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4744A - 一种用于由wtru执行的pucch功率控制的方法及wtru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由wtru执行的pucch功率控制的方法及wtru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24744A CN105024744A CN201510483873.7A CN201510483873A CN105024744A CN 105024744 A CN105024744 A CN 105024744A CN 201510483873 A CN201510483873 A CN 201510483873A CN 105024744 A CN105024744 A CN 10502474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tru
- pucch
- mimo
- power
- s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H04B7/0426—Power distribu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413—MIMO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86—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 H04B7/0689—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using different transmiss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transmiss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8—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receiving station
- H04B7/0868—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 H04B7/0871—Hybrid systems, i.e. switching and combining using different reception schemes, at least one of them being a diversity reception schem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06—TPC algorithms
- H04W52/14—Separate analysis of uplink or downlink
- H04W52/146—Uplink power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0—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using constraints in the total amount of available transmission power
- H04W52/32—TPC of broadcast or control channels
- H04W52/325—Power control of control or pilot channe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1—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the network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用于由WTRU执行的PUCCH功率控制的方法及WTRU,该方法包括:从网络设备接收PUCCH配置,该PUCCH配置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是否被配置用于PUCCH传输;根据所接收的PUCCH配置来配置所述WTRU;在所述WTRU未被配置为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传送PUCCH的情况下,将MIMO?PUCCH功率偏移值设置为零;以及在所述WTRU被配置为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传送PUCCH的情况下:接收多输入多输出(MIMO)PUCCH功率偏移值;及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其中所述PUCCH发射功率至少基于所接收的MIMO?PUCCH功率偏移值确定。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0年09月30日、申请号为201080044440.7、名称为“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主张2009年10月2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248,203的权益,该申请的内容以引用的方式并入到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
背景技术
在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8(R8)上行链路(UL)中,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以在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上传送其数据(以及有时为其控制信息)。演进型节点B(eNB)可以使用UL调度授权对来自每个WTRU的PUSCH传送进行调度和控制,其中所述UL调度授权可以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格式0上传载。作为上行链路调度授权的一部分,WTRU可以接收有关调制和编码集(MCS)的控制信息、发射功率控制(TPC)命令、上行链路资源分配(例如所分配的资源块的索引)等等。WTRU之后可以根据TPC命令设置的发射功率使用对应的MCS在分配的UL资源上传送其PUSCH。
UL还需要用信号发送特定的控制信令,诸如但不局限于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信道质量指示符(CQI)、调度请求(SR)以及探测参考信号(SRS)从而支持下行链路(DL)和UL传输信道的传输。如果WTRU还未被分配用于数据传输的UL资源,诸如PUSCH,那么控制信息之后可以在专门被分配用于PUCCH上的UL控制信号的UL资源中被传送。这些资源可以位于总的可用小区带宽(BW)的边缘。用于PUCCH的发射功率可以被控制从而确保PUCCH以合适的功率在小区站点处被接收。
在LTE R8中,给定的WTRU的PUSCH和PUCCH传输可以被调度成在不同时期发生。高级LTE(LTE-A)可以支持PUSCH和PUCCH的同时传输。此外,LTE-A UL可以用针对每个UL组分载波的数据传输的最大可能的两个码字(传输块)来支持多发射天线(诸如可以达到4个天线),。多发射天线可以分别被用于PUCCH和SRS传送。当在UL中使用多天线传输时,会出现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
发明内容
公开了针对使用用于上行链路(UL)中的传输的多个发射天线的设备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将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送改变成新的级别,所述新的级别至少部分取决于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传输模式配置)。另一方法描述了将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的功率改变成新的级别,所述新的级别至少部分取决于所选择的MIMO模式(传输模式配置)。提供了一种方法来根据所测量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估计用于发射天线的天线增益均衡性(AGI),并且每个发射天线被AGI缩放因子调整,所述AGI缩放因子是基于估计的AGI。所估计的AGI可以按照关于参考发射天线的缩放相对(scaled relative)AGI而被描述。
附图说明
从以下描述中可以更详细地理解本发明,这些描述是以实例方式给出的,并且可以结合附图加以理解,其中:
图1A是示例通信系统的系统框图,在该示例通信系统中可以实现一个或者多个公开的实施例;
图1B是示例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系统框图,其中所述WTRU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1C为示例无线电接入网络和示例核心网络的系统框图,其中所述示例无线接入网络和示例核心网络可以在如图1A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使用;
图2为当使用上行链路(UL)多输入多输出(MIMO)时用于物理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
图3为当使用UL MIMO时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的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
图4为用于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补偿的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以及
图5为用于AGI补偿的另一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可以在其中实施一个或多个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示例通信系统100的系统框图。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将诸如语音、数据、视频、消息发送、广播等之类的内容提供给多个无线用户的多接入系统。通信系统100可以通过系统资源(包括无线带宽)的分享使得多个无线用户能够访问这些内容。例如,通信系统100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法,例如码分多址(CDMA)、时分多址(TDMA)、频分多址(FDMA)、正交FDMA(OFDMA)、单载波FDMA(SC-FDMA)等等。
如图1A所示,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102a,102b,102c,102d、无线电接入网络(RAN)104、核心网络106、公共交换电话网(PSTN)108、因特网110和其他网络112,可以理解的是所公开的实施方式可以涵盖任意数量的WTRU、基站、网络和/或网络元件。WTRU102a,102b,102c,102d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在无线通信中操作和/或通信的任何类型的装置。作为示例,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并且可以包括用户设备(UE)、移动站、固定或移动用户单元、寻呼机、蜂窝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DA)、智能电话、便携式电脑、上网本、个人计算机、无线传感器、媒体转移协议(MTC)装置、消费电子产品等等。
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基站114a和基站114b,基站114a,114b中的每一个可以是被配置成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至少一者无线交互,以便于接入一个或多个通信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因特网110和/或网络112)的任何类型的装置。例如,基站114a,114b可以是基本收发信基站(BTS)、节点B、e节点B、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站点控制器、接入点(AP)、无线路由器以及类似装置。尽管基站114a,114b每个均被描述为单个元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基站114a,114b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互联基站和/或网络元件。
基站114a可以是RAN 104的一部分,该RAN 104还可以包括诸如站点控制器(BSC)、无线电网络控制器(RNC)、中继节点之类的其他基站和/或网络元件(未示出)。基站114a和/或基站114b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特定地理区域内的无线信号,该特定地理区域可以被称作小区(未示出)。小区还可以被划分成小区扇区。例如与基站114a相关联的小区可以被划分成三个扇区。由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可以包括三个收发信机,即针对所述小区的每个扇区都有一个收发信机。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可以使用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并且由此可以使用针对小区的每个扇区的多个收发信机。
基站114a,114b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通信,该空中接口116可以是任何合适的无线通信链路(例如射频(RF)、微波、红外(IR)、紫外(UV)、可见光等)。空中接口116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无线电接入技术(RAT)来建立。
更具体地,如前所述,通信系统100可以是多接入系统,并且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信道接入方案,例如CDMA、TDMA、FDMA、OFDMA、SC-FDMA以及类似的方案。例如,在RAN 104中的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宽带CDMA(WCDM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WCDMA可以包括诸如高速分组接入(HSPA)和/或演进型HSPA(HSPA+)。HSPA可以包括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或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电接入(E-UTRA)之类的无线电技术,其可以使用长期演进(LTE)和/或高级LTE(LTE-A)来建立空中接口116。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基站114a和WTRU 102a,102b,102c可以实施诸如IEEE 802.16(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WiMAX))、CDMA2000、CDMA20001x、CDMA2000EV-DO、临时标准856(IS-856)、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增强型数据速率GSM演进(EDGE)、GSM EDGE(GERAN)之类的无线电技术。
