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70819A - 流体供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供给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70819A CN104870819A CN201280077770.5A CN201280077770A CN104870819A CN 104870819 A CN104870819 A CN 104870819A CN 201280077770 A CN201280077770 A CN 201280077770A CN 104870819 A CN104870819 A CN 10487081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ly
- pressure
- fluid
- pump
- 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61/0025—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 F16H61/0031—Supply of control fluid; Pumps therefore using auxiliary pumps, e.g. pump driven by a different power source than the engin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7/00—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
- F16H57/0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 F16H57/0434—Features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or cooling or heating relating to lubrication supply, e.g. pumps ; Pressure control
- F16H57/0441—Arrangements of pump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68—Inputs being a function of gearing status
- F16H2059/683—Sensing pressure in control systems or in fluid controlled devices, e.g. by pressure sens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021—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 F16H2061/0037—Generation or control of line pressure characterised by controlled fluid supply to lubrication circuits of the gearing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2061/0046—Details of fluid supply channels, e.g. within shafts, for supplying friction devices or transmission actuators with control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油供给装置(1),其配备有:主泵(5),其由发动机(E)驱动并能够将油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和油压控制阀(7);电动马达(M);辅泵(11),其由电动马达(M)驱动并使从主泵(5)排出的油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然后供给到油压控制阀(7);和马达控制器(12),其基于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的油的压力来控制电动马达(M)的驱动。当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的油的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马达控制器(12)执行如下控制:通过电动马达(M)驱动辅泵(11),从主泵(5)排出的油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到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然后供给到油压控制阀(7)。当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的油的压力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时,马达控制器执行如下控制:停止驱动辅泵(11)。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流体供给到需要供给与驱动源的驱动对应的量的流体的第一供给对象部和需要供给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的第二供给对象部的流体供给装置。
背景技术
包括诸如上述第一供给对象部和第二供给对象部的装置的可能示例包括自动变速器,该自动变速器包括变矩器、变速机构和液压控制阀,其中液压控制阀控制设定变速机构中的变速齿轮的制动器和/或离合器的动作。例如,专利文献1的图1示出了以此方式构成的自动变速器的示例,其公开了混合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该混合车辆用的自动变速器包括具有锁止离合器5的变矩器6、自动变速机构7、液压控制阀12等。自动变速器设置有由驱动源驱动的油泵,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通过将从油泵排出的油供给到由驱动源驱动转动的变速机构来提供润滑,以及通过将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来控制液压控制阀的动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30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变速机构中的由摩擦产生的热量随该变速机构转速上升而增加,因此为了实现变速机构的充分润滑和冷却,供给与转速对应的量的工作油是必要的。通过将从由驱动源(发动机)驱动的油泵排出的油供给到变速机构,变速机构被驱动源驱动转动,因此能够供给与转速对应的量的油(润滑油),从而能够满足这个要求。另一方面,液压控制阀还通过接收来自油泵的油的供给而工作,但为了控制液压控制阀的动作,使阀工作所需要的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的液压压力是必要的。以这种方式,在变速机构的润滑部中供给与驱动源的转速对应的量的油(润滑油)是必要的,在液压控制阀中供给阀工作所需要的压力的油(润滑油)是必要的。
为了满足这些不同的要求,在现有技术中,以如下方式实施控制:例如,通过压力调节阀,将从由原动机驱动的油泵排出的油(换言之,与原动机的转速对应的量的被排出的油)设定到控制阀工作所需要的规定压力,压力已被压力调节阀以这种方式调节的处于规定压力的油作为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除了液压控制阀所需要的油量(通常是非常小的量)之外的剩下的油在通过压力调节阀之后作为润滑油供给到变速机构。
