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04977999B -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77999B
CN104977999B CN201510333875.8A CN201510333875A CN104977999B CN 104977999 B CN104977999 B CN 104977999B CN 201510333875 A CN201510333875 A CN 201510333875A CN 104977999 B CN104977999 B CN 10497799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changer assembly
heat exchanger
heat
pipe
radiating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33387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77999A (zh
Inventor
范瑞展
赖正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33387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977999B/zh
Priority to US14/859,770 priority patent/US10111366B2/en
Publication of CN1049779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79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779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779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63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 H05K7/20781Liquid cooling without phase change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erve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8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 H05K7/20818Liquid cooling with phase change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erver blad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36Heat pipes, e.g. wicks or capillary pump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7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server racks or cabinets; for data center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20718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 H05K7/20736Forced ventilation of a gaseous coolant within cabinets for removing heat from server bla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

Description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散热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背景技术
现有服务器主要采用的散热方式根据冷却介质不同可分为气冷方式和水冷方式;所述气冷方式即通过风扇的转动产生风流,以带走服务器内部的热量的方式,但是风扇需要消耗电能,而且为了带走较多的热量,风扇常以较高的转速运转,噪音大,且散热效果不佳;而水冷方式,通常需要构建较多的额外元件,例如水泵等,会增加能源消耗;因此,亟需一种新型散热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提升现有散热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所述热源为所述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散热系统及服务器,由于冷却液温度升高后产生气泡,而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利用所述循环的动力推动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因此,与现有采用水泵生产的动力作为循环的动力的方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节约功耗,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二管道14中冷却液循环方式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应用于服务器的具体实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发明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11,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12,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具有第一位置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之间形成高度差H。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高度差H可以根据经验值而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可以具体为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冷却液可以具体为水或者冷媒等流体;所述第一管道12中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如图1中箭头所示,具体地,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中流出,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中,并经过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对应的热源;当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热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的协助将所述热源的热量携带于冷却液中,也即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热源的热传递、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的协助后,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进而使自身温度升高,得到温度高的冷却液;这里,由于温度低的冷却液热交换被加热后,温度升高,产生气泡,且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推动温度高的冷却液流向上方的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进而实现将所述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的目的,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降温;也就是说,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流出,进而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当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对应的热源后,温度升高,成为温度高的冷却液,所述温度高的冷却液利用气泡上浮产生的循环的动力推动自身流入上方的第二热交换组件13,如此循环,实现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的目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源可以具体为服务器中的主要发热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PU。
这样,由于冷却液温度升高后产生气泡,而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利用所述循环的动力推动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因此,与现有采用水泵产生的动力作为循环的动力的方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节约功耗,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二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11,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12,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14;
所述第二管道14形成有回路,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管道14形成的回路中循环;其中,所述第二管道14的第一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相对应,以将传导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冷却液中;
所述第二管道14的第二部分区域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15;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14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14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包括:
通过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将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中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为设置有可旋转鳍片的散热组件。
