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1517B - 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71517B CN104871517B CN201380067773.5A CN201380067773A CN104871517B CN 104871517 B CN104871517 B CN 104871517B CN 201380067773 A CN201380067773 A CN 201380067773A CN 104871517 B CN104871517 B CN 10487151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gital camera
- mobile phone
- electronic equipment
- smart mobile
- communic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09—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 H04M1/72412—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by interfacing with external accessories using two-way short-range wireless interfa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4—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 H04N21/41407—Specialised client platforms, e.g. receiver in car or embedded in a mobile appliance embedded in a portable device, e.g. video client on a mobile phone, PDA, laptop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3—Camera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3—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 H04N21/43637—Adapting the video stream to a specific local network, e.g. a Bluetooth® network involving a wireless protocol, e.g. Bluetooth, RF or wireless LAN [IEEE 802.11]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6—Interfacing a local distribution network, e.g. communicating with another STB or one or more peripheral devices inside the home
- H04N21/4367—Establishing a secur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client and a peripheral device or smart car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6—Authent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8—Access secur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5—Protecting application or service provisioning, e.g. securing SIM application provision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30—Security of mobile devices; Security of mobile applications
- H04W12/37—Managing security policies for mobile devices or for controlling mobile appl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50—Secure pairing of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04W4/023—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using mutual or relative loc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multiple location based services [LBS] targets or of distance threshold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60—Context-dependent security
- H04W12/69—Identity-dependent
- H04W12/75—Temporary ident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10—Small scale networks; Flat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12—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电子设备具备:第1通信部,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和控制部,其利用设定信息并经由第1通信部而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信。控制部,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例如,正式SSID、正式PW)的情况下,向其他电子设备许可第1范围的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动作的远程操作(S315、S318)。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例如,临时SSID、临时PW)的情况下,控制部向其他电子设备许可比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范围的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动作的远程操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仅在被认定的指纹信息和被登记的指纹识别信息相一致的情况下将主设备终端的锁定功能解除的技术。由此,制止了不正当操作者所引起的不正当行为。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048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日本特开2009-290481号公报所公开的技术针对未经登记的设备不会解除锁定功能,存在要与未登记的设备进行通信的情况下无法容易地进行通信的课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考虑安全性又能容易地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电子设备是能够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且能够许可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远程操作的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具备:第1通信部,其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和控制部,其利用设定信息并经由第1通信部而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信。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控制部向其他电子设备许可第1范围的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动作的远程操作。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情况下,控制部向其他电子设备许可比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 范围的针对该电子设备的动作的远程操作。
本公开的通信方法是用于使得能够对一个电子设备进行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远程操作的设备间的通信方法。通信方法包括:利用设定信息而在一个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的步骤、和基于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来控制能否对一个电子设备进行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远程操作的步骤。控制能否进行远程操作的步骤包括: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一个电子设备的第1范围的动作而向其他电子设备许可远程操作的步骤;和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比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范围的所述一个电子设备的动作而向其他电子设备许可远程操作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可以提供既能考虑安全性又能容易地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的系统构成图。
图2是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气构成图。
图3是智能手机200的电气构成图。
图4是用于说明多张再生模式以及一张再生模式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张再生模式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说明向用户询问的询问画面的图。