如能在这里看到的,在现有技术的构造中,通过压力调节阀等,从由原动机驱动的油泵排出的油首先被调节到使阀工作所需要的规定压力,因此原动机需要大转矩来驱动油泵(产生规定压力所需要的转矩),大动力是必要的。更具体地,由于从由原动机驱动的油泵排出的全部量的油需要被调节到规定压力,因此尽管事实是液压控制阀所需要的工作油的量非常小,但仍存在原动机的驱动力变大的问题,换言之,存在来自原动机的驱动力损失。关于供应至变速机构的润滑部的油(润滑油)的供给压力,仅通过润滑部的流路阻力产生的压力,可以将油直接供给到润滑部,而无需压力调节。这种情况下液压压力通常随供给的油的量(换言之,随由原动机驱动油泵的转速)增加而上升,但压力通常低,相关联的驱动转矩和动力也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分别使用用于供给润滑油的油泵和用于将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的油泵,但由于这种构造涉及一直由发动机驱动的两个油泵,因此存在设备成本高的问题。此外,用于将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的油泵排出与驱动源的转速对应的油量,因此尽管事实是液压控制阀中实际需要的油量非常小,但与转速对应的量的工作油被供给,因此存在发生对应的驱动动力损失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被设计,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供给装置,其能够在抑制能量消耗浪费的情况下,以同时满足与供给的流体有关的不同要求(油量要求和油压要求)的方式供给流体。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流体供给装置(例如,在实施方式中为油供给装置1)是一种流体供给装置,所述流体供给装置用于驱动机构(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行进驱动机构2),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发动机E)和由所述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装置(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变速器3),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供给对象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自动变速机构6)和第二供给对象部(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液压控制阀7),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需要供给与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对应的量的流体,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需要供给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所述流体供给装置将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和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所述流体供给装置包括:第一供给泵(例如,实施方式中的主泵5),所述第一供给泵由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供给泵能够将排出的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和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电动马达;第二供给泵(例如,实施方式中的辅泵11),所述第二供给泵由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所述第二供给泵使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而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和马达驱动控制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马达控制器12),所述马达驱动控制部件用于基于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并向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来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其中,所述马达驱动控制部件被构造成以如下方式实施控制:当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并向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小于所述规定压力时,通过所述电动马达来驱动所述第二供给泵,以通过使用所述第二供给泵来使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而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并且当向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等于或大于所述规定压力时,停止所述电动马达对所述第二供给泵的驱动。
期望地,上述流体供给装置还包括旁路供给通路(例如,实施方式中的旁路油通路25),通过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通过绕过所述第二供给泵而被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所述旁路供给通路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允许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经由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但限制流体沿相反的方向流动。
期望地,上述流体供给装置还包括旁路供给通路,通过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通过绕过所述第二供给泵而被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所述旁路供给通路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旁路供给通路的流路开闭部件(例如,实施方式中的开闭阀),并且所述流路开闭部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当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时关闭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且当所述电动马达停止时打开所述旁路供给通路。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涉及的流体供给装置被构造成以如下方式实施控制:当供给到第一供给对象部的流体的压力小于规定压力时,通过第二供给泵来使从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而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并且,当供给到第一供给对象部的流体的压力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时,停止驱动第二供给泵。因此,当从由驱动源驱动的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的排出压力小于第二供给对象部中所需要的规定压力时,仅需要通过驱动第二供给泵将第二供给对象部中所需要的流体的量上升到规定压力。结果,与例如将全部量的排出的流体调节到规定压力的现有技术构造相比,能够在减小驱动源的驱动力的损失的情况下满足第二供给对象部中的供给的流体的要求。此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与驱动源的驱动对应的量的流体通过驱动源驱动第一供给泵而排出,因此如果将从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从第一供给泵直接供给到第一供给对象部,那么能够满足第一供给对象部中的供给的流体的要求。
