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1273B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51273B CN104951273B CN201510387526.4A CN201510387526A CN104951273B CN 104951273 B CN104951273 B CN 104951273B CN 201510387526 A CN201510387526 A CN 201510387526A CN 104951273 B CN104951273 B CN 1049512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onic equipment
- audio
- information
- control instruction
- gai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5—Management of the audio stream, e.g. setting of volume, audio stream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9/00—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R29/001—Monitoring arrangements;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00—Circuits for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83—Reduction of ambient nois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10/00—Microphones
- H04R2410/05—Noise reduction with a separate noise microphon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30/00—Signal processing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30/01—Aspects of volume control, not necessarily automatic, in sound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4—Circuit arrangements, e.g. for selective connection of amplifier inputs/outputs to loudspeakers, for loudspeaker detection, or for adaptation of settings to personal preferences or hearing impair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Circuit For Audible Band Transducer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其中,方法包括: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处理领域的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尤其是耳机被越来越多的重视视听感受的用户所使用,具备降噪功能的耳机也更多的被用户使用并接受。但是,目前具备降噪功能的耳机只有开和关两个选项,很明显这种选择无法适应各种各样的使用场合,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能至少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
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音频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通过第二连接单元建立的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连接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路建立场景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路建立场景示意图二;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三;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子设备组成结构示意图四;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系统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再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102: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103: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步骤104: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
步骤105: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口建立连接。
所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连接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包括:基于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中针对环境音频的幅度的调整比例进行设置,其中,所述调整比例即表征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到的音频信息可以为通过接口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包括:
通过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
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
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可以为消噪mic,通过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环境音频。相应的,所述增益可以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使得消噪参数的幅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音频的幅度。
下面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场景进行说明,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耳机,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设备。
当耳机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由用户控制调整耳机的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当用户选择好了调整参数之后,利用用户选择的调整参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第一控制指令,得到调整参数;
基于调整参数对音频调整参数的增益进行调整;
然后利用增益以及环境音频计算得到消噪参数;
耳机从第二电子设备中接收到音频信息,利用消噪参数与音频信息进行叠加得到消噪之后的音频信息并输出。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01: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102: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
步骤103: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步骤104: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
步骤105: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口建立连接。
所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连接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本实施例针对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其中,所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包括有第一输出类型以及第二输出类型;所述第一输出类型与所述第二输出类型不同,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两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所述第二输出类型表征音频信息仅通过一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
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一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二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比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21具备两个音频输出子单元,具体为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2121以及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2122。其中,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可以为左声道,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可以为右声道。
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中,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的音频信息通过两个输出子单元输出,这种输出类型的音频信息通常为音乐;第二输出类型通畅采用第一输出子单元也就是左声道输出,这种类型通常为语音,比如,用户进行语音通话的时候,通常采用第二输出类型。
下面结合图3-图4进行信息传输通路的建立进行描述:
场景一、假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比如使用手机听音乐的时候,会用到耳机的左右耳即第一输出子单元以及第二输出子单元同时使用的情况下,而不会用到通话MIC即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如图3所示,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原来是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电子设备侧建立连接的,但是在第一输出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音频采集单元是不工作的,所以用第二音频采集单元的链路来建立第一信息传输通路。实现上述建立第一信息传输通路的方式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控制自身的开关单元来实现。
