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35574A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35574A CN105135574A CN201510609338.1A CN201510609338A CN105135574A CN 105135574 A CN105135574 A CN 105135574A CN 201510609338 A CN201510609338 A CN 201510609338A CN 105135574 A CN105135574 A CN 10513557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drophily
- input
- output
- filter
- s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0000010148 water-pollin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56 evalu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897 system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Ethanol Chemical compound CCO LFQSCWFLJHTTH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864 aqueous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1477 organic nitrogen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792 warm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9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221/00—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4F2221/18—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 F24F2221/183—Details or featur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a hot-water boil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包括制冷器、热水器和热交换换气窗;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本发明将制冷器与热水器连接到同一温控系统中,通过使用同一热传递介质达到制冷和供暖目的,实现了多层建筑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的并联或串联安装,并可在不同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实施差异服务和计量服务管理,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用成本更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空调作为一种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家用设备,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行业的内部结构在不断变化,市场竞争激烈,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中国空调行业发展迅速,新型智能化空调占领市场,其容量巨大。
目前,中小型室内建筑的环境参数控制设备有很多,如中央空调机等,但它们的共同特征是电力为主要能源,有制冷成本低,制热成本高,在寒冷地区不可取代经济供暖设备等缺限。同时,现有的中央空调机的热传递介质是不同的介质,一台机组只有一个终端机,且不良因子的逆向排放分散,不易集中管理,不可在多个建筑单元特别是多层建筑之间实行并联或串联安装,同一机器也不可在不同单元间实施差异服务和计量服务管理,造成了较大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水媒室内温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温控设备的热传递介质为不同介质、多层建筑单元之间不能并联或串联安装以及同一温控设备在不同单元间不能实施差异服务和计量服务管理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包括制冷器、热水器和热交换换气窗;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高低温水媒转换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包括总输入端、总输出端、第一子输出端、第二子输出端、第一子输入端和第二子输入端;所述第一子输出端、所述第二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子输入端、所述第二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总输出端相连通;
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子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子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总输入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
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子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子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总输出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之间,其中: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媒指示补充漏斗,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和所述循环泵之间,其中: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的输出端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媒输出过滤器,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之间,其中: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总输出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媒输入过滤器,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之间,其中: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的输出端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所述过滤片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所述过滤网筛设置在所述网筛架上;所述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所述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进一步地,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所述过滤片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所述过滤网筛设置在所述网筛架上;所述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所述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进一步地,该温控系统中的热传递介质的温度为-31℃~1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子输出端、第二子输出端、第一子输入端和第二子输入端均设置有转换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包括制冷器、热水器和热交换换气窗;热水器的输入端、制冷器的输入端分别与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热水器的输出端、制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本发明将制冷器与热水器连接到同一温控系统中,通过使用同一热传递介质达到制冷和供暖目的,实现了多层建筑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的并联或串联安装,并可在不同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实施差异服务和计量服务管理,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用成本更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1-制冷器;102-热水器;103-热交换换气窗;104-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5-总输入端;106-总输出端;107-第一子输出端;108-第二子输出端;109-第一子输入端;110-第二子输入端;111-循环泵;112-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3-水媒输出过滤器;114-水媒输入过滤器;115-转换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包括制冷器101、热水器102和热交换换气窗103;热水器102的输入端、制冷器101的输入端分别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热水器102的输出端、制冷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本发明将制冷器101与热水器102连接到同一温控系统中,通过使用同一热传递介质达到制冷和供暖目的,实现了多层建筑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的并联或串联安装,并可在不同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实施差异服务和计量服务管理,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用成本更低。
本实施例一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包括总输入端105、总输出端106、第一子输出端107、第二子输出端108、第一子输入端109和第二子输入端110;第一子输出端107、第二子输出端108分别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第一子输入端109、第二子输入端110分别与总输出端106相连通;热水器102的输入端、制冷器101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其中:热水器102的输入端与第一子输出端107相连通,制冷器101的输入端与第二子输出端108相连通,总输入端105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热水器102的输出端、制冷器10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其中:热水器102的输出端与第一子输入端109相连通,制冷器101的输出端与第二子输入端110相连通,总输出端106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
