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6872B - 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26872B CN105026872B CN201480010998.1A CN201480010998A CN105026872B CN 105026872 B CN105026872 B CN 105026872B CN 201480010998 A CN201480010998 A CN 201480010998A CN 105026872 B CN105026872 B CN 10502687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collecting pipe
- longitudinal direction
- head cover
- flow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325 perco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6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844 mel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018 mel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672694 Citrus reticula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20 comb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8 in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18 rheomet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9/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plate-like or laminated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9/0093—Multi-circuit heat-exchangers, e.g. integrating different heat exchange sections in the same unit or heat-exchangers for more than two fluid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F28D1/05391—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with multiple rows of conduits or with multi-channel conduits combined with a particular flow pattern, e.g. multi-row multi-stage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02—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 F28F9/020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F28F9/0214—Header boxes having their inner space divided by partitions for elongated header box, e.g. with transversal and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having only longitudinal parti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9/00—Casings; Header boxes; Auxiliary supports for elements; Auxiliary members within casings
- F28F9/02—Header boxes; End plates
- F28F9/0219—Arrangements for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asing or header box; Header box sub-elements
- F28F9/0224—Header boxes formed by sealing end plates into co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彼此相邻的第一流动通道(5,6)和第二流动通道(5,6)的换热器(10),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和所述第二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一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一收集管(27)中并且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二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二收集管(33)中,其中所述第一收集管(27)具有第一底部(15)和第一顶盖(16),并且所述第二收集管(33)具有第二底部(15)和第二顶盖(30),其中所述第一底部(15)和所述第二底部(15)具有多个开口(28),所述流动通道(5,6)的所述端部区域容纳到所述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一收集管(27)具有第一纵向通道(17)和第二纵向通道(18),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6)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动通道(5,6)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