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102815B -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102815B
CN105102815B CN201480018508.2A CN201480018508A CN105102815B CN 105102815 B CN105102815 B CN 105102815B CN 201480018508 A CN201480018508 A CN 201480018508A CN 105102815 B CN105102815 B CN 1051028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ash plate
arm
chamber
cylinder holes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8001850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102815A (zh
Inventor
山本真也
太田雅树
铃木隆容
本田和也
山下秀晴
西井圭
山崎佑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3067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608329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403482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83657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51028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8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1028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10281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45Cylind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09Distribution members
    • F04B27/1027Conical distribution memb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1/00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1/12Multi-cylinder machines or pumps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 axe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1/26Control
    • F04B1/28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1/29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1/295Control of machines or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by changing the inclination of the swash plat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54Actuating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having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036Component parts, details, e.g. sealings, lubrication
    • F04B27/1081Casings, hous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27/00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 F04B27/08Multi-cylinder pump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and characterised by number or arrangement of cylinders having cylinders coaxial with, or parallel or inclined to, main shaft axis
    • F04B27/14Control
    • F04B27/16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 F04B27/18Control of pumps with stationary cylinders by varying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a swash plate and a cylinder block
    • F04B27/1804Controlled by crankcase pressure
    • F04B2027/1809Controlled pressure
    • F04B2027/1813Crankcase pres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ressors, Vaccum Pumps And Other Relevant System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利用促动器变更排出容量,能够发挥高控制性并且实现小型化。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移动体(13a)具有后壁(130)、周壁(131)以及连结机构(14)。连结机构(14)具有设定有第一牵引点(132a)的第一臂(132)、和设定有第二牵引点(133a)的第二臂(133)。在该压缩机中,在增大斜板(5)的倾斜角度时,移动体(13a)通过第一臂、第二臂(132、133)而牵引斜板。此时,在该压缩机中,能够在第一牵引点(132a)与第二牵引点(133a)的两个位置赋予牵引力。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即便将后壁(130)以及周壁(131)大型化,也能够减小第一臂、第二臂(132、133)的刚性。

Description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公开了现有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以下,称为压缩机。)。在该压缩机中,利用前壳体、缸体以及后壳体形成壳体。在前壳体与后壳体分别形成有吸入室与排出室。在缸体形成有斜板室以及多个缸孔。在壳体能够旋转地支承有驱动轴。在斜板室内设置有能够通过驱动轴的旋转而旋转的斜板。在驱动轴与斜板之间设置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允许斜板的倾斜角度的变更。这里,倾斜角度是指斜板相对于与驱动轴的驱动轴心正交的方向的角度。在各缸孔中能够往复运动地收纳有活塞。相对于每个活塞成对的滑履作为转换机构通过斜板的旋转而以与倾斜角度对应的行程使各活塞在缸孔内往复运动。促动器具有移动体与控制压室。该促动器能够通过变更控制压室的容积来变更倾斜角度。控制机构控制促动器。
