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384A -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 Google Patents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43384A CN105143384A CN201480023384.7A CN201480023384A CN105143384A CN 105143384 A CN105143384 A CN 105143384A CN 201480023384 A CN201480023384 A CN 201480023384A CN 105143384 A CN105143384 A CN 1051433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nsitive adhesive
- pressure
- molecular weight
- acrylic polymer
- monom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4—C4-(meth)acrylate, e.g. butyl (meth)acrylate, isobutyl (meth)acrylate or tert-butyl (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2—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ids; Metal or ammonium salt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 C09J7/381—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involving only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9J7/385—Acrylic polymer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20/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a salt, anhydride ester, amide, imide or nitrile thereof
- C08F220/02—Monocarboxylic acids having less than ten carbon atoms; Derivatives thereof
- C08F220/10—Esters
- C08F220/12—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 C08F220/16—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 C08F220/18—Esters of monohydric alcohols or phenols of phenols or of alcohols containing two or more carbon atoms with acrylic or methacrylic acids
- C08F220/1808—C8-(meth)acrylate, e.g. isooctyl (meth)acrylate or 2-ethylhexyl (meth)acrylat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17—Amines;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20—Carboxylic acid amid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和感压式粘接薄片,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使用醇溶剂来得到高分子量丙烯酸类聚合物,其涂液保存稳定性和粘接性的经时稳定性、熟化适合性、粘接力、再剥离性、耐热下的保持力优异。本发明通过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来解决问题,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含有丙烯酸类聚合物和特定的交联剂,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通过将具有含有特定量的特定单体的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在醇溶剂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0℃的聚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含有低分子量成分和高分子量成分,面积比为65/35~80/20,单体具有羧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其含有将醇溶剂用作聚合溶剂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进而涉及使用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从法规制度的强化和环境保护的考虑出发,作为溶剂,对尽量不含甲苯、酮系溶剂、酯系溶剂的溶剂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醇溶剂令人注目,尤其期望环境负荷低的生物乙醇的有效利用。然而,将醇溶剂作为聚合溶剂来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时,由于向醇溶剂的链转移大,导致聚合物的分子量无法增大,因此难以表现出粘接性能。进而,关于乙酸乙烯酯、丙烯腈、丙烯酰胺等被质疑为致癌性的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从对人体的负荷等对安全性的考虑出发,也越来越多地要求在丙烯酸类聚合物中不使用。如果不使用这些单体,则凝集力降低或粘接力降低,从而难以表现出粘接性能。因此,为了呈现优异的粘接性能,要求高分子量的聚合物以及高的凝集力和润湿性。
作为将醇溶剂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聚合的方法,专利文献1~3中记载了使用(甲基)烷基酯单体和具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双键的单体的方法。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实施例的方法中,由于聚合方法是间歇方式,且醇溶剂相对于(甲基)烷基酯单体的使用量也多,因此向醇溶剂的链转移大,难以稳定地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此外,由于作为具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双键的单体使用了丙烯酸酯单体,因此具有两个以上的不饱和双键的单体会存在到反应后期,从而容易产生分子量的部分升高,有产生凝胶化的倾向。
进而,在专利文献1、2和4中,由于使用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交联剂,因此在长时间保持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情况下,通过异氰酸酯基和醇溶剂发生反应,导致涂液的保存稳定性变差,或通过进行异氰酸酯基和醇溶剂的反应,导致交联结构变得不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粘接性能降低(变化),有再剥离性降低这样的问题,此外,对被粘物的粘接力也不能说是充分的。
进而,在专利文献3中,使用钛化合物作为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外的交联剂,但粘接力、再剥离性、耐热保持力等不充分,未能得到满足全部粘接性能的物质。
此外,专利文献4中记载了,通过使用在一个聚合物中含有高分子量成分和低分子量成分、且低分子量成分多于高分子量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能够呈现优异的粘接性。然而,由于该聚合物不具有分岐结构,因此关于对聚烯烃等表现难粘接性的被粘物的粘接力,因润湿性不充分而未能令人满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83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01-17856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106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2-15381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使用醇溶剂而得到高分子量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同时,兼顾涂液保存稳定性和粘接力的经时稳定性,进而兼备熟化(aging)适合性,即使未使用被质疑为致癌性的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对各被粘物的良好的粘接力、再剥离性、以及耐热下的保持力也优异这样粘接性能良好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果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其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和交联剂(D),
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X)通过将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在醇溶剂中(C)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
