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63964B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63964B CN104963964B CN201510391966.7A CN201510391966A CN104963964B CN 104963964 B CN104963964 B CN 104963964B CN 201510391966 A CN201510391966 A CN 201510391966A CN 104963964 B CN104963964 B CN 1049639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sh
- cambered surface
- brake pad
- device assembly
- jump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4—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 F16D41/06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all members having the same size and only one of the two surfaces being cylindrical
- F16D41/067—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rolling and having a circular cross-section, e.g. balls all members having the same size and only one of the two surfaces being cylindrical and the members being distributed by a separate cage encircling the axis of rotatio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1—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movemen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N—STARTING OF COMBUSTION ENGINES; STARTING AIDS FOR SUCH ENGIN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02N15/00—Other power-operated starting apparatus; 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2N5/00 - F02N13/00
- F02N15/0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 F02N15/022—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intermediate clutch
- F02N15/023—Gearing between starting-engines and started engines;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thereof the starter comprising an intermediate clutch of the overrunning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2041/0605—Spring 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One-Way And Automatic Clutches, And Combinations Of Different Clutch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包括外转动件、内转动件、摩擦块组件、楔合组件、第一推转器组件、第一弹性件和同步推块组件,摩擦块组件的多个摩擦块首尾相连并设置在第一转动圈和第二转动圈之间,主动件带动第一推转器组件推压同步推块组件以实现摩擦块组件的同步,第一推转器组件撞上摩擦块组件并与之相对静止而推动摩擦块组件与从动件产生逆向旋转,使楔合组件楔合产生对摩擦块组件的径向推压力,摩擦块组件即与主动件实现低副弧面止动、与从动件楔合锁紧,从而实现扭矩的传递。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真正实现了低副止动,扭矩承载能力更强、反应更加灵敏、抗磨损性能更好,能广泛应用在各种高速、大扭矩、强冲击的场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尤其涉及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背景技术
超越离合器是随着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而出现的基础件,主要用于机械设备中的主动轴与从动轴之间实现动力传递与分离功能的重要部件,通过利用主、从动件的速度变化或转动方向的变换,可以实现自行离合功能。当主动件带动从动件一起转动时,称为楔合状态;当主动件和从动件脱开以各自的速度回转时,称为超越状态。
现有的超越离合器主要有棘轮式超越离合器、滚柱式超越离合器和楔块式超越离合器。棘轮式超越离合器主要包括棘轮、主动棘爪、止回棘爪和机架等,其通过主动棘爪的运动推动棘轮进行步进式转动。棘轮式超越离合器中,由于离合器动程只能作有级调节,加之棘爪在齿背上的滑行易引起噪声和冲击磨损,故不宜用于高速场合;滚柱式超越离合器中,由于主要是通过滚柱来传递扭矩和摩擦力,各力量传递单元主要是通过线性接触,现有技术往往是通过增加滚柱数量来提高受力面积,但此种方法存在较大局限性,产品在高负重场合使用寿命仍不长;楔块式超越离合器中,楔合角的选取无法兼顾抗磨损性和扭矩传递性能,楔块的楔合角越小则楔紧性能相对较好,但随之楔块用于承受磨损的有效摩擦层减少、抗磨损性变差,这会使得楔块的工作寿命降低,若增大楔合角,虽然有效摩擦层得以增加,抗磨损性增强,但楔紧性能相对减弱,这会导致超越离合器的扭矩承载性能显著降低。
现有的超越离合器的点接触或线形接触等高副传动的方式使得其无法承受较大的扭矩,同时,即使通过提高接触面的方法来实现增大扭矩的功能无法避免地带来了长时间运行后的严重发热现象,其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应用的局限性和低使用寿命,使得采用超越离合器的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性能显著降低。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强、反应灵敏、抗磨损、使用寿命长且改善发热现象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可以有效提高使用超越离合器的设备的工作可靠性和使用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包括:
外转动件,包括环形的第一转动圈;
内转动件,设于所述外转动件内,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圈同心的环形的第二转动圈;
摩擦块组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组成闭合环形的摩擦块,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部分重叠,所述摩擦块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圈和所述第二转动圈之间,所述摩擦块的外表面设有楔合面,所述摩擦块的内表面为弧面止动面,所述摩擦块靠近头部设有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包括靠近所述摩擦块头部端面的第一限位部和远离所述摩擦块头部端面的第二限位部;
楔合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圈和所述楔合面之间,用于使所述外转动件仅能相对于所述摩擦块组件单向旋转;
第一推转器组件,沿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并由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包括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在所述内转动件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转动圈卡紧配合或间隙配合;
第一弹性件,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之间,用于朝相反的方向弹性推压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使二者远离;
同步推块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的重叠处,用于在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推力下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靠拢。
其中,所述摩擦块的数量为两个。
其中,所述楔合组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的滚轴,所述楔合面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凹陷部和拱起部,所述滚轴通过朝向或远离所述拱起部滚动而实现楔合或解楔。
其中,所述楔合组件还包括滚轴架,所述滚轴架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板及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保持件,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间隔的长孔,所述滚轴两端的轴头穿设于所述长孔内,并在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可滑动;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摩擦块的轴向端面两侧。
其中,所述滚轴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对固定的滚轴预紧件,每个所述滚轴预紧件沿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推压所述轴头。
