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6794A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 Google Patents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6794A CN105096794A CN201410220245.5A CN201410220245A CN105096794A CN 105096794 A CN105096794 A CN 105096794A CN 201410220245 A CN201410220245 A CN 201410220245A CN 105096794 A CN105096794 A CN 10509679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y device
- display
- display screen
- view data
- im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08000012886 Vertigo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438 eyesigh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acrylic acid group Chemical group C(C=C)(=O)O NIXOWILDQLNW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3464 asthenop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556 brain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 silver hal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6 synthe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显示设备包括:支撑部件、透射反射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处理模块,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相对的显示屏,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在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面积。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观看者观看到的图像不会受到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显示技术中,显示设备在显示图像内容时,不管其显示的图像内容是二维图像还是三维图像,其显示图像的方式均是直接通过显示设备本身的显示屏幕显示的。这种显示方式显示的图像画面必然受限于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特别地,当显示的三维图像受限于显示边框限制时,会有一种压抑感,从而严重降低了三维的视觉体验。例如,在显示一条往屏幕前方延伸的三维路面时,这种受显示边框限制的显示图像,会让观看者有一种路面被折断而无法再向前延伸的视觉感触,形成视觉眩晕感,引起观看者的视觉疲劳,严重影响了三维图像的视觉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在显示技术中采用现有显示设备显示时,显示图像受显示边框限制,导致观看者视觉体验度低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支撑部件、透射反射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处理模块,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相对的显示屏,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在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面积。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所述透射反射器件设在所述支撑体连接件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一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置结构,所述处理模块设在所述下支撑体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
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
或,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
或,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所述上支撑体包括一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置结构,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体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
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
其中,所述上支撑体上的显示屏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其中,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或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应用图像数据;
所述系统图像数据为所述控制终端系统本身显示的图像数据,所述应用图像数据为所述控制终端当前应用程序显示的图像数据。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
翻转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做翻转处理;
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经所述翻转单元翻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是否有翻转标记信息,所述翻转标记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控制终端已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
所述翻转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做翻转处理。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配置信息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放置方向;
所述翻转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屏的放置方向靠近观看侧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做上下翻转处理;在所述显示屏的放置方向远离观看侧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做左右翻转处理;
所述观看侧为与所述供观看的图像所在的位置相对的一侧。
其中,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显示设备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调节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所述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至少一项。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
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
通过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最后,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显示设备的显示系统,包括:
控制终端,用于将其存储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设备;
所述显示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中,观看者观看到的图像是外部控制终端发送给显示设备的,且该图像是显示屏显示图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后形成的,不是通过显示屏幕直接显示出来的。因此,观看者不会看见显示屏的边框,或者说该虚像不会受到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同时,由于透射反射器件具有透射的作用,因此观看者还能够看见透射反射器件后方的真实场景,从而形成了虚像与真实场景融合的显示效果,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成像原理图;