图8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一张再生模式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选择无限制连接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向用户询问的询问画面的图。
图11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管理表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选择有限制连接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但是,有时将省略必要以上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将省略已经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对于实质上相同的构成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说明变得不必要的冗余,以易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另外,发明者(们)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公开而提供附图以及以下的说明,并非旨在通过这些内容来限定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主题。
〔实施方式1〕
说明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构成以及本实施方式中的动作。
〔1-1.构成〕
以下,利用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的构成、和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50的构成。
〔1-1-1.本发明所涉及的系统的构成〕
图1是由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构成的系统构成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经由借助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认证动作,能够与智能手机200共享图像数据。智能手机250能够经由通信部254来发送数字照相机100的变焦操作、释放按钮按下等的指示(远程操作)。然后,数字照相机100由通信部171来接收智能手机250的指示,进行遵循接收到的指示的动作。此时,数字照相机100根据作为图像的转发目的地的智能手机200是否已被登记至登记信息,来切换针对来自智能手机200的指示进行许可应答还是进行拒绝应答。
由此,既能考虑安全性又能容易地进行通信。
以下,说明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构成以及动作。
〔1-1-2.数字照相机100的构成〕
图2是数字照相机100的电气构成图。数字照相机100由CMOS图像传感器115来拍摄经由光学系统110所形成的被摄体像。CMOS图像传感器115生成基于拍摄到的被摄体像的摄像数据(RAW数据)。图像处理部120针对通过拍摄所生成的摄像数据实施各种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控制器135将由图像处理部120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至装于卡槽140的存 储卡140中。此外,控制器135能够受理使用者对操作部150的操作而使存储卡140中记录的图像数据显示(再生)于液晶监视器130上。
光学系统110包含聚焦透镜、变焦透镜、光学式手抖动补偿透镜(OIS)、光圈、快门等。光学系统110中所含的各种透镜可以由几片构成,也可以由几组构成。
CMOS图像传感器115拍摄经由光学系统110所形成的被摄体像来生成摄像数据。CMOS图像传感器115以给定的帧速率(例如30帧/秒)来生成新的帧的图像数据。CMOS图像传感器115中的摄像数据的生成定时以及电子快门动作由控制器135来控制。另外,摄像元件并不限定为CMOS图像传感器,也可以利用CCD图像传感器、NMOS图像传感器等其他图像传感器。
图像处理部120针对从CMOS图像传感器115输出的摄像数据实施各种处理来生成图像数据。此外,图像处理部120对从存储卡145读出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处理来生成用于显示于液晶监视器130的图像。作为各种处理,可列举白干衡修正、伽马修正、YC变换处理、电子变焦处理、压缩处理、解压缩处理等,但并不限定为这些处理。图像处理部120可以由硬连接的电子电路构成,也可以由利用了程序的微型计算机等来构成。
液晶监视器130配备在数字照相机100的背面。液晶监视器130显示基于由图像处理部120处理后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另外,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为液晶监视器,也可以利用有机EL监视器等其他监视器。
控制器135对数字照相机100整体的动作进行综合控制。控制器135可以由硬连接的电子电路来构成,也可以由微型计算机等来构成。此外,控制器135也可以与图像处理部120等一起由一个半导体芯片来构成。此外,虽然未图示,但控制器135在内部具有ROM。在ROM中存储有为了与其他通信设备建立WiFi通信所需的SSID(Servic Set Identifier,服务集标识符)、WEP密钥(Wired Equivalent Privacy Key,有线等效加密密钥)。控制器135根据需要能够从ROM读出SSID、WEP密钥。此外,在ROM中,除了与自动聚焦控制(AF控制)、通信控制相关的程序之外,还存储有用于对数字照相机100整体的动作进行综合控制的程序。
缓冲存储器125是作为图像处理部120、控制器135的工作存储器来 发挥功能的存储介质。缓冲存储器125由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来实现。
卡槽140是可装卸存储卡145的连接部件。卡槽140能够对存储卡145进行电连接以及机械连接。存储卡145是在内部具备了闪存等记录元件的外部存储器。存储卡145能够保存由图像处理部120生成的图像数据等的数据。
操作部150是数字照相机100的外设部所配备的操作按钮、操作杆等的硬件键的总称,受理使用者的操作。若操作部150受理到使用者的操作,则向控制器135通知各种动作指示信号。
WiFi模块155是进行符合通信标准IEEE802.11的通信的通信模块。数字照相机100能够经由WiFi模块155而与搭载有WiFi模块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数字照相机100既可以经由WiFi模块155而与其他通信设备直接进行通信,也可以经由接入点来进行通信。另外,也可以替代WiFi模块而置换为进行符合通信标准802.15.1即Bluetooth(注册商标)的通信的通信模块。即,作为通信模块,只要使用通信比特速率比较高、且可实现通信区为几米以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即可。
NFC标签160为进行符合NFC标准的通信的通信标签。数字照相机100经由NFC标签160而与搭载有NFC读写器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以应对来自该NFC读写器的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NFC标签160具备天线、存储器、逻辑电路。NFC标签160的天线收发符合NFC标准的信号。NFC标签160的存储器保存使NFC读写器读取的信息。此外,NFC标签160的存储器由NFC读写器来写入信息。NFC标签160的逻辑电路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并传输给控制器135,或者对从控制器135、NFC标签160的存储器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NFC标签160即便是未从数字照相机100的内部供应电力的状态,也能够根据来自靠近NFC标签160的NFC读写器的电磁感应来供应电力,从而进行动作。
符合NFC标准的通信的通信区为几厘米程度。为了进行经由NFC标签160的通信,数字照相机100的用户需要使数字照相机100靠近其他通信设备,使得搭载有NFC读写器的其他通信设备进入距数字照相机100为几厘米程度的距离内。另外,也可以替代NFC标签160而利用进行其 他近场型无线通信的通信部件。
〔1-1-2.智能手机200的构成〕
图3是智能手机200的电气构成图。智能手机200能够将由图像处理部205生成的图像数据所表示的图像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5。在液晶监视器215的表面配置有触摸面板210,能够受理基于用户的触摸操作。此外,智能手机200具有操作部230,能够在操作部230上进行除基于触摸面板210的操作以外的操作。控制器225能够经由WiFi模块235、NFC读写器240而与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
图像处理部205对从存储卡145读出的图像数据实施各种处理,来生成用于显示于液晶监视器215的图像。作为各种处理,可列举解压缩处理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内容。图像处理部205既可以由硬连接的电子电路来构成,也可以由利用了程序的微型计算机等来构成。
触摸面板210是对使用者的手指等的触碰进行检测并将操作信息输出至控制器225的输入器件。触摸面板210配置在液晶监视器215的表面。触摸面板210既可以为电阻膜方式,也可以为静电电容方式,还可以为其他方式。
液晶监视器215是对由控制器225指示的画面进行显示的显示器件。
缓冲存储器220是临时保存控制器225执行各种处理动作所需的信息的存储器。
控制器225对构成智能手机200的各部的动作进行控制。控制器225与图像处理部205、触摸面板210、液晶监视器215、缓冲存储器220、操作部230、WiFi模块235以及NFC读写器240电连接。
WiFi模块235是进行符合通信标准IEEE802.11的通信的通信模块。智能手机200能够经由WiFi模块235而与搭载有WiFi模块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智能手机200既可以经由WiFi模块235而与其他通信设备直接进行通信,也可以经由接入点来进行通信。另外,也可以替代WiFi模块而使用进行符合通信标准802.15.1即Bluetooth(注册商标)的通信的通信模块。即,作为通信模块,只要使用通信比特速率比较高、且可实现通信区为几米以上的通信的通信模块即可。