举例来讲,图1A中的基站114b可以是无线路由器、家用节点B、家用e节点B或者接入点,并且可以使用任何合适的RAT,以用于促进在诸如公司、家庭、车辆、校园之类的局部区域的通信连接。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实施诸如IEEE 802.11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局域网络(WLAN)。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102c,102d可以实施诸如IEEE 802.15之类的无线电技术以建立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PAN)。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基站114b和WTRU 102c,102d可以使用基于蜂窝的RAT(例如WCDMA、CDMA2000、GSM、LTE、LTE-A等)以建立超微型(picocell)小区和毫微微小区(femtocell)。如图1A所示,基站114b可以具有至因特网110的直接连接。由此,基站114b不必经由核心网络106来接入因特网110。
RAN 104可以与核心网络106通信,该核心网络可以是被配置成将语音、数据、应用程序和/或网际协议上的语音(VoIP)服务提供到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者或多者的任何类型的网络。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提供呼叫控制、账单服务、基于移动位置的服务、预付费呼叫、网际互联、视频分配等,和/或执行高级安全性功能,例如用户验证。尽管图1A中未示出,需要理解的是RAN 104和/或核心网络106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RAN进行通信,这些其他RAT可以使用与RAT 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例如,除了连接到可以采用E-UTRA无线电技术的RAN 104,核心网络106也可以与使用GSM无线电技术的其他RAN(未显示)通信。
核心网络106也可以用作WTRU 102a,102b,102c,102d接入PSTN 108、因特网110和/或其他网络112的网关。PSTN 108可以包括提供普通老式电话服务(POTS)的电路交换电话网络。因特网110可以包括互联计算机网络的全球系统以及使用公共通信协议的装置,所述公共通信协议例如传输控制协议(TCP)/网际协议(IP)因特网协议套件的中的TCP、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IP。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他服务提供方拥有和/或操作的无线或有线通信网络。例如,网络112可以包括连接到一个或多个RAN的另一核心网络,这些RAN可以使用与RAN 104相同的RAT或者不同的RAT。
通信系统100中的WTRU 102a,102b,102c,102d中的一些或者全部可以包括多模式能力,即WTRU 102a,102b,102c,102d可以包括用于通过多个通信链路与不同的无线网络进行通信的多个收发信机。例如,图1A中显示的WTRU 102c可以被配置成与使用基于蜂窝的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a进行通信,并且与使用IEEE 802无线电技术的基站114b进行通信。
图1B是示例WTRU 102的系统框图。如图1B所示,WTRU 102可以包括处理器118、收发信机120、发射/接收元件122、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显示屏/触摸板128、非可移除存储器130、可移除存储器132、电源134、全球定位系统芯片组136和其他外围设备138。需要理解的是,在与以上实施例一致的同时,WTRU 102可以包括上述元件的任何子集。
处理器118可以是通用目的处理器、专用目的处理器、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多个微处理器、与DSP核心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控制器、微控制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电路、其他任何类型的集成电路(IC)、状态机等。处理器118可以执行信号编码、数据处理、功率控制、输入/输出处理和/或使得WTRU 102能够操作在无线环境中的其他任何功能。处理器118可以耦合到收发信机120,该收发信机120可以耦合到发射/接收元件122。尽管图1B中将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描述为独立的组件,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处理器118和收发信机120可以被一起集成到电子封装或者芯片中。
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通过空中接口116将信号发送到基站(例如基站114a),或者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接收信号。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RF信号的天线。在另一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是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例如IR、UV或者可见光信号的发射器/检测器。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接收RF信号和光信号两者。需要理解的是发射/接收元件122可以被配置成发送和/或接收无线信号的任意组合。
此外,尽管发射/接收元件122在图1B中被描述为单个元件,但是WTRU102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发射/接收元件122。更特别地,WTRU 102可以使用MIMO技术。由此,在一种实施方式中,WTRU 102可以包括两个或更多个发射/接收元件122(例如多个天线)以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发射和接收无线信号。
收发信机120可以被配置成对将由发射/接收元件122发送的信号进行调制,并且被配置成对由发射/接收元件122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如上所述,WTRU 102可以具有多模式能力。由此,收发信机120可以包括多个收发信机以用于使得WTRU 102能够经由多个RAT进行通信,例如UTRA和IEEE802.11。
WTRU 102的处理器118可以被耦合到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和/或显示屏/触摸屏128(例如,液晶显示(LCD)单元或者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单元),并且可以从上述装置接收用户输入数据。处理器118还可以向扬声器/麦克风124、键盘126和/或显示屏/触摸屏128输出数据。此外,处理器118可以访问来自任何类型的合适的存储器中的信息,以及向任何类型的合适的存储器中存储数据,所述存储器例如可以是非可移除存储器130和/或可移除存储器132。非可移动存储器130可以包括随机接入存储器(RAM)、可读存储器(ROM)、硬盘或者任何其他类型的存储器存储装置。可移动存储器132可以包括用户标识模块(SIM)卡、记忆棒、安全数字(SD)存储卡等类似装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处理器118可以访问来自物理上未位于WTRU 102上而位于服务器或者家用计算机(未示出)上的存储器的数据,以及向上述存储器中存储数据。
处理器118可以从电源134接收功率,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将功率分配给WTRU 102中的其他组件和/或对至WTRU 102中的其他组件的功率进行控制。电源134可以是任何适用于给WTRU 102加电的装置。例如,电源134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干电池(镍镉(NiCd)、镍锌(NiZn)、镍氢(NiMH)、锂离子(Li-ion)等)、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GPS芯片组136,该GPS芯片组136可以被配置成提供关于WTRU 102的当前位置的位置信息(例如经度和纬度)。作为来自GPS芯片组136的信息的补充或者替代,WTRU可以通过空中接口116从基站(例如基站114a,114b)接收位置信息,和/或基于从两个或更多个相邻基站接收到的信号的定时来确定其位置。需要理解的是,在与实施方式一致的同时,WTRU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位置确定方法来获取位置信息。
处理器118还可以耦合到其他外围设备138,该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提供附加特征、功能性和/或无线或有线连接的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模块。例如,外围设备138可以包括加速度计、电子指南针(e-compass)、卫星收发信机、数码相机(用于照片或者视频)、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震动装置、电视收发信机、免持耳机、模块、调频(FM)无线电单元、数字音乐播放器、媒体播放器、视频游戏播放器模块、因特网浏览器等等。
图1C为根据一种实施例的RAN 104和核心网络106的系统框图。如前所述,RAN 104可以使用E-UTRA无线电技术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102a、102b、102c进行通信。尽管WTRU 102a、102b、102c在图1C中示出,但公开的实施例和示例可以涵盖任意数量的WTRU。RAN 104也可以与核心网络106进行通信。
RAN 104可包括e节点B 140a、140b、140c,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保持与实施例一致的同时,RAN 104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e节点B。e节点B 140a、140b、140c可以分别包括用于通过空中接口116与WTRU 102a、102b、102c进行通信的一个或者多个收发机。在一个实施例中,e节点B 140a、140b、140c可以实现MIMO技术。因此,e节点B 140a,例如可以使用多个天线来发送无线信号至WTRU 102a中并且从WTRU 102a中接收无线信号。
e节点B 140a,140b,140c的每一个可以与特定小区(未示出)相关联并且可以被配置成在上行链路和/或者下行链路中处理无线资源管理决定、切换决定、用户调度等。如图1C所示,e节点B 140a、140b、140c可以通过X2接口相互进行通信。
图1C中所示的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网关(MME)142、服务网关144以及分组数据网络(PDN)网关146。尽管以上每一个元件被描述为核心网络106的一部分,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元件中的任意一个可以被除核心网络运营商之外的实体所拥有和/或所操作。
MME 142可以通过S1接口被连接到RAN 104中的e节点B 140a、140b、140c并且可以用作控制节点。例如,MME 142可以负责对WTRU 102a、102b、102c用户的授信、承载激活/去激活、在WTRU 102a、102b、102c初始连接期间选择特定的服务网关等。MME 142也可以提供控制平面功能以用于在RAN 104和使用诸如GSM或者WCDMA之类的其它无线电技术的其它RAN(未示出)之间的切换。
服务网关144可以通过S1接口被连接到RAN 104中的e节点B 140a、140b、140c中的每一个。服务网关144通常可以路由并且转发用户数据分组至WTRU 102a、102b、102c中或者从WTRU 102a、102b、102c中路由并且转发数据分组。服务网关144还可以实现其它功能,诸如在e节点B间的切换期间锚定用户平面、当下行链路数据可用于WTRU 102a、102b、102c时触发寻呼、管理并存储WTRU 102a、102b、102c的上下文等等。
服务网关144还可以被连接到PDN网关146中,其中PDN网关146可以给WTRU 102a、102b、102c提供至诸如因特网110之类的分组交换网络的接入,从而便于WTRU 102a、102b、102c和IP使能设备之间的通信。无线局域网络(WLAN)155的接入路由器(AR)150可以与因特网110进行通信。AR 150可以便于AP 160a、160b和160c之间的通信。AP 160a、160b和160c可以与STA170a、170b和170c进行通信。
核心网络106可以促进与其它网络之间的通信。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给WTRU 102a、102b、102c提供至诸如PSTN 108之类的电路交换网络的接入,从而便于WTRU 102a、102b、102c和传统陆线通信设备之间的通信。例如,核心网络106可以包括IP网关或者与IP网关进行通信(诸如IP多媒体子系统(IMS)服务器),其中IP网关服务用作核心网络106和PSTN 108之间的接口。此外,核心网络106可以给WTRU 102a、102b、102c提供至网络112的接入,其中网络112可以包括由其它服务提供商所拥有和/或者所操作的其它有线或者无线网络。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长期演进(LTE)版本8(R8)上行链路(UL)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可以包括单个天线,并且由此LTE R8中的UL功率控制功能性可以被应用到来自单个发射天线的单个传输。UL功率控制被应用到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以及用于单个发射天线的探测参考信号(SRS)。
高级LTE(LTE-A)可以支持多个WTRU发射天线(例如,多达4个)。对于LTE-A PUSCH传输,可以应用一些单用户(SU)MIMO模式(在此也称为传送模式或者传送方案),包括预编码空间复用(SM)MIMO,发射分集以及单天线端口传输。eNB可以将WTRU配置成使用针对PUSCH传输的特定MIMO模式(或者传送方案)。类似地,对于LTE-A中的PUCCH传输,可以期望的是eNB可以通过更高层的信令来配置MIMO模式(或者传输方案)。例如,当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LTE-A WTRU在R8网络中操作时,WTRU可能需要还原成(revert to)回退配置(诸如单个天线端口传输)。
典型地,不同的MIMO模式具有不同的MIMO(天线)增益。例如,空时传送分集(STTD)的MIMO增益(或者传输分集增益)大约为3dB(与单个天线传输相比),而(秩1(Rank-1))波束成形(BF)MIMO模式在平均值上具有比STTD更大的增益。对于给定的发射功率等级,所接收的功率等级可以与各种MIMO模式中的不同。功率控制方法可以被用来适应如此处所描述的LTE-A UL MIMO传输中的不同MIMO增益。