具体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侧通过第二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输出指令控制开关单元连接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路,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单元;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一种调制脉冲。进一步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第一控制指令的解析,得到相应的调整参数,根据调整参数控制音频调整单元的降噪增益。
另外,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头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取到电力并且为音频调整单元供电。如此,就能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第一电子设备侧,也就是无法给耳机侧供应电力的问题。
场景二、假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比如图4所示,使用手机进行语音通话的时候,仅需要使用耳机的左声道传输音频信息,而不会用到耳机的右声道传输音频信息,第二音频采集单元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电子设备侧建立连接。实现上述建立第二信息传输通路的方式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控制自身的开关单元实现与第一接头中原来与右声道连接的通路进行连接;并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侧第一接口原来与右声道的通路建立的连接改为与第一/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建立连接。
具体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侧通过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输出指令控制开关单元、使得第一接口连接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单元;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一种调制脉冲。进一步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第一控制指令的解析,得到相应的调整参数,根据调整参数控制音频调整单元的降噪增益。
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头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取到电力并且为音频调整单元供电。如此,就能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第一电子设备侧,也就是无法给耳机侧供应电力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未在图3-图4中示意出来,但是实际上控制链路的建立与断开都是通过使用第一电子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开关实现的。另外,在第二电子设备侧也是使用了多个开关实现第一接口或第一接头与第一、第二或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建立连接的。
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包括:基于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中针对环境音频的幅度的调整比例进行设置,其中,所述调整比例即表征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到的音频信息可以为通过接口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相应的,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包括:通过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且通过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和/或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输出消噪之后的音频信息。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可以为消噪mic,通过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环境音频。相应的,所述增益可以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使得消噪参数的幅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音频的幅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501: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步骤502: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步骤503: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进一步地,执行完步骤503之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还会发送音频信息至第一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接口建立连接。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本实施例还可以提供第一电子设备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包括:获取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其中,所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包括有第一输出类型以及第二输出类型;所述第一输出类型与所述第二输出类型不同,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两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所述第二输出类型表征音频信息仅通过一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一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二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比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21具备两个音频输出子单元,具体为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2121以及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2122。其中,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可以为左声道,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可以为右声道。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中,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的音频信息通过两个输出子单元输出,这种输出类型的音频信息通常为音乐;第二输出类型通畅采用第一输出子单元也就是左声道输出,这种类型通常为语音,比如,用户进行语音通话的时候,通常采用第二输出类型。
下面结合图3-图4进行信息传输通路的建立进行描述:
场景一、假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比如使用手机听音乐的时候,会用到耳机的左右耳即第一输出子单元以及第二输出子单元同时使用的情况下,而不会用到通话MIC即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如图3所示,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原来是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电子设备侧建立连接的,但是在第一输出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音频采集单元是不工作的,所以用第二音频采集单元的链路来建立第一信息传输通路。实现上述建立第一信息传输通路的方式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控制自身的开关单元来实现。
具体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侧通过第二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输出指令控制开关单元连接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路,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单元;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一种调制脉冲。进一步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第一控制指令的解析,得到相应的调整参数,根据调整参数控制音频调整单元的降噪增益。
另外,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头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取到电力并且为音频调整单元供电。如此,就能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第一电子设备侧,也就是无法给耳机侧供应电力的问题。
场景二、假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比如图4所示,使用手机进行语音通话的时候,仅需要使用耳机的左声道传输音频信息,而不会用到耳机的右声道传输音频信息,第二音频采集单元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电子设备侧建立连接。实现上述建立第二信息传输通路的方式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控制自身的开关单元实现与第一接头中原来与右声道连接的通路进行连接;并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侧第一接口原来与右声道的通路建立的连接改为与第一/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建立连接。
