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91254B - 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91254B CN105091254B CN201410158206.7A CN201410158206A CN105091254B CN 105091254 B CN105091254 B CN 105091254B CN 201410158206 A CN201410158206 A CN 201410158206A CN 105091254 B CN105091254 B CN 1050912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outdoor
- driving
- driv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74 generation of a signal involved in cell-cell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具有主扇及辅扇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制冷装置包括室外单元(20)和为了辅助室外风扇(25)附设在室外单元(20)上的增压风扇(32)。室外单元具有室外热交换器和向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室外空气,且可改变转数的室外风扇(25)。对室外风扇(25)的多个风扇驱动度中的一个风扇驱动度,作为使增压风扇(32)开始驱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而且,根据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被决定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从而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增加。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制冷装置包含具有可改变转数的主扇的热源单元时,为了辅助主扇在热源单元上还配设有辅扇的装置。例如,专利文献1(特开2013-50222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制冷装置中,相当于主扇的室外风扇与相当于辅扇的辅助风扇,被联动控制成两者以相同转数驱动。
但是,例如当低负荷运转时所期望的风量较小,有时通过仅使主扇驱动可获得期望的风量。在这种场合,如果不仅使主扇驱动还使辅扇也驱动,有可能增加电力消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具有主扇及辅扇的制冷装置中,提供一种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增加的控制装置。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控制装置为,用于控制包含热源单元和为了辅助主扇附设在热源单元上的辅扇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热源单元具有热源侧热交换器和向热源侧热交换器输送室外空气且可改变转数的主扇。控制装置包括记忆部和补正部。记忆部内预先储存有主扇的多个转数指示值中的一个转数指示值,该转数指示值作为使辅扇开始驱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补正部根据辅扇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被决定的开始驱动对应值。
在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记忆部内预先储存有主扇的多个转数指示值中的一个被决定为使辅扇开始驱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且补正部根据辅扇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开始驱动对应值。该控制装置中,由于根据辅扇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预先被决定的辅扇的开始驱动对应值,因此开始驱动辅扇时的主扇的转数指示值发生变化,其结果开始驱动辅扇时主扇的风量会有改变。因此,能够对应在不驱动辅扇的情况下仅通过驱动主扇而能够获得期望风量的情况。
根据该构成,具有主扇及辅扇的制冷装置中,能够抑制获得期望的风量时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在第一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开始驱动对应值中具有上限。
在这里,期望的风量大时,与仅使主扇驱动获得期望的风量相比,使主扇与辅扇联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的电力消耗趋于变小。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开始驱动对应值设置有上限。由于转数指示值越大主扇的风量变得越大,期望的风量大时,对主扇指定的转数指示值也变大。该控制装置中,即使期望的风量较大,由于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转数指示值中设置了上限,所以也会开始驱动辅扇。因此,也很难出现尽管期望的风量的大,但不使用辅扇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因不使用辅扇带来的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控制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开始驱动对应值中具有下限。
在这里,期望的风量小时,一旦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转数指示值小,尽管仅通过主扇可获得期望的风量,有时也会出现辅扇也驱动的状况。此时,一旦使主扇与辅扇联动,并获得期望的风量,与仅使主扇驱动获得期望的风量相比,有时会增加电力消耗。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开始驱动对应值中设置有下限。由于对主扇的转数指示值越小,主扇的风量也变小,期望的风量小时针对主扇被指定的转数指示值也变小。该控制装置中,由于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转数指示值中设置有下限,即使开始驱动对应值被校正而带来期望的风量小,也不会驱动辅扇。因此,也很难出现尽管仅通过主扇可获得期望的风量,也驱动辅扇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因使用辅扇带来的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控制装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三方面的任意一项的控制装置中,在第1规定时间内辅扇的驱动或停止重复规定次数时,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
