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43061B - 包装袋 - Google Patents
包装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43061B CN105143061B CN201480018130.6A CN201480018130A CN105143061B CN 105143061 B CN105143061 B CN 105143061B CN 201480018130 A CN201480018130 A CN 201480018130A CN 105143061 B CN105143061 B CN 10514306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area
- packaging bag
- seal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0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7654 immer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21485 packed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52—Details
- B65D75/58—Opening or contents-removing devices added or incorporated during package manufacture
- B65D75/5855—Peelable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5/00—Packages comprising articles or materials partially or wholly enclosed in strips, sheets, blanks, tubes or webs of flexible sheet material, e.g. in folded wrappers
- B65D75/40—Packages formed by enclosing successive articles, or increments of material, in webs, e.g. folded or tubular webs, or by subdividing tubes filled with liquid, semi-liquid, or plastic materials
- B65D75/44—Individual packages cut from webs or tub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ag Frame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水浸入把持部与主体部之间且开封性、破袋强度也可良好保持的包装袋。本发明的具备易剥离性的密封部的包装袋上形成有带状密封部沿宽度方向间隔地以多列配置的第一区域(A)和带状密封部以单列配置的第二区域(B)。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沿带状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交替邻接地排列。第二区域(B)的带状密封部是与邻接的第一区域(A)的多列带状密封部连接的宽边形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装食品等被包装物的包装袋,特别涉及具备密封部的包装袋。
背景技术
包装食品材料等被包装物的包装袋其弯曲的膜的侧边被密封部密封并在由此形成的收容空间收容被包装物。取出被包装物时要将密封开封口的密封部剥离来开封。制造该包装袋时,通过使膜弯曲并将侧边密封而形成局部开口的收容空间,从该开口向收容空间投入被包装物后将开口密封,形成开封口。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使膜弯曲并采用信封形式使侧边部叠合,在该重叠的区域形成密封部。另外,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包装袋和制造方法:使膜弯曲并采用合掌形式使侧边部重叠,在该重叠的部位形成密封部。
另外,作为包装袋,考虑到开封的利便性,有具备易剥离性的密封部(易开封部)的包装袋。这样的包装袋可通过如下方式构成:在采用信封式粘贴或合掌式粘贴来贴合膜的端部而制作包装袋时,在贴合部形成易剥离性的密封部。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装袋:通过使膜弯曲成筒状并使端部叠合而使膜的一部分重叠,在该重叠的部位形成多列易剥离性的纵向密封部。
另外,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包装袋:使膜弯曲并采用合掌形式使端部重叠,在该重叠的部位形成易剥离性的密封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64-5307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0-18177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9212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如果易剥离性密封部的接合力过弱,则破袋强度降低,会产生意外剥落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接合力过强,则会产生难以开封或者因开封的冲击而导致内容物溅出的问题。因此,适度维持密封部的开封性、破袋强度对于具备易剥离性的密封部的包装袋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现有的包装袋在进行水冷时,水会浸入成为把持部的密封部端部与包装袋主体部之间,因此即使经过干燥工序,也无法除去进入其间的部分水分,因而成为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够防止水浸入把持部与主体部之间且开封性、破袋强度也可良好保持的包装袋。