图5是图1的显示设备显示时的光路原理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机械结构的第八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2a是现有的裸眼三维显示设备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12b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5a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在显示未经翻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15b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在显示已经翻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16a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在显示未经翻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16b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在显示已经翻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虚像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8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0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1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显示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22是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包括机械结构和电路结构两大部分。在图1-图10中主要描述显示设备的机械结构,而对于该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在后续的图11-图20中会有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图1-图10中所示的任一机械结构均可以与后文图11-图20所示的电路结构任意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支撑部件、透射反射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处理模块,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相对的显示屏,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供观看的图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在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面积。其中,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的图像实质是一个虚像,该虚像不是通过显示屏幕直接显示出来的。因此,观看者不会看见显示屏的边框,或者说该虚像不会受到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能够提高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其中,显示设备可以是二维显示设备,也可以是三维显示设备。其中,三维显示设备包括眼镜式三维显示设备或裸眼三维显示设备。而控制终端则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显示设备与控制终端从物理层面上讲是分离的,即控制终端独立于显示设备存在。其中,与供观看的图像所在的位置相对的一侧为显示设备的观看侧,即所述观看侧为观看者可观看到供观看的图像的位置。
其中,显示设备从控制终端处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内容上讲,可以包括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或包括应用图像数据;从图像格式上讲,可以是二维数据或三维数据;从内容形式上,则包括文字、图片及视频等。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所述透射反射器件设在所述支撑体连接件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一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置结构,所述处理模块设在所述下支撑体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
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
或,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此时,显示设备的外形类似一正“Z”字型,既美观又大方。
或,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此时,显示设备的外形类似一反“Z”字型,既美观又大方。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撑体上的显示屏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优选45度,此时形成的虚像比例和显示屏显示图像的比例一致,能够进一步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下面,将通过图1-图10,来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设备的机械结构。
如图1-3所示的显示设备,包括:支撑部件11和透射反射器件12,以及设置在支撑部件11上的处理模块(图未示)。支撑部件11上还设有与透射反射器件12相对的显示屏(图未示)。本发明所有的实施例中,所说的透射反射器件与显示屏相对,是指显示屏的显示面面向透射反射器件,从而使得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能够到达透射反射器件。
该显示设备显示时,处理模块可以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该显示屏显示接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使得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的透射反射作用后,能够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该图像实质为一虚像。同时,透射反射器件12在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面积,这样才能保证显示屏显示图像的所有光线都能到达透射反射器件12,从而使得经透射反射器件作用后形成的图像是一个完整的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部件11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的位置关系有多种,只要保证显示屏显示图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作用后,能够成像即可。显示设备能够成像的基本条件是:支撑部件11上的显示屏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设备,例如可以采用图1-3任一所示的结构。当显示设备的结构为图2所示的结构时,使用时可以使用外部的支撑架,卡槽等结构将显示设备支撑起来。下面,以图2所示的结构为例,描述显示设备的成像原理。
请参考图4,是图2所示的显示设备显示时的光路原理图。
图4中,101是支撑部件11所在的平面,102是透射反射器件12所在的平面,103是外部支撑架所在的平面。显示屏位于支撑部件11所在的平面,显示屏上任意点A发出的代表该点信号强度的光线经过102平面处的透射反射器件12的反射后进入观看者眼睛,由于支撑部件11上的显示屏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夹角小于90度,因此观看者会在透射反射器件12后方的B点看到A点的像。由于B点的图像是显示屏上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后形成的,而显示屏的显示边框不会发出光线,因此其不会在透射反射器件12的后方形成图像,从而实现了无边框显示,使得观看者观看到的图像不会受到显示边框的影响,不会给观看者造成眩晕感。同时,又由于透射反射器件12具有透射能力,因此透射反射器件12后方的真实物体和场景也能被观看者看到,从而形成了一种虚拟图像与真实世界融合在一起的显示效果,进而提升了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与图3所示的结构的成像原理与图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观看者观看到的虚像是外部控制终端发送给显示设备的,且该虚像是显示屏显示图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后形成的,不是通过显示屏幕直接显示出来的。因此,观看者不会看见显示屏的边框,或者说该虚像不会受到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同时,由于透射反射器件12具有透射的作用,因此观看者还能够看见透射反射器件12后方的真实场景,从而形成了虚像与真实场景融合的显示效果,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当显示设备的结构为图1所示的结构时,支撑部件11一方面可以用于放置显示屏,另一方面还可以支撑透射反射器件12。此时支撑部件11上显示屏的显示面应朝上,这样才能使得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作用后,能够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此种结构,显示设备显示时的光路原理图如图5所示。此时,由于支撑部件是放在透射反射器件下方的,因此显示屏发出的一部分光线可能还会直接进入观看者的眼睛,在一定程度上会给观看者带来一定干扰。