参照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具有第一位置关系,具备为:
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之间形成高度差H。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高度差H可以根据经验值而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可以具体为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冷却液可以具体为水或者冷媒等流体;所述第一管道12中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如图1中箭头所示,具体地,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中流出,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中,并经过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对应的热源;当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热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的协助将所述热源的热量携带于冷却液中,也即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热源的热传递、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的协助后,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进而使自身温度升高,得到温度高的冷却液;这里,由于温度低的冷却液热交换被加热后,温度升高,产生气泡,且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推动温度高的冷却液流向上方的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进而实现将所述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的目的,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降温;也就是说,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流出,进而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当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对应的热源后,温度升高,成为温度高的冷却液,所述温度高的冷却液利用气泡上浮产生的循环的动力推动自身流入上方的第二热交换组件13,如此循环,实现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的目的。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源可以具体为服务器中的主要发热器件,例如中央处理器CPU。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第二管道14中冷却液循环方式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管道14中的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即为图2和图3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如此,所述第二管道14将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第一管道12的部分区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带走,同时,按照如图2和图3中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将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管道14能够辅助所述系统进行散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管道14中设置有风叶16,所述风叶能够辅助所述系统进行散热。
这里,与第一管道12中的自动循环的方式相似,所述第二管道14的第一部分区域与第二热交换组件13对应,且与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连接的区域的部分区域平行对应,如此,所述第二管道14中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和与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平行相对的第一管道12后,冷却液温度升高,成为温度高的冷却液,所述温度高的冷却液利用气泡上浮产生的循环的动力推动自身按照如图2和图3中所述第二管道14中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循环,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热量释放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实现辅助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的目的。
这样,由于冷却液温度升高后产生气泡,而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利用所述循环的动力推动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因此,与现有采用水泵产生的动力作为循环的动力的方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节约功耗,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
另外,第二管道中冷却液的循环动力的来源与所述第一管道中的来源相似,均为冷却液温度升高后产生气泡,气泡上浮产生的动力,因此,所述第二管道中同样无需额外设置水泵等,因此,进一步节约了功耗,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
实施例三
参照图2所述的结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散热系统,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11,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12,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14;
所述第二管道14形成有回路,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管道14形成的回路中循环;其中,所述第二管道14的第一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相对应,以将传导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冷却液中;
所述第二管道14的第二部分区域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15;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14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14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包括:
通过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将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中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为设置有可旋转鳍片的散热组件。
参照1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具有第一位置关系,具备为:
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之间形成高度差H。
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高度差H可以根据经验值而设置。
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源对应的环境进行辅助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可以具体为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冷却液可以具体为水或者冷媒等流体;所述第一管道12中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如图1中箭头所示,具体地,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中流出,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中,并经过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对应的热源;当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热源时,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的协助将所述热源的热量携带于冷却液中,也即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热源的热传递、以及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的协助后,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进而使自身温度升高,得到温度高的冷却液;这里,由于温度低的冷却液热交换被加热后,温度升高,产生气泡,且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推动温度高的冷却液流向上方的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进而实现将所述热源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的目的,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降温;也就是说,温度低的冷却液通过所述第一管道12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流出,进而流入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当温度低的冷却液经过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对应的热源后,温度升高,成为温度高的冷却液,所述温度高的冷却液利用气泡上浮产生的循环的动力推动自身流入上方的第二热交换组件13,如此循环,实现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的目的。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二管道14中的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即为图2和图3中的箭头所示方向,如此,所述第二管道14将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第一管道12的部分区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带走,同时,按照如图2和图3中冷却液的循环方式,将热量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管道14能够辅助所述系统进行散热。
