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15175A - 喷出试验方法和液体喷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喷出试验方法和液体喷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15175A CN105015175A CN201510201141.4A CN201510201141A CN105015175A CN 105015175 A CN105015175 A CN 105015175A CN 201510201141 A CN201510201141 A CN 201510201141A CN 105015175 A CN105015175 A CN 1050151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path
- liquid
- forming member
- installation portion
- str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7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531 maintenance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75 dy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9 pi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66—Ink level or ink residue control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05—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 B41J2/16508—Caps, spittoons or covers for cleaning or preventing drying out connected with the printer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3—Waste ink transport from caps or spittoons, e.g. by su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65—Prevention or detection of nozzle clogging, e.g. cleaning, capping or moistening for nozzles
- B41J2/16517—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 B41J2/1652—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 B41J2/16526—Cleaning of print head nozzles by driving a fluid through the nozzles to the outside thereof, e.g. by applying pressure to the inside or vacuum at the outside of the print head by applying pressure only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7—Ink jet characterised by ink handling
- B41J2/175—Ink supply systems ; Circuit parts therefor
- B41J2/17503—Ink cartridges
- B41J2/17506—Refilling of the cartridge
- B41J2/17509—Whilst mounted in the prin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喷出试验方法,不向箱内注入墨水就能进行喷出试验。该喷出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截断步骤(S3),截断从墨水箱延伸出的第一管内的第一流路与从记录头延伸出的第二管内的第二流路的连通;第一连通步骤(S3),使从储存有墨水的外部墨水供给源延伸出的第三管内的第三流路与第二流路连通;液体喷出步骤(S4),在第一截断步骤和第一连通步骤后,通过第三流路和第二流路,使从外部墨水供给源供给的墨水从记录头喷出;第二截断步骤(S5),在液体喷出步骤后,截断第二流路与第三流路的连通;以及第二连通步骤(S5),在液体喷出步骤后,使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连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确认液体是否从液体喷出部适当地喷出的喷出试验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能够从记录头将储存在箱内的墨水喷出的喷墨记录方式的打印机(例如,参照日本特表平11-504874号公报)。这种打印机在出厂前,有时进行确认墨水是否可以从记录头适当地喷出的喷出试验。
发明内容
在喷出试验中,如果将从记录头喷出的墨水注入到箱中,则存在产生下述课题的可能性。首先,箱内的墨水在喷出试验中未必能够全部用尽,存在产生浪费的墨水的可能性。而且,如果在开始使用打印机时,箱已经被墨水弄脏,则存在给打印机的用户带来不快感的可能性。进而,还有着在喷出试验后残留在箱内的墨水固化并堵塞箱内的流路的可能性。然而,难以将箱内彻底地清洗。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向箱内注入墨水就能进行喷出试验的喷出试验方法。
本发明涉及的喷出试验方法是,是在包括能够储存液体的箱以及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液体的试验的执行方法。所述喷出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截断步骤,截断从所述箱延伸出的第一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一流路与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延伸出的第二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二流路的连通;第一连通步骤,使从储存有液体的外部液体供给源延伸出的第三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液体喷出步骤,在所述第一截断步骤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步骤后,通过所述第三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使从所述外部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液体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第二截断步骤,在所述液体喷出步骤后,截断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的连通;以及第二连通步骤,在所述液体喷出步骤后,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
根据上述流程的喷出试验方法,通过第三流路和第二流路使从外部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液体从液体喷出部喷出。即,不向箱内注入液体就能进行喷出试验。