NFC读写器240为进行符合NFC标准的通信的通信读取器。智能手 机200能够经由NFC读写器240而与搭载有NFC读写器的其他通信设备、搭载有NFC标签的其他通信设备进行通信,来进行NFC标签的数据的读取以及写入。NFC读写器240具备天线、存储器、逻辑电路。NFC读写器240的天线收发符合NFC标准的信号。NFC读写器240的存储器保存写入至NFC标签的信息。此外,NFC读写器240的存储器保存从NFC标签读取的信息。NFC读写器240的逻辑电路对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并传输给控制器225,或者对从控制器225、NFC读写器240的存储器传输的信号进行调制。NFC读写器240即便是靠近的NFC标签未被供应电力的状态,也能够通过电磁感应而向靠近的NFC标签供应电力,来写入或读取信息。另外,也可以替代NFC读写器而利用进行其他近场型无线通信的通信部件。
闪存245保存由智能手机200拍摄到的图像数据以及从数字照相机100转发的图像数据等。
另外,智能手机200也可以具备电话功能、因特网通信功能、照相机功能。
〔1-2.动作〕
说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动作。另外,将使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和智能手机200的NFC读写器240接近至符合NFC标准的通信的通信距离范围内这样的用户的动作称作“接触动作”。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接触动作中,既可以使智能手机200的NFC读写器240接近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也可以使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接近智能手机200的NFC读写器240。
数字照相机100作为再生模式而具有多张再生模式和一张再生模式。如图4(A)所示,多张再生模式是将存储卡145中所记录的多张再生图像显示于数字照相机100的液晶监视器130的模式。如图4(B)所示,一张再生模式是仅将一张再生图像显示于数字照相机100的液晶监视器130的模式。
此外,智能手机200具有在与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WiFi连接的状态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的功能。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许可经由WiFi的、针对与数字照相机100相关的所有功能的操作的通信连接定 义为“无限制连接”。此外,将许可经由WiFi的、仅与数字照相机100相关的一部分功能(例如一张再生模式下的阅览)的操作的通信连接定义为“限制连接”。并且,将不许可经由WiFi的所有远程操作的连接定义为“拒绝连接”。
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之间的WiFi连接中利用WiFi设定信息(SSID、PW(Pass Word)等)。WiFi设定信息包含SSID以及密码(以下称作“PW”)。在本公开中,将“无限制连接”中利用的WiFi设定信息(SSID、PW(Pass Word)等)定义为“正式WiFi设定信息”(正式SSID、正式PW)”。此外,将“限制连接”中利用的WiFi设定信息定义为“临时WiFi设定信息(临时SSID、临时PW)”。正式WiFi设定信息(正式SSID、正式PW)是从数字照相机100发行一次之后便能永久使用的信息。临时WiFi设定信息(临时SSID、临时PW)是被数字照相机100发行一次之后经过给定时间后变为无效的临时性信息。
在多张再生模式下,在数字照相机100的液晶监视器130显示出多张图像,其中有时也包含数字照相机100的用户不想让其他用户阅览的图像。另一方面,在一张再生模式下,数字照相机100的用户能够选择想要的图像并使之显示。为此,在本公开中,在多张再生模式时,相对于数字照相机100,设为只有以“无限制连接”来登记的设备能进行WiFi连接。另一方面,在多张再生模式以外的模式(例如一张再生模式)下,设为不是“拒绝连接”的电子设备、即以“无限制连接”或“限制连接”来登记或处理的电子设备相对于数字照相机100能够进行WiFi连接。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智能手机200设为“智能手机200A”来进行说明,将未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智能手机200设为“智能手机200B”来进行说明。此外,在构成智能手机200A的各构成要素的符号的末尾附加“A”来进行说明,在构成智能手机200B的各部的符号的末尾附加“B”来进行说明。
〔1-2-1.多张再生模式时的动作〕
利用图5来说明多张再生模式下的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之间的通信动作。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多张再生模式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对触摸面板210进行操作,来启动用于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操作指示的应用程序(S300)。由此,智能手机200A转变为能够针对靠近的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
另一方面,数字照相机100按照用户在操作部150的操作,选择并设定数字照相机100的动作模式。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数字照相机100被用户设定为多张再生模式(S301)。在多张再生模式下,装于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卡145中所记录的多张图像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30的画面上。用户通过阅览液晶监视器130的画面,能够同时确认装于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卡145中所记录的多张图像。
若设定为多张再生模式,则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NFC标签160的存储器部写入正式SSID(S302)。另外,正式SSID向NFC标签160的写入并不限定为多张再生模式设定时。既可以在工厂出厂时预先向NFC标签160写入正式SSID,也可以在初次的电源接通(ON)时由控制器135来写入。
接下来,使智能手机200A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后(S303),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经由NFC读写器240A而从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读取正式SSID(S304)。此外,通过该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经由NFC读写器240A而向NFC标签160写入固有地识别智能手机200A的信息即设备标识符A(S305)。
然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从NFC标签160中读取设备标识符A(S306)。另外,在上述说明中,通过步骤S303的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A获取到正式SSID之后,将设备标识符A通知给数字照相机100。但是,处理的顺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通过步骤S303的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A先通知设备标识符A,然后获取正式SSID。
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若获取到设备标识符A,则确认在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管理表中是否登记有该设备标识符A,由此来进行智能手机200A的认证(S307)。在图6中示出管理表的例子。如图6所示,管理表管理的是:设备标识符、和对于该设备标识符所表示的设备的限制(无限制)之间的对应。
在管理表中未登记设备标识符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 135使液晶监视器130显示向用户询问是否许可连接的消息画面(S308)。例如,如图7所示,在液晶监视器130中显示用于让用户选择“许可连接”以及“不许可连接”当中的任一者的画面。在此情况下,用户对操作部130进行操作,由此来选择“许可连接”或“不许可连接”当中的任一者。在由用户选择了“不许可连接”的情况下成为“拒绝连接”,结束图5所示的动作。另一方面,在由用户选择了“许可连接”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如图6所示那样将设备标识符A登记到管理表中。在此,设为针对智能手机200A而由用户选择了“许可连接”的情形。
在此情况下,设备标识符A所表示的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已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设备即被许可连接的设备来管理。此时,由于数字照相机100为多张再生模式,因此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以“无限制连接”来连接的设备而登记到管理表中。
另外,在管理表中登记有设备标识符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不显示向用户询问的消息画面,将智能手机200A作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来处理。
接下来,由于智能手机200A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因此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NFC标签160写入正式PW(S309)。然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接入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利用正式SSID以及正式PW来启动接入点(S310)。
