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48227B - 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48227B CN104948227B CN201510289038.XA CN201510289038A CN104948227B CN 104948227 B CN104948227 B CN 104948227B CN 201510289038 A CN201510289038 A CN 201510289038A CN 104948227 B CN104948227 B CN 1049482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al
- mine
- run
- ribbon conveyer
- r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4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40000007594 Oryza sativa Species 0.000 claims 1
- 235000007164 Oryza sativa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5000009566 rice Nutrition 0.000 claims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899 motility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iron(II,III)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Fe]O[Fe]O[Fe]=O SZVJSHCCFOBDD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Excavating Of Shafts Or Tunnels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通过利用井下原有煤仓并对原有巷道进行延伸开拓,形成“日”字形的巷道布置,其内设置有两套洗选系统进行洗选;本发明使井下毛煤经破碎后直接分选不仅可以提高原煤质量,减少地面洗选系统的土建投资,还可以简化后期地面系统的洗选工艺;将大块矸石在井下分离出来,可大幅减少矿井的无效提升运输量,杜绝大块矸石对矿井提升系统的危害,同时实现“以矸换煤”提高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用井下原有输送设备和原有井下煤仓,实现产品运输和洗选的灵活性;两套洗选系统,解决了井下洗选系统处理能力不够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老矿井以及改造难度较大的立井的提煤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选煤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背景技术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日益严格,煤炭洗选行业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洗选产生的矸石排放和采掘过程中产生的采空区又给煤炭行业带来新的问题。目前,根据洗选介质不同,应用于井下分选的排矸工艺主要有重介浅槽和动筛跳汰两种,重介浅槽分选机用于排矸时,必须用磁铁矿粉配制成悬浮液作为分选介质,需要有介质净化回收作业,因而工艺系统较为复杂,占地面积较大,设备台数较多,对重介浅槽分选机用于井下排矸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动筛跳汰机因其工艺简单,耗水少,入选粒度级宽等优点被应用于井下选煤,但由于目前井下车间布置一般是顺着主运巷道单系统布置,系统处理能力较低,总体排矸量较少,无法显著提高大型矿井尤其是立井的提升系统能力,经济效益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在大型矿井特别是立井井下实现原煤分选、提高原煤质量,达到以矸换煤、且矸石可以就地充填的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煤仓顶部沿来煤方向开拓第一运输巷道;将煤仓上方的毛煤带式输送机延长,使其沿所述第一运输巷道延伸;
在所述第一运输巷道下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一运输巷道开拓第二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二运输巷道设置与所述毛煤带式输送机头部相连的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在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上依次设置毛煤破碎机和分级筛;在 所述第二运输巷道上开拓用于设置所述分级筛的分级筛硐室;
由所述分级筛硐室起,同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二运输巷道开拓第一贯通巷道,沿所述第一贯通巷道设置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的尾部与所述分级筛的块煤出口相连,头部设置第一分选机;
与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开拓第二贯通巷道,沿所述第二贯通巷道设置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块煤带式输送机,在所述块煤带式输送机头部设置第二分选机;
由所述分级筛硐室起,至所述第二贯通巷道前端止,开拓第三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三运输巷道设置连接所述分级筛块煤出口与块煤带式输送机的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连接所述分级筛毛煤出口与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的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
平行于所述第三运输巷道开拓第三贯通巷道,所述第三贯通巷道与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和第二贯通巷道的尾端连通;沿所述第三贯通巷道设置原煤带式输送机、矸石带式输送机、煤泥水处理系统;所述第一分选机和第二分选机的精煤出口与所述原煤带式输送机相连,煤泥出口与所述煤泥水处理系统相连,矸石出口与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相连;所述原煤带式输送机头部连接煤仓,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头部连接采空区。
优选的,将煤仓内原有的卸料器替换为犁式卸料器。
优选的,在所述第二运输巷道上开拓机头硐室,在所述机头硐室内设置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机头和毛煤破碎机;将所述毛煤破碎机设置在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机头下水平2米处。