为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具备易剥离性的密封部的包装袋的特征在于,具备带状密封部沿宽度方向间隔地以多列配置的第一区域和带状密封部以单列配置的第二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通过第一区域的多列的带状密封部可实现易开封性,通过使第二区域的单列的带状密封部的接合强度高于第一区域,能够维持破裂强度。由此,在开封时可从第一区域简单地开袋,但在未开封状态下,通过第二区域可维持破袋强度。即使第一区域的接合强度低,由于带状密封部是以多列排列的,所以也可抑制水的浸入。
另外,本发明的包装袋的特征在于,具备易开封性的纵向密封部,上述纵向密封部具备从膜端边部空出可用手指捏住的程度的间隔而形成的第一密封部,和在上述膜端边部附近形成的第二密封部。
根据本发明的包装袋,由于在比第一密封部更靠近开封口侧的位置形成第二密封部,所以通过第二密封部可抑制水的浸入。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密封强度不同。例如,通过使第二密封部的密封强度低于第一密封部,能够维持开封性,同时可防止水浸入把持部与主体部之间。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供能够防止水浸入把持部与主体部之间且开封性、破袋强度也可良好保持的包装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的立体图。
【图2】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纵向密封部的说明图。
【图3】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说明利用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的制造方法形成的纵向密封部的说明图,图4(a)表示第1次热熔接后的状态,图4(b)表示第2次热熔接后的状态,图4(c)表示第3次热熔接后的状态。
【图5】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例子的说明图,图5(a)是说明使第一区域在宽度方向的错位仅为一个方向时的纵向密封部的图,图5(b)是说明不使第一区域在宽度方向错位地排列时的纵向密封部的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的立体图。
【图7】是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的A-A截面图。
【图8】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包装袋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纵向密封机的图,是表示为了热熔接而按压于二重层叠膜的对接面的说明图。
【图9】是说明上述实施方式的另一例子的图,图9(a)是表示通过使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的宽度不同来调整密封强度的包装袋的说明图,图9(b)是表示从开封口空出间隔而形成第二密封部的包装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包装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的立体图。包装袋1是三方密封袋,在所形成的收纳空间收纳被包装物而进行使用,该包装袋1具备:通过使层叠膜10弯曲成筒状并使两侧边部叠合而形成的重叠部2、设置于重叠部2的纵向密封部3、在纵向密封部3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的下侧的横向密封部5和上侧的横向密封部6。层叠膜10具备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层,通过将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彼此密封而形成易剥离部。这里,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例如是如下树脂:由可热封的2种以上的树脂构成且可构成JIS K6854中规定的剥离强度大致小于10N/15mm这样的弱密封部。纵向密封部3和横向密封部5、6通过用该树脂层热熔接而构成,具有捏住重叠部2的侧边部进行拉扯即可剥离的易剥离性。另外,对于层叠膜10,至少被密封的层由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构成,例如可通过以膜内外层由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构成的方式采用层压法成形,或者以挤出成筒状的膜的最外层由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构成的方式采用吹胀法形成膜并将该筒状膜按压至扁平而形成。另外,当密封层的树脂为不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时,可通过调整密封宽度、密封压力·温度等而适当地形成易剥离层。
