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5090689A - 夹具 - Google Patents

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090689A
CN105090689A CN201410208748.0A CN201410208748A CN105090689A CN 105090689 A CN105090689 A CN 105090689A CN 201410208748 A CN201410208748 A CN 201410208748A CN 105090689 A CN105090689 A CN 105090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clamp
base
clamping
m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2087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090689B (zh
Inventor
连浩仲
李宪明
林玉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bility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20874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90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090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0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090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090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种夹具,包括一基座、一可动部、一滑动件、一连杆、一夹持部以及一第一弹性件。所述可动部于一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基座是相对可动。所述滑动件于一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基座是相对可动。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可动部与所述滑动件。所述夹持部连接于所述滑动件。所述第一弹性件包含一端部,所述端部连接所述滑动件。

Description

夹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夹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扣持物件的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影像设备诸如液晶显示器、或液晶电视机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使用者大多会在其顶端放置外挂式的影像撷取装置例如Webcam等网络摄影机,以撷取影像。或者,在车上放置手机、平板电脑或行车记录器时皆会使用到夹具加以固定。另外,利用夹具将数字相机镜头固定在手机上的应用也渐渐普及,亦有直接将夹具设计在单一机体上,以使外观设计一致性。
然而,传统以手动的方式扳开或闭合夹头,无法自动开启,且必须手动调整夹头的松紧度,使用上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具,以固持两相互独立的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夹具,包括基座、可动部、滑动件、连杆、夹持部以及第一弹性件。可动部于一第一方向相对于基座可动地设置于基座。滑动件于一第二方向相对于基座可动地设置于基座。连杆连接可动部与滑动件。夹持部连接于滑动件。第一弹性件包含端部,端部连接滑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夹具,包括一基座、一可动部、一滑动件、一连杆、一夹持部以及一第一弹性件。可动部于一第一方向上与基座相对可动。滑动件于一第二方向上与基座相对可动。连杆连接可动部与滑动件。夹持部连接于滑动件。第一弹性件包含一端部,此端部连接滑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夹具,可设置于一第一装置上,并夹持一第二装置。夹具包括一可动部、一滑动件、一连杆、一夹持部以及一第一弹性件。可动部沿一第一方向于一自由位置及一抵止位置之间移动。滑动件沿一第二方向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连杆连接可动部与滑动件。夹持部与滑动件连动。第一弹性件包含一端部,此端部连接滑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夹具,包括一基座、一可动部、一滑动机构、二连杆、二夹持部以及第一弹性件。可动部于一第一方向上移动。滑动机构设置于基座上于一第二方向上移动,且滑动机构包括二滑动件及二连杆,此等连杆分别连接可动部及此等滑动件。此等夹持部连结于此等滑动件。第一弹性件连接此等滑动件。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1B为图1A的夹具的组合示意图;
图2A为夹具的另一实施例的滑动机构的示意图;
图2B为图2A的滑动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A为夹具于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3B为图3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图3C为图3A的扣合件的仰视图;
图3D为图3A的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图4A为夹具的可动部于暂态位置示意图;
图4B为图4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图5A为夹具的可动部于抵止位置的示意图;
图5B为图5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图6A为夹具的可动部回复至自由位置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图7A为夹具的夹持部旋转至非夹持位置的示意图;
图7B为图7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图1A为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夹具100的分解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夹具100的组合示意图。