当显示设备的结构为图2所示的结构时,使用时可以使用外部的支撑架,卡槽等结构将显示设备支撑起来。此时,支撑部件11上显示屏的显示面应朝下,这样才能使得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作用后,能够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显示屏可以设置在支撑部件11的上侧,只要保证显示屏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支撑部件11到达透射反射器件12即可。当然,显示屏也可以设置在支撑部件11的下侧,此时显示屏发出的光线则能够直接到达透射反射器件12。此种结构,显示设备显示时的光路原理图如图4所示。此时,由于显示屏是放置在透射反射器件的上方的,因此,显示屏本身发出的光线不会直接进入观看者的眼睛。与图1所示的结构相比,在观看时不会给观看者带来干扰,能进一步保证观看者的视觉体验度。
其中,支撑部件11的具体结构可以根据显示屏的结构具体设计,能够将显示屏放置于支撑部件11之上的任何结构均可,其具体结构在此不作限定。例如,当显示屏的规格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游戏机等设备屏幕的规格时,对应的支撑部件11可以是与显示屏的规格相匹配的容置结构,该显示屏可以固定安装在该容置结构内,或该显示屏可拆卸安装在容置结构内。
进一步地,透射反射器件12可以采用与支撑部件11等宽的平面半反半透镜。其中,透射反射器件12可以是平面、曲面等其他无边框的几何面,其透射反射比率可调。尺寸可以根据观看画面的大小而定。透射反射器件12采用同时具备反射和透射功能的材料,或者涂有同时具备反射和透射功能材料的玻璃、塑料、亚克力板等材料制成,还可以是如电控液晶屏之类的电控透射反射屏。
进一步地,由于透射反射器件12的透射反射效果受光照情况影像比较明显,例如,在室外较为强烈的日光下观看会感觉图像的对比度明显变差。因此,还可以在制造透射反射器件12的玻璃涂覆光色材料层,或者在制造透射反射器件12的玻璃中添加光色材料。其中,光色材料可以是卤化银。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11上的显示屏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的夹角为30~60度,优选45度。当支撑部件11上的显示屏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的夹角为45度时,形成的虚像的比例和显示屏显示图像的比例一致,进一步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例如,图1及图2中的夹角即为45度。
进一步地,支撑部件11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可以通过卡壳等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角度,如图1-2所示,也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活动连接。采用活动连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方便观看者根据需要调节角度;另一方面在不使用时,还可以将其叠合,方便观看者携带。关于活动连接的具体结构,在此不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6-8所示的显示设备,其结构是在图1-3所示的结构基础上的简单变形。图6-8所示的实施例显示设备与图1-3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区别是,显示设备的支撑部件11具体包括:
上支撑体111、下支撑体112和支撑体连接件(图未示),支撑体连接件是透明的,透射反射器件12例如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设在支撑体连接件上。
其中,上支撑体111上包括有与所述显示屏外形匹配的容置结构,显示屏可以固定安装在容置结构内,或显示屏可拆卸安装在容置结构内。该容置结构可以为一中空的矩形框架,中空的部分围成一收容显示屏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与显示屏的规格相匹配。处理模块(图未示)设置在下支撑体112上。下支撑体112用于支撑上支撑体111和透射反射器件12,其可以是水平放置或者与上支撑体111平行的支撑面或支撑架等。
所述上支撑体111包括第一端111a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111b,所述下支撑体112包括第一端112a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112b,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111a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112a位于同一侧。
其中,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111的第一端111a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112的第一端112a相连,此时上支撑体111和下支撑体112分别位于透射反射器件12的同侧,从而形成图6所示的结构。此时,上支撑体111上的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投射反射器件12后,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虚像。
或者,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111的第二端111b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112的第一端112a相连;上支撑体111和下支撑体112分别位于透射反射器件12的异侧,从而形成图7所示的结构。此时,上支撑体111上的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投射反射器件12后,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虚像。此时显示设备显示时的外形类似一“Z”字型,既美观又大方。
或者,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111的第一端111a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112的第二端112b相连;上支撑体111和下支撑体112分别位于透射反射器件12的异侧,从而形成图8所示的结构。上支撑体111上的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投射反射器件12后,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虚像。此时显示设备显示时的外形类似一反“Z”字型,既美观又大方。
其中,上支撑体111上的显示屏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优选30~60度,更优选为45度,此时形成的虚像的比例和显示屏显示图像的比例一致,可以使观看者在与上支撑体111平行的方向观看虚像。如图6-8中,即采用45度的夹角。
上支撑体111与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可以通过卡壳等固定连接形成固定角度,也可以采用活动连接,方便观看者根据需要调节角度。透射反射器件12与下支撑体112也可以通过上述固定连接或者活动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
通过图6-图8所示的显示设备,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后,同样能形成一个虚像,呈现虚实融合的显示效果。并且,由于支撑体连接件是透明的,从而使得外部控制终端发来的图像数据在显示时不受显示屏边框的限制,进而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请参考图9的显示设备,其结构是在图1-3所示的结构基础上的简单变形。图9所示的显示设备与图1-3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区别是,显示设备的支撑部件11具体包括:
上支撑体111、下支撑体112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113。
上支撑体111具体包括:第一容置结构1111,用于容纳显示屏。下支撑体112具体包括:第二容置结构1121。支撑体连接件113包括第一端51和与该端相对的第二端52,所述透射反射器件12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设在所述支撑体连接件113上。