优选的是,上述喷出试验方法在所述第二截断步骤后包括如下步骤:第三连通步骤,使从储存有清洗液的外部清洗液供给源延伸出的第四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清洗液喷出步骤,在所述第三连通步骤后,通过所述第四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使从所述外部清洗液供给源供给的清洗液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以及第三截断步骤,在所述清洗液喷出步骤后,截断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四流路的连通。
根据上述流程,残留在第二流路和液体喷出部内的喷出试验用的液体与清洗液一起从液体喷出部喷出。即,能够对第二流路和液体喷出部内进行清洗。
例如,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三安装部而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而且,所述喷出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一截断步骤之前,将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第二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一截断步骤之前,将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使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第三安装步骤,将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使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拔出步骤,将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从所述第三安装部拔出;以及堵塞步骤,堵塞所述第三安装部。
优选的是,所述第三安装步骤包括所述第一截断步骤和所述第一连通步骤。而且,所述拔出步骤包括所述第二截断步骤和所述第二连通步骤。
根据上述结构,通过将第三流路形成部件相对于第三安装部装卸,能够切换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的连通状态。即,能够简化喷出试验的工序。
例如,在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使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的外部连通的开口,并在与所述开口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密封部。而且,所述第三安装步骤中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部的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通过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使所述密封部液密地紧贴在划定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截断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连通,通过所述开口使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包括:筒状部,其轴向沿着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彼此不同的位置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且至少一方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上表面并划定使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露出的开口。而且,在所述拔出步骤中,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通过由所述第三安装部划定的所述开口而从所述筒状部向上被拔出。
根据上述结构,即使液体从拔出的第三流路形成部件前端泄漏,该液体的大部分通过开口进入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即,液体的泄漏被抑制。
本发明涉及的液体喷出装置包括:箱,能够储存液体;液体喷出部,喷出液体;第一流路形成部件,从所述箱延伸并在内部形成有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形成部件,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延伸并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流路;以及连接部,通过安装有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一安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二安装部以及由能够装卸的堵塞部件堵塞的第三安装部,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能够连通。而且,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内部空间而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流路与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所述第二流路连通。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部包括:筒状部,其轴向沿着上下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在上下方向上的彼此不同的位置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且至少一方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侧面;以及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上表面并划定使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露出的开口。
根据本发明的流程,通过第三流路和第二流路使从外部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液体从液体喷出部喷出,因此不向箱注入液体就能进行喷出试验。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机10的外观立体图,图1(A)示出罩70关闭的状态,图1(B)示出罩70打开的状态。
图2是示意性地示出打印部11的内部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3是示出滑架23和墨水箱100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维护机构80的示意图。
图5是连接部90的剖视立体图。