同时参照图1A及图1B,夹具100主要包括一滑动机构110、一基座120、至少一可动部130、至少一夹持部160、一第一弹性件162、一壳体170,以及至少一扣合件180。
壳体170可容置滑动机构110、基座120、第一弹性件162及扣合件180,而可动部130及夹持部160装设于壳体170上。具体而言,滑动机构110包括至少一滑块131、至少一滑动件141及至少一连杆151,而夹持部160与滑动件141之间还可包括一枢轴191及至少一第二弹性件190。
如图1A所示,于一实施例中,夹具100包括一基座120及二可动部130,二可动部130设置于基座120的相对两侧,且可动部130可于一第一方向X上与基座120相对地移动。
参照图1A,夹具100可包括一滑动机构110、一基座120、二可动部130、二夹持部160、一第一弹性件162及一壳体170。滑动机构110包括二滑块131、二滑动件141及四连杆151。其中,滑块131于第一方向X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滑动件141于第二方向Y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第一弹性件162连接二滑动件141;四连杆151的一端(未标示)分别连接于二滑块131,而四连杆151的另一端(未标示)则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此外,二滑块131可于二可动部130之间滑动。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以是相互垂直。
另外,二夹持部160可藉由枢轴191或其他组件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
以下说明以具有四个连杆151、二滑动件141及二滑块131的滑动机构110为例,但本发明不此为限。
请参照图1A及图1B,基座120具有二第一滑槽121及二第二滑槽122,二滑动件141可分别藉由二第一滑槽121,在第二方向Y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此外,滑块131可设置于基座120上,且二滑块131可分别与相对应的二可动部130连接或连动,并藉由第二滑槽122在第一方向X上相对移动。在一实施例中,二滑块131可分别藉由螺丝(未绘示)锁固在相对应的可动部130上。
在滑动机构110中,各连杆151包含两端,各连杆151的其中一端连接于可动部130,另一端连接于滑动件141。换言之,相邻的每一滑块131与滑动件141之间皆由一连杆151相连。因此,可动部130可藉由推动滑块131而与滑动件141通过连杆151的连动而与基座120相对移动。于本实施例中,可动部130与滑动机构110是在由第一方向X及第二方向Y所构成的平面上移动。
请参照图1A,在一实施例中,二第一滑槽121可分别设置在各滑动件141的移动路径上,以导引滑动件141藉由第一滑槽121在第二方向Y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其中二滑动件141的移动方向相反,意即二滑动件141可分别藉由二第一滑槽121同时靠近或远离基座120;此外,二第二滑槽122分别设置在各滑块131的移动路径上,以导引各滑块131藉由第二滑槽122在第一方向X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且二滑块131的移动方向相反,即二滑块131可分别藉由二第二滑槽122同时靠近或远离基座120。
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弹性件162可连接二滑动件141,并随着各滑动件141于第二方向Y的移动而伸缩,同时也提供二滑动件141一回复力。其中,回复力的施力方向与二滑动件141的移动方向相反,而第一弹性件162可以是一线性弹簧或一拉簧。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2可包括二弹簧。具体而言,各弹簧的一端可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而另一端则同时连接于基座120。藉此,即可使各滑动件141在第二方向Y上独立移动。其中,弹簧可以是线性弹簧或拉簧,或是上述二者的组合。
此外,夹具100还包括至少二第二弹性件190。各第二弹性件190包括二端部(未标示),每一第二弹性件190的各端部分别连接各滑动件141及相对应的夹持部160,以提供夹持部160朝向旋转展开位置的一旋转力。其中,第一方向X与第二方向Y可相互垂直,且夹持部160可于垂直第一方向X且平行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旋转,而第二弹性件190可以是一扭簧。
图2A为夹具100的另一实施例的滑动机构110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滑动机构110的俯视示意图。
如图2A及图2B所示,基座120亦可省略第二滑槽122。于本实施例中,当第一滑槽121导引滑动件141与基座120相对移动时,滑动机构110可藉由四连杆151及二滑块131与二可动部130连动,并进一步藉由四连杆151使二滑块131及二可动部130在预定的路径上相对移动。
图3A为夹具100于收纳状态的示意图,图3B为图3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图3C为图3A的扣合件180的仰视图,第3D图为第3A图的A-A方向上的剖视图。
如图1A及图3A至图3D所示,壳体170可包括一容纳槽173,扣合件180可包括二凸块181,各夹持部160可包括一凹部161,其中凸块181与凹部161是相对应地设置。当夹具100于收纳状态时,夹持部160可被容置于容纳槽173内,且各夹持部160的凹部161分别与扣合件180的凸块181相扣合。此时,夹持部160亦处于一扣合位置。
如图3C至图3D所示,具体而言,扣合件180可包括二凸部181及一第三弹性件183,第三弹性件183设置于二凸部181之间,并对二凸部181施一径向的推力,意即第三弹性件183是朝远离夹具100的第二方向Y上施予推力。另一方面,各夹持部160的凹部161与相对应的凸部181相卡扣,并且,二凸部181藉由第三弹性件183的推力而更紧密地扣合于凹部161,使得夹持部160稳定地保持于扣合位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凸部181与凹部161的位置可替换,也就是说,扣合件180可设有二凹部,而各夹持部160可设有一凸部及一推抵凸部181的第三弹性件。
再如图1A及图3D所示,具体而言,第三弹性件183可以是一线性弹簧或一压簧,其可使穿过壳体的二开口172的各凸部181保持于扣合位置。然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发明不限定要设置第三弹性件183于二凸部181之间,各凸部181亦可独立组装在壳体170上或与壳体170一体成形。
