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71098A - 可旋转插头 - Google Patents
可旋转插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71098A CN105071098A CN201510471115.3A CN201510471115A CN105071098A CN 105071098 A CN105071098 A CN 105071098A CN 201510471115 A CN201510471115 A CN 201510471115A CN 105071098 A CN105071098 A CN 1050710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pivot
- rotatable plug
- cable
- included ang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旋转插头,主要是由第一、二基座所枢接而成的插头,且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当第二基座沿着枢接轴线旋转时,第一、二基座可达成折叠的效果。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的缆线连接于公接头,不需要另外枢设接线端,结构较为精简,且大幅提升安全性,当第二基座沿着枢接轴线旋转时,不会扭转第一、二基座内的缆线。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分案申请,其母案申请的申请号为201010282730.7,申请日为2010年09月13日,发明名称为“可旋转插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旋转插头,特别涉及一种由第一、二基座所枢接而成的插头,且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为了达到插头可旋转的目的,通常端子与接线端也需要枢接,所以,端子与接线端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安全性也令人疑虑,例如中国台湾公告的第565062号新型专利所公开的可旋转插头。此外,现有技术的操作方式较为传统,已不能满足创新市场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
一种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座,具有公接头;
一第二基座,枢设于该第一基座;以及
一缆线,穿过该第一、二基座而电性连接于该公接头;其中该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该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θ,且该第二基座可沿着该枢接轴线旋转,夹角θ的较佳值为0°<θ<90°。
一种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座,具有公接头,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接触面上设有半圆形导槽;
一第二基座,枢设于该第一基座,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突柱,该突柱可在该导槽的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之间移动;以及
一缆线,穿过该第一、二基座而电性连接于该公接头;其中,该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该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θ,且该第二基座可沿着该枢接轴线旋转,夹角θ的较佳值可为25°<θ<65°。
一种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座,具有公接头,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接触面上设有下陷平面;
一第二基座,枢设于该第一基座,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突柱,该突柱可在该下陷平面的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之间移动;以及
一缆线,穿过该第一、二基座而电性连接于该公接头;其中,该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该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θ,且该第二基座可沿着该枢接轴线旋转,夹角θ的较佳值可为35°<θ<55°。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发明的缆线连接于公接头,不需要另外枢设接线端,结构较为精简,且大幅提升安全性,当第二基座沿着枢接轴线旋转时,不会扭转第一、二基座内的缆线。
本发明具有另一有益的效果:本发明的第二基座沿着枢接轴线旋转时,第一、二基座却可达成折叠的效果,此一旋转与折叠之间的交互变化,可以满足创新市场的需求。
为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第一定位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第二定位状态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枢接状态(一)的部分剖视图。
图3A、3B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枢接状态(二)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枢接状态(三)的部分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枢接状态(四)的部分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枢接状态(五)的部分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的限制机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可旋转插头的另一限制机构分解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第一基座
12第一凹槽
14滑槽
15第一接触面
16定位件
18第二凹槽
20第二基座
25第二接触面
30公接头
40缆线
50,50a,50b,50c枢轴
52,52a第一止挡部
52d多个弹性卡勾
52,52b,52cC形扣
54第二止挡部
54bC形扣
56孔洞
60限制机构
62导槽(凹陷部)
64突柱(止挡件)
66下陷平面(凹陷部)
68突块(止挡件)
100插头
151轴孔
251轴孔
621第一端壁
622第二端壁
661第一端壁
662第二端壁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插头100,如图1及图2所示,包括第一基座10以及第二基座20,第一基座10具有突出的公接头30,缆线40连接于公接头30。第二基座20枢接于第一基座10,且第二基座20的枢接轴线B与第一基座10的中心轴线A形成一夹角θ,第二基座20可沿着枢接轴线B旋转,其中,夹角θ的范围是大于零度且小于九十度,例如:θ的较佳值可为0°<θ<90°,或者为25°<θ<65°,或者为35°<θ<55°,而θ的最佳值可为45°。再者,第二基座20设有可往复移动的定位件16,第二基座20未转动前,使用者可推动定位件16伸入第一基座10的第一凹槽12,使第二基座20位于第一定位状态(如图1所示者);当使用者推动定位件16退出第一凹槽12时,使用者可沿着枢接轴线B旋转第二基座20;当使用者推动定位件16伸入第一基座10的第二凹槽18时,第二基座20位于第二定位状态(如图2所示者)。此外,第二基座20可进一步设有滑槽14,以容置定位件16。