所述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以如下比例含有: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98.0~99.9重量%、和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0.1~2.0重量%,
丙烯酸类聚合物(X)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流出曲线上具有两个峰值,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万~20万的低分子量成分和重均分子量为70万~150万的高分子量成分,
且GPC中的低分子量成分和高分子量成分的面积比为65/35~80/20,
单体(A)含有具有羧基的单体,
交联剂(D)含有选自由环氧化合物(D1)和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此外,本发明涉及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低分子量成分和高分子量成分的合计重均分子量为20万~50万,且重均分子量(Mw)和数均分子量(Mn)的比(Mw/Mn)为3.0~10.0。
此外,本发明涉及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被沸点为150℃以下的胺化合物(E)中和,胺化合物(E)的摩尔数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的摩尔数为1~3。
此外,本发明涉及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交联剂(D)为水系或水分散性的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3)。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
其为丙烯酸类聚合物(X)通过相对于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100重量份,在20~50重量份的乙醇中进行自由基聚合。
此外,本发明涉及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中,丙烯酸类聚合物(X)通过滴加方式将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
进而,本发明涉及具有由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的感压式粘接层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所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使用醇溶剂,尤其乙醇,也能够稳定地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进而,添加交联剂后的涂液保存稳定性优异,即使未使用被质疑为致癌性的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对各被粘物的粘接力和耐热下的保持力也优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以下记载的构成条件的说明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一个例子(代表例),本发明只要不超出其宗旨,则不特定为这些内容。
<丙烯酸类聚合物(X)>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X)通过将含有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主单体(A)、和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的单体,在醇溶剂(C)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
丙烯酸类聚合物(X)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万~20万的低分子量成分和重均分子量为70万~150万的高分子量成分,GPC中的低分子量成分与高分子量成分的面积比为65/35~80/20。
另外,本申请发明中的羧基还包括被中和的羧酸盐结构。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
首先,对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进行说明。作为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和(甲基)丙烯酸盐等单体。(甲基)丙烯酸酯单体((meta)acrylicestermonomer)意味着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双方。此外,(甲基)丙烯酸酯单体((meta)acrylatemonomer)意味着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双方。通常,为了将丙烯酸类聚合物交联而对感压式粘接剂层赋予耐久性,通过使可与如下所述的交联剂(D)反应且不具有官能团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和可与交联剂(D)反应且具有官能团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共聚,从而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X)。
本发明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其特征在于,具有羧基作为可与交联剂(D)所含有的官能团发生反应的官能团,即,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中含有具有羧基的单体。
<具有羧基的单体>
关于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具有羧基的单体,可举出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羧基乙酯、巴豆酸、马来酸、衣康酸、富马酸、柠康酸、中康酸等。此外,也可以使用通过后述的胺化合物(E)等将具有这些羧基的单体中和的单体。
关于本发明中具有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优选在整个乙烯性不饱和单体((A)和(B)的合计量)100重量%中含有1~40重量%来进行共聚。更优选为2~30重量%,特别优选为2~10重量%。
如果少于1重量%,则交联结构不充分而导致凝集力差,粘接力、再剥离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超过40重量%,则保存稳定性的降低、玻璃化转变温度变得过高,从而有时无法得到适度的粘接性能。
(其他单体)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中,不具有可与交联剂(D)反应的官能团,即,作为不具有羧基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可以适宜地使用例如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
作为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20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可举出(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丙酯、(甲基)丙烯酸丁基、(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己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酸十二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四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六烷基酯、(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这些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这些化合物中,更优选酯部分的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10的丙烯酸烷基酯单体,就容易降低如下说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容易得到适度的粘接性能方面而言,特别优选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
其次,对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进行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使用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得到抑制因向作为如下所示的聚合溶剂的乙醇的链转移所导致的分子量降低的高分子量体、且优选具有分岐结构的、显示良好的粘接力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