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再次使智能手机200A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S311)。通过该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A的NFC读写器240A能够从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读取正式PW(S312)。然后,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站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来启动站点(S313)。然后,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利用获取到的正式SSID以及正式PW,与数字照相机100建立WiFi通信(S314)。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无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而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中,建立WiFi通信。以后,智能手机200A和数字照相机100进行WiFi通信。
然后,设为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针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智能手机200A按照用户操作而向数字照相机100 发送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远程操作的指示)(S315)。
多张再生模式是只有被登记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能够与数字照相机100连接(能够操作)的模式。此外,智能手机200A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因而,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智能手机200A发送对于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的许可应答(S316)。由此,智能手机200A能够实现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而后,设为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多张再生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例如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智能手机200A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与多张再生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例如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S317)。
多张再生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例如一张再生模式)是以“无限制连接”或者“限制连接”来登记的设备能够与数字照相机100连接(能够操作)的模式。智能手机200A在数字照相机100中未被“拒绝连接”,如图6所示被作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来登记。因而,数字照相机100针对智能手机200A进行针对与该多张再生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关联的指示的许可应答(S318)。由此设为智能手机200A针对与多张再生模式以外的动作模式关联的功能也能够进行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A能够在“无限制连接”的条件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指示。
〔1-2-2.一张再生模式时的动作〕
利用图8来说明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之间的一张再生模式时的通信动作。图8是实施方式1中的一张再生模式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智能手机200B中,通过用户对触摸面板210B的操作,来启动用于使对于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的应用程序(S400)。由此,智能手机200B转变为能够针对靠近的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
另一方面,在数字照相机100中,按照用户对操作部150的操作,选择并设定数字照相机100的动作模式。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数字照相机100被用户设定为一张再生模式(S401)。一张再生模式是将装于数字照 相机100的存储卡145中所记录的图像之中的一张单独显示在液晶监视器130的画面上的模式。用户通过阅览液晶监视器130的画面,能够仅对于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卡145中所记录的图像之中的一张来单独地确认。在此情况下,例如数字照相机100的用户仅将一张可以与他人共享的图像选择为再生对象。
若设定为一张再生模式,则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NFC标签160的存储器部写入临时SSID(S402)。
接下来,使智能手机200B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后(S403),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经由NFC读写器240B而从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读取临时SSID(S404)。此外,通过步骤S403的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经由NFC读写器240B而向NFC标签160写入固有地识别智能手机200B的信息即设备标识符B(S405)。若向NFC标签160写入了设备标识符B,则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从NFC标签160中读取设备标识符B(S406)。另外,在上述说明中,说明了通过步骤S403的接触动作而在获取到临时SSID之后通知设备标识符B的处理,但处理的顺序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通过步骤S403的接触操作,在通知设备标识符B之后获取临时SSID。
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若获取到设备标识符B,则确认在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管理表中是否登记有该设备标识符B,由此来进行智能手机200B的认证(S407)。此时,在智能手机被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管理表的情况下,许可“无限制连接”。以下,说明智能手机200B未被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管理表的情况。
在一张再生模式下,智能手机200B未被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管理表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对智能手机200B许可基于只能进行一张再生模式所涉及的操作指示的“限制连接”的连接。
为了进行基于“限制连接”的连接,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NFC标签160写入临时PW(S408)。然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接入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利用临时SSID以及临时PW来启动接入点(S409)。
智能手机200B的用户再次使智能手机200B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 (S410)。通过该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B的NFC读写器240B能够从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读取临时PW(S411)。然后,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站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来启动站点(S412)。然后,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利用获取到的临时SSID以及临时PW,与数字照相机100建立WiFi通信(S413)。以后,智能手机200B和数字照相机100进行WiFi通信。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B在数字照相机100中被作为“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来处理的状态下,与数字照相机100之间建立WiFi通信。
然后,设为智能手机200B的用户针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S414)。一张再生模式为只要不是“拒绝连接”便许可其他设备相对于数字照相机100的连接的模式。由于智能手机200B在数字照相机100中被作为“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来处理,因此数字照相机100针对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而向智能手机200B发送许可应答(S415)。由此,智能手机200B能够进行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进而,设为智能手机200B的用户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S416)。多张再生模式是只有被登记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能够连接的模式。智能手机200B在数字照相机100中被作为“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来处理。因而,数字照相机100针对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而向智能手机200B发送拒绝应答(S417)。如此,能够将智能手机200B限制为无法进行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B能够在“限制连接”的条件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动作指示。即,在利用临时WiFi设定信息(临时SSID、临时PW)而建立了WiFi连接的情况下,智能手机200B许可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远程操作,但拒绝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远程操作。在如此利用临时WiFi设定信息而建立了WiFi连接的情况下,来自智能手机200B的远程操作的范围,与利用正式WiFi设定信息而建立了WiFi连接的情形相比更受限。