期望地,在上述流体供给装置中,通过绕过第二供给泵将流体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的旁路供给通路中设置有止回阀,止回阀允许从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经由旁路供给通路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但限制流体沿相反方向流动。根据这样的构造,如果当从第一供给泵排出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时停止驱动第二供给泵,那么能够将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经由旁路供给通路自动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
期望地,在上述流体供给装置中,通过绕过第二供给泵将流体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的旁路供给通路中设置有流路开闭部件,流路开闭部件用于在电动马达驱动时关闭旁路供给通路和在电动马达停止时打开旁路供给通路。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当从第一供给泵排出小于规定压力的流体并且电动马达被驱动时,旁路供给通路被流路开闭部件关闭,因此能够将已通过第二供给泵上升到规定压力的流体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另一方面,当从第一供给泵排出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并且电动马达停止时,旁路供给通路被流路开闭部件打开,因此能够通过绕过旁路供给通路来将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此外,由于第二供给泵仅需要上升第一供给泵的排出压力与规定压力之间的压力差的压力,那么与例如流体仅通过第二供给泵上升到规定压力而供给到第二供给对象部的构造相比,能够减小第二供给泵的大小并能够限制第二供给泵的能量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包括本发明涉及的油供给装置的行进驱动机构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构成油供给装置的主泵的特性的图;以及
图3是示出了包括变型例涉及的油供给装置的行进驱动机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通过本发明涉及的油供给装置1将油供给到的行进驱动机构2的框图,首先参照图1说明行进驱动机构2的构造。
行进驱动机构2包括发动机E、自动变速器3和行进车轮3,其中发动机E形成驱动源,自动变速器3改变发动机E的速度并输出发动机E的输入转动驱动力,从自动变速器3输出的转动驱动力传递到行进车轮3。
自动变速器3包括变矩器TC、主泵5、自动变速机构6和液压控制阀7,其中变矩器TC连接到发动机E的输出轴8,并且发动机E的转动驱动力输入到变矩器TC,主泵5布置在变矩器TC的输出轴9上,自动变速机构6连接到变矩器TC的输出轴9,液压控制阀7控制自动变速机构6的动作。
通过例如以相互面对的方式配置涡轮(未示出)和泵轮(未示出)、在该涡轮和该泵轮之间夹持定子(未示出)并填充油,来构成变矩器TC。发动机E的输出轴8连接到泵轮,该泵轮被发动机E驱动转动并产生油的流动。该油的惯性力作用在与变矩器TC的输出轴9连接的涡轮上,驱动输出轴9转动。还可以使用离合器机构代替该变矩器TC。
自动变速机构6是设置有多个变速齿轮系(transmission gear train)的齿轮变速机构,该多个变速齿轮系包括行星齿轮机构;通过液压控制阀7来控制用于控制变速的离合器(未示出)和/或制动器(未示出)的动作,通过自动地设定变速齿轮来执行自动变速。
液压控制阀7接收工作油(工作油压力)的供给并通过利用由该工作油压力产生的压力而工作。液压控制阀7控制构成自动变速机构6的离合器和/或制动器等的动作。由于液压控制阀7被构造成通过利用由工作油压力产生的压力而工作,因此产生足以使液压控制阀7工作的压力是必要的。因此,根据液压控制阀7的构造来供给足以产生所需压力的液压压力是必要的,换言之,工作油处于与该压力对应的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
现在为止,已说明了行进驱动机构2的构造。根据该行进驱动机构2,在自动变速机构6已被自动设定成与驾驶状态对应的期望的齿轮的状态下,归因于来自发动机E的转动驱动力被自动变速机构6变速以及被传递到驱动车轮3,因此车辆行进。以这种方式,在改变发动机E的转动驱动力的速度并将驱动力传递到驱动车轮3的自动变速器3中,以使转动运动平滑传动的方式将润滑油供给到相互具有不同转速并进行滑动接触的部分和供给到轴承部分是必要的。此外,由于特别地根据转速而在离合器和制动器部分产生摩擦热,那么润滑和冷却自动变速机构6是必要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的润滑油的量为与转速对应的量。此外,为了控制如上所述的构成自动变速机构6的离合器和/或制动器的动作,将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也是必要的。
因此,设置油供给装置1,油供给装置1将用于润滑和冷却的油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中的必要的供给润滑油的部分(以下称为“润滑对象部”),并且还将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以便使阀工作。以下参照图1说明油供给装置1的构造。
油供给装置1包括上述主泵5、主供给通路21、辅供给通路24、辅泵11、电动马达M和马达控制器12,其中主供给通路21联接主泵5与自动变速机构6中的润滑对象部,辅供给通路24从主供给通路21的中间部分支出来并联接到液压控制阀7,辅泵11布置在辅供给通路24中,电动马达M驱动辅泵11,马达控制器12控制电动马达M的驱动。辅供给通路24包括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和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其中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联接主供给通路21与辅泵11,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联接辅泵11与液压控制阀7。