图6(A)是外部墨水供给源140的外观立体图,图6(B)是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试验方法的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示出各管31B、32B、142B以及盖160B相对于连接部90B的装卸状态的图,图8(A)示出第一管31B安装在第一安装部92B且第二管32B安装在第二安装部93B的状态,图8(B)示出第一管31B安装在第一安装部92B、第二管32B安装在第二安装部93B且第三管142B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的状态,图8(C)示出第一管31B安装在第一安装部92B、第二管32B安装在第二安装部93B且盖160B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只是本发明的一例,当然能够在不改变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适当变更。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箭头的起点朝向终点的行进方向表达为朝向,将连接箭头的起点和终点的线上的往返表达为方向。换言之,朝向是方向的一个成分。进而,以复合机10设置为能够使用的姿势(图1的姿势,有时记载为“使用姿势”。)为基准定义上下方向7,以复合机10设置有开口13的一侧作为近前侧(前表面)定义前后方向8,以从近前侧(前表面)观察复合机10来定义左右方向9。上方朝向和下方朝向各自为上下方向7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左方朝向和右方朝向各自为左右方向9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前方朝向和后方朝向各自为前后方向8的一个成分,并且彼此反向。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7相当于竖直方向,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相当于水平方向。
[复合机10的整体结构]
如图1所示,复合机10大致形成为长方体。复合机10在下部具有以喷墨记录方式在纸张12(参照图2)上记录图像的打印部11。如图2所示,打印部11具备供送部15、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传送辊部54、记录部24、排出辊部55、压盘42以及墨水箱100(箱的一例)。而且,复合机10具有传真功能和打印功能等各种功能。复合机10是液体喷出装置的一例。
[供送托盘20、排出托盘21]
如图1所示,供送托盘20穿过在复合机10的前表面且左右方向9的中央部形成的开口13,而由用户沿前后方向相对于复合机10进行插拔。供送托盘20能够支撑层叠的多张纸张12。排出托盘21配置于供送托盘20的上方,与供送托盘20一起插拔。排出托盘21支撑由排出辊部55从记录部24和压盘42之间排出的纸张12。
[供送部15]
供送部15将由供送托盘20支撑的纸张12向传送路径65供送。如图2所示,供送部15具备供送辊25、供送臂26和轴27。供送辊25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撑于供送臂26的前端侧。供送辊25通过传送电动机(未图示)的反转而沿将纸张向传送朝向16传送的朝向进行旋转。以下,将供送辊25、传送辊60以及排出辊62沿将纸张向传送朝向16传送的朝向进行旋转的情况记载为“正转”。供送臂26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于由打印部11的框架支撑的轴27。通过供送臂26的自重或弹簧等的弹性力而对供送臂26向供送托盘20侧转动施力。
[传送路径65]
如图2所示,传送路径65指的是其一部分在打印部11的内部中由以预定间隔相对的外侧引导部件18和内侧引导部件19形成的空间。传送路径65是从供送托盘20的后端部向打印部11的后方侧延伸的路径。而且,传送路径65为在打印部11的后方侧从下方向上方延伸并调头,经过记录部24与压盘42之间的空间并到达排出托盘21的路径。如图2和图3所示,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的传送路径65设置于复合机10的左右方向9的大致中央部,且沿前后方向8延伸。另外,传送路径65内的纸张12的传送朝向16在图2中由单点划线的箭头示出。
[传送辊部54]
如图2所示,传送辊部54配置成比记录部24靠传送朝向16的上游侧。传送辊部54具有彼此相对的传送辊60及压紧辊61。传送辊60由传送电动机驱动。压紧辊61随着传送辊60的旋转而联动旋转。纸张12被通过传送电动机的正转而正旋转的传送辊60及压紧辊61夹持并向传送朝向16传送。
[排出辊部55]
如图2所示,排出辊部55配置成比记录部24靠传送朝向16的下游侧。排出辊部55具有彼此相对的排出辊62和齿盘63。排出辊62由传送电动机驱动。齿盘63随着排出辊62的旋转而联动旋转。纸张12被通过传送电动机的正转而正旋转的排出辊62及齿盘63夹持并向传送朝向16传送。
[记录部24]
如图2所示,记录部24配置在传送朝向16上的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而且,记录部24隔着传送路径65与压盘42在上下方向7上相对配置。即,记录部24配置成比传送路径65靠上下方向7的上方且与传送路径65相对。记录部24具备滑架23和记录头39(液体喷出部的一例)。
如图3所示,滑架23支撑于在沿前后方向8隔开的位置各自沿左右方向9延伸设置的引导轨道43、44。引导轨道43、44支撑于打印部11的框架。滑架23与设置于引导轨道44的公知的带机构连接。该带机构由滑架电动机(未图示)驱动。即,与带机构连接的滑架23通过滑架电动机的驱动而沿左右方向9往复移动。如图3的单点划线所示,滑架23的移动范围在左右方向9上遍及比传送路径65靠右方和靠左方。
而且,从滑架23延伸出第二管32(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一例)以及柔性扁平线缆33,该第二管32与墨水箱100和记录头39连接,该柔性扁平线缆33将安装有控制部(未图示)的控制基板和记录头39电连接。在第二管32的内部形成有供从记录头39喷出的墨水通过的第二流路。更详细地说,将供各色(黑色、品红色、青色、黄色)墨水流通的四根第二管(省略图示)在捆束的状态下与滑架23连接。柔性扁平线缆33将从控制部输出的控制信号传递到记录头39。
如图2所示,记录头39搭载于滑架23。在记录头39的下表面形成有多个喷嘴40。多个喷嘴40的前端从记录头39和搭载记录头39的滑架23的下表面露出。以下,有时将露出喷嘴40的前端的面记载为“喷嘴面”。记录头39从喷嘴40以微小的墨滴的方式喷出墨水。在滑架23移动的过程中,记录头39朝向由压盘42支撑的纸张12喷出墨滴。由此,在纸张12上记录图像。
[压盘42]
如图2和图3所示,压盘42配置在传送朝向16上的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之间。压盘24以在上下方向7与记录部24相对的方式配置,从下侧支撑由传送辊部54传送的纸张12。
[墨水箱100]
如图1所示,墨水箱100容纳在复合机10的内部。墨水箱100以不能轻易地从复合机10拆下的方式固定于该复合机10。墨水箱100的前表面通过在复合机10的前表面且左右方向9的右端形成的开口22而露出到复合机10的外部。开口22在左右方向9上与开口13相邻。而且,复合机10设置有能够在覆盖开口22的被覆位置(参照图1(A))和使开口22露出的露出位置(参照图1(B))之间转动的罩70。罩70由复合机10支撑成能够在上下方向7的下端侧绕沿左右方向9延伸的转动轴转动。
[墨水室111]
如图1所示,墨水箱100的内部通过划定内部空间的多个隔壁(省略图示)而区划成在左右方向9上相邻的四个墨水室111B、111M、111C、111Y。墨水室111是储存从喷嘴40喷出的墨水的液体储存室的一例。以下,有时将墨水室111B、111M、111C、111Y统称作“墨水室111”。而且,对于与各墨水室111对应地设置有四个的构成要素,附属仅末尾的字母(B、M、C、Y)不同的参考标号,在统称这些构成要素的情况下省略该字母地进行记载。
在各墨水室111储存不同颜色的墨水。具体地说,在墨水室111B储存黑色墨水,在墨水室111C储存青色墨水,在墨水室111M储存品红色墨水,在墨水室111Y储存黄色墨水。各色墨水是液体的一例。但是,墨水室111的数量和墨水的颜色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例子。如图3所示,从墨水箱100延伸出第一管31B、31M、31C、31Y(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一例)。在第一管31的内部形成有使墨水从对应的墨水室111流出的第一流路。
[注入口112]