图2是说明纵向密封部3的说明图。应予说明,图2中的虚线是为了说明各区域A、B而标记的虚拟的线,并非实际存在。纵向密封部3是用具有易剥离适性的树脂热熔接而成的部分,其以在重叠部2于成为外面侧的一个侧边部的前端2a侧留有开封时用作手持处的非密封部的状态沿前端2a形成。该纵向密封部3是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于纵向密封部3的长度方向y交替排列而构成的。详细而言,在纵向密封部3的长度方向y按第一区域A1、第二区域B1、第一区域A2、第二区域B2、第一区域A3的顺序排列。
第一区域A中,第1带状密封部3a和第2带状密封部3b以规定的间隔以多列大致平行地排列。与第二区域B1的两端邻接的第一区域A1、A2和与第二区域B2的两端邻接的第一区域A2、A3在宽度方向x上相互错位地配置。
第二区域B中,带状密封部3c以单列排列。该带状密封部3c以与第一区域A的多列的带状密封部3a、3b连接的宽边形状形成。详细而言,第二区域B1的带状密封部3c以如下方式形成:其宽度方向x的一侧端到达第一区域A1的第2带状密封部3b的一侧端,另一侧端到达第一区域A2的第1带状密封部3a的另一侧端,并且与第一区域A1和第一区域A2的带状密封部3a、3b中的任意者均可连接。第二区域B2的带状密封部3c也同样地以与第一区域A2、A3的带状密封部3a、3b连接的方式形成。另外,以单列排列的密封部的宽度(即,第二区域B的宽度)优选大于以多列排列的密封部的宽度(即,第一区域A的宽度)。另外,以单列排列的密封部的密封宽度可以大于以多列排列的各密封部的密封宽度,也可以大于以多列排列的各密封宽度的合计宽度。
根据该包装袋1,通过分别调整第一区域A的多列的密封宽度和第二区域B的单列的密封宽度,从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区域B的带状密封部3c以能与第一区域A的带状密封部3a、3b连接的方式形成为宽边形状,因此第二区域B的接合强度比第一区域A高,能够保持破袋强度。另一方面,在打开包装袋1时,要捏住重叠部2的侧边部剥离纵向密封部3。这样,容易从第一区域A的带状密封部3a、3b开始剥离,因此开封性得以维持。即,窄边形状的密封虽然开封性良好,但耐破袋强度差。因此,通过多列平行地配置窄边形状的密封部,可抑制水的浸入。另外,即使一个密封部发生剥离,还剩有另一个密封部,因此能够防止内容物的漏出。由此,可在防止水的浸入、内容物的漏出的同时维持开封性。然而,若仅为多列的窄边形状的密封部,则耐破袋强度不充分,通过同时使用单列的宽边形状的密封部可大幅度提高耐破袋强度。此时,通过从由多列构成的窄边形状的密封部进行开封,凭借由剪切力产生的动量也可使宽边形状的密封部剥离,开封性不会受到严重阻碍。应予说明,包装袋1的纵向密封部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可采用各种方式实施。例如,仅在容易破袋的中央部设置单列的密封部以保持破袋强度,在横向密封部附近的两端部设置多列的密封部,由此在开封时可使端部容易开封,通过从端部依次开封,从而由单列的密封部形成的中央部也可容易地开封。
接着,例举使用图3所示的枕式包装机100进行制造的情况对包装袋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依次进行如下工序:使层叠膜10成为筒状的第1工序、形成纵向密封部3的第2工序、形成下侧的横向密封部5的第3工序、填充被包装物的第4工序、形成上侧的横向密封部6的第5工序、切断连续状的袋的边界线的第6工序。以下,按工序顺序进行说明。
使二重层叠膜成为筒状的第1工序:卷状卷筒F导出的层叠膜10经由多个导出辊120、121被引导至成型机112。在从卷状卷筒F到成型机112的路径中途配置有传感器119,以检测在层叠膜10上于长度方向以一定间隔印刷的记录标志,使得在包装机100的轨道上以一定的时间间隔送出一定长度的层叠膜10。层叠膜10在通过成型机112的期间被弯曲成筒状而成为弯曲的前端的两侧边部叠合的形态。在叠合的部分形成重叠部2。
形成纵向密封部的第2工序:使用纵向密封机113对层叠膜10的重叠部2进行热熔接,形成纵向密封部3。纵向密封机113通过与层叠膜10以一定的时间间隔移动的时机一致地使对接面与重叠部2接离而进行热熔接。
图4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第2工序中形成的纵向密封部3的图。纵向密封机113的与重叠部2对接的密封条的对接面呈规定长度的带状,该对接面以规定间隔按两列配置。首先,纵向密封机113使对接面离开重叠部2而待机。当重叠部2的处理对象的区域沿着长度方向y被输送过来时,纵向密封机113将对接面推至重叠部2进行第1次热熔接。热熔接结束时,纵向密封机113使对接面离开重叠部2而待机,直到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区域被输送过来。如图4(a)所示,第1次热熔接中,规定长度的带状密封部以规定间隔按两列形成。以下,将由第1次热熔接形成的带状密封部的组作为第1组G1。