一般而言,在利用丙烯酸酯单体和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混合体系进行自由基聚合的情况下,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会先被消耗。因此,优选的是,通过使用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作为(A),使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先被消耗,从而使分岐结构的形成集中在聚合初期阶段,缓慢地进行在聚合后期阶段的分岐结构形成而优选。由此,不仅难以产生部分凝胶化、高粘度化,还会通过大量具有形成于聚合初期的分岐结构的高分子量体,使得粘接剂组合物的凝集力提高。此外,通过具有形成于聚合后期的分岐结构的低分子量体,特别是对聚烯烃等能够赋予优异的密合力。
如果使用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丙烯酸酯单体、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三个以上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来代替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则丙烯酸类聚合物(X)部分进行凝胶化等分子量的控制变得困难,因而不优选。
作为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聚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9-壬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1,10-癸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三环癸烷二羟甲基二甲基丙烯酸酯等二甲基丙烯酸酯类。即使是这些以外的单体,只要是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就可广泛地使用。
关于本发明中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在整个乙烯性不饱和单体((A)和(B)的合计量)100重量%中,含有0.1~2.0重量%,优选为0.2~1.5重量%,更优选为0.5~1.5重量%。
如果少于0.1重量%,则分子量难以升高而无法得到凝集力,有粘接力、再剥离性降低的倾向。另一方面,如果超过2.0重量%,则分子量变得过大或过度地含有分岐结构而变成凝胶状、且变得高粘度,引起涂布性的降低的同时,有时凝集力过大导致粘接力降低。
<醇溶剂(C)>
其次,对醇溶剂(C)进行说明。本发明中,使用自由基聚合引发剂与乙烯性不饱和单体,在醇溶剂(C)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而获得丙烯酸类聚合物(X)。自由基聚合可通过公知的聚合方法进行,但优选为滴加方式。作为在本发明中使用的醇溶剂(C),可举出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叔丁醇等碳原子数为1~7的脂肪族醇类,以及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乙醚、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异丙醚、丙二醇单丁醚等二醇单醚类等。其中,从环境负荷、挥发速度快方面出发,聚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X)时优选乙醇。
此外,为了调整组合物的粘度,在聚合结束后、或作为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作为进行涂布时的稀释溶剂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用乙醇或异丙醇。
关于本发明中自由基聚合时所使用的醇溶剂(C)的使用量,相对于乙烯性不饱和单体100重量份,优选为20~50重量份,更优选为30~40重量份。如果少于20重量份,则聚合时的反应热变大,不仅反应的控制变得困难,有时还会由于部分凝胶化,导致丙烯酸类聚合物(X)在醇溶剂(C)中的溶解性、涂布性显著降低。另一方面,如果超过50重量份,则向醇溶剂(C)的链转移变大,因此分子量难以升高,并且也难以得到含有低分子量成分和高分子量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从而有时无法得到良好的粘接性能。这些醇溶剂(C)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聚合上述单体时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的例子,可举出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氢异丙苯、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过氧化二碳酸二正丙酯、过氧化二(2-乙氧基乙基)二碳酸酯、过氧化-2-乙基已酸叔丁酯、过氧化新癸酸叔丁酯、过氧化特戊酸叔丁酯(t-butylperoxypyvalate)、(3,5,5-三甲基己酰基)过氧化物、过氧化二丙酰、二乙酰过氧化物、二月桂酰过氧化物等有机过氧化物,
2,2’-偶氮双异丁腈、2,2’-偶氮双(2-甲基丁腈)、1,1’-偶氮双(环己烷1-甲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戊腈)、2,2’-偶氮双(2,4-二甲基-4-甲氧基戊腈)、二甲基2,2’-偶氮双(2-甲基丙酸酯)、4,4’-偶氮双(4-氰基缬草酸)、2,2’-偶氮双(2-羟基甲基丙腈)、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等偶氮系化合物。
上述聚合引发剂没有特别限定,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适宜地混合使用两种以上。
<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制造>
对本发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本发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是通过将含有所述特定的单体(A)和(B)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醇溶剂、以及聚合引发剂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的聚合物,其含有低分子量成分和高分子量成分。
作为聚合方法,优选滴加方式,所述方式不易发生因聚合反应而引起的发热,且能够减少聚合时所使用的醇溶剂量,通过减少链转移能够稳定地得到高分子量体,并且优选能够得到在高分子量成分、低分子量成分双方中具有分岐结构的聚合物。
对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分子量进行说明。
如上所示,本发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在反应中途,比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先被消耗,从而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流出曲线上,具有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重均分子量(Mw)为1万~20万的低分子量成分(MwL)、和70万~150万的高分子量成分(MwH)这两个峰值,其面积比即低分子量成分/高分子量成分为65/35~80/20,其中,低分子量成分(MwL)为主成分。
如果低分子量成分(MwL)的比率低于65,则润湿性降低,无法得到对特别是聚丙烯(PP)这样的聚烯烃被粘物的良好的粘接力,如果超过80,则凝集力的赋予变得困难,有时会降低再剥离性。
此外,本发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整体的重均分子量(Mw)优选为20万~50万。更优选为20万~40万。如果重均分子量(Mw)小于20万,则有时难以赋予作为感压式粘接剂的凝集力。此外,如果超过50万,则高分子量成分(MwH)的比率变多,产生粘度升高、部分凝胶化,因此制作感压式粘接薄片时的涂布性、在醇溶剂中的溶解性变差,进一步,虽然提高凝集力,但对被粘物的润湿性降低,因此有时无法得到良好的粘接力。
本发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重均分子量(Mw)与数平均分子量(Mn)的比(Mw/Mn)为3.0~10.0。优选为6.0~7.0。
为了在用作感压式粘接剂时能发挥平衡良好的粘接特性(尤其是,兼顾润湿性和凝集力),本发明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0℃、更优选为-50~-10℃。玻璃化转变温度低于-60℃的情况下,凝集力降低,耐久性降低。另一方面,如果玻璃化转变温度超过0℃,则润湿性大幅度降低,无法得到良好的粘接力,因此不优选。
<丙烯酸类聚合物(X2)>
本发明中,同样地可以使用通过将胺化合物(E)用作中和剂,将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中和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2)。
在使用甲苯、酮系溶剂、酯系溶剂等作为自由基聚合用溶剂的情况下,如果利用中和剂来中和羧基,则有时会产生因中和而形成的盐的析出、粘度的大幅度升高以及凝胶化、甚至盐结构无法充分地形成这样的问题,但通过使用醇溶剂作为溶剂,则不会产生因中和所导致的如上所述的问题,形成的盐以稳定的状态存在。
因此,通过使用丙烯酸类聚合物(X2),当加入下述说明的交联剂(D)时,反应控制成为可能,能够进一步兼顾保存稳定性和熟化性,因此特别优选。
(胺化合物(E))
本发明为了通过交联剂(D)进行交联反应,中和剂必须在干燥时脱离以及挥发。如果胺化合物(E)的脱离以及挥发不充分而存在于感压式粘接薄片中,则交联反应无法进行,熟化时间变迟缓,或再剥离性变差,因此就干燥时挥发,羧基和交联剂(D)快速反应这方面而言,优选沸点为150℃以下的叔胺化合物。
具体而言,优选为氨、或三甲基胺、三乙基胺、2-二甲基氨基乙醇、1-二甲基氨基-2-丙醇等。