在墨水箱100的前表面设置有用于向各墨水室111注入墨水的注入口112B、112M、112C、112Y。注入口112沿厚度方向贯通墨水箱100的前表面,使对应的墨水室111与墨水箱100的外部连通。如图1(B)所示,注入口112通过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而穿过开口22露出到复合机10的外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墨水通过注入口112注入到墨水室111时的墨水箱100的姿势(注入姿势)与复合机10处于使用姿势时的墨水箱100的姿势一致。
墨水箱100具有能够相对于注入口112装卸的盖113B、113M、113C、113Y。如图1(A)所示,安装于注入口112的盖113紧贴在注入口112的周缘并堵塞注入口112。另一方面,如图1(B)所示,从注入口112拆下的盖113将注入口112敞开。盖113在使罩70位于露出位置的状态下相对于注入口112装卸。而且,通过将盖113从注入口112拆下,能够将墨水注入墨水室111。
〔维护机构80〕
复合机10还具备图4所示的维护机构80。如图3所示,维护机构80配置在从传送路径65向右侧偏移的位置。维护机构80具备盖81、泵82、排液箱83和管84。维护机构80执行吸引喷嘴40内的墨水和空气等(以下,将它们统称为“墨水等”)的清洗处理。
盖81由橡胶构成。盖81与位于传送路径65的右侧的滑架23在上下方向7上相对地设置。盖81构成为能够通过提升机构(省略图示)在其上端与喷嘴面接触且在其与喷嘴面之间形成密闭空间的盖合位置和从喷嘴面离开的未盖合位置之间移动。泵82例如是旋转式(ロータリ式)的管泵。通过驱动泵82,盖合位置的盖81和喷嘴面之间的密闭空间处于负压。其结果是,喷嘴40内的墨水等通过盖81、管84和泵82向排液箱83排出。
〔连接部90〕
复合机10还具备图5和图8所示的连接部90B、90M、90C和90Y。虽然连接部90的位置没有特别地限定,但优选设置在容易从复合机10的外部接近的位置。另外,由于4个连接部90B、90M、90C和90Y的结构是共通的,因此以下详细说明与黑色墨水对应的连接部90B。连接部90B具备筒状部91B以及分别使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与连接部90B的外部连通的第一安装部92B、第二安装部93B和第三安装部94B。
在筒状部91B的内部形成有圆柱形状的空间。筒状部91B以使其轴向沿着上下方向7且其径向沿着前后方向8和左右方向9的方式支撑于复合机10。在筒状部91B的侧面设置有开口95B、96B。而且,在筒状部91B的上表面设置有开口97B。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能够通过开口95B、96B、97B与筒状部91B的外部连通。
第一安装部92B在围绕开口95B的位置从筒状部91B的侧面向径向的外朝向突出。第一安装部92B是圆筒形状,且其突出前端开口。即,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口95B和第一安装部92B的内部空间而与连接部90B的外部连通。第一安装部92B的外径尺寸比第一管31B的内形尺寸大。在第一安装部92B安装有第一管31B的延伸端(墨水的流通朝向的下游侧的端部)。由此,通过开口95B和第一安装部92B的内部空间,使第一管31B内的第一流路与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连通。
第二安装部93B在围绕开口96B的位置从筒状部91B的侧面向径向的外朝向突出。第二安装部93B是圆筒形状,且其突出前端开口。即,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口96B和第二安装部93B的内部空间而与连接部90B的外部连通。第二安装部93B的外径尺寸比第二管32B的内形尺寸大。在第二安装部93B安装有第二管32B的延伸端(墨水的流通朝向的上游侧的端部)。由此,通过开口96B和第二安装部93B的内部空间,使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和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连通。
第三安装部94B划定开口97B的周缘。即,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口97B而露出到连接部90B的外部。在第三安装部94B连接有后述的第三管142B的接头143B以及后述的第四管152B的接头153B。由此,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或第四管152B内的第四流路与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通过开口97B连通。而且,在第三安装部94B安装有后述的盖160B。由此,开口97B被堵塞。
本实施方式的开口95B、96B设置在上下方向7上的彼此不同的位置。更具体地说,开口95B设置得比开口96B靠下方(距开口97B较远的一侧)。换言之,开口96B设置得比开口95B靠上方(距开口97B较近的一侧)。进而,开口95B、96B设置在筒状部91B的周向上彼此不同的位置。其结果是,第一安装部92B和第二安装部93B在上下方向7上的彼此不同的位置且周向上的不同的位置设置于筒状部91B。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筒状部91B和第三安装部94B的边界不明确,但筒状部91B中的安装有接头143B、153B的(换言之,保持接头143B、153B的)部分是第三安装部94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第一安装部92B的内部空间以及第二安装部91B的内部空间形成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连接部90B、90M、90C和90Y构成为一个结构体,但连接部90B、90M、90C和90Y的内部空间彼此不连通。进而,连接部90B、90M、90C和90Y无需一定是一个结构体,也可以彼此分体地构成。
[外部墨水供给源140、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
在后述的喷出试验中,例如使用图6(A)所示的外部墨水供给源140(外部液体供给源的一例)和图6(B)所示的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外部墨水供给源140和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与复合机10分体地构成,在喷出试验时与连接部90连接。
如图6(A)所示,在外部墨水供给源140的内部形成有储存各色墨水的储存室141B、141Y、141C和141M。各储存室141B、141Y、141C和141M所储存的墨水也可以是与墨水箱100的各墨水室111B、111Y、111C和111M所储存的墨水相同。而且,从外部墨水供给源140延伸出使对应的储存室141内的墨水流出的第三管142B、142Y、142C、142M(第三流路形成部件的一例)。在第三管142的内部形成有供墨水通过的第三流路。
在第三管142的延伸端(墨水的流通朝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安装有接头143B、143Y、143C、143M。接头143B由大径部144B和小径部145B、146B构成。大径部144B、小径部145B和146B分别呈大致圆筒形状的外形。而且,大径部144B的外形尺寸比小径部145B、146B的外形尺寸大。小径部145B从大径部144B的一侧的端面突出,小径部146B从大径部144B的另一侧的端面突出。另外,接头143Y、143C、143M的结构与接头143B共通。
在小径部145B形成有从外表面向径向外朝向突出且在周向上连续的密封部147B、148B以及使接头143B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的开口149B。密封部147B、148B例如是外嵌于小径部145B的O型环。密封部147B、148B设置在小径部145B的突出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而且,开口149B在小径部145B的突出方向上设置在密封部147B、148B之间。而且,小径部146B的突出端开口(省略图示)。