本实施例一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循环泵111;循环泵111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之间,其中:循环泵111的输入端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循环泵111的输出端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
本实施例一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和循环泵111之间,其中: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输入端与循环泵111的输出端相连通,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输出端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水媒贮存室与循环泵111的输出端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连通器,这样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可以大大降低循环路中热传递介质所需的驱动能耗。
本实施例一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水媒输出过滤器113,水媒输出过滤器113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之间,其中:水媒输出过滤器113的输出端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113的输入端与总输出端106相连通。热交换换气窗103包括多根并联的热交换毛细管。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可以防止热传递介质中的异物进入热交换换气窗103,堵塞热交换换气窗103中的热交换毛细管。
本实施例一中,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过滤片设置在过滤室内;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过滤网筛设置在网筛架上;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水媒输出过滤器113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本实施例一中,该温控系统中的热传递介质为有机醇和有机氮的复合水溶液;热传递介质的温度为-31℃~110℃。
本实施例一中,第一子输出端107、第二子输出端108、第一子输入端109和第二子输入端110均设置有转换开关115。
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1、当需要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20℃以上的热传递介质对进行室内升温时,系统切换至低启模式,也就是说,第二子输出端108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二子输入端110上的转换开关115关闭,第一子输出端107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一子输入端109的转换开关115开启,循环流动的热传递介质通过热水器102升温至15℃~33℃,然后经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20℃~110℃的热传递介质,热交换换气窗103便处于暖气供应模式;
2、当需要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20℃以下的热传递介质对进行室内降温时,系统切换至高启模式,也就是说,第一子输出端107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一子输入端109的转换开关115关闭,第二子输出端108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二子输入端110上的转换开关115开启,循环流动的热传递介质通过制冷器101降温至15℃~33℃,然后经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30℃~20℃的热传递介质,热交换换气窗103便处于冷气供应模式。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包括制冷器101、热水器102和热交换换气窗103;热水器102的输入端、制冷器101的输入端分别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热水器102的输出端、制冷器101的输出端分别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本发明将制冷器101与热水器102连接到同一温控系统中,通过使用同一热传递介质达到制冷和供暖目的,实现了多层建筑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的并联或串联安装,并可在不同单元间和同一建筑群的不同建筑间实施差异服务和计量服务管理,有效的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减少了环境污染、使用成本更低。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包括总输入端105、总输出端106、第一子输出端107、第二子输出端108、第一子输入端109和第二子输入端110;第一子输出端107、第二子输出端108分别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第一子输入端109、第二子输入端110分别与总输出端106相连通;热水器102的输入端、制冷器101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其中:热水器102的输入端与第一子输出端107相连通,制冷器101的输入端与第二子输出端108相连通,总输入端105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热水器102的输出端、制冷器101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其中:热水器102的输出端与第一子输入端109相连通,制冷器101的输出端与第二子输入端110相连通,总输出端106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循环泵111;循环泵111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之间,其中:循环泵111的输入端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出端相连通,循环泵111的输出端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和循环泵111之间,其中: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输入端与循环泵111的输出端相连通,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输出端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水媒贮存室与循环泵111的输出端之间可以形成一个连通器,这样利用连通器的原理可以大大降低循环路中热传递介质所需的驱动能耗。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水媒输出过滤器113,水媒输出过滤器113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热交换换气窗103之间,其中:水媒输出过滤器113的输出端与热交换换气窗103的输入端相连通,水媒输出过滤器113的输入端与总输出端106相连通。热交换换气窗103包括多根并联的热交换毛细管。通过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可以防止热传递介质中的异物进入热交换换气窗103,堵塞热交换换气窗103中的热交换毛细管。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室内温控系统还包括水媒输入过滤器114,水媒输入过滤器114连接在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与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之间,其中:水媒输入过滤器114的输出端与总输入端105相连通,水媒输入过滤器114的输入端与水媒指示补充漏斗112的输出端相连通。通过水媒输入过滤器114可以防止热传递介质中的异物进入制冷器101和热水器102,在制冷器101和热水器102积留,损害制冷器101和热水器102,减少制冷器101和热水器102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过滤片设置在过滤室内;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过滤网筛设置在网筛架上;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水媒输出过滤器113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本实施例二中,水媒输入过滤器114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过滤片设置在过滤室内;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过滤网筛设置在网筛架上;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水媒输入过滤器114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本实施例二中,该温控系统中的热传递介质为有机醇和有机氮的复合水溶液;热传递介质的温度为-31℃~110℃。
本实施例二中,第一子输出端107、第二子输出端108、第一子输入端109和第二子输入端110均设置有转换开关115。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的工作原理为:
1、当需要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20℃以上的热传递介质对进行室内升温时,系统切换至低启模式,也就是说,第二子输出端108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二子输入端110上的转换开关115关闭,第一子输出端107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一子输入端109的转换开关115开启,循环流动的热传递介质通过热水器102升温至15℃~33℃,然后经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20℃~110℃的热传递介质,热交换换气窗103便处于暖气供应模式;