使用多个发射天线来用于UL中的传输可能引起针对MIMO的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问题。例如,由于多个天线接收到不同的平均接收信噪比(SNR)或者多个天线以不同的天线增益传送,AGI会产生链路低效性。例如,通过不同天线的路径损失测量由于WTRU中每个发射天线的位置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天线在手持WTRU中可以是阻塞的)。然而,在使用在此所描述的控制方法时,AGI可以被补偿。
当R10WTRU在R8网络中操作,并且R8网络未意识到WTRU具有多个发射天线时,单个天线端口传输可以由于后向兼容性而被用于R10WTRU。也就是说,R10WTRU可以被配置成还原成回退模式(例如,透明传送模式),例如预编码向量切换(PVS),循环延迟分集(CDD),发射天线切换/选择,或者单个天线端口传输(例如,发射波束成形),这些对于R8网络是透明的。对于R10WTRU的功率控制也可以按照在此所描述的被配置。
这里描述的功率控制方法针对具有多个发射天线的WTRU。当使用不同的UL MIMO模式时,一种示例方法是针对用于PUCCH传输的功率控制。这种方法解释了与不同MIMO模式(或者传输方案)中的PUCCH传输相关的不同天线增益。当使用不同UL MIMO模式(或者传输方案)时,另一种示例方法是针对用于SRS传输的功率控制。该方法解释了一种事实即SRS和PUSCH传输可以被单独地配置用于MIMO传输。另一示例方法提供了用于多发射天线配置的AGI补偿。该示例方法解决了AGI引起的效应,所述效应导致从多个天线中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平均接收SNR的差异。另一种示例方法提供了用于回退传输模式的功率控制方法。
尽管示例方法被描述为与UL MIMO相关,但所述示例方法可以被扩展到包括对载波聚合的支持。
以下描述的为使用指定UL MIMO模式的针对PUCCH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在LTE-A中,多个MIMO模式选择可以被考虑用于PUCCH传输,例如包括单天线端口传输和发射分集(诸如针对使用2个发射天线的多资源PUCCH传输的空间正交资源发射分集(SORTD)。用于单独的MIMO模式的发射功率等级可以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例如不同的MIMO模式可以具有不同的天线/波束成形/发射分集增益。相应地,根据等式(1),LTE功率控制公式可以被修改用于LTE-A PUCCH传输:
PPUCCH(i)=min{PCMAX,c,PO_PUCCH+PL+h(nCQI,nHARQ)+ΔF_PUCCH(F)+g(i)+ΔPUCCH_MIMO} (1)
其中等式(1)中特定的项可以被总结如下:
PCMAX,c被用于表示针对主小区的CC(服务小区)特定最大发射功率值(表明PUCCH仅在LTE-A中的主小区上被传送),其中所述CC特定最大发射功率值可以考虑针对服务小区c的用信号所通知的最大功率值PCMAX,c、WTRU功率级别的最大功率、最大功率减少量(MPR)允许值、容许值等等中的一者或多者。PCMAX,c可以被称作针对CC的所配置的最大功率(或者所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PO_PUCCH是由更高层提供的(小区特定的)参数PO_NOMINAL_PUCCH和由更高层提供的(WTRU特定的)分量PO_WTRU_PUCCH组成的参数;PL为在WTRU中计算的以dB为单位的下行链路路径损失估计;h(nCQI,nHARQ)为PUCCH格式相关值,其中nCQI对应于针对信道质量信息(CQI)的信息位数目以及nHARQ为HARQ肯定应答/否定应答(ACK/NACK)位数;ΔF_PUCCH(F)由更高层提供,其中每个ΔF_PUCCH(F)值得对应于相对于PUCCH格式1a的PUCCH格式(F),其中每个PUCCH格式(F)被定义;并且其中g(i)为当前PUCCH功率控制调节状态以及其中g(0)为在复位之后的第一值并且δPUCCH为WTRU特定相关值,也被称作发射功率命令(TPC),δPUCCH以诸如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格式1A/1B/1D/1/2A/2/2B(针对主小区)包括在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中,或者以诸如DCI格式3/3A在PDCCH上与其它WTRU特定PUCCH校正值一起被编码后发送,其中所述DCI格式3/3A的循环冗余校验(CRC)奇位被TPC-PUCCH无线电网络临时标识符(TPC-PUCCH-RNTI)所加扰。
项ΔPUCCH_MIMO为针对PUCCH的MIMO功率偏移(offset),ΔPUCCH_MIMO为WTRU专用的,并且取决于针对PUCCH应用的MIMO模式。一旦针对PUCCH的传输模式被指示给WTRU,所述PUCCH MIMO功率偏移可以被WTRU确定。可替换地,PUCCH MIMO功率偏移可以被提供给WTRU。
WTRU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确定PUCCH MIMO功率偏移。在一种示例方法中,ΔPUCCH_MIMO可以由更高层提供,诸如通过使用经由半静态信令的查找表(LUT)。可替换地,ΔPUCCH_MIMO可以为预定义的值(并且,因而不需要任何信令)。表1为LUT的说明性示例,其中所述LUT被用来获取ΔPUCCH_MIMO。这些变量可以针对不同实施例由不同的值所替代。例如,Δ1和Δ2可以分别为-3dB和-6dB,并且Δ5和Δ6可以为0dB(或者0<=Δ5<3dB,0<=Δ5<3dB)。
表1
如果查找表(LUT)被用于ΔPUCCH_MIMO,LUT对于所有WTRU来说可以是一样的,并且因此可以被广播。WTRU可以从对应于正在使用的MIMO模式的ΔPUCCH_MIMO值中选择。
根据另一实施例,eNB可以发送ΔPUCCH_MIMO值到WTRU。所述值可以为WTRU专用的并且可以通过诸如专用信令被发送。
根据另一实施例,ΔPUCCH_MIMO的值可以被包括在诸如PO_PUCCH(如在PO_UE_PUCCH中)或者ΔF_PUCCH(F)的现有的功率控制参数中。在这种情况下,ΔPUCCH_MIMO可以从等式(1)中的PUCCH功率控制中移除。随着ΔPUCCH_MIMO现在被添加到PO_PUCCH(或者ΔF_PUCCH(F)),PO_UE_PUCCH(或者ΔF_PUCCH(F))的范围也需要被相应地修改。
在任一种情况下,所计算的WTRU发射功率可以在WTRU的活动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中被均衡地分配。
参考图2,示出了当使用此处所描述的上行链路(UL)多输入多输出(MIMO)时用于针对物理上行链路信道传输的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200。初始地,WTRU可以从基站或者eNB中接收UL MIMO模式选择(210)。WTRU之后可以根据所选择的UL MIMO模式确定MIMO偏移(220)。WTRU之后可以部分根据MIMO偏移计算PUCCH发射功率(230)。PUCCH发射功率之后可以在发射天线中被均衡地分配(240)。例如,PUCCH发射功率可以在活动的发射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中被分配。WTRU可以使用所计算的发射功率通过PUCCH传送信息(250)。
以下描述的为使用指定UL MIMO模式的SRS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
在LTE R8中,用于在子帧i上传送的SRS的WTRU发射功率PSRS可以被定义为如等式(2)所表达的:
PSRS(i)=min{PCMAX,PSRS_OFFSET+10log10(MSRS)+PO_PUSCH(j)+α(j)·PL+f(i)}
[dBm] (2)
其中等式(2)中的特定项被总结为如下:
PCMAX为所配置的最大WTRU功率;
对于Ks=1.25,PSRS_OFFSET为由更高层半静态地配置的在范围[-3,12]dB中步长为1dB大小的4比特WTRU特定参数,并且对于Ks=0,PSRS_OFFSET为由更高层半静态地配置的在范围[-10.5,12]dB中步长1.5dB为大小的4比特WTRU特定参数;Ks为由更高层提供的WTRU特定参数deltaMCS-Enabled所给定;MSRS为按照资源块数目表述的在子帧i中的SRS传输的带宽;PO_PUSCH(j)为由从更高层提供的对于j=1的(小区特定额定值)分量PO_NOMINAL_PUSCH(j)和从更高层提供的对于j=1的(WTRU特定)分量PO_WTRU_PUSCH(j)的总和组成的参数,其中j=1针对对应于动态调度授权的PUSCH传输(重传);对于j=1α∈{0,0.4,0.5,0.6,0.7,0.8,0.9,1}的α(j)为由更高层提供的3比特小区特定参数;
PL为在WTRU中计算的以dB为单位的下行链路路径损失估计,并且f(i)为当前针对PUSCH的当前功率控制调节状态。
LTE UL功率控制可以被限制为诸如仅有一个载波和一个发射天线(诸如,LTE UL可以不支持单用户MIMO(SU-MIMO))。在LTE-A中,ULSU-MIMO以及载波聚合可以被支持并且用于SRS的功率控制公式可以被修改为此处所描述的。
对于LTE-A和LTE,针对服务小区(分量载波)的相同TPC命令可以被用于在服务小区上的PUSCH和SRS传输两者。此外,PUSCH和SRS传输可以单独地配置MIMO模式,诸如PUSCH使用预编码MIMO,而SRS使用单天线端口传输。
考虑到以上两个方面,示例功率控制方法包括修改LTE UL功率控制方程从而设置针对在服务小区c上的子帧i中的第n个天线端口(或者层)中传送的SRS的WTRU发射功率可以被定义为如等式(3)中所示:
PSRS,c(i,n)=min{PCMAX,c,PSRS_OFFSET,c+10log10(MSRS,c(i,n))+
PO_PUSCH,c(j)+αc(j)·PLc(n)+fc(i)+ΔSRS_MIMO} (3)
其中n为天线端口(或者层)索引并且i为子帧号。项PCMAX,c被用于表示针对服务小区c的CC(服务小区)特定最大发射功率,其中该值考虑了针对服务小区c的用信号通知的最大功率值PMax,c、WTRU功率级别的最大功率、最大功率减少量(MPR)允许值、容许值等中的一个或者更多个。PCMAX,c可以被称作针对服务小区c所配置的最大功率(或者所配置的最大发射功率),并且f(i)为针对服务小区c用于PUSCH的当前功率控制调节状态。
项PSRS_OFFSET,c为由更高层半静态地针对服务小区c配置的参数。使用针对PUSCH的UL MIMO(例如,达到4个天线),存在多种针对PUSCH传输的MIMO模式/选择(包括空间复用(SM)MIMO(SM MIMO)、发射分集以及BF/单个天线端口传输)。然而,使用多个天线的SRS传输模式可以为确定的(或半静态),诸如多个天线端口传输或者单个天线端口传输。在这种情况下,针对用于PUSCH的不同MIMO选择可能需要不同的PSRS_OFFSET,c的值。PSRS_OFFSET,c值的范围可以被恰当地修改。
项MSRS,c(i,n)为按照资源块(RB)数目表述的在子帧i和服务小区c中通过第n个天线端口(或者层)的SRS传输的带宽(SW)。对于每个天线端口(或者层)可能的是诸如使用不同(可变)数量的RB(如允许频率上的不同的SRS密度(density)),从而降低SRS在MIMO中的余量。可替换地,MSRS,c(i,n)针对所有n可以是一致的。在这种情况下,索引n可以被移除。
项PLc(n)为用于服务小区c中针对WTRU中的第n个天线端口计算的以dB为单位的路径损失估计。相同的路径损失可以被用于所有相同的天线端口。在这种情况下,索引n可以被移除,从而PLc(n)=PLc。
在LTE-A中,PO_PUSCH,c(j)可以被扩展到UL MIMO从而j表示传输模式和MIMO模式。例如,j=0,1,2可以表示如在LTE中的相同传输模式,而j=3,4,5……M可以表示用于PUSCH传输的MIMO模式。可替换地,在LTE中,对于PO_PUSCH,c(j),j为被固定为1。
项ΔSRS_MIMO为SRS MIMO偏移参数,其中该参数表示用于PUSCH的MIMO模式和用于SRS的MIMO模式之间的MIMO增益差异。注意到SRS可以被预编码。例如,当PUSCH使用单个天线端口模式并且SRS通过多个天线(诸如两个天线)被传送时,ΔSRS_MIMO可以被设置为大约3dB。ΔSRS_MIMO可以由更高层提供,诸如通过使用通过半静态信令的查找表。表2为针对ΔSRS_MIMO的示例LUT。这些变量可以被取决于特定方法的值所替换。
表2
如果LUT被用于ΔSRS_MIMO,对于所有WTRU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可以被广播。在这种情况下,WTRU可以从ΔSRS_MIMO值的表中选择,其中ΔSRS_MIMO值对应于应用于PUSCH传输以及用于SRS传输的MIMO模式。
可替换地,eNB可以用信号发送ΔSRS_MIMO的值到WTRU,其中该值为WTRU特定的。例如,ΔSRS_MIMO可以在PDCCH(诸如UL授权)中被发送。可替换地,ΔSRS_MIMO可以被更高层发送(诸如通过RRC信令)。
根据另一示例方法,ΔSRS_MIMO可以包括在诸如PO_PUSCH,c(如在PO_UE_PUSCH,c中)或者PSRS_OFFSET,c之类的现有的功率控制参数中,从而项ΔSRS_MIMO可以从等式(3)中被移除。在这种情况下,PO_UE_PUSCH,c或者PSRS_OFFSET,c需要被修改从而说明(account for)ΔSRS_MIIMO。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SRS带宽对于在服务小区c上同时传送的所有天线端口来说相同时(例如MSRS,c(i,n)=MSRS,c(i)),通过(活动)天线端口传送的SRS总的功率(以PSRS,c(i)表示)可以在服务小区c上的子帧i中被确定,如等式(4)所示:
PSRS,c(i)=min{PCMAX,c,PSRS_OFFSET,c+10log10(MSRS,c(i))+
PO_PUSCH,c(j)+αc(j)·PLc+fc(i)+ΔSRS_MIMO} (4)
在这种情况下,所计算的针对SRS的总发射功率可以被均衡地分配在WTRU中的活动天线(或者天线端口)。这些变量/参数可以为如之前所定义的。
使用UL MIMO(例如具有达到四根天线),如果通过多个发射天线的SRS传输同时发生,针对每个天线(或者天线端口)的SRS发射功率密度随着天线(或者天线端口)数量的增加而减少。这可以降低eNB处的信道估计性能。估计性能的降低可以通过使用此处描述的示例方法的方式来解决。在一种示例方法中,eNB可以通过更高层用信号通知WTRU从而切换到用于SRS传输的时分复用(TDM)模式,诸如在每个SRS子帧中的单个天线(或者至多通过两根天线的两个SRS传输)中的一个SRS传输。
在另一示例方法中,当针对通过多个天线同时传送的SRS传输的WTRU发射功率的总和(即sum(PSRS,C(i,n),其中所述总和是通过等式(3)在所有天线端口n上完成的)(或者等式(4)中限定至PCMAX,c之前的总的SRS发射功率)超过最大WTRU功率(或者针对服务小区c配置的发射功率PCMAX,c)以预定义的阈值,WTRU可以选择一个SRS(如果发射功率可用,可能更多个SRS),从而在下一个SRS子帧中被传送。所述选择可以基于旋转方式。
在另一示例方法中,SRS带宽(BW)(即MSRS(i,n)或者MSRS(i))可以通过eNB恰当地被调节(或者被重配置)并且通过更高层发送至WTRU。在另一实施例中,当WTRU为功率受一阈值限制(诸如等式(4)中在限制至PCMAX,c之前的总的SRS发射功率超过PCMAX,c(或者由Ppowerclass表示的WTRU功率级别)以一阈值,WTRU被配置(重新配置)成(从多个天线端口传输)切换至针对SRS的单个天线端口传输。
以下描述的为在针对通过多个天线的同时SRS传输的所需发射功率(如等式(3))超过最大WTRU功率(或者用于服务小区c的所配置的发射功率PCMAX,c)的情况下的功率降低方法。在一种示例方法中,用于单独的SRS传输的发射功率可以被均衡地降低从而满足最大功率限制。在另一示例方法中,PCMAX,c可以根据等式(3)中的功率放大器来定义。在该方法中,所配置的(WTRU)发射功率可以在多个PA中均衡地分配。也就是说,Pcmax,cpa(dB)=Pcmax,c–10x log10(Npa),其中Npa为在针对服务小区c的给定的SRS子帧中的WTRU中的活动PA的数量。关于等式(3),Pcmax,cpa替代Pcmax,c。在这种情况下,ΣPcmax,cpa可以小于或等于Pcmax,c。
