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82985A -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82985A CN105082985A CN201410709935.7A CN201410709935A CN105082985A CN 105082985 A CN105082985 A CN 105082985A CN 201410709935 A CN201410709935 A CN 201410709935A CN 105082985 A CN105082985 A CN 1050829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mperature
- low
- air
- coolant passage
- coola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51 cyc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188 paraffin wax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57 reac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3 responsive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85 thermal hair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24—Devices purely for ventilating or where the heating or cooling is irrelevant
- B60H1/26—Ventilating openings in vehicle exterior; Ducts for conveying ventilating ai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T—VEHICLE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BRAKE CONTROL SYSTEMS OR PARTS THEREOF, IN GENERAL; ARRANGEMENT OF BRAKING ELEMENTS ON VEHICLES IN GENERAL; PORTABLE DEVICES FOR PREVENTING UNWANTED MOVEMENT OF VEHICLES; 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B60T5/00—Vehicle 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of brak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7/00—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 B62D37/02—Stabilising vehicle bodies without controlling suspension arrangements by aerodynamic mea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20—Cooling circuits not specific to a single part of engine or mach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9/00—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 F01P9/06—Cooling having pertinent characteristic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P1/00 - F01P7/00 by use of refrigerating apparatus, e.g. of compressor or absorber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29/00—Engines characterised by provision for charging or scavenging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2B25/00, F02B27/00 or F02B33/00 - F02B39/00; Details thereof
- F02B29/04—Cooling of air intake supply
- F02B29/0406—Layout of the intake air cooling or coolant circuit
- F02B29/0437—Liquid cooled heat exchangers
- F02B29/0443—Layout of the coolant or refrigerant circui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0—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externally-engaging brakes
- F16D65/80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externally-engaging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2—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 F16D65/82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internally-engaging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5/00—Parts or details
- F16D65/78—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 F16D65/84—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 F16D65/847—Features relating to cooling for disc brakes with open cooling system, e.g. cooled by ai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可包括在外部空气进气口的两侧形成的至少两个空气管;用以将冷却剂热量释放至空气中的低温散热器;用以将冷却剂热量释放至空气中的高温散热器;用以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的辅助低温散热器;辅助高温散热器,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另一个的内部以将冷却剂热量释放至空气中;涡轮增压器;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涡轮增压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压缩机;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利用经由低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制冷剂;高温冷却剂通道;和低温冷却剂通道。
Description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4年5月8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14-0055060的优先权及权益,该申请的全部内容结合于此用于通过该引用的所有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更特别地,本发明涉及这样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适于改进冷却性能和空气动力学性能。
背景技术
提供一种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的方法和一种用于冷却发动机的方法用于车辆。
同时,空气管为空气经过的通道,并且是用于将空气从空气可易于流入的部件引导至需要空气的部件的管道。
例如,存在引导待吸入发动机中的空气的空气管和用于冷却制动系统的空气管。
最近,已积极开发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和在发动机最初启动之时使燃料消耗达到最小的技术。
然而,如果仅进行用于保持发动机的温度的方法,则发动机的冷却可能无法良好进行,燃料消耗可能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劣化,并可能产生对设置于高温下的排气通道周边的部件的热损坏。另外,如果流动通过散热器格栅的空气被设置于发动机周边的辅助机械装置妨碍,则冷却发动机和燃料消耗的性能可能劣化,且热损坏可能变得严重。
公开于该发明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的一般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具有改进的冷却性能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各个方面致力于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具有通过车身、辅助机械装置、车轮等对抗空气流的抵消干扰,从而改进空气动力学性能的另一优点。
