味着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
如图1所示,线圈部件1整体呈长方体状。另外,线圈部件1如图2所示,具备:罐型芯体10(结构体)、平板状芯体20(结构体)、线圈30、40以及隔离芯体50(隔离板)。
(罐型芯体和平板芯体的构成)
罐型芯体10和平板状芯体20是由铁素体等磁性材料构成的线圈部件1的筐体。罐型芯体10呈长方体状的箱型,并在其内部具有沿z轴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芯12。并且,罐型芯体10的下部是开口部。
在罐型芯体10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中的下部的边L1的两端,矩形状的切槽C1、C2从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按照该顺序设置。另外,在罐型芯体10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中的下部的边L2的两端,矩形状的切槽C3、C4也从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朝向正方向侧按照该顺序设置。
平板状芯体20是对罐型芯体10的下部的开口部进行覆盖的正方形状的平板。在平板状芯体20,如图3所示,从平板状芯体20的下部的作为主面的面S3到作为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的面S4设置有凹部G1、G2。并且,如图4所示,从面S3到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x轴方向上的负方向侧的侧面的面S5设置有凹部G3、G4。
凹部G1如图3所示,由在面S3设置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1a、和在面S4设置的与z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1b构成。凹部G1a被设置在侧面S3中的作为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3与作为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4所成的角的附近。另外,凹部G1b被设置在面S4中的作为下部的外缘的边L3与作为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5所成的角的附近。而且,通过凹部G1a和凹部G1b在边L3连接,形成了从面S3向面S4延伸的凹部G1。
凹部G2由在面S3设置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2a、和在面S4设置的与z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2b构成。凹部G2a被设置在面S3中的作为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3与作为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6所成的角的附近。另外,凹部G2b被设置在面S4中的作为下部的外缘的边L3与作为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7所成的角的附近。而且,通过凹部G2a和凹部G2b在边L3连接,形成了从面S3向面S4延伸的凹部G2。
凹部G3如图4所示,由在面S3设置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3a、和在面S5设置的与z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3b构成。凹部G3a被设置在面S3中的作为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8与作为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4所成的角的附近。另外,凹部G3b被设置在面S5中的作为下部的外缘的边L8与作为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9所成的角的附近。而且,通过凹部G3a与凹部G3b在边L8连接,形成了从面S3向面S5延伸的凹部G3。
凹部G4由在面S3设置的与x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4a、和在面S5设置的与z轴方向平行的凹部G4b构成。凹部G4a被设置在面S3中的作为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8与作为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外缘的边L6所成的角的附近。另外,凹部G4b被设置在面S5中的作为下部的外缘的边L8与作为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外缘的L10所成的角的附近。而且,通过凹部G4a和凹部G4b在边L8连接,形成了从面S3向面S5延伸的凹部G4。
(线圈的构成)
线圈30、40是设置于罐型芯体10的内部的由Ag、Cu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的线状导体(导线)。另外,线圈20、30的剖面形状是长方形状。
线圈30(第1线圈)如图2所示,位于线圈部件1的下部,如图5所示,由绕线部32、外部电极部34、35以及连接部37、38构成。
绕线部32成为从上部朝向下部逆时针回旋的螺旋状。另外,在绕线部32的内周收容罐型芯体10的芯12。
外部电极部34被设置成沿平板状芯体20的凹部G4,当从y轴方向观察时,呈コ字型形状。另外,外部电极部34的沿着凹部G4a的部分与被安装线圈部件1的电路基板接触。而且,外部电极部34从外部电极部34的沿着凹部G4a的部分起沿凹部G4b在z轴方向延伸,并从罐型芯体10的切槽C4朝向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进入到罐型芯体10的内部。
外部电极部35被设置成沿着平板状芯体20的凹部G2,当从y轴方向观察时,呈コ字型形状。另外,外部电极部35的沿着凹部G2a的部分与被安装线圈部件1的电路基板接触。而且,外部电极部35从外部电极部35的沿着凹部G2a的部分起沿凹部G2b在z轴方向延伸,并从罐型芯体10的切槽C2朝向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进入到罐型芯体10的内部。
连接部37位于罐型芯体10内,将绕线部32中的下部的一端与外部电极部34中的位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一端连接。另外,连接部37在x轴方向延伸。
