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24683A - 输入输出电路 - Google Patents
输入输出电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24683A CN105024683A CN201510433626.6A CN201510433626A CN105024683A CN 105024683 A CN105024683 A CN 105024683A CN 201510433626 A CN201510433626 A CN 201510433626A CN 105024683 A CN105024683 A CN 10502468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ircuit
- auxiliary device
- video
- control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40—Bus structure
- G06F13/4063—Device-to-bus coupling
- G06F13/4068—Electrical coupling
- G06F13/4072—Drivers or receiv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0—Adaptations for transmission by electrical cable
- H04N7/102—Circuits therefor, e.g. noise reducers, equalisers, amplifiers
- H04N7/104—Switchers or splitter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1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2213/0016—Inter-integrated circuit (I2C)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10/00—Energy efficient computing, e.g. low power processors, power management or thermal manag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入输出电路,其中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对识别端子的电压进行检测。视频开关被插入到对内部电路所含的视频电路(51)和识别端子进行连接的信号线中。控制部(15)检测表示连接器20中连接了视频缆线的电压,之后,当检测到表示视频缆线以规定的阻抗终止的电压时,将视频开关接通。由此,能够正确地检测与连接器连接的视频缆线的有无,正确地控制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2年3月26日、申请号为201210081357.8、发明名称为“输入输出电路”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连接器和内部电路之间设置的输入输出电路。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手机(smart phone)正急速地普及。在多种智能手机中,为了谋求设计性的提高、电路规模的缩小,进行了使连接器通用化的尝试(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例如,还销售仅具备微型USB连接器的机型。在该机型中,除了供电或数据通信以外,语音信号的交换也以一个微型USB连接器来进行。这样的连接器通用化在移动电话机、小型PC、数码相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IC录音机、游戏机等其他便携式设备中也进行了尝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05437号公报
微型USB连接器由电源端子(VBUS)、接地端子(GND)、差分对端子(D+、D-)、识别线端子(ID)的5个端子(引脚)构成。若去掉电源端子以及接地端子,则成为3个端子,因而若要对视频信号和立体音频信号进行传送则还需要使用识别线端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状况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正确地检测出与连接器连接的视频缆线的有无,正确地控制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的输入输出电路,将至少具备用于对所连接的附属设备进行识别的识别端子的连接器、与内部电路进行连接,该输入输出电路包含: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其对识别端子的电压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基于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根据与连接器连接的附属设备对开关部进行控制;以及视频开关,其被插入对内部电路中所含的视频电路与识别端子进行连接的信号线中。该输入输出电路通过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检测表示视频缆线已与连接器进行连接的电压,之后,当检测到表示视频缆线以规定的阻抗终止的电压时,控制部将视频开关接通。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也是一种输入输出电路,该输入输出电路将至少具备用于对所连接的附属设备进行识别的识别端子的连接器、与内部电路进行连接,该输入输出电路包含: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其对识别端子的电压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基于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根据与连接器连接的附属设备对开关部进行控制;以及视频开关,其被插入对内部电路所含的视频电路与识别端子进行连接的信号线中,当通过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表示连接器中连接了以规定的阻抗终止的视频缆线的电压时,控制部将视频开关接通。
