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116452A - 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116452A CN105116452A CN201510522496.3A CN201510522496A CN105116452A CN 105116452 A CN105116452 A CN 105116452A CN 201510522496 A CN201510522496 A CN 201510522496A CN 105116452 A CN105116452 A CN 10511645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arget area
- resistivity
- measuring point
- anomalous body
- polarizabil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6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2547 anomalous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5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10000000476 body wat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3325 tom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269238 D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447 ips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00—Technologies having an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90/30—Assessment of water resources
Landscapes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利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准确的获取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从而可以有效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勘探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勘探是煤田勘探的主要物探方法。目前煤田勘探主要采用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解决地质构造如断层、裂隙、岩溶、陷落柱等问题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对于确定断层、裂隙、岩溶、陷落柱等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却无能为力,因此,无法为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提供有效的依据。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磁法勘探的勘探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与地震勘探相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现有技术中以长导线为激发源的电磁法勘探(如瞬变电磁法、人工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等)采用单边、远区、非张量和单个场源一次覆盖的观测方式而造成的信息不全、信噪比不理想等弊端,导致无法保证勘探精度和效果。因此,无法准确的获取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以准确的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为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包括:
利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滑动交替激发目标区震源,直至所述激发源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所述激发源前次覆盖的测点与所述激发源当前覆盖的测点的重叠数目至少为前次覆盖测点数的三分之一;
所述目标区的测点记录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将所述测点记录的所述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所述测点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测点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划分目标区地质单元;
利用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和所述空间电阻率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地震数据、钻井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强赋水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弱赋水性。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第一反演模块,用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地电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激发单元,用于利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滑动交替激发目标区震源,直至所述激发源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所述激发源前次覆盖的测点与所述激发源当前覆盖的测点的重叠数目至少为前次覆盖测点数的三分之一;
记录单元,用于所述目标区的测点记录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测点记录的所述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所述测点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测点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地电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划分目标区地质单元;
构建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和所述空间电阻率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地震数据、钻井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强赋水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弱赋水性。
由以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然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根据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在所述地电模型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可以准确获取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从而可以为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提供可靠的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准确的获取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大大提高勘探精度和效果,从而可以有效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是目标区多次覆盖人工源电磁法观测系统的部分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下面以几个具体的例子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现。
以下首先介绍本申请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本申请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结合附图1,该实施例包括:
S110: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在目标区布置电磁法勘探的测点。具体的,所述测点可以多次布置完毕,优选的,可以一次性布置所述测点。所述测点可以规则布置,也可以不规则布置。此外,对于重点区域可以适当加密,布置更多的测点。
当目标区的测点布置完之后,可以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图2是目标区多次覆盖人工源电磁法观测系统的部分示意图,结合附图2,图中包括地震测点覆盖区200,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201、以及测点(采集站)202,其中U0代表电压,A1、A2、B1、B1代表接地。利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滑动交替激发目标区震源,直至所述激发源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所述激发源前次覆盖的测点与所述激发源当前覆盖的测点的重叠数目至少为前次覆盖测点数的三分之一。所述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交替激发包括每滑动一次先后激发两次。每次激发时目标区所有测点同时采集,每个测点采集信号的次数与激发次数一致即多次覆盖采集。采集分量至少包括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Ex、Ey)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Hz)。将每个测点多次采集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Ex、Ey)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Hz)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得到该测点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Ex、Ey)和该测点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Hz)。
