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009504A -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和中继程序 - Google Patents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和中继程序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5009504A CN105009504A CN201380073795.2A CN201380073795A CN105009504A CN 105009504 A CN105009504 A CN 105009504A CN 201380073795 A CN201380073795 A CN 201380073795A CN 105009504 A CN105009504 A CN 10500950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time
- elapsed time
- relay
- constant de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052 transi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73—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intermediate nodes, e.g. modification of a received timestamp before further transmission to the next packet node, e.g. including internal delay time or residence time into the packe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5/00—Baseband systems
- H04L25/38—Synchronous or start-stop systems, e.g. for Baudot code
- H04L25/40—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 H04L25/44—Transmitting circuits; Receiving circuits using relay distributo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04J3/065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 H04J3/0661—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packet nodes using timestamps
- H04J3/0667—Bidirectional timestamps, e.g. NTP or PTP for compensation of clock drift and for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ynchronisation In Digital Transmission System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Abstract
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存储作为通常帧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以上的时间而预先确定的恒定延迟时间(271)。帧接收部(210)接收同步帧。缓存部(220)存储接收到的同步帧。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计测从接收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判定计测出的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恒定延迟时间(271)。帧发送部(230)在判定为经过时间达到了恒定延迟时间(271)时,发送缓存部(220)中存储的同步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对同步帧进行中继的中继装置、中继方法和中继程序。
背景技术
在FA(Factory Automation:工厂自动化)中,要使马达或致动器等多个设备协作进行动作。
为了在FA中提高产品的加工精度,优选各设备动作的定时精度较高。
通常,为了在FA中控制设备的动作定时而使各设备具有钟表,调准钟表的时刻来使用各设备。
下面,对控制各设备的动作定时的现有技术进行说明。
(1)各设备与网络连接。
(2)被称作主设备的设备经由网络向其它设备(以下为从设备)通知时刻。
(3)接收到主设备的时刻的各从设备将钟表的时刻调准成主设备的时刻。
(4)主设备经由网络向各从设备通知动作指令和执行时刻。
(5)各从设备在成为执行时刻时根据动作指令进行动作。
如上所述,控制各设备的动作定时。
图1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时刻同步方法的时序图。
根据图11对现有技术(参照非专利文献1)中的时刻同步方法进行说明。
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设备和从设备经由中继装置进行帧的通信。
这里,设中继装置对帧进行中继的处理所需要的时间为中继时间Td,设通信缆线进行帧的传播所需要的时间为传播时间Tp。
并且,图中的“Tm”示出主设备的时刻的具体例,图中的“Ts”示出从设备的时刻的具体例。
(1)主设备在时刻Tm1经由中继装置向从设备发送包含主设备的时刻Tm1的Sync帧。
(2)从设备接收Sync帧。这里,设从设备接收到Sync帧时的从设备的时刻为“Ts1”。
从设备根据Sync帧中包含的主设备的时刻Tm1,将从设备的时刻Ts1修正成时刻Ts2。时刻Ts2可以由以下的式(a)表示。
Ts2=Ts1-(Ts1-Tm1) 式(a)
此时,从设备的时刻Ts2是相对于主设备的时刻Tm1延迟了对中继装置的中继时间Td和网络的传播时间Tp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延迟时间(Td+Tp)的时刻。即,以下的式(b)的关系成立。
Ts2=Tm1+(Td+Tp) 式(b)
(3)从设备经由中继装置向主设备发送用于计测延迟时间(Td+Tp)的Delay_Req帧。
这里,设从设备发送Delay_Req帧时的从设备的时刻为“Ts3”,设主设备的时刻为“Tm3”。
(4)主设备接收Delay_Req帧。这里,设主设备接收到Delay_Req时的主设备的时刻为“Tm4”。时刻Tm4可以由以下的式(c)表示。
Tm4(=Tm3+(Td+Tp)) 式(c)
(5)主设备经由中继装置向从设备发送包含接收到Delay_Req帧的时刻Tm4的Delay_Resp帧。
