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36606B -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36606B
CN105136606B CN201510573404.4A CN201510573404A CN105136606B CN 105136606 B CN105136606 B CN 105136606B CN 201510573404 A CN201510573404 A CN 201510573404A CN 105136606 B CN105136606 B CN 1051366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sub
mrow
measurement
modul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57340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36606A (zh
Inventor
张开骁
马爱斌
江静华
胡立群
陈敦军
雷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hai University HHU
Original Assignee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hai University HHU filed Critical Hohai University HHU
Priority to CN20151057340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136606B/zh
Publication of CN1051366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66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366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366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系统包括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控制器,还包括有其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联接的温度传感和湿度传感器;其方法步骤:(1)在测量气体比热容比之前,通过测量获取气体体积值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2)测量模块的输入端接大气压强传感器、温度、湿度传感器、光电门、压差传感器,并将测量数据写入控制器的数据测量模块:(3)运算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4)结果输出。本发明可实现对压强和体积的同时测量且瞬时压强测量的误差小,能够对实验中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影响进行修正,实验测量精度高。

Description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背景
目前通用的测量气体比热容比实验仪,是通过测量钢珠简谐振动周期来间接测量气体比热容比。一般是在烧瓶上方插一根精密玻璃管,精密玻璃管中放一钢珠,钢珠的直径比精密玻璃管的内径约小0.01mm,它能在精密玻璃管中上下自由运动,烧瓶侧面开有一个小孔,并插入一根细嘴玻璃管,通过它可以把待测气体注入到烧瓶中。为补偿气体阻尼引起的钢珠振幅的衰减,通过细嘴玻璃管连续注入一个小压力气流。在精密玻璃管的管壁上开有一小孔,钢珠可在小孔附近上下振动。当钢珠处于小孔下方半个振动周期时,注入的气体使烧瓶内压力增大,引起钢珠向上移动,而当钢珠处于小孔上方半个振动周期时,气体通过小孔流出,烧瓶内压力减小,钢珠向下移动。只要控制注入气体流量的大小,钢珠就可以在小孔上下做简谐振动,振动周期可利用光电计时装置来测得。在上述测量方案中,假定钢珠振动过程中烧瓶内气体经历绝热过程,但是由于通过细嘴玻璃管连续注入一个小压力气流,小孔有间歇气体流出,钢珠与精密玻璃管间也存在一定的空气间隙,使得烧瓶内气体不是处于一个封闭系统之中,而实际的分析绝热过程通常是针对封闭系统而言的,所以,这种测量方法无法真实地反映实际的气体比热容比情况。
专利申请(申请号:200910232770.8)“一种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公开了一种封闭式的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系统和方法。该方法存在以下缺陷:1.难以实现对压强和体积的同时测量,而且在测量瞬时压强时容易产生较大的测量误差。2.无法对实验中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影响进行修正。3.实验测量精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能够在进行气体比热容比实验测量时,可实现对压强和体积的同时测量且瞬时压强测量的误差小,能够对实验中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影响进行修正,实验测量精度高。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测量气体比热容比之前,通过测量获取气体体积值Vi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
步骤二、测量模块的输入端接大气压强传感器、温度、湿度传感器、光电门、压差传感器,开始实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写入控制器的数据测量模块;