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胺化合物(E),优选使用胺化合物(E)的摩尔数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的摩尔数成为1.0~3.0的量。如果少于1.0,则存在未被中和的羧基,因此如果使用与羧基的反应性快的交联剂则有时保存稳定性会降低。此外,如果超过3.0,则多余的胺化合物和交联剂反应,有时会导致涂液稳定性的降低、交联度降低。
<交联剂(D)>
其次,对交联剂(D)进行说明。交联剂(D)具有可与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反应性官能团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通过与丙烯酸类聚合物(X)反应而形成网络状的交联结构,且以用于作为感压式粘接剂而利用的赋予适度的弹性率、以及赋予基材密合性为目的而被使用。作为交联剂(D)所含有的反应性官能团,只要可与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反应性官能团反应即可,但例如异氰酸酯基那样的在常温下与醇溶剂反应的官能团的情况下,由于交联剂(D)在与丙烯酸类聚合物(X)进行反应之前失去活性,无法形成充分的交联结构,因此不优选。
本发明中,交联剂(D)需要具有与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中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所含有的官能团,即,羧基进行反应且不与乙醇溶剂进行反应的反应性官能团。作为该交联剂(D),含有选自由环氧化合物(D1)和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环氧化合物(D1))
作为环氧化合物(D1),可举出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双酚A、表氯醇型环氧树脂,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基甲基)环己烷,N,N-二缩水甘油基苯胺,N,N-二缩水甘油基甲苯胺等。
(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
作为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优选使用在分子内具有两个以上碳化二亚胺基(-N=C=N-)的化合物,可使用公知的聚碳化二亚胺。此外,关于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也可使用通过使二异氰酸酯进行脱碳酸缩合反应而生成的高分子量聚碳化二亚胺。作为这样的化合物,可举出使二异氰酸酯进行脱碳酸缩合反应的物质,作为该二异氰酸酯,可使用如下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它们的混合物: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氧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3,3’-二甲基-4,4’-二苯基醚二异氰酸酯、2,4-二异氰酸甲苯酯、2,6-二异氰酸甲苯酯、1-甲氧基苯基-2,4-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4,4’-二异氰酸酯二环己基甲烷、间四甲基苯二甲基二异氰酸酯。
此外,在高分子量聚碳化二亚胺中,优选的是与醇溶剂的相溶性以及稳定性优异、且在末端加成有如环氧烷烃这样的亲水性成分的水溶性或水分散性的高分子量聚碳化二亚胺,具体而言,
间四甲基苯二甲基碳化二亚胺末端聚环氧乙烷单甲醚加成物、间四甲基苯二甲基碳化二亚胺末端聚环氧乙烷单甲醚/聚环氧丙烷单甲醚加成物、4,4’-二环己基甲烷碳化二亚胺末端聚环氧乙烷单甲醚加成物、4,4’-二环己基甲烷碳化二亚胺末端聚环氧乙烷单甲醚/聚环氧丙烷单甲醚加成物等。
作为这样的高分子量聚碳化二亚胺,可举出日清纺织(株)制的CarbodiliteSV-02、V-02、02-2L、04、E-01、E-02。
在使用通过胺化合物(E)将具有羧基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和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2)的情况下,如果使用反应性快的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则能够在维持涂液保存稳定性的状态下,进而表现出优异的熟化性,因此更为优选。
这些交联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作为交联剂(D)的使用量,优选使用交联剂(D)中所含有的官能团摩尔数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摩尔数的比成为0.05~0.6的量。如果少于0.05,则交联度过低,无法得到充分的凝集力,有时粘接力、耐热性降低,而如果超过0.6,则交联度变得过高,凝集力变得过度,有时对被粘物的密合性会降低。
<添加剂>
对本发明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除此之外,还可根据需要添加一般用于感压式粘接剂中的粘接赋予剂、可塑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各种稳定剂、流平剂、各种药剂、填充剂、颜料、染料等各种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可以单独使用一种,也可以并用两种以上,对添加剂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定。
使用本发明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能够得到包括感压式粘接剂层和薄片状基材的层叠产品(以下,称为“感压式粘接薄片”。)。
在此,对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和感压式粘接薄片,进行一般性的说明。感压式粘接薄片的基本层叠构成如下:薄膜状基材/感压式粘接剂层/剥离性薄膜这样的单面感压式粘接薄片,或剥离性薄膜/感压式粘接剂层/剥离性薄膜、剥离性薄膜/感压式粘接剂层/薄膜状基材/感压式粘接剂层/剥离性薄膜这样的双面感压式粘接薄片。在使用时,剥掉剥离性薄膜,将感压式粘接剂层贴附于被粘物。关于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当贴附时,不仅需要感压式粘接剂层在感压式粘接剂层与被粘物接触的那一瞬间具有粘性,而且与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外的粘接剂(以下,简称为粘接剂)不同,还需要在贴附中不会完全固化,而具有粘性和适度的硬度的同时,具有用于维持贴附状态的凝集力。凝集力取决于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分子量和所使用的单体。
作为剥离性薄膜,可举出利用有机硅化合物、氟化合物对玻璃纸、各种塑料薄膜、纸等薄膜状基材的表面进行了剥离处理的薄膜。此外,作为薄膜状基材,可为单层,也可使用由多个基材层叠而成的多层状态的薄膜。
作为用作薄膜状基材、剥离性薄膜的各种塑料薄膜或薄片,可举出例如聚羟基乙烯薄膜、三乙酰纤维素薄膜、聚丙烯、聚乙烯、聚环烯烃、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合物等聚烯烃系树脂的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聚酯系树脂的薄膜,聚碳酸酯系树脂的薄膜,聚降冰片烯系树脂的薄膜,聚芳酯系树脂的薄膜,丙烯酸系树脂的薄膜,聚苯硫醚树脂的薄膜、聚苯乙烯树脂的薄膜,乙烯基系树脂的薄膜,聚酰胺系树脂的薄膜,聚酰亚胺系树脂的薄膜,环氧乙烷系树脂的薄膜等。
按照通常方法,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剥离性薄膜涂布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后,在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含有有机溶剂、水等液态介质的情况下,通过加热等方法除去液态介质,或者,在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不含应挥发的液态介质的情况下,能够将处于溶融状态下的树脂层冷却,进行固化,在剥离性薄膜上形成感压式粘接剂层。
感压式粘接剂层的厚度,以干燥时的膜厚计,优选为1μm~100μm,更优选为1μm~50μm。如果不到1μm,则有时无法得到充分的粘接力,而如果超过100μm,则粘接力等特性不进一步提高的情况多。
作为将本发明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涂布于剥离性薄膜等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制,可举出迈耶棒(Meyerbar)、涂敷器、刷涂、喷雾、辊涂、凹版辊涂布、模具涂布、唇式涂布(Lipcoater)、逗号式涂布、刮涂、逆转式涂布、旋涂等各种涂布方法。
干燥方法没有特别制限,可举出热风干燥、利用红外线、减压法的干燥方法。作为干燥条件,根据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交联形态、膜厚、所选的溶剂而不同,但通常60~180℃左右的热风加热即可。
本发明中,该组合物的固体成分优选为45~60重量%。此外,通过将如上所示的低分子量成分(MwL)作为主成分,使得丙烯酸类聚合物(X)的粘度变低,能够增加进行涂布时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
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感压式粘接薄片,对各被粘物显示良好的粘接力,因此可使用于标签贴纸、双面胶带、封装胶纸等用途。
实施例
以下,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和比较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例。此外,下述实施例和比较例中,“部”和“%”分别表示“重量份”和“重量%”。