在本发明的方面中,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可包括至少两个空气管,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在外部空气进气口的两侧形成,以将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吸入至发动机舱,并构造为吸入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以使得所述外部空气朝向车轮流出;低温散热器,所述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辅助低温散热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辅助高温散热器,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另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产生压缩空气以供给至发动机;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涡轮增压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产生压缩制冷剂以供给至空调;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制冷剂;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由所述发动机而循环至所述高温散热器;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过水冷型冷凝器,并再次循环至所述低温散热器。
所述两个后管朝向车辆的后方方向逐渐更弯曲,以分别朝向车轮前进。
引导板设置于管出口,所述引导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从而朝向车轮引导空气流动。
所述引导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使得通过所述管出口流出的空气在车轮的前方形成空气帘,从而以设定角度引导在车轮的前方形成空气帘的空气,以使车轮侧表面处的空气帘的效果达到最大。
低温散热器设置于前管与后管之间,且所述低温散热器由在其中通过的经由所述前管和所述后管流动的空气冷却。
经由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和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空气管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和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空气管中。
所述中间冷却器和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的后方接近发动机设置。
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可包括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与所述冷凝器;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与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和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从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分支,以与设置于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上的第一阀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进行控制,使得经由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流动通过所述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
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可包括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将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传输至发动机;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将经过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剂传输至所述高温散热器;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分支,以与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连接,并再次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连接;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从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分支,并经由所述中间冷却器而连接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上。
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在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上分支的部分处,所述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以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
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的部分处,并操作为使得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
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利用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利用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所述冷却系统还可包括风门片,所述风门片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
通过纳入本文的附图以及随后与附图一起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某些原理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方法和设备所具有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更为具体地变得清楚或得以阐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
图11、图12和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
应当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比例地显示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图示性的各种特征的略微简化的画法。本文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具体设计特征包括例如具体尺寸、取向、位置和形状将部分地由具体所要应用和使用的环境来确定。
在这些图形中,贯穿附图的数个图形,附图标记引用本发明的相同的或等同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详细地作出引用,这些实施方式的实例被显示在附图中并描述如下。尽管本发明将与示例性实施方式相结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意识到,本说明书并非旨在将本发明限制为那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相反,本发明旨在不但覆盖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而且覆盖可以被包括在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各种选择形式、修改形式、等价形式及其它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1包括外部空气进气口22和空气管10和11。
外部空气进气口22为空气通道,所述空气通道接收在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以通过散热器格栅流动至发动机舱。
经过外部空气进气口22的空气冷却中间冷却器30、低温散热器26和高温散热器28,并流动进入发动机舱。即,中间冷却器30、低温散热器26和高温散热器28设置于外部空气进气口22处。在本文中,中间冷却器30为用于冷却流动至涡轮增压器32的空气的装置,高温散热器28为用于释放高温冷却剂的热量的装置,所述高温冷却剂经由发动机E流动至空气中,低温散热器26为通过与高温散热器28分开设置而用于释放低温冷却剂的剩余热量的装置。另外,涡轮增压器32构造为通过吸入废气或外部空气而驱动涡轮机,并将具有高温的压缩空气供给至发动机E的汽缸以用于增加发动机E的输出。此外,当空气密度变高时,由于中间冷却器30冷却由涡轮增压器32压缩的高温空气,汽缸的进气效率、发动机的燃烧效率和燃料效率得以改进,二氧化碳产生同时得以降低。
对于车辆,中间冷却器30、低温散热器26、高温散热器28和涡轮增压器32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空气管10和11在外部空气进气口22的两侧形成。即,冷却系统1包括至少两个空气管10和11。图1显示了两个空气管10和11。在本文中,两个空气管10和11中的一个称为“第一空气管10”,两个空气管10和11中的另一个称为“第二空气管11”。
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分别具有前管12、后管14和管出口16。