连接部38将绕线部32中的上部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极部35中的位于上部的一端连接。具体而言,连接部38由沿x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38a和沿z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38b构成。水平部分38a中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一端与绕线部32中的上部的一端连接。另外,水平部分38a中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另一端与垂直部分38b中的上部的一端连接。并且,垂直部分38b中的下部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极部35的位于上部的一端连接。
线圈40(第2线圈)如图2所示,位于线圈部件1的上部,如图6所示,由绕线部42、外部电极部44、45以及连接部47、48构成。
绕线部42成为从上部朝向下部逆时针回旋的螺旋状。即,绕线部42与绕线部32同方向回旋。另外,在绕线部42的内周侧收容罐型芯体10的芯12。
外部电极部44被设置成沿着平板状芯体20的凹部G3,当从y轴方向观察时,呈コ字型形状。另外,外部电极部44的沿着凹部G3a的部分与被安装线圈部件1的电路基板接触。而且,外部电极部44从外部电极部44的沿着凹部G3a的部分沿凹部G3b在z轴方向延伸,并从罐型芯体10的切槽C3向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进入到罐型芯体10的内部。
外部电极部45被设置成沿着平板状芯体20的凹部G1,当从y轴方向观察时,呈コ字型形状。另外,外部电极部45的沿着凹部G1a的部分与被安装线圈部件1的电路基板接触。而且,外部电极部45从外部电极部45的沿着凹部G1a的部分起沿凹部G1b在z轴方向延伸,并从罐型芯体10的切槽C1向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进入到罐型芯体10的内部。
连接部47在罐型芯体10内将绕线部42中的下部的一端与外部电极部44中的位于上部的一端连接。具体而言,连接部47由沿y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47a与沿z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47b构成。水平部分47a中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一端与绕线部42中的下部的一端连接。另外,水平部分47a中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另一端与垂直部分47b中的上部的一端连接。并且,垂直部分47b中的下部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极部44的位于上部的一端连接。这里,连接部47的水平部分47a沿y轴方向延伸,与此相对,外部电极部44从罐型芯体10的切槽C3朝向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进入到罐型芯体10的内部。因此,用于将它们连接的垂直部分47b被扭曲成一个端侧朝向y轴方向,另一端侧朝向x轴方向。
连接部48在罐型芯体10内将绕线部42中的上部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极部45中的位于上部的一端连接。具体而言,连接部48由沿y轴方向延伸的水平部分48a和沿z轴方向延伸的垂直部分48b构成。水平部分48a中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一端与绕线部42中的上部的另一端连接。另外,水平部分48a中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另一端与垂直部分48b中的上部的一端连接。并且,垂直部分48b中的下部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极部45的位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一端连接。这里,相对于连接部48的水平部分48a沿y轴方向延伸,外部电极部45从罐型芯体10的切槽C1朝向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进入到罐型芯体10的内部。因此,将它们连接的垂直部分48b被扭曲成一个端侧朝向y轴方向,另一端侧朝向x轴方向。
(隔离芯体的构成)
隔离芯体50如图2所示,在罐型芯体10内位于线圈30与线圈40之间的位置,是由铁素体等磁性材料构成的平板。另外,当从z轴方向观察时,隔离芯体50整体呈环状,内周是大致圆形状,外周呈大致正八边形状。并且,在隔离芯体50的内周侧收容罐型芯体10的芯12。因此,线圈30、隔离芯体50、线圈40以罐型芯体10的芯12作为中心轴,从下部朝向上部按照该顺序排列。
(线圈部件的功能)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线圈部件1中,具有如以下说明那样的功能。
在线圈部件1中,由于被设置成线圈30、40相互的中心轴一致,所以由共模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B0的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另外,由于由流入到线圈30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线圈40,由流入到线圈40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通过线圈30,所以如图7所示,由线圈30、40产生的磁通量彼此成为一体互相加加强,对共模的电流产生阻抗。
另一方面,在流过标准模式的电流的情况下,线圈30中产生的磁通量B1与线圈40中产生的磁通量B2为相反方向。这里,在线圈部件1中,设置有在线圈30与线圈40之间设置的磁性体的隔离芯体50。由此,隔离芯体50构成由线圈30、40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结果,如图8所示,磁通量B1的路径与磁通量B2的路径被分离。由此,在线圈部件1中,即使对于标准模式的电流,磁通量也不互相抵消而产生阻抗。
(效果)