优选的,在所述毛煤破碎机和分级筛之间设置毛煤转载收集刮板机,用于将经所述毛煤破碎机初破后的毛煤物料输送至所述分级筛。
优选的,将所述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分级筛下水平8米处。
优选的,所述第一贯通巷和第二贯通巷的间距为60米。
优选的,所述第三运输巷道和第三贯通巷道的间距为90米。
优选的,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与原煤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贯通巷道、向矸石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开拓第四运输巷道,使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沿所述第四运输巷道延伸。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选机和第二分选机为动筛跳汰分选机。
优选的,在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尾端开拓用于设置第一分选机的第一动筛车间硐室;在所述第二贯通巷道尾端开拓用于设置第二分选机的第二动筛车间硐室。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井下毛煤经破碎后直接分选不仅可以提高原煤质量,减少地面洗选系统的土建投资,还可以简化后期地面系统的洗选工艺。
(2)将大块矸石在井下分离出来,可大幅减少矿井的无效提升运输量,杜绝大块矸石对矿井提升系统的危害,同时实现“以矸换煤”提高矿井的实际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
(3)利用井下原有输送设备和原有井下煤仓,实现产品运输和洗选的灵活性,从工作面运输过来的毛煤可以通过胶带机进行井下洗选系统,也可以直接由犁式卸料器卸载至井下煤仓,生产灵活性提高,并且节省了煤仓的土建投资。
(4)该发明布置了两套洗选系统,解决了井下洗选系统处理能力不够的问题,大大提高了老矿井以及改造难度较大的立井的提煤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一一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可以在大型矿井特别是立井井下实现原煤分选、提高原煤质量,达到以矸换煤、且矸石可以就地充填的煤炭洗选布置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煤仓顶部沿来煤方向开拓第一运输巷道;将煤仓上方的毛煤带式输送机延长,使其沿所述第一运输巷道延伸;
在所述第一运输巷道下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一运输巷道开拓第二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二运输巷道设置与所述毛煤带式输送机头部相连的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在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上依次设置毛煤破碎机和分级筛;在所述第二运输巷道上开拓用于设置所述分级筛的分级筛硐室;
由所述分级筛硐室起,同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二运输巷道开拓第一贯通巷道,沿所述第一贯通巷道设置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的尾部与所述分级筛的块煤出口相连,头部设置第一分选机;
与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开拓第二贯通巷道,沿所述第二贯通巷道设置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块煤带式输送机,在所述块煤带式输送机头部设置第二分选机;
由所述分级筛硐室起,至所述第二贯通巷道前端止,开拓第三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三运输巷道设置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其中,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分级筛块煤出口与块煤带式输送机;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分级筛毛煤出口与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
平行于所述第三运输巷道开拓第三贯通巷道,所述第三贯通巷道与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和第二贯通巷道的尾端连通;沿所述第三贯通巷道设置原煤带式输送机、矸石带式输送机、煤泥水处理系统;所述第一分选机和第二分选机的精煤出口与所述原煤带式输送机相连,煤泥出口与所述煤泥水处理系统相连,矸石出口与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相连;所述原煤带式输送机头部连接煤仓,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头部连接采空区。
在本实施例中,整个巷道布置呈“日”字形,不仅大幅度提高井下洗选产能、提高老旧矿井尤其是立井的提煤能力,解决了矸石不升井和就地充填的问题,而且提供了井下毛煤处理的灵活性,毛煤既可以洗选,也可以不洗选。
参考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示意图。
图中:1-煤仓(井下),2-毛煤带式输送机,3-第一运输巷道,4-第二运输巷道,5-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6-机头硐室,7-毛煤破碎机,8-毛煤转载收集刮板机,9-分级筛,10-分级筛硐室,11-第三运输巷道,12-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3-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14-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5-第一贯通巷道,16-第一分选机,17-第一动筛车间硐室,18-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9-块煤带式输送机,20-第二贯通巷道,21-第二分选机,22-第二动筛车间硐室,23-原煤带式输送机,24-第三贯通巷道,25-煤泥水处理系统,26-矸石带式输送机,27-第四运输巷道。
下面结合图1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首先利用井下原有煤仓(1),将原有机头卸料改为犁式卸料器卸料,同时顺来煤方向开拓第一运输巷道(3),沿着第一运输巷道(3)延长仓上的毛煤带式输送机(2)。
在第一运输巷道(3)下水平,垂直于第一运输巷道(3)开拓第二运输巷道(4),沿布第二运输巷道(4)置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5)。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5)与毛煤带式输送机(2)头部相连。