接着,当下一个处理对象的区域沿着长度方向y被输送过来时,纵向密封机113将对接面推至该区域而进行第2回次热熔接。此时,使纵向密封机113的对接面和重叠部2在宽度方向x上相对移动至规定的位置。由此,如图4(b)所示,由第2次热熔接形成的带状密封部(第2组G2的带状密封部)相对于第1组G1的带状密封部在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错位形成。以第1组G1的带状密封部的一端侧与第2组G2的带状密封部的另一端侧在宽度方向x上没有间隙地交替排列的方式来调整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的偏移量。
与上述第2次热熔接同样地进行第3次热熔接,形成带状密封部(第3组的带状密封部)。由此,如图4(c)所示,第2组G2的带状密封部的另一端侧与第3组G3的带状密封部的一端侧在宽度方向x上没有间隙地交替排列。其结果,形成带状密封部没有间隙地交替排列的区域r2和带状密封部间隔地以多列配置的区域r1。
形成下侧的横向密封部的第3工序:形成了纵向密封部的层叠膜10以筒状体7的状态被输送至下游。筒状体7因自由开闭的压平辊115闭合而被压平至扁平化,通过闭合横向密封机116、117,从而在扁平化的筒状体8的规定位置形成下侧的横向密封部5。
填充被包装物的第4工序:接着,利用漏斗111投入规定量的被包装物W而填充于筒状体8。
形成上侧的横向密封部的第5工序:打开压平辊115、横向密封机116、117后,使输送114旋转,由此与分离前的包装袋1a一起导出筒状体7和仅规定长度的与其相连的层叠膜10。其后,闭合横向密封机116、117对规定位置进行热熔接,由此形成上侧的横向密封部6,同时形成与其相连的位于轨道上游的下一包装袋的下侧的横向密封部5。
切断连续状的袋的边界线的第6工序:闭合支架和切刀118,夹压分离前的包装袋1a的下侧的横向密封部5和与其相连的上侧的横向密封部6,同时将两者的边界一分为二,使包装袋1掉落至输送机130上。
由此,制造图1中示出的包装袋1。制得的包装袋1上形成有带状密封部以规定间隔按多列排列的区域r1和带状密封部没有间隙地交替排列的区域r2。区域r1作为第一区域A发挥良好地保持开封性的功能。另一方面,区域r2由于是多列的带状密封部没有间隙地排列,因而整体上成为单列的带状密封部,作为第二区域B发挥良好地保持破袋强度的功能。
另外,对于包装袋1,如果增加第一区域A的比例则开封性提高,如果增加第二区域B的比例则破袋强度提高。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在第2工序中,可通过使用一对密封条并移动密封条或膜来形成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另外,通过改变密封间隔,能够调整带状密封部在长度方向y的错位量,从而可改变纵向密封部3中的第一区域A与第二区域B的构成比例。因此,能够简单地调整纵向密封部3的开封性和破袋强度。
以上,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进。
例如,可以使第一区域的带状密封部成为三列或其以上的多列。另外,沿长度方向y交替排列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的数量没有限定,可以少于也可以多于上述实施。另外,第二区域中没有间隙地交替排列的带状密封部在宽度方向x和长度方向y上也可以有部分重叠。
另外,也可以不将第一区域A在宽度方向左右交替错开,而是如图5(a)所示在左方向或右方向连续地错开。另外,并不一定需要将由多个平行配置的密封条决定的密封位置错开来形成单列构成的第二区域B,例如如图5(b)所示,也可以使用具有可形成第一区域A和第二区域B的形状的密封条而不在宽度方向上移动地以一次密封形成两个区域。
另外,包装袋也可以由一重层叠膜构成,重叠部也可采用合掌形式。
另外,制造方法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可以分别使用形成第一区域的密封条和形成第二区域的密封条来形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两者。
(第二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包装袋能够在维持开封性的同时防止水浸入把持部与主体部之间。本实施方式中,以膜端边彼此重叠而纵向密封形成的信封式粘贴形状的包装袋为例进行说明。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包装袋11的立体图,图7是包装袋11的A-A截面图。包装袋11是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几乎相同的构成,但纵向密封部的形态不同。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要素使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信封式粘贴而成的纵向密封部4和横向密封部5、6是通过易剥离性密封层来热熔接的,因而具有易剥离性。从包装袋11取出被包装物时,剥开纵向密封部4将开封口9开封。应予说明,根据需要,有时也会进一步将横向密封部5、6开封。
开封口9由重叠部2中位于包装袋外面侧的外侧的侧边部2b的前端2a和位于包装袋内面侧的内侧的侧边部2c构成。即,开封口9形成于重叠部2的前端2a侧的端部。
纵向密封部4由第一密封部4a和第二密封部4b构成。
对于第一密封部4a,以开封时能用手指捏住前端2a附近的方式至少距前端2a空出一定间隔来形成,由与前端2a大致平行的两列带状的密封部4a1、4a2构成。以两列来构成第一密封部4a是因考虑到开封性和耐破袋强度,本发明并不限定于多列,也可以以单列构成。