本发明的又一技术方案还是一种输入输出电路,该输入输出电路将至少具备用于对所连接的附属设备进行识别的识别端子的连接器、与内部电路进行连接,该输入输出电路包含: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其对识别端子的电压进行检测;控制部,其基于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的检测结果,对与连接器连接的附属设备进行识别;视频开关,其被插入对内部电路中所含的视频电路与识别端子进行连接的信号线中;和电流源,其对识别端子供给电流,该输入输出电路在视频电路与识别端子之间插入电容器,在视频开关为接通状态,且通过识别端子传送视频信号时,若由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所检测的识别端子的电压比设定电压高,则控制部将视频开关断开。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正确地检测与连接器连接的视频缆线的有无,能够正确地控制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输入输出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2是表示附件表1的一例的图。
图3(a)~(c)是表示图2所示的附件表1的分类后的附件表的图。
图4是表示附件表2的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的构成例1的图。
图6是表示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的构成例2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输入输出电路的构成的图。
图8是表示发生插入1以及拔出时的输入输出电路的动作时序的一例的图。
图9是表示发生插入2以及拔出时的输入输出电路的动作时序的一例的图。
符号说明:10-输入输出电路,11-电源开关,12-电源检测电路,13-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a-ADC,13b-边界检测电路,13c-编码器,CI1-第1恒流源,CI2-第2恒流源,Rin-附件电阻,SW1-第1开关,SW2-第2开关,SW3-第3开关,C1-第1电容器,C2-第2电容器,C3-第3电容器,14-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5-控制部,16-数据线开关部,20-连接器,30-电源电路,31-电池,32-充电电路,40-内部处理电路,41-主处理器,51-视频电路,52-音频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输入输出电路10的构成的图。输入输出电路10,将连接器20与作为内部电路的电源电路30以及内部处理电路40进行连接。以下,本说明书中,对将输入输出电路10、连接器20、电源电路30以及内部处理电路40搭载在智能手机中的例子进行说明。另外,对采用微型USB连接器作为连接器20的例子进行说明。微型USB连接器,由电源端子(VBUS)、接地端子(GND)、差分对端子(D+、D-)、识别线端子(ID)这五个端子(引脚)构成。
电源电路30包含电池31以及充电电路32。电池31采用锂离子电池或镍氢电池。若将充电器与连接器20连接,则在充电电路32的控制下,经由输入输出电路10内的电源总线从该充电器向电池31进行充电。
内部处理电路40包含:主处理器41、视频电路51、音频电路52、以及其他电路。作为其他电路的例子,列举有PHY(physical layer chip,物理层芯片)电路、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 transmitter,通用异步收发器)电路等。主处理器41对所搭载的终端装置(在本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中为智能手机)整体进行控制。主处理器41、视频电路51、音频电路52、以及其他电路,经由与连接器20连接的装置(例如,PC、TV)或附属设备(例如,充电器、耳机、耳麦、话筒)和输入输出电路10来交换信号。
输入输出电路10包含:电源开关11、电源检测电路12、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控制部15以及数据线开关部16。输入输出电路10的电源基本上经由VDD端子而从电池31进行供给。此外,电源检测电路12的电源经由VBUS端子而从与连接器20连接的充电器进行供给。
电源开关11是用于将从经由VBUS端子而与连接器20连接的充电器供给的电力切换成是经由VBUSOUT端子与电池31导通还是截止的开关。电源开关11能采用功率MOSFET等。电源开关11的切换通过电源检测电路12进行控制。
电源检测电路12检测自外部对VBUS端子的供电。即,检测连接器20连接了充电器。电源检测电路12若检测到从外部对VBUS端子的供电,则使电源开关11接通,并对控制部15通知电源检测。此外,可以设计为:在从控制部15接收到使电源开关11接通的许可信号后,使电源开关11接通。
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ID端子的电压并通知给控制部15。附属设备具有与各自的附件规格相应的固有电阻值。如后述,通过设置在ID端子中流动电流的电流源,从而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该电阻值作为电压。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的详细构成例后述。
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监视并检测DP端子以及DM端子的电压。更具体而言,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检测DP端子以及DM端子中的至少一者的开路、上拉、下拉或者两个端子间的短路。另外,还能够检测上拉/下拉的种类(上拉·下拉电阻的不同)。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将检测结果通知给控制部15。
控制部15对输入输出电路10整体进行控制。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对控制部15采用I2C串行控制器的例子。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5从内部处理电路40经由I2C_SCL端子来接受时钟信号。另外,控制部15和内部处理电路40间经由I2C_SDA端子来交换数字信号。另外,控制部15经由INTB端子对内部处理电路40供给中断信号。进而,控制部15从内部处理电路40经由RESETB端子来接受硬件复位信号。
控制部15经由CHG_DETB端子来对充电电路32供给充电器检测信号。另外,控制部15能将控制信号分别供给到电源检测电路12、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以及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
控制部15根据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的检测结果以及电源检测电路12的检测结果(具体而言,有无供电),来识别与连接器20连接的附属设备。此时,控制部15能够根据供电的有无来限定附属设备候补。