大径部144B及小径部145B、146B的内部空间(以下,也记载为“接头143B的内部空间”)相互地连通。小径部145B安装在连接部90的第三安装部94B。开口97B的直径比小径部145B的外径尺寸大,且比大径部144B和密封部147B、148B的外径尺寸小。而且,小径部146B安装在第三管142B的延伸端。小径部146B的外径尺寸比第三管142B的内形尺寸大。其结果是,第三管142B的内表面和小径部146B的外表面液密地紧贴。由此,储存室141B内的墨水通过第三管142B、接头143B和第三安装部94B流出到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
如图6(B)所示,在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形成有储存清洗液的储存室151。储存室151所存储的清洗液例如是由从墨水中去除了着色剂(颜料或染料等)的残留成分构成的液体。而且,从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延伸出使储存室151内的墨水流出的第四管152B、152Y、152C、152M(第四流路形成部件的一例)。在第四管152的内部形成有供清洗液通过的第四流路。另外,由于在第四管152的延伸端(清洗液的流通朝向的下游侧的端部)安装的接头153的结构与上述接头143B的结构共通,因此省略再次说明。
〔喷出试验方法〕
参照图7和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试验方法。所谓的喷出试验是指用于确认墨水是否从记录头39适当地喷出的试验。以下,详细地说明各管31B、32B、142B、152B相对于连接部90B的安装及拔出,对其他连接部90M、90C、90Y也进行相同的操作。
首先,将第一管31B安装在第一安装部92B(S 1)。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将第一安装部92B插入到第一管31B的内部。由此,第一管31B的内表面和第一安装部92B的外表面液密地紧贴。其结果是,第一管31B内的第一流路和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连通。步骤S 1是第一安装步骤的一例。
接着,将第二管32B安装在第二安装部93B(S2)。具体地说,如图8所示,将第二安装部93B插入到第二管32B的内部。由此,第二管32B的内表面和第二安装部93B的外表面液密地紧贴。其结果是,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和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连通。步骤S2是第二安装步骤的一例。
接着,将第三管142B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S3)。具体地说,如图8(B)所示,接头143B的小径部145B通过开口97B而向下插入到筒状部91B(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由此,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和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连通。步骤S3是第三安装步骤的一例。
而且,在步骤S3中,当将接头143B插入直到突设有小径部145B的大径部144B的端面与开口97B的周缘抵接时,密封部147B在开口95B、96B之间(即第一安装部92B和第二安装部93B之间)液密地紧贴在筒状部91B的内表面。而且,密封部148B在开口96B、97B之间(即第二安装部93B和第三安装部94B之间)液密地紧贴在筒状部91B的内表面。进而,开口96B、149B配置在密封部147B、148B之间。即,步骤S3包括:第一截断步骤,截断第一管31B内的第一流路与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的连通;以及第一连通步骤,使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与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连通。而且,可以抑制墨水通过开口97B而从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泄漏。
接着,在记录头39使墨水从喷嘴40喷出(S4)。例如,根据以下的流程使记录头39喷出墨水即可。即,在步骤S4中,使记录头39喷出墨水并不局限于使记录头39执行喷出墨水的动作(例如使压电元件振动等),也包括使维护机构80吸引喷嘴40内的墨水的动作。步骤S4是液体喷出步骤的一例。
首先,使滑架23移动至喷嘴面和盖81相对的位置,使盖81移动至盖合位置,驱动泵82(即执行清洗处理)。由此,喷嘴40的内部、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和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的空气被排出。其结果是,外部墨水供给源140的储存室141B所储存的黑色墨水通过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和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供给到记录头39,并从喷嘴40喷出。
在执行清洗处理直到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及喷嘴40的内部被墨水充满后,相对于通过供送部15、传送辊部54和排出辊部55从供送托盘20传送到的纸张12,以预定的图案使喷嘴40喷出墨水。由此,在纸张12上记录测试图案。通过目视确认纸张12所记录的测试图案或用传感器(省略图示)读取测试图案,进行墨水是否从记录头39适当地喷出的判断。
接着,从第三安装部94B拔出第三管142B(S5)。具体地说,接头143B的小径部145从筒状部91B通过开口97B向上被拔出。步骤S5是拔出步骤的一例。由此,通过密封部147B截断的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再次连通。即,步骤S5包括:第二截断步骤,截断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和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的连通;以及第二连通步骤,使第一管31B内的第一流路与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连通。
接着,将第四管152B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S6)。由此,第一管31B内的第一流路与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的连通被截断,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与第四管152B内的第四流路连通。由于步骤S6的详细内容与步骤S3共通,因此省略再次的说明。步骤S6是第三连通步骤的一例。
接着,在记录头39使墨水从喷嘴40喷出(S7)。例如执行上述的清洗处理即可。由此,喷嘴40的内部、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及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的墨水被从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供给的清洗液压出。即,喷嘴40的内部、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及第三管142B内的第三流路内被清洗液充满。步骤S7是清洗液喷出步骤的一例。
