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04290B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Google Patents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904290B CN104904290B CN201380068779.4A CN201380068779A CN104904290B CN 104904290 B CN104904290 B CN 104904290B CN 201380068779 A CN201380068779 A CN 201380068779A CN 104904290 B CN104904290 B CN 1049042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ell
- radio
- radio station
- radio terminal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45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352 cla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trimethylsilyl iodide Substances C[Si](C)(C)I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16—Hand-off prepa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end-to-end data sess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11—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 H04W36/0033—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for data sessions of end-to-end connection with transfer of context inform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H04W36/0069—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 H04W36/00692—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in case of dual connectivity, e.g. decoupled uplink/downlink using simultaneous multiple data streams, e.g. cooperative multipoint [CoMP], carrier aggregation [CA] or 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8—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 H04W36/087—Reselecting an access point between radio units of access poi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8—Discontinuous transmission [DTX];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DR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22—Site diversity; Macro-divers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2—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Modification of the traffic flow during hand-off
- H04W36/023—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 H04W36/0235—Buffering or recovering information during reselection by transmitting sequence numbers, e.g. SN status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5—Setup of multiple wireless link connec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被配置为,当无线电终端(4)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1)服务的第一小区(10)作为主小区且由第二无线电站(2)服务的第二小区(20)作为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主小区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3)服务的第三小区(30)。因此,例如有可能在执行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例如eNB间CA)期间,当主小区改变时,使得在辅小区中的通信服务即使在主小区改变之后仍能够继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站和无线电终端使用多个小区彼此进行通信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改善通信质量和速度以进一步应对移动数据业务的迅猛增长,在3GPP LTE(长期演进)中已经讨论了允许无线电基站(e节点B(eNB))和无线电终端(用户设备(UE))使用多个小区彼此进行通信的载波聚合(CA)功能的标准化。UE可以在CA中使用的小区被限制为一个eNB的小区(即,由一个eNB服务的小区)。
UE所使用的小区被分类为主小区(PCell)和辅小区(SCell),主小区已经在CA的开始时被用作服务小区,辅小区被附加或从属地使用。非接入层(NAS)移动性信息、安全信息(安全输入)等在无线电连接(重新)建立(RRC连接建立/重新建立)期间通过PCell来发送和接收(参见非专利文献1)。对应于PCell的DL载波是DL主分量载波(DL PCC),并且其相应的UL载波是UL PCC。类似地,对应于SCell的DL载波是DL辅助分量载波(DL SCC),并且其相应的UL载波是UL SCC。
当已经执行CA的UE执行基站间移交(eNB间移交)时,SCell被释放(参见非专利文献2和3)。在下面,参考图24的序列图,将描述已经在源eNB1的小区1和小区2上执行CA的UE执行到目标eNB2的小区3的移交的过程。
在步骤S1中,UE使用eNB1的小区1作为PCell并且使用相同eNB1的小区2作为SCell来执行CA。在步骤S2中,UE向eNB1发射终端测量报告(测量报告)。在该示例中,测量报告包括用作移交目标的小区3的测量结果。
在步骤S3中,eNB1向eNB2发送移交请求(移交(HO)准备请求)。HO准备请求包括用于eNB1中的CA的SCell(在该示例中,是小区2)的列表(sourceSCellConfigList)。HO准备请求可以包括在移交之后使用的候选小区的列表(candidateCellInfoList)。在步骤S4,eNB2向eNB1发送对移交请求的确认响应(HO准备请求ACK)。HO准备请求ACK包括释放的SCell(在该示例中,是小区2)的列表(sCellToReleaseList)。HO准备请求ACK可以包括在移交之后要使用的SCell(在该示例中,是小区4)的列表(sCellToAddModList)。
在步骤S5,eNB1发射指令UE执行到eNB2的小区3的移交的消息(RRC连接重新配置)。此时,已经从eNB2发送到eNB1的sCellToReleaseList、sCellToAddModList等也被发射到UE。在步骤S6,eNB1向eNB2发送UE的通信状态(SN状态传送)。在步骤S7,UE释放SCell(即小区2)(SCell释放)。在步骤S8,UE与小区3中的eNB2同步并且完成移交处理(同步和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在步骤S9,当已经指令UE添加小区4作为SCell时,UE执行请求(SCell添加)。
在步骤S10,eNB2向核心网络(EPC)发送路径切换请求(路径切换请求:Pathswitch request)。在步骤S11,EPC执行路径切换(路径切换:Path switch)。在步骤S12,EPC向eNB2通知路径切换的完成(路径切换请求ACK)。在步骤S13,eNB2向eNB1通知终端信息的释放(释放的确认)(UE上下文释放)。在步骤S14,当eNB2已经指令UE添加小区4作为SCell时,eNB2指令UE激活小区4(SCell激活)。在步骤S15,UE使用小区3作为PCell并且使用小区4作为SCell来执行CA。
而且,已经提出了聚合由不同eNB服务的多个小区的eNB间CA的概念(非专利文献4)。例如,eNB间CA可以使用宏基站(宏eNB(MeNB))服务的宏小区以及微微基站(微微eNB(PeNB))服务的微微小区。
此外,已经提出了一种方法,其中,使用具有广泛覆盖范围的宏小区发射和接收包括UE的移动性管理的用于控制平面的信号,并且使用提供相对更好通信质量的微微小区来发射和接收诸如用户数据的数据平面信号(非专利文献5)。该方法也被称为C/U分离。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300 V11.3.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Stage 2,"7.5节,2012年9月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331 V11.1.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E-UTRA);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Protocol specification,"5.3.5.4节,2012年9月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423 V11.2.0,"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X2application protocol(X2AP),"9.1.1节,2012年9月
[非专利文献4]3GPP RWS-120046,Samsung Electronics,"Technologies forRel-12 and Onwards,"3GPP TSG RAN Workshop on Rel-12and Onwards Ljubljana,Slovenia,2012年6月11-12日
[非专利文献5]3GPP RWS-120010,NTT DOCOMO,"Requirements,CandidateSolutions&Technology Roadmap for LTE Rel-12 Onward,"3GPP TSG RAN Workshop onRel-12 and Onwards Ljubljana,Slovenia,2012年6月11-12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在eNB间CA中,例如,宏基站(宏eNB(MeNB))的小区和低功率基站(低功率节点(LPN))的小区分别被同时用作PCell和SCell。在该情况下,在PCell和SCell中单独地配置承载。UE通过PCell中的承载与MeNB通信,并且通过SCell中的承载与LPN通信。
本申请的发明人已经对在已经执行eNB间CA的无线电终端(UE)执行移交时的通信服务的连续性进行了各种研究,并且发现了若干问题。例如,将考虑下述情况:使用MeNB的小区作为PCell并且使用LPN的小区作为SCell来执行eNB间CA的UE执行到另一MeNB的移交,并且因此,改变主小区。当将执行正常CA(即eNB内CA)的UE的移交过程(图24)应用于该移交时,UE必须释放SCell(LPN的小区)。因此,出现了下述问题:在SCell中提供的通信服务无法在移交之后继续。该问题的原因如下。在eNB内CA的情况下,在PCell和SCell中配置相同承载,源eNB向目标eNB发送PCell中的通信状态(SN状态),并且UE还保持(存储)通信状态。因此,在eNB内CA的情况下,基于PCell的通信状态,SCell的服务在移交之后继续。相比之下,当在eNB间CA中释放SCell时,包括SCell的通信状态的SCell上的承载信息被丢弃。即,eNB间CA不具有用于将SCell的通信状态传送到目标eNB的机制,并且因此,SCell的服务无法在移交之后继续。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该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有助于在执行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例如eNB间CA)期间改变主小区时,使得即使在主小区改变之后辅小区中的通信服务也能够继续。
对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第一方面中,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终端以及包括第一到第三无线电站的无线电网络。第一到第三无线电站分别服务第一到第三小区。无线电终端具有下述能力:在使用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另一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辅小区。而且,无线电网络和无线电终端被配置为,当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第三小区。
在第二方面中,一种第一无线电站包括服务第一小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将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向第二无线电站发送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用于中止或挂起与第二小区中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的请求;以及(b)用于报告关于第二小区上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第三方面中,一种第二无线电站包括服务第二小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在主小区从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从第一无线电站接收用于中止或挂起与第二小区中的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的指令,并且中止或挂起该数据通信。
在第四方面中,一种第三无线电站包括服务第三小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和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在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接收关于第二小区上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以及(b)向第二无线电站发送用于恢复已经提供给第二小区中的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
在第五方面中,一种无线电终端包括:配置为与第一到第三无线电站进行通信的无线电通信单元以及通信控制单元。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在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执行对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控制。通信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当第一小区用作主小区并且第二小区用作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在第六方面中,一种在服务第一小区的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在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向第二无线电站发送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用于中止或挂起与第二小区中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的指令;以及(b)对报告关于第二小区上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请求。