流体连通,其中所述第二收集管(33)具有第二顶盖(30),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第二收集管(33)的所述第二底部(15)构成横向通道(34),其中第一流动通道(5,6)和第二流动通道(5,6)分别经由横向通道(34)彼此流体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彼此相邻的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一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一收集管中并且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二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二收集管中,其中第一收集管具有第一底部和第一顶盖并且第二收集管具有第二底部和第二顶盖,其中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具有多个开口,流动通道的端部区域容纳到所述开口中,其中第一收集管具有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其中第一流动通道与第一纵向通道流体连通并且第二流动通道与第二纵向通道流体连通。
背景技术
对于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的而且在传统方式被驱动的机动车辆中的空调调节、尤其是加热而言,除了已知的PTC加热体之外也可以使用热泵。为了实现车辆的尽可能高的可达范围,优选空调调节系统的能量需求尽可能低。
使用热泵相较于使用PTC加热体是有利的,因为能量需求明显更低。热泵的能量需求大致是PTC加热体的能量需求的一半大。
在空调设备的热泵运行中起冷凝器作用的并且由此用作用于加热乘客舱的热源的换热器通常集成在空调装置本身中。由此得出:对于冷凝器仅提供小的安装空间。这对于冷凝器内的温度分布是特别不利的。
然而为了在冷凝器中、尤其是在制冷剂冷凝时实现有利的温度分布,可以使用冷凝器的两排的设置。其特征在于,两排管沿着空气穿流方向依次设置。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两排的冷凝器的实施方案已知的是,所述冷凝器每排分别具有两个收集管。由此产生如下缺点:如所需要制冷剂量更高、部件的熔焊更耗费或者连接装置的密封性难以制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是优化的。此外,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换热器在空调设备中的设置。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的换热器实现。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彼此相邻的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一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一收集管中并且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二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二收集管中,其中第一收集管具有第一底部和第一顶盖并且第二收集管具有第二底部和第二顶盖,其中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具有多个开口,流动通道的端部区域容纳到所述开口中,其中第一收集管具有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其中第一流动通道与第一纵向通道流体连通并且第二流动通道与第二纵向通道流体连通,其中第二收集管具有第二顶盖,所述第二顶盖与第二收集管的第二底部形成横向通道,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分别经由横向通道彼此流体连通。
换热器设计为,使得流体能够经由流体入口入流到第一收集管的纵向通道的一个、例如第一纵向通道中并且在该处经由配设给相应的纵向通道的流动通道分布。流体随后穿流相应的流动通道、例如第一流动通道,并且在第二收集管中转向到相应其他的流动通道、例如第二流动通道中。对此,第二收集管构成横向通道,所述横向通道分别将第一流动通道与第二流动通道流体连接。接着,流体回流到第一收集管中,然而在此回流到相应其他的纵向通道、例如第二纵向通道中。流体从该处经由流体出口从换热器中出流。
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优选分别成排地设置并且彼此相邻,使得第一流动通道形成第一排换热器并且第二流动通道形成第二排。第一排和第二排沿着对流动通道绕流的流体的主流动方向依次设置。
横向通道取向为,使得第一排中的流动通道分别与第二排中的流动通道连接。而纵向通道取向为,使得所述纵向通道将一排的多个流动通道彼此连接。通常,取向“横向”在此代表一排中的一个元件到相应其他排的流动通道的定向。在此,取向“纵向”代表元件沿着一排流动通道的定向。
通过各个第一流动通道与各个第二流动通道的流体连接,能够减小在换热器内总共所需要的流体体积,因为第二收集管与传统的收集管相比整体上具有更低的内部体积。这是特别有利的。
除此之外,第二收集管中的横向通道是用于引入到收集管的底部中的通过管形成的流通通道的公差补偿。此外,所述横向通道使得流体从流动通道溢出到收集管中变得容易,其方式是:所述横向通道提高了收集管在流动通道的端部区域处的体积。
此外有利的是,第一顶盖与第一底部构成盒,所述盒分别与第一底部的开口中的一个开口或者与流动通道的端部成一排地设置。
第一纵向通道中的盒类似于第二流动通道中的横向通道也用于插入到第一底部的开口中的管的公差补偿。此外,盒的设置有利于实现流体从纵向通道到流动通道中的更好的流动或者反之亦然。
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二顶盖在纵剖面中具有波纹状的轮廓,其中波谷分别与第二收集管的底部接触,而波峰与连接元件形成第二横向通道。
第二顶盖有利地可以由金属条带形成,所述金属条带具有波纹状的轮廓,所述轮廓例如通过变形过程来产生。波峰在最终安装好的状态中定位为,使得所述波峰与第二底部的穿流部相对置。流体从相应的流动通道溢出到通过波峰形成的横向通道中。第一流动通道经由横向通道与第二流动通道流体连通。