图4A为夹具100的可动部130于暂态位置示意图,图4B为图4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图5A为夹具100的可动部130于抵止位置的示意图,图5B为图5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图6A为夹具100的可动部130回复至自由位置的示意图,图6B为图6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图7A为夹具100的夹持部160旋转至扣合位置的示意图,图7B为图7A翻转180度的示意图。
以下请同时参照图3A、图3B及图4A至图7B,其依序绘示夹具100由收纳状态至夹持部160旋转展开、伸长、移动至一最大夹持位置,再回到夹具100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于图3A及图3B中,可动部130位于收纳状态的一自由位置。此时,滑动机构110的滑动件141位于一第一位置,夹持部160位于一扣合位置;于图4A及图4B中,可动部130位于一暂态位置。此时,滑动件141位于一第三位置,夹持部160于扣合位置沿第二方向Y移动并旋转至一展开位置;于图5A及图5B中,可动部130位于一抵止位置。此时,滑动件141位于一第二位置,夹持部160位于最大夹持位置;于图6A至图7B中,可动部130回复至自由位置。此时,滑动件141回复至第一位置,夹持部160可于展开位置回复至扣合位置。
比对图3A、图3B及图5A,当有一第一方向X上有效的外力F朝基座120推动可动部130时,可动部130可由自由位置朝基座120移动至抵止位置。此时,可动部130会推动连杆151,进而藉由连杆151的推动,滑动件141会沿着第二方向Y远离基座120。亦即,滑动件141是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且第一弹性件162亦会因滑动件141的位移而对滑动件141施予回复力。其中,回复力的施力方向与滑动件141的位移方向相反。
另一方面,比对图5A至图6B,一旦外力F移除,滑动件141可藉由第一弹性件162的回复力,由第二位置回复至第一位置,使滑动件141推动连杆151,进而使可动部130藉由滑动件141及连杆151的推动,由抵止位置回复至自由位置。
同时参照图3A至图5B,具体而言,当可动部130朝基座120移动一预定行程至暂态位置时,连杆151亦会连带地推动滑动件141移动至第三位置。由于,夹持部160会因滑动件141的连动而于第二方向Y上移动一远离基座120的位移量,使得扣合件180及夹持部160的凸部181与凹部161相互脱离;其后,藉由第二弹性件190的扭力,夹持部160会由扣合位置旋转至展开位置;接着,当可动部130自暂态位置持续移动至抵止位置,可使连杆151进一步地推动滑动件141由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此时,夹持部160会沿第二方向Y直线位移,以远离基座120至最大夹持位置。其中,可动部130的预定行程,即自自由位置至暂态位置之间的距离,可以是5厘米(mm)~15厘米,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具体而言,请同时参照图3D至图4B,当可动部130朝基座120移动至暂态位置,并藉由滑动结构110致使夹持部160向外移动预定行程时,夹持部160的凹部161与相对应的凸部181即脱离。此时,夹持部160即可藉由第二弹性件190旋转至展开位置。
再者,同时参照图5A至图6B,一旦可动部130上的外力F移除后,藉由第一弹性件162的回复力的拉动,滑动件141会沿第二方向Y朝基座120移动,而连杆151亦随滑动件141的连动而推动可动部130沿第一方向X远离基座120。另一方面,若于外力F移除之前,先将一物件(未绘示)设置在二夹持部160之间,则当外力F移除后,即可使夹具100藉由夹持部160稳固地夹持物件。
此外,同时参照图5A至图7B,若欲分离物件与夹具100并收纳夹具100,则仅须再对可动部130施予外力F,使夹持部160再次沿第二方向Y直线位移以远离基座120,进而让夹具100松开物件。此时,亦可在取出物件后,移除可动部130上的外力F,进而使得夹持部160藉由第一弹性件162、滑动件141、连杆151及滑块131等的连动而回复至展开位置。其后,再进一步地让朝基座120的方向旋转,以回复至扣合位置,藉以让夹具100回复至收纳状态。其中,夹持部160由展开位置回复至扣合位置的过程中,可以是在垂直第一方向X且平行第二方向Y的平面上旋转。
然,前述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于另一实施例中,夹具100可包括有一滑动机构110、一基座120、一可动部130、二夹持部160、一第一弹性件162及一壳体170。滑动机构110包括一滑块131、二滑动件141及二连杆151。其中,滑块131于第一方向X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滑动件141于第二方向Y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第一弹性件162连接二滑动件141;二连杆151的一端皆连接于滑块131,而二连杆151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藉此,可动部130可藉由滑动机构110,进而使二夹持部160皆旋转展开并沿第二方向Y远离基座120,同时,第一弹性件162亦对二滑动件141提供一拉回的回复力。
更进一步地,滑动机构110也可包括四连杆151,四连杆151的一端平均地连接于二滑块131上,且其中二连杆1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而另二连杆151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基座120或壳体170上。
于再一实施例中,夹具100可包括有一滑动机构110、一基座120、二可动部130、二夹持部160、一第一弹性件162及一壳体170。滑动机构110包括二滑块131、一滑动件141及二连杆151。其中,滑块131于第一方向X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滑动件141于第二方向Y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第一弹性件162连接滑动件141及基座120或壳体170;二连杆151的一端皆连接于滑块131,而二连杆151的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藉此,可动部130可藉由滑动机构110使其中一夹持部160旋转展开并沿第二方向Y远离基座120,同时,第一弹性件162亦对滑动件141提供回复力。具体而言,另一夹持部160可以是固定地设置于壳体170上。