其中,所述滚轴预紧件为弹片,所述支撑板内设有与所述长孔连通的预紧件容纳槽,所述滚轴预紧件呈压缩状态卡设于所述预紧件容纳槽内,且一端弹性推压所述轴头。
其中,所述摩擦块的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每个所述摩擦块的所述第一搭接部和相邻的所述摩擦块的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设置;所述同步推块组件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推动的推臂和带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相互靠近的推块本体。
其中,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同步推块组件同时穿设在所述第一插孔和所述第二插孔内,并在第一推转器组件的推力下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使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量增大。
其中,所述同步推块组件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呈凹陷弧面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插孔靠近头部端面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插孔靠近尾部端面的侧壁分别活动地插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接触配合的棒体。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设于其头部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朝所述第二限位部弹性推压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底部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摩擦块的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块沿周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牵引件为滚棒,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牵引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在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且越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头部,所述第一倾斜面距所述第二转动圈的距离越小。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圈与所述第一牵引件之间的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朝所述第二转动圈弹性推压所述第一牵引件,使所述第一牵引件弹性接触所述第二转动圈。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片,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动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于所述第一活动片和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活动片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在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侧设有用于朝所述第一倾斜面弹性推压所述第一牵引件的第一预紧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头部设有用于推压所述同步推块组件的簧性减压组件,所述簧性减压组件在所述同步推块组件与所述摩擦块组件相对静止后被压缩产生弹性形变。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转动圈之间设置的多根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圈接触的第一滚针。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每个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牵引件。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另一种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包括:
外转动件,包括环形的第一转动圈;
内转动件,设于所述外转动件内,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圈同心的环形的第二转动圈;
摩擦块组件,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组成闭合环形的摩擦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圈和所述第二转动圈之间,所述摩擦块的内表面设有楔合面,所述摩擦块的外表面为弧面止动面,所述摩擦块靠近头部设有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包括靠近所述摩擦块头部端面的第一限位部和远离所述摩擦块头部端面的第二限位部;
楔合组件,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圈和所述楔合面之间,用于使所述内转动件仅能相对于所述摩擦块组件单向旋转;
第一推转器组件,沿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并由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包括第一牵引件,所述第一牵引件在所述外转动件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转动圈卡紧配合或间隙配合;
第一弹性件,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的端面,用于拉拢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
同步推块组件,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的端面之间,用于在第一推转器组件的推力下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作用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分开。
其中,所述楔合组件包括多个平行间隔的滚轴,所述楔合面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凹陷部和拱起部,所述滚轴通过朝向或远离所述拱起部滚动而实现楔合或解楔。
其中,所述楔合组件还包括滚轴架,所述滚轴架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板及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距保持件,每个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多个间隔的长孔,所述滚轴两端的轴头穿设于所述长孔内,并在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可滑动;所述支撑板设于所述摩擦块的轴向端面两侧。
其中,所述滚轴架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相对固定的滚轴预紧件,每个所述滚轴预紧件沿所述长孔的长度方向推压所述轴头。
其中,所述同步推块组件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呈凹陷弧面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所述摩擦块的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分别活动地插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接触配合的棒体。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设于其头部的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三弹性件用于朝所述第二限位部弹性推压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顶部凸设有第一凸块;所述摩擦块的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凸块沿周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其中,所述第一牵引件为滚棒,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牵引件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底面在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且越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头部,所述第一倾斜面距所述第一转动圈的距离越小。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第一活动片,所述第一固定座底面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活动片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弹性件被压缩于所述第一活动片和所述第一限位槽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活动片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在所述第一凹槽远离所述第一倾斜面的一侧设有用于朝所述第一倾斜面弹性推压所述第一牵引件的第一预紧组件。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的头部设有用于推压所述同步推块组件的簧性减压组件,所述簧性减压组件在所述同步推块组件与所述摩擦块组件相对静止后被压缩产生弹性形变。