请参照图3所示,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20是以一枢轴50彼此枢接,枢轴50穿设于第一基座10的轴孔151及第二基座20的轴孔251,枢轴50的中央具有一孔洞56以容许缆线40通过,枢轴50的两端具有第一止挡部52及第二止挡部54;其中,第一止挡部52阻止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脱离,第二止挡部54阻止第二基座20与枢轴50脱离,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20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第一接触面15与第二接触面25。枢轴50的较佳组装方式之一,是将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20皆分割成两壳体(图未示出),且分割两轴孔151,251,当第一基座10的两壳体组合于枢轴50的一端时,第一止挡部52位于第一基座10的内部,且当第二基座20的两壳体组合于枢轴50的另一端时,第二止挡部54位于第二基座20的内部,即达成枢轴50的组装。当然,第一基座10、第二基座20与枢轴50的组装方式并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3A、3B所示,枢轴50的两端亦具有多个弹性卡勾52d及第二止挡部54;其中,多个弹性卡勾52d易于穿入第一基座10的轴孔151,且多个弹性卡勾52d同样可阻止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脱离,而第二止挡部54亦可阻止第二基座20与枢轴50脱离。
请参照图4所示,第二基座20具有一枢轴50a,第二基座20以枢轴50a穿设于第一基座10的轴孔151而达成与第一基座10的枢接,枢轴50a的中央具有一孔洞56以容许缆线40通过,枢轴50a的前端具有第一止挡部52a;其中,第一止挡部52a阻止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a脱离。枢轴50a的较佳组装方式之一,是将第一基座10分割成两壳体(图未示出),且分割轴孔151,当第一基座10的两壳体组合于枢轴50a的前端时,第一止挡部52a位于第一基座10的内部,即达成枢轴50a的组装。当然,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a的组装方式并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5所示,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20是以一枢轴50b彼此枢接,枢轴50b穿设于第一基座10的轴孔151及第二基座20的轴孔251,枢轴50b的中央具有一孔洞56以容许缆线40通过,枢轴50b的两端设置有C形扣52b及C形扣54b;其中,C形扣52b阻止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b脱离,C形扣54b阻止第二基座20与枢轴50b脱离。枢轴50b的较佳组装方式之一,是将枢轴50b穿设于两轴孔151,251,再将C形扣52b及C形扣54b分别固定于枢轴50b的两端,使得C形扣52b位于第一基座10的内部,且C形扣54b位于第二基座20的内部,即达成枢轴50b的组装。当然,第一基座10、第二基座20与枢轴50b的组装方式并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6所示,第二基座20具有一枢轴50c,第二基座20以枢轴50c穿设于第一基座10的轴孔151而达成与第一基座10的枢接,枢轴50c的中央具有一孔洞56以容许缆线40通过,枢轴50c的前端设置有C形扣52c;其中,C形扣52c阻止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c脱离。枢轴50c的较佳组装方式之一,是将枢轴50c穿设于轴孔151,再将C形扣52c固定于枢轴50c的前端,使得C形扣52c位于第一基座10的内部,即达成枢轴50c的组装。当然,第一基座10与枢轴50c的组装方式并不限于此。
请参照图7所示,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20之间可进一步设有限制机构60,例如:在第一接触面15上设有半圆形导槽62,且第二接触面25上设有突柱64,突柱64并可在导槽62的第一端壁621及第二端壁622之间移动,由此,限制第二基座20的旋转范围。
请参照图8所示,第一基座10与第二基座20之间可进一步设有另一限制机构60,例如:在第一接触面15上设有下陷平面(凹陷部)66,且第二接触面25上设有突柱68,下陷平面66的高度低于第一接触面15,突柱68并可在下陷平面66的第一端壁661以及第二端壁662之间移动,由此,限制第二基座20的旋转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意欲局限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故凡是对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4)
1.一种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座,具有公接头;
一第二基座,枢设于该第一基座;以及
一缆线,穿过该第一、二基座而电性连接于该公接头;其中,该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该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θ,且该第二基座可沿着该枢接轴线旋转,夹角θ的值为25°<θ<65°,
其中,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接触面上设有半圆形导槽,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接触斜面上设有突柱,该突柱在该导槽的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之间移动,由此,限制该第二基座的旋转范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座具有一枢轴,该枢轴穿设于该第一基座的轴孔,该缆线穿过该枢轴中央的一孔洞,且该枢轴的前端具有第一止挡部,该第一、二基座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基座具有一枢轴,该枢轴穿设于该第一基座的轴孔,该缆线穿过该枢轴中央的一孔洞,且该枢轴的前端设置有C形扣,该第一、二基座分别具有相对应的第一接触面与第二接触面。
4.一种可旋转插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座,具有公接头;
一第二基座,枢设于该第一基座;以及
一缆线,穿过该第一、二基座而电性连接于该公接头;其中,该第二基座的枢接轴线与该第一基座的中心轴线形成一夹角θ,且该第二基座可沿着该枢接轴线旋转,夹角θ的值为35°<θ<55°,