第二密封部4b形成于比第一密封部4a更靠近膜的端边部即开封口9的一侧。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呈带状地设置于开封口9一侧的端边部。详细而言,第二密封部4b呈带状地形成于重叠部2的前端2a一侧的端边部。第二密封部4b优选以水不混入端边部的方式设置在端边部上,但并不是必须设置在端边部上,在端边部附近沿端边部设置即可。第二密封部4b以密封强度低于第一密封部4a的方式构成,优选能以微弱的力容易地开封。这是由于第二密封部4b只要能够防止制袋过程中水冷时的水混入即可,考虑到开封性,优选尽可能低的密封强度。另一方面,第一密封部4a优选确保在输送时等不会发生意外剥离的程度的密封强度,但若密封强度过高,则不使用工具难以开封,因而不优选。另外,通过使第一密封部4a成为多个平行的密封部,从而在剥离任一密封部时也可确保其它密封部,能够兼顾开封性和耐破袋强度。应予说明,密封强度的调整例如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在热熔接时使第2密封部4b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一密封部4a,或者在密封条的接触时使第二密封部4b的按压力弱于第一密封部4a。
根据被包装物的情况,有时要对包装袋11在密封开封口9的状态下进行水冷处理。此时,有时会产生水从开封口9混入重叠部2等的问题,但由于包装袋11在比第一密封部4a更靠近开封口9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密封部4b,因此通过第二密封部4b可抑制水的浸入。当第二密封部4b的密封强度显著低时,也会设想到发生意外的剥离而水浸入重叠部2的情况,但会起到将浸入的水抑制为少量的效果。取出被包装物时,要剥开纵向密封部4而将开封口9开封,通过尽可能减小第二密封部4b的密封强度,并且使第一密封部4a具有强的易剥离性至不产生意外破袋的程度,从而可先容易地剥离第二密封部4b,然后抓住膜端边剥离第一密封部4a,因此不会产生开封变难之类的问题,不会阻碍开封口9的开封性。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第二密封部4b形成于开封口9一侧的端边部,所以能够在与水接触的最前线抑制水的浸入,得到极高的防水效果。
接着,对包装袋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制造方法所使用的枕式包装机100与图3所示的设备大体相同,只是纵向密封机113的密封条的对接面的形状不同。制造方法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大体相同,因此仅对特征部分即形成纵向密封部的第2工序进行说明。
形成纵向密封部的第2工序:纵向密封机113与层叠膜10以一定的时间间隔移动的时机一致地,使密封条的对接面与层叠膜10的重叠部2接离而进行热熔接,形成第一密封部4a1、4a2和第二密封部4b。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并列地同时进行形成第一密封部4a1、4a2的工序和形成第二密封部4b的工序。应予说明,第一密封部4a和第二密封部4b未必需要同时形成,例如也可以在形成第一密封部4a后,在后续工序中形成第二密封部4b。
图8是说明纵向密封机113的对接面的说明图。对接面113a、对接面113b和对接面113c是被按压到重叠部2的密封条的一个侧面。对接面113a、对接面113b、对接面113c以分别与一方的第一密封部4a1、另一方的第一密封部4a2、第二密封部4b对应的方式,以适当的间隔大致平行地排列,因而加热温度、按压力能够各自独立地进行调整。热熔接时,形成第一密封部4a1、4a2的对接面113a、113b被设定成与易剥离性相适应的加热温度和按压力。形成第二密封部4b的对接面113c被设定成加热温度比对接面113a、113b低、或者按压力比对接面113a、113b弱。应予说明,通过在同一密封条上构成形成第一密封部的部位和形成第二密封部的部位,并且将其接触方向上的高度错开,即、将形成要减弱密封强度的第二密封部的部位配置得比形成第一密封部的部位低,从而即使用同一密封条以相同圧力同时进行密封,也能够形成密封强度比第一密封部4a弱的第二密封部4b。由此,能够以第二密封部4b的密封强度比第一密封部4a1、4a2低的方式同时形成第一密封部4a和第二密封部4b。
应予说明,只要对接面113c的加热温度和按压力综合起来可实现第二密封部4b的低密封强度即可,即使加热温度或按压力中的任一者相同于或大于对接面113a、113b也没有问题。另外,作为其它方法,也可通过使对接面113c的热熔接时间比对接面113a、113b的热熔接时间短或者调整密封部宽度来实现密封强度的调整。
在形成纵向密封部4的工序之后,形成下侧的横向密封部5,填充被包装物,形成上侧的横向密封部6,切断连续状的袋的边界线,由此制造图6所示的包装袋11。制得的包装袋11形成有第一密封部4a1、4a2和第二密封部4b。其后,通过以被包装物W充分降温的方式对其淋水使其冷却后进行干燥,使冷却时被淋予的水分蒸发。此时,通过沿膜端边部形成的第二密封部4b可抑制水进入膜的重叠部,能够防止水分残留在包装袋中。根据该制造方法,能够同时形成密封强度不同的第一密封部4a1、4a2和第二密封部4b。另外,为单一的密封层即可,也没有必要对第一密封部4a1、4a2和第二密封部4b分别设置密封强度不同的多个密封层。
以上,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变更或改进。
例如,可以以单列或三列以上的多列构成第一密封部,也可以以多列构成第二密封部。另外,第一密封部、第二密封部也可以由密封强度高的强密封部件构成,而不是易剥离部件。
另外,如图9(a)所示,也可通过将第一密封部4a形成得较宽、将第二密封部4b形成得较窄来实现密封强度的调整。
另外,如图9(b)所示,也可以从开封口9空出间隔来形成第二密封部4b。此时,形成开封时用手指捏住的区域,利便性提高。