其中,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还包括所述第一固定座与所述第二转动圈设之间置的多根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圈接触的第一滚针。
本发明在内转动件与外转动件之间设有摩擦块组件、第一推转器组件和同步推块组件,摩擦块组件由多个摩擦块首尾相连组成环形的结构,通过内转动件与外转动件中的主动件带动第一推转器组件运动,第一推转器组件推动同步推块组件以实现摩擦块组件中多个摩擦块的同步转动,第一推转器组件撞上摩擦块组件并与之相对静止而推动摩擦块组件与从动件产生逆向旋转,使楔合组件楔合产生对摩擦块组件的径向推压力,摩擦块组件的弧面止动面即抱紧主动件,摩擦块组件即分别与主动件实现低副弧面止动、与从动件楔合锁紧,从而实现扭矩的传递,真正通过摩擦块组件与转动件的弧面配合实现了低副止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超越离合器的扭矩承载能力,能广泛应用在各种高速、大扭矩、强冲击的工作场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反应更加灵敏、抗磨损性能更好,使用寿命超长,并且即使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转后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发热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1-A1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摩擦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B2-B2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滚轴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第一推转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第一推转器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同步推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摩擦块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摩擦块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第一推转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第一推转器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的另一个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超越离合器包括外转动件1、内转动件2和离合器盖板4,外转动件1包括轴套1x,内转动件2包括转轴2x,转轴2x的一端固定有轴承3,轴承3的外表面卡设在轴套1x内使得内转动件2相对外转动件1的转动更加平稳顺畅。当内转动件2安装到外转动件1内后盖上离合器盖板4,即可限制外转动件1内结构在转动过程中的轴向间隙。
外转动件1和内转动件2可分别通过轴套1x和转轴2x连接至外部传动机构而应用于各种扭矩传递场合。当内转动件2相对于外转动件1在图2所示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内转动件2与外转动件1之间不传递扭矩而可以维持各自的转动状态,此时超越离合器处于超越状态;当内转动件2相对于外转动件1朝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内转动件2与外转动件1之间不能发生相对转动而同步旋转以传递扭矩,此时超越离合器处于结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为方便进行描述,本实施例的“顺时针”“逆时针”的转动方向均以图2为参照,且将内转动件2视为主动件,将外转动件1视为从动件,其中的“头部”“尾部”均分别指顺时针方向上的“头部”和“尾部”。
结合图4,本实施例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包括外转动件1、内转动件2、摩擦块组件10、楔合组件20、第一推转器组件30、第一弹性件40和同步推块组件50,其中,外转动件1包括环形的第一转动圈1a;内转动件2设于外转动件1内,包括与第一转动圈1a同心的环形的第二转动圈2a,摩擦块组件10设于第一转动圈1a和第二转动圈2a之间,包括多个弧形的摩擦块,这些摩擦块首尾相连并部分重叠,组成闭合的环形,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可通过楔合的方式配合,摩擦块组件10内表面的弧面止动面10a与内转动件2可通过弧面夹紧的方式配合。
为了保证各个摩擦块及与之配合的各个组件受力的一致性,优选每个摩擦块的结构完全相同,同时,为避免摩擦块数量过多导致各摩擦块之间、各摩擦块与相应的连接组件之间运动不协调、不同步或受力过于复杂而发生不必要的干涉现象,摩擦块的数量选取两个为宜。下面,以两个摩擦块为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5所示,摩擦块组件10设于第一转动圈1a和第二转动圈2a之间,包括两个弧形的摩擦块: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二者首尾相连并部分重叠,组成闭合的环形。摩擦块组件10上靠近头部对应设有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图未标),第一推转器组件30沿周向可滑动地设于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第一弹性件40设于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的端面之间,用于朝相反的方向弹性推压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使二者远离;同步推块组件50设于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的重叠处,用于在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推力作用下克服第一弹性件40的作用使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以第二转动圈2a为支点相互靠拢而夹紧内转动件2。
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的弧度均大于180°,二者重叠部分重叠可形成闭合的环形从而通过弧面止动面10a夹紧在第二转动圈2a。每个摩擦块的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搭接部(图未标)和第二搭接部(图未标),第一搭接部形成为自摩擦块的头部端面凸出的板体,第二搭接部由两块板体在径向上间隔设置形成搭接缺口1000,第一搭接部可插设于该搭接缺口1000内。同时,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上分别开设有供同步推块组件50穿设的第一插孔100a和第二插孔100b,优选第一插孔100a和第二插孔100b沿周向的长度略大于同步推块组件50的厚度,以便同步推块组件50插入后有一定的活动余量。
这里,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圈1a之间采用滚轴楔合的方式配合,用于使外转动件1仅能相对于摩擦块组件10单向旋转。具体地,楔合组件20为具有多个平行间隔的滚轴200的滚轴组件,在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的外表面对应设有用于安装楔合组件20的楔合组件安装部(图未标),为了实现滚轴楔合,该楔合组件安装部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滚轴200的圆周面配合的锯齿形的楔合面10S,楔合面10S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凹陷部101和拱起部102。在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处于楔合状态时,滚轴200卡合于拱起部102,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相对静止并同步转动;当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处于非楔合状态时,滚轴200位于凹陷部101内,可相对于第一转动圈1a转动,可以减小摩擦块组件10与第一转动圈1a之间的摩擦。
同时,每个摩擦块的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1,每个摩擦块在第一通孔11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凸设有第一限位挡块113,两个第一限位挡块113之间的区域即为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两个第一限位挡块113分别对应第一推转器安装部的靠近摩擦块11、12头部端面的第一限位部和远离摩擦块11、12头部端面的第二限位部。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沿周向方向的长度大于第一推转器组件30,使得第一推转器组件30能在两个第一限位挡块113之间相对于摩擦块来回运动,从而实现同步推块组件50与第一限位挡块113的接触和分离。
另外,楔合组件安装部在每个摩擦块的宽度方向两侧均设有台阶部103,楔合组件安装部与第一推转器安装部相邻设置。
结合图6~7,本实施例的楔合组件20包括滚轴200和固定滚轴200的滚轴架21,滚轴架21包括两个平行的弧形的支撑板211、设于两个支撑板211之间的间距保持件212、盖板213及滚轴预紧件214,间距保持件212可以是块状、圆柱状等各种支撑结构,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两个平行的支撑板211之间。每个支撑板211上开设有多个间隔的长孔211a,长孔211a沿支撑板211的周向延伸,滚轴200两端的轴头200a穿设于长孔211a内,并在长孔211a的长度方向可滑动;滚轴预紧件214为弹性件,每一个轴头200a旁均设有一个滚轴预紧件214,滚轴预紧件214一端与支撑板211相对固定,另一端弹性推压轴头200a,盖板213盖设于支撑板211上,并将滚轴预紧件214容纳于其中。本实施例优选滚轴预紧件214为“M”形弹片结构,支撑板211内设有与长孔211a连通的预紧件容纳槽211b,滚轴预紧件214呈压缩状态卡设于预紧件容纳槽211b内,其自由端弹性推压轴头200a使滚轴200处于预紧状态。优选地,滚轴预紧件214朝楔合组件20的尾部方向弹性推压滚轴200,使得滚轴200与楔合面10S脱离楔合状态后能及时复位,提高离合器的灵敏度。多个间距保持件212间隔地固定在滚轴架21的端部及中间。