步骤三、运算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四、结果输出:运算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显示输出测量环境参数:温度T0、湿度、大气压强P0,以及此环境条件下的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值γC与干燥气体的比热容比理想值γ。
在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通过测量获取气体体积值Vi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其具体过程为:
(1)测量出烧瓶至U形管刻度HP处的气体容积V0
(2)用游标卡尺测量出U形管内径R以及用米尺测量U形管内水柱长度L;
(3)挤压气囊,使U形管右侧液面到达刻度H0上方位置HS,松开气囊阀门,U形管右侧液面迅速下降经过刻度H0并触发光电门,通过快速相机记录下在不同时刻的Ti-1,其中,T0=0、T0=t、T0=2t、T0=3t、T0=4t、T0=5t、T0=6t、T0=7t、T0=8t、T0=9t,i=1,2,3…,10;时间间隔m值为水柱质量,P值取1个标准大气压强,γ值取1.4;对应的液面位置为Hi-1,其中,Hi-1=H0、H1、H2、H3、H4、H5、H6、H7、H8、H9,i=1,2,3…,10;
(4)将对应的容积V0、内径R、水柱长度L,将时刻Ti-1以及对应的气体体积Vi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其中i=1,2,3…,10。
在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的开始实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写入控制器的数据测量模块,其过程为:
(1)挤压气囊,使得U形管右侧液面到达刻度H0上方位置HS,关闭气囊阀门,打开光电门开关;
(2)松开气囊阀门,U形管右侧液面迅速下降,液面下降至光电门H0时触发光电门,控制器按照时刻Ti-1自动读取烧瓶内外压差计的压强差值△Pi,所述的压强差值△Pi设定为△P1、△P2、△P3、△P4、△P5、△P6、△P7、△P8、△P9、△P10,其中,i=1,2,3…,10。
在所述的步骤三中,所述的运算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其过程是:
(1)控制器读取由气压计得到的大气压强测量值P0、由温度计得到的温度测量值T0、由湿度计得到的湿度测量值S0,由压强差值△Pi得到了同一时刻压强和体积的瞬时值Pi、Vi,其中Pi=P0+△Pi,i=1,2,3…,10,得到该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值γC
(2)气体比热容比测量值γC的湿度修正:设原待测气体为M,对应的气体比热容比的值为γ,水分子H2O对应的气体比热容比的理论值为1.33;由压强P0、湿度S0和温度T0可以得到气体中原待测气体分子与水蒸气的组成比例,其具体步骤为:
通过温度(T0)查找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气压表,得到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b,湿度S0与饱和蒸气压Pb的乘积即为此温度下待测系统中水分子的分压S0Pb,可以得到气体中原待测气体分子与水蒸气的组成比例为:气体比热容比值γ与气体比热容比测量值γC满足下面的关系:
运算模块调用上述关系式(1)、(2),即可得到γ值。
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系统,包括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控制器;所述的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包括气压计、烧瓶、烧瓶塞、压差计、U形管刻度尺、水柱、玻璃细管、气囊、支架;所述的控制器包括数据记录模块、测量模块、运算模块和显示模块;所述的数据记录模块、测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联接运算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运算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联接显示模块、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和湿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的烧瓶内;所述的湿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器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联接;
还包括光电门和快速相机,所述的光电门通过支架水平固定在U行管的右侧刻度尺位置处,所述的快速相机通过相机三脚架固定在与刻度尺具有一定距离且水平等高的位置以保证能清晰拍摄到液面所处位置的刻度;所述的光电门和快速相机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联接。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采用分体式温湿度传感器CEMDT-615,其温度测量范围0℃~40℃,湿度测量范围0.1%RH~100.0%RH。
所述的控制器采用Atmega16L单片机。