参考图3,示出了如下所描述的当使用UL MIMO时,针对SRS传输的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300。初始地,WTRU可以从基站或者eNB中接收针对SRS传输的UL MIMO模式选择/配置(310)。WTRU之后可以从基站接收PSRS_OFFSET,c(320)。WTRU之后可以根据用于PUSCH的UL MIMO模式以及用于SRS的MIMO传输来确定ΔSRS_MIMO偏移(330)。可替换地,如之前所阐述的,PSRS_OFFSET,c可以包括ΔSRS_MIMO,在这种情况下,PSRS_OFFSET,c取决于所选择的UL MIMO模式。SRS发射功率之后部分基于PSRS_OFFSET,c和ΔSRS_MIMO偏移而被计算(340)。如果(总的)SRS发射功率大于阈值(诸如所配置的WTRU最大发射功率),WTRU可以实现功率降低方法(360)。例如如果WTRU可以传送同时SRS传输,这种情况可以出现。WTRU以SRS发射功率传送SRS(370)。
以下描述的是解决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的功率控制方法。当多个天线传输在UL中进行时,可能存在对于AGI的问题。因为在从多个天线接收到的信号之间的平均接收的信噪比(SNR)中存在差异,这可能产生链接低效率。例如,由于WTRU中每个发射天线位置,通过不同天线的路径损失测量可以是不同的,(例如,天线可以在手持WTRU中被阻塞)。AGI可以通过使用以下描述的功率控制方法而被补偿。
在示例方法中,WTRU可以执行有AGI补偿跟随的AGI估计。对于AGI补偿,WTRU可以执行每个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测量。在载波聚合的情况下,RSRP测量可以在下行链路(DL)锚定载波或者主分量载波(CC)或者与UL服务小区(CC)有关的参考DL CC上进行。可替换地,所有配置的DL CC可以被用于RSRP测量。滤波方法可以被用于RSRP测量。例如,更高层(诸如层3)滤波器配置可以被用于RSRP测量。
根据每个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上的RSRP测量,WTRU可以估计在用于UL传输的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中的AGI。AGI可以被表达为与参考发射天线有关的缩放(scaled)相关AGI。
WTRU在估计单独发射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上的AGI之后,对每个发射天线上进行AGI补偿。WTRU可以调整每个天线进行从而对AGI的负面影响进行补偿。例如,假定WTRU包括N个发射天线并且每个天线被估计的AGI在线性范围内被表示为AGI(i)(并且i为天线索引)。WTRU可以通过AGI补偿比例因子β(i)对每个发射天线进行缩放,其中
并且其中AGI(i)<=1。
在另一方法中,eNB可以对WTRU的每个独立发射天线(或者天线端口)上的AGI进行估计并且通过L1层(诸如,类似与提供每个天线的TCP命令)或者更高层(诸如,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提供用于WTRU的AGI校正因子。例如,上述AGI补偿补偿比例因子,β(i)可以由eNB来确定并且之后通过RRC信令被发送到WTRU。
在另一方法中,用于每个发射天线(或者天线端口)的AGI可以与阈值进行比较,并且具有过高AGI的天线可以被关闭或者回退至诸如单个天线传送模式。例如,如果发射天线上的AGI影响对链路性能非常不利(诸如,AGI值过高),WTRU可以关闭具有过高AGI值的天线或者回退至另一模式(诸如,单个天线端口传送模式)。
参考图4,示出了针对如在此所描述的AGI补偿的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400。初始地,WTRU可以执行RSRP测量(410)。WTRU之后可以根据RSRP确定AGI估计(420)。WTRU之后可以将AGI补偿比例因子应用到每个发射天线中(430)。
参考图5,示出了针对在此所描述的AGI补偿的另一示例功率控制流程图500。初始地,基站可以确定针对WTRU的AGI估计(510)。WTRU之后可以从基站接收AGI补偿因子(520)。WTRU之后可以在每个发射天线上应用AGI补偿因子(530)。
以下所描述的为用于回退传输模式的功率控制方法。例如,当WTRU(也就是,例如被配置成使用诸如LTE R10的特定网络操作)在除其被配置使用的网络之外的网络中操作,并且例如,未意识到WTRU具有多个发射天线,WTRU可以在另一模式中操作,诸如单个天线(端口)传送模式(或者可比较的透明传送模式)从而充分利用反向的兼容性。换而言之,在示例实施例中,R10WTRU可以被配置成还原成回退模式(诸如透明传输模式),例如预编码向量切换(PVS)、CDD(循环延迟分集)、或者单个天线端口传送(诸如发射波束形成),其对于R8网络是透明的。WTRU也可以被配置成在特定的其它情况下进入回退传输模式。例如,当用于WTRU的UL MIMO信道被高度相关,WTRU可以使用发射波束成形。在这种示例中,用于R10WTRU的功率控制需要相应地被配置。在用于回退传输的示例功率控制方法中,当WTRU处于用于物理信道的回退传输模式中时,eNB和WTRU可以操作用于物理信道的LTE R8功率控制方法(或者用于单个天线端口传输的功率控制方法)。
实施例
1、一种针对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从多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中选择的上行链路(UL)MIMO模式。
2、根据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至少所述UL MIMO模式来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
3、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对应于ULMIMO模式的MIMO偏移。
4、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在多个天线中分配PUCCH发射功率。
5、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多个天线为活动的发射天线。
6、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MIMO偏移由查找表来确定。
7、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至少所述ULMIMO模式来确定探测参考信号(SRS)发射功率。
8、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确定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估计。
9、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AGI估计而将AGI补偿应用到多个天线中的每一个。
10、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回退至用于预定事件的UL MIMO模式。
11、根据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使用传统(legacy)功率控制方法来确定发射功率。
12、一种针对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从多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中选择的上行链路(UL)MIMO模式。
13、根据实施例1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至少所述UL MIMO模式来确定探测参考信号(SRS)发射功率。
14、根据实施例12-1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接收基于所述UL MIMO模式的PSRS_OFFSET,c,其中所述PSRS_OFFSET,c包括用于服务小区c的SRS MIMO偏移。
15、根据实施例12-1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根据用于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的UL MIMO模式和用于SRS的MIMO模式,确定SRS MIMO偏移。
16、根据实施例12-1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调整针对同时SRS传输的SRS发射功率。
17、根据实施例12-1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SRS发射功率超过阈值的条件下,均衡地降低所述SRS发射功率。
18、一种针对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测量每个发射天线上的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19、根据实施例1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所测量的RSRP来估计针对每个对应发射天线的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
20、根据实施例18-1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AGI补偿缩放因子应用到每个发射天线中,其中所述AGI补偿缩放因子是基于估计的AGI。
21、根据实施例18-2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估计的AGI是按照关于参考发射天线的缩放相对AGI。
22、一种针对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校正因子。
23、根据实施例2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AGI校正因子应用到每个发射天线上,所述AGI校正因子基于针对所述WTRU执行的AGI估计。
24、一种针对具有多个天线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功率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回退至针对预定事件的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ULMIMO)模式。
25、根据实施例24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使用传统功率控制方法来确定用于回退UL MIMO模式的发射功率。
26、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接收机,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接收从多个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中选择的上行链路(UL)MIMO模式。
27、根据实施例26所述的WTRU,所述WTRU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基于至少所述UL MIMO模式来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
28、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接收机,所述接收机被配置成接收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校正因子。
29、根据实施例28所述的WTRU,该WTRU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将所述AGI校正因子应用到每个发射天线上,所述AGI校正因子基于针对所述WTRU执行的AGI估计。
30、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回退至针对预定事件的上行链路多输入多输出(UL MIMO)模式。
31、根据实施例30所述的WTRU,该WTRU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被配置成使用传统功率控制方法来确定用于回退UL MIMO模式的发射功率。
32、一种针对用于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传输的增强型功率控制方法,其中所述WTRU具有多个天线并且工作在上行链路(UL)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所述方法包括从多个可能的UL MIMO模式选择UL MIMO模式进行操作。
33、根据实施例32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所述PUCCH传输功率改变至新的等级,所述新的等级至少部分取决于所选择的MIMO模式。
34、根据实施例32-3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可能的MIMO模式包括单个天线端口传输模式和发射分集模式。
35、根据实施例32-3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计算改变的功率以用于将PUCCH传输功率改变至新的等级。
36、根据实施例32-3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PUCCH_MIMO为WTRU特定的,所述ΔPUCCH_MIMO取决于所选择的MIMO模式。
37、根据实施例32-3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PUCCH_MIMO由至少一个更高层提供。
38、根据实施例32-3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PUCCH_MIMO通过查找表(LUT)来确定。
39、根据实施例32-3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PUCCH_MIMO通过半静态信令从至少一个更高层用信号发送。
40、根据实施例32-3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1和Δ2分别为3dB和6dB。
41、根据实施例32-4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5和Δ6为0dB。
42、根据实施例32-4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0<=Δ5<3dB,0<=Δ5<3dB。
43、根据实施例32-4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LUT对于所述LUT和多个其它WTRU是一致的并且所述LUT被广播。
44、根据实施例32-4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演进型网络节点(eNB)发送WTRU特定的ΔPUCCH_MIMO值到WTRU。
45、根据实施例32-4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NB通过专用信令发送ΔPUCCH_MIMO值。
46、根据实施例32-4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ΔPUCCH_MIMO值被包括在PO_PUCCH中。
47、根据实施例32-4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计算的被改变的功率之后可以在WTRU中的多个活动的天线中均衡地分配,从而改变PUCCH传输功率。