可以理解的是,滚轴预紧件214并不限于“M”形弹片结构,也可以是压簧等弹性件,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支撑板211上,其另一端弹性推压轴头200a使滚轴200处于预紧状态。
楔合组件20组装好后,通过将两侧的支撑板211和盖板213对应嵌设于摩擦块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台阶部103内即可,可以避免楔合组件20在轴向上脱出楔合组件安装部。滚轴架21的内弧面嵌设于台阶部103内,滚轴架21的外弧面高度低于滚轴200,在楔合组件20安装到摩擦块和第一转动圈1a之间后,滚轴200被夹设于摩擦块和第一转动圈1a之间而受力,在离合器工作过程中,滚轴架21仅对滚轴200起到限位和预紧作用而不与第一转动圈1a接触。
通过对滚轴架21的精巧设计,在超越离合器内有限的空间内保证了滚轴200尽可能密集地排列而分散了楔合组件20中单个滚轴200的受力,提高了楔合组件20的使用寿命和扭矩载荷传递性能;同时,滚轴预紧件214被设置在分别作用于每个滚轴200的两端,保证了众多滚轴200的同步工作性能和楔合组件20的自调性能,多个滚轴200在工作时互不干扰,由于滚轴预紧件214被设置在滚轴200的两端而非中部,滚轴200不会在楔合过程中发生倾斜而卡住影响正常运转,可靠性能更高。
结合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推转器组件30包括第一固定座31、第一牵引件32、第二弹性件33、第三弹性件34、第一活动片35、第一预紧组件36和第一滚针组件37,第一固定座31通过其底部凸设的多个第一凸块3100安装到摩擦块的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具体地,第一凸块3100插入到第一通孔111内并可在第一通孔111的长度方向滑动,从而可选择性地推顶同步推块组件50。
为了减少第一推转器组件30与外转动件1间的摩擦力,提高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径向载荷力及滑动灵敏性,第一固定座31外表面设有多根并排摆放的第一滚针371,同时,为防止第一滚针371发生错位或歪斜,多根第一滚针371并排摆放在形成为框体结构的第一滚针保持框372内,二者组成的第一滚针组件37放置在第一固定座31的外表面,且第一滚针371的直径大于第一滚针保持框372的厚度,使得离合器在工作过程中仅第一滚针371受第一转动圈1a的径向压力,第一滚针保持框372仅起到对第一滚针371的限位作用而不受到任何径向压力。第一滚针371摆放在第一滚针保持框372内而不是通过销轴等结构与第一滚针保持框372相对固定,避免了第一滚针保持框372受径向力而降低使用寿命,组装时第一滚针371可先涂覆润滑油后摆放到第一滚针保持框372内,这样,第一滚针371不会掉出第一滚针保持框372。同时,第一固定座31的头部设有对第一滚针保持框372的头部进行限位的凸起的限位挡块31b,第一滚针保持框372被限制在每个摩擦块靠近尾部的第一限位挡块113和第一固定座31的限位挡块31b之间运动,可以避免第一滚针371在滚动过程中脱离与第一固定座31的接触而导致第一滚针371掉出。
第三弹性件34设于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其自由端弹性抵接第一推转器安装部靠近头部一侧的第一限位挡块113,用于朝远离头部端面的方向弹性推压第一推转器组件30。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左摩擦块11的第三弹性件34的自由端也可以弹性抵接右摩擦块12的尾部,但需要使第三弹性件34的弹力小于第一弹性件40,以免相邻的两个摩擦块始终无法靠拢而无法实现扭矩传递。
本实施例的第一牵引件32为滚棒,第一固定座31的底面开设有用于插设第一活动片35的第一限位槽31a,第一活动片35插设于该第一限位槽31a内,第二弹性件33被压缩于第一活动片35与第一限位槽31a的底面之间,朝第二转动圈径向推压第一活动片35。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3100与第一活动片35围成用于容纳第一牵引件32的第一凹槽300,其中,相邻的两个第一凸块3100相对的面作为该第一凹槽300的两个侧壁,第一活动片35的外表面作为该第一凹槽300的底面。第一活动片35的外表面在靠近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310S,且越靠近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第一倾斜面310S距第二转动圈2a的距离越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牵引件32也可以为楔块。
该第一倾斜面310S可以是弧面或斜面,内转动件2沿图6所示的顺时针方向(图中R1方向)转动时,在第二弹性件33的径向推压力的作用下,第一牵引件32弹性接触第一活动片35的外表面和第二转动圈2a,同时,在第二转动圈2a的切向摩擦力的带动下,第一牵引件32沿第一倾斜面310S逆时针滚动,由于第一倾斜面310S的形状设置,第二弹性件33的压缩量越来越大,当第一牵引件32滚动到与第一凹槽300头部的侧壁接触时,第二弹性件33的压缩量最大,第一牵引件32在第二弹性件33的径向压力、第一凹槽300侧壁的摩擦力、第一倾斜面310S的摩擦力与第二转动圈2a的摩擦力的多重作用下停止转动,从而与第二转动圈2a抵紧而相对静止,随后内转动件2带动整个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朝顺时针方向转动。
优选地,第一活动片35的一端可转动地设于第一固定座31上,其另一端可相对于第一固定座31转动并在第二弹性件33的作用下弹性抵接在第一限位槽31a内壁。
优选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第一凹槽300远离第一倾斜面310S的一侧设有第一预紧组件36,用于朝第一倾斜面310S弹性推压第一牵引件32,使第一牵引件32始终处于预紧状态。具体地,第一固定座31内开设有第一卡槽301,第一预紧组件36包括第一预紧压板361和至少一个第一预紧弹性件362,第一预紧弹性件362设于第一卡槽301内并推压第一预紧压板361,使第一预紧压板361卡设并凸出于第一卡槽301。第一预紧弹性件362可以是弹片、弹簧、橡胶柱等的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为推块推动部3101,由于某些重载场合中,超越离合器的负荷较大,为了避免第一推转器组件30与同步推块组件50直接刚性接触而损坏第一推转器组件30和同步推块组件50,推块推动部3101上设有与同步推块组件50接触的簧性减压组件3102,可以按需调节对同步推块组件50的推压力,保证摩擦块组件10的同步工作状态,有效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由于簧性减压组件3102具有一定刚性,当簧性减压组件3102与同步推块组件50之间的作用力相对较小时,簧性减压组件3102不会产生形变,当簧性减压组件3102与同步推块组件50之间的作用力增大至某一大小时,簧性减压组件3102被压缩产生形变。具体地,推块推动部3101为开设在第一凸块3100上的通孔,同步推块组件50的下端穿设在该通孔内;簧性减压组件3102包括第一缓冲件3102a,第一缓冲件3102a优选为固定在该通孔内的弹片,在第一缓冲件3102a端部还可设有便于与同步推块组件50接触的缓冲件压板3102b。
结合图6,初始状态下,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端面与第一推转器安装部的第一限位挡块113之间有一定间距,第一推转器组件30相对于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朝顺时针高速转动的过程中,首先通过簧性减压组件3102与同步推块组件50接触而推动同步推块组件50摆动,以拉拢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相互靠近,当同步推块组件50摆动到某一位置无法继续摆动时,同步推块组件50即被推压到位,左摩擦块11与右摩擦块12组成的闭合结构与同步推块组件50同步转动,此时,左摩擦块11、右摩擦块12与第二转动圈2a间隙配合,第一推转器组件30继续跟随第二转动圈2a转动而压缩第一缓冲件3102a,直至其头部与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头部的第一限位挡块113碰撞后推转力猛增至最大,从而推动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组成的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产生逆向旋转趋势,使滚轴200逆时针滚动而与楔合面10S的拱起部102楔合,产生对摩擦块组件10的径向推压力,使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通过弧面止动面10a将第二转动圈2a完全抱死,摩擦块组件10即与内转动件2同步转动,离合器结合并开始传递扭矩。
由于第三弹性件34设置于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可以起到缓冲防止二者刚性接触的作用,同时,在内转动件2反向旋转的过程中,第三弹性件34还能起到使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复位的作用,以便进行下一个动作,大大提高了超越离合器的反应灵敏度。
如图6和图10,同步推块组件50大致为长条形,包括供第一推转器组件30推动的推臂51和用于在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推动下带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靠近的推块本体52。具体地,推块本体52比推臂51宽,推块本体52插入到左摩擦块11的头部的第一插孔100a和相邻的右摩擦块12尾部的第二插孔100b内,使推臂51位于推块推动部3101的通孔内,当推块推动部3101推动推臂51朝顺时针转动时,推块本体52有逆时针运动的趋势,如图6中的视图方向,根据杠杆原理,推块本体52左上侧的第二配合部S2推压第二插孔100b靠近尾部端面的侧壁,推块本体52右下侧的第一配合部S1推压第一插孔100a靠近头部端面的侧壁,从而使得左摩擦块11与右摩擦块12的重叠量增逐渐大,二者与内转动件2之间的间隙越来越小,当同步推块组件50推压到位后左摩擦块11与右摩擦块12组成的闭合结构与同步推块组件50同步转动。