在斜板形成有朝向前壳体侧延伸的一对第一臂、和朝向后壳体侧延伸的一对第二臂。另外,在驱动轴固定有悬臂。而且,各第一臂与悬臂由第一销连结。另外,各第二臂与移动体由第二销连结。由上述第一臂、第二臂、悬臂、移动体以及第一销、第二销形成连杆机构。
在该压缩机中,控制机构利用排出室内的制冷剂的压力使控制压室内的压力上升,并通过连杆机构使斜板的倾斜角度增大。此时,移动体通过各第二臂推压斜板。另外,被移动体推压的斜板通过各第一臂推压悬臂。由此,连杆机构中的驱动轴心方向的轴长变短,从而斜板的倾斜角度增大。这样,在该压缩机中,使驱动轴的每一转的排出容量增大。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72052号公报
然而,在如上所述地利用促动器变更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会要求更高的控制性。
因此,在上述现有的压缩机中,为了通过控制压室的压力上升使排出容量可靠地增大,而考虑将移动体在径向大型化。但是,此时,为了避免移动体与倾斜角度增大的斜板干扰,斜板室大型化,进而压缩机大型化。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由于通过移动体推压斜板而使倾斜角度增大,所以移动体需要以克服处于增加趋势的压缩反作用力、吸入反作用力的方式利用大的按压力推压斜板。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在使倾斜角度增大时在各第二臂作用有大的按压力。因此,若以能够承受这种按压力的负荷的方式对于各第二臂确保高刚性,则各第二臂大型化。各第一臂也同样。这里,在如上所述地将移动体在径向大型化的情况下,作用于各第一臂、第二臂的按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对于各第一臂、第二臂需要更高的刚性。这种第一臂、第二臂的大型化也导致斜板室大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的实际情况而产生的,以提供一种在利用促动器变更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能够发挥高控制性并且实现小型化的压缩机为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壳体,其形成有吸入室、排出室、斜板室以及至少一个缸孔;驱动轴,其沿驱动轴心延伸并且能够旋转地支承于上述壳体;斜板,其能够通过上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在上述斜板室内旋转;连杆机构,其设置于上述驱动轴与上述斜板之间,并允许上述斜板相对于与上述驱动轴的上述驱动轴心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变更;活塞,其能够往复运动地收纳于上述缸孔;转换机构,其通过上述斜板的旋转而以与上述倾斜角度对应的行程使上述活塞在上述缸孔内往复运动;以及促动器,其配置于上述斜板室内,并能够变更上述倾斜角度;以及控制机构,其控制上述促动器,上述吸入室与上述斜板室连通,上述促动器具有:划分体,其设置于上述驱动轴;移动体,其经由连结机构与上述斜板连结,并且沿上述驱动轴心方向移动并能够相对于上述划分体移动;以及控制压室,其由上述划分体与上述移动体划分,并通过导入来自上述排出室的制冷剂而使上述移动体移动,上述移动体被配置为通过提高上述控制压室内的压力,而牵引上述斜板来增大上述倾斜角度,上述连杆机构具有与上述斜板连结的连结部,上述连结机构具有第一臂以及第二臂,它们相对于上述驱动轴配置于与上述连结部相反的一侧,并且跨越上述驱动轴心而设置于上述移动体。
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在增大斜板的倾斜角度时,移动体牵引斜板。换句话说,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向增大倾斜角度的方向位移时,移动体从斜板远离。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即便在为了通过控制压室的压力上升可靠地增大排出容量而将移动体大型化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移动体与斜板的干扰。由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抑制斜板室的大型化。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移动体经由连结机构与斜板连结。因此,在增大斜板的倾斜角度时,移动体通过连结机构对于斜板赋予牵引力。这里,在通过牵引斜板而使倾斜角度增大的情况下,与通过推压斜板而使倾斜角度增大的情况相比,难以受到压缩反作用力、吸入反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在使斜板的倾斜角度增大时,无需大的牵引力。
并且,在该压缩机中,连结机构具有第一臂与第二臂。而且,上述第一臂与第二臂跨越驱动轴心而设置于移动体。由此,能够在上述第一臂与第二臂赋予牵引力。因此,在该压缩机中,与例如连结机构仅具有单一的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臂与第二臂对于斜板分别赋予的牵引力。此外,在该压缩机中,在减小斜板的倾斜角度时,移动体通过第一臂、第二臂推压斜板,但此时的按压力大小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对于包括斜板以及移动体的旋转体沿减小倾斜角度的方向作用有离心力。
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如上所述,即便在将移动体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由此要求的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的刚性。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抑制连结机构的大型化。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在利用促动器变更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能够发挥高控制性并且实现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上述至少一个缸孔至少可以为第一缸孔、第二缸孔以及第三缸孔。第一缸孔、第二缸孔以及第三缸孔可以以在上述壳体以等角度间隔配置为以驱动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状。可以在斜板室设置第一假想区域和第二假想区域。第一假想区域由从驱动轴心向第一缸孔中的第二缸孔侧被引出的第一切线、和从驱动轴心向第二缸孔中的第一缸孔侧被引出的第二切线划分。第二假想区域由从驱动轴心向第二缸孔中的第三缸孔侧被引出的第三切线、和从驱动轴心向第三缸孔中的第二缸孔侧被引出的第四切线划分。而且,优选第一臂位于第一假想区域内,第二臂位于第二假想区域内。
此时,第一臂以及第二臂不会成为在第一~第三缸孔内往复运动的活塞的妨碍。因此,能够将压缩机可靠地小型化。
另外,在斜板可以设置有向第一臂与第二臂之间突出的被牵引部。而且,优选在第一臂以及第二臂与被牵引部之间传递驱动力。此时,移动体与驱动轴一起稳定地旋转,并且斜板与移动体一起稳定地旋转,进而与驱动轴一起稳定地旋转。
在本发明的压缩机中,例如,能够分别利用不同的销等将第一臂以及被牵引部、与第二臂以及被牵引部连结。