2、当需要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20℃以下的热传递介质对进行室内降温时,系统切换至高启模式,也就是说,第一子输出端107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一子输入端109的转换开关115关闭,第二子输出端108上的转换开关115和第二子输入端110上的转换开关115开启,循环流动的热传递介质通过制冷器101降温至15℃~33℃,然后经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104和水媒输出过滤器113向热交换换气窗103供给-30℃~20℃的热传递介质,热交换换气窗103便处于冷气供应模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器、热水器和热交换换气窗;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低温水媒转换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包括总输入端、总输出端、第一子输出端、第二子输出端、第一子输入端和第二子输入端;所述第一子输出端、所述第二子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所述第一子输入端、所述第二子输入端分别与所述总输出端相连通;
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热水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子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制冷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子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总输入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
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分别通过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其中:所述热水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子输入端相连通,所述制冷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子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总输出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泵;所述循环泵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之间,其中: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媒指示补充漏斗,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和所述循环泵之间,其中: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的输入端与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相连通,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的输出端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媒输出过滤器,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之间,其中: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热交换换气窗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总输出端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媒输入过滤器,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连接在所述高低温水媒转换器与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之间,其中: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总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水媒指示补充漏斗的输出端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所述过滤片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所述过滤网筛设置在所述网筛架上;所述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水媒输出过滤器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所述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包括过滤室和过滤片,所述过滤片设置在所述过滤室内;所述过滤片包括网筛架和过滤网筛,所述过滤网筛设置在所述网筛架上;所述过滤室的最大直径与所述水媒输入过滤器的端口内径的关系是1:2~30,所述过滤网筛的目数为30~100目。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该温控系统中的热传递介质的温度为-31℃~110℃。
10.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媒室内温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输出端、第二子输出端、第一子输入端和第二子输入端均设置有转换开关。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609338.1A CN105135574A (zh) | 2015-05-08 | 2015-09-22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305662X | 2015-05-08 | ||
CN201520305662 | 2015-05-08 | ||
CN201510609338.1A CN105135574A (zh) | 2015-05-08 | 2015-09-22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35574A true CN105135574A (zh) | 2015-12-09 |
Family
ID=54721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609338.1A Pending CN105135574A (zh) | 2015-05-08 | 2015-09-22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35574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31775Y (zh) * | 1995-03-08 | 1996-07-24 | 王瀛 | 冷暖型节能空调器 |
JP3931658B2 (ja) * | 2002-01-08 | 2007-06-20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低温排熱を利用した空調システム |
CN101140090A (zh) * | 2007-10-16 | 2008-03-12 | 赵明桥 | 户式水媒冷暖空调装置 |
CN101349450A (zh) * | 2008-06-27 | 2009-01-21 | 赵铭 | 深层地热可再生能源冬季采暖方法 |
CN103307678A (zh) * | 2013-06-08 | 2013-09-18 | 李隆 | 热泵空调设备及其方法 |
CN204963067U (zh) * | 2015-09-22 | 2016-01-13 | 鲜升文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
2015
- 2015-09-22 CN CN201510609338.1A patent/CN10513557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231775Y (zh) * | 1995-03-08 | 1996-07-24 | 王瀛 | 冷暖型节能空调器 |
JP3931658B2 (ja) * | 2002-01-08 | 2007-06-20 |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 低温排熱を利用した空調システム |
CN101140090A (zh) * | 2007-10-16 | 2008-03-12 | 赵明桥 | 户式水媒冷暖空调装置 |
CN101349450A (zh) * | 2008-06-27 | 2009-01-21 | 赵铭 | 深层地热可再生能源冬季采暖方法 |
CN103307678A (zh) * | 2013-06-08 | 2013-09-18 | 李隆 | 热泵空调设备及其方法 |
CN204963067U (zh) * | 2015-09-22 | 2016-01-13 | 鲜升文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97435A (zh) | 自带全部冷源和热源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5332361U (zh) | 一种新型间接利用室外冷源的节能空调机 | |
CN204943956U (zh) | 一种高效冷暖型空调系统 | |
CN201438017U (zh) | 一种通信基站设备蓄能型冷却系统 | |
CN103604179A (zh) | 多气候条件运行的复合供冷装置 | |
CN104728977A (zh) | 自带全部冷和热源并同时制备冷或热媒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4963067U (zh)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
CN204313419U (zh) | 自带全部冷源和热源的溶液式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105135574A (zh) | 一种水媒室内温控系统 | |
CN103673230A (zh) | 数据中心复杂水冷系统运行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2083053U (zh) | 双盘管除湿新风机组 | |
CN214791459U (zh) | 一种新型洁净空调系统 | |
CN202304176U (zh) | 节能的高温工业设备冷却装置 | |
CN203375587U (zh) | 空调系统 | |
CN105240959A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外输冷热水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5208783U (zh) | 自带全部冷热源且外输冷热水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202813627U (zh) | 一种提高部分负荷性能的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 |
CN105371526A (zh)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换热装置并外输冷热媒的新风机组 | |
CN202328906U (zh) | 压缩机直接加热热水的水机空调系统 | |
CN205316533U (zh)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散热装置并外输冷热媒的全空气机组 | |
CN204063401U (zh) | 风冷热管冷水空调系统 | |
CN203757903U (zh) | 多气候条件运行的复合供冷装置 | |
CN204593660U (zh) | 自带冷热源且无辅助散热和取热装置的全空气空调机组 | |
CN103727591A (zh) | 配置有冷凝器调节系统的空调 | |
CN204665535U (zh) | 一种节能蒸发制冷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