波谷在此直接与第二底部接触并且例如可以与该第二底部熔焊、粘接或者钎焊。以这种方式实现横向通道彼此间的液密的分隔。
此外优选的是,波谷和波峰分别位于共同的平面中,其中波纹状的轮廓构成为倒圆的波纹外形或者构成为矩形外形或者构成为梯形外形。
这是尤其有利的,因为由于在每个平面中布置波谷和波峰而特别简单地将顶盖与底部经由材料配合的方法连接,因为顶盖的大的区域与底部的区域面接触。
也优选的是,底部中的开口具有穿流部,其中穿流部远离收集管的内部朝向流动通道取向。
为了将收集管的内部体积保持得尽可能小,特别有利的是,穿流部远离收集管的内部地取向。通过穿流部因此能够实现换热器的稳定性的提高,因为流动通道的管在穿流部中引导,同时收集管的尺寸可以被确定为,使得需要尽可能小的内部体积,这引起所需要的流体量减少。
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别有利的设计方案中,此外提出:底部在纵向侧上具有至少部分地竖起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将纵向通道和/或横向通道和/或盒侧向封闭。
此外优选的是,竖起的边缘区域具有下部的边缘区域,所述边缘区域通过连续的金属条带形成,其中多个垛状的封闭元件向上连接到下部的边缘区域上。
底部的至少部分地竖起的边缘区域使得顶盖在安装过程中的定位变得容易。同时,经由边缘区域可以实现纵向通道和/或横向通道和/或盒的侧向的密封。顶盖的尺寸有利地确定为,使得所述顶盖在最终安装好的状态中贴靠在竖起的边缘区域上并且尤其贴靠在垛状的封闭元件上,所述封闭元件连接到下部的边缘区域上。顶盖和竖起的边缘区域之间的液密的连接因此可有利地通过例如熔焊、粘接或者钎焊的方法产生。
在本发明的一个替选的设计方案中,可以提出:至少部分地竖起的边缘区域具有固定元件,顶盖经由所述固定元件可固定在底部上。
经由边缘区域处的固定元件,顶盖可以固定在底部中,直至产生持久的液密的连接。这例如可以经由隆起部实现,所述隆起部在顶盖插入时与该顶盖接触并且固定顶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别优选的改进方案,可以提出:第一顶盖中的盒通过凹部形成,所述凹部引入到在侧面上平行于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伸展的边缘中并且分别过渡为第一纵向通道或者第二纵向通道。
为了尽可能最佳地利用安装空间,可以提出:穿流部、优选流动通道的管,在纵向通道的整个宽度上延伸。因为顶盖为了固定在底部上的目的通常具有边缘,所述边缘平面地贴靠在该底部上,所以可以有利的是,使所述边缘在与穿流部相对置的区域中设有凹部。通过这些凹部可以防止穿流部被顶盖的边缘遮盖并且因此减少如下面,经由所述面可以在收集管和流动通道之间进行流体溢出。
通过边缘的上述设计方案,收集管与在边缘中没有凹部的设计方案中相比能够更窄地构成,并且尽管如此还是具有与较宽的收集管相同的流体溢出面。
除此之外可以有利的是,横向通道和/或盒和/或穿流部具有可变的横截面。
特别有利的是,横向通道和/或盒和/或穿流部具有可变的横截面。由此能够实现流动有利的设计方案。穿流部或者横向通道的设计方案例如可以这样进行,使得有利于从流动通道中出流,例如通过穿流部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喇叭状地扩宽的方式。除了扩宽或者渐缩之外例如也可以提出:横向通道或者穿流部的轮廓被倒圆以便防止在尖锐的棱边或者角的区域中的流体流动受到堵塞的影响或者其他负面影响。
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的特征在于,第一纵向通道和/或第二纵向通道具有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相应的纵向通道划分为多个部段。
通过在一个或多个纵向通道中设置一个或多个分隔壁,可以影响换热器的穿流顺序。特别有利的是,要实现流体在换热器的内部中要多次在第一收集管和第二收集管之间往复流动。通过分隔壁可以将纵向通道划分为多个部段,所述部段一个接一个被穿流。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在此相应地匹配。
在空调设备中设置换热器的目的通过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特征的设置实现。
另一个实施例在此涉及换热器在空调设备中的设置,其中换热器是双排式冷凝器并且设置在空调设备的空调装置内,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形成第一排并且第二流动通道形成第二排,其中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可由第一流体穿流并且可由第二流体绕流。
换热器如在上文中所描述的那样设置在空调设备中是特别有利的,因为所述换热器的特征尤其在于紧凑的构造方式并因此可简单地在可供使用的小的安装空间中集成到空调设备的空调装置中。通过换热器的双排式构造方式同时保证换热器的高效率。
本发明的有利的改进方案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接下来的附图描述中描述。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参照附图来详细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示出: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换热器的穿流原理,
图2示出换热器块上的第一收集管的视图,其中收集管通过两个纵向通道和多个盒形成,并且换热器块由多个流动通道形成,在所述流动通道之间设置有换热元件,
图3示出图2中的第一收集管的另一个视图,
图4示出在视见与收集管的内部背离的穿流部的情况下第一收集管的另一个视图,但不带所连接的换热器块,
图5示出在视见收集管的朝向换热器块的一侧的情况下根据图4的收集管的另一个视图,
图6示出在视见底部的背离换热器块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一收集管或第二收集管的底部的视图,
图7示出在视见顶盖的内侧的情况下第一收集管的顶盖的视图,所述顶盖构成两个纵向通道和多个具有相应的底部的盒,
图8示出换热器块上的第二收集通道的视图,其中第二收集管构成多个横向通道,第一流动通道和第二流动通道经由所述横向通道彼此流体连通,
图9示出第二收集管的立体视图,而不带换热器块,以及