在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5)机头处开拓机头硐室(6),用于布置毛煤破碎机(7),用来对毛煤进行初级破碎,破碎至300mm以下。毛煤破碎机(7)设置在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5)的机头下水平2米处。
顺着机头硐室(6)开拓巷道,并在一定距离内开拓分级筛硐室(10),用于布置分级筛(9),在毛煤破碎机(7)下布置毛煤转载收集刮板机(8),用于运输初破后的毛煤物料至分级筛(9)。
垂直于分级筛硐室(10),在同水平依次开拓第一贯通巷道(15)和动筛车间硐室(17),用于布置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4)和第一分选机(16)。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4)与分级筛(9)的块煤出口相连。该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4)和第一分选机(16)也即属于双系统中的第一洗选系统。第一分选机(16)作为主洗设备,优选的为动筛跳汰分选机。
平行于第一贯通巷道(15),间隔60米处依次开拓第二贯通巷道(20)和第二动筛车间硐室(22),用于平行布置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8)、块煤带式输送机(19)以及第二分选机(21)。该块煤带式输送机(19)以及第二分选机(21)也即属于双系统中的第二洗选系统。第二分选机(21)优选的为动筛跳汰分选机。
由分级筛硐室(10)起,至第二贯通巷道(20)的前端止,开拓第三运输巷道(11),沿第三运输巷道(11)、在分级筛(9)下水平8米处设置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2)和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13)。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2)连接了分级筛(9)的块煤出口和块煤带式输送机(19);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13)连接了分级筛(9)的毛煤出口和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18)。
然后平行于第三运输巷(11),间隔90米处开拓第三贯通巷(24),第三贯通巷(24)与第一贯通巷(15)和第二贯通巷(20)的尾端相连通。沿第三贯通巷(24)设置原煤带式输送机(23)、矸石带式输送机(26)、煤泥水处理系统(25);第一分选机(16)和第二分选机(21)的精煤出口与原煤带式输送机(23)相连,煤泥出口与煤泥水处理系统(25)相连,矸石出口与矸石带式输送机(26)相连;原煤带式输送机(23)头部连接煤仓(1);矸石带式输送机(26)的输送方向与原煤带式输送机(23)相反,相应的,沿该方向将第三贯通巷(24)延长开拓出第四运输巷道(27),矸石带式输送机(26)沿第四运输巷道(27)延伸设置,直接通向采空区。
至此,本实施例的整个巷道布置呈“日”字形设置,毛煤经筛分洗选后,产品最终由原煤带式输送机(23)运至原井下螺旋煤仓(1),矸石通过第四运输巷道(27)运至采空区就地充填。
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煤仓顶部沿来煤方向开拓第一运输巷道;将煤仓上方的毛煤带式输送机延长,使其沿所述第一运输巷道延伸;
在所述第一运输巷道下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一运输巷道开拓第二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二运输巷道设置与所述毛煤带式输送机头部相连的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在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上依次设置毛煤破碎机和分级筛;在所述第二运输巷道上开拓用于设置所述分级筛的分级筛硐室;
由所述分级筛硐室起,同水平、垂直于所述第二运输巷道开拓第一贯通巷道,沿所述第一贯通巷道设置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所述第一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的尾部与所述分级筛的块煤出口相连,头部设置第一分选机;
与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开拓第二贯通巷道,沿所述第二贯通巷道设置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块煤带式输送机,在所述块煤带式输送机头部设置第二分选机;
由所述分级筛硐室起,至所述第二贯通巷道前端止,开拓第三运输巷道,沿所述第三运输巷道设置连接所述分级筛块煤出口与块煤带式输送机的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连接所述分级筛毛煤出口与末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的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
平行于所述第三运输巷道开拓第三贯通巷道,所述第三贯通巷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贯通巷道的尾端及第二贯通巷道的尾端连通;沿所述第三贯通巷道设置原煤带式输送机、矸石带式输送机、煤泥水处理系统;所述第一分选机和第二分选机的精煤出口与所述原煤带式输送机相连,煤泥出口与所述煤泥水处理系统相连,矸石出口与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相连;所述原煤带式输送机头部连接煤仓,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头部连接采空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煤仓内设置有犁式卸料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运输巷道上开拓机头硐室,在所述机头硐室内设置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机头和毛煤破碎机;将所述毛煤破碎机设置在所述毛煤转载带式输送机机头下水平2米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毛煤破碎机和分级筛之间设置毛煤转载收集刮板机,用于将经所述毛煤破碎机初破后的毛煤物料输送至所述分级筛。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二块煤转载带式输送机和末毛煤收集带式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分级筛下水平8米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通巷和第二贯通巷的间距为60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运输巷道和第三贯通巷道的间距为90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与原煤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相反,沿所述第三贯通巷道、向矸石带式输送机的输送方向开拓第四运输巷道,使所述矸石带式输送机沿所述第四运输巷道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选机和第二分选机为动筛跳汰分选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贯通巷道尾端开拓用于设置第一分选机的第一动筛车间硐室;在所述第二贯通巷道尾端开拓用于设置第二分选机的第二动筛车间硐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89038.XA CN104948227B (zh) | 2015-05-29 | 2015-05-29 | 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10289038.XA CN104948227B (zh) | 2015-05-29 | 2015-05-29 | 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48227A CN104948227A (zh) | 2015-09-30 |