上支撑体111包括第一端111a以及与该第一端111a相对的第二端111b、下支撑体112包括第一端112a以及与该第一端112a相对的第二端112b,且所述透射反射器件12还包括第一面53和与该第一面相对的第二面54,第一面53面向所述第一容置结构1111,第二面54面向第二容置结构1121。支撑体连接件113的第一端51与上支撑体111的第一端111a连接,支撑体连接件113的第二端52与下支撑体112的第二端112b活动连接。所述上支撑体111上的显示屏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12之间的夹角为45度。
其中,第一容置结构1111可以为一中空的矩形框架,中空的部分围成一收容显示屏的收容空间,收容空间与显示屏的规格相匹配,可将显示屏放置于第一容置结构1111中。显而易见,第一容置结构1111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形状,其可收容显示屏,通过中空的框架可将显示屏的显示面露出,使得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后可以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12的第二面54形成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虚像即可。本实施例的第二容置结构1121为一中空盒体,所述第二容置结构1121可用于收纳显示屏的其他配件。
本实施例中,显示设备在显示时,其外形类似一反“Z”字型,既美观又大方。且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后,同样能形成一个虚像,并且,由于支撑体连接件是透明的,从而使得外部控制终端发来的图像数据在显示时不受显示屏边框的限制,进而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同时,在显示设备不显示时,还可将显示设备进行叠合,方便观看者携带。
请参考图10的显示设备,其结构是在图1-3所示的结构基础上的简单变形。图10所示的显示设备与图1-3所示的显示设备的区别是,显示设备的支撑部件11具体包括:
上支撑体111、下支撑体112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113,所述上支撑体111包括一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置结构(图未示),所述处理模块(图未示)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体112上;所述上支撑体111包括第一端111a和与该第一端111a相对的第二端111b,所述下支撑体112包括第一端112a和与该第一端112a相对的第二端112b,所述上支撑体111的第一端111a与所述下支撑体112的第一端112a位于同一侧;
所述支撑体连接件113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111的第一端111a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113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112的第一端112a相连;所述透射反射器件12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111的第一端111a相连,所述透射反射器件12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112的第二端112b相连。所述上支撑体上的显示屏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之间的夹角为45度。
本实施例中,显示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后,同样能形成一个虚像,使得控制终端发来的图像数据在显示时不受显示屏边框的限制,进而提升观看者视觉体验。
上述图1至图10对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设备的机械结构做了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在上述图1-图10所描述的显示设备的机械结构基础上所做的简单的变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下面结合图11-图20对上述图1-图10中任一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进行描述。
请参考图11,所述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包括:
处理模块14,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从而使得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
处理模块14,具体可以包括:接收单元141、翻转单元142、控制单元143。
接收单元141,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
其中,显示设备可以是二维显示设备,也可以是三维显示设备。其中,三维显示设备包括眼镜式三维显示设备或裸眼三维显示设备。而控制终端则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显示设备与控制终端从物理层面上讲是分离的,即控制终端独立于显示设备存在。
控制终端可以将自身显示的图像数据传输给显示设备,从而实现在显示设备显示其显示图像的目的。控制终端与显示设备可以通过有线连接,也可以通过诸如WIFI、NFC、蓝牙、射频等无线方式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设备所有电路结构的实施例中,显示设备从控制终端处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内容上讲,可以包括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或包括应用图像数据;从图像格式上讲,可以是二维数据或三维数据;从内容形式上,则包括文字、图片及视频等。
其中,系统图像数据为:控制终端系统本身显示的图像数据,而应用图像数据为:控制终端当前应用程序显示的图像数据。例如,当控制终端为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时,其系统图像数据包括:当前的信号强度、当前的电池电量等图像数据,而应用图像数据则为:手机当前开启的某一应用对应的图像数据。
控制终端将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传输给显示设备之前,首先在其内存中生成一个图片,然后将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渲染至该图片,而后将该图片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传送给显示设备。
控制终端将应用图像数据传送给显示设备之前,首先在其内存中生成一个图片,然后将观看者正在浏览的应用的图像数据渲染至该图片,最后将该图片通过有线或无线通信方式传输给显示设备。
显示屏显示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该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12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的图像是一个观看者不能正常观看的图像。下面,将以显示设备为裸眼三维显示设备为例,说明显示设备形成的图像为何是一个不能正常观看的图像。
图12a示出了现有的裸眼三维显示设备的成像原理示意图。图12b示出了本发明的显示设备的成像原理示意图。
图12a中,以平面104表示现有裸眼三维显示设备的屏幕,a和b表示实际场景中同一点在具有视差的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对应的点,c和d表示实际场景中另一点在具有视差的左视图和右视图中对应的点。a点、b点、c点和d点发出的光线通过透镜阵列、视差障碍阵列等任何可以将光线定向分光的器件后,分别导向观看者的左眼和右眼,经过大脑合成得到E和F两个具有立体感的点。
图12b中,以透射反射器件与显示屏平行为例,在图12a的基础上在平面104前平行放置一个透射反射镜面105后,从a点发出的光线经过透射反射镜面105后形成的像点是a’,同理b’、c’、d’分别是b、c、d的像点。观看者通过透射反射镜面105看到的立体像点变为E’和F’,也形成了立体感,但是与原来的立体显示效果相比,图12b中观看者看到的E’和F’的位置是图12a中观看者看到E和F沿水平中轴线镜像得到的图像。在此情况下,观看者将看到与显示屏显示图像位置颠倒的图像。也就是说,本发明实施例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后,形成的图像将是一个观看者不能正常观看的图像。因此,需要通过翻转单元142对接收单元14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最后通过控制单元143控制显示屏显示经翻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使得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后,形成的图像是一个观看者能正常观看的图像,进而进一步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图像数据是从控制终端处接收到的,针对显示设备显示图像时的特殊性,控制终端在将图像数据发送给显示设备之前,可以预先对发送的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当然,控制终端也可以不对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而是将该翻转处理工作交给显示设备。