图10示出第二收集管的第二顶盖的立体视图,其中所述顶盖具有波纹状的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换热器的穿流原理的视图。换热器在此由两排流动通道5、6构成,所述流动通道依次设置。流体可以经由流体入口1入流到第一纵向通道3中,所述第一纵向通道由侧面的收集管形成。流体在纵向通道3内分布到朝向第二收集管引导的流动通道5上。流体穿流流动通道5并且在第二收集管中转向到其他流动通道6上,所述第二收集管构成横向通道7,所述其他流动通道从第二收集管向回引导至第一收集管。流体从流动通道6中流动到第二纵向通道4中并且穿过流体出口2从换热器流出,所述第二纵向通道通过第一收集管形成。
顺序数排的流动通道5、6沿着流动方向8被第二流体、例如空气绕流。
在图1中示出的穿流原理是两排式换热器的穿流的可能的形式。通过在纵向通道3、4内引入分隔壁也能够实现与在图1中示出的原理不同的流动。图1用于简单地理解图2至10的后续的换热器的构造。
图2示出换热器10,所述换热器基本上通过多个管12形成,在所述管之间设置有多个换热元件11。换热元件11例如以波纹片构造形式构成。
管12与换热元件11一起形成换热器10的换热器块13。
各个管12分别具有两个端部区域。这些端部区域的第一端部区域通入在图2中设置在左部的收集管27中。管12的第二端部区域通入设置在右部的收集管33中。右部的收集管33在图8至10中予以详细阐述。
第一收集管27基本上由底部15和顶盖16构成。底部15具有多个穿流部14,所述穿流部容纳管12的相应的端部区域。穿流部14围绕在图1中未示出的在底部15中的开口伸展。
穿流部14的构成尤其用于提高管12和收集管27之间的连接的稳定性。穿流部14在此设置在底部15的与收集管27的内部背离的区域上并且沿着朝向换热器块13的方向指向。
收集管27的底部15具有在侧面上竖起的边缘区域22。竖起的边缘区域22将第一收集管27朝向侧面封闭。底部15的更精确的构造在接下来的附图中予以阐述。
顶盖16插入到底部15中。顶盖16通过其造型构成第一纵向通道17以及第二纵向通道18。此外,顶盖16具有多个盒21。这些盒在顶盖16中定位为,使得在最终安装好的状态中盒21与穿流部14相对置并由此与管12相对置。顶盖16的更精确的构造同样在接下来的附图中予以阐述。
此外,底部15的竖起的边缘区域22具有封闭元件20和固定元件19。这些固定元件19用于将顶盖16固定在底部15上直至经由材料配合的方法例如熔焊、粘接或者焊接在底部15和顶盖16之间建立最终的连接。封闭元件20在侧面上在未被下部的边缘区域29遮盖的区域中封闭盒21和/或纵向通道17、18,所述边缘区域通过连续的金属条带形成。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设计可应用于固定元件19的设计方案。在此,锁止隆起部例如可以弯曲到顶盖16上,使得这些锁止隆起部固定在底部15上。此外也可以设有在顶盖16的区域中突出于边缘区域22的凸缘,所述凸缘防止顶盖16滑脱。
图3示出图2中的换热器10的设置的另一个立体视图。
在图3中可以看到,在侧面上突出于纵向通道17或18的盒21由封闭元件22在侧面上封闭。盒21与穿流部14以及插入在穿流部14中的管12成一排地构成。盒21基本上用于使流体到管12中的入流或者出流变得容易。盒21在此过渡为纵向通道17或18。在纵向通道17或者18和相应的盒21之间,流体可以不受阻碍地往复流动。
此外,经由盒21可以对管12进行公差补偿。通过盒21的成形,第一收集管27内的内部体积经由管12提高。
封闭元件20构成为竖起的边缘区域22的下部的边缘区域29的垛状的加宽部。底部15可以有利地由唯一的金属板通过冲压过程和变形过程产生。这使得底部15的产生简单且成本适宜。
此外,在图3中可以看到分隔壁23,所述分隔壁通过顶盖16构成。在第一收集管27的横截面中可以看到,第一收集管27具有B形的轮廓。在此,B的背部通过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形成并且B的两个弯曲部通过顶盖16的设计方案形成。
在纵向通道17、18左侧旁和右侧旁,顶盖16还分别具有边缘25。该边缘基本上用作为顶盖16在底部15上的接触面,以便随后能够在这两个元件之间建立材料配合的连接。
盒21作为凹部引入到该边缘25中。这是特别有利的,因为这样收集管27整体上必须具有更小的宽度,以便能够容纳管12并且能够在管12的整个开口面上以流体供给该管。如果在边缘25中未设有凹部,那么顶盖16的一部分可能遮盖管12或者穿流部14的开口并从而减少管的有效可用的穿流面。这可能对换热器10的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尤其是,就这样的换热器10在空调设备内的优选的使用领域而言,在功率输出尽可能最大的情况下尽可能紧凑的构型是有利的。
顶盖16同样可以通过简单的变形方法由唯一的板产生。整体上,收集管27因此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制造并且尤其是成本适宜地生产。
图4示出第一收集管27的另一个立体视图。在图4中未示出其余的换热器或者换热器块13。在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的下侧上可以看到,多个穿流部14如何基本上并排设置成两排。穿流部14的左半部在此配设给管12的第一排,穿流部14的右半部配设给管12的第二排。顶盖16的分隔壁23居中地处于穿流部14之间。由此实现了将收集管27的内部体积分隔成纵向通道17、18。穿流部14中的每一个分别仅与纵向通道17、18中的一个纵向通道流体连通。
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出:穿流部并不向外从收集管中伸出,而是伸入到该收集管中。
图5示出如已经在上述附图中曾示出的底部15的立体视图。除了穿流部14之外尤其可看到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以及竖起的边缘区域22与下部的边缘区域29、固定元件19和垛状地构成的封闭元件20,所述封闭元件向上远离平坦的区域24地连接到下部的边缘区域29上。
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替代封闭元件20的垛状的构成方案也可以提出,将下部的边缘区域29更高地构成。然而,这可能要求更大的材料量并因此整体上提高底部15的材料成本。
图6示出如在图5中曾已经示出的底部15的另一个视图。在图6中关注于底部15的内侧并且尤其是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在图6中特别是可以看到固定元件19的设计方案,所述固定元件构成为隆起部并且经由竖起的边缘区域22伸向底部15的中部。
