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4107B -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4107B CN105094107B CN201410210006.1A CN201410210006A CN105094107B CN 105094107 B CN105094107 B CN 105094107B CN 201410210006 A CN201410210006 A CN 201410210006A CN 105094107 B CN105094107 B CN 10509410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cceleration
- rate threshold
- collision
- acceleration rate
- auto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3/00—Testing or monitoring of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 G05B23/02—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 G05B23/0205—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 G05B23/0208—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 G05B23/021—Electric testing or monitoring by means of a monitoring system capable of detecting and responding to faults characterized by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monitoring system adopting a different treatment of each operating region or a different mode of the monitored system, e.g. transient modes; different operating configurations of monitored system
-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8—Monitoring; Safet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ir Bags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测算后碰撞时汽车的碰撞前后速度差以及碰撞加速度;b)、若速度差大于等于第一速度差阈值,则进入步骤c);否则,进入步骤f);c)、点爆高压断电装置;d)、判断若碰撞加速度大于第一加速度阈值,则进入步骤e),若碰撞加速度小于第二加速度阈值,则结束方法;f)、判断若碰撞加速度大于第三加速度阈值,则进入步骤g),若碰撞加速度小于第四加速度阈值,则结束方法;g)、点爆高压断电装置。其有效保护乘员免受汽车后碰撞引起的伤害,明显降低了碰撞时各种安全配置的误作用风险。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防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急剧增加,汽车碰撞事故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已经成为世界上广为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汽车安全也成为汽车业的重要课题。为减小碰撞事故中车内乘员和车外人员的受伤风险,各汽车厂家不断研发碰撞安全技术,同时增加气囊等安全配置的数量。然而,由于碰撞事故过程很短,要求各安全配置在几十毫秒内必须就位,因此很多安全配置都是用火药点爆来推动,如果点爆的时机不合适,不但会使顾客抱怨安全配置的误作用,而且火药的巨大爆炸力会给乘员带来意外的伤害。因此,通常需要安全配置在低速碰撞情况下不工作,而在高速碰撞情况下正确就位。
在汽车安全防护技术的研发环节,各种安全配置的工作时机需要通过一系列试验来精确标定,以达到降低误作用风险、起到保护车内乘员的目的。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安全配置系统包括:前碰撞传感器301、302、侧碰撞传感器303、304、安全诊断模块40、车身控制模块50、门解锁单元511、双跳灯512、远程协助系统410、前碰撞气囊411、侧碰撞气囊412、安全带预紧器413以及电池继电器414(作为切断电源用的高压断电装置,以防止乘员触电)。其中,前碰撞传感器301、302用于测量碰撞发生时在汽车行驶方向的汽车加速度,并提供给安全诊断模块40;侧碰撞传感器303、304用于测量碰撞发生时在与汽车行驶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汽车加速度,也提供给安全诊断模块40。安全诊断模块40根据碰撞发生时汽车行驶方向及与其垂直的方向上的汽车加速度来向车身控制模块50发出指令,以及控制相应的安全配置模块进行动作。车身控制模块50控制门解锁单元511解锁车门、点亮双闪灯512。安全诊断模块40同时通过远程协助系统410报警,在判断发生严重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40点爆前碰撞气囊411、侧碰撞气囊412、安全带预紧器413以及电池继电器414中的全部或部分。其中,安全模块判断发生严重碰撞的标准来自于在实验中的测量与标定,这种标准通常以汽车碰撞前后速度差来作为衡量参数。
汽车后碰撞虽然致死率较低,但是其容易导致颈部受伤,且颈部伤后康复的过程非常复杂、漫长,有些甚至是不可治愈的永久伤害。后碰撞所带来的乘员伤害已经引起了汽车厂家的关注。
现有技术中推出的汽车安全保护主要关注于在实验中用前碰撞和侧面碰撞工况对各种安全配置的工作时机进行标定,进而在碰撞发生时控制各种安全配置的动作,这些安全配置虽然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乘员在后碰撞事故中的受伤风险,然而,由于这些技术很少聚焦甚至忽视汽车后碰撞时对乘员的安全防护,而较多的关注于碰撞后燃油泄漏等情况,因此未能满足日益上升的汽车安全需求。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其能够有效地降低汽车后碰撞时安全配置误作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 测算后碰撞时汽车的碰撞前后速度差以及碰撞加速度;b)、若速度差大于等于第一速度差阈值,则进入步骤c);否则,进入步骤f);c)、点爆高压断电装置;d)、判断若碰撞加速度大于第一加速度阈值,则进入步骤e),若碰撞加速度小于第二加速度阈值,则结束方法;其中,第一加速度阈值大于等于第二加速度阈值;e)、点爆约束系统;f)、判断若碰撞加速度大于第三加速度阈值,则进入步骤g),若碰撞加速度小于第四加速度阈值,则结束方法;其中,第三加速度阈值大于等于第四加速度阈值;g)、点爆高压断电装置。
优选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加速度阈值分别对应于由一可移动刚性壁障自后方以不同碰撞速度碰撞汽车时汽车的加速度。
优选地,第三加速度阈值与第一加速度阈值相同,第四加速度阈值与第二加速度阈值相同。
本发明提供的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由于加入了汽车后碰撞标定工况,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安全诊断模块的标定矩阵更加完整,不仅有效保护乘员免受汽车后碰撞引起的伤害,而且明显降低了碰撞时各种安全配置的误作用风险,避免安全配置误作用给乘员带来的伤害,减少客户对安全配置误作用的投诉,提升了汽车产品和汽车企业的商业形象。