针对上述情况,在图11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图13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
图13中,处理模块还包括一个判断单元144。判断单元144可以先判断接收单元141接收的图像数据是否有翻转标记信息,该翻转标记信息用于标识控制终端已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若控制终端已经对该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则接收单元141接收到的图像数据中携带有翻转标记信息。
若判断单元144判断接收单元141接收的图像数据有翻转标记信息,则翻转单元142不需要再对该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若判断单元144判断接收单元141接收的图像数据没有翻转标记信息,则可以通过翻转单元142对该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以保证显示设备形成的是一个观看者可以正常观看的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图11及图13所示的电路结构中,翻转单元142在对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之前,还需要获取显示屏在支撑部件11上的放置方向。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屏的放置方向指的是显示屏的屏幕坐标原点与显示设备观看侧的相对位置关系。显示屏在所述支撑部件11上的放置方向的放置方向不同,翻转单元142的翻转处理方式也不一样,下面将通过图14所示的电路结构来具体描述翻转单元142的翻转处理过程。
图14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在图13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还包括:配置信息读取单元145,其用于读取显示屏在支撑部件11上的放置方向。当然,配置信息读取单元也可以添加到图11所示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中。
具体实现中,当配置信息读取单元145读取到显示屏在支撑部件11上的放置方向为远离显示设备的观看侧时,翻转单元143则将接收的图像数据做左右翻转处理。
其中,显示设备的观看侧为与该供观看的图像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而显示屏的放置方向远离显示设备的观看侧是指:显示屏的屏幕坐标原点在远离显示设备观看侧的一侧,或者说显示屏的屏幕坐标原点在显示设备观看侧相对的一侧或在远离观看者所处位置的一侧。为方便理解下面将举例说明。
请参见图15a和图15b,图15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在显示未经图像翻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的虚像,图15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在显示经图像翻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的虚像。
在未对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时,显示屏显示的多边形ABCDEFG和梯形HIJK等几何图形以及文字TEXT按照现有显示设备正常显示的方式进行,如图15b所示。然而该图像在显示设备上形成的虚像将与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左右调换,如图15a所示。
按照镜像原理,即在原先位于梯形HIJK左边的多边形ABCDEFG出现在梯形HIJK的右边,同时多边形ABCDEFG的A点从梯形HIJK最左边变为梯形HIJK的最右边,同时显示的文字TEXT也是如上面那样按镜像原理进行左右调换,这样的显示的图像是一个左右颠倒的图像,带来的观看体验较差。因此可以对图像数据进行左右翻转处理,让显示设备形成的虚像为一个如图15b所示的能够供观看者正常观看的图像,从而进一步提高观看者体验。
翻转单元142进行左右翻转处理的方式具体如下:
首先,翻转单元142识别图像数据的内容格式,其目的是:将图像数据转换成图片格式。当图像数据本身就为图片时,则可以不必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当图像数据为文字时,则重绘与该文字对应的位图图片;当图像数据为视频时,则对视频进行解码,并将其转换成一帧一帧的图片。
其次,翻转单元142对得到的图片的像素沿该图片的竖直中轴线做左右翻转处理。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图片像素的左右翻转:
假定一幅图片的像素包括M×N的矩阵排列,第一行的N个像素从左至右依序标记为0,1,2,3…N-3,N-2,N-1,N,则可以沿该图片的竖直中轴线将其顺序左右对调,即将最右边的像素N排列到最左边的像素0处,将像素N-1排列到像素1的位置,像素N-2排列到像素2的位置,依次类推。经过上述排序后,图像就已经实现了左右翻转。
具体实现中,当配置信息读取单元145读取到显示屏在支撑部件11上的放置方向为靠近显示设备的观看侧时,翻转单元142可以将接收的图像数据做上下翻转处理。
其中,显示设备的观看侧为与该供观看的图像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而显示屏的放置方向靠近显示设备的观看侧是指:显示屏的屏幕坐标原点在靠近显示设备观看侧的一侧,或者说显示屏的屏幕坐标原点与显示设备观看侧处于一侧或显示屏的屏幕坐标原点在靠近观看者所处位置的一侧。为方便理解下面将举例说明。
请参见图16a和图16b,图16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在显示未经图像翻转处理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的虚像,图16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在显示经图像翻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图像时所成的虚像。
在未对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时,显示屏显示的多边形ABCDEFG和梯形HIJK等几何图形以及文字TEXT按照现有显示设备正常显示的方式进行,如图16b所示。然而该图像在显示设备上形成的虚像将与显示屏上显示的图像上下调换,如图16a所示。此时,可以通过翻转单元142对该图像数据进行上下翻转处理,以使得显示设备上形成的虚像为如图16b所示的图像。
首先,翻转单元142识别图像数据的内容格式,其目的是:将图像数据转换成图片格式。
其次,翻转单元142对得到的图片的像素沿该图片的水平中轴线做上下翻转处理。与左右翻转处理不同的是,在进行上下翻转过程中,重排图片像素时,翻转单元142按照第一列的M个像素从上至下将顺序对调。上下对调方法与左右对调方法相似,即将第一行第一个像素与第M行第1个像素对调,第一行第二个像素与第M行第2个像素对调,依次类推。还可以以正行对调即可,如第一行的像素与第M行的像素进行,第二行的像素与第M-1行的像素对调,以此类推,在此不再赘述。通过翻转单元142的上下翻转处理,即可以保证观看者观看的虚像是一个如图16b所示的能够供观看者正常观看的图像,进一步提高观看者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情况下,现有的显示设备在显示图像时,是按照显示设备默认的亮度或对比度进行显示的。然而,在图11、图13-14所示的显示设备中,由于观看者观看的图像是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的,因此该图像的清晰度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光的影响。若显示屏仍然按照默认的亮度或对比度显示图像,那么在外界环境光变亮时,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的虚像的清晰度也会受到影响。因此,为保证显示设备的成像质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设备在显示图像时,需要根据其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相应调节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至少一个。下面,将通过一个具体的实施例,描述显示设备调节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显示设备的伽马值的过程。
请参考图17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其在图14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处理模块14还包括:光检测单元146及调节单元147。当然,光检测单元146及调节单元147也可添加到图11、图13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中。
其中,光检测单元146,用于检测显示设备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光检测单元具体可以是一感光元器件。而调节单元147,则用于根据光检测单元146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调节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调节所述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地,调节单元147根据检测单元146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计算环境光强度与预设阈值(显示设备按照默认亮度显示时对应的亮度值)的差值;