另外,包装袋可以由单层膜构成,也可以由二层以上的层叠膜构成。另外,也可以使用伪粘合的层叠膜或由将利用吹胀法挤压成的筒状的膜推压至扁平而得的层叠膜构成的二重膜。
另外,包装袋可以以合掌形式形成重叠部。此时,可以成为使重叠部立起的状态,也可以折叠而成为伏卧的状态。另外,第二密封部可以以位于端边部的方式形成,也可以从端边部空出间隔来形成并将端边部折叠至可从两侧开袋。
另外,制造方法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在不同的时机形成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
符号说明
1、11 包装袋
1a 分离前的包装袋
2 重叠部
2a 成为重叠部的外面侧的一个侧边部的前端
3 纵向密封部
3a、3b 第一区域的带状密封部
3c 第二区域的带状密封部
4 纵向密封部
4a 第一密封部
4b 第二密封部
5 下侧的横向密封部
6 上侧的横向密封部
9 开封口
100 包装机
113 纵向密封机
A、A1、A2、A3 第一区域
B、B1、B2 第二区域
G1 第1组
G2 第2组
G3 第3组
Claims (3)
1.一种包装袋,其特征在于,具备易剥离性的密封部,
所述密封部为纵向密封部;
所述包装袋是具备在所述纵向密封部的长度方向两端部形成的下侧的横向密封部和上侧的横向密封部的三方密封袋;
所述纵向密封部由带状密封部沿宽度方向间隔地以多列配置的至少2个第一区域和带状密封部以单列配置的第二区域交替排列形成;所述纵向密封部具有角部,其形成于与所述第二区域的两端邻接的第一区域在宽度方向的不同位置;且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2个第一区域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列的密封宽度大于所述多列的密封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包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是将多个平行配置的密封条的密封位置在宽度方向上错开而成形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3064097A JP5988906B2 (ja) | 2013-03-26 | 2013-03-26 | 包装袋 |
JP2013-064097 | 2013-03-26 | ||
JP2013-064093 | 2013-03-26 | ||
JP2013064093A JP6033720B2 (ja) | 2013-03-26 | 2013-03-26 | 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PCT/JP2014/057769 WO2014156955A1 (ja) | 2013-03-26 | 2014-03-20 | 包装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43061A CN105143061A (zh) | 2015-12-09 |
CN105143061B true CN105143061B (zh) | 2017-11-03 |
Family
ID=51623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8130.6A Active CN105143061B (zh) | 2013-03-26 | 2014-03-20 | 包装袋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63283B2 (zh) |
CN (1) | CN105143061B (zh) |
MY (1) | MY170137A (zh) |
PH (1) | PH12015502240B1 (zh) |
SG (1) | SG11201507495TA (zh) |
WO (1) | WO201415695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D874942S1 (en) * | 2018-07-27 | 2020-02-11 | ORIHIRO Plantdew Co., Ltd. | Packaging bag |
USD1011183S1 (en) * | 2019-08-14 | 2024-01-16 | Saint-Gobain Placo Sas | Powder packaging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959021A1 (en) * | 1998-05-15 | 1999-11-24 | Dairy Crest Limited | Pack with directional seal |
JP2002514982A (ja) * | 1996-11-22 | 2002-05-21 | クライオバ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 包装用物品 |
CN1750978A (zh) * | 2003-02-22 | 2006-03-22 | Lts勒曼治疗系统股份公司 | 作为敷贴器的一级封皮 |
WO2006038700A1 (ja) * | 2004-10-04 | 2006-04-13 | Kyoraku Co., Ltd. | 充填包装体 |
CN1817751A (zh) * | 2006-03-22 | 2006-08-16 | 河源市华丰塑胶有限公司 | 自封袋及其生产自封袋的专用刀具 |