特别是,优选在第一臂、被牵引部以及第二臂插通有沿与驱动轴心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销。此时,能够将第一臂、被牵引部以及第二臂容易地连结。另外,此时,如上所述,与分别利用不同的销等将第一臂以及被牵引部、与第二臂以及被牵引部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部件件数,从而能够易于制造。并且,此时,难以从第一臂、第二臂、被牵引部拔下销,从而能够提高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压缩机,在利用促动器变更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能够发挥高控制性并且实现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最大容量时的剖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控制机构的示意图。
图3涉及实施例的压缩机,是表示从图1中的Ⅲ-Ⅲ方向观察的箭头方向的剖视图。
图4A涉及实施例的压缩机,是表示斜板的主视图。
图4B涉及实施例的压缩机,是表示斜板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的压缩机的最小容量时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从前方观察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移动体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例的压缩机的移动体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的压缩机为容量可变型双头斜板式压缩机。该压缩机搭载于车辆,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
如图1所示,实施例1的压缩机具备:壳体1、驱动轴3、斜板5、连杆机构7、多个活塞9、一对滑履11a、11b、促动器13、以及图2所示的控制机构15。
如图1所示,壳体1具有:位于压缩机的后方的后壳体17、位于压缩机的前方的前壳体19、位于前壳体19与后壳体17之间的第一缸体21、第二缸体23、以及第一阀形成板39、第二阀形成板41。
在后壳体17设置有上述控制机构15。另外,在后壳体17形成有第一吸入室27a、第一排出室29a以及压力调整室31。压力调整室31位于后壳体17的中心部分。第一吸入室27a形成为环状,并在后壳体17内位于压力调整室31的外周侧。第一排出室29a也形成为环状,并在后壳体17内位于第一吸入室27a的外周侧。
并且,在后壳体17形成有第一后侧连通路18a。该第一后侧连通路18a的后端侧与第一排出室29a连通,前端侧在后壳体17的前端打开。
在前壳体19形成有朝向前方突出的凸起19a。在该凸起19a内设置有轴封装置25。另外,在前壳体19内形成有第二吸入室27b以及第二排出室29b。第二吸入室27b位于前壳体19的内周侧。第二排出室29b形成为环状,并在前壳体19内位于第二吸入室27b的外周侧。
并且,在前壳体19形成有第一前侧连通路20a。该第一前侧连通路20a的前端侧与第二排出室29b连通,后端侧在前壳体19的后端打开。
在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3之间形成有斜板室33。该斜板室33位于壳体1中的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
如图3所示,在第一缸体21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分别平行地形成有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一缸体21形成有供驱动轴3插通的第一轴孔211。第一轴孔211在后端侧与压力调整室31连通。在该第一轴孔211内设置有第一滑动轴承22a。此外,也可以代替第一滑动轴承22a而设置滚动轴承。
并且,在第一缸体21形成有与第一轴孔211连通并与第一轴孔211同轴的第一凹部212。第一凹部212与斜板室33连通,并成为斜板室33的一部分。第一凹部212形成为朝向后端阶梯状地缩径的形状。在第一凹部212的后端设置有第一推力轴承35a。并且,如图3所示,在第一缸体21形成有将斜板室33与第一吸入室27a连通的五个连接路37a。各连通路37a以分别配置于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之间的方式在周向以等角度间隔形成。另外,如图1所示,在第一缸体21凹设有对后述的各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的最大开度进行限制的第一挡槽213。
在第一缸体21形成有排出孔160、合流排出室161、第三前侧连通路20c、第二后侧连通路18b、以及吸入孔330。第二后侧连通路18b的前端侧与合流排出室161连通,后端侧在第一缸体21的后端打开。排出孔160与合流排出室161相互连通。该合流排出室161经由排出孔160与未图示的冷凝器连接而构成制冷回路。另外,第三前侧连通路20c的前端侧在第一缸体21的前端打开,后端侧与合流排出室161连通。吸入孔330与斜板室33连通。该吸入孔330与未图示的蒸发器连接而构成制冷回路。
第二缸体23形成有与第一后侧缸孔21a对应的第一前侧缸孔23a。由此,第一后侧缸孔21a与第一前侧缸孔23a在前后成对。第一后侧缸孔21a与第一前侧缸孔23a直径相同。另外,同样,在第二缸体23形成有与第二~第五后侧缸孔21b~21e分别对应的第二~第五前侧缸孔(省略图示)。
另外,在第二缸体23形成有供驱动轴3插通的第二轴孔23b。另外,在该第二轴孔23内设置有第二滑动轴承23b。此外,也可以代替第二滑动轴承22b而设置滚动轴承。
另外,在第二缸体23形成有与第二轴孔23b连通并与第二轴孔23b同轴的第二凹部23c。第二凹部23c也与斜板室33连通,并成为斜板室33的一部分。由此,第二轴孔23b在后端侧与斜板室33连通。第二凹部23c形成为朝向前端阶梯状地缩径的形状。在第二凹部23c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推力轴承35b。并且,在第二缸体23形成有将斜板室33与第二吸入室27b连通的多个连接路37b。另外,在第二缸体23凹设有对后述的各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的最大开度进行限制的第二挡槽23e。
并且,在第二缸体23形成有第二前侧连通路20b。该第二前侧连通路20b的前端在第二缸体23的前端侧打开,后端在第二缸体23的后端侧打开。第二前侧连通路20b通过第一缸体21与第二缸体23接合,而与第三前侧连通路20c的前端侧连通。
第一阀形成板39设置于后壳体17与第一缸体21之间。另外,第二阀形成板41设置于前壳体19与第二缸体23之间。
第一阀形成板39具有:第一阀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以及第一挡板393。在第一阀板390、第一排出阀板392以及第一挡板393形成有与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吸入孔390a。另外,在第一阀板390以及第一吸入阀板391形成有与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分别对应的多个第一排出孔390b。并且,在第一阀板390、第一吸入阀板391、第一排出阀板392以及第一挡板393形成有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另外,在第一阀板390以及第一吸入阀板391形成有第一排出连通孔390d。
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通过各第一吸入孔390a与第一吸入室27a分别连通。另外,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通过各第一排出孔390b与第一排出室29a连通。第一吸入室27a与各连接路37a通过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而连通。第一后侧连通路18a与第二后侧连通路18b通过第一排出连通孔390d而连通。