附图说明
图1示出现有技术中汽车安全配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实验时汽车后碰撞工况示意图;
图3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是否需要点爆安全配置的标准来自于实验中的标定,在汽车后碰撞的标定中,在多次实验中以可移动刚性壁障1自后方以不同的速度/加速度碰撞汽车2尾部,产生不同的碰撞强度,通过测算汽车2的碰撞前后速度差以及加速度来设定是否需要点爆相应安全配置的标准。
如图3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用于以汽车中配备的安全诊断模块控制各种安全配置的动作,其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测算后碰撞时汽车的碰撞前后速度差以及碰撞加速度。
具体地,通过设置相应的碰撞传感器来实时地测算后碰撞时汽车的碰撞前后速度差以及碰撞加速度。
步骤S11、判断速度差是否大于等于第一速度差阈值。
具体地,若速度差大于等于第一速度差阈值,则随后进入步骤S12;否则,进入选择性的步骤S151与步骤S152,并最多执行其中一个。
步骤S12、点爆高压断电装置。
具体地,高压断电装置例如可采用动力电池继电器、断路器或类似元件,作为切断电源用的高压断电装置,以防止乘员触电。随后进入选择性的步骤S131与步骤S132,并最多执行其中一个。
步骤S131、判断加速度是否大于第一加速度阈值。
具体地,若加速度大于第一加速度阈值,则随后进入步骤S14。
步骤S132、判断加速度是否小于第二加速度阈值。
具体地,若加速度小于第二加速度阈值,则随后安全诊断模块不再执行其他的控制动作,该控制方法结束。
步骤S14、点爆约束系统。
具体地,约束系统不包括诸如前碰撞气囊、侧碰撞气囊及气帘、膝部气囊之类的前碰撞或侧碰撞安全配置,而可确定为安全带预紧器、主动式头枕和后碰撞气囊等,以有效保护乘员免受汽车后碰撞带来伤害。
在该步骤S14之后,控制方法结束。
其中,安全带预紧器在碰撞发生时将乘员紧紧的固定在座椅上,主动式头枕保护乘员颈部,后碰撞气囊从乘员后方点爆并迅速扩张开以保护乘员。
步骤S151、判断加速度是否大于第三加速度阈值。
若加速度大于第三加速度阈值,则随后进入步骤S16。
步骤S152、判断加速度是否小于第四加速度阈值。
若加速度小于第四加速度阈值,则随后安全诊断模块不再执行其他的控制动作,该控制方法结束。
步骤S16、点爆高压断电装置。
具体地,该步骤实现与步骤S12相同的效果。该步骤S16之后,该控制方法结束。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在汽车碰撞加速度大于等于第二加速度阈值而小于等于第一加速度阈值时,可以点爆相应的安全配置也可以不点爆,具体地可取决于对汽车碰撞强烈程度的进一步分类。
类似地,在汽车碰撞加速度大于等于第四加速度阈值而小于等于第三加速度阈值时,可以点爆相应的安全配置也可以不点爆,具体地可取决于对汽车碰撞强烈程度的进一步分类。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加速度阈值分别对应于由可移动刚性壁障1自后方以不同碰撞速度碰撞汽车2时所测得的汽车加速度。
优选情况下,第三加速度阈值与第一加速度阈值相同,第四加速度阈值与第二加速度阈值相同。
具体地,根据多次汽车后碰撞实验的标定,第一、第三加速度阈值可设定为对应于可移动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35km/h时的汽车加速度,第二、第四加速度阈值可设定为对应于可移动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20km/h 时汽车的加速度。
进一步地,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速度差阈值可设定为15km/h。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使得安全诊断模块的标定矩阵更加完整,不仅有效保护乘员免受汽车后碰撞引起的伤害,而且明显降低了碰撞时各种安全配置的误作用风险,避免安全配置误作用给乘员带来的伤害,减少客户对安全配置误作用的投诉,提升了汽车产品和汽车企业的商业形象。
上述说明仅针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作出各种变形设计,而不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及附随的权利要求。
Claims (7)
1.一种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测算后碰撞时汽车的碰撞前后速度差以及碰撞加速度;
b)、若所述速度差大于等于第一速度差阈值,则进入步骤c);否则,进入步骤f);
c)、点爆高压断电装置;
d)、判断若所述碰撞加速度大于第一加速度阈值,则进入步骤e),若所述碰撞加速度小于第二加速度阈值,则结束所述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加速度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二加速度阈值;
e)、点爆约束系统并随后结束所述控制方法;
f)、判断若所述碰撞加速度大于第三加速度阈值,则进入步骤g),若所述碰撞加速度小于第四加速度阈值,则结束所述方法;其中,所述第三加速度阈值大于等于所述第四加速度阈值;
g)、点爆所述高压断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加速度阈值分别对应于由一可移动刚性壁障自后方以不同碰撞速度碰撞汽车时汽车的加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加速度阈值与所述第一加速度阈值相同,所述第四加速度阈值与所述第二加速度阈值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加速度阈值对应于所述可移动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35km/h时的汽车加速度,所述第二、第四加速度阈值对应于所述可移动刚性壁障碰撞速度为20km/h时汽车的加速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速度差阈值为15km/h。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不包括前碰撞气囊、侧碰撞气囊及气帘、膝部气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系统包括安全带预紧器、主动式头枕和后碰撞气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10006.1A CN105094107B (zh) | 2014-05-19 | 2014-05-19 |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210006.1A CN105094107B (zh) | 2014-05-19 | 2014-05-19 |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4107A CN105094107A (zh) | 2015-11-25 |
CN105094107B true CN105094107B (zh) | 2018-02-27 |
Family
ID=54574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210006.1A Active CN105094107B (zh) | 2014-05-19 | 2014-05-19 |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9410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625636A (zh) * | 2018-04-30 | 2018-10-09 | 罗杰敏 | 一种智慧城市安全交通系统 |