必须以一定的力耗费使顶盖16经过隆起部19压入到底部15中。隆起部19由此防止顶盖16从底部15意外地脱开直至产生最终的材料配合的连接。
此外在图6中可以看到,底部15中的朝向穿流部14的开口28或者穿流部14在底部15的整个宽度上或者在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的整个宽度上伸展。相应的穿流部14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用于分隔壁23与平坦的区域24的连接面。经由在上述附图中示出的盒21的设计方案确保:在穿流部14的全部宽度上能够进行相应的纵向通道17、18和管12之间的流体连通。
图7示出顶盖16的立体视图。在图7中关注于顶盖16的内侧。除了这两个纵向通道17、18之外还可以看到具有多个凹部26的边缘25的构造,在所述纵向通道之间设置有分隔壁23。凹部26形成盒21,所述盒实现了流体在穿流部14或者管12的开口的整个宽度上的入流。如在图7中所看到的那样,由凹部26形成的盒21过渡为分别相应的纵向通道17或18。
凹部26以C形形式构成,其中C形弯曲部的敞开侧沿着朝向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的方向取向。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凹部的不同的设计方案。可以设置例如矩形地设计的或者梯形地收尾的凹部。连接到竖起的边缘区域的下部的边缘区域上的封闭元件的设计方案同样匹配于封闭元件的不同的设计方案。
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出顶盖的不同的设计方案。每个设置彼此分隔的纵向通道的设计方案能够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所述纵向通道允许流动通道的第一排相应地与第一纵向通道流体连通而流动通道的第二排相应地与相应的第二纵向通道流体连通。在图7中示出的顶盖16的实施方案可特别简单且成本适宜地生产。
此外在图7中可以看到,尤其边缘25以及分隔壁23的足部区域用作为顶盖16和底部15之间的接触面。相对于纵向通道17或18在侧面上设置边缘25是特别重要的,以便能够产生收集管27的足够的密封性。通过边缘25增大顶盖16和底部15之间的接触面,所述接触面能够用于连接这两个元件。这尤其是在作为空调设备中的冷凝器来使用时是特别重要的,因为在此部分地会出现高压力并且必须确保换热器的持久的密封性。
图8示出带有换热器块13的换热器10的另一个立体视图。在图8中关注于右部的收集管33。相较于左部的收集管27,右部的收集管33具有多个横向通道34。收集管33的底部与收集管27的曾已经在上述附图中描述过的底部15是相同的。仅收集管33的顶盖30与收集管27的实施方案不同。顶盖30的精确构造在接下来的附图中予以阐述。
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提出第二收集管的底部的不同的设计方案。每个收集管能够用于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所述收集管允许将内部体积划分为多个横向通道,使得第一排的至少相应一个流动通道可以经由横向通道中的一个横向通道与第二排的至少一个流动通道流体连通。
通过多个横向通道34,将穿过其中一排的管12入流到收集管33中的流体转向到第二排的相应位于相同高度上的管中。横向通道34中的每一个与前排的管流体连通以及与后排的管流体连通。
通过收集管33的这种构造方式,在收集管33内所需要的内部体积是最小的。管22中的每一个经由仅一个横向通道34与第二排中其分别相对应的管流体连通。以这种方式也不会产生流体在收集管33内的无益的淤积。
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除此之外也可以提出:将第一排的多个管与第二排的多个管经由各个横向通道连接。然而由此提高了在收集管33内所需要的内部体积,由此也提高了用于运行换热器10的流体需求。
图9示出不带其余的换热器块13的收集管33的立体视图。收集管33基本上由已经描述过的底部15和顶盖30构成,所述底部同样具有多个穿流部14,拥有在侧面上竖起的边缘区域22,所述顶盖在纵剖面中具有波纹状的轮廓。封闭元件20分别将横向通道34朝向侧面封闭。横向通道34中的每一个定位为,使得所述横向通道与底部的两个穿流部14成一排。各个横向通道34通过顶盖30和底部15之间的连接部位彼此液密地分隔。如已经针对第一收集管27那样,顶盖30也经由固定元件19固定在底部15内直至在这两个元件之间建立材料配合的连接。
图10示出收集管33的顶盖30。如已经在图9中所描述的那样,顶盖30在纵剖面中具有波纹状的轮廓。波谷32和波峰31在此彼此分别位于一个平面中。由此,顶盖30可特别容易地连接到底部15的平坦的区域24上。
顶盖30在图10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波纹状的轮廓,其中波纹通过梯形的部段形成。顶盖30的将波谷32与波峰31连接的连接元件35分别定向为,使得横向通道34从波谷32朝向波峰31渐缩。两个对横向通道34限界的连接元件35彼此倾斜。
在替选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设置波纹轮廓,所述波纹轮廓通过矩形的部段形成,其中连接元件相对于相应的波谷或者相对于波峰成直角地设置。在另一个替选方案中也可以设置遵循正弦曲线的波纹轮廓。
波谷32在此分别形成顶盖30和底部15之间的接触部位,经由所述接触部位进行材料配合的连接。通过将波谷32与波峰31连接的连接元件和波峰31本身构成横向通道34。经由这些横向通道确保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管之间的流体连通。
顶盖30可通过变形过程由板制造。由此,顶盖30的制造特别简单且成本适宜。此外,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关于具有更大或者更小数量的管的换热器确定顶盖30的尺寸。
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和所描述的替选方案并不限制可能的实施方式。可以提出顶盖的如下任意设计方案,所述设计方案允许构成多个横向通道用于将第一排的流动通道与第二排的流动通道连接。
除此之外,其余附图的实施方式也不具有任何限制性的特征。
Claims (12)