48、一种针对用于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的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的增强型功率控制方法,其中所述WTRU具有多个天线并且工作在上行链路(UL)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式,所述方法包括从多个可能的MIMO模式选择MIMO模式进行操作。
49、根据实施例48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将SRS传输功率改变至新的等级,所述新的等级至少部分取决于所选择的MIMO模式。
50、根据实施例48-49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改变针对SRS传输的WTRU发射功率PSRS。
51、根据实施例48-50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PSRS_OFFSET为由更高层半静态配置的WTRU特定参数。
52、根据实施例48-51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MSRS(i,n)为以无线电承载(RB)数量表述的通过子帧i中的第n个天线端口的SRS传输的带宽(BW)。
53、根据实施例48-5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PO_PUSCH(j),j表示传输模式和MIMO模式。
54、根据实施例48-5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ΔSRS_MIMO为SRSMIMO偏移参数,其中所述偏移表示用于WTRU的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PUSCH)传输和用于SRS传输的MIMO模式之间的MIMO增益差异。
55、根据实施例48-54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eNB用信号发送WTRU特定的ΔSRS_MIMO值至WTRU。
56、根据实施例48-5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eNB通过更高层用信号通知WTRU从而切换至用于SRS传输的时分复用(TDM)模式。
57、根据实施例48-5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两个天线的同时SRS传输所需的发射功率的总和大于Pmax。
58、根据实施例48-5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用于单独的SRS的发射功率被均衡地降低从而满足最大功率限制。
59、根据实施例48-5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Pmax针对每个功率放大器(PA)被定义并且总的最大WTRU发射功率在多个PA中被均衡地分配,从而Pmax(dB)=Pmax–10x log10(Npa),其中Npa为给定SRS子帧中的WTRU的活动PA的数量。
60、根据实施例48-5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SRS被预编码。
61、一种针对具有多个天线的WTRU的功率控制方法,其中所述多个天线中的至少两个天线为被配置成在WTRU的上行链路MIMO模式中传送的发射天线,所述方法包括在多个天线的每一个天线上测量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P)。
62、根据实施例61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根据所测量的RSRP对针对每个单独的发射天线对天线增益不均衡性(AGI)进行估计。
63、根据实施例61-62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通过基于所估计AGI的AGI缩放因子对每个发射天线进行缩放。
64、根据实施例61-6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估计的AGI被按照关于参考发射的缩放相对AGI来表述。
65、根据实施例61-63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GI由eNB针对WTRU上的单独发射天线上来估计并且所述eNB针对通过L1或者更高层提供AGI校正因子。
66、根据实施例61-65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GI补偿缩放因子β(i)由eNB确定并且之后通过RRC信令被发送至WTRU。
67、根据实施例61-66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
将所估计的针对每个分别的发射天线的AGI与阈值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每个分别的发射天线是否具有非常低的AGI。
68、根据实施例61-67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该方法还包括针对每个具有低于阈值的AGI的天线,执行以下中的一者:关闭发射天线或者引起发射天线回退至回退操作模式。
69、根据实施例61-68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退操作模式为以下中的任一一者:预编码向量切换(PVS)、循环延迟多分集(CDD)或者单个天线端口传输。
虽然本发明的特征和元素以特定的结合在以上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每个特征或元素可以在没有其它特征和元素的情况下单独使用,或在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元素结合的各种情况下使用。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在由计算机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中实施,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软件或固件被包含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可读介质的实例包括电子信号(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而传送)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关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实例包括但不局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寄存器、缓冲存储器、半导体存储设备、诸如内部硬盘和可移动磁盘之类的磁介质、磁光介质以及CD-ROM碟片和数字多功能光盘(DVD)之类的光介质。与软件有关的处理器可以被用于实施在WTRU、UE、终端、基站、RNC或者任何主计算机中使用的无线频率收发机。
Claims (6)
1.一种用于由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执行的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功率控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从网络设备接收PUCCH配置,该PUCCH配置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是否被配置用于PUCCH传输;
根据所接收的PUCCH配置来配置所述WTRU;
在所述WTRU未被配置为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传送PUCCH的情况下,将MIMO PUCCH功率偏移值设置为零;以及
在所述WTRU被配置为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传送PUCCH的情况下:
接收多输入多输出(MIMO)PUCCH功率偏移值;及
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其中所述PUCCH发射功率至少基于所接收的MIMO PUCCH功率偏移值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UCCH发射功率被均等地划分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PUCCH配置和所述MIMOPUCCH功率偏移值经由一个或多个较高层被接收。
4.一种无线发射/接收单元(WTRU),该WTRU包括:
处理器,至少被配置为:
接收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配置,该PUCCH配置指示两个或更多个天线端口是否被配置用于PUCCH传输;
根据所接收的PUCCH配置来配置所述WTRU;
在所述WTRU未被配置为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传送PUCCH的情况下,将MIMO PUCCH功率偏移值设置为零;以及
在所述WTRU被配置为在两个或更多个天线上传送PUCCH的情况下:
接收多输入多输出(MIMO)PUCCH功率偏移值;及
确定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CCH)发射功率,其中所述PUCCH发射功率至少基于所接收的MIMO PUCCH功率偏移值确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PUCCH发射功率被均等地划分在所述多个天线端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WTRU,其中所述PUCCH配置和所述MIMOPUCCH功率偏移值经由一个或多个较高层被接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4820309P | 2009-10-02 | 2009-10-02 | |
US61/248,203 | 2009-10-02 | ||
CN201080044440.7A CN102577536B (zh) | 2009-10-02 | 2010-09-30 |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4440.7A Division CN102577536B (zh) | 2009-10-02 | 2010-09-30 |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24744A true CN105024744A (zh) | 2015-11-04 |
CN105024744B CN105024744B (zh) | 2018-08-28 |
Family
ID=434473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483873.7A Active CN105024744B (zh) | 2009-10-02 | 2010-09-30 | 一种用于由wtru执行的pucch功率控制的方法及wtru |
CN201080044440.7A Active CN102577536B (zh) | 2009-10-02 | 2010-09-30 |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44440.7A Active CN102577536B (zh) | 2009-10-02 | 2010-09-30 |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
Country Status (11)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9031146B2 (zh) |
EP (1) | EP2484161B1 (zh) |
JP (4) | JP5555325B2 (zh) |
KR (1) | KR101677787B1 (zh) |
CN (2) | CN105024744B (zh) |
HK (1) | HK1173309A1 (zh) |
IL (1) | IL218936A (zh) |
IN (1) | IN2012DN02811A (zh) |
MY (1) | MY161646A (zh) |
TW (2) | TWI513217B (zh) |
WO (1) | WO2011041555A2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9209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0858997A (zh) * | 2018-08-23 | 2020-03-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183593A (zh) * | 2017-10-02 | 2020-05-19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CN113016146A (zh) * | 2018-11-15 | 2021-06-22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mu-mimo的功率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694262A1 (en) | 2006-10-03 | 2020-08-1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Combined open loop/closed lopp (cqi-bas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utra |
DK2464176T3 (da) * | 2007-03-07 | 2019-12-02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Kombineret åben sløjfe/lukket sløjfe-fremgangsmåde til at styre uplink-effekt af en mobil station |
KR101459147B1 (ko) * | 2008-02-04 | 2014-11-1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파워 제어 명령 전송 방법 |
WO2010107885A2 (en) * | 2009-03-17 | 2010-09-2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
US8428521B2 (en) * | 2009-08-04 | 2013-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5020300B2 (ja) * | 2009-10-28 | 2012-09-0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無線通信方法および移動局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
US20120020245A1 (en) * | 2010-01-12 | 2012-01-26 | Autonet Mobile, Inc. | Mobile router and method for autosynching predetermined content |