前管12为在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的相对前部形成,从而吸入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的一部分。另外,前管12形成为朝向车辆的前方方向逐渐变得更弯曲至车辆的内部,以使得第一空气管10的前管12的延长线与第二空气管11的前管12的延长线在车辆的前方形成流线型形状。此外,由于前管12形成流线型形状,可使空气阻力达到最小。因此,前管12可在外部空气进气口22的两侧顺利吸入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即,改进了空气经过前管12的空气动力学性能。
后管14为在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处相对向后形成,以使得经由前管12流动的空气在其中经过的一部分。另外,后管14形成为朝向车辆的后方方向逐渐变得更弯曲至车辆的外部,以使得第一空气管10的后管14的延长线与第二空气管11的后管14的延长线在车辆的前方形成流线型形状。此外,弯曲至车辆外部的后管14被引导至车轮W。即,后管14使空气阻力达到最小,并引导空气朝向车轮W流动。在本文中,车轮W自然地为前轮。
形成管出口16以使得经由后管14流动的空气在其中经过。另外,管出口16适应于使得空气从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中流出。此外,引导板18设置于管出口16处,从而引导空气朝向车轮W流动。
引导板18引导通过管出口16流出的空气的流动方向。管出口16与轮舱24一体形成。即,引导板18安装于轮舱24处。在本文中,轮舱24为车身的一部分以作为覆盖车轮W的壳体。
引导板18引导空气的流动方向,以使得通过管出口16流出的空气在车轮W的前方形成空气帘。另外,设置引导板18,以使得在车轮W的前方形成空气帘的空气以设定角度(a)引导至车轮W的侧表面。此外,设定角度(a)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预先确定,以使空气帘的效果达到最大。
在图1中,示出了车身的宽度方向伴随线(adjointline)L1和长度方向伴随线L2以在视觉上显示空气被引导至车轮W的侧表面的设定角度(a)。换言之,图1显示车身的宽度方向伴随线L1与车身的长度方向伴随线L2垂直相交,并且空气被引导至车轮W的侧表面的方向与长度方向伴随线L2形成作为设定角度(a)的夹角。
低温散热器20和21可分别进一步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的内部。另外,分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的内部的低温散热器20和21通过利用经过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的空气而行使冷却功能。在本文中,分别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的内部的低温散热器20和21为通过与高温散热器28分开设置,从而释放低温冷却剂的剩余热量的装置(如设置于外部空气进气口22处的低温散热器26)。同时,设置于第一和第二空气管10和11的内部的辅助散热器20和21中的一个为冷却经过低温散热器26的冷却剂的辅助低温散热器20,辅助散热器20和21中的另一个为冷却经过高温散热器28的冷却剂的辅助高温散热器21。
与此同时,根据冷却的类型,中间冷却器30为水冷型或空气冷却型。如上所述,中间冷却器30为空气冷却型。
在空气冷却型中间冷却器30设置于发动机E的前方的情况中,其首先由外部空气冷却。因此,在发动机E的低速低负荷下,中间冷却器30的冷却效率可得以改进,从而不非常需要中间冷却器30的发动机E冷却和反应性。在另一方面,在发动机E的高负荷状态下,由于外部空气的流动被中间冷却器30的妨碍所干扰,因此发动机冷却性能可能劣化。特别地,由于连接中间冷却器30与发动机E和涡轮增压器32的管道的长度在发动机E的高速高负荷下较长,因此中间冷却器30的响应性可能劣化。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2包括低温散热器26、高温散热器28、风门片29、辅助低温散热器20、辅助高温散热器21、后中间冷却器31、涡轮增压器32、后冷凝器(condenser)40、压缩机42、第一和第二水泵50和51、第一和第二止回阀52、低温冷却剂通道60、高温冷却剂通道80,以及第一和第二阀门70和90。
在本文中,有关低温散热器26和高温散热器28的描述与参照图1描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1的基本构成元件相同,因此省略重复描述。
风门片29为用于打开/关闭空气通道的装置。另外,风门片29设置于散热器格栅与冷却风扇之间,并功能在于选择性地关闭流入外部空气进气口22中的空气流。与此同时,低温散热器26和高温散热器28设置于风门片29与冷却风扇之间。
当风门片29打开外部空气进气口22时,经由散热器格栅、风门片29、低温散热器26、高温散热器28和冷却风扇流动的空气冷却发动机E或者作为发动机E的进气空气供给。另外,当不需要发动机冷却时,设置于散热器格栅与冷却风扇之间的风门片29关闭外部空气进气口22。在本文中,风门片29可为选择性地打开或关闭的主动风门片,从而使得发动机舱根据发动机E的行驶情况而选择性地接收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
辅助低温散热器20和辅助高温散热器21分别设置于第一空气管10和第二空气管11的内部,后中间冷却器31、涡轮增压器32、后冷凝器40、压缩机42和第一和第二水泵50和51设置于第一空气管10和第二空气管11的后部。
辅助低温散热器20为设置于第一空气管10的内部的低温散热器20。
辅助高温散热器21为设置于第二空气管11的内部的高温散热器21。
后中间冷却器31为接近在第一空气管10的后部的发动机E设置的水冷型中间冷却器31。
涡轮增压器32为与后中间冷却器31连接,并接近发动机E设置的涡轮增压器32。
后冷凝器40为接近在第二空气管11的后部的发动机E设置的水冷型冷凝器40。
压缩机42为与后冷凝器40连接,并接近发动机E设置以将经压缩的制冷剂供给至空调的压缩机42。另外,在制冷剂经由后冷凝器40流动的过程中,经由压缩机42流动的制冷剂通过经由后冷凝器40流动的冷却剂冷却。在本文中,作为用于液化制冷剂的装置的冷凝器40和作为用于压缩空气并增加压力的装置的压缩机42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第一水泵50在后中间冷却器31与后冷凝器40之间泵送冷却剂。
第一止回阀52防止由第一水泵50泵送的冷却剂的回流。
第二水泵51在后中间冷却器31与高温散热器28之间泵送冷却剂。
第二止回阀53防止由第二水泵51泵送的冷却剂的回流。
在本文中,由第一水泵50泵送,并经由低温散热器26流动的冷却剂的循环通过低温冷却剂通道60进行,由第二水泵51泵送,并经由高温散热器28流动的冷却剂的循环通过高温冷却剂通道80进行。
低温冷却剂通道60形成为使得经由辅助低温散热器20、后中间冷却器31和后冷凝器40循环的冷却剂由第一水泵50泵送。另外,低温冷却剂通道60包括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1、62、64和66。
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连接接近发动机E设置的后中间冷却器31和后冷凝器40。另外,第一水泵50和止回阀52设置于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上。
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连接后中间冷却器31和辅助低温散热器20。另外,第一阀门70设置于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上。在本文中,与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连接的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一端可为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外部部分,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外部部分设置为与车轮W相对靠近。
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连接辅助低温散热器20和后冷凝器40。另外,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构造为经由辅助低温散热器20与后冷凝器40之间的低温散热器26。在本文中,与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连接的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另一端可为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内部部分,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内部部分设置为与车轮W相对远离。
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从在辅助低温散热器20与低温散热器26之间的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分支,以与设置于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上的第一阀门70连接。在本文中,第一阀门70为如下的阀门:其进行控制,使得经由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流动通过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
高温冷却剂通道80包括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81、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81将经过高温散热器28的冷却剂传输至发动机E;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将经过发动机E的冷却剂传输至高温散热器28;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从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分支,以与辅助高温散热器21连接,并再次与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连接;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从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81分支,以经由后中间冷却器31在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上连接。
