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谷物烘干机械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
背景技术
目前,谷物从收割到存储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谷物进行烘干处理,并且在烘干后的谷物存储至大型谷仓后,仍然需要持续的运转烘干机提供谷仓干燥的环境,以便于谷物的长期存储。而现有技术中的此类供给大型谷仓持续干燥热风的烘干机较多的采用热泵式,其热泵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压缩机将气态的制冷剂压缩为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剂,然后送到冷凝器散热后成为常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在此过程中冷凝器散发的热量通过风机输送至谷仓,然后液态制冷剂经毛细管,进入蒸发器,由于制冷剂从毛细管到达蒸发器后空间突然增大,压力减小,液态的制冷剂就会汽化,变成气态低温的制冷剂,从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蒸发器就会变冷,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的蒸发器后就会凝结成水滴。尤其在冬天,或者北方较冷环境下,所述的蒸发器上往往凝结成霜。
因此上述现有的热泵式烘干机往往需要进行除霜作业,即,通过四通阀使制冷剂在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流动方向与烘干机正常过程状态时相反。即通过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流入蒸发器达到除霜效果,但是由于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效果转换,因此原本供给谷仓内干燥热风的冷凝器转换为提供冷风,这一过程将会使冷风倒灌至谷仓内,破坏谷仓内原有的干燥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对蒸发器进行除霜时不会导致蒸发器所在的出风口产生冷风,从而避免冷风倒灌引起谷仓内谷物受潮的谷物烘干机用热泵。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它包括蒸发器,蒸发器内的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电阻丝,全部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内的输入管和输出管相连通,电阻丝通过控制器与电源电连接。
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的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蒸发器内的换热管直接设置加热用的电阻丝可以很好的起到对于蒸发器进行除霜效果,其次,加热用的电阻丝贴近换热管进行除霜,由于蒸发器外壳的保护,因此可以很好的保护电阻丝的积尘或者受外力断裂等问题。
所述电阻丝外套有导热套管。通过导热套管可以起到漏电保护作用,防止电阻丝碰触到金属外壁或换热管,同时通过导热套管可以使热量均匀的发散。
蒸发器内等间距设置的换热管中选取一换热管进行截断,用于预留出供电阻丝安装的安装位。由于是直接在原有的蒸发器的基础上,仅仅对于部分换热管截断替换成导热套管和电阻丝,因此,便于在现有的任意型号的蒸发器上进行改装。
所述的导热套管为截断后的换热管制成。仅仅将对应的换热管的两端截断,即可作为导热套管使用。
电阻丝为多个,全部的电阻丝沿蒸发器内换热管的排布方向均匀分布,各电阻丝对应于各自的导热套管与安装位。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套管内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上设有供电阻丝穿通的通孔,支撑架上设有多个与换热管管内壁滑动配合的支点,全部支点沿支撑架的中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支撑架可以将电阻丝限位于换热管的轴线位置,防止电阻丝与换热管管壁碰触,局部受热而导致换热管破裂。
所述支撑架为三角形形状,支撑架的三个角上各设有一个球形形状的支点。
所述电阻丝为三股线组成,支撑架上设有供电阻丝内的三股线分别穿通的三个通孔,三个通孔不相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的侧视图。