WO2011102666A2 (ko) | 2010-02-19 | 2011-08-25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방법 |
US9144040B2 (en) | 2010-04-01 | 2015-09-22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multi-antenna power control in a communications system |
CN103069739B (zh) | 2010-04-02 | 2016-09-21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配置和传输 |
SG183791A1 (en) * | 2010-04-09 | 2012-10-30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Signalling report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
BR112012027810B1 (pt) | 2010-04-30 | 2021-08-17 | Sun Patent Trust | Dispositivo de comunicação sem fio e método para controlar a potência de transmissão |
WO2011134107A1 (en) * | 2010-04-30 | 2011-11-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Control signaling design for lte-a downlink transmission mode |
WO2012002895A1 (en) * | 2010-06-30 | 2012-01-05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nfiguring user equipments with multiple transmit antennas |
US9036583B2 (en) | 2010-07-16 | 2015-05-19 | Lg Electronics Inc. |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uplink MIMO |
JP5964314B2 (ja) | 2010-11-02 | 2016-08-03 | エルジー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ィド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上りリンク制御情報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
CN102083181B (zh) * | 2010-11-09 | 2013-11-20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US8582518B2 (en) | 2010-11-09 | 2013-11-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Power control for ACK/NACK format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
US9503231B2 (en) * | 2010-11-09 | 2016-11-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uplink transmission mode configuration |
US8971948B1 (en) * | 2010-11-19 | 2015-03-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mpensating antenna gain imbalance |
JP4969682B2 (ja) * | 2010-12-09 | 2012-07-0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
WO2012081932A2 (ko) * | 2010-12-17 | 2012-06-2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비주기적 사운딩 참조 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CN102045827B (zh) * | 2011-01-06 | 2013-07-31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功率控制参数配置方法及其装置 |
WO2013008406A1 (ja) | 2011-07-13 | 2013-01-17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送信方法及び受信方法 |
CN106102150B (zh) * | 2011-08-17 | 2019-08-1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和终端 |
US9215675B2 (en) | 2011-08-17 | 2015-12-15 | Lg Electronics Inc. | Determining transmit power of a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for a first cell based on power for a second cell and power offset |
KR20140068885A (ko) * | 2011-08-24 | 2014-06-0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pucch 전송 전력을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단말 |
WO2013051206A1 (ja) | 2011-10-03 | 2013-04-11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端末、基地局および通信方法 |
EP2769516B1 (en) * | 2011-10-18 | 2016-09-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termining a transmission rank |
CN114245444B (zh) * | 2011-11-04 | 2024-08-30 |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 用于在与多个定时提前关联的多个分量载波上无线传输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096449B (zh) * | 2011-11-04 | 2018-06-1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探测参考信号的功率控制方法、系统及装置 |
US9642114B2 (en) * | 2011-11-04 | 2017-05-02 | Intel Corporation | Path-loss estimation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a carrier aggregation environment |
KR101867314B1 (ko) * | 2011-11-15 | 2018-06-15 | 주식회사 골드피크이노베이션즈 | 다중 요소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전송전력의 제어장치 및 방법 |
WO2013091148A1 (en) * | 2011-12-23 | 2013-06-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mu-mimo |
CN102624435B (zh) * | 2012-03-02 | 2015-02-18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双通道mimo系统中的agi补偿方法 |
JP5312629B2 (ja) * | 2012-03-14 | 2013-10-09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JP5379256B2 (ja) * | 2012-03-14 | 2013-12-2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集積回路およ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KR101972950B1 (ko) * | 2012-07-19 | 2019-04-2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다중 빔포밍을 위한 전력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CN103685658B (zh) * | 2012-09-19 | 2016-05-04 | 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 手持装置的信号测试系统及其信号测试方法 |
CN102905357B (zh) * | 2012-09-27 | 2015-06-0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RU2608755C1 (ru) | 2013-04-25 | 2017-01-24 | Интел Корпорейшн |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вязи миллиметрового диапазона длин волн и способ интеллектуального управления мощностью передачи и плотностью потока мощности |
CN104427601B (zh) * | 2013-08-29 | 2018-02-23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一种调整双通道室分系统中的通道功率方法和装置 |
JP6497726B2 (ja) * | 2014-03-14 | 2019-04-10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端末、基地局、通信システム、通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JP6084184B2 (ja) * | 2014-08-08 | 2017-02-22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ユーザ端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9883451B2 (en) * | 2015-05-14 | 2018-01-30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high gain mobile devices |
WO2016195548A1 (en) * | 2015-06-01 | 2016-12-0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Transmit power balancing of antenna branches in a multi-antenna system of a radio network node |
US9913190B1 (en) * | 2015-07-22 | 2018-03-06 | Sprint Spectrum L.P. | Transferring a wireless device from a serving cell to a target cell |
KR101990753B1 (ko) | 2015-10-17 | 2019-06-20 | 콤캐스트 케이블 커뮤니케이션스 엘엘씨 | 부분 서브프레임 및 전체 서브프레임에서의 제어 채널 구성 |
WO2018063200A1 (en) * | 2016-09-29 | 2018-04-05 | Intel IP Corporation | Mobile terminal devices and methods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
CN107888267B (zh) * | 2016-09-30 | 2023-11-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上行功率控制方法和装置 |
KR102428257B1 (ko) * | 2017-01-04 | 2022-08-02 | 노키아 테크놀로지스 오와이 | 다중 입력 다중 출력 무선 시스템을 위한 사운딩 기준 신호 전력 제어 |
WO2018126474A1 (en) | 2017-01-09 | 2018-07-1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tting multiplexed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orts in new radio |
EP3603225B1 (en) * | 2017-03-23 | 2022-07-2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altitude path-loss based power control for aerial vehicles |
CN108112065B (zh) * | 2017-05-05 | 2023-09-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发送功率的确定、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EP3625996B1 (en) | 2017-05-18 | 2021-07-0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Energy-efficient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transmission |
US20180368104A1 (en) * | 2017-06-14 | 2018-12-20 |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dicating Scheduling Grants |
US11641628B2 (en) | 2017-06-15 | 2023-05-0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1026189B2 (en) * | 2017-06-19 | 2021-06-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SRS) transmission protocol |
US11324014B2 (en) * | 2017-12-22 | 2022-05-0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Exposure detection in millimeter wave systems |