JP2011235913A (ja) * | 2010-05-07 | 2011-11-24 | Kyodo Printing Co Ltd | 包装袋及び包装容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342326A (en) * | 1965-10-22 | 1967-09-19 | Johnson & Johnson | Sterile flexible package |
US4150744A (en) * | 1976-02-27 | 1979-04-24 | Smith & Nephew Pharmaceuticals Ltd. | Packaging |
US4709397A (en) * | 1985-12-24 | 1987-11-24 | John H. Harland Company | Tamper-evident envelope with indicia-forming cohesive layers |
JPS6453075U (zh) | 1987-09-30 | 1989-03-31 | ||
US5389686A (en) * | 1989-02-20 | 1995-02-14 | Jouveinal Sa | Analgesic properties of fedotozine |
JPH0625161U (ja) * | 1991-03-29 | 1994-04-05 | 味の素株式会社 | シール構造 |
US5885673A (en) * | 1993-07-30 | 1999-03-23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Peelable pouch-like packaging for photographic sheet film |
JP3340530B2 (ja) | 1993-10-06 | 2002-11-05 | 呉羽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 包装体及びその包装装置 |
US5622432A (en) * | 1995-08-03 | 1997-04-22 | Zicker; William | Bag with opening tabs |
JPH10181770A (ja) | 1996-10-25 | 1998-07-07 | Kyoraku Co Ltd | 簡易開封性袋体 |
IT1286078B1 (it) * | 1996-10-31 | 1998-07-07 | Bg Pack S R L | Procedimento per la produzione di una confezione ermetica richiudibile, in materiale flessibile, per prodotti vari, |
JP3921236B2 (ja) | 1997-10-31 | 2007-05-30 |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 簡易開封性袋体 |
US6287658B1 (en) * | 1999-09-10 | 2001-09-11 |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 Flexible composite suitable as packaging material |
ITPD20020141A1 (it) * | 2002-05-28 | 2003-11-28 | Bp Europack Spa | Contenitore flessibile ad apertura agevolata e richiudibile |
US7329240B2 (en) * | 2003-01-02 | 2008-02-12 | Meridian Medical Technologies, Inc. | Protective packaging for medicament dispenser |
DE102005013585A1 (de) * | 2005-03-23 | 2006-09-28 |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 Wiederverschließbare Folien-Verpackung, insbesondere flow-wrap-Verpackung |
PT1714895E (pt) * | 2005-04-18 | 2009-09-24 | Kraft Foods R & D Inc | Embalagem, produto alimentar, embalado com uma embalagem bem como o método para produzir um material de embalagem ou para embalar um produto alimentar e um material de embalagem produzido através do mesmo |
DE202004021343U1 (de) * | 2005-04-18 | 2007-10-25 | Huhtamaki Ronsberg, Zweigniederlassung Der Huhtamaki Deutschland Gmbh & Co. Kg | Bedrucktes Trägersubstrat |
-
2014
- 2014-03-20 WO PCT/JP2014/057769 patent/WO201415695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3-20 SG SG11201507495TA patent/SG11201507495TA/en unknown
- 2014-03-20 CN CN201480018130.6A patent/CN105143061B/zh active Active