在第七方面中,一种在服务第二小区的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在将主小区从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时,从第一无线电站接收用于中止或挂起与第二小区中的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以及中止或挂起该数据通信。
在第八方面中,一种在服务第三小区的第三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在无线电终端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并且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所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的同时,在将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第三小区时,执行下述中的至少一个:(a)接收关于第二小区上的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以及(b)向第二无线电站发送用于恢复已经在第二小区中提供的数据通信的指令。
在第九方面中,一种在无线电终端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包括:(a)在使用第一无线电站的第一小区作为主小区的同时,使用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以及(b)当第一小区用作主小区并且第二小区用作辅小区时,在保持第二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主小区从第一小区改变为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
在第十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六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一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七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二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八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在第十三方面中,一种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根据上述第九方面的通信控制方法的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各方面,能够提供一种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程序,其有助于在执行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例如eNB间CA)期间改变主小区时,使得即使在主小区改变之后辅小区中的通信服务也能够继续。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2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一无线电站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3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无线电站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4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第三无线电站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5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无线电终端的配置示例的图。
图6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7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网络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8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9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1的修改)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另一示例的序列图。
图10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1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一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2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二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3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三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4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15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终端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6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一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7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二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8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2)的第三无线电站的操作示例的流程图。
图19是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过程示例3)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0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4)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1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5)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2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6)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3是图示根据第二实施例(过程示例7)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示例的序列图。
图24是图示LTE的载波聚合中的移交过程的序列图(背景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具体实施例。在各个附图中,相同或相应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并且其冗余描述将不必提供以便澄清描述。
第一实施例
图1图示了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无线电网络6包括第一无线电站1、第二无线电站2、第三无线电站3、以及连接到无线电站1到3的核心网络5。无线电站1、2和3分别服务第一小区10、第二小区20和第三小区30。无线电站1到3例如是无线电基站或基站控制器。无线电终端4具有在使用一个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主小区(PCell)的同时使用另一无线电站的小区作为辅小区(SCell)的能力。换句话说,无线电终端4支持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主小区(PCell)是在载波聚合的开始已经用作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小区的小区。辅小区(SCell)是额外或从属地用于无线电终端4中的载波聚合的小区。
例如,无线电终端4可以在维持在第一小区10中的第一无线电连接的同时建立第二小区20中的第二无线电连接,并且可以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主小区(PCell)并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辅小区(SCell)。以该方式,无线电终端4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例如小区10和20),以便于发射或接收信号(例如,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表达“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不限于实际在多个小区中同时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该表达可以指实际只在一个或几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但是产生了可以在所有多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的状态的情况。该表达还可以指在各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不同种类的信号的情况。替代地,该表达可以指多个小区中的每一个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从由不同的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的角度来看,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能力可以被称为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此外,从多个小区的同时使用的角度来看,使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的能力可以被称为双连接(Dual Connection)、双连接性(Dual Connectivity)、多连接(Multi-Connection)或多连接性(Multi-Connectivity)等。
无线电终端4可以向无线电站发射指示支持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的终端能力报告,或者可以暗示地指示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由无线电终端4的类别、设备释放号等来支持。而且,如上所述,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的能力可以被称为双连接能力或多连接能力。
图1图示了异构网络(HetNet)环境。具体地,图1中图示的第一小区10和30具有比第二小区20更宽的覆盖范围。而且,图1图示了层级小区结构,其中第二小区20被部署在第一小区10和第三小区之间的边界附近。然而,图1中所图示的小区结构只是示例。在一些实现中,小区10、20和30可以具有相同的覆盖程度。换句话说,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适用于同构网络环境。
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以下述方式进行操作以便于使得在执行由小区10和20上的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期间,无线电终端4将PCell从小区10改变为小区30时,使得即使在主小区改变之后SCell(即,小区20)中提供的服务也能够继续。也就是,当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时,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执行下述过程(例如,移交过程):该过程用于在保持(存储)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可以在执行PCell改变过程期间,保持关于小区20的通信状态信息而不释放该通信状态信息。
更具体地,当使用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时,无线电终端4在保持关于第一小区10(即PCell)和第二小区20(即SCell)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而且,在将P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无线电终端4基于其中保持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恢复通信。也就是,无线电终端4在第二小区20或第三小区30中恢复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数据通信(也被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单被称为服务)的连续性。这里,数据通信的连续性可以指严格意义的连续性,或者可以指数据通信所执行的服务的连续性。而且,如果通过小区20的特定分组的传输失败,则数据通信的连续性可以指通过小区20或30的分组的重新传输。
当通过使用小区10作为PCell且使用小区20作为SCell的无线电终端4执行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时,无线电网络6在保持第一小区10和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而且,在无线电终端4的P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无线电网络6基于其中保持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恢复通信。也就是,无线电网络6在第二小区20或第三小区30中恢复已经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数据通信(也被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的连续性。
因此,无线电通信系统可以允许当无线电终端4执行分别使用无线电站1和2的小区10和小区20作为PCell和SCell的数据通信(也被称为数据通信服务、通信服务、或简称为服务)时,即使在PCell改变为无线电站3的小区30之后的小区10和20中执行的数据通信的连续性。
在以上描述中,第三无线电站3可以与第一无线电站1相同。换句话说,第一小区10和第三小区30可以是由一个无线电站1提供的不同小区或者扇区。