这里,与第一管道12中的自动循环的方式相似,所述第二管道14的第一部分区域与第二热交换组件13对应,且与所述第一管道12中的、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连接的区域的部分区域平行对应,如此,所述第二管道14中的冷却液经过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和与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平行相对的第一管道12后,冷却液温度升高,成为温度高的冷却液,所述温度高的冷却液利用气泡上浮产生的循环的动力推动自身按照如图2和图3中所述第二管道14中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循环,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15将热量释放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实现辅助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11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13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的目的。
这样,由于冷却液温度升高后产生气泡,而气泡上浮能够产生循环的动力,所以利用所述循环的动力推动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循环流动,进而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因此,与现有采用水泵产生的动力作为循环的动力的方式相比,本发明实施例能够节约功耗,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
另外,第二管道中冷却液的循环动力的来源与所述第一管道中的来源相似,均为冷却液温度升高后产生气泡,气泡上浮产生的动力,因此,所述第二管道中同样无需额外设置水泵等,因此,进一步节约了功耗,降低了散热系统的成本。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能够与所述热源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一散热组件形成封闭区域,以增强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对所述热源对应的封闭区域进行辅助散热的能力;具体地,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可以具体为散热器。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应用于服务器的具体实现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管道14中还设置有轴承17、逆止阀18,如此,通过所述轴承17、逆止阀18控制所述第二管道14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以使所述第二管道14中的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如图3所示。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热源为服务器中的CPU;当所述第二散热组件19与服务器、以及第一散热组15件形成封闭区域,如图4中的封闭区域,此时,所述冷空气从所述服务器的硬盘驱动器HDD处的开口进入所述系统,由于所述CPU、第一热交换组件11处的温度较高,空气被加热后向上浮,进而形成如图4所示的空气流动方向,这里,当所述第二管道14与所述风叶16连接时,空气的流动能够推动所述风叶16转动,进而辅助所述系统对服务器的散热,因此,当如图4所示的系统中设置有风扇时,空气循环推动风叶转动的方式,能够有效较少风扇电源的消耗,降低了系统的功耗。
另外,由于如图4所示的结构为封闭式结构,所以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系统还能够有效对形状较复杂的元件,如硬盘、记忆体等进行散热;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在无需额外配置水泵作为冷却液循环的动力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对服务器中的主要热源,如CPU,以及其他热源,如硬盘、记忆体等进行散热。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所述热源为所述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中的各个结构可参照前述散热系统的相关描述而理解。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所述热源为所述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高度差。
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二管道;
所述第二管道形成有回路,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管道形成的回路中循环;其中,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相对应,以将传导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冷却液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部分区域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为设置有可旋转鳍片的散热组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二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源对应的环境进行辅助散热。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能够与所述热源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一散热组件形成封闭区域,以增强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对所述热源对应的封闭区域进行辅助散热的能力。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中的各个结构可参照前述散热系统的相关描述而理解。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一种散热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高度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管道;
所述第二管道形成有回路,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管道形成的回路中循环;其中,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相对应,以将传导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冷却液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二部分区域设置有第一散热组件;其中,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将传递至所述第二管道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包括:
通过冷却液循环的方式,将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中的热量传递给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以通过所述第一散热组件将热量传递至所述系统以外的环境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组件为设置有可旋转鳍片的散热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二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源对应的环境进行辅助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能够与所述热源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一散热组件形成封闭区域,以增强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对所述热源对应的封闭区域进行辅助散热的能力。
8.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一热交换组件,用于与热源连接,通过热传递方式获取所述热源的热量,以对所述热源进行散热;
第一管道,用于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第二热交换组件连接,并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回路,以通过所述第一管道形成的回路将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获取到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以使所述第一管道中的冷却液经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热量交换后,自动流入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以将所述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
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具有第一位置关系,包括:
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高于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以在所述第一热交换组件和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之间形成高度差;
所述热源为所述服务器中的中央处理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二管道;