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在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上分支的一部分与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连接至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的一部分相同,且第二阀门90设置于该部分处,所述第二阀门90进行控制,使得流动通过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的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另外,可操作第二阀门90,使得在需要后中间冷却器31的冷却的情况下,冷却剂可流动通过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
第一和第二阀门70和90可以为机械恒温器,所述机械恒温器适应为在其内部填充的石蜡成分的体积根据传输至其的冷却剂的温度而膨胀或收缩,或者可以为电恒温器,所述电恒温器根据控制器的控制而进行操作。另外,在除了通过低温散热器26和高温散热器28进行冷却之外,分别流动通过低温冷却剂通道60和高温冷却剂通道80的冷却剂需要额外冷却的情况中,可操作第一和第二阀门70和90以改进冷却效率。
第二水泵51可设置于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81上,第二止回阀53可设置于高温冷却剂通道80上,以防止由第二水泵51泵送的冷却剂的回流。
将后中间冷却器31的内部划分成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经过的一部分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经过的一部分。即,由涡轮增压器32吸入的空气可在连续通过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经过的部分和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经过的部分的过程中得到冷却。因此,可改进后中间冷却器31的冷却效率。
参照图3至图10,将详细描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而实现的冷却剂的循环。
图3至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另外,图3至图6显示了风门片29打开外部空气进气口22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7至图10显示了风门片29关闭外部空气进气口22的冷却系统的操作。
同时,图3至图10使用虚线箭头显示了流入车身的外部空气的流动,使用实线箭头显示了低温冷却剂在低温冷却剂通道60上的流动(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60使用短虚线示出),使用实线箭头显示了高温冷却剂在高温冷却剂通道80上的流动(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80使用虚线示出),并使用实现箭头显示了经由涡轮增压器32和后中间冷却器31流动的压缩空气的流动和经由压缩机42和后冷凝器40流动的制冷剂的流动。
如图3所示,在风门片29打开,使得外部空气经过外部空气进气口22以冷却发动机E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一阀门7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时,操作第一阀门70以连通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与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连接后中间冷却器31和第一阀门70,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连接第一阀门70和辅助低温散热器20。
另外,当流入第二阀门9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等于或高于预定温度时,操作第二阀门90以连通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与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4连接后中间冷却器31和第二阀门90,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连接第二阀门90和辅助高温散热器21。
因此,低温冷却剂经由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和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循环。另外,高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1、82、83和84循环。风门片29打开,且冷却剂循环通过所有组成元件(所述所有组成元件构成为由冷却剂冷却)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和后冷凝器40的负荷高的情况。
在本文中,通过区分高、中和低而描述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和发动机E的负荷。负荷的高、中和低可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确定。与此同时,第一阀门70的预定温度称为“第一预定温度T1”,第二阀门90的预定温度称为“第二预定温度T2”。
如图4所示,在图3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二阀门90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2时,操作第二阀门90,以关闭与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的连通,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连接第二阀门90和辅助高温散热器21。
因此,高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第二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1、82和84循环。风门片29打开,且高温冷却剂的循环为略过经由辅助高温散热器21的循环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高,且发动机E的负荷中等的情况。
如图5所示,在图3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一阀门7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1时,操作第一阀门70,以关闭与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连通,并连通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与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连接第一阀门70和辅助低温散热器20,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连接后中间冷却器31和第一阀门70。
因此,低温冷却剂通过连续经过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和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而循环。风门片29打开,且低温冷却剂的循环为略过经由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循环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中等,且发动机E的负荷高的情况。
如图6所示,在图3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一阀门7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1,且流入第二阀门9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同时低于T2时,操作第一阀门70,以连通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与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并操作第二阀门90,以关闭与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的连通,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连接后中间冷却器31和第一阀门70,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83连接第二阀门90和辅助高温散热器21。
因此,低温冷却剂通过连续经过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和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而循环,高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第二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1、82和84而循环。风门片29打开,且低温冷却剂循环为略过经由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循环,且高温冷却剂循环为略去经由辅助高温散热器21的循环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和发动机E的负荷中等的情况。在此时,发动机为怠速状态。