另外,控制部15根据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的检测结果以及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的检测结果(具体而言,DP端子、DM端子的状态),还能够识别与连接器20连接的附属设备。此时,控制部15根据DP端子以及DM端子的状态能够限定附属设备候补。
进而,控制部15根据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的检测结果、电源检测电路12的检测结果以及数据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4的检测结果,还能够识别与连接器20连接的附属设备。此时,控制部15根据供电的有无,还有DP端子以及DM端子的状态,从而能够限定附属设备候补。另外,也可以设计为这些附属设备的限定处理以及识别处理由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来执行。
数据线开关部16包含多个开关,经由内部处理电路40和DP端子以及DM端子来进行与外部设备交换的各种信号的开关控制。另外,数据线开关部16的内部构成例由后述的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
图2是表示附件表1的一例的图。附件表1由控制部15进行管理。在图2所示的附件表1中登记有15种附属设备1~15。并且,记载有各附属设备1~15的电阻器RID、来自VBUS端子的供电的有无、以及DP端子和DM端子之间的短路或DM端子的高电平的有无。
另外,DP端子和DM端子之间的短路或者DM端子的高电平,是用于对是否连接了由USB-IF(BCS)等规格所规定的充电器进行确定的参数。在从VBUS端子进行供电的状态下,在DP端子与DM端子之间短路的情况下或者DM端子为高电平的情况下,能够判断附属设备为由USB-IF(BCS)等规格所规定的充电器。
在图2所示的附件表1中,从上至下被规定作为电阻器RID的电阻值依次变低。规定最上面的电阻器RID为1MΩ以上的附属设备1是以USB-OTG(On-the-Go)规格规定的子机(设备)。另外,未图示的母机(主机)的电阻器RID相当于0Ω。
电阻器RID如Rza+Rz(附属设备2)那样由多项式表示的附属设备,是有多个动作模式的附属设备。例如,可列举带信号收发开关的耳机。在音乐视听模式(或者通话模式)下,电阻器RID为Rza+Rz,在用于切换通话模式和音乐视听的通知时(接电话/挂电话)时电阻器RID成为Rz。
如图2所示,市面上存在具有各种各样的电阻器RID的附属设备,为了不发生误检测,需要正确地识别这些所有附属设备的构成。为了正确识别所有附属设备,一般而言,需要高精度的模/数变换器(以下称作ADC)。若采用高精度的ADC,则消耗电力以及电路规模增大。
因而,本实施方式中,针对附属设备,按照来自VBUS端子的供电的有无、以及DP端子和DM端子之间的短路的有无或者DM端子的高电平的有无的条件,将附属设备分成三类。在图2中,向左下倾斜的斜线的附属设备是属于没有来自VBUS端子的供电的一组(以下称作组1)的设备。向右下倾斜的斜线的附属设备是属于有来自VBUS端子的供电,且DP端子与DM端子之间没有短路或者DM端子不处于高电平的一组(以下称作组2)的设备。横线的附属设备是属于有来自VBUS端子的供电,且DP端子与DM端子之间短路或者DM端子处于高电平的一组(以下称作组3)的设备。
图3(a)-(c)是表示图2所示的附件表1的分类后的附件表的图。图3(a)表示组1的附件表,图3(b)表示组2的附件表,图3(c)表示组3的附件表。若要识别分类后的电阻器RID,则只要与识别分类前的电阻器RID的情况相比较,满足低规格的ADC即可。即,能够削减构成ADC的比较器或电阻器等元件,能够削减消耗电力以及电路规模。另外,能够抑制在后述的ID端子流动的电流的散差,缓和与高精度化有关的设计的制约。
进而,通过对附属设备进行分类,从而能够变更应对附属设备进行区別的边界的标准(level),在边界判断时有余地。以下,列举具体例进行说明。为了对附属设备2(Rza+Rz)与附属设备3(Rzb+Rz)加以区別,需要在Rza+Rz与Rzb+Rz之间设置边界阈值th1(参照图2)。在此,若将Rza+Rz设为797kΩ、将Rzb+Rz设为557kΩ,则需要在797kΩ与557kΩ之间设置边界阈值th1。
然而,若考虑附件电阻的偏差、ID端子中流动的电流(由图5、6后述)的偏差、ADC的参考电压(由图5、6后述)的偏差等,则在基于上述边界阈值th1的判断中容易产生误判断。
如图3(a)所示,在分类后的组1中,只要能够区别Rza+Rz和Ra即可。若将Ra设为390Ω,则只要在797kΩ与390kΩ之间设置边界阈值th1即可。按照这样,通过使上述边界阈值th1移动,从而能够使判断所需要的设计精度缓和(使判断精度提高)。另外,虽然仅针对组1进行了说明,但关于组2以及组3也适用同样的讨论。
图4是表示附件表2的一例的图。附件表2也由控制部15进行管理。如上述,虽然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附属设备,但能预料今后种类会进一步增加。另外,还存在与规格不对应的各厂商独自的附属设备。在将新的附属设备追加在由附件表1决定的电阻值之间的情况下,电阻器RID变复杂,判断精度降低。另外,必须使电路规模变大。因而,由与附件表1不同的附件表2来对这些附属设备进行管理。另外,关于附件表2中登记的附属设备的识别方法,在图6中后述,将有效地使用比附件表1所决定的电阻范围低的电阻的范围。
图5是表示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的构成例1的图。在构成例1中,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由ADC13a构成。在ID端子与电源电压VDD之间,设置用于对ID端子供给参照电流的第1恒流源CI1。第1恒流源CI1能够由例如对栅极端子施加偏置电位的晶体管构成。在图5所示的ID端子与接地之间连接的电阻器,表示与连接器20连接的附属设备的附件电阻Rin。
ADC13a具备:电阻梯、多个比较器、边界检测电路13b以及编码器13c,由数字值对ID端子的模拟电压进行检测。在图5中描述了将15个比较器CP1~CP15并联设置的闪速式ADC的例子。即,是能够识别16种附属设备的构成。
电阻梯由16个电阻器R1~R16的串联电路构成,被设置于高电位侧基准电压源VRefH和低电位侧基准电压源VRefL之间。电阻器R1~R16将高电位侧基准电压源VRefH与低电位侧基准电压源VRefL之间的电压生成15种适当的电压,并分别作为参考电压输入至15个比较器CP1~CP15中。
除了输入参考电压外,还对15个比较器CP1~CP15分别输入ID端子的电压。ID端子的电压由从第1恒流源CI1供给的参照电流与附件电阻Rin之积表示。比较器CP1~CP15分别对所输入的参考电压和ID端子的电压进行比较,并将其比较结果(高电平或低电平)输出至边界检测电路13b。比较器CP1~CP15,将比较结果通过温度计代码输出。即,输出以ID端子的电压为边界,比该电压低电位侧的比较器的输出全部为高电平,高电位侧的比较器的输出全部为低电平的判断结果。