第一吸入阀板391设置于第一阀板390的前表面。在该第一吸入阀板391形成有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各第一吸入孔390a并与第一吸入孔390a数目相同的第一吸入簧片阀391a。另外,第一排出阀板392设置于第一阀板390的后表面。在该第一排出阀板392形成有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各第一排出孔390b并与第一排出孔390b数目相同的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第一挡板393设置于第一排出阀板392的后表面。该第一挡板393对各第一排出簧片阀392a的最大开度进行限制。
第二阀形成板41具有:第二阀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以及第二挡板413。在第二阀板410、第二排出阀板412以及第二挡板413形成有与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数目相同的第二吸入孔410a。另外,在第二阀板410以及第二吸入阀板411形成有与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数目相同的第二排出孔410b。并且,在第二阀板410、第二吸入阀板411、第二排出阀板412以及第二挡板413形成有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另外,在第二阀板410以及第二吸入阀板411形成有第二排出连通孔410d。
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通过各第二吸入孔410a与第二吸入室27b分别连通。另外,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通过各第二排出孔410b与第二排出室29b分别连通。第二吸入室27b与各连接路37b通过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而连通。第一前侧连通路20a与第二前侧连通路20b通过第二排出连通孔410d而连通。
第二吸入阀板411设置于第二阀板410的后表面。在该第二吸入阀板411形成有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各第二吸入孔410a并与第二吸入孔410a数目相同的第二吸入簧片阀411a。另外,第二排出阀板412设置于第二阀板410的前表面。在该第二排出阀板412形成有能够通过弹性变形而开闭各第二排出孔410b并与第二排出孔410b数目相同的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第二挡板413设置于第二排出阀板412的前表面。该第二挡板413对各第二排出簧片阀412a的最大开度进行限制。
在该压缩机中,由第一后侧连通路18a、第一排出连通孔390d、以及第二后侧连通路18b形成第一排出连通路18。另外,由第一前侧连通路20a、第二排出连通孔410d、第二前侧连通路20b以及第三前侧连通路20c形成第二排出连通路20。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第一吸入室27a、第二吸入室27b与斜板室33通过各连接路37a、37b以及第一吸入连通孔390c、第二吸入连通孔410c而相互连通。因此,第一吸入室27a、第二吸入室27b内的压力与斜板室33内的压力大致相等。而且,由于经由蒸发器的低压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吸入孔330而流入斜板室33,所以斜板室33内以及第一吸入室27a、第二吸入室27b内的各压力为比第一排出室29a、第二排出室29b内低的低压。
驱动轴3由沿着驱动轴心O延伸的驱动轴主体30、第一支承部件43a以及第二支承部件43b构成。在驱动轴主体30的后端侧形成有第一小径部30a,在驱动轴主体30的前端侧形成有第二小径部30b。该驱动轴主体30从壳体1的前侧朝向后侧延伸,并从凸起19a朝向后方插通,从而插通于第一滑动轴承22a、第二滑动轴承22b内。由此,驱动轴主体30能够绕上述驱动轴心O旋转地轴支承于壳体1,进而驱动轴3能够绕驱动轴心O旋转地轴支承于壳体1。驱动轴主体30的前端位于凸起19a内,后端向压力调整室31内突出。
另外,在该驱动轴主体30设置有斜板5、连杆机构7以及促动器13。上述斜板5、连杆机构7以及促动器13分别配置于斜板室33内。
第一支承部件43a被压入驱动轴主体30的第一小径部30a的后端侧,并位于第一轴孔211内。在第一支承部件43a的前端形成有凸缘430。该凸缘430向第一凹部212内突出,并与第一推力轴承35a抵接。另外,第一支承部件43a的后端向压力调整室31内突出。并且,在第一支承部件43a中相比凸缘430成为后端侧的位置,设置有树脂制的第一滑动部件431以及第二滑动部件432。上述第一滑动部件431、第二滑动部件432能够与第一轴孔211的内周面滑动接触。
第二支承部件43b被压入驱动轴主体30的第二小径部30b,并在第二轴孔23b内位于与第二滑动轴承22b之间。另外,在该第二支承部件43b形成有与第二推力轴承35b抵接的凸缘433,并且形成有供后述的第二销47b插通的安装部(省略图示)。并且,第一回位弹簧44a的前端固定于第二支承部件43b。该第一回位弹簧44a在驱动轴心O方向从第二支承部件43b侧朝向斜板室33侧延伸。
斜板5形成为环状的平板形状,并具有前表面5a与后面5b。前表面5a在斜板室33内面向压缩机的前方。另外,后面5b在斜板室33内面向压缩机的后方。
斜板5具有环形板45。如图4所示,该环形板45形成为环状的平板形状,并在中心部形成有插通孔45a。通过在斜板室33内将驱动轴主体30插通于插通孔45a,而将斜板5安装于驱动轴3(参照图1)。
另外,如图4A所示,在环形板45的一端侧形成有槽部45b,在环形板45的另一端侧形成有被牵引部45c。如该图4B所示,槽部45b从斜板5的前表面5a贯通至后面5b。另一方面,被牵引部45c以位于后述的第一臂132、第二臂133之间的方式从后面5b朝向斜板5的后方突出。在该被牵引部45c形成有销孔450。
如图1所示,连杆机构7具有悬臂49。悬臂49在斜板室33内配置于相比斜板5更靠前方的位置,并位于斜板5与第二支承部件43b之间。悬臂49形成为从前端侧朝向后端侧呈略L字形状。另外,在悬臂49的后端侧形成有配重部49a。配重部49a在促动器13的周向大致遍及半周地延伸。此外,配重部49a的形状能够适当地设计。
悬臂49的后端侧通过第一销47a与环形板45的一端侧连接。该第一销47a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连结部。由此,悬臂49的后端侧被支承为:以第一销47a的轴心为第一摆动轴心M1,并相对于环形板45的一端侧即斜板5能够绕第一摆动轴心M1摆动。该第一摆动轴心M1在与驱动轴3的驱动轴心O正交的方向延伸。
悬臂49的前端侧通过第二销47b与第二支承部件43b连接。由此,悬臂49的前端侧被支承为:以第二销47b的轴心为第二摆动轴心M2,并相对于第二支承部件43b即驱动轴3能够绕第二摆动轴心M2摆动。该第二摆动轴心M2与第一摆动轴心M1平行地延伸。除了上述悬臂49、第一销47a、第二销47b之外,还由后述的第一臂132、第二臂133以及第三销47c构成本发明中的连杆机构7。
配重部49a被设置为:以悬臂49的后端侧即第一摆动轴心M1为基准向与第二摆动轴心M2相反的一侧延伸。因此,悬臂49由第一销47a支承于环形板45,从而配重部49a穿过环形板45的槽部45b而位于环形板45的后面、即斜板5的后面5b侧。而且,因斜板5绕驱动轴心O旋转而产生的离心力在斜板5的后面5b侧也作用于配重部49a。
在该压缩机中,斜板5与驱动轴3由连杆机构7连接,从而斜板5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另外,悬臂49的两端分别绕第一摆动轴心M1以及第二摆动轴心M2摆动,由此斜板5能够变更倾斜角度。