当差值为正值时,说明显示设备周围环境较亮,此时显示设备成像质量较差,可以根据正值的大小相应调节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当差值为负值时,说明显示设备周围环境较暗,此时成像质量还行。但为了降低显示设备的功耗,此时也可以根据负值的大小,相应调节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一个或多个。这样,在保证满足正常的显示效果的前提下,又能够降低显示设备的功耗;
具体操作中,调节单元147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调节:
调节单元147预先设定显示屏显示图像在默认亮度/对比度显示时的阈值;例如可以设定该阈值为50。并约定暗室环境下环境光强度的数值为0,强光条件下环境光强度的数值为100。
调节单元147将光检测单元146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转换成相应的数值。并将该数值与预设的阈值进行比较,求出二者的差值β。
若β>0时,说明环境光较亮,β值越大,则说明环境光越亮,此时可以相应调高图像的亮度、对比度值、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一个或多个;
若β<0时,说明环境光较暗,β值越小,则说明环境光越暗,此时在保证成像质量的前提下,可以适当调低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或显示设备的伽马值的一个或多,以降低显示设备的能耗。
例如,对于一副图像,对其亮度/对比度的调节可采用简单的图像灰度线性变换,其亮度/对比度的调节的计算公式如下:
y=[x-127.5*(1-B)]*k+127.5*(1+B);
其中,x为调节前的像素值,y为调节后的像素值。
其中B取值[-1,1],用来调节亮度;k用来调节对比度,arctan(k)取值[1,89],所以k=tan((45+44*c)/180*∏);其中c取值[-1,1]。通常用该值来设置对比度。
特别地,当B=0时:y=(x-127.5)*k+127.5,这时可以只调节对比度。当c=0时,k=1时,y=x+255*B时,这时可以只调节亮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11、图13-14、图17所示的显示设备中,显示设备将接收到的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之后,就可以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从而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虚像。该虚像实质是一个二维图像,而最后映入人眼的可能是二维图像,也可能是三维图像(在观看者佩戴了3D眼镜的情况下)。当然,通过显示设备形成的虚像,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是裸眼三维图像。下面将通过图18所示的电路结构进行描述。
形成裸眼三维图像的基本条件是:从控制终端接收到的图像数据是三维数据,且显示设备是裸眼三维显示设备。因此,显示设备在进行图像显示之前,还可以识别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的格式以及自身的显示类型。
图18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其在图17所示的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处理模块14还包括:排图单元148。当然,该排图单元也可以添加到图11、图13-14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中。
其中,排图单元148,用于在接收的图像数据为三维数据且显示设备为裸眼三维显示设备时,对经翻转单元142翻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进行排图处理。
具体地,排图单元148,会按照预设的排图参数,将图像数据中的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进行排图。最后控制单元143控制显示屏显示经排图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该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作用后形成一个裸眼三维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观看者观看到的裸眼三维图像是不受显示屏显示边框的限制的,因此不会给观看者造成压抑感和/或眩晕感,呈现一种无边界展示的效果,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同时还能提高虚拟与现实融合的真实感。
需要说明的是,图18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由于排图单元148在进行排图处理时,是按照预设的排图参数进行排图的,这就使得观看者只能在某个特定的位置区域内观看裸眼三维图像。下面,将通过图19的所示的电路结构,来解决观看者观看图像时观看位置受限制的问题。
图19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在图17所示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处理模块14还包括:排图单元148和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49。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49,其用于在接收单元141接收的图像数据为三维数据且显示设备为裸眼三维显示设备时,获取观看者的位置信息。获取观看者的位置信息的目的是:根据观看者与虚像之间的距离,确定实时排图参数,进而保证观看者的观看位置不受限制。该实时排图参数是根据观看者当前观看位置确定的。
位置信息获取单元149具体可以是一摄像头,其用于获取人脸的位置信息。排图单元148可以根据人脸的位置信息,确定出适合观看者当前观看位置的实时排图参数,然后再根据确定出的实时排图参数,将图像数据中的左眼视图和右眼视图进行排图。最后将经排图处理后的图像数据通过显示屏显示出来,该显示屏显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作用后形成一个裸眼三维图像。
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在进行排图处理时,具体是根据观看者当前的位置来确定排图参数的,因此,观看者在观看裸眼三维图像时,是不受观看位置限制的,因而能够进一步提高了观看者观看体验。
请参考图20所示的显示设备的电路结构,其在图11所示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的基础上,处理模块14还可以包括一个数据请求单元1410。当然,在图13-14、图17-19所示的显示设备电路结构中,也可以包括数据请求单元1410。
接收单元141,还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属性信息。
该图像数据属性信息包括:图像数据的类型、图像数据的控制指令类型、图像数据的名称、图像数据的大小及存储位置等。其中,图像数据的类型包括:文字、图片或视频。不同类型的图像数据,对应的控制指令的类型也有不同。
显示设备根据图像数据属性信息中的图像数据名称,查找本地是否存储有与该名称对应的图像数据。若有,则直接进入显示该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状态,并将相应的反馈信息发送回控制终端;若没有,则通过数据请求单元1410向外部控制终端发送数据请求指令,请求从外部控制终端处获取图像数据。控制终端在接收到数据请求指令之后,解析该指令,并将相应的图像数据传送给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接收单元141在接收到图像数据之后,就可以进行下一步的翻转处理及后续的通过显示屏显示该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的操作了。
进一步地,在数据请求单元1410发送数据请求指令之前,显示设备还需要判断本地是否能存储图像数据。具体是判断本地的剩余存储空间是否大于所述图像数据的大小。若大于,则判断能本地能存储所述图像数据。显示设备在判断本地还能存储所述图像数据时,才通过数据请求单元1410向外部控制终端发送数据请求指令,否则,则向外部控制终端返回本地存储空间不足的消息。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终端发来的图像数据通过显示屏显示之后,控制终端就可以进入遥控状态,其显示屏会显示该图像数据对应的控制界面。此时,参观者便可通过控制终端的控制界面,输入相应的控制指令,以对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进行相应的控制。例如,当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为视频时,参考者便可通过控制界面,输入暂停播放、快进、后退等控制指令,从而实现对显示设备显示图像的控制。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包括上述显示设备的显示系统。如图21所示,显示系统包括:
控制终端1,用于将其存储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设备2;