从控制部15向边界检测电路13b输入表示来自VBUS端子的供电的有无的信息以及表示DP端子与DM端子之间的短路或者DM端子的高电平的有无的信息。这样,边界检测电路13b便能够识别检测的是属于组1~3中的哪一组的附属设备。边界检测电路13b将用于对不属于检测对象的附属设备进行检测的比较器的输出作为边界检测中的无效输出进行处理。或者,也可以对各组准备边界检测电路,而仅采用必要的比较器的输出进行检测。
为了实现上述方案,在由逻辑电路构筑边界检测电路13b时,只要基于附件表1,预先按每组决定是否将边界检测所使用的比较器的输出、和未使用于边界检测的比较器的输出设为高电平或者设为低电平即可。例如,在比较器CP1、CP3用于边界检测的比较器、和比较器CP2未用于边界检测的比较器的情况下,在比较器CP1、CP3的输出不同的情况下,预先决定是否使比较器CP2的输出为高电平或者为低电平。由此,如已说明的那样,会提高判断精度。
边界检测电路13b将边界判断后的温度计代码向编码器13c输出。编码器13c,将从边界检测电路13b输入的温度计代码转换为二进制代码以向控制部15输出。在图5的例中,输出4位二进制代码。
在附件表1中预先按每个附属设备记载根据电阻器RID与上述参照电流之积所求出的电压,从而识别附属设备。另外,由控制部15将该二进制代码所表示的电压值除以上述参照电流来计算出附件电阻Rin,通过与附件表1的电阻器RID进行比较,从而识别附属设备。
图6是表示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的构成例2的图。在构成例2中,也与构成例1同样地,由ADC13a构成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在构成例2中,在ID端子与电源电压VDD之间设置第1恒流源CI1以及第2恒流源CI2。第2恒流源CI2也由对栅极端子施加了偏置电位的晶体管构成。例如,第1恒流源CI1所流动的电流被设定为1μA,第2恒流源CI2所流动的电流被设定为40μA。
在构成例2中,不仅识别在附件表1中登记的附属设备,还识别在附件表2中登记的附属设备。在构成例2中,控制部15,当从ADC13a输出的数字值除了模式识别位以外为最小值或者最大值(或者预先设定的阈值以下的最小值组、或者同样设定的最大值组)时,使在ID端子中流动的电流量增大。这样,便能够从在附件表1中登记的附属设备的检测,过渡至在附件表2中登记的附属设备的检测。
构成例2中的电阻梯、比较器CP1~CP15以及边界检测电路13b的构成,与构成例1相同。构成例2,与构成例1相比较,编码器13c的构成不同。在构成例1中,编码器13c对范围(1111)2~(0000)2的4位数据进行了处理,但在构成例2中对范围(11111)2~(00000)2的5位数据进行处理。
从控制部15对构成例2中的编码器13c输入模式信息。所谓模式信息,是指表示是附件表1的检测模式(以下称作通常模式)还是附件表2的检测模式(以下称作特别模式)的信息。编码器13c使该模式信息反映在最高位的位。例如,在通常模式时,将最高位的位设为(1)2,在特别模式时,将最高位的位设为(0)2。在此,虽然说明了通过采用模式信息,从而由表1改看表2的识别方法,但在控制部15将由该二进制代码所表示的电压值除以上述参照电流从而计算出附件电阻Rin的情况下,通过与附件表1以及表2的电阻器RID进行比较,从而只要识别附属设备即可。
在通常模式中,控制部15使第1恒流源CI1工作,使第2恒流源CI2停止。当从编码器13c输出的数字值为(10000)2时,控制部15从通常模式过渡为特别模式。当编码器13c输出(10000)2时,表示有可能所连接的附属设备未登记在附件表1中。
为了过渡为特别模式,控制部15使恒流源CI2工作,并向编码器13c通知向特别模式的过渡。另外,第1恒流源CI1的动作可以继续,也可以停止。这样,通过使在ID端子中流动的电流适当地增大,从而不必对电阻梯以及比较器CP1~CP15施加变更,便能够对具有更低的附件电阻的附属设备进行检测。因此,能够在15个比较器中检测16种以上的附属设备。另外,通过进一步增加恒流源,从而能够增加特别模式的数目,能够进一步增加可识别的附属设备的数目。另外,也可以设计为由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来执行这些模式切换处理。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实施方式1,通过不仅考虑由ID端子得到的信息,还考虑供电的有无以及/或者数据端子的状态,从而既能够抑制电路规模以及消耗电力的增大,又能够正确地识别所连接的附属设备的种类。即,通过对附属设备进行分类,从而能够使边界判断精度提高。另外,通过设置特别模式,从而既能够抑制电路规模以及消耗电力的增大,又能够识别许多种类的附属设备。另外,能够增加特别模式的数目,扩展性也高。
(实施方式2)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输入输出电路10的构成的图。图7所示的输入输出电路10的基本构成以及基本动作与图1所示的输入输出电路10相同。在实施方式2中,假设通过输入输出电路10以及连接器20向外部显示设备(例如TV、PC)外部输出运动图像的使用形态。
更具体而言,假设视频缆线的一端连接在连接器20,另一端连接在外部显示设备的状态。另外,以含有向该视频缆线传送视频信号的一根信号线、和传送立体音频信号的两根信号线的类型为前提。在该状态下,通过该视频缆线从视频电路51将视频信号发送给该外部显示设备,从音频电路52将立体音频信号发送给该外部显示设备。该外部显示设备基于通过该视频缆线所接收的视频信号以及立体音频信号,对运动图像及立体声音进行播放。
若要传送视频信号以及立体音频信号,则需要三根信号线。如上述,在采用微型USB连接器作为连接器20的情况下,只有VBUS端子、ID端子、DP端子、DM端子以及GND端子这5个端子,其中VBUS端子以及GND端子难以用于(尤其正在供电的)信号传播,因此实际上能够用于信号传播的端子为ID端子、DP端子以及DM端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视频电路51通过ID端子传送视频信号,音频电路52通过DP端子以及DM端子传送立体音频信号。
在图7中,数据线开关部16包含:第1开关SW1、第2开关SW2以及第3开关SW3。第1开关SW1以及第2开关SW2被插入用于传送立体音频信号的两根信号线。该两根信号线的一端分别与DP端子以及DM端子连接,另一端分别经由第1电容器C1以及第2电容器C2而与内部处理电路40内的音频电路52连接。第1电容器C1以及第2电容器C2,对通过音频电路52输出的立体音频信号的直流成分进行截止。
第3开关SW3被插入用于传送视频信号的信号线中。该信号线的一端与ID端子连接,另一端经由第3电容器C3与内部处理电路40内的视频电路51连接。第3电容器C3,对通过视频电路51输出的视频信号的直流成分进行截止。
以下,针对由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以及控制部15执行的作为附属设备的视频缆线的检测方法进行说明。以下说明中,将作为附属设备的视频缆线的附件电阻设为390kΩ,将视频缆线在外部显示设备终止的状态下从输入输出电路10可见的终端抵抗设为75Ω。另外,该附件电阻以及终端电阻分别登记于上述附件表1或者附件表2中为前提。
在视频缆线与连接器20连接之际,存在该视频缆线的另一端与外部显示设备连接的情况和未连接的情况。这是因最终用户是将视频缆线先插入影像发送侧的设备(例如、智能手机)中、还是先插入影像接收侧的设备(例如、TV)中的不同而引起的。