1.一种换热器(10),所述换热器具有彼此相邻的第一流动通道(5)和第二流动通道(6),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和所述第二流动通道(6) 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一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一收集管(27)中并且在其端部区域的第二端部区域处容纳在第二收集管(33)中,其中所述第一收集管(27)具有第一底部和第一顶盖(16),并且所述第二收集管(33)具有第二底部和第二顶盖(30),其中所述第一底部和所述第二底部具有多个开口(28),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和第二流动通道(6)的所述端部区域容纳到所述开口中,其中所述第一收集管(27)具有第一纵向通道(17)和第二纵向通道(18),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流体连通并且所述第二流动通道(6)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集管(33)具有第二顶盖(30),所述第二顶盖与所述第二收集管(33)的所述第二底部构成横向通道(34),其中第一流动通道(5)和第二流动通道(6)分别经由横向通道(34)彼此流体连通,以及
所述第一顶盖(16)与所述第一底部构成盒(21),所述盒在侧面上突出于第一纵向通道和第二纵向通道并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底部的所述开口(28)中的一个开口和/或与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和第二流动通道(6)的端部成一排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盖(30)在纵剖面中具有波纹状的轮廓,其中波谷(32)分别与所述第二收集管(33)的第二底部接触并且波峰(31)与连接元件(35)形成所述横向通道(3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波谷(32)和所述波峰(31)分别位于共同的平面中,其中所述波纹状的轮廓设计为倒圆的波纹外形或者矩形外形或者梯形外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中的所述开口(28)具有穿流部(14),其中所述穿流部(14)远离所述第一收集管(27)和第二收集管(33)的内部而朝向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和第二流动通道(6)取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在纵向侧上具有至少部分地竖起的边缘区域(22),所述边缘区域将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和第二纵向通道(18)和/或所述横向通道(34)和/或所述盒(21)侧向封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竖起的边缘区域(22)具有下部的边缘区域(29),所述下部的边缘区域通过连续的金属条带形成,其中多个垛状的封闭元件(20)向上连接到所述下部的边缘区域(29)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部分地竖起的边缘区域(22)具有固定元件(19),所述第一顶盖(16)和第二顶盖(30)能够经由所述固定元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底部和第二底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盒(21)在所述第一顶盖(16)中通过凹部(26)形成,所述凹部引入到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和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伸展的边缘(25)中并且分别过渡为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或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通道(34)和/或所述盒(21)和/或所述穿流部(14)具有可变的横截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具有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相应的所述第一纵向通道(17)划分为多个部段。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具有一个或多个分隔壁,所述分隔壁将相应的所述第二纵向通道(18)划分为多个部段。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10)在空调设备中的一种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0)是两排式冷凝器并且设置在空调设备的空调装置内,其中第一流动通道(5)形成第一排并且第二流动通道(6)形成第二排,其中所述第一流动通道(5)和所述第二流动通道(6)能够被第一流体穿流并且能够被第二流体绕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3203222.6A DE102013203222A1 (de) | 2013-02-27 | 2013-02-27 | Wärmeübertrager |
DE102013203222.6 | 2013-02-27 | ||
PCT/EP2014/053627 WO2014131756A1 (de) | 2013-02-27 | 2014-02-25 | Wärmeübertrager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26872A CN105026872A (zh) | 2015-11-04 |
CN105026872B true CN105026872B (zh) | 2018-05-25 |
Family
ID=5023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80010998.1A Active CN105026872B (zh) | 2013-02-27 | 2014-02-25 | 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874405B2 (zh) |