如图7所示,在风门片29关闭,使得外部空气不经过外部空气进气口22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一阀门7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等于或高于T1,流入第二阀门90中的冷却剂的温度等于或高于T2时,第一阀门70和第二阀门90的操作与图3的描述相同。
因此,低温冷却剂通过连续经过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62和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而循环。另外,高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1、82、83和84而循环。风门片29关闭,且冷却剂循环通过所有组成元件(所述所有组成元件构成为由冷却剂冷却)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和后冷凝器40的负荷中等的情况。
如图8所示,在图7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二阀门90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2时,第二阀门90的操作与图4的描述相同。
因此,高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第二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1、82和84而循环。风门片29关闭,且高温冷却剂循环为略过经由辅助高温散热器21的循环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中等,且发动机E的负荷低的情况。
如图9所示,在图7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一阀门70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1时,第一阀门70的操作与图5的描述相同。
因此,低温冷却剂通过连续经过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和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而循环。风门片29关闭,且低温冷却剂循环为略过经由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循环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低,且发动机E的负荷中等的情况。
如图10所示,在图7的状态下,当流入第一阀门70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1,且同时流入第二阀门90的冷却剂的温度低于T2时,第一阀门70和第二阀门90的操作与图6的描述相同。
因此,低温冷却剂通过连续经过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61、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66和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而循环,高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第二和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81、82和84而循环。风门片29关闭,且低温冷却剂循环为略过经由辅助低温散热器20的循环,且高温冷却剂循环为略去经由辅助高温散热器21的循环的所述情况可为后中间冷却器31的负荷和发动机E的负荷低的情况。在此时,发动机为怠速状态。
参照图11至图12,将详细描述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而实现的冷却剂的循环。
图11至图1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的操作图。
如图11至图1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3还包括第一、第二和第三热电发电器101、102和103,以与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2进行比较。同时,在有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3的描述中将省略与有关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冷却系统2的描述相同的组成元件的重复描述。
在本文中,热电发电通过利用如下现象而进行发电:如果在包括不同的两种类型的金属的闭合电路中的两个触电的温度彼此不同,则电流流动,热电发电器101、102和103的基本功能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公知的,因此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
第一热电发电器101设置于后中间冷却器31与第一阀门70之间。另外,经过后中间冷却器31的低温冷却剂经由第一热电发电器101流动。此外,制冷剂通道44通过第一热电发电器101,所述制冷剂通道44适应于使得经过后冷凝器40的制冷剂流动通过。即,第一热电发电器101通过利用经过低温散热器26的低温冷却剂与流动通过制冷剂通道44的制冷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第二热电发电器102设置为使得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和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从其通过。即,第二热电发电器102通过利用流动通过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的低温冷却剂与流动通过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82的高温冷却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第三热电发电器103设置为使得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和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从其通过。即,第三热电发电器103通过利用流动通过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64的低温冷却剂与流动通过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83的高温冷却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式,由于管出口16形成为使得经过空气管10和11并在车轮W的前方形成空气帘的空气的性能得以改进,因此空气动力学性能可以更好。另外,根据设置于空气管10和11处的散热器20和21,可实现有关冷却剂的循环的各种设计。此外,根据通过控制阀门70和90而实现各种冷却剂的循环,可改进针对发动机E情况的合适的冷却性能,因此燃料消耗可更好。
为了方便解释和精确限定所附权利要求,术语“上”、“下”、“内”和“外”被用于参考附图中所显示的这些特征的位置来描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
前面对本发明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成为毫无遗漏的,也不是想要把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及其各种变型和修改,很多修改和变化都是可能的。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价形式所限定。
Claims (14)
1.一种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
至少两个空气管,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在外部空气进气口的两侧形成,以将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吸入至发动机舱,并构造为吸入车辆前方的外部空气以使得所述外部空气朝向车轮流出;
低温散热器,所述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
高温散热器,所述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处,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
辅助低温散热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
辅助高温散热器,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设置于所述至少两个空气管中的另一个的内部,并构造为将冷却剂的热量释放至空气中;
涡轮增压器,所述涡轮增压器产生用于供给至发动机的压缩空气;
中间冷却器,所述中间冷却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和所述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涡轮增压器所产生的压缩空气;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产生用于以供给至空调的压缩制冷剂;
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利用经由所述低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从而冷却由所述压缩机所产生的压缩制冷剂;
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由所述发动机而循环至所述高温散热器;和