保持在无线电终端4和无线电网络6中的SCell(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是用于在PCell改变之后恢复在PCell的改变之前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数据通信所需要的信息。因此,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包含例如类似于源小区上通信状态信息的内容,其在正常移交期间从源小区无线电站被发送到目标小区无线电站。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被称为指示SCell上的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或服务状态的信息。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可以是每个服务的通信状态,或者可以是多个服务的通信状态。通信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例如下述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
-用户数据(用户平面(U平面))的发射或接收状态;
-服务信息;
-承载信息;以及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这里,承载是例如信令无线电承载(SRB)、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或网络承载(S1承载、E-RAB或EPS承载)。
在该实施例中,用于将PCell从小区10改变为小区30的改变过程可以是一般移交过程。
无线电终端4可以如下方式在改变PCell的同时保持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无线电终端4可以释放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或辅助承载)并且保持通信状态信息。替代地,无线电终端4可以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但是可以保持第二小区中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以及通信状态信息。替代地,无线电终端4可以在保持在第二小区20中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承载(SCell承载)的同时保持通信状态信息。当释放SCell承载时,无线电终端4可以考虑并且处理关于SCell承载的信息,如同其是关于在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一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或主承载)的信息。例如,无线电终端4可以处理排除无线电承载配置的承载配置信息,类似于PCell承载。换句话说,诸如SCell承载配置信息的保持、更新、重置或重新配置的处理可以类似于PCell承载配置信息来执行。PCell承载(或SCell承载)可以是但不限于,例如PCell(或SCell上)中配置的无线电承载或网络承载。
无线电网络6可以通过与无线电终端4相同的方法来保持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也就是,无线电网络6可以释放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并且可以保持通信状态信息。替代地,无线电网络6可以释放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但是可以保持关于第二小区中的承载的配置信息以及通信状态信息。替代地,无线电网络6可以在维持配置用于无线电终端4的第二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的同时,保持通信状态信息。当释放SCell承载时,无线电网络6可以重新配置释放的SCell承载作为第一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以由此将释放的SCell承载作为PCell承载进行处理。例如,无线电网络6可以通过将SCell承载的路径(路由)切换为PCell来将SCell承载改变为PCell承载,并且可以将关于SCell承载的配置信息继承到PCell承载,除了无线电承载配置。也就是,除了无线电承载配置,关于SCell承载的承载配置信息被继承到PCell承载。PCell承载(或者SCell承载)可以是但不限于,例如PCell(或SCell)中配置的无线电承载或网络承载。
如上所述,可以在PCell改变之后在第三小区(即,改变之后的PCell)中恢复在PCell改变之前已经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数据通信。在该情况下,无线电网络6可以从无线电站2向无线电站3传送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作为替换,可以在PCell改变之后,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在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数据通信。在该情况下,无线电网络6可以在无线电站2中保持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改变了PCell之后,无线电网络6可以使用小区30作为PCell并且使用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与无线电终端4的的载波聚合。
下文中,数据通信将被描述为宽含义的服务。从无线电网络的角度来看,这里所指的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链路数据和控制平面信令的发射、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平面信令的接收、以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语音呼叫的发射和接收。类似地,从无线电终端的角度来看,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下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接收、上行链路数据和控制信号的发射以及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语音呼叫的接收和发射。下文中,本发明的实施例基本通过下行链路服务的示例来描述。然而,本发明可以自然适用于上行链路服务。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站1到3和无线电终端4的配置示例。图2是图示第一无线电站1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11经由天线接收从无线电终端4发射的上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复原接收到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通信单元14将所获得的接收到的数据传送到另一网络节点(例如,核心网络5中的数据传送装置或移动性管理装置)或另一无线电站。例如,从无线电终端4接收的上行链路用户数据被传送到核心网络5中的数据传送装置。而且,从无线电终端4接收到的控制数据当中的非接入层(NAS)控制数据被传输到核心网络5中的移动性管理装置。此外,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从通信控制单元15接收要被发射到无线电站2或3的控制数据,并且经由通信单元14将控制数据发送到无线电站2或3。
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从通信单元14获取目的地为无线电终端4的用户数据,并且执行诸如纠错编码、速率匹配和交织的处理以生成传输信道。此外,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随后通过将控制信息添加到传输信道的数据序列来生成发射符号序列。无线电通信单元11通过执行诸如基于发射符号序列的载波调制、频率转换和信号放大的处理来生成下行链路信号,并且将生成的下行链路信号发射到无线电终端4。而且,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从通信控制单元15接收要发射到无线电终端4的控制数据,并且经由无线电通信单元11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控制数据。
通信控制单元15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其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此外,通信控制单元1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15与无线电站2、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合作地执行P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从第二无线电站2接收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并且然后向第三无线电站3发送通信状态信息。而且,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请求核心网络5或第二无线电站2将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切换为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在另一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指令第二无线电站2在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挂起提供SCell中的服务。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1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图3是图示第二无线电站2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3中图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2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2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23和通信单元24的功能和操作类似于图2中图示的无线电站1的相应元件(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和通信单元14)的功能和操作。
无线电站2的通信控制单元25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其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25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合作地执行P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进行操作以向第一无线电站1或核心网络5发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而且,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请求核心网络5或第一无线电站1将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切换为小区10中的承载(PCell承载)。此外,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在PCell改变之后从核心网络5或第三无线电站3接收SCell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另一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25可以挂起向SCell(第二小区20)中的无线电终端4提供服务,保持在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并且在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恢复第二小区20中挂起的服务的提供。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2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图4是图示第三无线电站3的配置示例的框图。图4中图示的无线电通信单元3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3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33和通信单元34的功能和操作类似于图2中图示的无线电站1的相应元件(即无线电通信单元11、发射数据处理单元12、接收数据处理单元13和通信单元14)的功能和操作。
无线电站3的通信控制单元3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35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4合作地执行P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从第一无线电站1接收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基于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执行控制,以允许在改变之后的PCell(即,第三小区30)中提供在PCell的改变之前在SCell(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服务。替代地,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执行控制以允许再次在第二小区中提供在PCell的改变之前在SCell(第二小区20)之中已经提供的服务。在该情况下,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其使用第三小区3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3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图5是图示无线电终端4的配置示例的框图。无线电通信单元41支持在由不同无线电站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并且可以同时使用多个小区(例如小区10和20)来发射或接收用户数据。具体地,无线电通信单元41经由天线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或无线电站3接收下行链路信号。接收数据处理单元42从接收到的下行链路信号复原接收的数据,并且将接收到的数据发送到数据控制单元43。数据控制单元43根据其目的来使用接收到的数据。发射数据处理单元44和无线电通信单元41使用从数据控制单元43供应的发射数据来生成上行链路信号,并且将上行链路信号发射到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或无线电站3。
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控制单元45使用多个小区作为PCell和SCell来控制载波聚合。例如,通信控制单元45控制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其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此外,通信控制单元45执行下述过程:该过程用于在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中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通信控制单元45与无线电站1、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站3合作地执行PCell改变过程。