在这里,辅扇的驱动或停止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被重复时,对为满足期望风量所需的主扇及辅扇的风量平衡而言,可以认为辅扇的风量过剩。
在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在第1规定时间内辅扇的驱动或停止重复规定次数时,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通过进行该校正,开始驱动辅扇时的主扇的转数指示值变更为比进行校正之前的转数指示值大的转数指示值。其结果,即使主扇根据对开始驱动对应值进行校正前的转数指示值驱动,辅扇也不会开始驱动。因此,对为满足期望风量所需的主扇及辅扇的风量平衡而言,辅扇的风量变得过剩时,难以开始驱动辅扇。
根据该构成,能够降低在不需要辅扇的风量的情况下开始驱动辅扇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控制装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四方面的任意一项的控制装置中,主扇根据低于规定的转数指示值的转数指示值驱动超过第2规定时间时,进行降低驱动开始对应值的校正。
在这里,期望的风量不小时,使主扇及辅扇联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的电力消耗,小于仅使主扇获得期望的风量时的电力消耗。
在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当主扇根据低于规定的转数指示值的转数指示值驱动超过第2规定时间时,进行降低驱动开始对应值的校正。通过进行该校正,开始驱动辅扇时对应于主扇的转数指示值变更为比进行校正前的转数指示值小的转数指示值。其结果,一旦主扇根据对开始驱动对应值进行校正前的转数指示值驱动,则开始驱动辅扇。因此,期望的风量不小时,由于开始驱动辅扇,不会出现不使用辅扇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因不使用辅扇带来的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控制装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五方面的任意一项的控制装置中,开始驱动主扇时,根据基于室外空气温度值被决定的对主扇的转数指示值,控制辅扇的驱动或停止。
在这里,空调负荷与室外空气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通过基于室外空气温度决定向热源侧热交换器提供的风量,可容易调整适应空调负荷的风量,即、期望的风量。
在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控制装置中,根据基于室外空气温度值被决定的对主扇的转数指示值,控制辅扇的驱动或停止。因此,可间接地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值决定辅扇的驱动或停止。
根据该构成,容易将风量调整为适应空调负荷的风量。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控制装置,在本发明第一至第六方面的任意一项的控制装置中,多个转数指示值中还包括预先被决定为使辅扇停止驱动的停止驱动对应值,该停止驱动对应值与开始驱动对应值为不同的值。该控制装置中,由于预先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转数指示值与预先被决定为停止驱动对应值的转数指示值不同,能够抑制因辅扇的驱动或停止出现摇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控制装置,在具有主扇及辅扇的制冷装置中,能够抑制获得期望风量时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能够抑制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因不使用辅扇造成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能够抑制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因使用辅扇造成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降低尽管不需要辅扇的风量,还开始驱动辅扇的可能性。
根据本发明第五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能够抑制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因不使用辅扇造成电力消耗的增加。。
根据本发明第六方面的控制装置中,可容易地将风量调整为适应空调负荷风量。
根据本发明第七方面的控制装置中,能够抑制因辅扇的驱动或停止而出现摇摆。
附图说明
图1为热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空气调节装置包含的控制装置的控制模块图;
图3为表示室外风扇的风扇驱动度与室外风扇的风量/静压的关系图;
图4为表示室外风扇的风扇驱动度和室外风扇及增压风扇的风量/静压的关系图;
(符号说明)
20 室外单元(热源单元)
25 室外风扇(主扇)
32 增压风扇(辅扇)
60 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涉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60进行说明。另外,涉及本发明控制装置60的实施例,不局限于下面说明的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变更。
(1)控制装置60的结构
图1为从侧面观察热源装置10的图。图2为空气调节装置包含的控制装置60的控制模块图。涉及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60为用于控制包含热源单元、在热源单元上附设辅扇的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60。制冷装置为,例如通过进行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运转,用于向大厦等建筑物的室内提供制冷·供暖的空气调节装置。空气调节装置是通过连接管(图中未示出)连接热源装置10和作为利用单元设置在大厦等建筑物的室内的室内单元(图中未示出)而成。而且,控制装置60是由热源装置10的热源侧控制部62、室内单元的利用侧控制部61、连接热源侧控制部62与利用侧控制部61之间的传输线构成,控制空气调节装置整体的运转。