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设置为使得经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经过水冷型冷凝器,并再次循环至所述低温散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两个后管朝向车辆的后方方向逐渐更弯曲,以分别朝车轮方向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引导板设置于管出口,所述引导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从而朝向车轮引导空气流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引导板引导空气流动的方向,使得通过所述管出口流出的空气在车轮的前方形成空气帘,从而以设定角度引导在车轮的前方形成空气帘的空气,以使车轮侧表面处的空气帘的效果达到最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低温散热器设置于前管与后管之间,且所述低温散热器由在其中通过的经由所述前管和所述后管流动的空气冷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经由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和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流动的冷却剂与经过所述空气管的空气热交换,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和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分别设置于所述空气管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中间冷却器和所述冷凝器在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的后方接近发动机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低温冷却剂通道包括:
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与所述冷凝器;
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中间冷却器与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
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连接所述低温散热器与所述冷凝器;和
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从在所述辅助低温散热器与所述低温散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三低温冷却剂通道分支,以与设置于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上的第一阀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阀门进行控制,使得经由所述第一低温冷却剂通道流动通过所述第四低温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二低温冷却剂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高温冷却剂通道包括:
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将经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传输至发动机;
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将经过所述发动机的冷却剂传输至所述高温散热器;
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分支,以与所述辅助高温散热器连接,并再次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连接;和
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从所述第一高温冷却剂通道分支,并经由所述中间冷却器而连接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在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上分支的部分处,所述第二阀门进行控制,使得流动通过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的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三高温冷却剂通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阀门设置于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高温冷却剂通道的部分处,并操作为使得冷却剂选择性地流动通过所述第四高温冷却剂通道。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还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利用通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与通过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还包括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所述至少一个热电发电器利用通过所述低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与通过所述高温散热器的冷却剂之间的温差而进行热电发电。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其还包括风门片,所述风门片选择性地打开/关闭所述外部空气进气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40055060A KR101542992B1 (ko) | 2014-05-08 | 2014-05-08 | 자동차의 냉각 장치 |
KR10-2014-0055060 | 2014-05-08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82985A true CN105082985A (zh) | 2015-11-25 |
CN105082985B CN105082985B (zh) | 2019-01-08 |
Family
ID=5388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09935.7A Active CN105082985B (zh) | 2014-05-08 | 2014-11-27 |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76499B2 (zh) |
JP (1) | JP6530596B2 (zh) |
KR (1) | KR101542992B1 (zh) |
CN (1) | CN105082985B (zh) |
DE (1) | DE102014117542B4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78405A (zh) * | 2016-07-06 | 2016-09-28 | 浙江聚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运载工具的温差发电动力系统 |
CN106588650A (zh) * | 2016-03-25 | 2017-04-26 | 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 | 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过程中丙酮氰醇的给料方法和系统 |
CN107882624A (zh) * | 2017-12-19 | 2018-04-06 | 吉林大学 | 工程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 |
CN108569264A (zh) * | 2017-03-14 | 2018-09-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制动器冷却管的结构 |
CN109073067A (zh) * | 2016-04-28 | 2018-12-21 |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 用于越野车辆的进气组件 |
CN109707552A (zh) * | 2018-12-07 | 2019-05-03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内燃机车柴油机冷却水的预加热方法 |
CN110296240A (zh) * | 2019-05-22 | 2019-10-01 | 王影珍 | 一种可调止回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
CN112141229A (zh) * | 2020-09-30 | 2020-12-29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冷却模块及排风降阻机构 |
CN112360611A (zh) * | 2020-11-10 | 2021-02-12 |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用双冷却水循环散热装置 |
CN113232500A (zh) * | 2020-01-22 | 2021-08-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22878B1 (fr) * | 2014-06-27 | 2018-04-13 | Compagnie Plastic Omnium | Face avant de vehicule automobile avec entree d'air centrale et sorties laterales |