CN110803022B (zh) * | 2018-07-19 | 2021-10-15 |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车辆碰撞保护控制方法及系统 |
CN112098678B (zh) * | 2020-11-17 | 2021-02-26 | 南京集成电路产业服务中心有限公司 | 一种加速计系统、车载控制系统及车载安全控制方法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761466U (zh) * | 2010-06-03 | 2011-03-16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被动安全系统 |
CN201819788U (zh) * | 2010-01-26 | 2011-05-04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碰撞数据采集系统 |
CN102472770A (zh) * | 2009-07-02 | 2012-05-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车体速度推定装置及碰撞安全保护装置 |
CN202753795U (zh) * | 2012-06-29 | 2013-02-27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 |
US8428839B2 (en) * | 2004-10-05 | 2013-04-23 |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
CN103707834A (zh) * | 2013-12-31 | 2014-04-09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电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10116594A (ko) * | 2010-04-19 | 2011-10-26 | 콘티넨탈 오토모티브 시스템 주식회사 | 슬라이딩 모드 제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의 차간 유지 방법 |
-
2014
- 2014-05-19 CN CN201410210006.1A patent/CN105094107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28839B2 (en) * | 2004-10-05 | 2013-04-23 | Vision Works Ip Corporation | Absolute acceleration sensor for use within moving vehicles |
CN102472770A (zh) * | 2009-07-02 | 2012-05-23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车体速度推定装置及碰撞安全保护装置 |
CN201819788U (zh) * | 2010-01-26 | 2011-05-04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 一种碰撞数据采集系统 |
CN201761466U (zh) * | 2010-06-03 | 2011-03-16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被动安全系统 |
CN202753795U (zh) * | 2012-06-29 | 2013-02-27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碰撞高压断电装置 |
CN103707834A (zh) * | 2013-12-31 | 2014-04-09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电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4107A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43394B (zh) | 用于车辆的安全气囊装置 | |
CN103448555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时碰撞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7161098A (zh) | 一种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5905061A (zh) | 一种具有追尾保护功能的座椅调整装置及其方法 | |
CN206287965U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系统 | |
CN101804800A (zh) | 一种汽车正面碰撞主动保护系统 | |
CN201824996U (zh) | 一种汽车座椅头枕 | |
CN105094107B (zh) | 汽车后碰撞时安全诊断模块的控制方法 | |
CN108725348B (zh) | 用于车辆的安全控制的系统及方法 | |
CN104670145B (zh) | 提供汽车安全缓冲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4129354A (zh) | 一种防误伤安全气囊控制方法 | |
CN107458372B (zh) | 基于车辆安全系统的预碰撞控制方法及装置 | |
Porkolab et al. | A Simulation System for Testing Side Crashes in Non-Traditional Seating Positions for Self-Driving Cars | |
CN105857133A (zh) | 一种在碰撞发生前预调座椅的方法 | |
CN115123130A (zh) | 一种多场景汽车主被动安全自适应控制系统及方法 | |
Mackay | A review of the biomechanics of impacts in road accidents | |
CN106043194B (zh) | 弹簧驱动打开的智能安全气囊 | |
KR102322300B1 (ko) | 차량의 안전장치 지원 장치 | |
CN204020790U (zh) | 一种汽车外置安全气囊的装置 | |
CN110539733A (zh) | 一种车辆紧急制动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 |
Luo et al. | Safety benefits of belt pretensioning in conjunction with precrash braking in a frontal crash | |
Zhou et al. | Injuries analysis of rear row occupants exposed to vehicle’s frontal oblique collision | |
Holding et al. | An evaluation of the benefits of active restraint systems in frontal impacts through computer modelling and dynamic testing | |
Luo et al. | Safety benefits of motorized seat belt as a component in ADAS in front-end collisions | |
CN105857236A (zh) | 非爆炸打开的智能安全气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