更进一步地,滑动机构110也可包括四连杆151,四连杆151的一端平均地连接于二滑块131上,且其中二连杆151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二滑动件141,而另二连杆151的另一端则连接于基座120或壳体170上。
于又一实施例中,夹具100可包括有一滑动机构110、一基座120、一可动部130、二夹持部160、一第一弹性件162及一壳体170。滑动机构110包括一滑块131、一滑动件141及一连杆151。其中,滑块131于第一方向X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滑动件141于第二方向Y上与基座120相对移动;第一弹性件162连接滑动件141及壳体170;连杆151的一端连接于滑块131,而连杆151的另一端则连接于滑动件141。藉此,可动部130可藉由滑动机构110,进而使其中一夹持部160旋转展开并沿第二方向Y远离基座120,同时,第一弹性件162亦对滑动件141提供回复力。
更进一步地,滑动机构110也可包括二连杆151。其中,二连杆151的一端皆连接于滑块131,而另一端则分别连接于滑动件141及基座120或壳体170。。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具100可设置于一第一装置(未绘示)上,并夹持物件。其中,第一装置包含但不限于是镜头、储存装置等;而物件可以是一第二装置,且第二装置包含但不限于是数字相机、移动电话、摄影机等手持式电子装置。
于另一实施例中,夹具100还可进一步地固设于第一装置上,使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藉由夹具100而相互固持。具体而言,壳体170还可包括可与第一装置相固设的一磁性件(未绘示)、一锁固件(未绘示)及/或一卡扣件(未绘示)等。其中,磁性件可藉由铁磁性固设于第一装置;锁固件可藉由螺丝、螺帽及/或螺牙固设于第一装置;以及,卡扣件可藉由扣环、扣件、凸块及/或卡槽固设于第一装置,但不用以限定本发明。
在另一实施例中,具有上述夹具100的第一装置可为具有独立电源的光源模块或具有独立镜头的感光模块,或是具有无线存取功能的储存模块等。且第一装置与第二装置之间可有线或无线地通讯。
纵观上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夹具100是利用滑动方式使夹持部160向外张开,以让夹持部160脱离扣合件180而旋转展开至夹持位置。此外,当使用者释放可动部130之后,夹持部160可藉由第一弹性件162的回复力夹持第一装置或物件。另外,当夹持部160不使用时,可收纳在壳体170的容纳槽173中。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3)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一基座;
一可动部,于一第一方向上能够与所述基座相对移动;
一滑动件,于一第二方向上能够与所述基座相对移动;
一连杆,连接所述可动部与所述滑动件;
一夹持部,连接于所述滑动件;以及
一第一弹性件,包含一端部,所述端部连接所述滑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第一滑槽,所述滑动件藉由所述第一滑槽与所述基座相对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一第二滑槽,所述滑块藉由所述第二滑槽与所述基座相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更包括另一连接所述基座的端部。
5.一种夹具,可设置于一第一装置上,并夹持一第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一可动部,沿一第一方向于一自由位置及一抵止位置之间移动;
一滑动件,沿一第二方向于一第一位置及一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一连杆,连接所述可动部及所述滑动件;
一夹持部,与所述滑动件连动;以及
一第一弹性件,包含一端部,所述端部连接所述滑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动部自所述自由位置朝所述抵止位置移动,所述连杆推动所述滑动件自所述第一位置朝所述第二位置移动,进而使所述夹持部旋转展开。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扣合件,且所述自由位置及所述抵止位置之间包括一暂态位置,当所述可动部自所述自由位置移动至所述暂态位置,所述夹持部借助所述可动部、所述连杆及所述滑动件脱离所述扣合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可动部自所述暂态位置朝所述抵止位置移动,所述夹持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直线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具有一扣合件,且所述壳体藉由所述扣合件与所述夹持部相扣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壳体,且所述第一弹性件更包括另一连接所述壳体的端部。
1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一可动部,于一第一方向上移动;
一滑动机构,于一第二方向上移动,包括二滑动件及二连杆,且所述二连杆分别连接所述可动部及所述二滑动件;
二夹持部,分别连结于所述二滑动件;以及
一第一弹性件,连接所述二滑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5或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
13.根据权利要求1、5或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滑动件及所述夹持部之间,并于垂直所述第一方向且平行所述第二方向上,对所述夹持部施力。
CN201410208748.0A 2014-05-16 2014-05-16 夹具 Active CN105090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748.0A CN105090689B (zh) 2014-05-16 2014-05-16 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208748.0A CN105090689B (zh) 2014-05-16 2014-05-16 夹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0689A true CN105090689A (zh) 2015-11-25
CN105090689B CN105090689B (zh) 2019-03-22

Family