KR101646441B1 (ko) * | 2015-01-29 | 2016-08-0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aaf 및 ets 통합 제어방법 및 제어장치 |
DE112016003129T5 (de) * | 2015-07-10 | 2018-03-22 | Denso Corporation | Luftleitungs-Einheit und Kühlmodul |
US9669885B1 (en) * | 2015-12-04 | 2017-06-06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Regulation of downforce on a vehicle body via control of an airstream through a vehicle duct |
JP6402124B2 (ja) * | 2016-03-02 | 2018-10-10 | 日立建機株式会社 |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
KR101713741B1 (ko) * | 2016-03-30 | 2017-03-08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차량 엔진 룸 공기 유량 제어 시스템 및 그 제어 방법 |
JP6285978B2 (ja) * | 2016-03-31 | 2018-02-28 | 株式会社Subaru | 車両用空気流制御装置 |
US11260749B2 (en) * | 2016-09-26 | 2022-03-01 | Transportation Ip Holdings, Llc | Cooling control systems |
CN107288734A (zh) * | 2017-08-17 | 2017-10-24 | 东风贝洱热系统有限公司 | 重型柴油发动机高低温冷却系统及冷却回路 |
CN108790786B (zh) * | 2018-05-29 | 2022-03-15 | 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分布式越野车动力总成换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9356952B (zh) * | 2018-10-26 | 2024-03-19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一种鼓式制动器冷却装置 |
FR3100484B1 (fr) * | 2019-09-10 | 2022-05-20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Module de refroidissement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turbomachine tangentielle |
US11642933B2 (en) | 2020-06-24 | 2023-05-09 | Honda Motor Co., Ltd. | Heat transfer system for a vehicle |
US11639097B2 (en) | 2020-06-24 | 2023-05-02 | Honda Motor Co., Ltd. |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a vehicle |
CN112339723B (zh) * | 2020-11-13 | 2024-06-14 |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轮矿用车湿盘制动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
CN112455214B (zh) * | 2020-12-04 | 2022-06-21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散热装置及汽车散热系统 |
CN114961961A (zh) * | 2021-02-19 | 2022-08-30 |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冷却组件 |
CN115030808B (zh) * | 2022-07-11 | 2023-12-22 | 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 | 一种中冷器及车辆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8843A (en) * | 1994-03-24 | 1995-04-25 |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 and liquid cooled condenser therefor |
JP2006306226A (ja) * | 2005-04-27 | 2006-11-09 | Toyota Motor Corp | 空気流制御装置 |
CN101397929A (zh) * | 2007-09-25 | 2009-04-01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具有分离的冷却回路的冷却系统 |
US20100108001A1 (en) * | 2008-11-05 | 2010-05-06 | Rainer Scharp | Multi-part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
CN103649659A (zh) * | 2011-07-14 | 2014-03-19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多个腔室的制冷器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83545B2 (ja) | 2002-11-20 | 2008-04-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車両の冷却構造 |
JP2005178427A (ja) * | 2003-12-16 | 2005-07-07 | Calsonic Kansei Corp | 自動車のブレーキ冷却構造 |
JP2006082597A (ja) | 2004-09-14 | 2006-03-30 | Denso Corp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DE102006010247B4 (de) * | 2006-03-02 | 2019-12-19 | Man Truck & Bus Se | Antriebseinheit mit Wärmerückgewinnung |
JP2008154332A (ja) * | 2006-12-15 | 2008-07-03 | Fuji Electric Fa Components & Systems Co Ltd | インバータ装置 |
JP5240444B2 (ja) | 2008-07-04 | 2013-07-17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燃料電池車両の冷却装置 |
DE102008022554B4 (de) * | 2008-04-30 | 2025-05-15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Bugtei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2010069898A (ja) * | 2008-09-16 | 2010-04-02 | Mazda Motor Corp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JP2010249129A (ja) * | 2009-03-27 | 2010-11-04 | Calsonic Kansei Corp | チャージエアクーラ及び冷却システム |
KR101439126B1 (ko) | 2009-12-01 | 2014-09-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콘덴서-인터쿨러 일체형 쿨링모듈 구조 |
US10393005B2 (en) * | 2010-06-17 | 2019-08-2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Fuel efficient powertrain cooling systems and radiator modules |
DE102010037615B4 (de) * | 2010-09-17 | 2023-07-20 |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 Luftleiteinrichtung zur Kühlerabluftführung für eine Kühlereinheit |
KR20120127761A (ko) | 2011-05-13 | 2012-11-2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열전발전 장치 |
KR20130049999A (ko) | 2011-11-07 | 2013-05-15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복합쿨링장치 |
KR101371455B1 (ko) | 2011-12-09 | 2014-03-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컨 시스템 |
KR20140055060A (ko) | 2012-10-30 | 2014-05-09 |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 터프니스가 우수한 편평 유리섬유 강화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