首先,针对先将视频缆线线与连接器20连接,之后与外部显示设备连接的情况(以下称作插入1)进行说明。控制部15通过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表示视频缆线已与连接器20进行了连接的电压(在本实施方式中与390kΩ对应的电压),之后,当检测到表示视频缆线以规定的阻抗终止的电压(本实施方式中与75Ω对应的电压)时,将第3开关SW3接通。这样,便成为可通过ID端子传送视频信号的状态。
接着,针对当第3开关SW3在接通状态下通过ID端子传送视频信号时,将视频缆线从连接器20或者外部显示设备拔出的情况(以下称作拔出)进行说明。如上述,由于从第1恒流源CI1以及/或者第2恒流源CI2向ID端子供给电流,且在ID端子与视频电路51之间插入第3电容器C3,因而当产生拔出时,ID端子的电压会上升。因此,通过对该ID端子的电压进行监视,从而能够检测拔出的产生。
即、当由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所检测的ID端子的电压比设定电压更高时,控制部15将第3开关SW3断开。另外,到达该设定电压为止的时间,由从第1恒流源CI1以及/或者第2恒流源CI2向ID端子流动的电流量以及包含第3电容器在内的ID端子的电容而决定。另外,控制部15,可以使第3开关SW3接通,并且使在ID端子流动的电流量增大。例如,也可以从上述的通常模式过渡至特别模式。这样,能够加快产生拔出时ID端子的电压的上升速度,能够缩短识别拔出所需要的时间。
图8是表示产生插入1以及拔出时的输入输出电路10的动作时序的一例的图。首先,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当检测到ID端子的电压成为与390kΩ对应的电压时(参照Pi1a),控制部15认识到在该阶段视频缆线已与连接器20进行了连接。但是,在此阶段不接通第3开关SW3。由于在此阶段视频缆线没有终止,因此若将第3开关SW3接通,则视频信号的振幅成为在终止的情况下的2倍。
之后,当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到ID端子的电压变成了与75Ω对应的电压时(参照Pi1b),则控制部15识别到在此阶段与连接器20连接的视频缆线终止了。控制部15经由INTB端子向主处理器41输出中断信号,之后经由SDA端子向主处理器41输出插入检测信号。
主处理器41向视频电路51输出指示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的信号。视频电路51开始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当开始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时,主处理器41经由SDA端子向控制部15输出许可视频开关的接通的信号。当控制部15接收该信号时,使第3开关SW3用的开关信号过渡至高电平,将第3开关SW3接通。这样,视频信号便经由视频缆线而向外部显示设备输出。
当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到ID端子的电压变成了上述设定电压时(参照Po),控制部15识别到已产生了拔出。控制部15经由INTB端子向主处理器41输出中断信号,之后,经由SDA端子向主处理器41输出拔出检测信号,并且使上述开关信号过渡至低电平,使第3开关SW3断开。
另外,虽然未图示,但音频电路52、第1开关SW1以及第2开关SW2的动作只要与视频电路51以及第3开关SW3的动作连动即可。
接着,针对先将视频缆线与外部显示设备连接,之后与连接器20连接的情况(以下称作插入2)进行说明。控制部15需要通过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表示连接器20连接了以规定的阻抗(本实施方式中75Ω)终止的视频缆线的电压。这种情况下,在通常模式下无法识别,只要在过渡至上述的特别模式(或者进一步扩展的特别模式)之后,识别75Ω,并将第3开关SW3接通即可。这样,便成为可通过ID端子传送视频信号的状态。另外,关于拔出处理,是与插入1的情况同样的处理。
图9是表示产生插入2以及拔出発生时的输入输出电路10的动作时序的一例的图。首先,当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13检测到ID端子的电压成为了与75Ω对应的电压时(Pi2),控制部15识别到连接器20中连接了以75Ω终止的视频缆线。之后,控制部15经由INTB端子向主处理器41输出中断信号,之后,经由SDA端子向主处理器41输出插入检测信号。以下的时序图与图8所示的时序相同。
如以上所说明,根据实施方式2,通过对ID端子的电压进行监视,从而能够正确地检测与连接器20连接的视频缆线的有无,控制视频信号的外部输出。另外,通过利用上述特别模式,从而能够加快拔出的检测定时。
以上根据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实施方式只是例示,在它们的各构成要素或各处理过程的组合中能有各种变形例,另外,这些变形例也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例如,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登记在附件表2中的附属设备的电阻器RID比登记在附件表1中的附属设备的电阻器RID低的例子,但也可以是相反。这种情况下,控制部15当从编码器13c输出的数字值为(11111)2时,对模式进行切换,并且使在ID端子流动的电流减少。
例如,在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假设显示设备作为经由视频缆线连接的外部设备,并对视频信号进行外部输出的例子。这点,关于假设摄影设备或影像存储设备作为外部设备,从这些设备中经由视频缆线将画像数据向内部编入的情况下,也同样可应用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方法。另外,上述拔出检测处理还可应用于采用插入1检测处理以及插入2检测处理以外的插入检测处理的电路。
Claims (10)
1.一种输入输出电路,将USB连接器和内部电路彼此连接,所述USB连接器由5个引脚配置,所述5个引脚包括用于识别被连接的附属设备的识别端子、形成差分对的数据加号端子和数据减号端子、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输入输出电路包含:
电源检测电路,其确定所述被连接的附属设备是否包括充电器;
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其对所述识别端子的电压进行检测,所述识别端子的所述电压由提供到所述被连接的附属设备中的识别电阻的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所提供的电流来产生;