- 2014-03-20 MY MYPI2015002125A patent/MY170137A/en unknown
- 2014-03-20 US US14/780,205 patent/US9663283B2/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9-24 PH PH12015502240A patent/PH12015502240B1/en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514982A (ja) * | 1996-11-22 | 2002-05-21 | クライオバツク・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ツド | 包装用物品 |
EP0959021A1 (en) * | 1998-05-15 | 1999-11-24 | Dairy Crest Limited | Pack with directional seal |
CN1750978A (zh) * | 2003-02-22 | 2006-03-22 | Lts勒曼治疗系统股份公司 | 作为敷贴器的一级封皮 |
WO2006038700A1 (ja) * | 2004-10-04 | 2006-04-13 | Kyoraku Co., Ltd. | 充填包装体 |
CN1817751A (zh) * | 2006-03-22 | 2006-08-16 | 河源市华丰塑胶有限公司 | 自封袋及其生产自封袋的专用刀具 |
JP2011235913A (ja) * | 2010-05-07 | 2011-11-24 | Kyodo Printing Co Ltd | 包装袋及び包装容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60046426A1 (en) | 2016-02-18 |
PH12015502240A1 (en) | 2016-02-01 |
SG11201507495TA (en) | 2015-10-29 |
MY170137A (en) | 2019-07-06 |
PH12015502240B1 (en) | 2018-09-07 |
CN105143061A (zh) | 2015-12-09 |
US9663283B2 (en) | 2017-05-30 |
WO2014156955A1 (ja) | 2014-10-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37727B (zh) | 利用滑块操作来重新闭合开口的包装袋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374435B (zh) | 卡扣带、带有卡扣带的包装袋及带有卡扣带的包装袋的制造装置 | |
EP2871137B1 (en) | Packaging bag, package utilizing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packaging bag | |
JP4937754B2 (ja) | 充填包装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10127319A1 (en) | Resealable flexible film packaging product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 |
KR20120084726A (ko) | 지퍼 테이프, 지퍼 테이프가 부착된 포장 백, 지퍼 테이프가 부착된 포장 백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장치 | |
CN105143061B (zh) | 包装袋 | |
JP2014218292A (ja) | 包装袋 | |
EP1775233A1 (en) | Outer package for packaged groups of rolls of products. | |
CN107618725A (zh) | 带可视窗的包装盒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1015656A (ja) | 握り飯包装体 | |
US9850032B2 (en) | Packaging bag | |
JP5988906B2 (ja) | 包装袋 | |
CN114555478B (zh) | 制袋填充方法以及制袋填充系统 | |
JP4731558B2 (ja) | 業務用シート状食品の包装方法 | |
JP4809953B2 (ja) | 充填包装体 | |
JP6033720B2 (ja) | 包装袋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220010242U (zh) | 湿巾袋包装装置 | |
CN201472828U (zh) | 一种包装材料接头 | |
JP5662137B2 (ja) | 収容袋 | |
WO2020105710A1 (ja) | 製袋充填用フィルム、製袋充填方法 | |
WO2021241568A1 (ja) | 包装袋 | |
CN113165779B (zh) | 制袋填充方法 | |
CN107640424A (zh) | 揭窗型可视化包装盒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22039751A (ja) | 包装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