下面,首先对热源装置10进行说明。
(2)热源装置10的结构
热源装置10包括作为热源单元的室外单元20、管部件40、具有作为辅扇的增压风扇32的风扇单元30、热源侧控制部62。
(2-1)室外单元20
本实施例的室外单元20设置在建筑物内。室外单元20,包括外壳21、压缩机22、四通转换阀23、作为膨胀机构的膨胀阀24、作为热源侧热交换器的室外热交换器(图中未示出)、作为主扇的室外风扇25。而且,压缩机22、四通转换阀23、膨胀阀24、室外热交换器及室外风扇25配设在外壳21内。
外壳21例如具有长方体形状,其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将室外空气吸入外壳21内的吸入口21a。吸入口21a与例如用于连通建筑物外部和内部的通风口相向配置,以便吸入室外空气。而且,外壳21的上面设置有用于附设风扇单元30的设置部21c。设置部21c上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吹出口21b。
此外,电气部件箱26容纳在外壳21内。而且,热源侧控制部62配置在电气部件箱26内。
压缩机22是可改变运转容量的压缩机,压缩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四通转换阀23是用于切换制冷剂的流动方向的阀门,在制冷运转时,为了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效,且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效,切换制冷剂回路内制冷剂的流向。而且,在供暖运转时,四通转换阀23为了使室内热交换器作为冷凝器发挥功效,且使室外热交换器作为蒸发器发挥功效,切换制冷剂回路内制冷剂的流向。室外热交换器,通过与由室外风扇25送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运转时作为冷凝器发挥功效,供暖运转时作为蒸发器发挥功效。膨胀阀24是为了调整在制冷剂回路内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及流量等,与室外热交换器的液体侧相连的电动膨胀阀。
室外风扇25是通过旋转可向室外热交换器输送室外空气的风扇。更具体而言,室外风扇25从吸入口21a向外壳21内吸入室外空气,且使其在室外热交换器中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之后,将热交换的空气从吹出口21b吹向外壳21外。而且,室外风扇25是被可改变向室外热交换器提供的空气风量的变频器控制的风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旋浆风扇。
室外风扇25主要包括室外风扇电机25m、安装在室外风扇电机25m的旋转轴上的轮毂25a、配置在轮毂25a外周上的多个叶片25b。室外风扇电机25m与具有热源侧控制部62的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相连。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通过提供或切断电力,使室外风扇电机25m驱动,或使室外风扇电机25m停止驱动。而且,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根据从具有热源侧控制部62的风扇控制部63接受到的指定转数控制信号,提供电力使室外风扇电机25m以被指定的转数驱动。还有,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一旦从风扇控制部63接受停止驱动室外风扇的信号,则停止向室外风扇电机25m提供电力。
(2-2)管部件40
管部件40是向室外引导从室外单元20侧吹出的空气的管路。作为管部件40,根据室外单元20的设置环境等采用不同长度或形状的部件。
管部件40的一端侧上设置有排气口41。在管部件40中,排气口41是从室外单元20侧吹出的空气出口。而且,管部件40的排气口41设置成与通风百叶窗80相对。另外,在排气口41附近设置可开闭排气口41的风档(图中未示出),并可使其成如下结构,即、停止运转空气调节装置时关闭与室外连通的排气口41。
管部件40的另一端侧设置有吸气口42。在管部件40中,吸气口42是从室外单元20侧吹出的空气入口。而且,管部件40与风扇单元30相连,以使从室外单元20侧吹出的空气流入吸气口42。
(2-3)风扇单元30
风扇单元30是为了补充因管部件40中的压力损失造成的室外风扇25的风量不足,追加设置在室外单元20与管部件40之间。风扇单元30包括风扇壳31、增压风扇32。
风扇壳31,例如具有长方体形状,其内部容纳有增压风扇31。在风扇壳31的上面形成有上面侧连通开口31a。管部件40被固定在风扇壳31的上面,以使吸气口42和上面侧连通开口31a相向。风扇壳31的下面,形成有下面侧连通开口31b。风扇壳31的下面被固定在外壳21的设置部21c上,以使下面侧连通开口31b和吹出口21b相向。
增压风扇32具有通过进行旋转来辅助室外风扇25的作用。另外,增压风扇32是转数固定的风扇,即、所谓恒速风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螺旋浆风扇。
而且,增压风扇32主要包括增压风扇电机32m、安装在增压风扇电机32m的旋转轴上的轮毂32a、配设在轮毂32a的外周上的多个叶片32b。增压风扇电机32m与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相连。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配设在配置于风扇壳31内的电气部件箱(图中未示出)内。增加风扇电机驱动部65,通过提供或切断电力使增压风扇电机32m驱动,或使增压风扇电机32m停止驱动。而且,在室外单元20上附设风扇单元30时,本实施例的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与热源侧控制部62相连。还有,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从具有热源侧控制部62的风扇控制部63收到驱动或停止信号,提供电力以使增压风扇电机32m驱动,或停止向增压风扇电机32m提供电力。
根据该构成,作为热源装置10中的空气流,一旦驱动室外风扇电机25m,通过叶片25b的旋转,室外空气通过通风口从吸入口21a吸入到外壳21内。被吸入的室外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进行热交换之后,从吹出口21b吹出。此时,增压风扇电机32m被驱动,且通过叶片32b的旋转,从吹出口21b排出的空气被吸入风扇壳31内,通过管部件40从管部件40的排气口41通过通风百叶窗80向室外排出。当然,即使不驱动增压风扇电机32m,通过驱动室外风扇电机25m,从吸入口21a吸入且被供应至室外热交换器之后,从吹出口21b吹出的室外空气,通过管部件40从管部件40的排气口41通过通风百叶窗80排向室外。