在线圈部件1中,如上所述,当流过共模的交流电流时,由在2个线圈30、40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成为一体,互相增强彼此的磁通量,结果,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另一方面,当流过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时,由在2个线圈30、40中流动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B1、B2的路径分别被在2个线圈30、40之间设置的磁性体的隔离板50分离。由此,在线圈部件1中,即便由在2个线圈中流动的标准模式的电流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为相反方向,由于它们的磁通量的路径被分离,所以相互的磁通量也不会彼此抵消。因此,在线圈部件1中,即使对于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也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
当从z轴方向观察时,线圈部件1的隔离芯体50整体呈环状,内周是大致圆形状,外周呈大致正八边形状。即,隔离芯体50成为以与z轴方向平行的轴作为中心轴而旋转对称的形状。由此,在将隔离芯体50插入至罐型芯体10的生产工序中,不需要指定隔离芯体50的安装方向。因此,由于该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能够不需注意隔离芯体50的安装方向地将隔离芯体50插入至罐型芯体,所以线圈部件1的生成率良好。
另外,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中,位于罐型芯体的内部的2个螺旋状线圈被设置成彼此的中心轴重叠,并且,彼此的构成线圈的导线被设置成交互垒积。因此,由于构成2个螺旋状线圈的导线在从该线圈的上部至下部的整个区域接近,所以在这些导线之间容易发生短路。但是,对于线圈部件1的线圈30、40而言,在罐型芯体10内,线圈30被配置在上部,线圈40被配置在下部。即,在线圈部件1中,线圈30、40被分成上部和下部而配置。由此,在线圈部件1中,构成线圈30、40的导线不会在从该线圈30、40的上部至下部的整个区域接近。因此,线圈部件1与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共模滤波器相比,在导线间难以发生短路。
并且,在线圈部件1中,在线圈30和线圈40之间设置有隔离芯体50。由此,抑制了线圈30的最下部的导线与线圈40的最上部的导线之间的短路。
另外,线圈部件1的线圈40位于线圈部件1中的上部,结果,连接部47、48跨过线圈30与外部电极部44、45连接。这里,连接部47、48的垂直部分47b、48b为了将绕线部42与外部电极部44、45连接而被扭曲。但是,由于垂直部分47b、48b跨过线圈30与外部电极部44、45连接,所以具有足够的长度。因此,在线圈部件1中,即使连接部47、48被扭曲,由于相对于该扭曲量具有足够的长度,所以也能抑制对连接部47、48施加过度的扭曲应力。
(第1变形例)
作为第1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A与线圈部件1的不同点在于:隔离芯体50的材料是加入了金属磁性粉的树脂。由于金属磁性体一般与铁素体相比饱和磁通量密度高,所以加入了金属磁性粉的树脂难以引起磁饱和。因此,在线圈部件1A中,在作为线圈30、40中产生的磁通量的磁路的隔离芯体50中难以引起磁饱和,对于线圈部件1会提高直流叠加特性。线圈部件1A中的其他构成与线圈部件1相同。因此,线圈部件1A中除了隔离芯体50以外的说明与线圈部件1中的说明相同。
(第2变形例)
作为第2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B与线圈部件1的不同点如图9所示,在于隔离芯体50从内周侧朝向外周侧被磁化。即,隔离芯体50被磁化成产生与由通常模式的电流在线圈30、40中产生的磁通量的方向相反方向的磁通量B3。由此,在线圈部件1B中,由于由线圈30、40产生的磁通量的一部分被抵消,所以会提高直流叠加特性。线圈部件1B的其他构成与线圈部件1相同。因此,线圈部件1B中除了隔离芯体50以外的说明与线圈部件1的说明相同。
(第3变形例)
作为第3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C与线圈部件1的不同点如图10所示,在于隔离芯体50中的外周的形状在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观察时呈大致十字状。即,线圈部件1C中的隔离芯体50成为以与z轴方向平行的轴作为中心轴而旋转对称的形状。由此,在将罐型芯体10插入到隔离芯体50的生产工序中,不需要指定隔离芯体50的安装方向。从而,由于该生产工序中的操作人员能够不关心隔离芯体50的安装方向地将罐型芯体插入到隔离芯体50,所以线圈部件1C的生成率良好。线圈部件1C的其他构成与线圈部件1相同。因此,线圈部件1C中除了隔离芯体50以外的说明与线圈部件1的说明相同。
(第4变形例)
作为第4变形例的线圈部件1D与线圈部件1的不同点如图11所示,在于线圈30中的绕线部32和连接部37、38的形状。
绕线部32成为从上部朝向下部逆时针回旋的螺旋状。
连接部37将绕线部32中的上部的一端与外部电极部34中的位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一端连接。
连接部38将绕线部32中的下部的另一端与外部电极部35中的位于上部的一端连接。另外,连接部38除了两端部之外沿z轴方向延伸。具体而言,在连接部38的位于上部的与绕线部32的连接部位C,为了与绕线部32连接,连接部38在从z轴方向朝x轴方向弯曲之后,进而沿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弯曲。这里,连接部位C中沿着与x轴和y轴平行的平面的曲率半径R为构成线圈30的导线的宽度d(长方形剖面的长边方向的长度)以上。由此,可抑制构成线圈30的导线过度弯曲,结果缓和了对该导线的外周部的应力。线圈部件1D中的其他构成与线圈部件1相同。因此,线圈部件1D中除了线圈30以外的说明与线圈部件1中的说明相同。
(第2实施例)
图12所示的作为第2实施例的线圈部件2与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1的不同点在于罐型芯体10的形状、平板状芯体20的形状以及隔离芯体50的形状。以下具体进行说明。
在线圈部件2中,如图13所示,切槽C1被设置在罐型芯体10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S21与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S22所成的角部。另外,切槽C2被设置在罐型芯体10的侧面S21与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侧面S23所成的角部。并且,切槽C3被设置在罐型芯体10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侧面S24与侧面S22所成的角部。而且,切槽C4被设置在侧面S23与侧面S24所成的角部。