CN110167168B (zh) | 2018-02-14 | 2022-05-2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传输探测参考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KR102439792B1 (ko) * | 2018-02-14 | 2022-09-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송신 전력을 결정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EP3777360A1 (en) * | 2018-04-13 | 2021-02-1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 power control in new radio |
US11411625B2 (en) * | 2018-06-25 | 2022-08-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ransmission power for partial coherent antennas |
CN110971317B (zh) * | 2018-09-29 | 2021-09-2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功率指示方法及装置 |
CN111050390B (zh) * | 2018-10-12 | 2021-11-02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功率控制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
CN111510935B (zh) * | 2019-01-31 | 2022-03-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上行信号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系统 |
EP3829076A3 (en) * | 2019-11-28 | 2021-08-04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of 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device |
US11936458B2 (en) * | 2020-03-20 | 2024-03-19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ng using a transmit power difference between antennas |
BR112022022854A2 (pt) * | 2020-05-15 | 2022-12-20 | Apple Inc | Economia de energia de ue para comutação de antena de srs |
CN113824455B (zh) * | 2020-06-18 | 2023-04-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天线输出功率的方法、介质及设备 |
US11736990B2 (en) * | 2020-07-21 | 2023-08-2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Techniques for uplink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in dual carrier operation |
CN114126023B (zh) * | 2020-08-31 | 2024-03-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配置方法及装置 |
KR20220036560A (ko) | 2020-09-16 | 2022-03-2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에서 기준 신호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CN114844542A (zh) * | 2021-01-30 | 2022-08-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天线选择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US11540236B2 (en) * | 2021-03-08 | 2022-12-27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ell-group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commands |
KR20220134904A (ko) * | 2021-03-29 | 2022-10-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복수의 안테나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에서 안테나의 설정을 제어하는 방법 |
KR20230032083A (ko) * | 2021-08-30 | 2023-03-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 및 복수의 안테나들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에서 안테나의 설정을 제어하는 방법 |
EP4418758A3 (en) * | 2023-02-17 | 2024-10-16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of power contro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network element using the same |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62124A (zh) * | 2002-05-11 | 2003-12-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确定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功率偏移的方法及其信令方法 |
CN1499756A (zh) * | 2002-11-11 | 2004-05-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专用信道闭环发射分集功能的方法 |
CN1917390A (zh) * | 1996-06-27 | 2007-02-21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短代码控制码分多址系统中初始功率提升的方法 |
WO2008082594A2 (en) * | 2006-12-28 | 2008-07-10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Efficient uplink operation with high instantaneous data rates |
US20080192868A1 (en) * | 2007-02-14 | 2008-08-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power offset estimation using dedicated pilot tones for ofdma |
CN201167319Y (zh) * | 2007-03-07 | 2008-12-17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用于控制移动站上行链路功率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
WO2009029511A1 (en) * | 2007-08-24 | 2009-03-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y transmitting radio blocks with piggybacked ack/nack fields |
CN101404527A (zh) * | 2008-11-11 | 2009-04-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功控参数的获取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的方法 |
WO2009055662A2 (en) * | 2007-10-25 | 2009-04-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allocation of uplink channel resources |
WO2009076286A1 (en) * | 2007-12-07 | 2009-06-1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to support uplink power level determination |
WO2009117601A1 (en) * | 2008-03-20 | 2009-09-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 cell_fach state and idle mode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226507B1 (en) * | 1998-02-03 | 2001-05-01 | Ericsson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between a plurality of antennas utilized by a microcellular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for reception of a signal |
WO2008026891A1 (en) * | 2006-08-30 | 2008-03-06 | Posdata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estimating and compensating time offset and/or carrier frequency offset in mimo system based ofdm/ofdma |
US20080080635A1 (en) | 2006-10-02 | 2008-04-03 | Nokia Corporation | Advanced feedback signaling for multi-antenna transmission systems |
EP3694262A1 (en) * | 2006-10-03 | 2020-08-12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Combined open loop/closed lopp (cqi-based) uplink transmit power control with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for e-utra |
CA2797174C (en) | 2006-10-31 | 2016-04-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nified design and centralized scheduling for dynamic simo, su-mimo and mu-mimo operation for rl transmissions |
JP2008185989A (ja) * | 2007-01-31 | 2008-08-14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986959B2 (en) | 2007-02-14 | 2011-07-26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amble based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LTE |
EP4030667A1 (en) * | 2007-02-14 | 2022-07-20 | Optis Wireless Technology, LLC | Codeword to layer mapping in a system implementing harq |
KR20090118073A (ko) * | 2007-03-01 | 2009-11-17 |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엔티티 도코모 | 기지국장치 및 통신제어방법 |
DK2464176T3 (da) * | 2007-03-07 | 2019-12-02 | Interdigital Tech Corp | Kombineret åben sløjfe/lukket sløjfe-fremgangsmåde til at styre uplink-effekt af en mobil station |
JP4846023B2 (ja) | 2007-03-30 | 2011-12-28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制御方法 |
EP2073419B1 (en) * | 2007-12-20 | 2011-10-2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Control channel signaling using a common signaling field for transport format and redundancy version |
US8155063B2 (en) * | 2008-04-28 | 2012-04-10 | Apple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data in multi-antenna systems |
EP2332376A1 (en) * | 2008-08-27 | 2011-06-15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ultiple power control parameter sets for wireless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
KR101573072B1 (ko) * | 2008-08-27 | 2015-12-01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정보 전송방법 |
HUE032502T2 (en) * | 2008-12-08 | 2017-09-28 | Wireless Future Tech Inc | Uplink control signalling in a cellular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832780B2 (en) | 2008-12-09 | 2017-11-28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for estimating uplink control channel quality |