控制部,其当所述附属设备包括充电器时使用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来控制充电电路对连接到所述输入输出电路的电子设备进行充电,并且基于通过所述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获取的检测结果,根据所述被连接的附属设备对开关部进行控制;以及
视频开关,其被插入到将所述内部电路所包括的视频电路与所述识别端子进行连接的信号线中,其中
所述USB连接器可以被连接到包括一个视频信号线和两个立体音频信号线的视频缆线,所述识别端子可以被连接到所述视频信号线,而所述数据加号端子和所述数据减号端子可以被连接到所述立体音频信号线,并且
当代表所述视频缆线被连接到所述USB连接器的第一电压被所述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检测到,并且随后对应于外部显示设备代表所述视频缆线以规定的阻抗终止的第二电压被检测到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视频开关接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电路,还包括:
对所述识别端子供给电流的电流源,其中电容器被插入到所述视频电路与所述识别端子之间,并且
当通过所述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所检测到的所述识别端子的电压比设定电压高时,所述控制部将所述视频开关断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入输出电路,其中所述控制部与接通所述视频开关一起,使流过所述识别端子的电流量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电路,其中所述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先从多个组中确定所述被连接的附属设备属于的组,并且选择与所述被确定的组相关的、指示所述被确定的组中不同的特定附属设备的电阻值的集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入输出电路,其中所述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包含电阻梯电路,所述电阻梯电路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多个电阻器和多个比较器中的对应于每个电阻器的比较器,其中所述多个比较器的输出是指示所述识别端子处的电压的温度计代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入输出电路,其中所述识别端子电压检测电路将温度计代码转换为输出到所述控制部的二进制代码。
7.一种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其被耦合到电子设备,所述USB接口包括识别端子、数据加号端子、数据减号端子、电源端子和接地端子,所述USB接口的特征在于,包含:
第一电路,其被耦合到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用于确定通过所述USB接口连接到所述电子设备的附属设备是否包括充电器;
第二电路,其被耦合到所述识别端子,用于识别所述附属设备;以及
控制部,其被耦合到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其中当所述附属设备包括充电器的时候,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附属设备能通过所述电源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对所述电子设备充电,并且当所述附属设备被识别为能够与所述电子设备交换视频数据和音频数据的类型的设备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附属设备和所述电子设备能在所述识别端子上交换视频数据并且在所述数据加号端子和所述数据减号端子上交换音频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其中所述第一电路在所述附属设备包括充电器时由所述附属设备供电,并且其中所述第二电路和所述控制部由所述电子设备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还包含:耦合到所述控制部的数据线开关,用于基于对所述附属设备的识别选择性地将所述识别端子、所述数据加号端子和所述数据减号端子分别耦合到所述电子设备的视频线、第一音频数据线和第二音频数据线。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USB接口,还包含:第三电路,耦合到所述控制部并且耦合到所述数据加号端子和所述数据减号端子以对一种类型的附属设备中的各个附属设备进行区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1075995A JP2012208897A (ja) | 2011-03-30 | 2011-03-30 | 入出力回路 |
JP2011-075995 | 2011-03-30 | ||
CN201210081357.8A CN102739231B (zh) | 2011-03-30 | 2012-03-26 | 输入输出电路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1357.8A Division CN102739231B (zh) | 2011-03-30 | 2012-03-26 | 输入输出电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24683A true CN105024683A (zh) | 2015-11-04 |
CN105024683B CN105024683B (zh) | 2018-07-20 |
Family
ID=469288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1357.8A Active CN102739231B (zh) | 2011-03-30 | 2012-03-26 | 输入输出电路 |
CN201510433626.6A Active CN105024683B (zh) | 2011-03-30 | 2012-03-26 | 输入输出电路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10081357.8A Active CN102739231B (zh) | 2011-03-30 | 2012-03-26 | 输入输出电路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23727B2 (zh) |
JP (1) | JP2012208897A (zh) |