接着,从第三安装部94B拔出第四管152B(S8)。由于步骤S8的详细内容与步骤S5共通,因此省略再次的说明。步骤S8是拔出步骤的其他例。而且,步骤S8包括:第三截断步骤,截断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与第四管152B内的第四流路的连通;以及第二连通步骤,使第一管31B内的第一流路与第二管32B内的第二流路连通。
接着,如图8(C)所示,将盖160B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S9)。由此,开口97B被堵塞。步骤S9是堵塞步骤的一例。另外,盖160B整体由橡胶等弹性体形成,通过开口97B插入到筒状部91B的内部空间的部分的外径比筒状部91B的内表面的尺寸大。因此,如果将盖160B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则盖160B液密地紧贴在筒状部91B的内表面。此后,在将连接部90设为图8(C)的状态且喷嘴面由盖81盖合的状态下,复合机10出厂,并根据购买者的指令而通过打印部11记录图像。
另外,图7的步骤S1~S3、S5、S6、S8、S9通过手动执行。另一方面,步骤S4、S7通过控制部执行。复合机10例如也可以使显示部(省略图示)显示应该执行的作业的流程。而且,也可以是,复合机10根据通过操作部(省略图示)获得(例如,“确认”键的按下等)了示出该操作已结束的指示的情况,使显示部显示接下来应该执行的作业的流程,或者从记录头39喷出墨水或清洗液。
[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根据上述的实施方式涉及的喷出试验方法,通过第三流路和第二流路从外部墨水供给源140供给的墨水从记录头39喷出。即,能够在不向墨水箱100注入墨水的情况下进行喷出试验。由此,墨水不会附着在出厂前的复合机10的墨水箱100内。其结果是,不会给该复合机10的购买者带来不愉快感,而且墨水箱100内的流路不会因固化的墨水而被堵塞。而且,由于外部墨水供给源140能够在多个复合机10的喷出试验中反复使用,因此与向墨水箱100注入喷出试验用的墨水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抑制墨水的浪费。
而且,根据上述喷出试验方法,通过将第三管142B相对于第三安装部94B装卸,能够切换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的连通状态。即,能够简化喷出试验的工序。进而,将第三管142B经由设置在筒状部91B的上表面的开口97B而插入到筒状部91B或从筒状部91B拔出,由此,即使墨水从被拔出的第三管142B的前端(具体地说,开口149B)泄漏,该液体的大部分通过开口97B进入到连接部90B的内部空间。即,液体的泄漏被抑制。
但是,连接部90B的具体结构并不局限于图5和图8的例子。例如,也可以是,开口95B、96B中的一个设置在筒状部91B的下表面。换言之,第一安装部92B和第二安装部93B中的至少一个也可以设置在筒状部91B的侧面。而且,连接部90B也可以是分别进行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之间的连通状态的切换以及第二流路与第三流路(或第四流路)之间的连通状态的切换的结构。
而且,根据上述喷出试验方法,通过在使记录头39喷墨后喷出清洗液,残留在第二流路和记录头39内的喷出试验用的墨水与清洗液一起从记录头39喷出。即,能够对第二流路和记录头39内进行清洗。但是,用于使记录头39喷出清洗液的一系列的步骤S6~S8并非必不可少,也可以省略。
另一方面,也可以在步骤S5、S6之间进一步执行清洗处理。由此,残留在第二流路和记录头39内的墨水与通过开口97B进入的空气一起从记录头39喷出。其结果是,能够减少步骤S7中的清洗液的数量。而且,也可以在步骤S8、S9之间进一步执行清洗处理。由此,残留在第二流路和记录头39内的清洗液从记录头39喷出。进而,也可以是,在排出清洗液的清洗处理后,将从储存出厂液的外部出厂液供给源(省略图示)延伸出的第五管(省略图示)安装在第三安装部94B来执行清洗处理。该处理与步骤S6~S8共通。另外,外部出厂液供给源和第五管的结构也可以与外部清洗液供给源150及第四管152B的相同。而且,出厂液成分也可以与清洗液相同。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墨水作为液体的一例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是,将打印时在喷出墨水之前喷出到记录纸张的前处理液或者为了防止记录头39的喷嘴40的干燥而在记录头39的喷嘴40附近进行喷雾的水等作为液体来代替墨水。
Claims (8)
1.一种喷出试验方法,是在包括能够储存液体的箱以及喷出液体的液体喷出部的液体喷出装置中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液体的试验的执行方法,所述喷出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截断步骤,截断从所述箱延伸出的第一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一流路与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延伸出的第二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二流路的连通;
第一连通步骤,使从储存有液体的外部液体供给源延伸出的第三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
液体喷出步骤,在所述第一截断步骤以及所述第一连通步骤后,通过所述第三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使从所述外部液体供给源供给的液体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
第二截断步骤,在所述液体喷出步骤后,截断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的连通;以及
第二连通步骤,在所述液体喷出步骤后,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出试验方法,其中,
所述喷出试验方法在所述第二截断步骤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三连通步骤,使从储存有清洗液的外部清洗液供给源延伸出的第四流路形成部件内的第四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连通;
清洗液喷出步骤,在所述第三连通步骤后,通过所述第四流路和所述第二流路使从所述外部清洗液供给源供给的清洗液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喷出;以及
第三截断步骤,在所述清洗液喷出步骤后,截断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四流路的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出试验方法,其中,
所述液体喷出装置包括连接部,该连接部通过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以及第三安装部而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
所述喷出试验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一截断步骤之前,将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使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第二安装步骤,在所述第一截断步骤之前,将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使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第三安装步骤,将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部,使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