具体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侧通过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输出指令控制开关单元、使得第一接口连接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单元;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一种调制脉冲。进一步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第一控制指令的解析,得到相应的调整参数,根据调整参数控制音频调整单元的降噪增益。
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头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取到电力并且为音频调整单元供电。如此,就能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第一电子设备侧,也就是无法给耳机侧供应电力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未在图3-图4中示意出来,但是实际上控制链路的建立与断开都是通过使用第一电子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开关实现的。另外,在第二电子设备侧也是使用了多个开关实现第一接口或第一接头与第一、第二或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建立连接的。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完成步骤503之后,第一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具体可以包括:基于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中针对环境音频的幅度的调整比例进行设置,其中,所述调整比例即表征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接收到的音频信息可以为通过接口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会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包括:通过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且通过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和/或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输出消噪之后的音频信息。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可以为消噪mic,通过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环境音频。相应的,所述增益可以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使得消噪参数的幅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音频的幅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61,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信息处理单元6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音频调整单元63,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所述音频调整单元可以为具备主动降噪(ANC)功能的调整单元。
所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连接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所述音频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中针对环境音频的幅度的调整比例进行设置,其中,所述调整比例即表征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的调整。
下面针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场景进行说明,假设第一电子设备为耳机,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等设备。
当耳机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第二电子设备能够由用户控制调整耳机的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当用户选择好了调整参数之后,利用用户选择的调整参数生成第一控制指令;
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第一控制指令,得到调整参数;
基于调整参数对音频调整参数的增益进行调整;
然后利用增益以及环境音频计算得到消噪参数;
耳机从第二电子设备中接收到音频信息,利用消噪参数与音频信息进行叠加得到消噪之后的音频信息并输出。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71,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信息处理单元7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音频调整单元73,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这里,所述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本实施例针对接收第一控制指令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其中,所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包括有第一输出类型以及第二输出类型;所述第一输出类型与所述第二输出类型不同,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两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所述第二输出类型表征音频信息仅通过一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一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二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比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21具备两个音频输出子单元,具体为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2121以及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2122。其中,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可以为左声道,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可以为右声道。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中,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的音频信息通过两个输出子单元输出,这种输出类型的音频信息通常为音乐;第二输出类型通畅采用第一输出子单元也就是左声道输出,这种类型通常为语音,比如,用户进行语音通话的时候,通常采用第二输出类型。
下面结合图3-图4进行信息传输通路的建立进行描述:
场景一、假设所述电子设备获取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比如使用手机听音乐的时候,会用到耳机的左右耳即第一输出子单元以及第二输出子单元同时使用的情况下,而不会用到通话MIC即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如图3所示,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原来是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电子设备侧建立连接的,但是在第一输出类型的情况下,第二音频采集单元是不工作的,所以用第二音频采集单元的链路来建立第一信息传输通路。实现上述建立第一信息传输通路的方式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控制自身的开关单元来实现。
具体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侧通过第二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输出指令控制开关单元连接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路,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单元;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一种调制脉冲。进一步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第一控制指令的解析,得到相应的调整参数,根据调整参数控制音频调整单元的降噪增益。
另外,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头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取到电力并且为音频调整单元供电。如此,就能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第一电子设备侧,也就是无法给耳机侧供应电力的问题。
场景二、假设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获取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比如图4所示,使用手机进行语音通话的时候,仅需要使用耳机的左声道传输音频信息,而不会用到耳机的右声道传输音频信息,第二音频采集单元通过第一接头与第二电子设备侧建立连接。实现上述建立第二信息传输通路的方式可以为第一电子设备中的信息处理单元通过控制自身的开关单元实现与第一接头中原来与右声道连接的通路进行连接;并且控制第二电子设备侧第一接口原来与右声道的通路建立的连接改为与第一/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建立连接。
具体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侧通过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输出指令控制开关单元、使得第一接口连接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通过第一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发送第一控制指令至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单元;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一种调制脉冲。进一步的,第一电子设备通过信息处理单元进行第一控制指令的解析,得到相应的调整参数,根据调整参数控制音频调整单元的降噪增益。