所述显示设备2,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本发明的显示系统,观看者观看到的虚像是外部的控制终端1发送给显示设备2的,且该虚像是显示屏显示图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后形成的,不是通过显示屏幕直接显示出来的。因此,观看者不会看见显示屏的边框,或者说该虚像不会受到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
相应地,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如图2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
显示设备可以是二维显示设备,也可以是三维显示设备。其中,三维显示设备包括眼镜式三维显示设备或裸眼三维显示设备。而控制终端则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平板电脑等终端设备。显示设备与控制终端从物理层面上讲是分离的,即控制终端独立于显示设备存在。
本步骤中,显示设备接收的图像数据包括:从图像内容上讲,可以包括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或包括应用图像数据;从图像格式上讲,可以是二维数据或三维数据;从内容形式上,则包括文字、图片及视频等。
步骤S12,通过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该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接收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时,能够使得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的透射反射作用后,能够形成供观看者观看的图像。该图像实质为一虚像。
本实施例中,观看者观看到的虚像是外部控制终端发送给显示设备的,且该虚像是显示屏显示图像发出的光线经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后形成的,不是通过显示屏幕直接显示出来的。因此,观看者不会看见显示屏的边框,或者说该虚像不会受到显示屏幕边框的限制。同时,由于透射反射器件具有透射的作用,因此观看者还能够看见透射反射器件后方的真实场景,从而形成了虚像与真实场景融合的显示效果,提升观看者的视觉体验。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件、透射反射器件和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处理模块,所述支撑部件上还设有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相对的显示屏,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所述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光线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透射反射作用后形成供观看的图像,所述透射反射器件在所述显示屏所在平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显示屏的面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所述透射反射器件设在所述支撑体连接件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一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置结构,所述处理模块设在所述下支撑体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
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
或,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
或,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和透明的支撑体连接件,所述上支撑体包括一容纳所述显示屏的容置结构,所述处理模块设置在所述下支撑体上;所述上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下支撑体包括第一端和与该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位于同一侧;
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支撑体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撑体的第一端相连,所述透射反射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支撑体的第二端相连。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体上的显示屏与所述透射反射器件之间的夹角为45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数据包括系统图像数据和应用图像数据,或所述图像数据包括应用图像数据;
所述系统图像数据为所述控制终端系统本身显示的图像数据,所述应用图像数据为所述控制终端当前应用程序显示的图像数据。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
翻转单元,用于将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做翻转处理;
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所述显示屏显示经所述翻转单元翻转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接收单元接收的图像数据是否有翻转标记信息,所述翻转标记信息用于标识所述控制终端已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翻转处理;
所述翻转单元,具体用于在所述判断单元的判断结果为否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做翻转处理。
8.如权利要求7所示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还包括:
配置信息读取单元,用于读取所述显示屏在所述支撑部件上的放置方向;
所述翻转单元,用于在所述显示屏的放置方向靠近显示设备的观看侧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做上下翻转处理;在所述显示屏的放置方向远离显示设备的观看侧时,将所述图像数据做左右翻转处理;
所述观看侧为与所述供观看的图像所在位置相对的一侧。
9.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光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显示设备当前所处环境的环境光强度;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光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环境光强度,调节所述显示屏显示图像的亮度、对比度、所述显示设备的伽马值中的至少一项。
10.一种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外部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
通过所述显示设备的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11.一种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显示设备的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终端,用于将其存储的图像数据发送给所述显示设备;
所述显示设备,用于接收所述控制终端传来的图像数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图像数据对应的图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0245.5A CN105096794A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20245.5A CN105096794A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6794A true CN105096794A (zh) | 2015-11-25 |
Family
ID=54577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20245.5A Pending CN105096794A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96794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30503A (zh) * | 2018-07-11 | 2018-12-18 | 无锡赛默斐视科技有限公司 | 带钢在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WO2020135744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 裸眼三维虚拟现实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85853A1 (en) * | 2004-06-29 | 2005-12-29 | Ge Medical Syst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3D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029968A (zh) * | 2007-04-06 | 2007-09-05 | 北京理工大学 | 可寻址光线屏蔽机制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 |