<分子量(Mn、Mw、MwL、MwH)的测定>
对于分子量的测定,使用东曹(株)制的GPC(凝胶渗透色谱)“HPC-8020”。GPC是将在溶剂(THF,四氢呋喃)中溶解的物质根据其分子尺寸的不同而进行分离定量的液态色谱,通过聚苯乙烯换算来决定数平均分子量(Mn)和重均分子量(Mw)。
此外,关于低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L)、高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H)的测定是将重均分子量1万~20万的峰值部分和70万~150万的峰值部分分别设为低分子量成分(L)和高分子量成分(H),测定各自的面积。
色谱柱使用将东曹(株)制的SuperHM-M和SuperHM-L两根连结而成的柱。
<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测定>
自动装置DSC(示差扫描热量计、精工电子(SeikoInstruments)公司制的“RDC220”)与“SSC5200DiskStation”(精工电子公司制)连接,用于测定。将在各合成例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溶液涂布于聚酯制的剥离性薄膜之后,进行干燥。将干燥的树脂取出约10mg,放入铝制秤盘作为试样,进行秤量,置于示差扫描热量计上。将不放入试样的同类型的铝制秤盘作为基准,在空气中以10℃/分升温至100℃后,在100℃的温度下加热5分钟,然后使用液态氮进行骤冷处理直至-120℃。然后以10℃/分升温,根据升温中得到的DSC图表来决定玻璃化转变温度(单位:℃)。
<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合成>
(合成例1)
在具备反应槽、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滴加槽、氮导入管的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槽和滴加槽中,分别以表1的比率加入表1所示的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乙醇溶剂和聚合引发剂,将反应槽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后,升温至80℃,开始进行反应,用1小时滴加滴加槽的混合物。
进而,在反应开始2小时后添加0.02份的作为聚合引发剂的PEROYLL、在4小时后添加0.06份,然后进行3小时的反应。反应后,加入乙醇溶剂23.8份作为稀释溶剂,冷却至室温,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X-1)。
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整体的低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L)为15万,高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H)为90万,各自的面积比(低分子量成分)/(高分子量成分)为75/25,其合计的聚合平均分子量(Mw)为30万,重均分子量(Mw)与数平均分子量(Mn)的比Mw/Mn为6.5,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5℃,不挥发成分为60%。
(合成例3)~(合成例15)
以表1的组成,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合成方法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X-2)~(X-14)。
(合成例16)~(合成例25)
以表2的组成,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反应后,加入表2所示的量的乙醇溶剂作为稀释溶剂,冷却至室温。接着,加入表2所示的量的胺化合物(E),进行羧基的中和,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X2-1)~(X2-10)。
(合成例26)~(合成例38)
以表3的组成,用与合成例1同样的合成方法合成丙烯酸类聚合物(Y-1)~(Y-13)。
(合成39)
在具备反应槽、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氮导入管的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槽中,分别以表4的比率加入下述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表4所示的其他单体、乙醇溶剂和聚合引发剂,将反应槽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80℃,使反应进行7小时后,冷却至室温,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Y-14)。
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仅具有1个峰值,聚合平均分子量(Mw)为15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5℃,不挥发成分为50%。
(合成例40)
在具备反应槽、搅拌机、温度计、回流冷凝器、氮导入管的聚合反应装置的反应槽中,分别以表4的比率加入下述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乙酸乙酯溶剂和聚合引发剂,将反应槽内的空气用氮气置换后,一边搅拌一边升温至90℃,使反应开始。在聚合率成为5%的5分钟后(自反应开始25分钟后),用5分钟来添加作为链转移剂的正十二烷基硫醇和作为单体的丙烯酸2-羟基乙酯,使反应进行。然后,自反应开始50分钟后,每隔30分钟添加聚合引发剂,然后,使反应进行5小时之后,添加乙酸乙酯溶剂26.5份作为稀释溶剂,冷却至室温冷却至室温,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Y-15)。
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整体的低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L)为1万,其所占面积的比例为80%,高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H)为80万,其所占面积的比例为20%,其合计的聚合平均分子量(Mw)为4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6℃,不挥发成分为60%。
(合成例41)
以表4的组成,用与合成例40同样的合成方法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Y-16)。
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整体的低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L)为1万,其所占面积的比例为80%,高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H)为80万,其所占面积的比例为20%,其合计的聚合平均分子量(Mw)为4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8℃,不挥发成分为60%
(合成例42)
对在合成例41中合成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在室温下,加入氨25%水溶液4份,以使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中的羧基摩尔数成为2倍的摩尔数,进行羧基的中和,得到丙烯酸类聚合物(Y-17)。
得到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整体的低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L)为1万,其所占面积的比例为80%,高分子量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H)为80万,其所占面积的比例为20%,其合计的聚合平均分子量(Mw)为40万,玻璃化转变温度为-38℃,不挥发成分为60%。
表1
表2
表3
表4
表4
上述合成例和表1~4中的缩写如下。
<单体(A)>
(不具有羧基的单体)
2-EHA:丙烯酸2-乙基己酯
BA:丙烯酸丁酯
EA:丙烯酸乙酯
MA:丙烯酸甲酯
(具有羧基的单体)
AA:丙烯酸
MAA:甲基丙烯酸
<单体(B)>
EDMA: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DEDMA:二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PEGDMA4: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氧化乙烯=4左右)
BDDMA:1,4-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
<其他单体>
2-HEA:丙烯酸2-羟基乙酯
HDDA: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
PEGDA4: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氧化乙烯=4左右)
PEGDA9:聚乙二醇二丙烯酸酯(氧化乙烯=9左右)
TMPMA: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
<溶剂>
EtOH:乙醇
EAc:乙酸乙酯
<聚合引发剂>
VA-061:2,2’-偶氮双[2-(2-咪唑啉-2-基)丙烷](和光纯药工业(株)制)
PEROYLL:过氧化二月桂酰(日本油脂(株)制)
PERHEXAHC:1,1-(过氧化叔己基)环己烷(日本油脂(株)制)
PERHEXYLO: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己酯(日本油脂(株)制)