为了防止同步推块组件50被推压到位后卡死、导致在第一推转器组件30撤去推力后同步推块组件50仍无法复位,第一插孔100a靠近头部端面的侧壁和第二插孔100b靠近尾部端面的侧壁活动地插设有滚针结构的棒体K1、K2,推块本体52的第一配合部S1和第二配合部S2相应为凹陷的弧面,第一配合部S1、第二配合部S2与棒体K1、K2的接触方式为滚动接触。这样,当第一推转器组件30撤去推力后,第一弹性件40迫使相邻的两个摩擦块分开,棒体K1、K2相对于第一配合部S1和第二配合部S2滚动,同步推块组件50即可以自动复位而不会出现卡死而自锁的现象,滚动配合的方式还可以大幅减小部件的磨损。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棒体K1、K2改为凸起的弧面结构,将第一配合部S1和第二配合部S2的凹陷的弧面的半径设置为大于与之配合的凸起的弧面结构的半径,第一配合部S1即可相对于该凸起的弧面结构转动而复位。
进一步地,第一推转器组件30上可设有多个结构相同的第一凹槽300,每个第一凹槽300内设有一个第一牵引件32及与第一牵引件32配合的其它相应结构。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其长度方向上开设有两个相邻设置的第一凹槽300,每个第一凹槽300均由两个第一凸块3100和一个第一活动片35围成,与设置一个第一牵引件32的方案相比,两个第一牵引件32与第二转动圈2a的接触点更多,第一推转器组件30与第二转动圈2a的楔合更可靠。
具体组装时,将第一弹性件40的一端固定到摩擦块对应的端部,将第一推转器组件30安装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左摩擦块11与右摩擦块12通过首尾搭接形成环形结构环绕在内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圈2a外表面,然后将同步推块组件50的推臂51依次穿过第一插孔100a和第二插孔100b插入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推块推动部3101的通孔内,同步推块组件50的推块本体52卡设于第一插孔100a和第二插孔100b内,可以防止左摩擦块11与右摩擦块12在第一弹性件40的挤压下脱开,起到预安装的作用;然后将楔合组件20安装到楔合组件安装部上,最后朝中间推压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使第一弹性件40压缩,将组装好的左摩擦块11、右摩擦块12、第一推转器组件30、第一弹性件40、同步推块组件50和内转动件2一起放入外转动件1内后,顺时针旋转内转动件2即可使左摩擦块11、右摩擦块12、第一推转器组件30、第一弹性件40、同步推块组件50和内转动件2完全安装到位,最后,用螺纹紧固件将离合器盖板4固定在外转动件1的端面即可完成超越离合器的组装。
具体在安装第一推转器组件30时,先将第二弹性件33、第三弹性件34、第一活动片35和第一预紧组件36组装到第一固定座31上,然后将组装好的结构通过第一固定座31底部的第一凸块3100插入到摩擦块的第一通孔111内,并将第一牵引件32放置在第一凹槽300内,将第一推转器组件30与摩擦块组件10放置在内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圈2a外表面后,第一牵引件32由内转动件2限位而不脱出。
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第一限位部时,第一弹性件40的压缩量最大,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的内径最小,第一牵引件32、摩擦块组件10与第二转动圈2a卡紧配合并同步转动;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第二限位部时,第一弹性件40的压缩量最小,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的内径最大,第一牵引件32、摩擦块组件10与第二转动圈2a间隙配合并脱离同步状态。
在工作过程中,本实施例的超越离合器有分离和结合两种运动状态。当不需要传递扭矩时,超越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内转动件2相对于外转动件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具体地,第一预紧组件36始终弹性推压第一牵引件32使之处于预紧状态,内转动件2逆时针转动的过程中,第一牵引件32与内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圈2a滚动接触,而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在第一弹性件40的弹性推力作用下直径大于第二转动圈2a,与外转动件1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当需要传递扭矩时,内转动件2相对于外转动件1的转动方向突然改变而沿顺时针R1方向转动,第一牵引件32与内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圈2a滚动接触,第二转动圈2a带动第一牵引件32相对于第一活动片35表面朝顺时针R1方向运动,牵引其进入第一凹槽300的第一倾斜面310S,由于越靠近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第一倾斜面310S距第二转动圈2a的距离越小,在此过程中,第二弹性件33的压缩量越来越大,第二弹性件33对第一牵引件32的径向推力越来越大,当第一牵引件32滚动到与与第一凹槽300头部的侧壁接触时,第二弹性件33的压缩量最大,第一牵引件32在第二弹性件33的径向压力、第一凹槽300侧壁的摩擦力、第一倾斜面310S的摩擦力与第二转动圈2a的摩擦力的多重作用下停止转动,从而与第二转动圈2a抵紧而相对静止,随后第二转动圈2a带动整个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朝顺时针方向运动,此时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头部的簧性减压组件3102推压同步推块组件50的推臂51,使推块本体52摆动而拉拢相邻的两个摩擦块,当同步推块组件50摆动到某一位置无法继续摆动时,同步推块组件50即被推压到位,左摩擦块11与右摩擦块12组成的闭合结构与同步推块组件50同步转动,此时,左摩擦块11、右摩擦块12的弧面止动面10a与第二转动圈2a间隙配合,第一推转器组件30继续跟随第二转动圈2a转动而压缩第一缓冲件3102a,直至其头部与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头部的第一限位挡块113碰撞后推转力猛增至最大,从而推动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组成的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产生逆向旋转趋势,使滚轴200逆时针滚动而与楔合面10S的拱起部102楔合,产生对摩擦块组件10的径向推压力,摩擦块组件10内侧的环形弧面半径进一步减小而通过弧面止动面10a将第二转动圈2a完全抱死,实现真正的弧面低副止动,这样,第一转动圈1a与摩擦块组件10的外表面通过滚轴200与楔合面10S的配合滚轴楔合、第二转动圈2a与摩擦块组件10的内弧面通过弧面止动面10a配合实现弧面止动,实现了外转动件1、摩擦块组件10和内转动件2三者同步转动,即可实现扭矩的传递;当不需要传递扭矩时,内转动件2沿逆时针再次反转,并带动第一牵引件32、摩擦块组件10相对于外转动件1呈逆时针旋转趋势,因摩擦块组件10与外转动件1、摩擦块组件10与第一牵引件32同时被解楔,第一推转器组件30施加在同步推块组件50上的推力即撤去,同时第三弹性件34恢复形变使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复位,第一弹性件40恢复形变使摩擦块组件10再次被撑开而脱离与内转动件2的抱紧状态,第一牵引件32与内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圈2a滚动接触,内转动件2空转,离合器即进入不传递扭矩的超越状态。超越状态下,内转动件2与摩擦块组件10呈非接触状态,省去了内转动件2的绝大部分空转阻力,使得本发明实施例的超越离合器能非常好地适用于高速重载的工作场合,使得即使在这些工作场合也不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40为弹簧、第二弹性件33为拱起的钢片,第三弹性件34为弯折多次的弹片,滚轴预紧件214为“M”形弹片结构,可以理解的是,这些弹性件还可以是其它具有同样功能的结构。
本实施例的摩擦块组件的内弧面为弧面止动面、外表面设有滚轴楔合面,通过摩擦块组件分别与主动件低副弧面止动、与从动件楔合锁紧,从而实现了扭矩的传递,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超越离合器的扭矩承载能力,能广泛应用在各种高速、大扭矩、强冲击的工作场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反应更加灵敏、抗磨损性能更好,使用寿命超长,并且即使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转后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发热现象。
实施例2
如图11所示,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每个摩擦块的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的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为与实施例1不同的另一种结构,具体是将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均设置成自摩擦块端面延伸并朝外翻折的反勾结构,并在第一搭接部形成第一插孔100a,在第二搭接部形成缺口100c,组装时,第一搭接部插入第二搭接部的缺口100c内,然后同步推块组件50插入第一插孔100a和缺口100c内,使同步推块组件50卡设于两个勾体之间。第一推转器组件30推动推臂51使得推块本体52和滚针53分别推压第二搭接部和第一搭接部,使二者相互靠拢,配合楔合组件20与第一转动圈1a、摩擦块组件10的楔合面10S的滚轴楔合,从而使得摩擦块组件10内表面的弧面止动面10a夹紧内转动件2的第二转动圈2a实现低副止动。
实施例3