主泵5包括例如定量式(fixed displacement type)外啮合齿轮泵,该定量式外啮合齿轮泵包括壳体内的处于啮合状态的一对可转动配置的齿轮。因此,当通过经由变矩器TC接收来自发动机E的转动驱动力的传递而被驱动转动时,主泵5吸取已被收集在油盘10中的油并将油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
辅泵11包括例如定量式外啮合齿轮泵,当辅泵11被电动马达M驱动转动时,主供给通路21中的油的一部分被经由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吸入辅泵11,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油的压力上升,并将油排出。
检测通过主泵5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并向自动变速机构6中的润滑对象部供给的油(润滑油)的压力PM的主侧压力检测器13设置于主供给通路21,表示由该主侧压力检测器13检测到的压力PM的值的信号输出到马达控制器12。此外,检测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的油的压力PS的辅侧压力检测器14设置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表示由该辅侧压力检测器14检测到的压力PS的值的信号输出到马达控制器12。马达控制器12预先存储用以使液压控制阀7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油压力(规定压力),并基于来自主侧压力检测器13和辅侧压力检测器14的输入结果(压力PM和压力PS),来控制向电动马达M的电力供给(详见下文)。
设置有止回阀15的旁路油通路25设置在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之间。止回阀15是限制油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经由旁路油通路25通过到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的流动并允许油沿相反方向流动的阀。因此,当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的压力高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压力时,止回阀15打开并允许油从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经由旁路油通路25供给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相反地,当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高于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的压力时,止回阀15关闭并限制油经由旁路油通路25的流动。
以上已说明了油供给装置1的构造。在说明油供给装置1的工作之前,将参照图2给出现有技术的油供给装置的简要说明。图2示出了能够使液压控制阀7工作的工作油的规定压力为约1600kPa的情况。
现有技术的油供给装置被以如下方式构造:通过使用压力调节阀和将油作为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以及将通过压力调节阀的油作为润滑油供给到变速机构,来将从油泵排出的油调节至规定压力(约1600kPa)。结果,尽管事实是液压控制阀中需要的油量非常小,但从油泵排出的油的全部量被调节到规定压力,因此存在发动机的动力被浪费使用的问题。更具体地,当发动机的转数从怠速转动状态增加时,从油泵排出的油量随发动机的转数增加而上升,但是排出的油的全部量被压力调节阀调节到约1600kPa的压力。因此,当油排出压力保持在约1600kPa时,排出的油量增加,直到转数达到点R2且油排出压力达到约1600kPa(见线C)为止。当油泵的转数增加到点R2或更大时,那么润滑油的压力超过1600kPa,因此排出的油也呈现此压力并且油排出压力如曲线A所示地增加。还可以使用具有曲线B表示的特性的油泵来代替使用压力调节阀,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甚至发生发动机动力的更多浪费使用。
以上已说明了现有技术的油供给装置。接下来,回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将参照图2说明主泵5的特性。在图2中,曲线A表示主泵5的特性(转数与油的排出压力之间的关系)。当从主泵5排出的油被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时,归因于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对象部中的流路阻力,供给压力(润滑油压力)随着发动机E的转速增加、换言之供给的油量增加而增加,因此供给压力如曲线A所示地变化。
如图2揭示了,当转数在点R2处或更高时,主泵5的油排出压力等于或大于1600kPa,结果即使当从主泵5排出的油被在该转数范围的情况下直接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时也能够确保规定压力,因此不会发生问题。然而,在点R1与点R2之间的转数中,来自主泵5的油排出压力低于规定压力,因此当从主泵5排出的油被直接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时,在液压控制阀7工作时会发生问题。
因此,在本发明涉及的油供给装置1中,在点R1与点R2之间的转数范围(油排出压力等于或低于规定压力的范围),实施控制以通过电动马达M驱动辅泵11,从而使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的工作油的压力上升到规定压力(约1600kPa)。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用于使液压控制阀7工作所需要的工作油的量小,那么电动马达M的驱动转动的量小,其驱动动力也小。此外,由于从主泵5排出的并向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对象部供给的润滑油的压力通过电动马达M仅上升相对于规定压力的压力差,那么马达的驱动动力甚至可以更小。另一方面,由于来自主泵5的油的排出压力如曲线A所示地根据转数而变化,那么与上述现有技术构造的油供给装置相比,能够防止与图2中的三角部D对应的发动机E的驱动动力的损失,并且能够改善发动机E的燃料效率。
以上已说明了主泵5的特征。接下来,将分别说明关于在驱动主泵5分别以点R1处的转数(当发动机E怠速时)、以点R1与点R2之间的转数、以点R2处的转数和以点R3处的转数转动的情况下油供给装置1的动作。
首先,将说明驱动主泵5以点R1处的转数转动的情况。当驱动主泵5以点R1处的转数转动时,收集在油盘10中的油被吸起,以与此时的转数对应的油排出压力和油排出量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并向自动变速机构6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经由主供给通路21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对象部的润滑油的量与发动机E的转数对应,结果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不会有问题。另一方面,液压控制阀7需要供给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工作油以使阀工作。然而,当驱动主泵5以点R1处的转数转动时,从主泵5排出的油的排出压力为约800kPa,这没有达到规定压力,因此,如果将从主泵5排出的油直接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将难以使液压控制阀工作。