图3是原有蒸发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蒸发器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泵壳,2、蒸发器,3、换热管,4、电阻丝,5、输入管,6、输出管,7、控制器,8、支撑架,8.1、通孔,8.2、支点,9、导热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下文所述的蒸发器的换热管,行业内也称之为盘管,作为一种常见的实施例,所述的换热管为水平放倒的“U”型管。
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谷物烘干机用热泵,它包括蒸发器2,其特征在于:蒸发器2内的相邻换热管之间设有电阻丝4,全部换热管3的两端分别与蒸发器2内的输入管5和输出管6相连通,电阻丝4通过控制器7与电源电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泵壳1,蒸发器2设于泵壳1内。
所述电阻丝4外套有导热套管9。电阻丝4的一端从导热套管9的一端穿入,从导热套管9的另一端穿出。
蒸发器2内等间距设置的换热管3中选取一换热管3进行截断,用于预留出供电阻丝4安装的安装位。现有的蒸发器内的换热管往往是均匀的排布,其间隙较小,不利于电阻丝的安装,并且间隔较小的间距也容易使电阻丝碰触到换热管的管壁造成漏电现象。而本发明将现有的蒸发器众多的换热管中的部分换热管进行截断,预留出用于安装电阻丝的安装位。因此,安装于安装位上的电阻丝与相邻换热管之间的距离等于原有的蒸发器内的各换热器的间距,散热效果好,不会造成电阻丝过近而导致的局部过热从而损坏正常工作的换热管或者碰触漏电的情况。
所述的导热套管9为截断后的换热管3制成。
电阻丝4为多个,全部的电阻丝4沿蒸发器2内换热管3的排布方向均匀分布,各电阻丝4对应于各自的导热套管9与安装位。当然所述的电阻丝4的数量少于换热管3总数。
首先,在蒸发器2内的换热管3中选取与电阻丝4数量相同的换热管3,然后选中的换热管的两端与输入管5以及输出管6的接口处截断,随后将电阻丝的一端穿入截断后的换热管3内,即所述截断后的换热管作为导热套管9使用,将电阻丝的两端通过控制器分别连接电源。
当然热泵包含制热的冷凝器、压缩机和毛细管,与蒸发器形成整个换热系统,此系统为热泵的较为常规的系统,在此不进行赘述。所述的输入管5和输出管6分别与压缩机和毛细管相连通。
所述导热套管9内设有支撑架8,支撑架8上设有供电阻丝4穿通的通孔8.1,支撑架8上设有多个与换热管4管内壁滑动配合的支点8.2,全部支点8.2沿支撑架8的中轴线的周向均匀分布。
所述支撑架8为三角形形状,支撑架8的三个角上各设有一个球形形状的支点8.2。
作为优选,为了防止支撑架8倾倒,相邻两个三角形支撑架8可以通过连接杆固定,当然也可以将支撑架沿厚度方向设置支撑条。
所述电阻丝4为三股线组成,支撑架8上设有供电阻丝4内的三股线分别穿通的三个通孔8.1,三个通孔8.1不相交。
所述控制器7为一个单刀双掷开关,电源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分别与电阻丝和泵壳内的压缩机电连接。通过单刀双掷开关,可以避免电阻丝和压缩机同时工作,一制热、一制冷,二者同时工作不仅造成能源浪费,而且会造成设备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技术中,无论是家用空调、冰箱、冰柜等用到制冷的电器行业,其确实也存在除霜机构,但是上述的电器设备拥有冷暖两用的则往往采用四通阀进行制冷液管路的转换,实现蒸发器自身的除霜,而仅有制冷效果的电器设备,往往采用外置的热风装置进行除霜。但是本发明的热泵是用于谷仓的热风供应,因此,其反向的要将冷风通过蒸发器对应的出风口排至谷仓外的外部环境。正如本发明背景技术中介绍的,通过四通阀换向将会导致谷仓内冷风的倒灌。而通过外置的热风装置,其除霜效果不佳,尤其对于外界温度较低的北方地区,外置的热风装置较大部分的热量都是与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而作用于蒸发器上的热风效果较小,造成较大的能源浪费。并且需要单独的预留有安装加热装置的空间,并且原有的蒸发器换热管往往排布较为紧密,现有技术中的普通技术人员无法将除霜装置进行内置。
其工作原理是,将现有技术中的热泵蒸发器内的换热管中的部分换热管改装,使该改装后的换热管内容置有加热电阻丝,电阻丝两端通过控制器与加热电源电连接。由此当需要对蒸发器进行除霜作业时,只需要使热泵停止工作,然后启动加热电源,加热电阻丝通过换热管的管壁热传导至蒸发器内全部的换热管上,实现高效除霜。
在此过程中,由于加热电阻丝是容置于换热管内的,因此全部的热量均用于对于换热管的加热除霜,能源利用率高,并且换热器不占用额外的安装空间,仅需要一个体积较小的控制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