这种采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激发,可以从不同方位对地质体进行照明;同时,这里进行多分量(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多次覆盖观测可以获得地质体不同侧面的信息,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数据资料的信噪比。
S120: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110获取了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之后,可以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所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可以为开展频率域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建模提供参考。
S130: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可以在地震勘探中获取。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可以包括地质异常体(如断层、裂隙、岩溶、陷落柱等)产状和/或规模。
具体的,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可以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划分目标区地质单元;然后,利用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和所述空间电阻率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例如,将所述空间电阻率对应填充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内,从而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
S140: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所述预设参数可以包括地震数据和/或钻井数据。
具体的,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过程可以包括以所述地电模型为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的初始模型,并以地震数据和/或钻井数据作为约束条件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电磁法反演成像处理,获得所述地质单元内的电阻率和极化率,所述地质单元内的电阻率和极化率作为目标区电阻率和极化率。
这种结合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产状和规模,并将地震勘探中获取的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开展的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电磁法反演成像处理,可以减少电磁法反演多解性,提高了反演准确性,从而得到可靠的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信息。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然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根据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在所述地电模型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可以准确获取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极化率,从而可以为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提供可靠的依据。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准确的获取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大大提高勘探精度和效果,从而可以有效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之上,还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步骤。以下介绍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图3是本申请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S310: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S320: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S330: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S340: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S350: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S340获取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极化率之后,可以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具体的,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强赋水性;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弱赋水性。具体的,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预先设定预设电阻率阈值和预设极化率阈值,当目标区的电阻率小于所述预设电阻率阈值时,判断所述目标区的电阻率为低电阻率,当所述目标区的极化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极化率阈值时,判断所述目标区的极化率为高极化率。相应的,当目标区的电阻率大于等于所述预设电阻率阈值时,判断所述目标区的电阻率为高电阻率,当所述目标区的极化率小于所述预设极化率阈值时,判断所述目标区的极化率为低极化率。
进一步的,可以根据钻井等勘探资料进行标定,从而可以对地质异常体赋水性进行更具体合理的判断。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然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根据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在所述地电模型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可以准确获取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极化率,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可以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准确的获取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大大提高勘探精度和效果,并能有效确定出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
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的示意图,结合附图4,该装置400可以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410,可以用于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第一反演模块420,可以用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地电模型构建模块430,可以用于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440,可以用于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的另一示意图,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结合附图5,该装置400还可以包括:
确定模块450,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数据采集模块410可以包括:
激发单元,可以用于利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滑动交替激发目标区震源,直至所述激发源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所述激发源前次覆盖的测点与所述激发源当前覆盖的测点的重叠数目至少为前次覆盖测点数的三分之一;
记录单元,可以用于所述目标区的测点记录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数据计算单元,可以用于将所述测点记录的所述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所述测点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测点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地电模型构建模块430可以包括:
划分单元,可以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划分目标区地质单元;