EP (1) | EP2962056B1 (zh) |
CN (1) | CN105026872B (zh) |
BR (1) | BR112015020486A2 (zh) |
DE (1) | DE102013203222A1 (zh) |
WO (1) | WO20141317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79955B (zh) | 2014-02-27 | 2018-10-19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换热器 |
CN104880116A (zh) * | 2014-02-27 | 2015-09-02 | 杭州三花研究院有限公司 | 集管及具有该集管的换热器 |
CN109844441B (zh) | 2016-10-14 | 2021-06-08 | 达纳加拿大公司 | 具有带有保持夹的旁通密封件的换热器 |
JP6826133B2 (ja) * | 2017-01-31 | 2021-02-03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
DE102018109420A1 (de) * | 2017-07-31 | 2019-01-31 | Witzenmann Gmbh | Temperier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Temperieren eines Elektromoduls |
CN108278921B (zh) * | 2018-03-19 | 2024-05-14 | 必信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器水室 |
DE102018220139A1 (de) | 2018-11-23 | 2020-05-28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Sammelrohr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
DE102018220143A1 (de) | 2018-11-23 | 2020-05-28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Sammelrohr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
DE102018220142A1 (de) | 2018-11-23 | 2020-05-28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Sammelrohr für einen Wärmeübertrager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8244A (zh) * | 2003-04-03 | 2006-05-03 | 贝洱两合公司 | 换热器 |
JP2007155268A (ja) * | 2005-12-07 | 2007-06-21 | Denso Corp |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媒蒸発器 |
CN102207347A (zh) * | 2010-03-31 | 2011-10-05 | 摩丁制造公司 | 热交换器 |
WO2012041441A2 (fr) * | 2010-09-30 | 2012-04-05 | Valeo Systems Thermiques | Echangeur de chal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CN202216603U (zh) * | 2010-05-20 | 2012-05-09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蒸发器管及蒸发器组件 |
CN102449425A (zh) * | 2009-06-04 | 2012-05-09 | 贝洱两合公司 | 用于冷凝器的集流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917180A (en) * | 1989-03-27 | 1990-04-17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with laminated header and tan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
US4971145A (en) * | 1990-04-09 | 1990-11-20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header |
JP3043050B2 (ja) * | 1990-11-22 | 2000-05-22 | 昭和アルミニウム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 |
SE513642C2 (sv) * | 1996-03-29 | 2000-10-16 | Valeo Engine Cooling Ab | Värmeväxlare samt sätt vid framställning av en dylik |
WO2003054466A1 (de) * | 2001-12-21 | 2003-07-03 | Behr Gmbh & Co. |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JP4193741B2 (ja) * | 2004-03-30 | 2008-12-10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冷媒蒸発器 |
DE102005041724A1 (de) * | 2004-09-01 | 2006-05-24 | Behr Gmbh & Co. Kg |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für ein Kraftfahrzeug |
KR101090225B1 (ko) * | 2005-01-27 | 2011-12-08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열교환기 |