此外,临时WiFi设定信息(临时SSID、临时PW)被数字照相机100 发行一次之后经过给定时间后变为无效。由此,对于“限制连接”的对象设备而言,能够在一定时间的限制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动作指示。
如以上,实施方式1的数字照相机100是能与智能手机200进行通信,且能够许可来自智能手机200的远程操作的电子设备。数字照相机100具备:WiFi模块155(第1通信部的示例),其与智能手机200进行无线通信;和控制器135,其利用WiFi设定信息并经由WiFi模块155而与智能手机200建立无线通信。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WiFi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正式SSID、正式PW)的情况下,控制器135向智能手机200许可第1范围的针对数字照相机100的动作(多张再生以及一张再生的双方)的远程操作(S315-S316、S317-S318)。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临时SSID、临时PW)的情况下,向智能手机200许可比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范围的针对数字照相机100的动作的远程操作(仅一张再生所涉及的指示)(S414-S415、S416-S417)。
〔实施方式2〕
说明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之间的通信动作的其他实施方式。另外,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构成由于与实施方式1中所说明的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构成相同,因此省略详细说明。由此,关于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的各构成要素的符号,利用与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以及智能手机200相同的符号。
在本实施方式中,数字照相机100从智能手机200接受设备标识符并进行认证后,将SSID以及PW(WiFi设定信息)发送至智能手机200。在由数字照相机100认证时,管理表中未登记智能手机的情况下,按照用户的选择(无限制连接/限制连接/拒绝连接)而将智能手机登记到管理表中。
〔2-1.选择无限制连接时的通信动作〕
利用图9来说明实施方式2中的由用户选择了无限制连接时的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A之间的通信动作。图9是实施方式2中的选择无限制连接时的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对触摸面板210进行操作,来启动用于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操作指示的应用程序(S500)。由此,智能手机200A转变为能够针对靠近的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
接下来,若使智能手机200A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S501),则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经由NFC读写器240A而向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写入固有地识别智能手机200A的设备标识符A(S502)。若向NFC标签160写入了设备标识符A,则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从NFC标签160中读取设备标识符A(S503)。
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若获取到设备标识符A,则确认在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管理表中是否登记有该设备标识符A,由此来进行智能手机200A的认证(S504)。在管理表中未登记设备标识符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使液晶监视器130显示向用户询问是否许可连接的消息画面。例如,如图10所示,在液晶监视器130中显示用于选择“许可无限制连接”、“许可限制连接”以及“不许可连接”当中的任一者的画面。
用户对操作部130进行操作,由此来选择“许可无限制连接”、“许可限制连接”以及“不许可连接”当中的任一者。在由用户选择了“不许可连接”的情况下成为“拒绝连接”,图9所示的动作在本步骤结束。在此,设为用户选择了“许可无限制连接”(S505)。在此情况下,如图11所示,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将设备标识符A登记到管理表中。然后,如图11所示,设备标识符A被作为“无限制连接”来管理。以后,设备标识符A所表示的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已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设备来管理。可理解为已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智能手机200A是“无限制连接”的对象。另外,用户选择了“限制连接”的情况下的动作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接下来,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NFC标签160写入正式SSID以及正式PW(S506)。然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接入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利用正式SSID以及正式PW来启动接入点(S507)。
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再次使智能手机200A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 (S508)。通过该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A的NFC读写器240A能够从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读取正式SSID以及正式PW(S509)。然后,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站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来启动站点(S510)。然后,智能手机200A的控制器225A利用获取到的正式SSID以及正式PW,与数字照相机100建立WiFi通信(S511)。以后,智能手机200A和数字照相机100进行WiFi通信。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无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而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中,建立WiFi通信。
然后,设为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针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智能手机200A按照用户操作而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远程操作的指示)(S512)。
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张再生模式是被登记为“无限制连接”或者“限制连接”的设备能够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并且,由于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无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中,因此数字照相机100向智能手机200A发送对于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的许可应答(S513)。由此,智能手机200A能够进行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然后,设为智能手机200A的用户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智能手机200A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远程操作的指示)(S514)。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多张再生模式是只有被登记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能够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由于智能手机200A被作为“无限制连接”的设备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中,因此数字照相机100向智能手机200A发送对于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的许可应答(S515)。因此,智能手机200A能够进行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A能够在“无限制连接”的条件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