在示例中,通信控制单元45可以在保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将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具体地,通信控制单元45可以在执行PCell改变过程(例如,移交过程)期间,保持在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而不释放该通信状态信息。在将P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通信控制单元45可以在第二小区20或第三小区30中恢复在PCell改变之前在SCell(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服务。稍后将描述通信控制单元45所执行的控制和信令的细节。
下文中,将描述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过程示例1到3。
(过程示例1)
在过程示例1中,在无线电终端4从第一小区10移交到第三小区30之后,无线电网络6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已经在移交之前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通信(服务)。
图6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终端4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01,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从无线电网络6接收用于执行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的指令。在步骤S102,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在保持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发起到小区30的移交。当移交完成时(步骤S103中为是),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基于保持的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恢复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恢复的通信包括在PCell的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图7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1的无线电网络6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201,无线电网络6(例如,无线电站1的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执行对第三小区30的移交的指令。在步骤S202,在保持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无线电网络6(例如,无线电站1的通信控制单元15、无线电站2的通信控制单元25和无线电站3的通信控制单元35)发起无线电终端4从小区10到小区30的移交过程。当移交完成时(步骤S203中为是),无线电网络6(通信控制单元35)基于保持的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执行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也就是,无线电网络6恢复该通信。恢复的通信包括在PCell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图8是图示过程示例1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步骤S301和S302中,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并且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通信(无线电站间载波聚合)。在步骤S303,无线电网络6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执行从小区10到小区30的移交的指令。在步骤S304,无线电终端4在保持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发起到小区30的移交。无线电网络6在无线电终端4的移交期间也保持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步骤S305)。在步骤S306,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完成无线电终端4从小区10到小区30的移交。在步骤S307,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基于保持的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恢复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恢复的通信包括在PCell改变之前已经在SCell(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在上述的过程示例1中,第一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明确通知无线电终端4保持在第二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或者在保持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执行移交)。该通知可以与用于执行从第一小区10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的指令消息一起被发射,或者可以使用不同于移交指令的消息被发射。而且,第一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可以通知无线电终端4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SCell承载),或者维持SCell承载。
(过程示例1的修改)
在过程示例1的修改中,在无线电终端4从第一小区10移交到第三小区30之后,无线电网络6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在移交之前在作为SCell的第二小区20中已经提供的通信(服务)。也就是,在执行用于将无线电终端4的PCell改变为第三小区30的移交之后,第三无线电站3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
图9是图示过程示例1的修改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图9的步骤S401到S407的处理类似于图8中所图示的步骤S301到S307的处理。在步骤S408,在改变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之后,无线电网络6(例如,无线电站3的通信控制单元35)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开始使用第二小区20的指令。作为替代,无线电网络6(例如,无线电站3的通信控制单元35)可以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在小区20中恢复通信的指令。以该方式,在步骤S409,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可以在小区30中恢复在PCell的改变之前在小区10中已经执行的通信,并且在小区20中恢复在PCell的改变之前已经在小区20中执行的通信。
在无线电终端4的PCell的改变(即移交)之后,无线电网络6可以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关于第二小区20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以开始使用第二小区20。而且,关于第二小区20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的发射可以从无线电网络6向无线电终端4指示用于开始使用第二小区的指令。作为替代,无线电网络6可以独立于关于第二小区20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来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指示第二小区20的激活的激活消息。
(过程示例2)
过程示例2对应于上述过程示例1的更具体示例。图10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无线电终端4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501,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在第一小区10上从第一无线电站1接收用于移交到第三小区30的指令。在步骤S502,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保持关于在PCell(第一小区10)中提供的通信(服务A)和在SCell(第二小区20)中提供的通信(服务B)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503,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发起从第一小区10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当移交完成时(步骤S504中为是),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基于保持的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小区30中恢复服务A和B。
图11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第一无线电站1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601,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站3发送指示无线电终端4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的移交请求。在步骤S602,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从无线电站3接收对移交请求的肯定响应(ACK)。在步骤S603,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中止对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在步骤S604,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从无线电站2接收在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报告。在步骤S605,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执行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的指令。在步骤S606,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站3发送其自身管理的第一小区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以及从无线电站2接收到的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607,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响应于从无线电站3接收到移交完成通知来结束图11的处理。
图12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第二无线电站2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701,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从无线电站1接收用于中止对目标无线电终端(即,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的指令以及接用于报告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在步骤S702,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中止在第二小区20中对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的提供。在步骤S703,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向无线电站1发送在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
图13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2的第三无线电站3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801,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从无线电站1接收指示无线电终端4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的移交请求。在步骤S802,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向无线电站1发送对移交请求的肯定响应(ACK)。在步骤S803,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从无线电站1接收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804,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执行无线电终端4的移交过程。当移交完成时(步骤S804为是),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向无线电站1发送移交完成通知(步骤S805)。在步骤S806,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基于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服务A和B。
图14是图示过程示例2的整体过程的序列图的示例。在步骤S901,无线电站1和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A)。在步骤S902,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4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B)。在步骤S903,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3发送移交请求,并且从无线电站3接收对移交请求的响应(ACK)。在步骤S904,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以及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在步骤S905,响应于服务中止指令,无线电站2中止在SCell(第二小区20)中对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在步骤S906,响应于用于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无线电站2向无线电站1报告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