各活塞9分别在后端侧具有第一头部9a,在前端侧具有第二头部9b。各第一头部9a分别能够往复运动地收纳于各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内。利用上述各第一头部9a与第一阀形成板39在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内分别划分第一压缩室210。各第二头部9b分别能够往复运动地收纳于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内。利用上述各第二头部9b与第二阀形成板41在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内分别划分第二压缩室230。
另外,在各活塞9的中央形成有卡合部9c。在各卡合部9c内分别设置有半球状的滑履11a、11b。利用上述滑履11a、11b将斜板5的旋转转换为活塞9的往复运动。滑履11a、11b相当于本发明中的转换机构。这样,各第一头部9a能够以与斜板5的倾斜角度对应的行程分别在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内往复运动,并且各第二头部9b能够分别在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内往复运动。
这里,在该压缩机中,活塞9的行程随着斜板5的倾斜角度的变更而变化,从而第一头部9a与第二头部9b的各上止点位置移动。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随着斜板5的倾斜角度变小,第一头部9a和第二头部9b移动到上止点位置,使得上述第一压缩室210的容积变得比第二压缩室230的容积更大。
促动器13配置于斜板室33内。促动器13在斜板室33内位于相比斜板5更靠后侧的位置,并能够进入第一凹部212内。该促动器13具有:移动体13a、划分体13b以及控制压室13c。控制压室13c形成于移动体13a与划分体13b之间。
如图6所示,移动体13a具有:后壁130、周壁131、以及连结机构14。后壁130位于移动体13a的后方,并在从驱动轴心O分离的方向沿径向延伸。另外,在后壁130贯通设置有供驱动轴主体30的第一小径部30a插通的插通孔130a。周壁131与后壁130的外周缘连续,并朝向移动体13a的前方延伸。而且,移动体13a利用上述后壁130、周壁131以及连结机构14形成为有底的圆筒状。
连结机构14具有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均形成于周壁131的前端,并朝向移动体13a的前方突出。具体而言,第一臂132形成于周壁131的前端左侧,第二臂133形成于周壁131的前端右侧。这样,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朝向移动体13a的前方突出,因此利用第一臂132、第二臂133与周壁131的前端面在第一臂132与第二臂133之间形成凹部134。在该第一臂132设定有第一牵引点132a,在第二臂133设定有第二牵引点133a。上述第一牵引点132a、第二牵引点133a也作为供第三销47c插通的销孔发挥功能。
如图7所示,第一臂132与第二臂133形成为对称的形状,并以跨越驱动轴心O的方式配置。更具体而言,第一臂132与第二臂133隔着由驱动轴心O、斜板5的上止点位置、以及斜板5的下止点位置决定的假想面X而配置,并相互对置。由此,在移动体13a中,第一牵引点132a与第二牵引点133a也以跨越假想面X的方式分别配置。此外,为了便于在图7进行说明,而简化图示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等的形状。
如图1所示,划分体13b形成为与移动体13a的内径大致直径相同的圆板状。在该划分体13b与环形板45之间设置有第二回位弹簧44b。具体而言,该第二回位弹簧44b的后端固定于划分体13b,第二回位弹簧44b的前端固定于环形板45的另一端侧。
在移动体13a以及划分体13b插通有驱动轴主体30的第一小径部30a。由此,移动体13a以能够收纳于第一凹部212的状态组装于驱动轴主体30,并以隔着斜板5而与连杆机构7对置的状态配置。另一方面,划分体13b配置于相比斜板5更靠后方且移动体13a内,并成为其周围由周壁131围起的状态。由此,在移动体13a与划分体13b之间形成有控制压室13c。利用移动体13a的后壁130、周壁131以及划分体13b从斜板室33划分出该控制压室13c。
在该压缩机中,通过插通第一小径部30a,从而移动体13a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并且能够在斜板室33内沿着驱动轴3的驱动轴心O方向移动。另一方面,划分体13b以被第一小径部30a插通的状态固定于第一小径部30a。由此,划分体13b仅能够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而无法如移动体13a那样移动。这样,移动体13a在驱动轴心O方向移动时,相对于划分体13b相对移动。此外,关于划分体13b,也可以能够沿着驱动轴心O方向移动地设置于驱动轴主体30。
这里,如图3所示,在斜板室33设定有第一假想区域S1和第二假想区域S2。第一假想区域S1由从驱动轴心O向第一后侧缸孔21a中的第二后侧缸孔21b侧被引出的第一切线L1、和从驱动轴心O向第二后侧缸孔21b中的第一后侧缸孔21a侧被引出的第二切线L2划分。第二假想区域S2由从驱动轴心O向第二后侧缸孔21b中的第三后侧缸孔21c侧被引出的第三切线L3、和从驱动轴心O向第三后侧缸孔21c中的第二后侧缸孔21b侧被引出的第四切线L4划分。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在移动体13a组装于驱动轴主体30时,以第一臂132位于第一假想区域S1内,并且第二臂133位于第二假想区域S2内的方式分别形成有第一臂132、第二臂133。此外,为了便于在图3中进行说明,而简化图示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的形状。
如图1所示,第一臂132、第二臂133、与斜板5由第三销47c连接。具体而言,一边使图4所示的被牵引部45c相对于移动体13a的凹部134嵌合,一边利用一个第三销47c将第一臂132、第二臂133与被牵引部45c连接。由此,连结机构14相对于驱动轴3即驱动轴心O配置于与上述第一销47a相反的一侧。
该第三销47c在与驱动轴心O正交的方向从第一牵引点132a侧穿过被牵引部45c的销孔450并延伸至第二牵引点133a。由此,如图1所示,斜板5以第三销47c的轴心为作用轴心M3并以能够绕作用轴心M3摆动的方式支承于移动体13a。该作用轴心M3与第一摆动轴心M1、第二摆动轴心M2平行地延伸。这样,移动体13a成为与斜板5连结的状态。
另外,在第一小径部30a内形成有从后端朝向前方沿驱动轴心O方向延伸的轴路3a、和从轴路3a的前端沿径向延伸并在驱动轴主体30的外周面打开的径路3b。轴路3a的后端在压力调整室31打开。另一方面,径路3b在控制压室13c打开。由此,控制压室13c通过径路3b以及轴路3a与压力调整室31连通。
在驱动轴主体30的前端形成有螺纹部3d。驱动轴3经由该螺纹部3d与未图示的带轮或者电磁离合器连接。
如图2所示,控制机构15具有:低压通路15a、高压通路15b、控制阀15c、节流孔15d、轴路3a、以及径路3b。
低压通路15a与压力调整室31以及第一吸入室27a连接。控制压室13c、压力调整室31以及第一吸入室27a通过该低压通路15a、轴路3a以及径路3b而连通。高压通路15b与压力调整室31以及第一排出室29a连接。控制压室13c、压力调整室31以及第一排出室29a通过该高压通路15b、轴路3a以及径路3b而连通。另外,在高压通路15b设置有节流孔15d。
控制阀15c设置于低压通路15a。该控制阀15c能够基于第一吸入室27a内的压力对低压通路15a的开度进行调整。