〔2-2.选择限制连接时的通信动作〕
接下来,利用图12来说明选择了限制连接时的数字照相机100和智能手机200之间的通信动作。图12是实施方式2中的选择限制连接时的 通信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智能手机200B中,通过用户对触摸面板210B的操作,来启动用于使对于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成为可能的应用程序(S600)。由此,智能手机200B转变为能够针对靠近的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
接下来,若使智能手机200B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S601),则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经由NFC读写器240B而向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写入固有地识别智能手机200B的设备标识符B(S602)。若向NFC标签160写入了设备标识符B,则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从NFC标签160读取设备标识符B(S603)。
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若获取到设备标识符B,则确认在数字照相机100的存储器内所存储的管理表中是否登记有该设备标识符B,由此来进行智能手机200B的认证(S604)。在管理表中未登记设备标识符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使液晶监视器130显示如图10所示那样的、向用户询问是否许可连接的消息画面。
在用户选择了“许可限制连接”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如图11所示那样将设备标识符B登记到管理表中。并且,如图11所示,设备标识符B作为“限制连接”来管理。以后,设备标识符B所表示的智能手机200B被作为已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设备来管理。此外,已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的智能手机200B在管理表中被管理为“限制连接”的对象。
接下来,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NFC标签160写入临时SSID以及临时PW(S606)。然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接入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利用临时SSID以及临时PW来启动接入点(S607)。
此外,用户再次使智能手机200B与数字照相机100接触(S608)。通过该接触动作,智能手机200B的NFC读写器240B能够从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读取临时SSID以及临时PW(S609)。然后,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执行用于使自身设备作为站点来发挥功能的软件,来启动站点(S610)。然后,智能手机200B的控制器225B利用获 取到的临时SSID以及临时PW,与数字照相机100建立WiFi通信(S611)。以后,智能手机200B和数字照相机100进行WiFi通信。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B被作为“限制连接”的设备而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中,建立WiFi通信。
然后,设为智能手机200B的用户针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远程操作指示。智能手机200B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S612)。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张再生模式是以“无限制连接”或者“限制连接”来登记的设备能够进行远程操作的模式。智能手机200B被作为“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而登记到数字照相机100中。因而,数字照相机100针对与一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而向智能手机200B发送许可应答(S613)。由此,智能手机200B能够进行一张再生模式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而后,设为智能手机200B的用户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了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智能手机200B向数字照相机100发送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S614)。然而,由于智能手机200B被作为“限制连接”对象的设备登记在数字照相机100中,因此数字照相机100向智能手机200B发送对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指示的拒绝应答(S615)。因此,智能手机200B能够进行与多张再生模式关联的数字照相机100的远程操作。
如以上,智能手机200B能够在“限制连接”的条件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远程操作指示。
此外,临时WiFi设定信息(临时SSID、临时PW)被数字照相机100发行一次之后经过给定时间后变为无效。由此,对于“限制连接”的对象设备而言,能够在一定时间的限制下对数字照相机100进行动作指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WiFi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正式SSID、正式PW)的情况下,控制器135向智能手机200许可第1范围的针对数字照相机100的动作(多张再生以及一张再生的双方)的远程操作(S512-S513、S514-S515)。在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临时SSID、临时PW)的情况下,向智能手机200许可比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范围的针对数字照相机100的动作的远程操作(仅一张再生所涉及的指示)(S612-S613、S614 -S615)。由此,在利用临时WiFi设定信息而建立了WiFi连接的情况下,来自智能手机200B的远程操作的范围,与利用正式WiFi设定信息而建立了WiFi连接的情况相比更受限。
如以上,根据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数字照相机100,既能考虑安全性又能容易地进行通信。
〔其他实施方式〕
如以上,作为在本申请中公开的技术的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1~2。然而,本公开中的技术并不限定于此,在适当进行了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后的实施方式中也能应用。此外,还可以组合上述实施方式1~2中说明的各构成要素来作为新的实施方式。以下例示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假定临时WiFi设定信息(临时SSID、临时PW)被数字照相机100发行一次之后经过给定时间后变为无效,但并不限定于此。除此之外,例如既可在进行了给定的操作时变得无效,也可在一张图像的阅览结束时变为无效。总之只要能够成为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以向NFC标签160写入WiFi设定信息(正式PW、正式SSID、临时PW、临时SSID)(S309、S408、S506、S606)的方式来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也可以不对NFC标签160进行WiFi设定信息的事前写入,而在进行了接触动作(S311、S410、S508、S608)时,经由NFC标签160而从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向智能手机200A直接通知WiFi设定信息。数字照相机100不用向NFC标签160写入正式PW,因此能够提供更安全的系统。
进而,此时,数字照相机100也可以在智能手机200A的接触动作(S311、S410、S508、S608)完成后,将写入到数字照相机100的NFC标签160中的WiFi设定信息擦除。数字照相机100通过擦除向NFC标签160写入的正式PW信息而能够提供更安全的系统。
此外,数字照相机100也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未进行智能手机200A的接触动作(S311、S410、S508、S608)的情况下,数字照相机100将写入到NFC标签160中的WiFi设定信息擦除。由此能够提供更安全的系统。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图5所示的步骤S308等中管理表中未 登记设备标识符的情况下,对连接许可进行了“用户询问”,但在管理表中已登记设备标识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进行“用户询问”。
数字照相机100的控制器135以及智能手机200的控制器225例如由CPU、MPU、FPGA来构成。
如以上,作为本公开中的技术例示,说明了实施方式。为此,提供了附图以及详细说明。
因此,在附图以及详细说明中所记载的构成要素之中,并非仅包含解决课题所必须的构成要素,而为了例示上述技术还包含解决课题所非必须的构成要素。所以,不应以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记载在附图及详细说明中为由而直接认定这些非必须的构成要素是必须的。