所述的光电门为快速响应槽形光电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在进行实验测量之前,本发明通过控制器预先控制快速相机测定水柱触发光电门后在固定时间的位置,得到特定时间对应的烧瓶内气体的瞬时体积数据。在实验测量时,只要测量对应时刻的瞬时压强数据,就可以得到多组瞬时压强与体积的数据,不但实现了同时准确测量气体体积与压强的目的,还实现了采用1个压差计和1个光电门可以测量多个对应位置(即一定体积下)的瞬时压强值,即满足了实验测量次数的要求,降低了实验测量误差,又降低了仪器成本。而常规方法是,一是要测量6组以上数据,二是需要10个光电门才能测量到10个对应的数据。
2.有效提高了实验精度。本发明测量体积与压强时都是用同一个光电门与测量控制系统,光电门与电路的延时时间是一样的,即体积与压强的测量是同步的,而且由于预先高精度测量好体积物理量,在实验测量过程中只需要测量压强这一组物理量,从而增加了测量系统的稳定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实验精度。
3.本发明由于增设温度与湿度修正,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测量的精度,使得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度大大提高,还可以研究温度与湿度对气体比热容比的影响,丰富了实验内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气体比热容比测量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一个系统实施例的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其中,100比热容比测量装置,900控制器,102气压计,104烧瓶,105烧瓶塞,106压差计,111U形管,112刻度尺,113水柱,114玻璃细管,115气囊,116支架,108温度传感器,107湿度传感器,110光电门,101快速相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一个气体比热容比测量系统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气体比热容比测量系统包括: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100)、控制器(900);所述的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100)包括气压计(102)、烧瓶(104)、烧瓶塞(105)、压差计(106)、U形管(111)、刻度尺(112)、水柱(113)、玻璃细管(114)、气囊(115)、支架(116);其中,U形管为等直径(R=1.598cm)圆柱形U形管,水柱(113)为自来水与染料混合的非透明液体,气囊(115)为具有放气阀门的手持式充气球,烧瓶(104)为气体玻璃烧瓶(有效容积V0=2348cm3);;气压计(102)采用MS5540C微型气压计。压差计采用SM5651-001-D型微压差压力传感器,测量范围0.15psi/1kpa。所述的烧瓶(105)与U形管(111)通过玻璃细管(114)相连。U形管(111)另一端连接气囊(115),U形管(111)内封有一段长度为L的水柱(113),使得烧瓶(104)内的气体处于封闭状态。U形管(111)内水柱(113)右侧液面对应刻度尺(112)中间标度为0的位置;刻度尺(112)采用透明刻度尺,尺寸为20CM长*1.5CM宽,中间刻度为0,竖直贴在U行管(111)右侧,U行管(111)固定在支架(116)上,气压计(102)设置在控制器面板上。
其控制器(900)包括数据记录模块、测量模块、运算模块和显示模块,其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的数据记录模块、测量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联接运算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运算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联接显示模块、数据记录模块的输入端。
在本实施例中,测量模块是由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气压计、压差计组成,可以精确地测量环境变量,并实时传输给控制器核心Atmega16L微处理器,运算模块是利用Atmega16L微处理器自身运算功能,对采集到的变量进行运算。以24c02为核心的数据记录模块,可以存储测量模块和运算模块的数据。显示模块采用128*64点阵模块液晶显示屏。控制器工作时,测量模块将采集到温度、湿度、气压和压差数据输送给运算模块,运算模块对数据进行调用处理将运算结果通过显示模块显示。
所述的气体比热容比测量装置(100)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108)和湿度传感器(107),和压差计(106)一起设置于所述的烧瓶(104)内的烧瓶塞(105)内侧;所述的湿度传感器(107)和温度传感器(108)的输出端与所述的控制器(900)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联接;
还包括光电门(110)和快速相机(101),所述的光电门(110)通过支架(116)水平固定在U行管(111)的右侧刻度尺(112)位置处,所述的快速相机(101)通过相机三脚架固定在与刻度尺(112)具有一定距离且水平等高的位置以保证能清晰拍摄到液面所处位置的刻度;所述的光电门(110)和快速相机(101)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900)测量模块的输入端相联接。其快速相机采用美国Vision Research公司的高速摄像机Phantom V640,最高拍摄速率30万帧/秒,带外触发功能。
其温度传感器(108)和湿度传感器(107)采用分体式温湿度传感器CEMDT-615,其温度测量范围0℃~40℃,湿度测量范围0.1%RH~100.0%RH。