构建单元,可以用于利用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和所述空间电阻率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地震数据、钻井数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50可以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可以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强赋水性。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模块450可以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可以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弱赋水性。
由此可见,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然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根据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在所述地电模型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可以准确获取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极化率,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可以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准确的获取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大大提高勘探精度和效果,并能有效确定地质异常体的赋水性。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申请,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
Claims (14)
1.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包括:
利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滑动交替激发目标区震源,直至所述激发源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所述激发源前次覆盖的测点与所述激发源当前覆盖的测点的重叠数目至少为前次覆盖测点数的三分之一;
所述目标区的测点记录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将所述测点记录的所述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所述测点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测点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包括:
根据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划分目标区地质单元;
利用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和所述空间电阻率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地震数据、钻井数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强赋水性。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包括:
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弱赋水性。
8.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用激发源多次重叠覆盖测点至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的方式采集目标区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及目标区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第一反演模块,用于对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进行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得到目标区空间电阻率;
地电模型构建模块,用于根据包括所述空间电阻率、目标区地层信息和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的信息构建目标区的地电模型;
数据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地电模型的基础上对所述频率域水平电场分量进行预设参数联合约束的三维电阻率及极化率反演成像处理,得到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的电阻率和极化率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赋水性。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激发单元,用于利用十字交叉组合激发源滑动交替激发目标区震源,直至所述激发源覆盖目标区全部测点;所述激发源前次覆盖的测点与所述激发源当前覆盖的测点的重叠数目至少为前次覆盖测点数的三分之一;
记录单元,用于所述目标区的测点记录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数据计算单元,用于将所述测点记录的所述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分别进行加权叠加得到所述测点的频率域电场水平分量和所述测点的时间域磁场垂直分量。
11.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电模型构建模块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区地层信息和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信息划分目标区地质单元;
构建单元,用于利用所述目标区地质单元和所述空间电阻率构建目标区地电模型。
12.根据权利要求8或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参数至少包括下述之一:地震数据、钻井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低电阻率和高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强赋水性。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模块包括: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当判断出所述目标区为高电阻率和低极化率时,确定所述目标区地质异常体为弱赋水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2496.3A CN105116452A (zh) | 2015-08-24 | 2015-08-24 | 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522496.3A CN105116452A (zh) | 2015-08-24 | 2015-08-24 | 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116452A true CN105116452A (zh) | 2015-12-02 |
Family
ID=546644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522496.3A Pending CN105116452A (zh) | 2015-08-24 | 2015-08-24 | 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116452A (zh) |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7147A (zh) * | 2015-12-21 | 2016-05-25 | 中南大学 | 一种反演页岩气储层电阻率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772625A (zh) * | 2016-12-25 | 2017-05-31 | 中南大学 | 一字形三维电法勘探方法 |
CN106772620A (zh) * | 2016-12-25 | 2017-05-31 | 中南大学 | 十字形三维电法勘探方法 |
CN108828681A (zh) * | 2018-08-01 | 2018-11-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地层电阻率和极化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8828680A (zh) * | 2018-07-25 | 2018-11-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地层电阻率和极化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9917466A (zh) * | 2019-04-24 | 2019-06-21 | 中南大学 | 一种基于电磁场垂直分量的电阻率测量方法 |
CN112302636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水力压裂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13216929A (zh) * | 2021-04-29 | 2021-08-06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基于电磁物探的随钻岩土参数测量方法及设备 |
CN114386464A (zh) * | 2022-01-12 | 2022-04-22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一种瞬变电磁激电信息的深度学习提取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68259A1 (fr) * | 2005-12-15 | 2007-06-21 | Za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emmet'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prospection electrique marine de gisements de gaz et de petrole |
CN101008678A (zh) * | 2006-01-26 | 2007-08-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三维电阻率级联自动成像方法 |
CN101556340A (zh) * | 2008-04-10 | 2009-10-14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三维小面元大地电磁连续阵列数据采集方法 |
