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62342A - 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Google Patents
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62342A CN105062342A CN201510492297.2A CN201510492297A CN105062342A CN 105062342 A CN105062342 A CN 105062342A CN 201510492297 A CN201510492297 A CN 201510492297A CN 105062342 A CN105062342 A CN 105062342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s
- synthetic resins
- hours
- chainextender
- silicone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树脂,其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有机硅油25~35份、多元醇25~35份、异氰酸酯25~35份、二酐5~10份、扩链剂5~10份。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其将4.5~18重量份的合成树脂与82~95.5重量份稀释剂混合均匀制得。本发明背涂液耐温可高达500℃以上,毒性低:使用挥发性较弱、毒性较低的溶剂代替现使用的苯类、酮类等高毒性溶剂。该背涂液产品可广泛应用于烫印行业的热打码色带、热打码碳带及条幅色带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合成树脂,还涉及一种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其主要适用于烫印行业的热打码色带、热打码碳带、条幅及条码等碳带的背涂液。
背景技术
背涂液的合成树脂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有商品出售,但目前市场的产品主要存在两个缺陷:耐温性差(耐温200-250度)、毒性大(即使用易挥发性有机溶剂)。本发明用合成的聚氨酯酰亚胺改性树脂,则刚好克服了上述的两个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合成树脂及一种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该背涂液具有较好的耐温性、爽滑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成树脂,其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有机硅油25~35份、多元醇25~35份、异氰酸酯25~35份、二酐5~10份、扩链剂5~10份。
具体的,所述有机硅油为羟基硅油、羟烷基硅油中的一种或种。
所述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己内酯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二酐为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
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乙二醇、己二醇、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一种上述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有机硅油、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将其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氛下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5~7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按比例称取二酐,将其加入步骤1)所得预聚体溶液中,80~90℃继续反应至无气体产生(约需2~4小时);
3)按比例称取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80℃继续反应2~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具体的,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有机溶剂与有机硅油、多元醇、异氰酸酯、二酐和扩链剂五种原料的总重量比为2~8:1。
一种利用上述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其将4.5~18重量份的合成树脂与82~95.5重量份稀释剂混合均匀制得。
具体的,所述稀释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或两种。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成树脂以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耐高温背涂液。该背涂液可耐温度高达500℃以上,且毒性低。背涂液原料中使用挥发性较弱、毒性较低的溶剂代替现有使用的苯类、酮类等毒性较高的溶剂,该背涂液涂布在色带(碳带)基膜的背面,固化后形成保护膜,该保护膜增加了色带(碳带)基膜的耐温性和爽滑性,大大扩展了色带(碳带)使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烫印行业的热打码色带、热打码碳带及条幅色带等产品。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等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下述各实施例中,各原料份数均以重量份计。
实施例1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7份、羟基硅油3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3份溶于50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5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3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600份合成树脂与44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0℃。
实施例2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溶于75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5℃,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10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850份合成树脂与415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20℃。
实施例3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溶于50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10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600份合成树脂与44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3℃。
实施例4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3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3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25份溶于40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0℃,搅拌反应7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5份均苯四甲酸酐,80℃继续反应4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500份合成树脂与45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09℃。
实施例5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3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溶于75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7.5份顺丁烯二酸酐,80℃继续反应3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7.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850份合成树脂与415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7℃。
实施例6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5份溶于20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3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70℃继续反应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300份合成树脂与47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30℃。
实施例7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30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3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溶于80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乙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5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900份合成树脂与41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0℃。
实施例8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30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溶于750份的有机溶剂N,N-二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5℃,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5份顺丁烯二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10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850份合成树脂与415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09℃。