其中,该第一基座的第一接触面上设有下陷平面,该第二基座的第二接触面上设有突柱,该突柱在该下陷平面的第一端壁及第二端壁之间移动,由此,限制该第二基座的旋转范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102827307A CN102403638A (zh) | 2010-09-13 | 2010-09-13 | 可旋转插头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27307A Division CN102403638A (zh) | 2010-09-13 | 2010-09-13 | 可旋转插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71098A true CN105071098A (zh) | 2015-11-18 |
Family
ID=458855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71115.3A Pending CN105071098A (zh) | 2010-09-13 | 2010-09-13 | 可旋转插头 |
CN2010102827307A Pending CN102403638A (zh) | 2010-09-13 | 2010-09-13 | 可旋转插头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2827307A Pending CN102403638A (zh) | 2010-09-13 | 2010-09-13 | 可旋转插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2) | CN105071098A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10224A (en) * | 1989-11-15 | 1992-05-05 | Stc Plc | Flexible cable termination with swivel couplings |
US5658152A (en) * | 1995-06-07 | 1997-08-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hree prong swivel plug |
CN2572598Y (zh) * | 2002-09-30 | 2003-09-10 | 王招吉 | 防尘插座组件 |
CN1567659A (zh) * | 2003-06-12 | 2005-01-1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改变角度的转接通讯插座 |
CN201075535Y (zh) * | 2007-06-05 | 2008-06-18 | 廖翰华 | Usb集线器 |
CN201111929Y (zh) * | 2007-10-17 | 2008-09-10 | 张志成 | 可变换型体的饰坠型随身碟 |
CN101521344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音频转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21523A (ja) * | 1998-07-03 | 2000-01-21 | Tookado:Kk | 電子機器の中継器 |
-
2010
- 2010-09-13 CN CN201510471115.3A patent/CN105071098A/zh active Pending
- 2010-09-13 CN CN2010102827307A patent/CN1024036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110224A (en) * | 1989-11-15 | 1992-05-05 | Stc Plc | Flexible cable termination with swivel couplings |
US5658152A (en) * | 1995-06-07 | 1997-08-19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 Three prong swivel plug |
CN2572598Y (zh) * | 2002-09-30 | 2003-09-10 | 王招吉 | 防尘插座组件 |
CN1567659A (zh) * | 2003-06-12 | 2005-01-19 | 致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可改变角度的转接通讯插座 |
CN201075535Y (zh) * | 2007-06-05 | 2008-06-18 | 廖翰华 | Usb集线器 |
CN201111929Y (zh) * | 2007-10-17 | 2008-09-10 | 张志成 | 可变换型体的饰坠型随身碟 |
CN101521344A (zh) * | 2008-02-29 | 2009-09-02 | 富港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音频转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403638A (zh) | 2012-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482382B (zh) | 薄型電連接器以及具有薄型電連接器的電子裝置 | |
CN105611756B (zh) | 电子装置 | |
CN201038406Y (zh) | 电源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 |
TW201318280A (zh) | 電連接器 | |
US20130130523A1 (en) | Structure of lift cover connector | |
CN201213173Y (zh) | 一种传输线连接器装置 | |
TWI395381B (zh) | 可旋轉插頭 | |
CN201656165U (zh) | 电源连接器的插座和插头、以及电源连接器 | |
CN105071098A (zh) | 可旋转插头 | |
CN205319424U (zh) | 电池连接器 | |
TWM450114U (zh) | 薄型電連接器以及具有薄型電連接器的電子裝置 | |
CN104836075A (zh) | 网线插座组及网线插座的保护盖 | |
TWI500225B (zh) | 用來連接線纜與插座之連接器組合 | |
US8602824B2 (en) | Ultrathin USB female connector | |
US8647145B2 (en) | Communication connector having a cover movable along an incline relative to a case | |
CN202333250U (zh) | 线匣、线匣与基座的结构及具有线匣的线缆连接器 | |
US2025001552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CN104300334A (zh) | 用来连接线缆与插座的连接器组合 | |
CN220439960U (zh) | 具有导引结构的连接器及其壳体 | |
CN1925233B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3596429U (zh) |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 |
CN220628060U (zh) | 电池装置及电池堆叠系统 | |
TWM368934U (en) | Fool-proof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02025943U (zh) | Io卡接口的连接器结构 | |
CN102856709A (zh) | 旋转式网络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