在步骤S907,无线电站1中止在PCell(第一小区10)中的服务A。在步骤S908,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移交指令。在步骤S909,无线电终端4在保持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执行从小区10到小区30的移交。在步骤S910,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3发送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911,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完成移交。在步骤S912,无线电站3向无线电站1发送移交完成通知。在步骤S913,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在小区30中恢复在移交前在小区10和20中已经执行的通信(服务A和B)。
在上述过程示例2中,无线电站1可以仅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而不是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的指令。在该情况下,无线电站1仅向无线电站3发送第一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此外,在该情况下,无线电站3可以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报告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的指令。例如,无线电站3可以在从无线电站1接收到第一小区上的通信状态之后、或者在向无线电站1发送移交完成通知之前或之后,发送该指令。
(过程示例3)
在过程示例3中,第二无线电站2临时挂起第二小区20中的通信(服务B),并且在无线电终端4的PCell从第一小区10改变为第三小区30之后,恢复在第二小区20中已经挂起的通信(服务B)。具体地,第三无线电站3向无线电终端4发射用于在无线电终端4的移交完成之后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通信(用于恢复服务)的指令。第三无线电站3可以与用于开始使用第二小区20的指令或用于恢复通信(用于恢复服务)的指令一起或者作为其替代,来发射第二小区20上的无线电控制配置信息和无线电资源控制信息中的一个或二者。
图15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3的无线电终端4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5中所图示的步骤S1001到S51002的处理类似于图10中所图示的步骤S501到S502的处理。在步骤S1003,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保持第二小区20的配置信息(例如,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步骤S1004到S1005的处理类似于图10中所图示的步骤S503到S504的处理。在步骤S1006,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基于在第一小区1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服务A。在步骤S1007,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确定是否已经从无线电站3接收到用于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通信的指令。当接收到用于恢复通信的指令时(步骤S1007为是),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基于在第二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和配置信息来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服务B(步骤S1008)。
图16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3的无线电站1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6中所图示的步骤S1101、S1102、S1105和S1107的处理类似于图11中所图示的步骤S601、S602、S605和S607的处理。在步骤S1103,在接收到对移交请求的肯定响应(ACK)之后,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挂起服务B的指令。在步骤S1104,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从无线电站2接收服务挂起的报告。在步骤S1106,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3发送其自身所管理的PCell(第一小区1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由于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被保持在无线电站2中,所以无线电站1可以不向无线电站3发送SCell上的通信状态信息。
图17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3的无线电站2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在步骤S1201,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从无线电站1接收用于挂起服务B的指令。在步骤S1202,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响应于挂起指令来挂起第二小区20中对目标无线电终端(即,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在步骤S1203,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向无线电站1发送第二小区20中的服务B的挂起的报告。在步骤S1204,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确定是否从无线电站3接收到用于恢复服务B的指令。当接收到用于恢复的指令时(步骤S1204为是),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基于在其自身管理的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服务B。
图18是图示根据过程示例3的无线电站3的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图18中所图示的步骤S1301到S1305的处理类似于图13中所图示的步骤S801到S805的处理。在步骤S1306,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基于在小区1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来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服务A。在步骤S1307,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对无线电终端4的服务B的指令。
图19图示了过程示例3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图19中所图示的步骤S1401到S1403的处理类似于根据过程示例2的图14的步骤S901到S903的处理。在图19的步骤S1404,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挂起服务B的指令,而不是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而且,不必发射用于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无线电站2响应于挂起指令来挂起服务B(步骤S1405),并且向无线电站1发送服务挂起的报告(步骤S1406)。在步骤S1406之后,执行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07到S909的处理的步骤S1407到S1409的处理。
在图19的步骤S1410,无线电站1向无线电站3发送在PCell(第一小区1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不必发送SCell(第二小区2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1410之后,执行类似于图14的步骤S911和S912的处理的步骤S1411和S1412的处理。在图19的步骤S1413,无线电站3和无线电终端4在第三小区30中恢复PCell的服务A。在步骤S1414,无线电站3向无线电站2发送用于恢复SCell的服务B的指令。在步骤S1415,无线电站2和无线电终端4在第二小区20中恢复SCell的服务B。
上述过程示例1到3中由无线终端4所执行的通信(服务)可以是数据通信(用户平面(U平面))或可以是控制平面信令(控制平面(C平面))。
在上述过程示例1到3中,无线电站之间的消息和信息的交换可以通过核心网络5来执行。
在上述过程示例1中,无线电网络6和无线电终端4可以进一步在由布置在第三小区30的区域(覆盖范围)内的第四无线电站服务的第四小区中执行通信。
在上述过程示例2和3中,服务A和服务B可以是相同的服务。
在上述过程示例3中,可以在PCell的改变之后(在无线电终端4的移交之后)在小区20中执行服务A和服务B二者。
上述过程示例1到3可以适用于但不限于下述情况:第一无线电站1是服务(管理)具有相对大覆盖范围的小区的无线电站,并且第二无线电站2是服务(管理)具有小覆盖范围的小区的低功率无线电站(低功率节点(LPN))。LPN的示例包括具有与无线电站1相同功能的无线电站以及具有比无线电站1更少功能的新型网络节点(新节点)。而且,第二小区20可以是不同于现有小区并且使用不同于现有载波的新型载波(新载波类型)的新型小区(新小区类型)。
第二实施例
在该实施例中,描述上述第一实施例适用于3GPP LTE系统的示例。根据该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配置示例可以类似于图1中所图示的。然而,无线电站1到3对应于eNB,无线电终端4对应于UE,并且核心网络5对应于演进的分组核心(EPC)。此外,eNB1到eNB3对应于无线电接入网络(RAN)。无线电站之间(即,eNB之间)的信息的发射和接收可以使用作为直接接口的X2接口,可以通过核心网络使用S1接口,或者可以使用新定义的接口(例如,X3接口)。无线电终端(UE)4支持由不同无线电站(eNB)服务的多个小区上的载波聚合(eNB间CA)。表达“eNB间CA”不限于在不同eNB的小区中实际同时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该表达可以指下述情况:虽然产生了可以在不同eNB的所有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例如,用户数据或控制信息)的状态,但是实际在若干eNB的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信号。该表达还可以指在不同eNB的各个小区中接收或发射不同种类的信号的情况。替代地,该表达可以指不同eNB的小区中的每一个用于接收或发射信号的情况。在下面的描述中,无线电站1到3被称为eNB1到eNB3,无线电终端4被称为UE 4,并且核心网络5将被称为EPC 5。
如第一实施例中所述,通信状态信息可以包括例如下述信息元素中的至少一个:
-用户数据(用户平面(U平面))的发射或接收状态;
-服务信息;
-承载信息;以及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
用户数据的发射或接收状态可以是例如SN状态传送消息的内容,该SN状态传送消息传送指示分组数据收敛协议(PDCP)序列号(SN)和超帧号(HFN)的状态的信息。SN状态传送消息包括E-RAB ID、UL PDCP SDU的接收状态、UL计数值(PDCP SN+HFN)、DL计数值(PDCPSN+HFN)等。而且,用户数据的发射或接收状态可以是RLC状态(例如,RLC状态PDU)。
服务信息可以包括QoS信息或QoS类别指示符(QCI)值。
承载信息是关于信令无线电承载(SRB)、数据无线电承载(DRB)或网络承载(S1承载、E-RAB或EPS承载)的信息。承载信息可以包括例如承载ID(例如,drb-身份、eps-承载身份、E-RAB ID)、终端标识信息(例如,eNB UE S1AP ID、MME UE S1AP ID或TMSI)或网络标识信息(例如,GUMMEI、UL GTP隧道端点或DL GTP隧道端点)。
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例如公共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无线电资源配置公共)或专用无线电资源配置信息(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通信控制方法的过程示例4到7。
(过程示例4)
过程示例4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程示例2。也就是,在UE 4体验eNB1的小区10(PCell)中的服务A和eNB2的小区20(SCell)中的服务B的时段期间,将PCell改变为eNB3的小区30时,UE 4和无线电网络6(即,RAN和EPC)在保持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执行UE 4的移交。在通过移交改变PCell之后,UE 4和无线电网络6随后在eNB3的小区30中恢复服务A和B。
图20图示了过程示例4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20中,第一小区10被表示为小区1,第二小区被表示为小区2,并且第三小区30被表示为小区3。在步骤S1501,eNB1和UE 4使用第一小区10作为P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A)。在步骤S1502,eNB2和UE 4使用第二小区20作为SCell来执行通信(服务B)。在步骤S1503,UE 4向eNB1发射测量报告。在步骤S1504,eNB1基于测量报告来确定UE4到第三小区30的移交,并且向eNB3发送移交请求(HO准备请求)。在步骤S1505,eNB1从eNB3接收对移交请求的响应(HO准备请求ACK)。在步骤S1506,eNB1向eNB2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通信状态信息的指令(服务中止请求和通信状态请求)。在步骤S1507,eNB2中止小区20中的服务B,并且向eNB1发送小区20上的关于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1508,eNB1中止小区10中的服务A,并且向UE4发送移交指令(RRC连接重新配置)。这里,服务中止(服务中止请求)可以被新定义为原因值。
在步骤S1509和S1510,UE 4在保持在小区10和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的同时,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释放小区2中的承载)并且执行从小区10到小区30的移交。在步骤S1511,eNB1向eNB3发送SN状态传送消息。SN状态传送消息包括在小区10和20上的关于UE 4的通信状态信息。在步骤S1512,eNB3和UE 4在小区30中建立同步,并且完成移交处理(同步和RRC连接重新配置完成)。在步骤S1513,eNB3向eNB1发送移交完成通知(UE上下文释放)。在步骤S1514,eNB3和UE 4在小区30中恢复服务A和B。
在图20的步骤S1510中由UE 4对SCell承载的释放可以通过例如释放无线电资源配置(例如,无线电资源配置公共、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来执行。而且,SCell承载的释放可以通过释放在小区20中建立的数据无线电承载(DRB)和信令无线电承载(SRB)中的一个或二者来执行。
图20的步骤S1514中的服务B的恢复(继续)可以通过重新建立对应于在小区20中建立的承载(例如,无线电承载)的分组数据收敛协议(PDCP)层和无线电链路控制(RLC)层来执行。因此,在步骤S1514中服务B的恢复也可被称为承载重新建立或承载重新配置。
在上述过程示例4中,eNB1可以仅向eNB2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而不是发送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以及用于报告UE 4的通信状态的指令。在该情况下,eNB1可以仅向eNB3发送小区1上的通信状态信息。此外,在此情况下,eNB3可以向eNB2发送用于报告UE 4的通信状态的指令。例如,eNB3在从eNB1接收到小区1中的通信状态的报告之后,或者在向eNB1发送移交完成通知之前或之后,发送该指令。