实施例9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35份溶于75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5℃,搅拌反应7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80℃继续反应4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850份合成树脂与415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20℃。
实施例10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35份溶于500份的有机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5℃,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乙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600份合成树脂与44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2℃。
实施例11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10份、羟烷基硅油15份、聚碳酸酯二醇15份、聚四氢呋喃二醇15份、六亚甲基二异酸酯20份和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15份溶于由4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400份N,N-二甲基乙酰胺组成的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2.5份均苯四甲酸酐和2.5份顺丁烯二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2.5份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和2.5份己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900份合成树脂与41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24℃。
实施例12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15份、羟烷基硅油15份、聚乙二醇20份、聚四氢呋喃二醇1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15份和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10份溶于800份N,N-二甲基乙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2.5份均苯四甲酸酐和2.5份顺丁烯二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2.5份1,4-丁二醇和2.5份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900份合成树脂与41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1℃。
实施例13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0份、羟烷基硅油15份、聚丙二醇5份、聚四氢呋喃二醇20份和甲苯二异氰酸酯30份溶于8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2.5份均苯四甲酸酐和2.5份顺丁烯二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2.5份1,4-丁二醇和2.5份己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900份合成树脂与41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3℃。
实施例14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15份、羟烷基硅油10份、聚乙二醇1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10份和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35份溶于由4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和400份N,N-二甲基乙酰胺组成的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4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900份合成树脂与41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44℃。
实施例15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烷基硅油25份、聚碳酸酯二醇15份、聚四氢呋喃二醇15份、甲苯二异氰酸酯20份和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5份溶于5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10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600份合成树脂与44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22℃。
实施例16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15份、羟烷基硅油10份、聚四氢呋喃二醇25份和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35份溶于2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6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7.5份均苯四甲酸酐,80℃继续反应3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7.5份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70℃继续反应3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300份合成树脂与47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乙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03℃。
实施例17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10份、聚己内酯二醇20份、甲苯二异氰酸酯15份和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17.5份溶于5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7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7.5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4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600份合成树脂与44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3℃。
实施例18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10份、羟烷基硅油15份、聚丙二醇10份、聚碳酸酯二醇1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7.5份和异佛二烷酮二异氰酸酯17.5份溶于75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8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7.5份均苯四甲酸酐,8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7.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继续反应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850份合成树脂与415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25℃。
实施例19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20份、羟烷基硅油15份、聚丙二醇10份、聚乙二醇1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2.5份和异佛二烷酮二异氰酸酯15份溶于8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7.5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2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900份合成树脂与41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03℃。
实施例20
1.制备合成树脂:
1)取羟基硅油10份、羟烷基硅油15份、聚己二酸己二醇酯20份、聚丙二醇15份、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10份和六亚甲基二异酸酯15份溶于500份N,N-二甲基甲酰胺有机溶剂中,在氮气气氛下升温至90℃,搅拌反应5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取10份均苯四甲酸酐,90℃继续反应3小时至无气体产生;
3)取5份1,4-丁二醇作为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80℃继续反应2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2.制备背涂液:
将600份合成树脂与4400份的稀释剂N,N-二甲基甲酰胺混合均匀,装瓶即可。
3.耐温性能测试:
参照GB/T1735-2009《色漆和清漆耐热性的测定》进行,其耐温可达510℃。
Claims (10)
1.一种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成:有机硅油25~35份、多元醇25~35份、异氰酸酯25~35份、二酐5~10份、扩链剂5~1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硅油为羟基硅油、羟烷基硅油中的一种或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元醇为聚醚多元醇或聚酯多元醇;所述聚醚多元醇为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和聚四氢呋喃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所述聚酯多元醇为聚己二酸己二醇酯、聚己内酯二醇和聚碳酸酯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二酮二异氰酸酯和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酐为顺丁烯二酸酐、均苯四甲酸酐中的一种或两种。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树脂,其特征在于,所述扩链剂为1,4-丁二醇、乙二醇、己二醇、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和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按比例称取有机硅油、多元醇和异氰酸酯,将其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惰性气氛下升温至80~90℃,搅拌反应5~7小时,即得预聚体溶液;