(6)从设备接收Delay_Resp帧。从设备根据Delay_Resp帧中包含的主设备的时刻Tm4,如下所述计算延迟时间(Td+Tp)。
(6-1)设从设备发送Delay_Req帧时的主设备的时刻为“Tm3”。时刻Tm3可以由以下的式(d)表示。
Tm3=Ts3+(Td+Tp) 式(d)
(6-2)当将上述的式(d)代入上述的式(c)中时,得到以下的式(e)。
Tm4=(Ts3+(Td+Tp))+(Td+Tp)=Ts3+2(Td+Tp) 式(e)
根据上述的式(e)得到以下的式(f)。
Tm4-Ts3=2(Td+Tp) 式(f)
因此,延迟时间(Td+Tp)可以由以下的式(g)表示。
(Td+Tp)=(Tm4-Ts3)/2 式(g)
(7)从设备将从设备的时刻Ts4修正成快延迟时间(Td+Tp)的时刻Ts5。时刻Ts5可以由以下的式(h)表示。
Ts5=Ts4+(Td+Tp)=Ts4+(Tm4-Ts3)/2 式(h)
根据以上的处理,主设备的时刻Tm5和从设备的时刻Ts5一致。
例如,在图中的“Tm”“Ts”所示的时刻的情况下,主设备的时刻Tm5和从设备的时刻Ts5均为“390”。
图11所示的时刻同步方法被称作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精确时间协议)。
但是,现有的时刻同步方法(PTP)是以帧的中继时间Td不变动为前提的,因此,当帧的中继时间Td变动时,同步精度降低。
图12是示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时刻同步方法的时刻偏移的时序图。
例如,在现有的时刻同步方法(PTP)中,主设备的时刻和从设备的时刻如图12所示那样偏移。
在图12中,Delay_Req帧的延迟时间相对于Sync帧的延迟时间(Td+Tp)变动“ΔTd”。
即,Delay_Req帧的延迟时间为“Td+ΔTd+Tp”。
该情况下,与图11的情况相同,从设备发送Delay_Req帧时的主设备的时刻Tm3由以下的式(d)表示。
Tm3=Ts3+(Td+Tp) 式(d)
但是,与图11不同,主设备接收到Delay_Req帧时的主设备的时刻Tm4由以下的式(i)表示。
Tm4=Tm3+(Td+ΔTd+Tp) 式(i)
然后,当将上述的式(d)代入上述的式(i)中时,得到以下的式(j)。
(Td+Tp)=(Tm4-Ts3)/2-ΔTd/2 式(j)
即,在图11和图12中,延迟时间(Td+Tp)相差“-ΔTd/2”。
因此,在从设备与图11同样使用式(h)将从设备的时刻Ts4修正成时刻Ts5的情况下,从设备的时刻Ts5成为相对于主设备的时刻tm5快“ΔTd/2”的时刻。
例如,在图中的“Tm”中,Sync帧的延迟时间(Td+Tp)为“50”,Delay_Req帧的延迟时间(Td+ΔTd+Tp)为“70”,延迟时间的变动量ΔTd为“20(=70-50)”。
该情况下,从设备的时刻Ts5(=400)成为相对于主设备的时刻Tm5(=390)快“10(=20/2)”的时刻。
图13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帧中继方法的概要图。
例如,如图13所示,在帧的发送定时冲突时,帧的中继时间Td变动为“Td+ΔTd”。
在图13中,中继装置在从从设备接收到Delay_Req帧时,正在发送某个帧F。
该情况下,中继装置在帧F的发送结束之前,无法向主设备发送Delay_Req帧。
因此,Delay_Req帧的中继时间延长帧F的发送结束之前的时间ΔTd,变动为“Td+ΔTd”。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EEE Std 1588-2008(Revision of IEEE Std 1588-2002)、“IEEEStandard for a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 for Networked Measurement andControl Systems”、2008年7月24日发行、p.c1~269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例如使得同步帧的中继所需要的中继时间不变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中继装置具有:帧接收部,其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为了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时刻同步而被进行通信的同步帧;缓存部,其存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同步帧;经过时间计测部,其计测从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经过时间判定部,其判定由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出的所述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用于使所述同步帧的发送延迟的恒定延迟时间;以及帧发送部,其在由所述经过时间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缓存部中存储的所述同步帧。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例如能够不使同步帧的中继所需要的中继时间变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图。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结构图。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帧中继处理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缓存部220的帧输出处理(S140)的流程图。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缓存部220的动作的表。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帧中继方法的概要图。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100的时刻同步顺序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硬件资源的一例的图。
图9是实施方式2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恒定延迟时间表281的图。
图11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时刻同步方法的时序图。
图12是示出基于现有技术中的时刻同步方法的时刻偏移的时序图。
图13是示出现有技术中的帧中继方法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对使得同步帧的中继所需要的中继时间不变动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图。