PERHEXYLPV:过氧化特戊酸叔己酯(日本油脂(株)制)
AIBN:2,2’-偶氮双异丁腈(和光纯药工业(株)制)
KayaesterO:过氧化基-2-乙基己酸叔丁酯
n-DM:正十二烷基硫醇
<胺化合物(E)>
氨:25%氨水溶液
DMAE:二甲基氨基乙醇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
(实施例1~33)
将丙烯酸类聚合物换算成固体成分按照表5进行混合,相对于这些固体成分的合计100重量份,将交联剂用固体成分换算按照表5进行配合,得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D-1~D-33)。
(比较例1~28)
将丙烯酸类聚合物换算成固体成分按照表6进行混合,相对于这些固体成分的合计100重量份,将交联剂换算成固体成分按照表6进行配合,得到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D-34~D-61)。
表5
表5
表6
表6
表5、表6中的缩写如下。
<交联剂(D1)>
TETRAD-X:N,N,N’,N’-四缩水甘油基间二甲苯二胺
TETRAD-C:1,3-双(N,N-二缩水甘油氨基甲基)环己烷
(均为三菱瓦斯化学(株)制)
<交联剂(D2)>
DCHMCDI-EO/PO:聚-(4,4’-二环己基甲烷碳化二亚胺)末端聚环氧乙烷单甲醚(环氧乙烷=12左右)/环氧丙烷单甲醚(环氧乙烷=1~3左右)加成物(水分散性聚碳化二亚胺)
TMXCDI-EO:聚-(间四甲基苯二甲基碳酸二亚胺)末端聚环氧乙烷单甲醚(环氧乙烷=6~12左右)加成物(水溶性聚碳化二亚胺)
<其他交联剂>
TDI/TMP:甲苯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加成体
IPDI/TMP: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加成体
IPDI/异氰脲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异氰脲酸酯体
Al-A:三乙酰丙酮铝(川研精细化学品(FineChemical)(株)制)
<溶剂>
IPa:异丙醇
EA:乙酸乙酯
<感压式粘接薄片的制造>
(实施例1)
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D-1)在温度25℃放置1小时后,以干燥后的厚度成为25μm的方式涂布于聚酯制剥离性薄膜(琳得科(LINTEC)(株)制,以下,称为“剥离性薄膜”。)上,在100℃干燥2分钟。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层与作为基材的聚酯薄膜(厚度50μm,东洋纺(株)制,E-5301)贴合,形成感压式粘接薄片。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薄片,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熟化(暗反应)一周,使感压式粘接剂层的反应进行,得到感压式粘接薄片(SA-1)。
此外,将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D-1)在温度25℃放置8小时后,进行同样地操作,得到感压式粘接薄片(SB-1)。
(实施例2~33、比较例1~28)
除了使用了表7和表8所示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感压式粘接薄片(SA-2~61)和(SB-2~61)。
<评价>
对于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得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和感压式粘接薄片,通过下述方法进行评价。将结果示于表7和表8。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评价>
(涂液保存稳定性)
对得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添加交联剂(D)后,使用B型粘度计(东京计器公司制)在12rpm、1分钟旋转的条件下,每隔1小时在25℃的粘度进行测定,直至24小时后为止,以4个等级评价保存稳定性。
◎:直至24小时为止的粘度升高率小于1.5倍。非常良好。没有问题。
○:直至8小时为止的粘度升高率小于1.5倍。没有问题。
△:直至5小时为止的粘度升高率小于1.5倍。在实用上可以使用。
×:不到5小时产生凝胶化。实用上有问题。
(涂布性)
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用逗号涂布机以2m/min的速度涂布于剥离性薄膜,在100℃烘箱进行干燥,形成厚度为25μm的感压式粘接层,在感压式粘接层的表面贴合厚度50μm的聚酯薄膜,制作感压式粘接薄膜。然后,通过目视对剥掉剥离薄膜后的感压式粘接层表面(涂布面)的状态进行观察,以3个等级进行评价。
○:平滑的涂布面,完全没有问题。
△:在涂布面的端部可确认稍微有凹陷、发泡,但实用上没有问题。
×:在涂布面可确认有凹陷、发泡、条纹,实用上有问题。
<感压式粘接薄片的评价>
(薄片外观的测定)
对于感压式粘接剂薄片(SA-1~61),通过目视对其外观进行观察,基于3个等级的评价基准进行评价。
○:呈无色透明。实用上完全没有问题。
△:可见几处着色、凝集物。实用上没有问题。
×:呈白浊、可见多数凝集物。实用上有问题。
(初始固化性)
将感压式粘接薄片(SA-1~61)裁断成厚度25μm、30mm×80mm的尺寸,准备由金属制网包覆的试样。用精密天平秤量该试样,减去同样将不具有感压式粘接层的未加工的薄膜秤量而得到的重量,从而求出仅感压式粘接层的重量。将此时的重量设为M1。使用索式提取器(萃取器)在乙酸乙酯溶剂中浸渍,进行回流,处理16小时。然后取出由网包覆的试样,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进行风干24小时,进而在80℃的烘箱中进行干燥12小时。仅对干燥后的感压式粘接层的重量,与上述同样地用精密天平进行秤量。将此时的重量设为M2,通过下述式子算出固化性,以3个等级进行评价。
(M2/M1)×100(%)···(P)
○:固化性为40%以上
△:固化性为20%以上、低于40%
×:固化性低于20%
(固化性的经时变化率)
感压式粘接薄片(SB-1~61)裁断成厚度25μm、30mm×80mm的尺寸,用金属制网包覆,仅将感压式粘接层的重量如上所述那样用精密天平进行秤量。此时的重量设为M3。使用索式提取器(萃取器),在乙酸乙酯溶剂中浸渍,进行回流,处理16小时。然后取出试样,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环境下,进行风干24小时,进而在80℃的烘箱中进行12小时干燥。仅对干燥后的感压式粘接层的重量,用精密天平进行秤量。此时的重量设为M4,通过下述式算出经时的固化性。
(M4/M3)×100(%)···(Q)
通过下述式子(值为绝对值)算出来自初始固化性的变化率,以3个等级进行评价。
(1-(Q)/(P))×100(%)
○:变化率小于15%
△:变化率为15%以上小于30%
×:变化率为30%以上
(熟化适合性)
在温度23℃、相对湿度50%的条件下、对感压式粘接薄片(SA-1~61)进行熟化时,每个熟化天数,以与上述(初始固化性)评价同样的方法算出(P),将与前一天的(P)的变化率小于3%的情况视为固化结束,对直至固化结束为止所需要的熟化天数,以3个等级进行评价。
○:熟化天数短于3日。实用上没有问题
△:熟化天数为3日以上短于8日。实用上没有问题
×:熟化天数为8日以上。实用上有问题
(粘接性)
按照JISZ0237,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薄片(SA-1~61)切割成25mm的宽度,剥掉剥离薄膜,露出的感压式粘接剂层的面贴附于下述各被粘物,测定将其在180度方向上进行拉伸剥离时的粘接力(N)。测定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的室内进行,以拉伸速度300mm/min进行测定。粘接力的测定以永久粘接力来测定,即,贴附于各被粘物(不锈钢(SUS)、聚丙烯(PP)、聚乙烯(PE))后,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的室内放置24小时后进行测定,关于PP,以3个等级评价此时的剥离举动。
○:没有拉链声(Zipping)剥离而顺利地剥离。实用上没有问题。
△:部分产生拉链声剥离。实用上没有问题。
×:整体产生拉链声剥离或由于凝集破坏而剥离。实用上有问题。
(再剥离性)
按照JISZ0237,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薄片(SA-1~61)切割成25mm的宽度,剥掉剥离薄膜,将露出的感压式粘接剂层的面贴附于被粘物(不锈钢(SUS)),在分别为5℃、25℃、50℃的温度下放置24小时,通过目视观察将其在180度方向上进行拉伸剥离时的剥离状态,以2个等级进行评价。测定在温度25℃、相对湿度50%的室内进行,以拉伸速度300mm/min进行测定,将此时的剥离状态以2个等级进行评价。
○:剥离状态为,在与被粘物的界面产生剥离且在被粘物上没有粘糊残留。实用上没有问题。
×:剥离状态为,因凝集破坏而产生剥离,或在界面产生剥离但可见被粘物产生模糊等污染。实用上有问题。
(耐热保持力的测定)
按照JISZ0237,进行保持力的测定。将得到的感压式粘接薄片(SA-1~61)切割成宽度25mm、长度150mm,该薄片的一端以贴附面积25mm×25mm贴附于SUS板的一端,制作试验片。该试验片的不锈钢板垂直吊挂在40℃的恒温槽内,在薄片的另一端吊挂1kg的重物,放置72000秒。在表7、8中,薄片在72000秒之内脱落的显示其直至脱落为止的时间,未脱落的显示为“保持”、并示出距离初始贴附部分的偏移长度。
保持的薄片,偏移长度为0.5mm以内:实用上没有问题。
保持的薄片,偏移长度超过0.5mm:实用上有问题。
掉落的薄片:实用上有问题。
表7
表8
表1、2的合成例1~25中,能够得到具有两个峰值的分子量成分的丙烯酸类聚合物,低分子量成分的分子量与显示一个峰值的合成例26相比大,由此也可认为,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不仅进入高分子量成分中,还进入低分子量成分中,两者均具有分岐结构。