2)按比例称取二酐,将其加入步骤1)所得预聚体溶液中,80~90℃继续反应至无气体产生;
3)按比例称取扩链剂,将其加入步骤2)所得产物中,60~80℃继续反应2~4小时,即得合成树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合成树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所述有机溶剂与有机硅油、多元醇、异氰酸酯、二酐和扩链剂五种原料的总重量比为2~8:1。
9.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其特征在于,将4.5~18重量份的合成树脂与82~95.5重量份稀释剂混合均匀制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背涂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稀释剂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中的一种或两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92297.2A CN105062342A (zh) | 2015-08-12 | 2015-08-12 | 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492297.2A CN105062342A (zh) | 2015-08-12 | 2015-08-12 | 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62342A true CN105062342A (zh) | 2015-11-18 |
Family
ID=544918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92297.2A Pending CN105062342A (zh) | 2015-08-12 | 2015-08-12 | 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5062342A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03364A (zh) * | 2017-11-23 | 2018-04-13 |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条码碳带背涂层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条码碳带背涂液及其应用 |
CN113444405A (zh) * | 2020-03-27 | 2021-09-28 |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热升华色带和用于热升华色带的背涂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304743A (zh) * | 2022-08-24 | 2022-11-08 | 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有机硅聚酯树脂及利用该聚酯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0340A (ja) * | 2004-01-08 | 2005-08-18 | Hitachi Chem Co Ltd | ポリウレタンイミド樹脂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接着剤組成物 |
CN101921363A (zh) * | 2010-09-09 | 2010-12-22 | 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CN102816430A (zh) * | 2012-06-07 | 2012-12-12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聚(氨酯-酰亚胺)杂化材料制备方法 |
CN103509167A (zh) * | 2013-07-25 | 2014-01-15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抗熔滴耐高温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965431A (zh) * | 2014-05-16 | 2014-08-06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
2015
- 2015-08-12 CN CN201510492297.2A patent/CN105062342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20340A (ja) * | 2004-01-08 | 2005-08-18 | Hitachi Chem Co Ltd | ポリウレタンイミド樹脂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接着剤組成物 |
CN101921363A (zh) * | 2010-09-09 | 2010-12-22 | 焦作市卓立烫印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CN102816430A (zh) * | 2012-06-07 | 2012-12-12 | 北京化工大学 | 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改性聚(氨酯-酰亚胺)杂化材料制备方法 |
CN103509167A (zh) * | 2013-07-25 | 2014-01-15 | 北京理工大学 | 一种抗熔滴耐高温聚酰亚胺型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965431A (zh) * | 2014-05-16 | 2014-08-06 |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 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A.RAVVE著: "《高分子化学原理 第二版》", 31 January 2008,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黄丽: "《高分子材料第二版》", 28 February 2010, 化学工业出版社 *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03364A (zh) * | 2017-11-23 | 2018-04-13 | 河南省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条码碳带背涂层用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条码碳带背涂液及其应用 |
CN113444405A (zh) * | 2020-03-27 | 2021-09-28 | 湖南鼎一致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热升华色带和用于热升华色带的背涂液及其制备方法 |
CN115304743A (zh) * | 2022-08-24 | 2022-11-08 | 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有机硅聚酯树脂及利用该聚酯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CN115304743B (zh) * | 2022-08-24 | 2024-05-24 | 焦作卓立膜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合成有机硅聚酯树脂及利用该聚酯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14108B (zh) | 一种软包装复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EP2087023B1 (de) | Lösungen blockerter polyimide bzw. polyamidimide | |
CN102796242B (zh) | 单组分耐蒸煮复合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 |
DK2265653T3 (en) | CARDABLE COMPOUNDS COMPREHENSIVE COLOR INDICATORS TO SHOW CURRENT PROGRESS | |
EP2655465B1 (en) | Polyurethane adhesive having low gross heat of combustion and insulation panels assembled with such adhesives | |
EP2486072A1 (en) | Polyurethane formulation with high green strength and gunnability | |
CN101302394A (zh) | 脂肪族喷涂聚脲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施工方法 | |
CN109486384A (zh) | 一种聚脲型聚天门冬氨酸酯涂料原料组合物、源自其的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H11152321A (ja) | ウレタンプレポリマー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塗料組成物 | |
CN103436148A (zh) | 一种聚脲涂料配方及用其制备的聚脲涂料 | |
CN106497494A (zh) | 一种喷涂型无溶剂聚氨酯胶黏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062342A (zh) | 合成树脂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
CN101993628B (zh) | 一种醇溶性双组分耐高温蒸煮塑料凹版复合油墨的制备方法 | |
CN103012724A (zh) | 凹版复合油墨用聚氨酯树脂的制备方法 | |
CN106366323A (zh) | 一种易于水分散的聚酯树脂 | |
CN103965431B (zh) | 合成树脂、制备方法及利用该合成树脂制备的背涂液 | |
CN104087148A (zh) | 高强度聚氨酯防水涂料 | |
CN105026454A (zh) | 制备具有高纯度的tdi-三聚体的方法 | |
CN103980804A (zh) | 形成双层涂层的方法 | |
CN111116856A (zh) | 单组分高固含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2174286B (zh) | 一种具有较低voc的航空器用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5232285B (zh) | 一种合成革用无溶剂聚氨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JP2014196413A (ja) | グラビア印刷インキ用樹脂組成物 | |
CN104987826A (zh) | 一种单组分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0358047B (zh) | 一种环保型耐温转移涂料用水性聚氨酯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