因此,在如此情况下,通过马达控制器12实施诸如以下的控制。如上所述,马达控制器12接收表示来自主侧压力检测器13的主供给通路21的压力PM的值的信号的输入。马达控制器12将与输入信号对应的压力PM与已被预先存储的规定压力比较,当压力PM小于规定压力时,以将油从辅泵11排出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当压力PM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时,施加电力供给控制以停止电动马达M的转动驱动。这是因为,当油以小于规定压力从主泵5排出时,即使将排出的油直接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也难以使液压控制阀工作,但是当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油从主泵5排出时,如果将该排出的油直接供给到(没有升压)液压控制阀7,那么能够使液压控制阀工作。当驱动主泵5以点R1处的转数转动时,由于压力PM小于规定压力,因此马达控制器12以将油从辅泵11排出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
结果,虽然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内部的压力上升,但是如上所述,马达控制器12还接收表示来自辅侧压力检测器14的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的值的信号的输入,基于该输入信号来检测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马达控制器12基于来自辅侧压力检测器14的信号输入,以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压力PS变成规定压力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当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已上升到规定压力时,马达控制器12以将压力PS维持在规定压力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
这里,给出用于将压力PS维持在规定压力的电力供给控制的具体示例的简要说明。当例如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上升并接近规定压力时,那么随着规定压力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之间的差变小,实施电力供给控制以降低电动马达M的转数或降低驱动转矩(从而减小由辅泵11产生的压力增加)。此外,当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上升超过规定压力时,那么随着规定压力与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之间的差变大,实施电力供给控制以降低电动马达M的转数或降低驱动转矩。即使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波动,通过这种施加于电动马达M的电力供给控制,也能够将压力PS快速维持在规定压力。马达控制器12以短时间间隔(例如,10ms)检测来自主侧压力检测器13和辅侧压力检测器14的信号,并基于检测结果对上述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
如果如上所述地实施辅泵11的转动驱动控制,则主供给通路21中的油的一部分经由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被吸入辅泵11,如此吸入的油被排出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上升到规定压力。以这种方式,当将已上升到规定压力的工作油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时,能够通过使用处于该规定压力的工作油来使液压控制阀工作。当驱动主泵5以点R1处的转数转动时,则止回阀15关闭,限制油从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经由旁路油通路25供给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
接下来,将说明驱动主泵5以点R1与点R2之间的转数转动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地,从主泵5排出的油的排出压力未达到规定压力,因此马达控制器12类似于上述驱动主泵5以点R1处的转数转动的情况实施电力供给控制。换言之,马达控制器12以将油从辅泵11排出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结果,虽然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内部的压力上升,但是如上所述,马达控制器12还接收表示来自辅侧压力检测器14的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的值的信号的输入,并以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压力PS变成规定压力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当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PS已上升到规定压力时,马达控制器12以将压力PS维持在规定压力的方式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
接下来,将说明驱动主泵5以点R2处的转数转动的情况。当驱动主泵5以点R2处的转数转动时,收集在油盘10中的油被吸起,以与此时的转数对应的油排出压力和油排出量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并向自动变速机构6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经由主供给通路21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油的量与发动机E的转数对应,结果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不会有问题。另一方面,液压控制阀7需要供给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工作油以便使阀工作。然而,当驱动主泵5以点R2处的转数转动时,从主泵5排出的油的排出压力达到规定压力,因此如果将从主泵5排出的油直接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则能够使液压控制阀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马达控制器12将规定压力与来自主侧压力检测器13的对应于输入信号的压力PM比较,并确定压力PM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当做出该确定时,马达控制器12实施电力供给控制以停止电动马达M的驱动。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和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两者均呈现规定压力,止回阀15打开并允许工作油从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经由旁路油通路25供给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因此,从主泵5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的处于规定压力的油的一部分经由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旁路油通路25和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因此能够通过使用处于该规定压力的工作油来使液压控制阀工作。