在该压缩机中,相对于图1所示的吸入孔330连接有与蒸发器相连的配管,并且相对于排出孔160连接有与冷凝器相连的配管。冷凝器经由配管以及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由上述压缩机、蒸发器、膨胀阀、以及冷凝器等构成车辆用空调装置的制冷回路。此外,省略蒸发器、膨胀阀、冷凝器以及各配管的图示。
在如上地构成的压缩机中,通过驱动轴3旋转,从而斜板5旋转,各活塞9在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内往复运动。因此,第一压缩室210、第二压缩室230与活塞行程对应地产生容积变化。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反复进行向第一压缩室210、第二压缩室230吸入制冷剂气体的吸入行程、在第一压缩室210、第二压缩室230中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行程、以及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排出至第一排出室29a、第二排出室29b的排出行程等。
被排出至第一排出室29a的制冷剂气体经由第一排出连通路18到达合流排出室161。同样,被排出至第二排出室29b的制冷剂气体经由第二排出连通路20到达合流排出室161。而且,到达合流排出室161的制冷剂气体从排出孔160被排出至冷凝器。
而且,在进行上述吸入行程等的期间,在由斜板5、环形板45、悬臂49以及第一销47a构成的旋转体作用有减小斜板5的倾斜角度的活塞压缩力。而且,若变更斜板5的倾斜角度,则能够通过活塞9的行程的增减来进行容量控制。
具体而言,在控制机构15中,若图2所示的控制阀15c增大低压通路15a的开度,则压力调整室31内的压力与第一吸入室27a内的压力大致相等,进而控制压室13c内的压力与第一吸入室27a内的压力大致相等。因此,通过作用于斜板5的活塞压缩力,从而如图5所示,在促动器13中,移动体13a朝向斜板室33的前侧移动。
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在作用轴心M3,移动体13a通过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的第一牵引点132a、第二牵引点133a而成为将斜板5的另一端侧向斜板室33的前侧推压的状态。因此,在该压缩机中,环形板45的另一端侧即斜板5的另一端侧克服第二回位弹簧44b的作用力绕作用轴心M3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另外,悬臂49的后端绕第一摆动轴心M1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并且悬臂49的前端绕第二摆动轴心M2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因此,悬臂49接近第二支承部件43b的凸缘433。由此,斜板5以作用轴心M3为作用点并以第一摆动轴心M1为支点而摆动。因此,斜板5相对于与驱动轴3的驱动轴心O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减小,活塞9的行程减小。因此,在该压缩机中,驱动轴3的每一转的排出容量变小。此外,图5所示的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该压缩机中的最小值。
这里,在该压缩机中,作用于配重部49a的离心力也赋予至斜板5。因此,在该压缩机中,斜板5容易向使倾斜角度减小的方向位移。
另外,通过斜板5的倾斜角度减小,从而环形板45与第一回位弹簧44a的后端抵接。由此,第一回位弹簧44a弹性变形,第一回位弹簧44a的后端接近第二支承部件43b。
这里,在该压缩机中,斜板5的倾斜角度变小,活塞9的行程减小,从而第一头部9a的上止点位置从第一阀形成板39远离。因此,在该压缩机中,斜板5的倾斜角度接近零度,从而在第二压缩室230侧略微进行压缩工作,另一方面,在第一压缩室210侧不进行压缩工作。
另一方面,若图2所示的控制阀15c减小低压通路15a的开度,则压力调整室31内的压力因第一排出室29a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而上升,控制压室13c内的压力上升。因此,克服作用于斜板5的活塞压缩力,在促动器13中,如图1所示,移动体13a朝向斜板室33的后侧移动。
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在作用轴心M3,移动体13a通过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的第一牵引点132a、第二牵引点133a而将斜板5的另一端侧向斜板室33的后侧牵引。因此,在该压缩机中,斜板5的另一端侧绕作用轴心M3向逆时针方向摆动。另外,悬臂49的后端绕第一摆动轴心M1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并且悬臂49的前端绕第二摆动轴心M2向顺时针方向摆动。因此,悬臂49从第二支承部件43b的凸缘433分离。由此,斜板5将作用轴心M3以及第一摆动轴心M1分别作为作用点以及支点,向与上述倾斜角度减小的情况相反的方向摆动。因此,斜板5相对于与驱动轴3的驱动轴心O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增大,活塞9的行程增大。因此,在该压缩机中,驱动轴3的每一转的排出容量增大。此外,图1所示的斜板5的倾斜角度为该压缩机中的最大值。另外,在这样斜板5的倾斜角度成为最大值的状态下,移动体13a的后壁130与第一凸缘430抵接。
这样,在该压缩机中,在增大斜板5的倾斜角度时,移动体13a通过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的第一牵引点132a、第二牵引点133a牵引斜板5。换句话说,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5向增大倾斜角度的方向位移时,移动体13a从斜板5远离。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即便为了通过控制压室13c的压力上升可靠地增大排出容量而将后壁130以及周壁131大型化,也不会产生周壁131与斜板5的干扰。由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将移动体13a的后壁130以及周壁131大型化,并且抑制斜板室33的大型化。
而且,在该压缩机中,连结机构14具有第一臂132、第二臂133。在第一臂132设定对于斜板5赋予牵引力的第一牵引点132a,在第二臂133设定对于斜板5赋予牵引力的第二牵引点133a。这里,在通过牵引斜板5而使倾斜角度增大的情况下,与通过推压斜板5而使倾斜角度增大的情况相比,难以受到压缩反作用力、吸入反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该压缩机中,在使斜板5的倾斜角度增大时,无需大的牵引力。
并且,在该压缩机中,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被设定为跨越由驱动轴心O、斜板5的上止点位置、以及斜板5的下止点位置决定的假想面X。在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分别设定有第一牵引点132a以及第二牵引点133a。而且,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能够在上述第一牵引点132a与第二牵引点133a的两个位置赋予牵引力。因此,在该压缩机中,与例如连结机构14仅具有单一的臂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第一臂132与第二臂133对于斜板5分别赋予的牵引力。此外,在该压缩机中,在减小斜板5的倾斜角度时,移动体13a通过第一臂132、第二臂133推压斜板5,但此时的按压力大小不是很大。这是因为对于包括斜板5以及移动体13a的旋转体沿减小倾斜角度的方向作用有离心力。