另外,如图14所示,若从z轴方向观察,则平板状芯体20的在面S3设置的凹部G1~G4呈大致正方形状。这里,凹部G1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3的一部分,凹部G1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4的一部分。另外,凹部G2的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3的一部分,凹部G2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6的一部分。并且,凹部G3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8的一部分,凹部G3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4的一部分。而且,凹部G4的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8的一部分,凹部G4的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边构成作为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的边L6的一部分。另外,各凹部G1~G4的深度随着从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侧朝向该平板状芯体20的内侧而变深。除此之外,在平板状20的面S3设置有与y轴方向平行的线状的槽G5。
并且,在线圈部件2中,如图13所示,当从z轴方向观察时,隔离芯体50的形状在内周、外周都呈大致圆形状。
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线圈部件2的平板状芯体20与线圈部件1的平板状芯体20相比,难以发生裂纹、破损等。具体而言,线圈部件1中的凹部G1~G4如图3和图4所示,被设置成与x轴方向的外缘平行,并且被设置在平板状芯体20的各角附近。因此,在被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与凹部G1~G4夹持的部分形成有与x轴方向平行的细长的凸部P1~P4。而且,该凸部P1~P4因其细长的形状而在平板状芯体20的加压成型时、安装线圈部件1时,有可能发生裂纹、破损等。另一方面,由于作为第2实施例的线圈部件2的凹部G1~G4如图14所示,形成在角部分整体,所以不像作为第1实施例的线圈部件1那样在平板状芯体20形成细长的凸部。因此,线圈部件2的平板状芯体20与线圈部件1的平板状芯体20相比,难以发生裂纹、破损等。
另外,线圈部件2与线圈部件1相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外部电极部34、35、44、45向电路基板的连接。具体如在第1实施例中所述那样,外部电极部34、35、44、45沿着凹部G1~G4设置,若从y轴方向观察,则呈コ字型的形状。其中,该コ字型的形状的开口部如图15所示,通过回弹而容易打开。因此,当安装线圈部件1时,外部电极部34、35、44、45中的安装面的大部分有可能从电路基板上浮。另一方面,线圈部件2的平板状芯体20中的各凹部G1~G4的深度随着从平板状芯体20的外缘侧朝向该平板状芯体20的内侧而变深。由此,沿着凹部G1~G4设置的外部电极部34、35、44、45的端部朝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而折回。因此,即使外部电极部34、35、44、45所成的コ字型形状的开口部打开,也如图16所示,在线圈部件2中,能够抑制外部电极部34、35、44、45的安装面从电路基板上浮。即,线圈部件2与线圈部件1相比,能够更可靠地进行外部电极部34、35、44、45向电路基板的连接。
并且,在线圈部件2中,由于在平板状20的面S3设置有与y轴方向平行的线状的槽G5,所以当将平板状芯体20装载到罐型芯体10时,能够识别平板状芯体20的方向。同样,当安装线圈部件2时,能够从槽G5识别部件的方向。线圈部件2的其他构成与线圈部件1相同。因此,线圈部件2中除了罐型芯体10的形状、平板状芯体20的形状以及隔离芯体50的形状以外的说明与线圈部件1中的说明相同。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涉及的线圈部件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例,能够在其主旨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例如,也可以组合第1变形例和第4变形例。另外,如图17所示,线圈40中的连接部47、48的垂直部分47b、48b的形状也可以是直线。另外,与此对应,平板状芯体20的凹部G1、G3可以从平板状芯体20的面S3设置到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面。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上所述,本发明在包含构成共模扼流线圈的2个以上线圈的线圈部件中能够针对标准模式的交流电流作为电感器发挥功能这一方面上很出色。
附图标记说明
C1~C4-切槽;G1~G4-凹部;G5-槽;S3-面(安装面);S21~S24-侧面;1、1A~1D、2-线圈部件;10-罐型芯体(结构体);20-平板状芯体(结构体);30-线圈(第1线圈);40-线圈(第2线圈);50-隔离芯体(隔离板)。
Claims (13)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箱状的结构体;
第1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内部;
第2线圈,被设置在所述结构体的内部并且相对于所述第1线圈被设置在一方侧;以及
磁性体的隔离板,被设置在所述第1线圈与所述第2线圈之间,
通过使所述第1线圈的中心轴与所述第2线圈的中心轴在从该中心轴方向观察时大致一致,由此该第1线圈与该第2线圈形成共模扼流线圈,
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端部分别作为外部电极发挥功能,
所述第2线圈的从绕线部连接至所述端部的连接部被扭曲,
所述箱状的结构体由规定的面为开口部的箱型的芯体和封盖该开口部的平板状的芯体构成,
在与所述规定的面邻接的侧面的开口部侧的外缘设置有4个切槽,
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端部被从所述切槽引出到作为所述箱状的结构体的外侧的表面之一的所述平板状芯体的安装面,
在所述平板状芯体的安装面设置有凹部,
所述第1线圈的端部和所述第2线圈的端部位于所述凹部,
所述凹部的深度随着从所述平板状的芯体的外缘侧朝向所述平板状的芯体的内侧而变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构成所述第2线圈的导线的剖面呈长方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4个切槽分别被设置在所述邻接的侧面中的一个侧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4个切槽被分别设置在所述邻接的侧面中的2个侧面所成的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若从与所述安装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则所述凹部呈长方形状,