根据图1对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100的结构进行说明。
通信系统100是用于经由网络109进行通信帧101(也称作通信分组或通信数据)的通信的网络系统。
通信系统100具有主装置110、从装置120、中继装置200。
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是使时刻相互同步来进行通信帧101的通信的通信装置。
下面,将为了使时刻同步而被进行通信的通信帧101称作“同步帧”,将同步帧以外的帧称作“通常帧”。
中继装置200是在主装置110与从装置120之间对通信帧101进行中继的通信装置。
图2是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结构图。
根据图2对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中继装置200具有帧接收部210、缓存部220、帧发送部230、帧生成部240、帧判定部250、恒定时间延迟部260(经过时间计测部、经过时间判定部的一例)、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
帧接收部210是从网络109接收通信帧101的结构。
缓存部220是暂时存储通信帧101的结构。
帧发送部230是向网络109发送通信帧101的结构。
帧生成部240是生成通信帧101(通常帧)的结构。
帧判定部250是判定由帧接收部210接收到的通信帧101是通常帧和同步帧中的哪个帧的结构。
在通信帧101是同步帧的情况下,帧判定部250将用于通知通信帧101是同步帧的同步信号251输出到缓存部220和恒定时间延迟部260。
恒定时间延迟部260是使同步帧的发送延迟一定时间的结构。下面,将使同步帧的发送延迟的一定时间称作“恒定延迟时间271”。
恒定时间延迟部260在经过恒定延迟时间271之前的期间内,将用于通知等待经过恒定延迟时间271的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输出到缓存部220。
恒定时间延迟部260在经过了恒定延迟时间271时,将用于通知经过了恒定延迟时间271的延迟结束信号262输出到缓存部220。
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是存储恒定延迟时间271的结构。
恒定延迟时间271是从帧发送部230开始发送通信帧101到发送结束为止所需要的最长的发送时间以上的时间。
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帧中继处理的流程图。
根据图3对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帧中继处理进行说明。
每当帧接收部210接收到通信帧101时,中继装置200执行图3所示的帧中继处理。
在S110中,帧接收部210从网络109接收通信帧101。
S110之后,处理进入S111。
在S111中,帧接收部210将接收到的通信帧101输出到缓存部220和帧判定部250。
缓存部220在通信缓存中存储从帧接收部210输出的通信帧101。
例如,缓存部220对应地存储通信帧101和表示通信帧101的种类的帧种类标志。此时,帧种类标志的初始值成为表示通常帧的标志值。
S111之后,处理进入S120。
在S120中,帧判定部250判定从帧接收部210输出的通信帧101是同步帧和通常帧中的哪个帧。
例如,通信帧101在帧头中具有表示是同步帧和通常帧中的哪种的帧种类标志。然后,帧判定部250参照通信帧101的帧头,根据帧头中设定的帧种类标志的标志值判定通信帧101的种类。但是,帧判定部25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判定通信帧101的种类。
在通信帧101是同步帧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21。
在通信帧101是通常帧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40。
在S121中,帧判定部250向缓存部220和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同步信号251。
在从帧判定部250输出了同步信号251的情况下,缓存部220保持在S111中存储的通信帧101作为同步帧。
例如,缓存部220对应地存储通信帧101(同步帧)和帧种类标志,并且,在帧种类标志中设定表示同步帧的标志值。
S121之后,处理进入S130。
在S130中,恒定时间延迟部260在从帧判定部250输出了同步信号251时开始计测经过时间。
然后,每当经过单位经过时间(例如0.1秒)时,恒定时间延迟部260判定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恒定延迟时间271。
并且,在经过时间达到恒定延迟时间271之前的期间内,恒定时间延迟部260向缓存部220持续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
即,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计测从接收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在计测出的经过时间达到恒定延迟时间271之前,向缓存部220持续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
例如,恒定时间延迟部260从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取得作为恒定延迟时间271预先确定的恒定延迟计数值。然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从恒定延迟计数值起开始向下计数。然后,在恒定延迟计数值成为零之前的期间内,恒定时间延迟部260向缓存部220持续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
但是,恒定时间延迟部260也可以从零起对计数数进行向上计数,在计数数成为恒定延迟计数值之前,向缓存部220持续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并且,恒定时间延迟部260也可以通过其它方法来计测经过时间。
在判定为经过时间达到了恒定延迟时间271时,处理进入S131。
在S131中,恒定时间延迟部260结束经过时间的计测,将延迟结束信号262输出到缓存部220。
S131之后,处理进入S140。
在S140中,缓存部220通过后述的帧输出处理,将通信帧101输出到帧发送部230。
S140之后,处理进入S150。
在S150中,帧发送部230向网络109发送从缓存部220输出的通信帧101。
S150之后,帧中继处理结束。
在上述S120中通信帧101是通常帧的情况下,帧判定部250也可以向缓存部220输出用于通知通信帧101是通常帧的通常信号。