此外,如表7的实施例1~33所示,本发明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和感压式粘接薄片在任何评价中均为良好,对PP的粘接力也良好。
另一方面,表3的合成例29、31、32的丙烯酸类聚合物在聚合时产生凝胶化,无法完成制造感压式粘接薄片。此外,关于表8的比较例1~23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和感压式粘接薄片,可见薄片外观不良、粘接力、再剥离性的降低、固化性的经时变化等,无法得到满意的物性。进而,关于使用了合成例40~42的丙烯酸类聚合物的比较例24~28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和感压式粘接薄片,尽管低分子量成分的比率多,但对PP被粘物的密合性不充分,不仅引起粘接力的降低、拉链声剥离,高分子量成分的凝集力也低,在50℃的再剥离性也不充分。
Claims (7)
1.一种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为含有玻璃化转变温度为-60~0℃的丙烯酸类聚合物(X)和交联剂(D)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所述丙烯酸类聚合物(X)通过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在醇溶剂(C)中进行自由基聚合而得到,
所述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以如下比例含有: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一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A)98.0~99.9重量%、和
在一个分子中具有两个乙烯性不饱和键的甲基丙烯酸酯单体(B)0.1~2.0重量%,
丙烯酸类聚合物(X)在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流出曲线上具有两个峰值,含有重均分子量为1万~20万的低分子量成分和重均分子量为70万~150万的高分子量成分,
且GPC中的低分子量成分与高分子量成分的面积比为65/35~80/20,
单体(A)含有具有羧基的单体,
交联剂(D)含有选自由环氧化合物(D1)和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2)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低分子量成分和高分子量成分的合计重均分子量为20万~50万,重均分子量(Mw)与数平均分子量(Mn)的比(Mw/Mn)为3.0~1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被沸点为150℃以下的胺化合物(E)中和,胺化合物(E)的摩尔数相对于丙烯酸类聚合物(X)中的羧基的摩尔数为1~3。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交联剂(D)为水系或水分散性的碳化二亚胺化合物(D3)。
5.一种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丙烯酸类聚合物(X)相对于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100重量份,在20~50重量份的乙醇中进行自由基聚合。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丙烯酸类聚合物(X)通过滴加方式将具有乙烯性不饱和键的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
7.一种感压式粘接薄片,具备由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形成的感压式粘接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92362A JP5348343B1 (ja) | 2013-04-25 | 2013-04-25 | 感圧式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感圧式接着シート |
JP2013-092362 | 2013-04-25 | ||
PCT/JP2014/061452 WO2014175341A1 (ja) | 2013-04-25 | 2014-04-23 | 感圧式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感圧式接着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43384A true CN105143384A (zh) | 2015-12-09 |
CN105143384B CN105143384B (zh) | 2017-03-08 |
Family
ID=49764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23384.7A Active CN105143384B (zh) | 2013-04-25 | 2014-04-23 |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598616B2 (zh) |
EP (1) | EP2990454B1 (zh) |
JP (1) | JP5348343B1 (zh) |
CN (1) | CN105143384B (zh) |
WO (1) | WO201417534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1016A (zh) * | 2016-01-29 | 2016-06-22 | 浙江耐思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膜类便利贴的前处理方法 |
CN108384483A (zh) * | 2018-01-30 | 2018-08-10 | 苏州德佑胶带技术有限公司 | 抗反弹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21037B (zh) * | 2015-04-10 | 2016-02-11 | 博威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膠組成物、光學膠膜以及光學積層板 |
WO2018033634A1 (en) | 2016-08-19 | 2018-02-22 | Nitto Belgium Nv | A process for the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monomers, a process for preparing an adhesive composition, an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a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sheet |
WO2018155989A1 (ko) | 2017-02-27 | 2018-08-30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아크릴계 점착제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점착 필름 |
JP7058181B2 (ja) * | 2018-06-05 | 2022-04-21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JP7070182B2 (ja) * | 2018-07-13 | 2022-05-18 |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水性再剥離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US20220228043A1 (en) * | 2019-05-31 | 2022-07-21 | Upm Raflatac Oy | Removable adhesive composition and a label containing it |
JP6849014B2 (ja) * | 2019-06-24 | 2021-03-24 |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フィルム用粘着剤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US20230043508A1 (en) * | 2019-12-18 | 2023-02-09 | Sekisui Chemical Co., Ltd. | Adhesive agent, adhesive tape, electrical appliance, onboard member, and securing method |
JP7628072B2 (ja) | 2021-12-24 | 2025-02-07 | 日本ペイント・オートモーティブコーテ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水性塗料組成物および塗装物の製造方法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6716A (zh) * | 2005-12-22 | 2007-06-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可除去的水分散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剂片材 |
CN101033378A (zh) * | 2006-02-24 | 2007-09-12 |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 压敏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