若从与所述安装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则仅所述长方形的一条边构成所述平板状的芯体的外缘的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若从与所述安装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则所述凹部呈长方形状,
若从与所述安装面正交的方向观察,则所述长方形的两条边构成所述平板状的芯体的外缘的一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第1线圈的中心轴方向观察时,所述隔离板呈旋转对称的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中心轴方向观察时,所述隔离板呈十字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当从所述中心轴方向观察时,所述隔离板呈八边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板的材质是含有金属磁性粉的树脂。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板是永久磁铁,
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是由所述第1线圈产生并与通过该永久磁铁的磁通量的方向的相反的方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离板是永久磁铁,
所述永久磁铁的磁化方向是由所述第1线圈产生并与通过该永久磁铁的磁通量的方向的相反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安装面设置有方向识别用的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142350 | 2013-07-08 | ||
JP2013142350 | 2013-07-08 | ||
PCT/JP2014/067047 WO2015005129A1 (ja) | 2013-07-08 | 2014-06-26 | コイル部品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44315A CN105144315A (zh) | 2015-12-09 |
CN105144315B true CN105144315B (zh) | 2017-10-13 |
Family
ID=522798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2978.6A Active CN105144315B (zh) | 2013-07-08 | 2014-06-26 | 线圈部件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47458B2 (zh) |
JP (1) | JP6245263B2 (zh) |
CN (1) | CN105144315B (zh) |
WO (1) | WO201500512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653205B2 (en) * | 2014-04-30 | 2017-05-16 | Cyntec Co., Ltd. | Electrode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electrical component using the same and th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
KR101601536B1 (ko) * | 2014-11-13 | 2016-03-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직류변환장치용 인덕터 |
JP6299567B2 (ja) * | 2014-11-21 | 2018-03-28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6156350B2 (ja) * | 2014-12-20 | 2017-07-05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2107036B1 (ko) * | 2015-01-27 | 2020-05-07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권선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
JP2016157751A (ja) * | 2015-02-23 | 2016-09-01 |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 |
JP6518552B2 (ja) * | 2015-08-24 | 2019-05-22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装置 |
JP2017069460A (ja) * | 2015-09-30 | 2017-04-06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8117012A (ja) * | 2017-01-17 | 2018-07-2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多段コイルおよび回路構成体 |
DE102017106970A1 (de) * | 2017-03-31 | 2018-10-04 | Epcos Ag | Elektrisches Bauteil, Bauteil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uteilanordnung |
JP6966868B2 (ja) * | 2017-05-02 | 2021-11-17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磁気結合型コイル部品 |
CN109961921A (zh) * | 2017-12-23 | 2019-07-02 | 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耦合电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
JP7251279B2 (ja) * | 2018-04-25 | 2023-04-04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US11328860B2 (en) | 2018-04-25 | 2022-05-10 | Tdk Corporation | Coil component |