如图12~18所示,与以上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摩擦块组件10的滚轴楔合面10S与弧面止动面10a的设置位置,本实施例的内弧面设有滚轴楔合面10S、外表面为弧面止动面10a。摩擦块组件10设置在第一转动圈1a和第二转动圈2a之间,第一弹性件40’为拉簧,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的端面,用于拉拢相邻的两个摩擦块,具体是在每个摩擦块的端面开设有容纳拉簧的通孔(图未标),并在该通孔内设有供拉簧的自由端勾设的固定柱(图未标),自然状态下,拉簧拉拢相邻的两个摩擦块并完全容纳在该通孔内;同步推块组件50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摩擦块的端面之间,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上分别活动地插设有滚针结构的棒体K2’、K1’,分别与第二配合部S2、第一配合部S1滚动接触。当第一推转器组件30推动同步推块组件50时,通过克服第一弹性件40的拉力而使相邻的两个摩擦块分开,使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结构的外径增大以实现摩擦块组件10的同步工作性。
相应地,摩擦块组件10的结构有部分改变,如图14,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楔合组件安装部、楔合面10S、第一限位挡块113均改为设置在每个摩擦块的内表面;同时,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形状有部分改变,如图15~图18,用于容纳第一牵引件32的第一凹槽300设于第一固定座31的顶部,而第一滚针组件37设于第一固定座31的底部,第一牵引件32与第一转动圈1a接触配合,第一滚针组件37与第二转动圈2a接触配合。
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与以上实施例相同,在此不一一赘述。下面,对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如图17和图18,当需要传递扭矩时,外转动件1相对于内转动件2沿着顺时针R1方向转动。本实施例的摩擦块组件10通过第一牵引件32与第一转动圈1a的摩擦力而牵引第一牵引件32沿第一倾斜面310S运动,当第一牵引件32运动到与第一转动圈1a和第一倾斜面310S楔紧的位置后,第一转动圈1a继续转动而带动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摩擦块组件10上滑动,从而带动第一推转器组件30推压同步推块组件50,同步推块组件50摆动而迫使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的外径逐渐增大,直至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与摩擦块的第一限位挡块113碰撞抵接后推转力猛增至最大,从而推动左摩擦块11和右摩擦块12组成的摩擦块组件10与内转动件2产生逆向旋转趋势,使滚轴200顺时针滚动而与楔合面10S的拱起部102楔合,产生对摩擦块组件10的径向推力,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的外径进一步增大而通过弧面止动面10a将第一转动圈1a完全抵死,这样,摩擦块组件10外表面的弧面止动面10a、第一牵引件32与第一转动圈1a抵接实现低副弧面止动,第二转动圈2a与摩擦块组件10的内表面通过滚轴楔合,此时,外转动件1、摩擦块组件10和内转动件2三者同步转动,即可实现扭矩的传递;当不需要传递扭矩时,外转动件1沿逆时针反转,第一推转器组件30施加在同步推块组件50上的推力即撤去,第三弹性件34恢复形变使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复位,第一弹性件40’恢复形变使摩擦块组件10组成的环形变径变小,从而脱离与外转动件1的抵紧状态,第一牵引件32与外转动件1的第一转动圈1a滚动接触,外转动件1空转而不与摩擦块组件10的弧面止动面10a接触,内转动件2和外转动件1脱离同步而维持各自的转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超越离合器利用第一推转器组件上的第一牵引件与主动件配合,通过主动件旋转产生摩擦力带动第一牵引件运动并牵引其进入第一推转器组件内的凹槽内,并利用凹槽内的倾斜面与第一推转器组件的第二弹性件的配合完成牵引件与主动件、第一推转器组件的卡合,再通过第一推转器组件推动同步推块组件摆动而改变摩擦块组件的直径、调节摩擦块组件的同步性能,使牵引件、第一推转器组件、摩擦块组件与主动件实现弧面止动而跟随主动件同步转动;随后,第一推转器组件撞上摩擦块组件并与之相对静止而推动摩擦块组件与从动件产生逆向旋转,使楔合组件楔合产生对摩擦块组件的径向推压力,摩擦块组件即与主动件实现低副弧面止动、与从动件楔合锁紧,即完成扭矩的传递。
本发明通过摩擦块组件与转动件的弧面配合真正实现了低副止动,最大限度地提升了超越离合器的扭矩承载能力,能广泛应用在各种高速、大扭矩、强冲击的工作场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超越离合器反应更加灵敏、抗磨损性能更好,使用寿命超长并且即使在长时间、高强度的运转后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发热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30)
1.一种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转动件(1),包括环形的第一转动圈(1a);
内转动件(2),设于所述外转动件(1)内,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圈(1a)同心的环形的第二转动圈(2a);
摩擦块组件(10),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组成闭合环形的摩擦块(11、12),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部分重叠,所述摩擦块组件(10)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圈(1a)和所述第二转动圈(2a)之间,所述摩擦块(11、12)的外表面设有楔合面(10S),所述摩擦块(11、12)的内表面为弧面止动面(10a),所述摩擦块(11、12)靠近头部设有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包括靠近所述摩擦块(11、12)头部端面的第一限位部和远离所述摩擦块(11、12)头部端面的第二限位部;
楔合组件(20),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圈(1a)和所述楔合面(10S)之间,用于使所述外转动件(1)仅能相对于所述摩擦块组件(10)单向旋转;
第一推转器组件(30),沿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并由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包括第一牵引件(32),所述第一牵引件(32)在所述内转动件(2)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二转动圈(2a)卡紧配合或间隙配合;
第一弹性件(4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之间,用于朝相反的方向弹性推压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使二者远离;
同步推块组件(50),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的重叠处,用于在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推力下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40)的作用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靠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块(11、12)的数量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合组件(20)包括多个平行间隔的滚轴(200),所述楔合面(10S)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凹陷部(101)和拱起部(102),所述滚轴(200)通过朝向或远离所述拱起部(102)滚动而实现楔合或解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 述楔合组件(20)还包括滚轴架(21),所述滚轴架(21)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板(211)及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11)之间的间距保持件(212),每个所述支撑板(211)上开设有多个间隔的长孔(211a),所述滚轴(200)两端的轴头(200a)穿设于所述长孔(211a)内,并在所述长孔(211a)的长度方向可滑动;所述支撑板(211)设于所述摩擦块(11、12)的轴向端面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架(21)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11)相对固定的滚轴预紧件(214),每个所述滚轴预紧件(214)沿所述长孔(211a)的长度方向推压所述轴头(200a)。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预紧件(214)为弹片,所述支撑板(211)内设有与所述长孔(211a)连通的预紧件容纳槽(211b),所述滚轴预紧件(214)呈压缩状态卡设于所述预紧件容纳槽(211b)内,且一端弹性推压所述轴头(200a)。