JP6011474B2 (ja) * | 2013-06-21 | 2016-10-19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KR101534713B1 (ko) * | 2013-12-18 | 2015-07-07 | 현대자동차 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에어 덕트 및 냉각 장치 |
-
2014
- 2014-05-08 KR KR1020140055060A patent/KR101542992B1/ko active Active
- 2014-11-18 JP JP2014233419A patent/JP6530596B2/ja active Active
- 2014-11-23 US US14/551,032 patent/US977649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11-27 CN CN201410709935.7A patent/CN105082985B/zh active Active
- 2014-11-28 DE DE102014117542.5A patent/DE102014117542B4/de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08843A (en) * | 1994-03-24 | 1995-04-25 | Modine Manufacturing Co. | Vehicular cooling system and liquid cooled condenser therefor |
JP2006306226A (ja) * | 2005-04-27 | 2006-11-09 | Toyota Motor Corp | 空気流制御装置 |
CN101397929A (zh) * | 2007-09-25 | 2009-04-01 | 福特环球技术公司 | 具有分离的冷却回路的冷却系统 |
US20100108001A1 (en) * | 2008-11-05 | 2010-05-06 | Rainer Scharp | Multi-part piston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and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
CN103649659A (zh) * | 2011-07-14 | 2014-03-19 | Bsh博世和西门子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具有多个腔室的制冷器具 |
Cited By (1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588650A (zh) * | 2016-03-25 | 2017-04-26 | 中国石油集团东北炼化工程有限公司吉林设计院 | 甲基丙烯酸甲酯制备过程中丙酮氰醇的给料方法和系统 |
US11293540B2 (en) | 2016-04-28 | 2022-04-05 |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CN109073067A (zh) * | 2016-04-28 | 2018-12-21 |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 用于越野车辆的进气组件 |
US12055208B2 (en) | 2016-04-28 | 2024-08-06 |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CN109073067B (zh) * | 2016-04-28 | 2022-07-22 | 庞巴迪动力产品公司 | 用于越野车辆的进气组件 |
US11391361B2 (en) | 2016-04-28 | 2022-07-19 | Bombardier Recreational Products Inc. | Air intake system for an off-road vehicle |
CN105978405A (zh) * | 2016-07-06 | 2016-09-28 | 浙江聚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运载工具的温差发电动力系统 |
CN108569264A (zh) * | 2017-03-14 | 2018-09-2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制动器冷却管的结构 |
CN108569264B (zh) * | 2017-03-14 | 2021-03-1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制动器冷却管的结构 |
CN107882624A (zh) * | 2017-12-19 | 2018-04-06 | 吉林大学 | 工程车辆双循环冷却系统 |
CN109707552A (zh) * | 2018-12-07 | 2019-05-03 | 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 内燃机车柴油机冷却水的预加热方法 |
CN110296240A (zh) * | 2019-05-22 | 2019-10-01 | 王影珍 | 一种可调止回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
CN110296240B (zh) * | 2019-05-22 | 2020-11-10 | 苏州贡湖精密制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可调止回阀、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汽车 |
CN113232500A (zh) * | 2020-01-22 | 2021-08-10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辆 |
CN112141229A (zh) * | 2020-09-30 | 2020-12-29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冷却模块及排风降阻机构 |
CN112141229B (zh) * | 2020-09-30 | 2024-01-23 | 的卢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冷却模块及排风降阻机构 |
CN112360611A (zh) * | 2020-11-10 | 2021-02-12 | 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大型矿用液压挖掘机用双冷却水循环散热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542992B1 (ko) | 2015-08-07 |
CN105082985B (zh) | 2019-01-08 |
DE102014117542B4 (de) | 2021-05-27 |
JP6530596B2 (ja) | 2019-06-12 |
US20150322845A1 (en) | 2015-11-12 |
US9776499B2 (en) | 2017-10-03 |
JP2015214324A (ja) | 2015-12-03 |
DE102014117542A1 (de) | 2015-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82985A (zh) |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 |
US9796246B2 (en) | Vehicle heat pump device, and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device | |
CN108973596B (zh) | 车辆的加热、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 |
CN114144321B (zh) | 用于车辆的热管理装置以及用于车辆的热管理方法 | |
US10131205B2 (en) | Climate control system | |
US9586474B2 (en) | Air duct and cooling system for vehicle | |
US20180339570A1 (en) | Hvac system of vehicle | |
US20090014150A1 (en) | Vehicle Air Conditioner | |
KR102576259B1 (ko) | 전기자동차용 냉난방 시스템 | |
CN105089768B (zh) | 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 | |
US20160160736A1 (en) | Water-cooling intercooler apparatus | |
CN105089766B (zh) | 用于车辆的冷却和热电动力发电系统 | |
US20080178825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oling a power source enclosure | |
CN114502403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设备 | |
CN105128653A (zh) | 车辆的气流控制系统 | |
KR102152616B1 (ko) | 자동차의 냉각 장치 | |
KR101534713B1 (ko) | 자동차의 에어 덕트 및 냉각 장치 | |
JP5907275B2 (ja) | 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 | |
KR20180126115A (ko) | 차량용 열관리 장치 | |
KR102152617B1 (ko) | 자동차의 냉각 장치 | |
KR101896315B1 (ko) | 차량의 냉각/열전 발전 시스템 | |
CN118372607A (zh) | 车辆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 |
JP2022056954A (ja) | 冷却装置 | |
KR101927165B1 (ko) | 차량의 냉각/열전 발전 시스템 | |
JP2018135781A (ja) | 冷却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