其控制器(900)采用Atmega16L单片机。
其光电门(110)采用台湾RIKO槽形光电开关SU30-N。
本发明的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测量气体比热容比之前,通过测量获取气体体积值Vi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其过程是:
首先,在测量气体比热容比之前,预先测量以下数据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
(1)测量出烧瓶至U形管刻度HP处的气体容积V0=2348cm3
(2)用游标卡尺测量出U形管内径R=1.598cm以及用米尺测量U形管内水柱长度L=68.56cm;
(3)挤压气囊,使得U形管右侧液面到达刻度H0(H0处,刻度为9cm)上方位置HS(HS处,刻度为10cm),松开气囊阀门,U形管右侧液面迅速下降经过刻度H0并触发光电门,通过快速相机记录下在不同时刻Ti-1(T0=0、T1=t、T2=2t、T3=3t、T4=4t、T5=5t、T6=6t、T7=7t、T8=8t、T9=9t,i=1,2,3…,10;时间间隔m值为水柱质量=137.78g,P值取1个大气压强=101200Pa,γ值取1.4)对应的液面位置Hi-1(H0、H1、H2、H3、H4、H5、H6、H7、H8、H9,i=1,2,3…,10);
(4)将对应的容积V0、内径R、水柱长度L,将时刻Ti-1以及对应的气体体积 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
步骤二、测量模块的输入端接大气压强传感器、温度、湿度传感器、光电门、压差传感器,开始实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写入控制器的数据测量模块。其过程是:
(1)挤压气囊,使得U形管右侧液面到达刻度H0(H0处,刻度为9cm)上方位置HS,(HS处,刻度为10cm)关闭气囊阀门,打开光电门开关;
(2)松开气囊阀门,U形管右侧液面迅速下降,液面下降至光电门H0时触发光电门,控制器按照时刻Ti-1自动读取烧瓶内外压差计的压强差值△Pi,所述的压强差值△Pi设定为△P1、△P2、△P3、△P4、△P5、△P6、△P7、△P8、△P9、△P10,其中,i=1,2,3…,10。
在所述的步骤三中,所述的运算模块对数据进行处理,其过程是:
(1)控制器读取由气压计得到的大气压强测量值P0=101250Pa、由温度计得到的温度测量值T0=25.0℃、由湿度计得到的湿度测量值S0=45%,由压强差值△Pi得到了同一时刻压强和体积的瞬时值Pi、Vi,其中Pi=P0+△Pi,i=1,2,3…,10,得到该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值γC=1.3915:
(2)气体比热容比测量值γC的湿度修正:设原待测气体为M,对应的气体比热容比的值为γ,水分子H2O对应的气体比热容比的理论值为1.33;由压强P0、湿度S0和温度T0可以得到气体中原待测气体分子与水蒸气的组成比例,具体过程为:
通过温度T0查找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表,得到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b=3169Pa,湿度S0与饱和蒸气压Pb的乘积即为此温度下待测系统中水分子的分压S0Pb,可以得到气体中原待测气体分子与水蒸气的组成比例为(P0-S0Pb):S0Pb。气体比热容比值γ与气体比热容比测量值γC满足关系:
运算模块调用上述关系式(1)、(2),即可得到25℃下干燥空气的比热容比γ值为1.3924。
步骤四、结果输出:
运算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显示输出测量环境参数:温度T0=25.0℃、湿度S0=45%、大气压强P0=101250Pa,以及此环境条件下的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值γC=1.3915与干燥空气的比热容比理想值γ=1.3924。
总之,本发明可实现压强与体积的实际意义上的同步测量,减小了系统测量误差,提高了实验测量精度;可测量多组压强与体积数据,减小了随机测量误差,提高了实验测量精度;而且,可对于温度和湿度进行修正,有效降低了环境对测量系统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测量精度。

Claims (2)

1.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采用气体比热容比测量系统,包括气压计、烧瓶、压差计、U形管、刻度尺、水柱、玻璃细管、气囊、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测量气体比热容比之前,通过测量获取气体体积值Vi,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
步骤二、测量模块的输入端接大气压强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电门、压差传感器,开始实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写入控制器的数据测量模块:
步骤三、运算模块对所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
步骤四、结果输出:运算处理模块的输出端接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显示输出测量环境参数:温度T0、湿度、大气压强P0,以及此环境条件下的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值γC与干燥空气的比热容比理想值γ;