在从帧判定部250输出了通常信号的情况下,缓存部220保持在S111中存储的通信帧101作为通常帧。
例如,缓存部220对应地存储通信帧101(通常帧)和帧种类标志,并且,在帧种类标志中设定表示通常帧的标志值。
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缓存部220的帧输出处理(S140)的流程图。
根据图4对实施方式1中的缓存部220的帧输出处理(S140)进行说明。
缓存部220反复执行图4所示的帧输出处理(S140)。
在S141中,缓存部220判定是否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了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或延迟结束信号262。
在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了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的情况下,处理不转移。
在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了延迟结束信号262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44。
在未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和延迟结束信号262中的任何信号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42。
在S142中,缓存部220判定是否存储了通常帧。
例如,缓存部220判定是否存在与表示通常帧的标志值一起存储的通信帧101。
在存储了通常帧的情况下,处理进入S143。
在未存储通常帧的情况下,处理返回S141。
在S143中,缓存部220将所存储的通常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从通信缓存中删除通常帧。在存储了多个通常帧的情况下,缓存部220将最初存储的通常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
S143之后,处理返回S141。
在S144中,缓存部220将所存储的同步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从通信缓存中删除同步帧。
即,在除了同步帧以外还存储了通常帧的情况下,缓存部220也优先将同步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而不是优先将通常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
例如,与表示同步帧的标志值一起存储的通信帧101是同步帧。
S144之后,处理返回S141。
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缓存部220的动作的表。
根据图5对实施方式1中的缓存部220的动作进行说明。
(1)在未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和延迟结束信号262中的任何信号的情况下,缓存部220将通常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
(2)在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1的期间内,缓存部220不将通常帧和同步帧中的任何通信帧101输出到帧发送部230。
(3)在从恒定时间延迟部260输出了延迟结束信号262时,缓存部220将同步帧输出到帧发送部230。
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帧中继方法的概要图。
根据图6对实施方式1中的帧中继方法的概要进行说明。
与是否存在发送中的通信帧Fc无关,中继装置200在从接收到同步帧Fs时起经过了恒定延迟时间Tc时发送同步帧Fs。
这里,恒定延迟时间Tc是从帧发送部230开始发送通信帧101到发送结束为止所需要的最长的发送时间以上的时间。
例如,设通过规定来确定由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进行通信的通信帧Fc的最大的帧尺寸。并且,设帧尺寸最大的通信帧Fc为“最大帧”。
该情况下,恒定延迟时间Tc是从帧发送部230开始发送最大帧到发送结束为止所需要的发送时间以上的时间。
因此,针对从接收到同步帧Fs时起到通信帧Fc的发送结束时为止的等待时间ΔTd,“恒定延迟时间Tc≥等待时间ΔTd”的关系成立。
即,在从接收到同步帧Fs时起经过恒定延迟时间Tc之前,通信帧Fc的发送结束。
因此,从接收到同步帧Fs时起到开始发送同步帧Fs时为止的延迟时间始终是恒定延迟时间Tc。
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通信系统100的时刻同步顺序的一例的时序图。
例如,在应用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时刻同步方法(PTP:Precision TimeProtocol)的情况下,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如下所述同步。
图中的“Tm”示出主装置110的时刻的具体例,图中的“Ts”示出从装置120的时刻的具体例。
(1)主装置110在时刻Tm1发送包含时刻Tm1的Sync帧。中继装置200(图示省略)将Sync帧中继到从装置120。
(2)从装置120接收Sync帧。这里,设从装置120接收到Sync帧时的从装置120的时刻为“Ts1”。
从装置120根据Sync帧中包含的主装置110的时刻Tm1,将从装置120的时刻Ts1修正成时刻Ts2。时刻Ts2可以由以下的式(A)表示。
Ts2=Ts1-(Ts1-Tm1) 式(A)
此时,从装置120的时刻Ts2是相对于主装置110的时刻Tm1延迟对中继装置200的恒定延迟时间Tc和网络109的传播时间Tp进行合计而得到的延迟时间(Tc+Tp)后的时刻。即,以下的式(B)的关系成立。
Ts2=Tm1+(Tc+Tp) 式(B)
(3)从装置120发送用于计测延迟时间(Tc+Tp)的Delay_Req帧。中继装置200将Delay_Req帧中继到主装置110。
这里,设从装置120发送Delay_Req帧时的从装置120的时刻为“Ts3”,设主装置110的时刻为“Tm3”。
(4)主装置110接收Delay_Req帧。这里,设主装置110接收到Delay_Req时的主装置110的时刻为“Tm4”。时刻Tm4可以由以下的式(C)表示。
Tm4(=Tm3+(Tc+Tp)) 式(C)
(5)主装置110发送包含接收到Delay_Req帧的时刻Tm4的Delay_Resp帧。中继装置200将Delay_Resp帧中继到从装置120。
(6)从装置120接收Delay_Resp帧。从装置120根据Delay_Resp帧中包含的主装置110的时刻Tm4,如下所述计算延迟时间(Tc+Tp)。
(6-1)设从装置120发送Delay_Req帧时的主装置110的时刻为“Tm3”。时刻Tm3可以由以下的式(D)表示。