US20130018585A1 (en) * | 2011-07-15 | 2013-01-17 | Technoimaging, Llc. | Method of real time subsurface imaging using electromagnetic data acquired from moving platforms |
-
2015
- 2015-08-24 CN CN201510522496.3A patent/CN10511645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7068259A1 (fr) * | 2005-12-15 | 2007-06-21 | Za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emmet' | Procede et dispositif de prospection electrique marine de gisements de gaz et de petrole |
CN101008678A (zh) * | 2006-01-26 | 2007-08-01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 三维电阻率级联自动成像方法 |
CN101556340A (zh) * | 2008-04-10 | 2009-10-14 |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 三维小面元大地电磁连续阵列数据采集方法 |
US20130018585A1 (en) * | 2011-07-15 | 2013-01-17 | Technoimaging, Llc. | Method of real time subsurface imaging using electromagnetic data acquired from moving platforms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DAVID H.JOHNSTON 等: "《油藏地球物理方法与应用》", 30 June 2012 * |
周印明 等: ""快速识别页岩气"甜点"目标的时频电磁勘探技术及应用"", 《物探与化探》 * |
Cited B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07147A (zh) * | 2015-12-21 | 2016-05-25 | 中南大学 | 一种反演页岩气储层电阻率的方法及系统 |
CN106772625A (zh) * | 2016-12-25 | 2017-05-31 | 中南大学 | 一字形三维电法勘探方法 |
CN106772620A (zh) * | 2016-12-25 | 2017-05-31 | 中南大学 | 十字形三维电法勘探方法 |
CN106772620B (zh) * | 2016-12-25 | 2018-06-15 | 中南大学 | 十字形三维电法勘探方法 |
CN106772625B (zh) * | 2016-12-25 | 2018-06-22 | 中南大学 | 一字形三维电法勘探方法 |
CN108828680A (zh) * | 2018-07-25 | 2018-11-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地层电阻率和极化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8828680B (zh) * | 2018-07-25 | 2020-02-14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地层电阻率和极化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8828681A (zh) * | 2018-08-01 | 2018-11-16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地层电阻率和极化率的确定方法和装置 |
CN109917466A (zh) * | 2019-04-24 | 2019-06-21 | 中南大学 | 一种基于电磁场垂直分量的电阻率测量方法 |
CN109917466B (zh) * | 2019-04-24 | 2020-05-26 | 中南大学 | 一种基于电磁场垂直分量的电阻率测量方法 |
CN112302636A (zh) * | 2019-07-26 | 2021-02-02 |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 水力压裂监测方法及装置 |
CN113216929A (zh) * | 2021-04-29 | 2021-08-06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基于电磁物探的随钻岩土参数测量方法及设备 |
CN113216929B (zh) * | 2021-04-29 | 2023-12-22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基于电磁物探的随钻岩土参数测量方法及设备 |
CN114386464A (zh) * | 2022-01-12 | 2022-04-22 |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 一种瞬变电磁激电信息的深度学习提取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116452A (zh) | 一种确定地质异常体电阻率和极化率的方法和装置 | |
Ronczka et al. | Electric resistivity and seismic refraction tomography: a challenging joint underwater survey at Äspö Hard Rock Laboratory | |
Sharlov et al. |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surveys for highresolution near-surface exploration: basics and case studies | |
CN105531603A (zh) | 勘探和开采环境内的电震勘测 | |
Bechtel et al. | Geophysical methods | |
WO2014138191A1 (en) | Geological model analysis incorporating cross-well electromagnetic measurements | |
CA2708533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resistivity anisotropy from earth electromagnetic tansient step response and 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 peak impulse response | |
CN104375191A (zh) | 一种大地电磁数据采集系统及其采集方法 | |
Malehmir et al. | Post-glacial reactivation of the Bollnäs fault, central Sweden–a multidisciplinary geophysical investigation | |
Cella et al. | High-resolution geophysical 3D imaging for archaeology by magnetic and EM data: The case of the iron age settlement of Torre Galli, Southern Italy | |
CN103207412A (zh) | 一种探测酸法地浸采铀溶浸和地下水污染范围的方法 | |
CN110187394A (zh) | 双场源电磁测深法获取地层电阻率各向异性的方法及装置 | |
Lin et al. | First evidence of the detection of an undergrou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ignal in a tunnel | |
CN105467460A (zh) | 电磁勘探方法和装置 | |
Maghsoudi et al. | Improving the estimation of detection probability and 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 in strongly heterogeneous media, an application to acoustic emission (AE) | |
CN105301638A (zh) | 一种提取风化层底界面的方法和装置 | |
Vargemezis et al. | A focusing approach to ground water detection by means of electrical and EM methods: the case of Paliouri, Northern Greece | |
CA2884050A1 (en) | Method and system of using a data weighted electromagnetic source for time-lapse monitoring of a reservoir production or hydraulic fracturing | |
Liu et al. |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s in fine detection of urban concealed karst: 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 China | |
Brodic et al. | Multi-component digital-based seismic landstreamer and boat-towed radio-magnetotelluric acquisition systems for improved subsurface characterization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 |
Malehmir et al. | Post-glacial reactivation of the Bollnäs fault, central Sweden. | |
Gichira | Joint 1D inversion of MT and TEM data from Menengai geothermal field, Kenya | |
CN108008455B (zh) | 桥梁基础溶洞勘测方法和装置 | |
CN111551997A (zh) | 一种隐伏断裂层的勘察系统及勘察方法 | |
Schaa | Rapid approximate 3D inversion of 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dat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