ID=545717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208748.0A Active CN105090689B (zh) 2014-05-16 2014-05-16 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9068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3202A (zh) * 2020-04-23 2020-07-3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备的支撑调整平台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57524A (ja) * 1996-11-26 1998-06-16 Niles Parts Co Ltd 携帯電話機の車両用保持装置
US5788202A (en) * 1996-05-28 1998-08-04 Richter; Herbert Support device for supporting objects
US5903645A (en) * 1996-10-23 1999-05-11 Tsay; Wen-Feng Clamping device for mobile phones
CN101786438A (zh) * 2009-01-22 2010-07-2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夹持装置
US8136780B2 (en) * 2010-05-26 2012-03-20 Jow Tong Technology Co., Ltd. Auxiliary securely hold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appliance
CN203082470U (zh) * 2013-02-22 2013-07-24 范裕雄 适用于多种电子产品尺寸的夹持装置
EP2700541A1 (fr) * 2012-08-23 2014-02-26 NEXTER Systems Mécanisme de fixation rapide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8202A (en) * 1996-05-28 1998-08-04 Richter; Herbert Support device for supporting objects
US5903645A (en) * 1996-10-23 1999-05-11 Tsay; Wen-Feng Clamping device for mobile phones
JPH10157524A (ja) * 1996-11-26 1998-06-16 Niles Parts Co Ltd 携帯電話機の車両用保持装置
CN101786438A (zh) * 2009-01-22 2010-07-28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夹持装置
US8136780B2 (en) * 2010-05-26 2012-03-20 Jow Tong Technology Co., Ltd. Auxiliary securely hold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appliance
EP2700541A1 (fr) * 2012-08-23 2014-02-26 NEXTER Systems Mécanisme de fixation rapide
CN203082470U (zh) * 2013-02-22 2013-07-24 范裕雄 适用于多种电子产品尺寸的夹持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3202A (zh) * 2020-04-23 2020-07-31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设备的支撑调整平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90689B (zh) 2019-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7032B (zh) 夾具
TWI749101B (zh) 夾具
US20120257346A1 (en) Biased stand or tripod adapter for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8752802B1 (en) Clamping device adapted to electronic product of different dimensions
TW201843410A (zh) 夾持裝置
US10211437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battery locking mechanism
JP7085590B2 (ja)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ハウジング構造とロックモジュール
JP6650952B2 (ja) 携帯電話ケース
US898255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electronic module fixing structure thereof
US910105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lidable tray
TWI662877B (zh) 功能元件旋轉復位裝置及電子設備
JP6494789B2 (ja) 固定構造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雲台
CN101839275A (zh) 枢转装置
WO201809079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3812161U (zh) 锁固装置与扩充座
CN105090689A (zh) 夹具
TWI578878B (zh) 電子裝置及其裝置固定結構
US20200303693A1 (en) Hold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809078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TWM488835U (zh) 鎖固裝置與擴充座
CN204488664U (zh) 一种手持通讯装置的固定模块
TWM457812U (zh) 適用於多種電子產品尺寸之夾持裝置
CN109803040B (zh) 夹具
TW201840068A (zh) 晶片卡固定組件及應用該晶片卡固定組件的電子裝置
TWI554707B (zh) 支撐元件與可攜式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