另外,虽然本实施例的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从具有热源侧控制部62的风扇控制部63接受驱动或停止信号,向增压风扇电机32m提供/停止提供电力,但不仅限于此,风扇单元30也可独立地包含生成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的驱动或停止信号的控制部。而且,在本实施例中,室外单元20与风扇单元30分别具有不同的电源。当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也可以采用由一个电源从室外单元20分歧而供给风扇单元30。
(2-4)热源侧控制部62
热源侧控制部62配设在室外单元20的电气部件箱26内部。热源侧控制部62具有CPU及存储器等,控制热源装置10具有的各种机器的动作。
(3)热源侧控制部62的具体结构
下面,结合附图对热源侧控制部62进行详细说明。热源侧控制部62与压缩机22、四通转换阀23、膨胀阀24、室外风扇电机25m、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及各种传感器相连。各种传感器中包含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90、吸入压力传感器92、排放压力传感器91。室外空气温度传感器90是检测室外单元20周围的室外空气温度所需的传感器,设置在吸入口21a附近。吸入压力传感器92是检测压缩机22的吸入压力所需的传感器,在制冷剂回路中设置在四通转换阀23与压缩机22的吸入侧之间。排放压力传感器91是检测压缩机22的排放压力所需的传感器,在制冷剂回路中设置在四通转换阀23与压缩机22的排放侧之间。而且,热源侧控制部62包括风扇控制部63。
风扇控制部63控制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的动作。具体而言,风扇控制部63向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输送指定转数控制信号,以使室外风扇25驱动,其中,所述指定转数控制信号是使室外风扇25m以指定转数驱动的信号。而且,风扇控制部63向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输送停止驱动室外风扇的信号,以使室外风扇25停止驱动,其中,所述停止驱动室外风扇的信号是使室外风扇电机25m停止驱动的信号。还有,风扇控制部63向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输送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信号,即、开始驱动增压风扇的信号及停止驱动增压风扇的信号,以使增压风扇32驱动,或使增压风扇32停止驱动。
另外,向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及/或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输送的各信号与上次输送的信号相同时,该信号也可从风扇控制部63不被送往室外风扇电机驱动部64及/或增压风扇电机驱动部65。而且,风扇控制部63,具有获取部63a、记忆部63b、判断部63c、信号生成部63d。
(3-1)获取部63a
当用户经由遥控器(图中未示出)等输入停止运转指令时,获取部63a将停止运转指令送往信号生成部63d。而且,当用户经由遥控器输入运转导入指令时,获取部63a获取被室外空气传感器90检测到的现在的室外空气温度的同时,将运转导入指令及获取的室外空气温度作为室外空气的温度值送往判断部63c。
此外,获取部63a每隔规定时间获取被吸入压力传感器92检测到的吸入压力及被排放压力传感器91检测到的排放压力,并将获取的吸入压力及排放压力送往判断部63c。
(3-2)记忆部63b
图3为表示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与室外风扇25的风量/静压的关系图。图4为表示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和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的风量/静压的关系图。
记忆部63b预先储存有转数表(图中未示出)。转数表表示针对室外风扇25的多个风扇驱动度的每个驱动度所规定的室外风扇电机25的转数。判断部63c,通过参照记忆在记忆部63b中的转数表指定风扇驱动度。另外,本实施例的风扇驱动度有0至11,且被阶段性地设定,以使「0」为停止,「1」为最小转数,「11」为最大转数。
而且,记忆部63b将对室外风扇25的多个风扇驱动度中的一个风扇驱动度,作为使增压风扇32开始驱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储存。还有,记忆部63b将对室外风扇25的多个风扇驱动度中,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储存有的风扇驱动度之外的一个风扇驱动度,作为使增压风扇32停止驱动的停止驱动对应值预先储存。另外,在本实施例中,风扇驱动度「6」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风扇驱动度「3」作为停止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
而且,记忆部63b记忆被判断部63c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还有,通过判断部63c校正开始驱动对应值时,记忆部63b也记忆被校正的最新的开始驱动对应值。
(3-3)判断部63c
一旦,判断部63c从获取部63a收到运转导入指令及室外空气的温度值,则根据从获取部63a收到的室外空气的温度值,判断开始驱动室外风扇25时的风扇驱动度,并指定判断的风扇驱动度。另外,本实施例的判断部63c,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值及运转情况,指定开始驱动室外风扇25时的风扇驱动度。具体而言,室外空气温度超过20度,且输入制冷运转的运转导入指令时,判断部63c将风扇驱动度判断为「6」,并将其指定。另一方面,室外空气温度低于20度,且输入制冷运转的运转导入指令时,判断部63c将风扇驱动度判断为「1」,并将其指定。而且,室外空气温度低于20度,且输入供暖运转的运转导入指令时,判断部63c将风扇驱动度判断为「11」,并将其指定。另一方面,室外空气温度超过20度,且输入供暖运转的运转导入指令时,判断部63c将风扇驱动度判断为「1」,并将其指定。
而且,判断部63c根据运转负荷,判断开始驱动后室外风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并指定判断的风扇驱动度。本实施例中,判断部63c根据压缩机22的制冷剂压力,判断开始驱动后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并指定判断的风扇驱动度。具体而言,判断部63c判断并指定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以使从获取部63a输送来的吸入压力及排放压力分别达到所期的目标值。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判断部63c所判断的风扇驱动度使从获取部63a输送来的吸入压力及排放压力分别达到所期的目标值。但判断部63c所判断的风扇驱动度也可以使从获取部63a输送来的吸入压力及排放压力的压力差达到所期的目标压力差。