所述第二管道形成有回路,使冷却液在所述第二管道形成的回路中循环;其中,所述第二管道的第一部分区域与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相对应,以将传导至所述第二热交换组件的热量传递至所述第一部分区域对应的冷却液中。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第二散热组件;
所述第二散热组件,用于对所述热源对应的环境进行辅助散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组件能够与所述热源对应的第一区域、以及第一散热组件形成封闭区域,以增强所述第二散热组件对所述热源对应的封闭区域进行辅助散热的能力。
CN201510333875.8A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Active CN10497799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3875.8A CN104977999B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US14/859,770 US10111366B2 (en) 2015-06-16 2015-09-21 Cooling system and server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333875.8A CN104977999B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7999A CN104977999A (zh) 2015-10-14
CN104977999B true CN104977999B (zh) 2018-10-12

Family

ID=54274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333875.8A Active CN104977999B (zh) 2015-06-16 2015-06-16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0111366B2 (zh)
CN (1) CN10497799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428168B2 (en) * 2020-01-06 2022-08-30 Hamilton Sundstrand Corporation Starter/generator arrangements for gas turbine engines
DE102020112554B4 (de) 2020-05-08 2022-08-18 TenneT TSO GmbH Vorrichtung zur Kühlung elektrischer Elemente sowie ein mit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ausgestattetes elektrisches Element
CN112399790B (zh) * 2020-12-07 2025-05-30 芜湖同创模具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电气设备机房散热装置
CN114650701A (zh) * 2021-04-26 2022-06-21 深圳海兰云数据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数据中心冷却系统、水下数据中心
TWI772092B (zh) * 2021-07-05 2022-07-21 建準電機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浸沒式冷卻系統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2675Y (zh) * 1999-12-22 2001-03-07 李嘉豪 气泡循环发热电子元件散热器
CN1529360A (zh) * 2003-10-20 2004-09-1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微型高效自循环电子冷却器
CN1549079A (zh) * 2003-05-14 2004-11-24 刘俊富 具有软性枢纽及可重复弯折的导热、散热模组
CN101424965A (zh) * 2007-11-02 2009-05-0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结构
CN201663784U (zh) * 2010-02-09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机柜散热结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73338A (en) * 1973-06-26 1978-02-14 Toyota Chuo Kenkyusho Heat exchangers
US4299275A (en) * 1975-09-22 1981-11-10 Robinson Jr Glen P Heat transfer system
GB1597469A (en) * 1977-12-14 1981-09-09 Jackson P A Cooling of a shelter containing a heat source
JP4132680B2 (ja) * 1999-02-26 2008-08-13 日本サーモスタット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US6208512B1 (en) * 1999-05-14 2001-03-27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Contactless hermetic pump
JP2001066080A (ja) * 1999-08-25 2001-03-1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ループ型ヒートパイプ
US6327145B1 (en) * 2000-09-01 2001-12-04 Intel Corporation Heat sink with integrated fluid circulation pump
US6600649B1 (en) * 2002-05-24 2003-07-29 Mei-Nan Tsai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DE102004009500B3 (de) * 2004-02-27 2005-08-25 Minebea Co., Ltd. Kühleinrichtung zur Kühlung elektronischer Komponenten
US7233492B2 (en) * 2004-04-22 2007-06-1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ame
US7165413B2 (en) * 2004-07-09 2007-01-23 Symons Robert S Integrated liquid cooling device with immersed electronic components
TWI256876B (en) * 2005-02-25 2006-06-11 Delta Electronics Inc Liquid-cooling type heat dissipation module
TW200711557A (en) * 2005-09-02 2007-03-16 Sunonwealth Electr Mach Ind Co Heat dissipation device
US7424906B2 (en) * 2006-04-19 2008-09-16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High performance thermosiphon with internally enhanced condensation
CN101573018B (zh) * 2008-04-28 2012-03-21 富准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散热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422675Y (zh) * 1999-12-22 2001-03-07 李嘉豪 气泡循环发热电子元件散热器
CN1549079A (zh) * 2003-05-14 2004-11-24 刘俊富 具有软性枢纽及可重复弯折的导热、散热模组
CN1529360A (zh) * 2003-10-20 2004-09-15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微型高效自循环电子冷却器
CN101424965A (zh) * 2007-11-02 2009-05-06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器结构
CN201663784U (zh) * 2010-02-09 2010-1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通讯机柜散热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77999A (zh) 2015-10-14
US20160374234A1 (en) 2016-12-22
US10111366B2 (en) 2018-10-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77999B (zh) 一种散热系统及服务器
CN202310445U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器
CN205581772U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器
CN206555978U (zh) 一种散热结构及使用该散热结构的led灯
CN101754660A (zh) 水冷式散热系统及其水冷装置
CN101893921A (zh) 无噪音节能服务器
CN104883857A (zh) 一种刀片服务器的散热方法及散热装置
CN105511577A (zh) 一种结合均温板和液冷的高热流密度模块散热方法
CN104701587B (zh) 一种电池组散热装置及使用该散热装置的电池模组
CN107168500A (zh) 一种计算机水冷散热器
CN205017766U (zh) 一种发射机水冷散热结构
CN107204562A (zh) 一种大功率激光器散热装置
CN104125759A (zh) 一种液冷散热的服务器机柜
CN203909460U (zh) 投影装置
WO2018049996A1 (zh)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组双循环环境温度控制装置
CN113703550A (zh) 一种混合式液冷装置
CN203759634U (zh) 一种服务器及其散热装置
CN201039637Y (zh) 复合热交换装置
CN108827003A (zh) 一种电炉环保冷却装置
CN102663943A (zh) 电子设备散热用教学实验装置
CN202977401U (zh) 液冷式散热模块
CN202042475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CN106912179B (zh) 散热模块
CN107172854A (zh) 基于板翅式热管散热器的车载集成控制器冷却系统
CN209087758U (zh) 霍尔离子源磁极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