另外,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设备通过第一接头从第二电子设备侧获取到电力并且为音频调整单元供电。如此,就能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为第一电子设备侧,也就是无法给耳机侧供应电力的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单元未在图3-图4中示意出来,但是实际上控制链路的建立与断开都是通过使用第一电子设备内的至少一个开关实现的。另外,在第二电子设备侧也是使用了多个开关实现第一接口或第一接头与第一、第二或第三通用输入输出接口(GPIO)建立连接的。
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包括:基于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中针对环境音频的幅度的调整比例进行设置,其中,所述调整比例即表征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音频采集单元74,用于通过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所述音频调整单元73,具体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优选地,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如图8所示,第一音频采集单元、第二音频采集单元、音频调整单元、信息处理单元之外,还可以包括有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以及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其中,第一音频采集单元为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消噪mic,第二音频采集单元可以为语音mic;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为左耳机,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为右耳机。比如,可以通过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且通过第一音频输出子单元和/或第二音频输出子单元输出消噪之后的音频信息。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的方式可以为: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可以为消噪mic,通过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环境音频。相应的,所述增益可以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使得消噪参数的幅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音频的幅度。
所述第一连接单元71,具体用于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头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电力。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9所示,包括:
第二连接单元91,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控制单元92,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通过第二连接单元建立的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92还会通过第二连接单元91建立的连接发送音频信息至第一电子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所述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单元91可以为通过第一接口建立连接。
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建立连接之后,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如图10所示,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1001,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第二电子设备1002,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01为音频输出附件。其中,所述音频输出附件可以为耳机。
本实施例中所述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可以为通过第一电子设备的接口建立连接。
所述接收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为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的连接接收第一控制指令。
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中可以至少包括有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所述调整参数可以用于表征所述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调整的等级。第一控制指令可以使用软件的协议算法,由软件自定义,比如,可以设置当一秒内发送5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提高一个步长值;一秒钟内发送7个脉冲表征第一控制指令为增益降低一个步长值。而目前市面的耳机只有降噪开和关的功能,没有控制增益的功能。其中,所述步长值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比如,可以设置为1dB,或者可以设置增益为一个针对幅度的比例值,比如每一个步长值为10%。
所述第一电子设备1001基于所述调整参数,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中针对环境音频的幅度的调整比例进行设置,其中,所述调整比例即表征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的调整。
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1001所述接收到的音频信息可以为通过接口从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相应的,第一电子设备1001,具体用于通过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其中,第一电子设备1001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的方式可以为:通过所述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环境音频。相应的,所述增益可以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使得消噪参数的幅度小于等于所述环境音频的幅度。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能够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之后,接收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基于第一控制指令获取到调整参数,基于调整参数确定音频调整单元的增益,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就能够根据第二电子设备的控制,针对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控制,增加了第一电子设备的增益调整方式以使得第一电子设备能够适用于更多场景,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
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其中,所述增益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
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包括:
通过第一音频采集单元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
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
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包括:
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头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获取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其中,所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包括有第一输出类型以及第二输出类型;所述第一输出类型与所述第二输出类型不同,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两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所述第二输出类型表征音频信息仅通过一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
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一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二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6.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其中,所述增益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
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7.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一连接单元,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
音频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其中,所述增益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为音频输出附件。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第一音频采集单元,用于通过采集得到环境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环境音频信息用于表征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环境的全部音频信息;