拔出步骤,将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从所述第三安装部拔出;以及
堵塞步骤,堵塞所述第三安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出试验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安装步骤包括所述第一截断步骤和所述第一连通步骤,
所述拔出步骤包括所述第二截断步骤和所述第二连通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出试验方法,其中,
在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的外表面形成有使所述第三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的外部连通的开口,并在与所述开口不同的位置形成有密封部,
所述第三安装步骤中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部的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
通过在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之间使所述密封部液密地紧贴在划定所述内部空间的所述连接部的内表面,截断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连通,
通过所述开口使所述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三流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出试验方法,其中,
所述连接部包括:筒状部,其轴向沿着上下方向;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彼此不同的位置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且至少一方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侧面;以及
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上表面并划定使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露出的开口,
在所述拔出步骤中,所述第三流路形成部件通过由所述第三安装部划定的所述开口而从所述筒状部向上被拔出。
7.一种液体喷出装置,
包括:箱,能够储存液体;
液体喷出部,喷出液体;
第一流路形成部件,从所述箱延伸并在内部形成有第一流路;
第二流路形成部件,从所述液体喷出部延伸并在内部形成有第二流路;以及
连接部,通过安装有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一安装部、安装有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第二安装部以及由能够装卸的堵塞部件堵塞的第三安装部,使内部空间与外部能够连通,
所述连接部通过所述内部空间而使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所述第一流路形成部件的所述第一流路与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所述第二流路形成部件的所述第二流路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喷出装置,其中,
所述连接部包括:
筒状部,其轴向沿着上下方向;
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的彼此不同的位置设置于所述筒状部,且至少一方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侧面;以及
所述第三安装部,设置在所述筒状部的上表面并划定使所述连接部的内部空间露出的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4089726A JP6347142B2 (ja) | 2014-04-24 | 2014-04-24 | 吐出試験方法及び液体吐出装置 |
JP2014-089726 | 2014-04-24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15175A true CN105015175A (zh) | 2015-11-04 |
CN105015175B CN105015175B (zh) | 2016-12-07 |
Family
ID=543339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01141.4A Active CN105015175B (zh) | 2014-04-24 | 2015-04-24 | 喷出试验方法和液体喷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59938B2 (zh) |
JP (1) | JP6347142B2 (zh) |
CN (1) | CN105015175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6049660A (ja) * | 2014-08-29 | 2016-04-1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TWI675758B (zh) | 2015-03-30 | 2019-11-01 | 日商精工愛普生股份有限公司 | 印刷裝置 |
JP7424029B2 (ja) * | 2019-12-16 | 2024-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ユニット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6947A (en) * | 1995-05-03 | 1997-11-11 | Encad, Inc. | Ink jet printer incorporating high volume ink reservoirs |
US20020145650A1 (en) * | 2001-04-04 | 2002-10-1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 level and negative pressure control in an ink jet printer |
CN1401495A (zh) * | 2001-08-14 | 2003-03-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及喷墨盒 |
CN1462240A (zh) * | 2001-05-09 | 2003-12-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喷墨装置和墨水及使用该装置和墨水的电子元件制造方法 |
CN1647925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处理方法及器件制造方法 |
CN1715050A (zh) * | 2004-07-01 | 2006-01-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检查装置及液滴喷出检查方法 |
US20070120882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Takayoshi Katsumura | Liquid contain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645405B2 (ja) * | 2005-10-13 | 2011-03-09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液体噴射装置の検査装置及び流路切換装置 |