CN102362441B (zh) * | 2009-03-22 | 2016-12-2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使用多个天线的信道探测方法以及用于其的装置 |
US8831523B2 (en) * | 2009-06-18 | 2014-09-09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beamforming for femtocells |
KR20110009025A (ko) * | 2009-07-20 | 2011-01-27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상향링크 제어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
US8428521B2 (en) | 2009-08-04 | 2013-04-23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Control for uplink in MIMO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225928B1 (ko) | 2009-09-08 | 2013-01-24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전송 파워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
-
2010
- 2010-09-30 CN CN201510483873.7A patent/CN105024744B/zh active Active
- 2010-09-30 IN IN2811DEN2012 patent/IN2012DN02811A/en unknown
- 2010-09-30 KR KR1020127011276A patent/KR101677787B1/ko active Active
- 2010-09-30 US US12/894,819 patent/US9031146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9-30 WO PCT/US2010/050922 patent/WO2011041555A2/en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9-30 JP JP2012532320A patent/JP5555325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9-30 EP EP10773756.1A patent/EP2484161B1/en active Active
- 2010-09-30 CN CN201080044440.7A patent/CN102577536B/zh active Active
- 2010-09-30 MY MYPI2012001481A patent/MY161646A/en unknown
- 2010-10-01 TW TW099133512A patent/TWI513217B/zh active
- 2010-10-01 TW TW104121008A patent/TWI596917B/zh active
-
2012
- 2012-03-29 IL IL218936A patent/IL218936A/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
- 2013-01-10 HK HK13100372.3A patent/HK1173309A1/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4
- 2014-05-30 JP JP2014112866A patent/JP5909524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0 US US14/690,658 patent/US98077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03-28 JP JP2016064352A patent/JP6118930B2/ja active Active
-
2017
- 2017-03-27 JP JP2017060669A patent/JP6457576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17390A (zh) * | 1996-06-27 | 2007-02-21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用短代码控制码分多址系统中初始功率提升的方法 |
CN1462124A (zh) * | 2002-05-11 | 2003-12-17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确定高速物理下行共享信道功率偏移的方法及其信令方法 |
CN1499756A (zh) * | 2002-11-11 | 2004-05-2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实现专用信道闭环发射分集功能的方法 |
WO2008082594A2 (en) * | 2006-12-28 | 2008-07-10 |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 Efficient uplink operation with high instantaneous data rates |
US20080192868A1 (en) * | 2007-02-14 | 2008-08-14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User power offset estimation using dedicated pilot tones for ofdma |
CN201167319Y (zh) * | 2007-03-07 | 2008-12-17 | 美商内数位科技公司 | 用于控制移动站上行链路功率的无线发射接收单元 |
WO2009029511A1 (en) * | 2007-08-24 | 2009-03-0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liably transmitting radio blocks with piggybacked ack/nack fields |
WO2009055662A2 (en) * | 2007-10-25 | 2009-04-30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e-allocation of uplink channel resources |
WO2009076286A1 (en) * | 2007-12-07 | 2009-06-18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of signaling and procedure to support uplink power level determination |
WO2009117601A1 (en) * | 2008-03-20 | 2009-09-2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enhanced dedicated channel transport format combination in cell_fach state and idle mode |
CN101404527A (zh) * | 2008-11-11 | 2009-04-08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功控参数的获取方法以及功率控制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3GPP: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TDD)", 《3GPP TS 25.244 V8.5.0》 * |
3GPP: "Physucak Channels and Modulation", 《3GPP TS 36.211 V8.6.0》 * |
QUALCOMM EUROPE: "LS on E-UTRA UL Power Control", 《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51BIS R1-080616》 *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889209A (zh) * | 2016-09-29 | 2018-04-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07889209B (zh) * | 2016-09-29 | 2023-09-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功率控制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CN111183593A (zh) * | 2017-10-02 | 2020-05-19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CN111183593B (zh) * | 2017-10-02 | 2022-10-18 |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
CN110858997A (zh) * | 2018-08-23 | 2020-03-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
CN110858997B (zh) * | 2018-08-23 | 2023-09-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用于确定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发送功率的方法和设备 |
CN113016146A (zh) * | 2018-11-15 | 2021-06-22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mu-mimo的功率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113016146B (zh) * | 2018-11-15 | 2024-03-26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mu-mimo的功率分配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IL218936A (en) | 2017-05-29 |
MY161646A (en) | 2017-04-28 |
JP2014171260A (ja) | 2014-09-18 |
JP2017135739A (ja) | 2017-08-03 |
US20110096815A1 (en) | 2011-04-28 |
TWI596917B (zh) | 2017-08-21 |
IN2012DN02811A (zh) | 2015-07-24 |
EP2484161B1 (en) | 2019-03-27 |
IL218936A0 (en) | 2012-07-31 |
WO2011041555A3 (en) | 2011-06-03 |
CN102577536B (zh) | 2015-09-02 |
TWI513217B (zh) | 2015-12-11 |
TW201138345A (en) | 2011-11-01 |
CN105024744B (zh) | 2018-08-28 |
KR20120086300A (ko) | 2012-08-02 |
JP6118930B2 (ja) | 2017-04-19 |
JP5909524B2 (ja) | 2016-04-26 |
WO2011041555A2 (en) | 2011-04-07 |
HK1173309A1 (zh) | 2013-05-10 |
EP2484161A2 (en) | 2012-08-08 |
US20150230190A1 (en) | 2015-08-13 |
JP2016119725A (ja) | 2016-06-30 |
US9031146B2 (en) | 2015-05-12 |
JP5555325B2 (ja) | 2014-07-23 |
CN102577536A (zh) | 2012-07-11 |
US9807706B2 (en) | 2017-10-31 |
JP2013507062A (ja) | 2013-02-28 |
JP6457576B2 (ja) | 2019-01-23 |
TW201614968A (en) | 2016-04-16 |
KR101677787B1 (ko) | 2016-11-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577536B (zh) | 针对具有多天线设备的功率控制 | |
JP6832825B2 (ja) | アップリンクにおける多重アンテナ送信の送信電力制御 | |
US11812390B2 (en) | Uplink power control for 5G systems | |
JP5793809B2 (ja) | 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アップリンクマルチアンテナ電力制御のための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
CN102577541B (zh) | 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
CN102356675B (zh) | 用于探测参考信号(srs)传输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 |
CN103621157B (zh) | 用于控制移动站的发射功率的方法 | |
CN103004103B (zh) | 用于上行链路中的闭环发射分集和mimo的功率控制方法和设备 | |
EP2426824B1 (en) | User device,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
CN108112065B (zh) | 发送功率的确定、信令配置方法及装置、终端、基站 | |
CN108924920B (zh) | 发送功率的确定方法和配置方法,终端和基站 | |
CN102859898A (zh) | 用于执行上行链路天线发射分集的方法和设备 | |
TWI415494B (zh) | 分佈無線通訊上鏈功率控制 | |
KR20210121285A (ko) | 전력 제어 방법 및 전력 제어를 수행하기 위한 단말 | |
JP2018074576A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ビーム動作のための電力ヘッドルーム報告についての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4350790A (zh) | 设备到设备(d2d)交叉链路功率控制 | |
CN103931242A (zh) | 用于在与多个定时提前关联的多个分量载波上无线传输的功率控制的方法和装置 | |
CN108401283B (zh) | 通信节点之间的信息交互方法及装置 | |
US11350313B1 (en) | Dynamic control of uplink communication from a dual-connected device, based on antenna pattern efficiency per connection | |
TW202510618A (zh) | 用於同步多面板上行鏈路傳輸的功率餘量報告之系統及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