还有,判断部63c根据开始驱动对应值判断是否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即、判断部63c根据记忆部63b中记忆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与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判断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
具体而言,一旦判断部63c从获取部63a收到运转导入指令,记忆部63b比较预先储存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与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而且,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大于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本实施例中为「6」)的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即、本实施例中,指定「6」或「11」作为开始驱动时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另一方面,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小于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本实施例中为「6」)的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不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即、本实施例中,指定「1」作为开始驱动时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不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
而且,空气调节装置开始运转时,判断部63c判断是否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之后,在空气调节装置运转期间,一直判断是否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
例如,空气调节装置正在运转,且驱动增压风扇32时,判断部63c比较记忆部63b预先储存的停止驱动对应值与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而且,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为大于作为停止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本实施例中为「3」)时,判断部63c判断为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即、本实施例中,作为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指定「4」至「11」之间的任意一个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另一方面,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小于作为停止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本实施例中为「3」)时,判断部63c判断为不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即、本实施例中,作为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指定「0」至「3」之间的任意一个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不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
而且,例如空气调节装置在运转,且没有驱动增压风扇32时,判断部63c比较记忆部63b中记忆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与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还有,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大于记忆部63b中储存的且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另一方面,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小于记忆部63b中储存的且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断为不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
还有,判断部63c根据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被决定的开始驱动对应值。更具体而言,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在第1规定时间内重复规定次数时,判断部63c校正开始驱动对应值。本实施例中,将作为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6」和「3」指定为第1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内交替的规定次数(例如,1次)时,判断部63c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1规定时间内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指定为「6」、「3」、「6」的顺序时,判断部63c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而且,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时,也可一个驱动度一个驱动度地提高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即、也可设计成,现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决定为风扇驱动度「6」时,通过进行该校正,使开始驱动对应值从现在的风扇驱动度「6」变成风扇驱动度「7」。另外,也可在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中设置上限,本实施例中,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时,风扇驱动度在「8」以下的范围内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