在所述的步骤一中,所述的通过测量获取气体体积值Vi并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其具体过程为:
(1)测量出烧瓶至U形管刻度HP处的气体容积V0
(2)用游标卡尺测量出U形管内径R以及用米尺测量U形管内水柱长度L;
(3)挤压气囊,使U形管右侧液面到达刻度H0上方位置HS;松开气囊阀门,U形管右侧液面迅速下降经过刻度H0并触发光电门,通过快速相机记录下在不同时刻的Ti-1,其中,T0=0、T1=t、T2=2t、T3=3t、T4=4t、T5=5t、T6=6t、T7=7t、T8=8t、T9=9t,i=1,2,3…,10;时间间隔m值为水柱质量,P值取1个大气压强,γ值取1.4;对应的液面位置为Hi-1,其中,Hi-1具体为:H0、H1、H2、H3、H4、H5、H6、H7、H8、H9,i=1,2,3…,10;
(4)将对应的容积V0、内径R、水柱长度L,将时刻Ti-1以及对应的气体体积Vi写入控制器的数据记录模块,其中i=1,2,3…,10;
在所述的步骤二中,所述的开始实验测量,并将测量数据写入控制器的数据测量模块,其过程为:
(1)挤压气囊,使得U形管右侧液面到达刻度H0上方位置HS;关闭气囊阀门,打开光电门开关;
(2)松开气囊阀门,U形管右侧液面迅速下降,液面下降至光电门H0时触发光电门,控制器按照时刻Ti-1自动读取烧瓶内外压差传感器的压强差值△Pi;所述的压强差值△Pi设定为△P1、△P2、△P3、△P4、△P5、△P6、△P7、△P8、△P9、△P10,其中,i=1,2,3…,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步骤三中,所述的运算模块对所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其过程是:
(1)控制器读取由大气压强传感器得到的大气压强测量值P0、由温度传感器得到的温度测量值T0、由湿度传感器得到的湿度测量值S0,由压强差值△Pi得到了同一时刻压强和体积的瞬时值Pi、Vi,其中Pi=P0+△Pi,i=1,2,3…,10,得到该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值γC
<mrow> <msub> <mi>&amp;gamma;</mi> <mi>C</mi> </msub> <mo>=</mo> <mfrac> <mn>1</mn> <mn>8</mn> </mfrac> <munderover> <mo>&amp;Sigma;</mo> <mrow> <mi>i</mi> <mo>=</mo> <mn>2</mn> </mrow> <mn>9</mn> </munderover> <mfrac> <mrow> <mi>ln</mi> <mrow> <mo>(</mo> <msub> <mi>P</mi> <mn>1</mn> </msub> <mo>/</mo> <msub> <mi>P</mi> <mi>i</mi> </msub> <mo>)</mo> </mrow> </mrow> <mrow> <mi>ln</mi> <mrow> <mo>(</mo> <msub> <mi>V</mi> <mi>i</mi> </msub> <mo>/</mo> <msub> <mi>V</mi> <mn>1</mn> </msub> <mo>)</mo> </mrow>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1</mn> <mo>)</mo> </mrow> </mrow>
(2)气体比热容比测量值γC的湿度修正:设原待测气体为M,对应的气体比热容比的值为γ,水分子H2O对应的气体比热容比的理论值为1.33;由压强P0、湿度S0和温度T0可以得到气体中原待测气体分子与水蒸气的组成比例,其具体步骤为:
通过温度T0查找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汽气压表,得到对应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b,湿度S0与饱和蒸气压Pb的乘积即为此温度下待测系统中水分子的分压S0Pb,可以得到气体中原待测气体分子与水蒸气的组成比例为:气体比热容比值γ与气体比热容比测量值γC满足下面的关系:
<mrow> <mi>&amp;gamma;</mi> <mo>=</mo> <mfrac> <mrow> <msub> <mi>P</mi> <mn>0</mn> </msub> <msub> <mi>&amp;gamma;</mi> <mi>C</mi> </msub> <mo>-</mo> <mn>1.33</mn> <msub> <mi>S</mi> <mn>0</mn> </msub> <msub> <mi>P</mi> <mi>b</mi> </msub> </mrow> <mrow> <msub> <mi>P</mi> <mn>0</mn> </msub> <mo>-</mo> <msub> <mi>S</mi> <mn>0</mn> </msub> <msub> <mi>P</mi> <mi>b</mi> </msub> </mrow> </mfrac> <mo>-</mo> <mo>-</mo> <mo>-</mo> <mrow> <mo>(</mo> <mn>2</mn> <mo>)</mo> </mrow> </mrow>
运算模块调用上述关系式(1)、(2),即可得到γ值。
CN201510573404.4A 2015-09-10 2015-09-10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660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3404.4A CN105136606B (zh) 2015-09-10 2015-09-10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573404.4A CN105136606B (zh) 2015-09-10 2015-09-10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6606A CN105136606A (zh) 2015-12-09