此外,上述的实施方式用于例示本公开中的技术,因此在权利要求书或其均等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置换、附加、省略等。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的技术思想并不限定为在数字照相机、智能手机中的实施。即,本公开的技术思想能够适用于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并能对图像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
Claims (9)
1.一种电子设备,能够与其他电子设备进行通信,并且能够许可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远程操作,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具备:
第1通信部,其与所述其他电子设备进行无线通信;
第2通信部,其具有比基于所述第1通信部的无线通信短的通信距离,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发送设定信息;和
控制部,其利用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发送的设定信息,并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而与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信,
在所述通信建立中利用的所述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许可针对第1范围的该电子设备的动作的远程操作,
在所述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许可针对比所述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范围的该电子设备的动作的远程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为了与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而由所述控制部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发行所述设定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1范围的该电子设备的动作是将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多张图像显示到画面上的动作,所述第2范围的该电子设备的动作是针对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仅将一张显示到画面上的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而识别出所述其他电子设备时,所述控制部基于用户的指示而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发送所述设定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在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而识别出所述其他电子设备时,所述控制部根据自身设备被设定的动作模式来设定所述设定信息,并发送给所述其他电子设备。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电子设备还具备:
显示部;
摄像部,其对被摄体进行拍摄来生成图像数据;和
记录部,其将由所述摄像部生成的图像数据记录至记录介质,
所述第1范围的动作以及所述第2范围的动作,是基于所述记录介质中记录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在所述显示部上的显示所关联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第1范围包含:多张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时的动作、和仅一张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时的动作,
所述第2范围仅包含:仅一张图像显示于所述显示部时的动作。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
所述设定信息包含用于识别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信息。
9.一种通信方法,是用于使得能够对一个电子设备进行来自其他电子设备的远程操作的设备间的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通信方法包括:
经由具有比基于第1通信部的无线通信短的通信距离的第2通信部,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发送设定信息的步骤;
利用经由所述第2通信部发送的设定信息,并经由所述第1通信部而在一个电子设备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无线通信的步骤;和
基于所述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来控制能否对所述一个电子设备进行来自所述其他电子设备的远程操作的步骤,
控制能否进行所述远程操作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通信建立中利用的所述设定信息是非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所述一个电子设备的第1范围的动作而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许可远程操作的步骤;和
在所述通信建立中利用的设定信息是临时性地发行的信息的情况下,针对比所述第1范围更受限制的第2范围的所述一个电子设备的动作而向所述其他电子设备许可远程操作的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284200 | 2012-12-27 | ||
JP2012-284200 | 2012-12-27 | ||
PCT/JP2013/007613 WO2014103314A1 (ja) | 2012-12-27 | 2013-12-26 | 他の機器と通信可能な電子機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71517A CN104871517A (zh) | 2015-08-26 |
CN104871517B true CN104871517B (zh) | 2018-01-09 |
Family
ID=51020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67773.5A Active CN104871517B (zh) | 2012-12-27 | 2013-12-26 | 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288830B2 (zh) |
EP (1) | EP2940973B1 (zh) |
JP (1) | JP6152947B2 (zh) |
CN (1) | CN104871517B (zh) |
WO (1) | WO2014103314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50078266A (ko) * | 2013-12-30 | 2015-07-0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지털 촬영 장치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
CN104820509A (zh) * | 2014-01-30 | 2015-08-05 |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 权限控制方法以及触控电子装置 |
EP3169031B1 (en) * | 2014-07-08 | 2020-12-30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Method, device and platform for sharing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
JP6415175B2 (ja) * | 2014-08-18 | 2018-10-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6302399B2 (ja) * | 2014-11-17 | 2018-03-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近距離無線通信部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537255B2 (ja) * | 2014-12-04 | 2019-07-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JP6521652B2 (ja) * | 2015-02-04 | 2019-05-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JP6631078B2 (ja) * | 2015-06-16 | 2020-01-15 | ヤマハ株式会社 | オーディオ機器の接続方法、オーディオ機器、オーディオシステム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制御端末装置 |
JP6655924B2 (ja) * | 2015-09-17 | 2020-03-04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10750549B2 (en) | 2016-05-30 | 2020-08-18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communication system |
CN106304069A (zh) * | 2016-08-08 | 2017-01-04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实现平板电脑与键盘wifi热点快速连接方法及系统 |
JP6892130B2 (ja) * | 2018-10-24 | 2021-06-18 |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 無線lanシステム及び無線クライアント端末接続方法 |
JP6737353B2 (ja) * | 2019-02-06 | 2020-08-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通信機器 |