而且,室外风扇25在低于规定的风扇驱动度的状态下,驱动超过第2规定时间时,判断部63c校正开始驱动对应值。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空气调节装置的运转中,指定超过第2规定时间(例如为20分钟)、作为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小于「6」的风扇驱动度时,判断部63c进行降低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而且,进行降低开始驱动对应值时,作为开始驱动对应值而被指定的风扇驱动度也可一个驱动度一个驱动度地降低。即、也可设计成,现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决定为风扇驱动度「7」时,通过进行该校正,使开始驱动对应值从现在的风扇驱动度「7」变成风扇驱动度「6」。
另外,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中也可设置下限,在本实施例中,进行降低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时,风扇驱动度在大于「6」的范围内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
还有,进行校正时,判断部63c根据校正后的开始驱动对应值判断是否有必要驱动增压风扇32。具体而言,判断部63c比较记忆部63b记忆的校正后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与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而且,当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为大于作为校正后的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的驱动度时,判断部63c判定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另外,驱动增压风扇32时,即使是对开始驱动对应值进行校正时,直至低于被决定为停止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的风扇驱动度被指定为止,也被判定为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
另外,判断部63c中,例如每隔规定时间进行是否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的判断。而且,也可设计成,进行除霜运转的状态下,停止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时,对除霜运转时增压风扇32的停止驱动,在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时不被计算。
(3-4)信号生成部63d
信号生成部63d,一旦收到来自判断部63c的判断结果或来自获取部63a的指令,则生成控制信号,且向风扇控制部63输出。具体而言,信号生成部63d,一旦从获取部63a收到停止运转指令,则生成停止驱动室外风扇的信号及停止驱动增压风扇的信号,且向风扇控制部63输出生成的该信号。而且,信号生成部63d,一旦收到来自判断部63c的判断结果,则生成室外风扇电机25m的转数变成判断部63d指定的风扇驱动度的指定转数控制信号,且向风扇控制部63输出生成的该信号。
还有,信号生成部63d,一旦从判断部63c收到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的判定结果,则生成开始驱动增压风扇信号,且向风扇控制部63输出生成的该信号。而且,信号生成部63d,一旦从判断部63c收到不需要驱动增压风扇32的判定结果,则生成停止驱动增压风扇信号,且向风扇控制部63输出生成的该信号。
(4)特征
(4-1)
作为主扇采用可改变转数的风扇,作为辅扇采用比可改变转数的风扇廉价的恒速风扇,使主扇与辅扇联动控制时,即使降低主扇的转数且减少风量,由于风量/静压的调整范围被限定,有时无法将风量调整为低于规定风量。例如,如果在本实施例中,使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联动,即使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从如图4所示的「6」降低至「3」,由于无法降低至低于增压风扇32的静压,当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在「3」至「6」的范围内时,由室外风扇25与增压风扇32产生的总风量,会成为风扇驱动度「6」时的室外风扇25的风量与增压风扇32的风量之和。如上所述,一旦无法调整风量、特别是低负荷运转时,有时无法对应适合空调负荷的风量。
可是,当低负荷运转等时期望的风量较小,虽然通过仅驱动主扇可获得期望的风量,但是,一旦开始驱动对应值被固定为规定的风扇驱动度,根据主扇的不同风量会驱动辅扇,有时作为整体会增加电力消耗。
于是,在本实施例中,根据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预先被决定的开始驱动对应值。通过进行该校正,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时对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会改变,因此,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时室外风扇25的风量会改变。因此,可适应不使增压风扇32驱动,仅通过使室外风扇25驱动可获得期望的风量的场合。
根据该构成,具有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的制冷装置中,能够抑制获得期望的风量时电力消耗的增加。
而且,由于通过采用增压风扇32,可增加提供给室外热交换器的风量,可使性能提高的同时,可扩大能使用的温度范围。还有,可将风扇单元30作为改善热源装置10的性能所需的配套元件利用。
(4-2)
在这里,期望的风量大时,与仅使室外风扇25驱动获得期望的风量相比,使室外风扇25与增压风扇32联动获得期望的风量时的电力消耗趋于变小。
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扇驱动度越大,室外风扇电机25m的转数越高,通过室外风扇25产生的风量越大。因此,期望的风量大时,被指定的风扇驱动度变大。而且,被决定的开始驱动对应值中设定有上限。因此,即使校正开始驱动对应值,期望的风量大时会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因此,也很难出现尽管期望的风量的大,但不使用增压风扇32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因不使用增压风扇32造成电力消耗的增加。