JP7031473B2 (ja) * | 2018-04-25 | 2022-03-08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JP7187831B2 (ja) * | 2018-06-13 | 2022-12-13 | Tdk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 |
US11424070B2 (en) * | 2018-06-19 | 2022-08-23 | Tdk Corporation | Coil component |
JP7193968B2 (ja) * | 2018-09-28 | 2022-12-21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
CN109390127B (zh) * | 2018-11-12 | 2024-01-30 | 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杭州)有限公司 | 可支撑式封装器件和封装组件 |
JP7205315B2 (ja) * | 2019-03-12 | 2023-01-1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リアクトルユニット |
KR102473403B1 (ko) * | 2019-03-15 | 2022-12-0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
KR102188451B1 (ko) * | 2019-03-15 | 2020-12-0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
KR102204003B1 (ko) * | 2019-03-15 | 2021-01-1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
KR102429686B1 (ko) * | 2019-03-15 | 2022-08-05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
JP7215285B2 (ja) * | 2019-03-26 | 2023-01-31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ダクタ |
JP7279457B2 (ja) * | 2019-03-26 | 2023-05-23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インダクタ |
KR102198533B1 (ko) * | 2019-05-27 | 2021-01-06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
US12014865B2 (en) * | 2019-09-26 | 2024-06-18 | Murata Manufacturing Co., Ltd. | Inductor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TWI707370B (zh) | 2020-05-13 | 2020-10-11 | 瑞昱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變壓器裝置 |
US12340928B2 (en) * | 2020-11-18 | 2025-06-24 | Realtek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 Transformer device |
KR102523279B1 (ko) * | 2020-12-02 | 2023-04-1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코일 부품 |
CN113611501A (zh) * | 2021-08-30 | 2021-11-05 | 深圳振华富电子有限公司 | 共模电感器 |
WO2023130253A1 (en) * | 2022-01-05 | 2023-07-1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Inductor for suppressing common mode (cm) and differential mode (dm) noise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3228A (ja) * | 2002-02-18 | 2003-08-29 | Tdk Corp |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
CN102105953A (zh) * | 2008-10-08 | 2011-06-22 | 库帕技术公司 | 高电流无定形粉末芯感应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20311U (ja) * | 1991-08-20 | 1993-03-12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ヨークコイル |
JP2585148Y2 (ja) * | 1991-09-27 | 1998-11-11 |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 チップ形電子部品 |
JPH06215948A (ja) * | 1993-01-21 | 1994-08-05 | Hitachi Metals Ltd | 積層インダクタ |
JPH07320940A (ja) * | 1994-05-27 | 1995-12-08 | Taiyo Yuden Co Ltd | ノイズ除去用インダクタ |
JP3097485B2 (ja) | 1995-02-03 | 2000-10-10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3337108B2 (ja) * | 1995-11-07 | 2002-10-21 | オリジン電気株式会社 | コモンモード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H09139317A (ja) * | 1995-11-10 | 1997-05-27 | Tokin Corp | 複合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これに用いるコイル用ボビン |
JP3295347B2 (ja) * | 1996-09-06 | 2002-06-24 | 東光株式会社 | インターフェイスモジュール |
TW340280B (en) | 1996-09-06 | 1998-09-11 | Toko Inc | Interface module |