Tm3=Ts3+(Tc+Tp) 式(D)
(6-2)在将上述的式(D)代入上述的式(C)中时,得到以下的式(E)。
Tm4=(Ts3+(Tc+Tp))+(Tc+Tp)=Ts3+2(Tc+Tp) 式(E)
根据上述的式(E)得到以下的式(F)。
Tm4-Ts3=2(Tc+Tp) 式(F)
因此,延迟时间(Tc+Tp)可以由以下的式(G)表示。
(Tc+Tp)=(Tm4-Ts3)/2 式(G)
(7)从装置120将时刻Ts4修正成快延迟时间(Tc+Tp)的时刻Ts5。时刻Ts5可以由以下的式(H)表示。
Ts5=Ts4+(Tc+Tp)=Ts4+(Tm4-Ts3)/2 式(H)
根据以上的处理,主装置110的时刻Tm5和从装置120的时刻Ts5一致。
例如,在图中的“Tm”“Ts”所示的时刻的情况下,主装置110的时刻Tm5和从装置120的时刻Ts5均成为“390”。
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1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硬件资源的一例的图。
在图8中,中继装置200(计算机的一例)具有CPU901(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CPU901经由总线902而与ROM903、RAM904、通信板905等硬件设备连接,对这些硬件设备进行控制。
ROM903和RAM904是缓存或存储装置的一例。
通信板905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与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因特网、电话线路等通信网连接。
在ROM903或RAM904等存储装置中存储有OS(操作系统)、程序组、文件组。
在程序组中包含执行在实施方式中作为“~部”说明的功能的程序。程序(例如中继程序)由CPU901读出并执行。即,程序使计算机作为“~部”发挥功能,并且,使计算机执行“~部”的顺序和方法。
在文件组中包含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中使用的各种数据(输入、输出、判定结果、计算结果、处理结果等)。
在实施方式中,结构图和流程图中包含的箭头主要表示数据和信号的输入输出。
使用硬件(例如CPU901)执行根据流程图等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处理。
在实施方式中作为“~部”说明的部分可以是“~电路”、“~装置”、“~设备”,并且也可以是“~步骤”、“~顺序”、“~处理”。即,可以通过固件、软件、硬件或它们的组合中的任意方式来安装作为“~部”说明的部分。
根据实施方式1,例如发挥以下的效果。
中继装置200在从接收到同步帧时起经过恒定延迟时间271之前,不发送同步帧和通常帧,在经过了恒定延迟时间271时发送同步帧。即,中继装置200能够确保同步帧的中继所需要的中继时间为一定时间(恒定延迟时间271),能够防止中继时间相对于同步帧的变动。而且,主装置110和从装置120通过经由中继装置200进行同步帧的通信,能够使彼此的时刻准确同步。
在实施方式1中,例如对以下的中继装置(200)进行了说明。括弧内记载对应结构的标号或名称。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帧接收部(210)、缓存部(220)、经过时间计测部(260)、经过时间判定部(260)、帧发送部(230)。
所述帧接收部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为了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110)与第二通信装置(120)的时刻同步而被进行通信的同步帧(S110)。
所述缓存部存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同步帧(S111)。
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从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S130)。
所述经过时间判定部判定由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出的所述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用于使所述同步帧的发送延迟的恒定延迟时间(171)(S130)。
所述帧发送部在由所述经过时间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缓存部中存储的所述同步帧(S144、S150)。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170),该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170)存储作为通常帧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以上的时间而预先确定的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所述通常帧是所述同步帧以外的帧。
所述帧接收部接收所述通常帧(S110)。
所述缓存部存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通常帧(S111)。
所述帧发送部开始发送所述缓存部中存储的所述通常帧(S143、S150)。
在所述通常帧的发送中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同步帧的情况下,所述帧发送部在判定为从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之前,完成所述通常帧的发送(S150)。
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从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到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为止,计测所述经过时间(S130)。
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新的通常帧的情况下,所述帧发送部在由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所述经过时间的期间内,不开始发送所述新的通常帧(S141中“恒定时间延迟信号”的情况)。
所述帧发送部在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发送所述同步帧,在发送了所述同步帧之后发送所述新的通常帧(S144)。
实施方式2
对能够变更恒定延迟时间271的方式进行说明。
下面,主要对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事项进行说明。省略说明的事项与实施方式1相同。