(4-3)
在这里,期望的风量小时,一旦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小,尽管仅通过室外风扇25可获得期望的风量,有时会变成增压风扇32也驱动的状况。此时,一旦使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驱动获得期望的风量,与仅驱动室外风扇25获得期望的风量相比,有时电力消耗会变大。
本实施例中,由于风扇驱动度越小,室外风扇的电机25m转数越低,通过室外风扇25产生的风量变小。因此,期望的风量小时被指定的风扇驱动度变小。而且,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中设置有下限。因此,即使校正开始驱动对应值,期望的风量小时也不会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因此,很难出现尽管仅通过室外风扇25可获得期望的风量,也驱动增压风扇32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获得期望的风量时,能够抑制因使用增压风扇32造成电力消耗的增加。
(4-4)
可是,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在较短的时间间隔内重复时,可以认为对期望风量的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的风量平衡的角度来说,增压风扇32的风量过剩。
本实施例中,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在第1规定时间内重复规定次数时,进行提高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通过进行该校正,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时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变为比进行校正前的风扇驱动度大的驱动度。其结果,即使室外风扇25以对开始驱动对应值进行校正前的风扇驱动度被驱动,也不会开始驱动增压风扇。因此,作为对期望风量的室外风扇25及增压风扇32的风量平衡中,增压风扇32的风量变得过剩时,很难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
根据该构成,能够降低尽管不需要增压风扇32的风量,还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的可能性。
(4-5)
如果期望的风量过小时,与仅驱动室外风扇25获得期望的风量相比,有时使室外风扇25与增压风扇32联动获得期望风量的电力消耗会变小。
本实施例中,室外风扇25以低于风扇驱动度「6」的风扇驱动度驱动超过第2规定时间时,进行降低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通过进行该校正,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时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变成比进行校正前的风扇驱动度小的驱动度。其结果,一旦室外风扇25以对开始驱动对应值进行校正前的风扇驱动度驱动,则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因此,期望的风量过小时,由于开始驱动增压风扇32,很难出现不使用增压风扇32的状况。
根据该构成,能够抑制获得期望的风量时因不使用增压风扇32造成电力消耗的增加。
(4-6)
在这里,空调负荷与室外空气的温度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因此,通过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决定向室外热交换器供应的风量,容易地调整适应空调负荷的风量,也就是期望的风量。
本实施例中,开始驱动室外风扇25时,也就是说空气调节装置开始运转时,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值指定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而且,根据预先被记忆在记忆部63b中的开始驱动对应值和被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控制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因此,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值间接地决定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
根据该构成,开始运转空气调节装置时容易地调整适应空调负荷的风量。
(4-7)
本实施例中,对室外风扇25的多个风扇驱动度中,作为停止驱动对应值而预先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指定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的风扇驱动度之外的值。如上所述,由于预先被决定为开始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与预先被决定为停止驱动对应值的风扇驱动度不同,可防止出现增压风扇32在驱动或停止之间进行摇摆。
(5)变通例
(5-1)变通例A
在上述实施例中,根据室外空气的温度及运转情况,指定开始驱动室外风扇25时的风扇驱动度,并控制室外风扇电机25m,以使室外风扇25按被指定的风扇驱动度驱动。
除此之外,如果制冷运转时制冷循环的高压较高或在供暖运转时制冷循环的低压较低时,可设计成按被指定的风扇驱动度开始驱动室外风扇25。
还有,在上述实施例中,是根据记忆部63b内所储存的驱动开始指定值以及被指定的室外风扇25的风扇驱动度来控制增压风扇32的驱动或停止。此外,也可以设计成,当排放压力与吸入压力的差值超过规定压力值时,使增压风扇32开始驱动。
(5-2)变通例B
除上述实施例之外,也可设计成,可对停止驱动对应值进行校正。
产业上可利用性
本发明是涉及获得期望风量时能够抑制电力消耗增加的控制装置的发明,可有效利用于具有主扇及辅扇的制冷装置。
Claims (7)
1.一种控制装置(60),其为制冷装置的控制装置,该制冷装置包括热源单元(20)和辅扇(32),所述热源单元(20)具有热源侧热交换器以及能够改变转数的主扇(25);该主扇向所述热源侧热交换器输送室外空气,该辅扇(32)用于辅助所述主扇并附设在所述热源单元上,且转数恒定,
其特征在于:
该控制装置包括记忆部(63b)和补正部(63c),该记忆部(63b)内预先储存有所述主扇的多个转数指示值中的一个转数指示值,该转数指示值作为使所述辅扇开始驱动的开始驱动对应值预先被决定;