JP2000021655A (ja) * | 1998-06-29 | 2000-01-21 | Tokin Corp |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
TW413825B (en) * | 1998-07-01 | 2000-12-0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Line filter |
JP2001167948A (ja) * | 1999-12-10 | 2001-06-22 | Tdk Corp | 大電流用コイル、チョークコイル及びラインフィルタ |
JP3695295B2 (ja) * | 2000-07-21 | 2005-09-14 |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 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2002313642A (ja) * | 2001-04-12 | 2002-10-25 | Tokyo Coil Engineering Kk | チョークコイル |
JP2004241678A (ja) * | 2003-02-07 | 2004-08-26 | Nec Tokin Corp | 面実装型コイ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3886048B2 (ja) * | 2003-03-05 | 2007-02-28 | 東京パーツ工業株式会社 | ラインフィルタ |
JP2004274161A (ja) * | 2003-03-05 | 2004-09-30 | Tdk Corp | ノイズ抑制回路 |
KR100808252B1 (ko) * | 2006-07-28 | 2008-02-2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코일 블럭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자장치 |
US8400245B2 (en) | 2008-07-11 | 2013-03-19 |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 High current magnetic component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JP2010171054A (ja) * | 2009-01-20 | 2010-08-05 | Murata Mfg Co Ltd | 巻線型電子部品 |
CN201829300U (zh) * | 2010-10-21 | 2011-05-11 | 普莱默电子(无锡)有限公司 | 小体积平面共模电感 |
-
2014
- 2014-06-26 WO PCT/JP2014/067047 patent/WO201500512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6-26 CN CN201480022978.6A patent/CN105144315B/zh active Active
- 2014-06-26 JP JP2015526248A patent/JP6245263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12-09 US US14/963,755 patent/US994745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43228A (ja) * | 2002-02-18 | 2003-08-29 | Tdk Corp | コモンモードフィルタ |
CN102105953A (zh) * | 2008-10-08 | 2011-06-22 | 库帕技术公司 | 高电流无定形粉末芯感应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245263B2 (ja) | 2017-12-13 |
US9947458B2 (en) | 2018-04-17 |
JPWO2015005129A1 (ja) | 2017-03-02 |
US20160086725A1 (en) | 2016-03-24 |
CN105144315A (zh) | 2015-12-09 |
WO2015005129A1 (ja) | 2015-01-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44315B (zh) | 线圈部件 | |
US9870857B2 (en) | Common-mode choke coil | |
US20130082814A1 (en) | Multi-winding magnetic structures | |
KR20120011875A (ko) | 표면 실장 자성 부품 및 그 제작 방법 | |
US20190260343A1 (en) | Lc filter | |
US10102963B2 (en) | Coil component | |
KR102385508B1 (ko) | 커먼 모드 노이즈 필터 | |
US10192676B2 (en) | Noise filter, multistage-connection LC filter, and medical instrument | |
JP2012195332A (ja) | コモンモードノイズフィルタ | |
JP4586879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CN107430933A (zh) | 地面侧线圈单元 | |
KR101792389B1 (ko) | 코일 전자부품 | |
CN110136932A (zh) | 线圈部件和电子设备 | |
JP6593069B2 (ja) | コイル部品 | |
JP5958377B2 (ja) | トランス | |
JP2014132602A (ja) | チョークコイル | |
JP2017084943A (ja) | チョークコイル | |
JP2016207811A (ja) | 表面実装用トランス | |
CN204130297U (zh) | 共模滤波器及其铁芯 | |
KR20180017460A (ko) | 코일 부품 | |
CN105590719A (zh) | 共模滤波器及其铁芯 | |
JP6956400B2 (ja) | 磁性被覆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トランス | |
US20140300439A1 (en) | Wire rod for inductor, and inductor | |
KR20220063200A (ko) | 기생 손실들이 감소된 평면 변압기 | |
KR101112752B1 (ko) | 다층구조 표면실장형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