CN (2) | CN102739231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7391A (zh) * | 2015-12-16 | 2016-05-11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差分型通信接口的供电装置、方法和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850097B2 (en) * | 2012-07-16 | 2014-09-30 | Verifone, Inc. | USB apparatus and embedded system incorporating same |
KR102136068B1 (ko) * | 2013-07-04 | 2020-07-2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Usb 인터페이스 제어방법 및 이를 지원하는 전자장치 |
US9214941B2 (en) * | 2013-08-30 | 2015-12-15 | Xilinx, Inc. | Input/output circuits and methods of implementing an input/output circuit |
CN104849554B (zh) | 2014-02-14 | 2018-01-05 | 快捷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 | 阻抗检测电路、方法及集成电路 |
DK3142220T3 (da) * | 2014-11-11 | 2019-09-02 |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Strømadapter og -terminal |
CN106233271B (zh) * | 2014-12-25 | 2019-06-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usb otg设备的识别系统及装置 |
EP3289684A4 (en) * | 2015-04-29 | 2018-12-19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Connector element information detections |
CN106303514B (zh) * | 2016-09-08 | 2019-01-04 | 珠海全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模拟视频接口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集成芯片 |
KR102575430B1 (ko) * | 2016-10-25 | 2023-09-06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전자 장치와 전자 장치가 외부 장치의 접속 단자를 인식하는 방법 |
JP6823729B2 (ja) * | 2017-09-06 | 2021-02-03 | シャープ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映像機器および接続判定方法 |
KR102692156B1 (ko) * | 2018-02-21 | 2024-08-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외부 전자 장치와 연결된 신호 단자에 감지된 전압의 크기에 따라 외부 전자 장치로 출력하는 전압을 제어 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전자 장치 |
CN112583063B (zh) * | 2019-09-30 | 2023-04-07 | 北京大瞬科技有限公司 | 控制器、充电线缆、识别充电线缆类型的系统及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48100A (zh) * | 2005-04-05 | 2006-10-18 | 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usb连接器传输影音信号的电子装置 |
CN101069410A (zh) * | 2004-10-25 | 2007-11-07 | 诺基亚公司 | 经由音频/视频插头连接到电子设备的外围设备的检测、识别和操作 |
CN101355259A (zh) * | 2007-07-25 | 2009-01-2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过识别充电线缆进行充电的便携式通信装置和方法 |
CN101739374A (zh) * | 2008-11-20 | 2010-06-16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路径选择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电子装置 |
US20100222101A1 (en) * | 2009-02-27 | 2010-09-0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Terminal conversion adaptor and mobile apparatus |
CN101882736A (zh) * | 2009-05-08 | 2010-11-10 |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转接装置 |
US20110260742A1 (en) * | 2010-04-23 | 2011-10-27 | Sims Nicholas A | Charging systems with direct charging port support and extended capabilitie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73686B1 (en) * | 1991-07-15 | 1999-11-10 | Hitachi, Ltd. | Equipment for a teleconference |
KR100260126B1 (ko) * | 1997-06-13 | 2000-07-01 | 구자홍 | 시청자스크린디스플레이기능을구비한티브이의영상데이터저장/표시장치및그방법 |
US7320624B2 (en) * | 2004-12-16 | 2008-01-22 | Commscope, Inc. Of North Carolina | Communications jacks with compensation for differential to differential and differential to common mode crosstalk |
CN100539314C (zh) * | 2006-05-24 | 2009-09-09 | 宏达国际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连接器 |