当以直到压力PM增加并达到规定压力之前电动马达M被驱动转动和当压力PM降低并达到相同的规定压力时电动马达M停止的方式实施控制时,如果驱动主泵5以接近点R2的转数转动,则存在电动马达M将变得不稳定和重复转动驱动并停止(“振荡”)的风险。因此,在诸如这种情况下,包含了滞后现象并以如下方式实施控制:电动马达M被驱动转动直到例如压力PM上升并达到规定压力为止,而直到压力PM降低并达到低于规定压力的压力(例如,1550kPa)之前电动马达M停止,并且当压力PM变得比该低于规定压力的压力低时电动马达M被驱动转动。
接下来,将说明驱动主泵5以点R3处的转数转动的情况。当驱动主泵5以点R3处的转数转动时,收集在油盘10中的油被吸起,以与此时的转数对应的油排出压力和油排出量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并向自动变速机构6供给。在这种情况下,经由主供给通路21供给到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油的量与发动机E的转数对应,结果自动变速机构6的润滑不会有问题。另一方面,液压控制阀7需要以供给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工作油以便使液压控制阀工作。然而,当驱动主泵5以点R3处的转数转动时,从主泵5排出的油的排出压力超过规定压力,因此如果将从主泵5排出的油直接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则能够使液压控制阀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马达控制器12将规定压力与来自主侧压力检测器13的对应于输入信号的压力PM比较,并确定压力PM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当做出该确定时,马达控制器12实施电力供给控制以停止电动马达M的驱动。在这种情况下,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中的压力超过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中的压力,因此止回阀15打开并允许工作油从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经由旁路油通路25供给到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因此,从主泵5排出到主供给通路21的处于规定压力的油的一部分经由上游侧辅供给通路22、旁路油通路25和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因此能够通过使用处于该规定压力的工作油来使液压控制阀工作。
以上已说明的油供给装置1的动作可以被总结如下。更具体地,当主泵5的转数随发动机E的转数变化时,来自主泵5的油的排出压力变化,但如上所述,基于来自主侧压力检测器13的信号对电动马达M施加驱动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当来自主泵5的油的排出压力未达到规定压力时,实施控制以驱动电动马达M的转动,而当排出压力等于或大于规定压力时,实施控制以停止电动马达M。在用于电动马达M的驱动转动的控制中,马达控制器12基于来自辅侧压力检测器14的信号输入来使下游侧辅供给通路23的压力PS上升为规定压力,然后对电动马达M施加电力供给控制以维持该规定压力。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基于由主侧压力检测器13和辅侧压力检测器14检测到的结果来控制电动马达M的驱动的示例,但还可以通过例如仅使用辅侧压力检测器14并省略主侧压力检测器13来控制电动马达M的驱动。在这种构造的情况下,马达控制器12以将由辅侧压力检测器14检测到的压力PS维持在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方式控制电动马达M的驱动。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止回阀15布置于旁路油通路25的示例,但例如如图3所示,还可以使用被构造成能在关闭位置31与打开位置32之间切换的开闭阀30来代替止回阀15。来自马达控制器12的工作信号被输入到设置在开闭阀30的打开位置32侧的螺线管33,并基于该工作信号控制阀在关闭位置31与打开位置32之间切换。为了说明切换开闭阀30的控制,当电动马达M驱动时,马达控制器12输出工作信号以将开闭阀30定位在关闭位置31。结果,在关闭旁路油通路25之后,压力已通过辅泵11上升到规定压力的工作油被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另一方面,当电动马达M停止时,马达控制器12输出工作信号以将开闭阀30定位在打开位置32。结果,旁路油通路25打开,已被从主泵5排出的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油(工作油)经由旁路油通路25供给到液压控制阀7。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使用外啮合齿轮泵作为主泵5和辅泵11的示例,但还可以使用例如除外啮合齿轮泵以外的流体泵,诸如叶片泵、内啮合齿轮泵、摆线泵等。此外,上述实施方式涉及使用定量式泵的示例,但还可以使用可变量式泵。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将本发明涉及的油供给装置1应用于自动变速器3的示例,但油供给装置1不限于本申请,并还可以应用于大体上包括以下部分的动力传递装置(例如,车辆的手动变速装置):需要一定量的油用于润滑和冷却的部分和需要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油压以使阀工作的部分。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将本发明涉及的油供给装置1应用于设置有作为驱动源的发动机E的行进驱动机构2的示例,但本发明涉及的油供给装置1还可以应用于例如设置有作为驱动源的电动马达的行进驱动机构。
上述实施方式涉及包括多个变速齿轮系的自动变速机构6,其中多个变速齿轮系包括行星齿轮机构,但油供给装置1还可以应用于例如包括带式无级变速器的自动变速器,其中带式无级变速器包括卷绕在一对带轮之间的带。此外,油供给装置1还可以应用于包括平行轴式自动变速机构的自动变速器。
附图标记说明
1 油供给装置(流体供给装置)
2 行进驱动机构(驱动机构)
3 自动变速器(驱动装置)
5 主泵(第一供给泵)
6 自动变速机构(第一供给对象部)
7 液压控制阀(第二供给对象部)
11 辅泵(第二供给泵)
12 马达控制器(马达驱动控制部件)
15 止回阀
25 旁路油通路(迂回供给通路)
30 开闭阀(流路开闭部件)
E 发动机(驱动源)
M 电动马达
Claims (3)
1.一种流体供给装置,所述流体供给装置用于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源和由所述驱动源驱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供给对象部和第二供给对象部,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需要供给与所述驱动源的驱动对应的量的流体,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需要供给处于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的流体,所述流体供给装置将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和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所述流体供给装置包括:
第一供给泵,所述第一供给泵由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第一供给泵能够将排出的流体供给到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和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
电动马达;
第二供给泵,所述第二供给泵由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所述第二供给泵使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而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和
马达驱动控制部件,所述马达驱动控制部件用于基于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并向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来控制所述电动马达的驱动,
其中,所述马达驱动控制部件被构造成以如下方式实施控制:
当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并向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小于所述规定压力时,通过所述电动马达来驱动所述第二供给泵,以通过使用所述第二供给泵来使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的一部分的压力上升到所述规定压力或更大压力而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并且
当向所述第一供给对象部供给的流体的压力等于或大于所述规定压力时,停止所述电动马达对所述第二供给泵的驱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旁路供给通路,通过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通过绕过所述第二供给泵而被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
其中所述旁路供给通路设置有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允许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经由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但限制流体沿相反的方向流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旁路供给通路,通过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从所述第一供给泵排出的流体通过绕过所述第二供给泵而被供给到所述第二供给对象部,
其中所述旁路供给通路设置有用于开闭所述旁路供给通路的流路开闭部件,并且
所述流路开闭部件被以如下方式构造:当所述电动马达驱动时关闭所述旁路供给通路,且当所述电动马达停止时打开所述旁路供给通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2/008051 WO2014097345A1 (ja) | 2012-12-17 | 2012-12-17 | 流体供給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70819A true CN104870819A (zh) | 2015-08-26 |
Family
ID=509777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80077770.5A Pending CN104870819A (zh) | 2012-12-17 | 2012-12-17 | 流体供给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777828B2 (zh) |
EP (1) | EP2933491B1 (zh) |
JP (1) | JP6130860B2 (zh) |
KR (1) | KR102046680B1 (zh) |
CN (1) | CN104870819A (zh) |
WO (1) | WO2014097345A1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6602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9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8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10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5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10778702A (zh) * | 2018-07-26 | 2020-02-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变速器的油压电路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AU2013338541B2 (en) * | 2012-10-31 | 2016-04-28 | Allison Transmission, Inc. |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hydraulic pressurization system of a transmission |
CN106494387B (zh) * | 2015-09-06 | 2020-03-17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变速箱辅助油泵系统及启动方法 |
JP6599410B2 (ja) * | 2017-08-10 | 2019-10-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油圧制御装置 |
CN111556939B (zh) * | 2017-12-21 | 2021-08-17 | 沃尔沃卡车集团 | 辅助变速器制动器装置 |
WO2020250694A1 (ja) * | 2019-06-13 | 2020-12-17 | ジヤトコ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および動力伝達装置の製造方法 |
JP7049301B2 (ja) * | 2019-10-10 | 2022-04-0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電力供給制御装置 |
KR20210089482A (ko) * | 2020-01-08 | 2021-07-16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자동변속기의 유압공급시스템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62649C (zh) | 2003-02-28 | 2009-11-25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发动机供油装置 |