CN104948227B true CN104948227B (zh) | 2017-03-08 |
Family
ID=54163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10289038.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948227B (zh) | 2015-05-29 | 2015-05-29 | 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94822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127051A (zh) * | 2017-05-16 | 2017-09-05 |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井下选煤生产方法及系统 |
CN111963234A (zh) * | 2020-07-15 | 2020-11-20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胶带道尾部运输巷道的布置形式 |
CN111744662A (zh) * | 2020-07-23 | 2020-10-09 | 中国矿业大学 | 一种井下可移动式智能采选模块化工艺方法 |
CN112145225A (zh) * | 2020-09-22 | 2020-12-29 |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煤矿掘进矸石井下就地制浆回填系统及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2603699C2 (de) * | 1976-01-31 | 1977-12-08 | Ruhrkohle AG; Steag AG; 4300 Essen | Verfahren zur Beseitigung des Rückstandes der Abgaswäsche von Feuerungen, insbesondere von Steinkohlenkraftwerken |
DE2923545C2 (de) * | 1979-06-09 | 1986-08-28 | Ruhrkohle Ag | Verfahren zur Beseitigung und wirtschaftlichen Verwertung des Rückstandes aus der Abgaswäsche von Feuerungen in Verbindung mit Abfallprodukten |
CN101482005B (zh) * | 2009-02-02 | 2011-09-28 | 河南理工大学 | 井下毛煤排矸及矿井水处理联合工艺 |
CN103567056A (zh) * | 2012-08-06 | 2014-02-12 | 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井下跳汰排矸的方法 |
CN103056021B (zh) * | 2013-01-25 | 2014-10-29 | 徐州中矿华星洁净煤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用于煤矿井下的变腔空气室跳汰排矸工艺 |
CN103480482B (zh) * | 2013-09-26 | 2015-06-17 | 沈阳科迪通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槽选工艺煤矿井下排矸系统 |
-
2015
- 2015-05-29 CN CN201510289038.XA patent/CN104948227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48227A (zh) | 2015-09-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14223133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nderground separation, conveyance and fill-up of coal and coal gangues | |
CN104948227B (zh) | 一种煤矿井下洗选工艺双系统布置方法 | |
CN109351447A (zh) | 一种贫磁铁矿的选矿生产系统 | |
CN103567056A (zh) | 井下跳汰排矸的方法 | |
CN204746555U (zh) | 一种煤矿井下双洗选系统 | |
CN108014913A (zh) | 伴生磷矿物的超贫磁铁矿选矿方法及系统 | |
CN113695048A (zh) | 砂石骨料生产系统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9452003U (zh) | 一种矿石破碎筛分系统 | |
CN202700602U (zh) | 碎石制砂生产线 | |
CN108465542A (zh) | 一种煤炭井下智能分选系统设备布局 | |
CN115445741A (zh) | 一种利用岩石废料高收率制备机制砂的方法 | |
CN112403647B (zh) | 一种井下转载点智能干选系统布置方法 | |
CN213557600U (zh) | 一种煤仓上口智能干选工艺布置系统 | |
CN214974666U (zh) | 一种建筑砂石骨矿预先筛分及除土系统 | |
CN203764370U (zh) | 深采矿山铁矿石的破碎运输系统 | |
CN205613549U (zh) | 选矿破碎筛分装置 | |
CN203764371U (zh) | 深采矿山矿石的破碎运输系统 | |
CN211538117U (zh) | 一种分离机制砂与河石的装置 | |
CN210080112U (zh) | 一种磷矿色选系统 | |
CN113250743A (zh) | 一种煤矿井下工作面采选充一体化系统及使用方法 | |
CN102269012A (zh) | 一种提高煤炭块率工艺及其设备 | |
CN216654883U (zh) | 一种碎石和机制砂绿色智能生产线 | |
CN106563553A (zh) | 一种铁矿地下选矿厂的破碎系统及破碎工艺 | |
CN111878163A (zh) | 一种基于井下风力选矸的采、选、充一体化矸石充填系统 | |
CN119114246A (zh) | 一种钨矿的地下智能分选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