(过程示例5)
在过程示例5中,将EPC 5的处理处理添加到过程示例4。图21是图示过程示例5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21中,小区10、20和30被分别表示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图21的步骤S1601到S1603的处理与图20的步骤S1501到S1505的处理相同。
在图21的步骤S1604,eNB1向EPC 5(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承载切换请求,以将通过eNB2的小区20的无线电终端4的承载切换到通过eNB1的小区10的承载(在eNB2/小区2处到eNB1/小区1的承载的路径切换)。替代地,eNB2可以向EPC 5发送承载切换请求。
图21的步骤S1605到S1611的处理类似于图20的步骤S1506到S1512的处理。在图21的步骤S1612,eNB3向EPC 5(例如MME)发送承载切换请求,以将通过eNB1的小区10的无线电终端4的承载切换到通过eNB3的小区30的承载(在eNB1/小区1处到eNB3/小区3的承载的路径切换)。图21的步骤S1613到S1614的处理类似于图20的步骤S1513到S1514的处理。
(过程示例6)
过程示例6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所述的过程示例3。也就是,在eNB2临时挂起小区20中的通信(服务B)并且UE 4的PCell从小区10改变为小区30之后,恢复已经在小区20中挂起的通信(服务B)。在UE 4的移交完成之后,eNB3向UE 4发射用于在小区20中恢复通信(用于恢复服务)的指令。
图22图示了过程示例6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23中,小区10、20和30被表示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图22的步骤S1701到S1705的处理类似于图20的步骤S1501到S1505的处理。在图22的步骤S1706,eNB1向eNB2发送用于挂起服务B的指令(服务挂起请求),而不是用于中止服务B的指令。在步骤S1707,eNB2挂起服务B,并且向eNB1发送对挂起指令的响应(服务挂起请求ACK)。服务挂起指令也可以被称为承载挂起指令(承载挂起请求)。而且,这些指令可以被新定义为原因值。
图22的步骤S1708到S1709的处理类似于图20的步骤S1508到S1509的处理。在过程示例6中,UE 4不需要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也就是,除了小区20上的通信状态信息之外,UE4可以还维持小区20中的承载。然而,UE 4可以临时释放小区20中的承载。
在图22的步骤S1710,eNB1向eNB3发送SN状态传送消息。该消息包括小区10上的关于无线电终端4的通信状态信息。图22的步骤S1711到S1712类似于图20的步骤S1512到S1513。在图22的步骤S1713,eNB3和UE 4在小区30中恢复PCell的服务A。在步骤S1714,eNB3向eNB2发送用于恢复SCell的服务B的指令(资源恢复请求)。在步骤S1715,eNB2和UE 4在小区20中恢复SCell的服务B。
在图22的步骤S1714中用于恢复服务B的指令(服务恢复请求)可以由eNB1或UE 4代替eNB3来发射。在该情况下,eNB1、eNB2或UE 4可以进一步向eNB3发送恢复服务B的通知。替代地,eNB1可以向eNB3发送预先通知,以通知eNB2正在小区20中提供服务B。该预先通知可以使用移交准备请求、SN状态传送消息或新消息来发射。
在图22的步骤S1712到S1714,可以进一步执行以下处理。在eNB1接收到移交完成通知(UE上下文释放)并且移交(即,PCell的改变)完成之后,eNB1向eNB2发送用于建立与eNB3的连接的指令。响应于来自eNB1的连接建立指令,eNB2向eNB3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然后,eNB2和eNB3建立连接。此后,eNB3向eNB2发送用于恢复服务B的指令(服务恢复请求)。eNB2和eNB3之间的连接的建立包括例如eNB之间的X2接口的建立、通过S1接口和EPC的连接的建立、或者eNB和LPN之间的新接口(例如X3)的建立。
(过程示例7)
在过程示例7,将EPC 5的处理添加到过程示例6。图23图示了过程示例7的整体处理的序列图的示例。在图23,小区10、20和30被分别表示为小区1、小区2和小区3。图23的步骤S1801到S1809的处理与图22的步骤S1701到S1710的处理相同。在图23的步骤S1810,eNB3向EPC 5(例如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发送承载切换请求,以将通过eNB1的小区10的无线电终端4的承载切换到通过eNB3的小区30的承载(在eNB1/小区1处到eNB3/小区3的承载的路径切换)。图23的步骤S1811到S1814的处理类似于图22的步骤S1712到S1715的处理。
其他实施例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C/U分离配置,其中,具有宽覆盖范围的宏小区用于诸如UE的移动性管理的控制平面信号(C平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并且提供相对更好通信质量的微微小区用于诸如用户数据的数据平面信号(U平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例如,eNB1和eNB3的小区10和30可以用于C平面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并且eNB2的小区20可以用于U平面信号的发射。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当将主小区(PCell)改变为无线电站(eNB)1的另一小区(例如,使用不同频率或者安排在不同地理区域的小区)时。而且,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存在多个SCell的配置。
上述第一和第二实施例可以适用于PCell和SCell采用不同双工模式的配置。例如,PCell和SCell中的一个可以采用频分双工(FDD),而另一个可以使用时分双工(TDD)。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描述的无线电站1(通信控制单元15)、无线电站2(通信控制单元25)、无线电站3(通信控制单元35)和无线电终端4(通信控制单元45)所执行的所有通信控制方法可以通过使用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半导体处理设备来实现。替代地,这些方法可以通过使得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微处理单元(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计算机系统执行程序来实现。具体地,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程序,包括用于使得计算机系统执行流程图和序列图中所示的算法的指令,并且这些程序可以供应到计算机。
这些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来存储并且提供给计算机。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任何类型的有形存储介质。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磁存储介质(诸如软盘、磁带、硬盘驱动器等)、光学磁存储介质(例如磁光盘)、压缩盘只读存储器(CD-ROM)、CD-R、CD-R/W和半导体存储器(诸如掩膜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闪存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等)。这些程序可以使用任何类型的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提供给计算机。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包括电信号、光学信号和电磁波。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经由有线通信线(例如电线和光纤)或无线通信线将程序提供给计算机。
在上面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已经主要描述了LTE系统。然而,这些实施例可以适用于除了LTE系统以外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例如3GPP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3GPP2CDMA2000系统(1xRTT、高速分组数据(HRPD))、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系统或WiMAX系统。
此外,上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人所获得的技术原理的应用的示例。不用说,这些技术原理不限于上上述实施例而且可以以各种方式改变。
本申请基于并且要求2012年12月28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2-288211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合并于此。
附图标记列表
1 第一无线电站
2 第二无线电站
3 第三无线电站
4 无线电终端
5 核心网络
6 无线电网络
10 第一小区
20 第二小区
30 第三小区
15 通信控制单元
25 通信控制单元
35 通信控制单元
45 通信控制单元
Claims (9)
1.一种第一无线电站,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服务第一小区;
收发器,所述收发器被配置为:与无线电终端通信,所述无线电终端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小区或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作为主小区,以及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执行双连接性;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发送停止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的请求;以及
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指示在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小区到所述第三小区的移交,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在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主小区从所述第一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从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接收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以恢复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第一无线电站,其中,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进一步被配置为:通过包括到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中,来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
3.一种第二无线电站,包括:
无线电通信单元,所述无线电通信单元被配置为服务用于无线电终端的第二小区,所述无线电终端通过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或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作为主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执行双连接性;以及
通信控制单元,所述通信控制单元被配置为:
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停止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的请求;
挂起所述第二小区中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指示在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小区到所述第三小区的移交之后,以及在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主小区从所述第一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从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接收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以恢复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第二无线电站,其中,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辅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
5.一种在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第一小区;
与无线电终端通信,所述无线电终端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小区或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作为主小区,以及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执行双连接性;
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发送停止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的请求;以及
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指示在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小区到所述第三小区的移交,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在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主小区从所述第一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从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接收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以恢复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
6.一种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服务用于无线电终端的第二小区,所述无线电终端通过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或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作为主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执行双连接性;
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停止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的请求;