CN105136606B true CN105136606B (zh) 2018-01-09

Family

ID=54722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57340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36606B (zh) 2015-09-10 2015-09-10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1366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42423A (zh) * 2018-07-05 2019-01-04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智能化数字式空气比热容比的测量系统
CN108872307A (zh) * 2018-07-30 2018-11-23 江苏理工学院 一种基于IoT技术的气体比热容比实验测量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389129A1 (fr) * 1977-04-26 1978-11-24 Elf Aquitaine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la mesure du rapport des chaleurs specifiques a pression et a volume constant pour un fluide reel
CN101718726A (zh) * 2009-11-30 2010-06-02 河海大学 一种气体比热容比的测定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101840650B (zh) * 2010-04-16 2012-01-04 西南交通大学 一种测量不同温度下空气的比热容比的装置及方法
CN102542880A (zh) * 2011-12-29 2012-07-04 四川大学 空气比热容比的快速测量方法
JP5811406B2 (ja) * 2012-04-24 2015-11-11 清水建設株式会社 湿度計測装置および湿度計測方法
CN102778543B (zh) * 2012-08-10 2014-12-31 南京千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测定气体比热容比装置
CN202947984U (zh) * 2012-12-18 2013-05-22 山西省电力公司大同供电分公司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装置
CN203658197U (zh) * 2013-12-24 2014-06-18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勤务学院 一种新型空气比热容比测定仪
CN104849309B (zh) * 2015-05-25 2018-02-23 南京工业大学 气体比热容比智能测试仪及测试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36606A (zh) 2015-1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14463U (zh) 一种压阻式压力传感器温度漂移校准装置
CN101413817B (zh) 双差压节流湿气测量方法
CN202947984U (zh) 气体比热容比的测量装置
CN101915774B (zh) 使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测定有机物熔点的方法
CN104729974B (zh) 一种考虑温度效应的气测孔隙度测量方法
CN105136606B (zh) 气体比热容比测量方法及其系统
CN206132558U (zh) 一种粘度测定仪
CN107271324A (zh) 一种微量挥发性液体密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CN103558115A (zh) 一种测定烟草及烟草制品自由水含量的方法
CN106680139A (zh) 一种砌墙砖吸湿膨胀变形动态测试仪与测试方法
CN206114150U (zh) 一种测量热电偶时间常数的装置
CN218825932U (zh) 液体表面张力系数和液体粘滞系数综合测定装置
CN102087159B (zh) 双基准物的差压检漏方法
CN106990021B (zh) 一种滚落式粘度自动测量装置及方法
EP3985374B1 (en) Non-destructive testing method for sealing degree of small cigarette box packaging
CN104142299A (zh) 红外甲烷传感器的压力补偿方法
CN103542915B (zh) 一种气体小流量标准装置
CN204462415U (zh) 一种利用静水压强测量重力加速度的装置
CN203824875U (zh) 一种简易的土壤透气速率测定仪
CN209401200U (zh) 一种理想气体多方过程实验仪
CN203551537U (zh) 一种设有气体混合筒的临界氧指数测定仪
CN206471018U (zh) 一种液体压强与流速测试仪
CN207488123U (zh) 一种表面张力测定仪
CN101900659B (zh) 一种利用蒸汽压测定水分活度的装置
CN105547965A (zh) 一种岩石渗透性测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Termination date: 20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