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如上所述,即便在将后壁130以及周壁131大型化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由此要求的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的刚性。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抑制第一臂132、第二臂133的大型化,即、连结机构14的大型化。
另外,在该压缩机中,针对斜板室33设定第一假想区域S1与第二假想区域S2。而且,在将移动体13a组装于驱动轴主体30时,第一臂132位于第一假想区域S1内,第二臂133位于第二假想区域S2内。因此,在该压缩机中,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不会成为在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内、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内往复运动的各活塞9的妨碍。由此,能够使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与第一~第五后侧缸孔21a~21e以及第一~第五前侧缸孔23a接近地配置,即:使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与各活塞9接近地配置。
因此,根据实施例的压缩机,在利用促动器13变更排出容量的压缩机中,能够发挥高控制性并且实现小型化。
特别是,在该压缩机中,在斜板5设置有向第一臂132与第二臂133之间突出的被牵引部45c。而且,一边使被牵引部45c相对于移动体13a的凹部134嵌合,一边将第一臂132、第二臂133与斜板5连接。由此,在该压缩机中,在移动体13a与驱动轴3一起旋转时,在第一臂132以及第二臂133与被牵引部45c之间传递驱动力。因此,在该压缩机中,移动体13a与驱动轴3一起稳定地旋转,并且斜板5也与移动体13a一起稳定地旋转,进而与驱动轴3一起稳定地旋转。
另外,在第一臂132、被牵引部45c以及第二臂133插通有沿与驱动轴心O正交的方向延伸的第三销47c。因此,在该压缩机中,能够将第一臂132、被牵引部45c以及第二臂133容易地连结。另外,例如,与分别利用不同的销将第一臂132以及被牵引部45c、与第二臂133以及被牵引部45c连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部件件数,从而能够易于制造。并且,在该压缩机中,难以从第一臂132、第二臂133、被牵引部45c拔下第三销47c,从而可靠性增高。
以上,虽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例,当然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变更来应用。
例如,也可以仅在第一缸体21或者第二缸体23的任一方形成缸孔,而构成为容量可变型单头斜板式压缩机。
另外,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控制机构15、高压通路15b设置控制阀15c,并且在低压通路15a设置节流孔15d。此时,能够利用控制阀15c来调整高压通路15b开度。由此,能够利用第一排出室29a内的制冷剂气体的压力将控制压室13c迅速地形成为高压,从而能够迅速地增大排出容量。
工业上的利用可行性
本发明能够利用于空调装置等。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3…驱动轴;5…斜板;7…连杆机构;9…活塞;11a、11b…滑履(转换机构);13…促动器;13a…移动体;13b…划分体;13c…控制压室;14…连结机构;15…控制机构;21a…第一后侧缸孔(第一缸孔);21b…第二后侧缸孔(第二缸孔);21c…第三后侧缸孔(第三缸孔);27a…第一吸入室;27b…第二吸入室;29a…第一排出室;29b…第二排出室;33…斜板室;45c…被牵引部;47a…第一销(连结部);47c…第三销(销);132…第一臂;133…第二臂;210…第一压缩室;230…第二压缩室;L1…第一切线;L2…第二切线;L3…第三切线;L4…第四切线;O…驱动轴心;S1…第一假想区域;S2…第二假想区域。

Claims (4)

1.一种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壳体,在该壳体形成有吸入室、排出室、斜板室以及至少一个缸孔;
驱动轴,其沿着驱动轴心延伸且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所述壳体;
斜板,其能够通过所述驱动轴的旋转而在所述斜板室内旋转;
连杆机构,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与所述斜板之间,并允许所述斜板相对于与所述驱动轴的所述驱动轴心正交的方向的倾斜角度的变更;
活塞,其能够往复运动地收纳于所述缸孔;
转换机构,其通过所述斜板的旋转而以与所述倾斜角度对应的行程使所述活塞在所述缸孔内往复运动;以及
促动器,其配置于所述斜板室内,并能够变更所述倾斜角度;以及
控制机构,其控制所述促动器,
所述吸入室与所述斜板室连通,
所述促动器具有:
划分体,其设置于所述驱动轴;
移动体,其经由连结机构与所述斜板连结,并且沿所述驱动轴心方向移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划分体移动;以及
控制压室,其由所述划分体与所述移动体划分,并通过导入来自所述排出室的制冷剂而使所述移动体移动,
所述移动体被配置为通过提高所述控制压室内的压力,而牵引所述斜板来增大所述倾斜角度,
所述连杆机构具有与所述斜板连结的连结部,
所述连结机构具有第一臂以及第二臂,所述第一臂以及第二臂相对于由所述驱动轴心、所述斜板的上止点位置、以及所述斜板的下止点位置决定的假想面配置于与所述连结部相反的一侧,并且跨越所述驱动轴心而设置于所述移动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至少一个缸孔至少为第一缸孔、第二缸孔以及第三缸孔,
所述第一缸孔、所述第二缸孔以及所述第三缸孔在所述壳体以等角度间隔配置为以所述驱动轴心为中心的同心圆状,
在所述斜板室设定有第一假想区域和第二假想区域,所述第一假想区域由从所述驱动轴心向所述第一缸孔中的所述第二缸孔侧被引出的第一切线、和从所述驱动轴心向所述第二缸孔中的所述第一缸孔侧被引出的第二切线划分,所述第二假想区域由从所述驱动轴心向所述第二缸孔中的所述第三缸孔侧被引出的第三切线、和从所述驱动轴心向所述第三缸孔中的所述第二缸孔侧被引出的第四切线划分,
所述第一臂位于所述第一假想区域内,所述第二臂位于所述第二假想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斜板设置有向所述第一臂与所述第二臂之间突出的被牵引部,
在所述第一臂以及所述第二臂与所述被牵引部之间传递驱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臂、所述被牵引部以及所述第二臂插通有沿与所述驱动轴心正交的方向延伸的销。
CN201480018508.2A 2013-03-27 2014-03-18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28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67086 2013-03-27
JP2013067086A JP6083291B2 (ja) 2013-03-27 2013-03-27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4034820A JP5983657B2 (ja) 2014-02-26 2014-02-26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4-034820 2014-02-26