所述补正部根据所述辅扇的驱动或停止状况,校正被决定的所述开始驱动对应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始驱动对应值具有上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始驱动对应值具有下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辅扇的驱动或停止在第1规定时间内重复规定次数时,进行提高所述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主扇在低于规定的转数指示值的转数值内驱动超过第2规定时间时,进行降低所述开始驱动对应值的校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开始驱动所述主扇时,根据基于室外空气温度值被决定的、对所述主扇的转数指示值,控制所述辅扇的驱动或停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多个转数指示值中,包括预先被决定的使所述辅扇停止驱动的停止驱动对应值,该停止驱动对应值与所述开始驱动对应值为不同值。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58206.7A CN105091254B (zh) | 2014-04-18 | 2014-04-18 | 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158206.7A CN105091254B (zh) | 2014-04-18 | 2014-04-18 | 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1254A CN105091254A (zh) | 2015-11-25 |
CN105091254B true CN105091254B (zh) | 2020-01-31 |
Family
ID=54572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158206.7A Active CN105091254B (zh) | 2014-04-18 | 2014-04-18 | 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91254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3089A (zh) * | 2001-12-03 | 2003-06-11 | 林内株式会社 | 燃烧装置 |
CN103124884A (zh) * | 2010-09-30 | 2013-05-2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
CN103225620A (zh) * | 2012-01-30 | 2013-07-3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3138041A (ja) * | 2011-12-27 | 2013-07-11 | Toshiba Corp |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ファン制御方法 |
-
2014
- 2014-04-18 CN CN201410158206.7A patent/CN1050912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3089A (zh) * | 2001-12-03 | 2003-06-11 | 林内株式会社 | 燃烧装置 |
CN103124884A (zh) * | 2010-09-30 | 2013-05-29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制冷装置的室外单元 |
CN103225620A (zh) * | 2012-01-30 | 2013-07-31 | 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风扇控制方法以及电子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91254A (zh) | 2015-1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758730T3 (es) | Sistema acondicionador de aire | |
CN102057226B (zh) | 换气装置 | |
JP6244791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JP6384057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JP5244411B2 (ja) | 空気調和機の省エネ運転方法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 |
CN107781946A (zh) | 变频空调的制热控制方法 | |
WO2018164253A1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83091C (zh) | 空调机 | |
JP5562458B2 (ja) | 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JP672106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6221580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12184886A (ja) | 空気調和機 | |
JP2021046994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JP2008157503A (ja) | 空気調和装置 | |
CN105091184A (zh) | 控制装置 | |
CN105091254B (zh) | 控制装置 | |
JP2011202884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
JP6562139B2 (ja) | 冷凍装置 | |
JP5797169B2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117836569A (zh) | 空调装置 | |
JP6745895B2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
JP4910577B2 (ja) | 逆相検知装置、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及び、逆相検知方法 | |
JP6052271B2 (ja) | ファン回転数決定方法及び空気調和機 | |
JP2011202883A (ja) |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の熱源機 | |
JP2025059824A (ja) | 空調システ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