JP4715849B2 (ja) * | 2008-01-15 | 2011-07-06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及びその駆動方法と電子機器 |
US20100078343A1 (en) * | 2008-09-30 | 2010-04-01 | Hoellwarth Quin C | Cover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
TWI380184B (en) * | 2008-11-04 | 2012-12-21 | Wistron Corp |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selecting circuit and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applying the circuit |
US20120215467A1 (en) * | 2011-02-22 | 2012-08-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Automatic detection of ground line in a video cable |
-
2011
- 2011-03-30 JP JP2011075995A patent/JP2012208897A/ja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2
- 2012-03-26 CN CN201210081357.8A patent/CN102739231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26 CN CN201510433626.6A patent/CN105024683B/zh active Active
- 2012-03-30 US US13/436,455 patent/US922372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069410A (zh) * | 2004-10-25 | 2007-11-07 | 诺基亚公司 | 经由音频/视频插头连接到电子设备的外围设备的检测、识别和操作 |
CN1848100A (zh) * | 2005-04-05 | 2006-10-18 | 英群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利用usb连接器传输影音信号的电子装置 |
CN101355259A (zh) * | 2007-07-25 | 2009-01-28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通过识别充电线缆进行充电的便携式通信装置和方法 |
CN101739374A (zh) * | 2008-11-20 | 2010-06-16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信号传输路径选择电路及应用该电路的电子装置 |
US20100222101A1 (en) * | 2009-02-27 | 2010-09-02 |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 Terminal conversion adaptor and mobile apparatus |
CN101882736A (zh) * | 2009-05-08 | 2010-11-10 | 英华达(上海)电子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终端的数据传输转接装置 |
US20110260742A1 (en) * | 2010-04-23 | 2011-10-27 | Sims Nicholas A | Charging systems with direct charging port support and extended capabilities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577391A (zh) * | 2015-12-16 | 2016-05-11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差分型通信接口的供电装置、方法和系统 |
CN105577391B (zh) * | 2015-12-16 | 2019-02-12 |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差分型通信接口的供电装置、方法和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223727B2 (en) | 2015-12-29 |
US20120254478A1 (en) | 2012-10-04 |
CN102739231B (zh) | 2015-06-17 |
CN102739231A (zh) | 2012-10-17 |
JP2012208897A (ja) | 2012-10-25 |
CN105024683B (zh) | 2018-07-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39231B (zh) | 输入输出电路 | |
CN104081368B (zh) | 移动设备自动检测装置和方法 | |
US8749221B2 (en) | Input-output circuit | |
CN102694400B (zh) | 输入输出电路 | |
US9627899B2 (en) | Mobile terminal and interface method thereof | |
US9484759B2 (en) | Method for detecting a type of charger coupled to an input-output circuit and input-output circuit therefor | |
CN103064489B (zh) | 一种根据usb接口状态进行内部电路选择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1674366B (zh) | 一种移动终端usb或充电器插入识别方法及识别装置 | |
CN101383627A (zh) | 终端充电器充电、usb充电和数据通信的装置及方法 | |
CN103186483A (zh) | 终端、用于其的otg功能和充电功能的并行执行方法 | |
CN114039400B (zh) | 一种电子设备 | |
CN107658916A (zh) | 提示电路及电子设备 | |
CN106374309B (zh) | Usb传输线、移动终端及usb充电方法 | |
CN106160033B (zh) | 一种终端充电器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 |
CN103197199A (zh) | 中断检测装置及方法 | |
CN105656119A (zh) | 一种检测移动设备中双芯片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