图9是实施方式2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结构图。
根据图9对实施方式2中的中继装置200的结构进行说明。
中继装置200在实施方式1(参照图2)的结构的基础上还具有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
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是用于在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中设定恒定延迟时间271的结构。
例如,管理者根据设置中继装置200的网络109的种类来决定恒定延迟时间271,将所决定的恒定延迟时间271输入到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然后,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将所输入的恒定延迟时间271存储在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中。
图10是示出实施方式2中的恒定延迟时间表281的图。
例如,如图10所示,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也可以存储将“网络”和“恒定延迟时间”对应起来的恒定延迟时间表281(候选时间存储部的一例)。
该情况下,管理者将识别设置中继装置200的网络109(或网络109的种类)的网络标识符输入到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
然后,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从恒定延迟时间表281取得与所输入的网络标识符对应的恒定延迟时间271,将所取得的恒定延迟时间271存储在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中。
根据实施方式2,例如发挥以下的效果。
中继装置200能够根据网络109的种类来变更同步帧的恒定延迟时间271。
在实施方式2中,例如对以下的中继装置(200)进行了说明。括弧内记载对应结构的标号或名称。
中继装置具有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该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将所输入的输入时间作为所述恒定延迟时间(271)存储在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中。
中继装置具有候选时间存储部(281)和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0)。
候选时间存储部对应地存储识别网络(109)的网络标识符(例如Na)和作为所述恒定延迟时间的候选的候选时间(例如Tc(Na))。
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从所述候选时间存储部取得对应于与所输入的网络标识符相同的网络标识符的候选时间,将所取得的所述候选时间作为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在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0)中。
标号说明
100:通信系统;101:通信帧;109:网络;110:主装置;120:从装置;200:中继装置;210:帧接收部;220:缓存部;230:帧发送部;240:帧生成部;250:帧判定部;251:同步信号;260:恒定时间延迟部;261:恒定时间延迟信号;262:延迟结束信号;270: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271:恒定延迟时间;280: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281:恒定延迟时间表;901:CPU;902:总线;903:ROM;904:RAM;905:通信板。
Claims (8)
1.一种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中继装置具有:
帧接收部,其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为了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时刻同步而被进行通信的同步帧;
缓存部,其存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同步帧;
经过时间计测部,其计测从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
经过时间判定部,其判定由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出的所述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用于使所述同步帧的发送延迟的恒定延迟时间;以及
帧发送部,其在由所述经过时间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缓存部中存储的所述同步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该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存储作为通常帧的发送所需要的时间以上的时间而预先确定的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所述通常帧是所述同步帧以外的帧,
所述帧接收部接收所述通常帧,
所述缓存部存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通常帧,
所述帧发送部开始发送所述缓存部中存储的所述通常帧,
在所述通常帧的发送中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同步帧的情况下,所述帧发送部在判定为从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之前,完成所述通常帧的发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从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到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为止,计测所述经过时间,