PCT/JP2014/057236 WO2014156799A1 (ja) 2013-03-27 2014-03-18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102815A CN105102815A (zh) 2015-11-25
CN105102815B true CN105102815B (zh) 2017-04-05

Family

ID=51623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8001850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5102815B (zh) 2013-03-27 2014-03-18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60032910A1 (zh)
KR (1) KR101793357B1 (zh)
CN (1) CN105102815B (zh)
DE (1) DE112014001700B4 (zh)
WO (1) WO201415679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57208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51188A (ja) * 2015-02-16 2016-08-22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129A (zh) * 1999-08-04 2001-05-2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控制阀和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62020A (en) * 1960-11-18 1962-11-06 Gen Motors Corp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with compressor output modulating means
US3650434A (en) * 1970-04-06 1972-03-21 Republic Corp Liquid proportioning device
US3930758A (en) * 1974-03-22 1976-01-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Means for lubricating swash plate air conditioning compressor
US4061443A (en) * 1976-12-02 1977-12-06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Variable stroke compressor
JPH0518355A (ja) * 1991-07-15 1993-01-26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
JPH05172052A (ja) * 1991-12-18 1993-07-09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斜板式圧縮機
DE19939131A1 (de) * 1999-08-18 2001-03-08 Zexel Gmbh Axialkolbentriebwerk mit einem stufenlos verstellbaren Kolbenhub
JP2005188459A (ja) * 2003-12-26 2005-07-14 Sanden Corp 可変容量型圧縮機の制御弁
JP6003546B2 (ja) * 2012-11-05 2016-10-05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96129A (zh) * 1999-08-04 2001-05-23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用于控制空调系统的控制阀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4001700B4 (de) 2017-11-02
KR101793357B1 (ko) 2017-11-02
US20160032910A1 (en) 2016-02-04
KR20150133285A (ko) 2015-11-27
CN105102815A (zh) 2015-11-25
DE112014001700T5 (de) 2015-12-17
WO2014156799A1 (ja) 2014-10-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755759B (zh) 容量可变型斜盘式压缩机
CN105102815B (zh) 容量可变型斜板式压缩机
KR101603439B1 (ko) 용량 가변형 사판식 압축기
JP5983657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KR20170060583A (ko) 용량 가변형 경사판식 압축기
JP6015614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51188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96159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5183616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KR101793356B1 (ko) 용량 가변형 사판식 압축기
JP6179439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60749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014343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5949805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96160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6269386B2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80095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8145929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8159277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014344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8150902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6133095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96162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096161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JP2017172420A (ja) 容量可変型斜板式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