CN101365765A (zh) * | 2006-01-23 | 2009-02-11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粘接剂组合物、薄膜状粘接剂、粘接薄片及使用其的半导体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592876B2 (ja) | 1987-12-29 | 1997-03-19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感圧性接着剤 |
FR2712296B1 (fr) | 1993-11-10 | 1996-01-12 | Rhone Poulenc Chimie | Liant latex pour composition de revêtement. |
JP3533589B2 (ja) * | 1997-04-09 | 2004-05-31 |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 偏光板用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偏光板 |
JP2001106985A (ja) * | 1999-10-01 | 2001-04-17 | Oji Paper Co Ltd | 粘着ラベル |
JP2005008830A (ja) * | 2003-06-20 | 2005-01-13 | Panac Co Ltd |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
KR20070066929A (ko) | 2005-12-22 | 2007-06-27 | 닛토덴코 가부시키가이샤 | 제거가능한 수분산성 아크릴 접착제 조성물 및 접착 시트 |
WO2008029766A1 (fr) * | 2006-09-08 | 2008-03-13 | Toyo Ink Mfg. Co., Ltd. | Agent adhésif sensible à la pression et film adhésif sensible à la pression |
JP5764334B2 (ja) * | 2011-01-27 | 2015-08-19 |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 アクリル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この方法により得られるアクリル系重合体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す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 |
JP5229421B1 (ja) * | 2012-01-16 | 2013-07-03 |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 アルコール溶剤を用いた感圧式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感圧式接着シート |
-
2013
- 2013-04-25 JP JP2013092362A patent/JP5348343B1/ja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23 US US14/786,872 patent/US9598616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4-04-23 EP EP14787438.2A patent/EP2990454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4-04-23 WO PCT/JP2014/061452 patent/WO201417534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4-23 CN CN201480023384.7A patent/CN1051433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6716A (zh) * | 2005-12-22 | 2007-06-27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可除去的水分散性丙烯酸系粘合剂组合物和粘合剂片材 |
CN101365765A (zh) * | 2006-01-23 | 2009-02-11 |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 粘接剂组合物、薄膜状粘接剂、粘接薄片及使用其的半导体装置 |
CN101033378A (zh) * | 2006-02-24 | 2007-09-12 | 东洋油墨制造株式会社 | 压敏粘合片及其制备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91016A (zh) * | 2016-01-29 | 2016-06-22 | 浙江耐思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膜类便利贴的前处理方法 |
CN105691016B (zh) * | 2016-01-29 | 2018-10-26 | 浙江耐思特文化用品有限公司 | 一种膜类便利贴的前处理方法 |
CN108384483A (zh) * | 2018-01-30 | 2018-08-10 | 苏州德佑胶带技术有限公司 | 抗反弹双面胶带及其制备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90454B1 (en) | 2018-05-30 |
CN105143384B (zh) | 2017-03-08 |
JP5348343B1 (ja) | 2013-11-20 |
JP2014214219A (ja) | 2014-11-17 |
US9598616B2 (en) | 2017-03-21 |
EP2990454A4 (en) | 2016-10-19 |
WO2014175341A1 (ja) | 2014-10-30 |
EP2990454A1 (en) | 2016-03-02 |
US20160068719A1 (en) | 2016-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43384B (zh) | 感压式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其而成的感压式粘接薄片 | |
TW200813180A (en) |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gent and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film | |
JP2017119801A (ja) |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
TW201529781A (zh) | 黏著劑樹脂組合物 | |
TW201127929A (en) |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 tape | |
JP2017095658A (ja) | 粘着剤組成物、光学部材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
KR20210098511A (ko) | 수분산형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점착 시트 | |
JP6548347B2 (ja) |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テープ | |
JP5518370B2 (ja) | 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再剥離用水分散型アクリル系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及び粘着シート | |
JP2020176202A (ja) | 溶剤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
JP2006096958A (ja) | 粘着剤組成物 | |
JP5229421B1 (ja) | アルコール溶剤を用いた感圧式接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感圧式接着シート | |
TW200907001A (en) | Adhesive composition, adhesive sheet, adhesive sheet for optics and adhesive sheet for electromagnetic shielding | |
KR20220142534A (ko) | 점착 시트 | |
TWI815939B (zh) | 膠黏劑組成物以及膠黏帶 | |
JP7151926B1 (ja) |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
JP2016224327A (ja) | 偏光板 | |
JP2005239878A (ja) | 感圧接着剤組成物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及び粘着性光学部材 | |
JP2014125603A (ja) | 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アクリル系粘着剤、電子デバイス用粘着剤、それを用いた電子デバイス、ならびにアクリル系樹脂組成物の製造方法 | |
JP6217506B2 (ja) | 粘着剤層形成用塗剤 | |
JP2006199843A (ja) |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粘着シート | |
TW202223048A (zh) | 黏著帶 | |
JPH0860117A (ja) | 架橋型アクリル系感圧接着剤 | |
JP2020176253A (ja) | 溶剤型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シート | |
JP7040661B1 (ja) | 粘着剤組成物及び粘着シート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