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新的通常帧的情况下,所述帧发送部在由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所述经过时间的期间内,不开始发送所述新的通常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帧发送部在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发送所述同步帧,在发送了所述同步帧之后发送所述新的通常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该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将所输入的输入时间作为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在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继装置具有:
候选时间存储部,其对应地存储识别网络的网络标识符和作为所述恒定延迟时间的候选的候选时间;以及
恒定延迟时间设定部,其从所述候选时间存储部取得对应于与所输入的网络标识符相同的网络标识符的候选时间,将所取得的所述候选时间作为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在所述恒定延迟时间存储部中。
7.一种中继方法,该中继方法使用具有帧接收部、缓存部、经过时间计测部、经过时间判定部、帧发送部的中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帧接收部从第一通信装置接收为了使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与第二通信装置的时刻同步而被进行通信的同步帧,
所述缓存部存储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的所述同步帧,
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从由所述帧接收部接收到所述同步帧时起经过的经过时间,
所述经过时间判定部判定由所述经过时间计测部计测出的所述经过时间是否达到了用于使所述同步帧的发送延迟的恒定延迟时间,
所述帧发送部在由所述经过时间判定部判定为所述经过时间达到了所述恒定延迟时间时,向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所述缓存部中存储的所述同步帧。
8.一种中继程序,该中继程序使计算机作为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中继装置发挥功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3/055061 WO2014132351A1 (ja) | 2013-02-27 | 2013-02-27 | 中継装置、中継方法および中継プログラム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5009504A true CN105009504A (zh) | 2015-10-28 |
Family
ID=5142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73795.2A Pending CN105009504A (zh) | 2013-02-27 | 2013-02-27 |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和中继程序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50318939A1 (zh) |
JP (1) | JP5815155B2 (zh) |
KR (1) | KR20150113049A (zh) |
CN (1) | CN105009504A (zh) |
DE (1) | DE112013006738T5 (zh) |
TW (1) | TWI516073B (zh) |
WO (1) | WO2014132351A1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5746A (zh) * | 2016-06-03 | 2019-01-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中继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882705B2 (en) * | 2014-05-23 | 2018-01-3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ing propagation delay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
US9929928B1 (en) * | 2015-12-24 | 2018-03-27 | Microsemi Solutions (U.S.), Inc. | Packet transmitter and method for timestamping packets |
JP6351889B1 (ja) * | 2017-06-27 | 2018-07-0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スレーブ装置 |
US10880234B2 (en) * | 2019-05-21 | 2020-12-29 | Mellanox Technologies Tlv Ltd. | Cut-through switching system |
WO2022097215A1 (ja) * | 2020-11-05 | 2022-05-12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中継装置、時刻同期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9441A (zh) * | 2000-04-14 | 2003-07-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快速重传方法和装置 |
US20060039335A1 (en) * | 2004-08-20 | 2006-02-23 | Fujitsu Limited | Communication device simultaneously using plurality of routes corresponding to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
US20100054244A1 (en) * | 2008-09-02 | 2010-03-04 | Fujitsu Limited | Time sychronization method and relay apparatus |
JP2010213101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Toshiba Corp | メッセージを中継する中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N102138302A (zh) * | 2008-08-28 | 2011-07-27 | 株式会社东芝 |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2034224A (ja) * | 2010-07-30 | 2012-02-16 | Hitachi Cable Ltd | 中継機器 |