TWI809462B (zh) * | 2021-07-29 | 2023-07-21 | 費米股份有限公司 | 具升降功能之共享裝置的控制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5286827A (ja) | 2004-03-30 | 2005-10-13 | Denso Corp | ハンズフリー装置 |
EP1768367B1 (en) | 2004-06-14 | 2012-07-25 | NEC Corporation | External request type function control system, terminal device, external request type function control method, and external request type function control program |
JP2006042087A (ja) | 2004-07-29 | 2006-02-09 | Toshiba Corp | クライアント端末、アクセスポイント装置、及び無線接続システム |
JP4825793B2 (ja) | 2005-03-17 | 2011-11-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移動携帯端末、管理装置、機能抑止・解除プログラム、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
US7873384B2 (en) * | 2005-09-01 | 2011-01-18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ultimode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configuration update capability |
CN1932786A (zh) * | 2005-09-16 | 2007-03-21 | 孙丹 | 一种实现手机访问和控制计算机的系统及方法 |
JP4781139B2 (ja) * | 2006-03-20 | 2011-09-2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JP2007251990A (ja) | 2007-05-11 | 2007-09-27 | Ricoh Co Ltd |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 |
JP5421584B2 (ja) * | 2007-12-18 | 2014-02-19 | 株式会社アイ・オー・データ機器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通信方法 |
JP5074296B2 (ja) | 2008-05-28 | 2012-11-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携帯電子機器及び携帯電子機器の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 |
US20100259464A1 (en) * | 2009-04-14 | 2010-10-14 | Jae Young Chang | Terminal and controlling method thereof |
KR101725888B1 (ko) * | 2009-11-13 | 2017-04-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카메라 또는 원격 제어 장치에서의 이미지 제공 방법 및 그 장치 |
CN101986227A (zh) * | 2010-11-09 | 2011-03-16 | 北京理工大学 | 远程控制系统 |
US8769304B2 (en) * | 2011-06-16 | 2014-07-01 | OneID Inc. | Method and system for fully encrypted repository |
CN102291493B (zh) * | 2011-08-25 | 2012-10-03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移动终端的应用参数配置方法、相关装置以及系统 |
CN102315864B (zh) * | 2011-09-07 | 2015-11-25 |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 用于移动设备点对点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
US9253340B2 (en) * | 2011-11-11 | 2016-02-02 | Intellectual Ventures Fund 83 Llc | Wireless camera with image sharing prioritization |
CN102457619A (zh) * | 2011-12-30 | 2012-05-1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手机权限密码的设置方法 |
JP5963528B2 (ja) * | 2012-05-07 | 2016-08-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
CN102789682B (zh) * | 2012-07-13 | 2015-12-16 |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远程控制家用电器的方法及系统 |
JP5980027B2 (ja) * | 2012-07-18 | 2016-08-31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US9036016B2 (en) * | 2012-07-25 | 2015-05-19 | Gopro, Inc. | Initial camera mode management system |
-
2013
- 2013-12-26 WO PCT/JP2013/007613 patent/WO2014103314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12-26 CN CN201380067773.5A patent/CN104871517B/zh active Active
- 2013-12-26 JP JP2014554147A patent/JP615294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12-26 EP EP13868069.9A patent/EP2940973B1/en active Active
-
2015
- 2015-06-24 US US14/749,103 patent/US9288830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6152947B2 (ja) | 2017-06-28 |
CN104871517A (zh) | 2015-08-26 |
EP2940973B1 (en) | 2019-11-06 |
JPWO2014103314A1 (ja) | 2017-01-12 |
US9288830B2 (en) | 2016-03-15 |
EP2940973A1 (en) | 2015-11-04 |
WO2014103314A1 (ja) | 2014-07-03 |
EP2940973A4 (en) | 2016-01-13 |
US20150296554A1 (en) | 2015-10-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71517B (zh) | 能够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的电子设备、通信方法 | |
CN104935776B (zh) | 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图像形成装置、数字照相机、信息处理装置 | |
CN102006470B (zh) | 摄影装置和通信建立方法 | |
CN104903875B (zh) | 通信装置以及图像转发方法 | |
CN103365957A (zh) | 基于邻近度和连接的照片共享 | |
CN102545974A (zh) | 卡形电子装置、通信终端以及认证方法 | |
CN106331269A (zh) | 客户识别模块sim卡取代方法、设备及系统 | |
JP2010199758A (ja) | 通信システ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画像形成システム、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携帯情報端末装置 | |
JP4958420B2 (ja) | システム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 |
JP7033717B2 (ja) |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転送方法 | |
CN107959924A (zh) | 对讲机参数配置方法及装置 | |
CN104640062B (zh) | 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 |
JP2011191839A (ja) | 端末装置、認証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 |
CN109479054B (zh) | 服务提供系统、服务通信系统、服务提供方法和记录介质 | |
JP2016034051A (ja) | 通信制御装置 | |
CN108780426B (zh) | 服务提供系统、服务递送系统、服务提供方法和程序 | |
CN105900052A (zh) | 摄像装置、摄像系统、摄像装置的控制方法和摄像装置的控制程序 | |
JP6169868B2 (ja) | 無線通信装置、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方法 | |
JP2014132788A (ja) | プログラ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3152713A (ja) | 通信相手認証方法、情報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JP5804284B2 (ja) |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
JP2017215944A (ja) | 筆記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 |
JP2016054426A (ja) | NFCによるデバイス間のWi−Fi接続方法 | |
JP5294329B2 (ja) | 電話システム及び外部端末制御方法 | |
JP2016115995A (ja) | 撮像装置、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