所述音频调整单元,具体用于基于调整后的增益,对所述环境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得到消噪参数;利用所述消噪参数,对通过第一连接单元的第一接头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单元,具体用于通过第一接头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接头获取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提供的电力。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处理单元,具体用于获取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其中,所述音频信息的输出类型包括有第一输出类型以及第二输出类型;所述第一输出类型与所述第二输出类型不同,所述第一输出类型表征两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所述第二输出类型表征音频信息仅通过一个音频接收通路均接收到由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音频信息;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一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一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一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若所述音频信息为第二输出类型,则控制建立从第一接头至信息处理单元的第二信息传输通路,通过所述第二信息传输通路获取到第一控制指令。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第二连接单元,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
控制单元,用于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以使得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其中,所述增益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通过第二连接单元建立的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13.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电子设备,用于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连接;接收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来的第一控制指令;解析所述第一控制指令,得到针对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基于所述调整参数,针对所述音频调整单元进行增益调整;基于所述调整后的增益,对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接收到的音频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其中,所述增益为基于采集到的环境音频调整消噪参数的幅度;
第二电子设备,用于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连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音频调整单元的调整参数;通过所述连接,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至所述第一电子设备。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87526.4A CN104951273B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US14/870,913 US9652197B2 (en) | 2015-06-30 | 2015-09-30 |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387526.4A CN104951273B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51273A CN104951273A (zh) | 2015-09-30 |
CN104951273B true CN104951273B (zh) | 2018-07-03 |
Family
ID=541659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387526.4A Active CN104951273B (zh) | 2015-06-30 | 2015-06-30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652197B2 (zh) |
CN (1) | CN1049512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17476A (zh) * | 2015-11-27 | 2017-06-09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利用该电子设备进行音效匹配的方法 |
CN105681527B (zh) * | 2016-03-01 | 2019-04-26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消噪调整方法及电子设备 |
CN106686481A (zh) * | 2016-11-29 | 2017-05-17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耳机降噪的方法及耳机 |
CN109819362A (zh) * | 2017-11-21 | 2019-05-28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声音采集电路和蓝牙耳机 |
CN109284080B (zh) * | 2018-09-04 | 2021-01-05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音效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
CN109687690B (zh) * | 2018-12-26 | 2021-09-14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2019961B (zh) * | 2019-05-29 | 2022-07-19 | 深圳市冠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降噪耳机的降噪参数调试方法、降噪参数调试装置及终端 |
CN110784804B (zh) * | 2019-10-31 | 2021-02-02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耳机降噪校准方法、装置及耳机盒和存储介质 |
CN111935583B (zh) * | 2020-08-24 | 2022-09-27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耳机模式控制方法、装置、终端设备、系统以及存储介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5953A (zh) * | 2012-12-24 | 2014-07-0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及可佩戴式电子设备 |
CN104184886A (zh) * | 2014-07-21 | 2014-12-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413322B2 (en) * | 2012-11-19 | 2016-08-09 | Harman International Industries, Incorporated | Audio loudness control system |
US11070657B2 (en) * | 2014-05-30 | 2021-07-20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Systems, Inc. | Remote tuning and diagnostic interface for hands-free systems |
US20160284349A1 (en) * | 2015-03-26 | 2016-09-29 | Binuraj Ravindran | Method and system of environment sensitive automatic speech recognition |
-
2015
- 2015-06-30 CN CN201510387526.4A patent/CN104951273B/zh active Active
- 2015-09-30 US US14/870,913 patent/US9652197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05953A (zh) * | 2012-12-24 | 2014-07-02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处理方法及可佩戴式电子设备 |
CN104184886A (zh) * | 2014-07-21 | 2014-12-03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9652197B2 (en) | 2017-05-16 |
US20170003930A1 (en) | 2017-01-05 |
CN104951273A (zh) | 2015-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951273B (zh)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 |
CN205232422U (zh) | 一种耳机 | |
CN104521247B (zh) | 蓝牙耳机助听及抗噪方法和装置 | |
CN106714017B (zh) | 一种调整耳机声场的方法、装置、终端及耳机 | |
CN106255003B (zh) | 耳机降噪的工作控制方法和终端设备中的音频处理器 | |
WO1998044761A2 (en) | Standard-compatible, power efficient digital audio interface | |
CN101778330A (zh) | 基于手机平台的阵列麦克风助听器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604167B (zh) | 一种自动调整耳机左右声道输出音量的方法及移动终端 | |
CN110505547A (zh) | 一种耳机佩戴状态检测方法及耳机 | |
CN105517126B (zh) | 一种通信终端中的频段处理方法、装置及通信终端 | |
CN110191406A (zh) | 一种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助听器 | |
CN104869517A (zh) | 一种蓝牙手机助听器 | |
CN104780484B (zh) | 一种耳机控制电路、线控设备及调音耳机 | |
CN110381418B (zh) | 扬声设备、中转设备以及移动终端 | |
CN109040448A (zh) | 一种控制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214338107U (zh) | 创新型的tws头戴式耳机 | |
CN205081922U (zh) | 一种带自动降噪功能的运动蓝牙耳机 | |
CN208836420U (zh) | 一种智能无线音箱系统 | |
CN208316970U (zh) | 耳机和通讯系统 | |
CN208112861U (zh) | 蓝牙音频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嵌套式蓝牙耳机 | |
CN106507233A (zh) | 蓝牙装置 | |
CN206272635U (zh) | 一种分离式无线会议系统 | |
CN207399470U (zh) | 一种多功能蓝牙移动音箱 | |
CN201018656Y (zh) | 音频连接器及其耳机 | |
CN208707900U (zh) | 一种降噪耳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