CN101034206A (zh) * | 2006-03-09 | 2007-09-1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头盔显示器的光学成像系统 |
WO2008030080A1 (en) * | 2006-09-08 | 2008-03-13 | Medialusion B.V. | Device for displaying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
WO2011045437A1 (en) * | 2009-10-16 | 2011-04-21 | Realfiction Aps | An interactive 3d display, a method for obtaining a perceived 3d object in the display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ve 3d display |
CN102098524A (zh) * | 2010-12-17 | 2011-06-15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跟踪式立体显示设备及跟踪式立体显示方法 |
DE202011052517U1 (de) * | 2011-12-28 | 2012-02-13 | Os Outstanding Solutions Gmbh | Anzeigevorrichtung |
CN102782563A (zh) * | 2010-11-25 | 2012-11-14 | 株式会社莱特斯 |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
CN103389579A (zh) * | 2011-12-23 | 2013-11-13 | 微软公司 | 用于增强现实的像素不透明度 |
CN103499880A (zh) * | 2013-10-23 | 2014-01-08 | 卫荣杰 | 头戴透视显示装置 |
-
2014
- 2014-05-22 CN CN201410220245.5A patent/CN105096794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50285853A1 (en) * | 2004-06-29 | 2005-12-29 | Ge Medical Systems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c. | 3D display system and method |
CN101034206A (zh) * | 2006-03-09 | 2007-09-12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头盔显示器的光学成像系统 |
WO2008030080A1 (en) * | 2006-09-08 | 2008-03-13 | Medialusion B.V. | Device for displaying virtual three-dimensional objects |
CN101029968A (zh) * | 2007-04-06 | 2007-09-05 | 北京理工大学 | 可寻址光线屏蔽机制光学透视式头盔显示器 |
WO2011045437A1 (en) * | 2009-10-16 | 2011-04-21 | Realfiction Aps | An interactive 3d display, a method for obtaining a perceived 3d object in the display and use of the interactive 3d display |
CN102782563A (zh) * | 2010-11-25 | 2012-11-14 | 株式会社莱特斯 | 三维影像显示装置 |
CN102098524A (zh) * | 2010-12-17 | 2011-06-15 | 深圳超多维光电子有限公司 | 跟踪式立体显示设备及跟踪式立体显示方法 |
CN103389579A (zh) * | 2011-12-23 | 2013-11-13 | 微软公司 | 用于增强现实的像素不透明度 |
DE202011052517U1 (de) * | 2011-12-28 | 2012-02-13 | Os Outstanding Solutions Gmbh | Anzeigevorrichtung |
CN103499880A (zh) * | 2013-10-23 | 2014-01-08 | 卫荣杰 | 头戴透视显示装置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030503A (zh) * | 2018-07-11 | 2018-12-18 | 无锡赛默斐视科技有限公司 | 带钢在线表面缺陷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
WO2020135744A1 (zh) * | 2018-12-29 | 2020-07-02 | 未来科技(襄阳)有限公司 | 裸眼三维虚拟现实显示装置及显示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66825B2 (en) | Multi-view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 |
US10701346B2 (en) | Replacing 2D images with 3D images | |
KR101728845B1 (ko) | 표시 장치, 포장 박스 및 포장 장치 | |
CN103863713A (zh) | 包装盒 | |
CN103863712A (zh) | 显示装置 | |
CN104935917B (zh) | 电子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 | |
CN105527719A (zh) | 裸眼3d显示器及其显示方法 | |
CN204143074U (zh) | 显示设备及显示系统 | |
US20200128228A1 (en) | Identifying Replacement 3D Images for 2D images via Ranking Criteria | |
CN103863660A (zh) | 包装装置 | |
CN203786403U (zh) | 一种扩增显示器件及扩增显示系统 | |
CN105096794A (zh) | 显示设备、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显示系统 | |
CN104007557A (zh) | 显示设备及显示系统 | |
CN205539740U (zh) | 裸眼3d显示器 | |
CN103888754A (zh) | 通过包装盒控制电子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CN103913848A (zh) | 一种扩增显示设备及扩增显示系统 | |
CN103873842A (zh) | 一种显示方法和装置 | |
CN108696738A (zh) | 一种3d及2d同屏显示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3873851A (zh) | 电子显示设备的显示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202014339U (zh) | 立体显示设备 | |
KR101649793B1 (ko) | 포장 박스를 이용한 전자표시기기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CN203781036U (zh) | 显示装置 | |
CN203780961U (zh) | 包装盒 | |
KR101652579B1 (ko) | 전자표시기기를 위한 표시 장치의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 |
KR101573267B1 (ko) | 포장 박스와 전자 표시 기기의 인터랙션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726 Address after: 518054 Room 201, building A, 1 front Bay Road, Shenzhen Qianhai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sup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102 Guangdong Shenzhen Baoan District Xixiang street Baoan Internet industry base Haibin new village 18 building two floor 2003A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CHUANGRUISI TECHNOLOGY CO., LTD. |
|
TA01 |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25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