挂起所述第二小区中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指示在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小区到所述第三小区的移交之后,以及在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主小区从所述第一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从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接收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以恢复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所述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包括所述辅小区的所述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
8.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第一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服务第一小区;
与无线电终端通信,所述无线电终端通过使用所述第一小区或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作为主小区,以及由第二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执行双连接性;
向所述第二无线电站发送停止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的请求;以及
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指示在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小区到所述第三小区的移交,
其中,所述第二无线电站被配置为:在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主小区从所述第一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从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接收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以恢复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
9.一种存储有程序的非瞬时计算机可读介质,所述程序用于使得计算机执行在第二无线电站中的通信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控制方法包括:
服务用于无线电终端的第二小区,所述无线电终端通过使用由第一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一小区或由第三无线电站服务的第三小区作为主小区,以及所述第二小区作为辅小区,执行双连接性;
从所述第一无线电站接收停止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的请求;
挂起所述第二小区中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数据通信;以及
在通过所述第一无线电站向所述无线电终端发射无线电资源控制(RRC)连接重新配置消息,以指示在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从所述第一小区到所述第三小区的移交之后,以及在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不改变的情况下,所述主小区从所述第一小区改变为所述第三小区之后,从所述第三无线电站接收用于所述无线电终端的所述辅小区的无线电资源配置专用信息,以恢复向所述无线电终端提供用户数据。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0127219.6A CN10820062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201911106082.7A CN110753380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811569629.2A CN11007226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8211 | 2012-12-28 | ||
JP2012-288211 | 2012-12-28 | ||
PCT/JP2013/006804 WO2014103145A1 (ja) | 2012-12-28 | 2013-11-20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無線局、無線端末、通信制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06082.7A Division CN110753380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610051873.4A Division CN105722157A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810127219.6A Division CN10820062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201811569629.2A Division CN11007226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904290A CN104904290A (zh) | 2015-09-09 |
CN104904290B true CN104904290B (zh) | 2019-12-10 |
Family
ID=51020280
Famil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8779.4A Active CN104904290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201911106082.7A Active CN110753380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810127219.6A Active CN10820062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201811569629.2A Active CN11007226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610051873.4A Pending CN105722157A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4)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1106082.7A Active CN110753380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810127219.6A Active CN10820062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终端、通信控制方法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
CN201811569629.2A Active CN110072261B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N201610051873.4A Pending CN105722157A (zh) | 2012-12-28 | 2013-11-20 | 无线电通信系统、无线电站、无线电终端和通信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10375606B2 (zh) |
EP (3) | EP3496457A1 (zh) |
JP (4) | JP6402629B2 (zh) |
CN (5) | CN104904290B (zh) |
BR (2) | BR112015014685B1 (zh) |
WO (1) | WO201410314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90056B (zh) | 2013-11-22 | 2021-12-28 | 索尼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以及用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方法 |
US9843939B2 (en) * | 2014-05-16 | 2017-12-12 | Apple Inc. | Measurement of a first RAT based on metrics of a second RAT |
CN105451364B (zh) * | 2014-08-07 | 2019-08-23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用于双连接系统的特殊辅小区开启/关闭的方法和基站 |
US20160066222A1 (en) * | 2014-09-02 | 2016-03-03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ulti-connectivity in a wireless network |
KR101959937B1 (ko) * | 2014-10-23 | 2019-03-19 |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 무선 자원 제어(rrc) 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그리고 rrc 재접속 방법 및 장치 |
EP3018936B1 (en) * | 2014-11-07 | 2018-05-30 | Alcatel Lucent | Secondary base station bearer change |
EP3582547B1 (en) * | 2014-12-30 | 2021-02-0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inter-menb handover without senb chang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10129855B1 (en) * | 2015-05-07 | 2018-11-13 | Sprint Spectrum L.P.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fficient transmissions of multicast content to wireless devices |
EP3331280B1 (en) | 2015-07-31 | 2022-08-24 | Ne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US10638377B2 (en) | 2015-07-31 | 2020-04-28 | Nec Corporatio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for dual connectivity and method thereof |
CN113613295A (zh) * | 2015-11-04 | 2021-11-05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通信系统 |
US10542473B2 (en) | 2015-11-18 | 2020-01-2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 wireless device, network nod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changing master node for the wireless device |
US10772101B2 (en) | 2015-12-08 | 2020-09-08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air interface configuration |
US10536946B2 (en) * | 2015-12-08 | 2020-01-14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performing network slicing in a radio access network |
CN108886726B (zh) * | 2016-04-01 | 2020-11-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移动性管理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CN107454641B (zh) * | 2016-05-31 | 2020-12-08 |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 在超密网中实施的通信方法以及相应的装置 |
US11716696B2 (en) * | 2016-09-29 | 2023-08-01 | Ntt Docomo, Inc. |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
CN106535234B (zh) * | 2016-12-31 | 2019-09-17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苏有限公司 | 用户上网问题的定位方法和装置 |
JP2021514553A (ja) * | 2017-12-25 | 2021-06-10 |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 端末のコンテキストを解放する通知方法、ネットワーク装置及びコンピュータ記憶媒体 |
CN110324839B (zh) * | 2018-03-30 | 2022-05-1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重配置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WO2020026835A1 (ja) * | 2018-08-01 | 2020-02-0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無線局、無線通信方法、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WO2020089519A1 (en) * | 2018-11-01 | 2020-05-0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User plane handling to enable a near oms cell change |
CN109548107B (zh) * | 2019-01-18 | 2021-09-21 |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 基于通信网络双连接切换的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 |
EP3998802B1 (en) | 2019-05-29 | 2024-01-10 | Google LLC | Sequence number transfer for radio bearers |
KR20220081990A (ko) * | 2019-10-14 | 2022-06-16 | 구글 엘엘씨 | 보조 노드 변경을 통한 빠른 mcg 실패 복구 |