JP2007232287A (ja) * | 2006-03-01 | 2007-09-13 | Calsonic Kansei Corp | 熱交換器および一体型熱交換器 |
DE102007060508A1 (de) | 2007-12-15 | 2009-06-18 | Robert Bosch Gmbh | Wärmetauscher für ein Heizgerät |
DE102008061762A1 (de) * | 2008-12-12 | 2010-06-17 | Behr Gmbh & Co. Kg | Sammler eines Wärmeübertragers, insbesondere für eine Klima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es sowie Wärmeübertrager, insbesondere Verdampfer für eine Kraftfahrzeugklimaanlage |
JP2012225634A (ja) * | 2011-04-04 | 2012-11-15 | Denso Corp | 熱交換器 |
-
2013
- 2013-02-27 DE DE102013203222.6A patent/DE102013203222A1/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4
- 2014-02-25 CN CN201480010998.1A patent/CN105026872B/zh active Active
- 2014-02-25 BR BR112015020486A patent/BR112015020486A2/pt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4-02-25 WO PCT/EP2014/053627 patent/WO2014131756A1/de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2-25 EP EP14708822.3A patent/EP2962056B1/de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8-19 US US14/830,010 patent/US9874405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768244A (zh) * | 2003-04-03 | 2006-05-03 | 贝洱两合公司 | 换热器 |
JP2007155268A (ja) * | 2005-12-07 | 2007-06-21 | Denso Corp | 熱交換器および冷媒蒸発器 |
CN102449425A (zh) * | 2009-06-04 | 2012-05-09 | 贝洱两合公司 | 用于冷凝器的集流管 |
CN102207347A (zh) * | 2010-03-31 | 2011-10-05 | 摩丁制造公司 | 热交换器 |
CN202216603U (zh) * | 2010-05-20 | 2012-05-09 | 德尔福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蒸发器管及蒸发器组件 |
WO2012041441A2 (fr) * | 2010-09-30 | 2012-04-05 | Valeo Systems Thermiques | Echangeur de chaleur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962056A1 (de) | 2016-01-06 |
US20150354900A1 (en) | 2015-12-10 |
BR112015020486A2 (pt) | 2017-07-18 |
CN105026872A (zh) | 2015-11-04 |
WO2014131756A1 (de) | 2014-09-04 |
US9874405B2 (en) | 2018-01-23 |
DE102013203222A1 (de) | 2014-08-28 |
EP2962056B1 (de) | 2020-08-0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26872B (zh) | 换热器 | |
CN103219559B (zh) | 用于车辆电池的制冷系统 | |
CN102066868B (zh) | 用于机动车的换热器 | |
US20160372805A1 (en) | Battery pack | |
CN100513976C (zh) | 具有强化变形部的热交换器管 | |
CN103743158B (zh) | 换热器 | |
CN102639953B (zh) | 具有增强集成度的汽车冷凝器 | |
CN103256759B (zh) | 热交换器 | |
CN104321607B (zh) | 热交换器,特别是用于车辆的热交换器 | |
CN104995472B (zh) | 热交换器,特别地用于在机动车辆中循环的制冷剂 | |
CN104019583B (zh) | 平行流换热器 | |
CN103959001A (zh) | 热交换器 | |
US20110219817A1 (en) | Heat exchanger | |
CN107041133A (zh) | 室外热交换器 | |
CN106996707A (zh) | 用于板翅式热交换器的内部脱气特征 | |
CN103842763A (zh) | 总管、包括所述总管的热交换器及用于卷接该类型的总管的方法 | |
CN103712511B (zh) | 热交换器的连接系统 | |
CN103697745A (zh) | 集流管组件以及具有该集流管组件的换热器 | |
CN105916710B (zh) | 用于机动车辆的供暖、通风和/或空调设备 | |
CN202350395U (zh) | 一种汽车空调平行流冷凝器 | |
CN104019582A (zh) | 平行流换热器 | |
CN107606825A (zh) | 冷凝器 | |
CN109642778A (zh) | 空调单元 | |
US8997844B2 (en) | Reinforced collector for the collecting box of a heat exchanger and collecting box comprising one such collector | |
US10871335B2 (en) | Heat exchange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