JP5532485B2 (ja) * | 2008-04-16 | 2014-06-25 |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インク供給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JP5007273B2 (ja) * | 2008-05-28 | 2012-08-22 | 大日本スクリーン製造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タンクおよび印刷装置 |
US8113612B2 (en) * | 2009-02-27 | 2012-02-1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Ink delivery system |
JP4968281B2 (ja) * | 2009-03-27 | 2012-07-0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洗浄ユニッ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
JP5003806B2 (ja) * | 2010-09-06 | 2012-08-15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供給システム |
-
2014
- 2014-04-24 JP JP2014089726A patent/JP6347142B2/ja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4-21 US US14/691,991 patent/US9259938B2/en active Active
- 2015-04-24 CN CN201510201141.4A patent/CN10501517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6947A (en) * | 1995-05-03 | 1997-11-11 | Encad, Inc. | Ink jet printer incorporating high volume ink reservoirs |
JPH11504874A (ja) * | 1995-05-03 | 1999-05-11 | エンキャド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大容量インクタンクを備える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
US20020145650A1 (en) * | 2001-04-04 | 2002-10-10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Ink level and negative pressure control in an ink jet printer |
CN1462240A (zh) * | 2001-05-09 | 2003-12-17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喷墨装置和墨水及使用该装置和墨水的电子元件制造方法 |
CN1401495A (zh) * | 2001-08-14 | 2003-03-12 | 佳能株式会社 | 液体容器及喷墨盒 |
CN1647925A (zh) * | 2004-01-30 | 2005-08-03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液滴喷出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处理方法及器件制造方法 |
CN1715050A (zh) * | 2004-07-01 | 2006-01-04 |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 检查装置及液滴喷出检查方法 |
US20070120882A1 (en) * | 2005-11-30 | 2007-05-31 | Takayoshi Katsumura | Liquid containe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50306885A1 (en) | 2015-10-29 |
CN105015175B (zh) | 2016-12-07 |
JP2015208865A (ja) | 2015-11-24 |
JP6347142B2 (ja) | 2018-06-27 |
US9259938B2 (en) | 2016-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477829B2 (ja) | 流体吐出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 | |
US20090201347A1 (en) | Ink supplying system for ink jet printer, ink supplying method for ink jet printer, and ink jet printer | |
JP6693076B2 (ja) | タンク | |
JP2012051189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6759127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13631393B (zh) | 液体消耗装置 | |
CN105015175B (zh) | 喷出试验方法和液体喷出装置 | |
JP6372284B2 (ja) | 液体噴射装置及び液体置換方法 | |
JP2011189654A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JP2005288770A (ja) |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制御方法 | |
JP2013082195A (ja) | 液体吐出装置 | |
JP6844427B2 (ja) | 供給液タンクユニット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4379351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5750898B2 (ja) | 流体噴射装置 | |
JP6954058B2 (ja) | 液体吐出ヘッド保護部材、液体吐出ヘッド及び液体吐出ユニット | |
JP3966356B2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CN101274527A (zh) | 喷墨记录装置 | |
JP2015205418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07105881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4683419B2 (ja) | インク充填方法及びインク充填機構 | |
JPH11348302A (ja)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
JP2020121525A (ja) | 画像形成装置、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を記憶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媒体、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フィルタの付着物の排出方法 | |
US7815295B2 (en) | Liquid discharge device | |
JP5776164B2 (ja) | メンテナンスユニット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 |
JP4734583B2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