CN113692068B (zh) * | 2020-05-19 | 2023-09-22 |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终端信号测量方法和系统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557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2833802A (zh) * | 2012-08-15 | 2012-12-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45228B2 (ja) * | 1996-12-10 | 1999-01-13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隣接セル同期検出方式 |
FI105993B (fi) * | 1997-08-20 | 2000-10-31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Menetelmä ja järjestelmä radiotiedonsiirtoverkon hallitsemiseksi ja radioverkko-ohjain |
CN100341289C (zh) * | 2003-09-05 | 2007-10-0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实现资源分配的方法 |
US20070097939A1 (en) | 2005-10-04 | 2007-05-0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of pico radio base station |
EP2186220B1 (en) * | 2007-08-08 | 2018-10-03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necting radio link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private network cell |
WO2009057941A2 (en) * | 2007-10-29 | 2009-05-07 | Lg Electronics Inc. | A method for repairing an error depending on a radion bearer type |
ATE516685T1 (de) * | 2008-01-08 | 2011-07-15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Angebotene bitrate bei der übergabe |
KR101488015B1 (ko) * | 2008-01-25 | 2015-01-2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핸드오버 수행방법 및 데이터 생성방법 |
JP2011521524A (ja) * | 2008-04-25 | 2011-07-21 | インターデイジタル パテント 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 移動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におけるセル再選択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機器 |
KR101580347B1 (ko) * | 2008-06-19 | 2015-12-24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최적화된 서빙 듀얼 셀 변경 |
US9125090B2 (en) * | 2009-02-27 | 2015-09-01 | At&T Mobility Ii Llc | Staggered channelization code allocation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s |
EP2265077B1 (en) * | 2009-06-18 | 2012-03-21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Enhanced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EP2499869A4 (en) | 2009-11-11 | 2017-01-1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switching anchor carrier |
CN103039109B (zh) * | 2010-02-12 | 2018-02-16 | 交互数字技术公司 | 多个站点间的数据分割 |
WO2011122045A1 (ja) * | 2010-03-31 | 2011-10-06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基地局、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CN102271360B (zh) * | 2010-06-04 | 2015-08-1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载波聚合系统中测量任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
WO2011156769A1 (en) * | 2010-06-10 | 2011-12-15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Reconfiguration and handover procedures for fuzzy cells |
US8874129B2 (en) | 2010-06-10 | 2014-10-28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Pre-fetching information based on gesture and/or location |
CN102291787A (zh) * | 2010-06-21 | 2011-12-2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用户设备实现切换的方法及用户设备 |
CN102348244B (zh) * | 2010-08-03 | 2014-11-0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蜂窝通信系统、终端在小区间切换的方法及宏基站 |
CN102378287B (zh) * | 2010-08-11 | 2014-12-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主小区更换的小区配置方法及装置 |
US9210624B2 (en) * | 2010-08-17 | 2015-12-08 | Google Technology Holdings LL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e of primary cell during carrier aggregation |
CN102457970B (zh) | 2010-10-28 | 2014-07-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通信系统及在协作集中切换时资源配置优化的方法 |
JP5499006B2 (ja) | 2010-11-02 | 2014-05-21 | 創新音▲速▼股▲ふん▼有限公司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のハンドオーバー中のセカンダリセル解放の方法及び装置 |
US20120106511A1 (en) * | 2010-11-03 | 2012-05-03 | Chih-Hsiang Wu | Method of Handling Primary Serving Cell Change |
EP3249996A1 (en) | 2011-04-01 | 2017-11-29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connectivity to a network |
CN102769932B (zh) * | 2011-05-05 | 2015-07-08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电路域回退中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CN102802220B (zh) * | 2011-05-25 | 2016-01-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切换方法和基站 |
US9788251B2 (en) * | 2012-03-30 | 2017-10-1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evices, methods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an improved handover in inter-site carrier aggregation scenarios |
JP5865770B2 (ja) | 2012-04-16 | 2016-02-17 |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 移動局及び移動通信方法 |
CN103428788B (zh) * | 2012-05-18 | 2016-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转发的方法、设备及通讯系统 |
JP5879662B2 (ja) * | 2012-06-08 | 2016-03-08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移動局装置、ネットワーク制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制御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2013
- 2013-11-20 EP EP18212484.2A patent/EP3496457A1/en active Pending
- 2013-11-20 CN CN201380068779.4A patent/CN104904290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CN CN201911106082.7A patent/CN110753380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US US14/655,984 patent/US10375606B2/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BR BR112015014685-6A patent/BR112015014685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20 CN CN201810127219.6A patent/CN108200621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BR BR122016026947-7A patent/BR122016026947B1/pt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13-11-20 WO PCT/JP2013/006804 patent/WO201410314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1-20 JP JP2014554087A patent/JP6402629B2/ja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CN CN201811569629.2A patent/CN110072261B/zh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EP EP16151881.6A patent/EP3029991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3-11-20 EP EP13867525.1A patent/EP2941071B1/en active Active
- 2013-11-20 CN CN201610051873.4A patent/CN105722157A/zh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9-13 JP JP2018171063A patent/JP6642668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6-25 US US16/452,014 patent/US1126576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12-27 JP JP2019237576A patent/JP6977762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11-05 JP JP2021180813A patent/JP7243794B2/ja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1-19 US US17/578,664 patent/US12004018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469557A (zh) * | 2010-11-15 | 2012-05-23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接入基站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2833802A (zh) * | 2012-08-15 | 2012-12-19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数据转发方法及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190320350A1 (en) | 2019-10-17 |
JP2022010065A (ja) | 2022-01-14 |
US20150341829A1 (en) | 2015-11-26 |
BR122016026947B1 (pt) | 2023-03-14 |
US10375606B2 (en) | 2019-08-06 |
JP6402629B2 (ja) | 2018-10-10 |
CN110072261A (zh) | 2019-07-30 |
BR112015014685A2 (pt) | 2017-07-11 |
WO2014103145A1 (ja) | 2014-07-03 |
US12004018B2 (en) | 2024-06-04 |
EP2941071A1 (en) | 2015-11-04 |
JP6977762B2 (ja) | 2021-12-08 |
CN110753380B (zh) | 2022-08-02 |
CN104904290A (zh) | 2015-09-09 |
BR122016026947A2 (pt) | 2019-08-27 |
JP2018196157A (ja) | 2018-12-06 |
BR112015014685B1 (pt) | 2023-04-04 |
US20220141717A1 (en) | 2022-05-05 |
JPWO2014103145A1 (ja) | 2017-01-12 |
JP7243794B2 (ja) | 2023-03-22 |
CN110072261B (zh) | 2021-10-15 |
EP2941071B1 (en) | 2019-10-23 |
JP6642668B2 (ja) | 2020-02-12 |
EP2941071A4 (en) | 2016-06-01 |
CN108200621A (zh) | 2018-06-22 |
EP3029991A1 (en) | 2016-06-08 |
CN105722157A (zh) | 2016-06-29 |
US11265766B2 (en) | 2022-03-01 |
EP3496457A1 (en) | 2019-06-12 |
CN108200621B (zh) | 2021-07-16 |
CN110753380A (zh) | 2020-02-04 |
JP2020048236A (ja) | 2020-03-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7243794B2 (ja) | 無線端末、第1の無線局、及びこれらの方法、並びに無線通信システム | |
JP7081627B2 (ja) | 無線局及び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