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块(11、12)的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分别设有第一搭接部和第二搭接部,每个所述摩擦块(11、12)的所述第一搭接部和相邻的所述摩擦块(11、12)的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设置;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上设有供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推动的推臂(51)和带动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相互靠近的推块本体(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插孔(100a)和第二插孔(100b),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同时穿设在所述第一插孔(100a)和所述第二插孔(100b)内,并在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推力下压缩所述第一弹性件(40),使所述第一搭接部和所述第二搭接部重叠量增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呈凹陷弧面的第一配合部(S1)和第二配合部(S2),所述第一插孔(100a)靠近头部端面的侧壁和所述第二插孔(100b)靠近尾部端面的侧壁分别活动地插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S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S2)接触配合的棒体(K1、K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设于其头部的第三弹性件(34),所述第三弹性件(34)用于朝所述第二限位部弹性推压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包括第一固定座(31),所述第一固定座(31)的底部凸设有第一凸块(3100);所述摩擦块(11、12)的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凸块(3100)沿周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件(32)为滚棒,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底部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牵引件(32)的第一凹槽(300),所述第一凹槽(300)的底面在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310S),且越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所述第一倾斜面(310S)距所述第二转动圈(2a)的距离越小。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转动圈(1a)与所述第一牵引件(32)之间的第二弹性件(33),所述第二弹性件(33)朝所述第二转动圈(2a)弹性推压所述第一牵引件(32),使所述第一牵引件(32)弹性接触所述第二转动圈(2a)。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第一活动片(35),所述第一固定座(31)底面设有第一限位槽(31a),所述第一活动片(35)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1a)内,所述第二弹性件(33)被压缩于所述第一活动片(35)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1a)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座(31)与所述第一活动片(35)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300)。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所述第一凹槽(300)远离所述第一倾斜面(310S)的一侧设有用于朝所述第一倾斜面(310S)弹性推压所述第一牵引件(32)的第一预紧组件(36)。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设有用于推压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的簧性减压组件(3102),所述簧性减压组件(3102)在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与所述摩擦块组件(10)相对静止后被压缩产生弹性形变。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所述第一固定座(31)与所述第一转动圈(1a)之间设置的多根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圈(1a)接触的第一滚针(371)。
1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包括多个所述第一凹槽(300),每个所述第一凹槽(300)内设有一个所述第一牵引件(32)。
19.一种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转动件(1),包括环形的第一转动圈(1a);
内转动件(2),设于所述外转动件(1)内,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圈(1a)同心的环形的第二转动圈(2a);
摩擦块组件(10),包括多个首尾依次相连组成闭合环形的摩擦块(11、12),设置在所述第一转动圈(1a)和所述第二转动圈(2a)之间,所述摩擦块(11、12)的内表面设有楔合面(10S),所述摩擦块(11、12)的外表面为弧面止动面(10a),所述摩擦块(11、12)靠近头部设有第一推转器安装部,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包括靠近所述摩擦块(11、12)头部端面的第一限位部和远离所述摩擦块(11、12)头部端面的第二限位部;
楔合组件(20),设于所述第二转动圈(2a)和所述楔合面(10S)之间,用于使所述内转动件(2)仅能相对于所述摩擦块组件(10)单向旋转;
第一推转器组件(30),沿周向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上并由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限位,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包括第一牵引件(32),所述第一牵引件(32)在所述外转动件(1)的带动下与所述第一转动圈(1a)卡紧配合或间隙配合;
第一弹性件(40’),两端分别固定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的端面,用于拉拢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
同步推块组件(50),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的端面之间,用于在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推力下克服所述第一弹性件(40’)的作用使相邻的两个所述摩擦块(11、12)分开。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合组件(20)包括多个平行间隔的滚轴(200),所述楔合面(10S)包括交替设置的若干凹陷部(101)和拱起部(102),所述滚轴(200)通过朝向或 远离所述拱起部(102)滚动而实现楔合或解楔。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楔合组件(20)还包括滚轴架(21),所述滚轴架(21)包括两个平行的支撑板(211)及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11)之间的间距保持件(212),每个所述支撑板(211)上开设有多个间隔的长孔(211a),所述滚轴(200)两端的轴头(200a)穿设于所述长孔(211a)内,并在所述长孔(211a)的长度方向可滑动;所述支撑板(211)设于所述摩擦块(11、12)的轴向端面两侧。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轴架(21)还包括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11)相对固定的滚轴预紧件(214),每个所述滚轴预紧件(214)沿所述长孔(211a)的长度方向推压所述轴头(200a)。
23.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相对的两个面上分别设置有呈凹陷弧面的第一配合部(S1)和第二配合部(S2),所述摩擦块(11、12)的头部端面和尾部端面分别活动地插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配合部(S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S2)接触配合的棒体(K1、K2)。
24.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设于其头部的第三弹性件(34),所述第三弹性件(34)用于朝所述第二限位部弹性推压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
25.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包括第一固定座(31),所述第一固定座(31)的顶部凸设有第一凸块(3100);所述摩擦块(11、12)的所述第一推转器安装部开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11),所述第一凸块(3100)沿周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11)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牵引件(32)为滚棒,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顶部开设有容纳所述第一牵引件(32)的第一凹槽(300),所述第一凹槽(300)的底面在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头部的一侧设置有一第一倾斜面(310S),且越靠近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所述第一倾斜面(310S)距所述第一转动圈(1a)的距离越小。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第一活动片(35),所述第一固定座(31)底面设有第一限位槽(31a),所述第一活动片(35)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31a)内,第二弹性件(33)被压缩于所述第一活动片(35)和所述第一限位槽(31a)的底面之间,所述第一固定座(31)与所述第一活动片(35)配合形成所述第一凹槽(300)。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在所述第一凹槽(300)远离所述第一倾斜面(310S)的一侧设有用于朝所述第一倾斜面(310S)弹性推压所述第一牵引件(32)的第一预紧组件(36)。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的头部设有用于推压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的簧性减压组件(3102),所述簧性减压组件(3102)在所述同步推块组件(50)与所述摩擦块组件(10)相对静止后被压缩产生弹性形变。