-
2013
- 2013-02-27 WO PCT/JP2013/055061 patent/WO2014132351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2-27 JP JP2015502618A patent/JP5815155B2/ja active Active
- 2013-02-27 CN CN201380073795.2A patent/CN105009504A/zh active Pending
- 2013-02-27 US US14/650,638 patent/US2015031893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3-02-27 DE DE112013006738.2T patent/DE112013006738T5/de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02-27 KR KR1020157022871A patent/KR20150113049A/ko not_active Ceased
- 2013-04-10 TW TW102112627A patent/TWI516073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429441A (zh) * | 2000-04-14 | 2003-07-09 |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系统中信号的快速重传方法和装置 |
US20060039335A1 (en) * | 2004-08-20 | 2006-02-23 | Fujitsu Limited | Communication device simultaneously using plurality of routes corresponding to application characteristics |
CN102138302A (zh) * | 2008-08-28 | 2011-07-27 | 株式会社东芝 | 经过时间固定装置 |
US20100054244A1 (en) * | 2008-09-02 | 2010-03-04 | Fujitsu Limited | Time sychronization method and relay apparatus |
JP2010213101A (ja) * | 2009-03-11 | 2010-09-24 | Toshiba Corp | メッセージを中継する中継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155746A (zh) * | 2016-06-03 | 2019-01-0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中继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CN109155746B (zh) * | 2016-06-03 | 2021-01-08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中继装置以及空调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20150113049A (ko) | 2015-10-07 |
TWI516073B (zh) | 2016-01-01 |
DE112013006738T5 (de) | 2015-11-12 |
JP5815155B2 (ja) | 2015-11-17 |
US20150318939A1 (en) | 2015-11-05 |
WO2014132351A1 (ja) | 2014-09-04 |
TW201434305A (zh) | 2014-09-01 |
JPWO2014132351A1 (ja) | 2017-02-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009504A (zh) | 中继装置、中继方法和中继程序 | |
EP2528254A1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time synchronization | |
CN102742190A (zh) | 时间同步方法和设备及系统 | |
CN109150357A (zh) | 基于rs485和以太网的混合总线的时间同步方法 | |
CN105743599B (zh) | 一种动态网络高精度传输同步与延迟补偿方法 | |
CN105577348B (zh) | 一种基于时间同步网的频偏监测方法和装置 | |
JP2017069669A (ja) | 時刻同期装置、基地局装置、及び、時刻同期方法 | |
CN102171966B (zh) | 模拟现网包时延抖动方法和装置 | |
CN102710359B (zh) | 一种基于ieee1588的精确时钟频率同步方法及装置 | |
CN103441832B (zh) | 基于ptp的时钟同步方法、系统和设备 | |
JP4961589B2 (ja) | 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レーブ同期方法 | |
KR101669397B1 (ko) | 거리 계측 장치 및 거리 계측 방법 | |
CN111917503B (zh) | 用于提供时钟信号的方法和装置 | |
KR101176798B1 (ko) | 슬레이브 장치와 마스터 장치 간의 클락 동기화 방법 | |
Hartwich | Bit time requirements for can FD | |
US20170117980A1 (en) | Time synchronization for network device | |
JP6654498B2 (ja) | ディジタル保護継電装置及びディジタル保護継電システム | |
WO2016177240A1 (zh) | 一种实现频率同步的方法和装置 | |
JP2016152487A (ja) | 時刻同期方法および時刻同期装置 | |
CN105320127B (zh) | 一种电力系统广域闭环控制系统闭环时延的测量方法 | |
CN101902320A (zh) | 定时采样方法 | |
JP2020053737A (ja) | 情報通信システム | |
CN102497244A (zh) | 一种模拟的时钟恢复方法 | |
Duraipandian et al. | Synchronized real time audio streaming over ethernet in embedded systems | |
CN202872805U (zh) | 同步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