30.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转器组件(30)还包括所述第一固定座(31)与所述第二转动圈(2a)之间设置的多根用于与所述第二转动圈(2a)接触的第一滚针(371)。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1966.7A CN104963964B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PCT/CN2015/083787 WO2017004838A1 (zh) | 2015-07-03 | 2015-07-10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US16/754,369 US11493097B2 (en) | 2015-07-03 | 2015-07-10 | Lower pair arc stop-block overrunning clutch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91966.7A CN104963964B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63964A CN104963964A (zh) | 2015-10-07 |
CN104963964B true CN104963964B (zh) | 2017-09-26 |
Family
ID=54218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91966.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63964B (zh) | 2015-07-03 | 2015-07-03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93097B2 (zh) |
CN (1) | CN104963964B (zh) |
WO (1) | WO20170048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65507A1 (en) * | 2016-03-23 | 2017-09-28 | Means Industries, Inc. | Controllable coupling assembly and coupling member for use in the assembly |
CN110285668B (zh) * | 2019-06-27 | 2020-12-08 | 广西东泥天等水泥有限公司 | 一种水泥回转窑 |
US11384724B2 (en) * | 2020-05-31 | 2022-07-12 | Borgwarner Inc. | Permanently engaged starter system |
US11448177B2 (en) * | 2020-09-01 | 2022-09-20 | Borgwarner Inc. | Permanently engaged starter assembly |
CN113719552B (zh) * | 2021-08-12 | 2023-07-14 |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离合器总成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9467A (zh) * | 2005-05-24 | 2006-11-29 | 丁珍华 | 弧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 |
CN104132079A (zh) * | 2014-01-23 | 2014-11-05 | 深圳市超越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弧面偏心块式超越离合器 |
JP2015055335A (ja) * | 2013-09-13 | 2015-03-23 | Ntn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
CN205013527U (zh) * | 2015-07-03 | 2016-02-03 | 深圳市超越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24652A (en) * | 1894-08-14 | Bicycle | ||
US1618915A (en) * | 1925-04-29 | 1927-02-22 | Constantinesco George | Unidirectional driving device |
US2785782A (en) * | 1953-07-08 | 1957-03-19 | Borg Warner | Wedge type one-way clutch |
JP4206021B2 (ja) * | 2003-09-29 | 2009-01-07 | Nskワーナー株式会社 |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組立体 |
JP5274364B2 (ja) * | 2008-08-26 | 2013-08-28 | Nskワーナー株式会社 | ワンウェイクラッチ |
DE202015101730U1 (de) * | 2015-04-09 | 2015-04-22 | Knorr-Bremse Systeme für Nutzfahrzeuge GmbH | Klemmrollenfreilauf |
CN205047688U (zh) * | 2015-07-03 | 2016-02-24 | 深圳市超越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CN104948609B (zh) * | 2015-07-03 | 2017-11-03 | 深圳市超越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
2015
- 2015-07-03 CN CN201510391966.7A patent/CN10496396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07-10 WO PCT/CN2015/083787 patent/WO201700483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5-07-10 US US16/754,369 patent/US1149309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869467A (zh) * | 2005-05-24 | 2006-11-29 | 丁珍华 | 弧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 |
JP2015055335A (ja) * | 2013-09-13 | 2015-03-23 | Ntn株式会社 | クラッチユニット |
CN104132079A (zh) * | 2014-01-23 | 2014-11-05 | 深圳市超越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弧面偏心块式超越离合器 |
CN205013527U (zh) * | 2015-07-03 | 2016-02-03 | 深圳市超越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7004838A1 (zh) | 2017-01-12 |
CN104963964A (zh) | 2015-10-07 |
US11493097B2 (en) | 2022-11-08 |
US20220003279A1 (en) | 2022-0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48609B (zh)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4963964B (zh)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4822970B (zh) | 张紧器 | |
CN101216083B (zh) | 一种带驻车制动的制动钳 | |
CN203770558U (zh) | 一种发动机用大阻尼低衰减张紧器 | |
JP5570427B2 (ja) | 一方向クラッチ | |
CN104838164B (zh) | 锥形面摩擦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4220774B (zh) | 旋转传递装置 | |
CN103851108B (zh) | 空间斜撑式超越离合器、联轴器、铰链和传动轮 | |
WO2020224015A1 (zh) | 制动器和离合器用的摩擦片结构 | |
CN103857908A (zh) | 具有在中心的弹簧力的泵 | |
CN103968019B (zh) | 一种发动机用大阻尼低衰减张紧器 | |
CN205013527U (zh)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205047688U (zh) | 低副弧面止动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2606646B (zh) | 牙嵌式超越离合器 | |
CN104132079B (zh) | 弧面偏心块式超越离合器 | |
CN201141410Y (zh) | 一种带驻车制动的制动钳 | |
CN102606647B (zh) | 新型超越离合器 | |
CN106461048B (zh) | 变矩器的锁定装置 | |
JP5289182B2 (ja) | 電動式ディスクブレーキ | |
CN208107076U (zh) | 一种带有自增力结构的行星式摩擦传动减速机构 | |
CN102494111A (zh) | 一种单向器皮带轮 | |
CN102927157A (zh) | 具有缓冲功能的单向传动装置 | |
CN201502644U (zh) | 摩托车发动机超越离合器本体 | |
CN102619903A (zh) | 双向可控制超越离合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