JP4300487B2 (ja) | 2003-02-28 | 2009-07-22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エンジンの油供給装置 |
JP4299068B2 (ja) | 2003-07-14 | 2009-07-22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電動オイルポンプ機能拡大型車輌用変速駆動装置 |
CN100593657C (zh) * | 2004-08-13 | 2010-03-10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 具有一组液压泵的无级变速器 |
JP3921218B2 (ja) | 2004-11-25 | 2007-05-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
US7516807B2 (en) * | 2006-02-03 | 2009-04-14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 Dual-pump fluid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
JP2008180302A (ja) * | 2007-01-25 | 2008-08-07 | Nachi Fujikoshi Corp | 車両用自動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
JP5012322B2 (ja) * | 2007-08-27 | 2012-08-29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自動変速機における作動油供給装置 |
JP5012667B2 (ja) | 2008-05-29 | 2012-08-29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動力伝達装置 |
DE102008040667A1 (de) * | 2008-07-24 | 2010-01-28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Hydrauliksystem einer Getriebeeinrichtung mit einer Getriebehauptpumpe und einer Zusatzpumpe |
CN102059942B (zh) | 2009-11-11 | 2013-05-29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JP5446809B2 (ja) * | 2009-12-09 | 2014-03-19 |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 自動変速機用油圧制御装置 |
KR20120037623A (ko) * | 2010-10-12 | 2012-04-20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변속기의 오일공급시스템 |
-
2012
- 2012-12-17 US US14/651,802 patent/US9777828B2/en active Active
- 2012-12-17 CN CN201280077770.5A patent/CN104870819A/zh active Pending
- 2012-12-17 EP EP12890275.6A patent/EP2933491B1/en active Active
- 2012-12-17 WO PCT/JP2012/008051 patent/WO201409734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2-12-17 KR KR1020157015507A patent/KR102046680B1/ko active Active
- 2012-12-17 JP JP2014552746A patent/JP6130860B2/ja active Active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86602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9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8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10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5A (zh) * | 2017-08-10 | 2019-02-26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5B (zh) * | 2017-08-10 | 2019-09-27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09386609B (zh) * | 2017-08-10 | 2020-07-24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液压控制装置 |
CN110778702A (zh) * | 2018-07-26 | 2020-02-1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变速器的油压电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14097345A1 (ja) | 2014-06-26 |
JP6130860B2 (ja) | 2017-05-17 |
JPWO2014097345A1 (ja) | 2017-01-12 |
EP2933491A1 (en) | 2015-10-21 |
US20150316144A1 (en) | 2015-11-05 |
US9777828B2 (en) | 2017-10-03 |
KR102046680B1 (ko) | 2019-11-19 |
EP2933491A4 (en) | 2016-08-31 |
KR20150094632A (ko) | 2015-08-19 |
EP2933491B1 (en) | 2019-08-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70819A (zh) | 流体供给装置 | |
JP5440714B2 (ja) | 蓄圧器を備えた油圧制御装置 | |
KR101750642B1 (ko) | 오일 공급 장치 | |
JP6427471B2 (ja) | 油圧回路及びその制御装置 | |
JP6130688B2 (ja) | 自動変速機の油圧供給装置 | |
JP5053970B2 (ja) |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ポンプ装置 | |
JP5742708B2 (ja) | 油圧制御装置及び車両制御装置 | |
JP4333390B2 (ja) | 無段変速機の油圧制御装置 | |
JP5772413B2 (ja) | 自動変速機用油圧制御装置 | |
CN108779851B (zh) | 油压控制装置 | |
JP4385752B2 (ja) | 変速機の潤滑装置 | |
JP6190858B2 (ja) | 油圧回路の制御装置 | |
JP3885636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油圧供給装置 | |
JP2018035900A (ja) | 油圧制御装置 | |
EP2677210B1 (en) | Gearbox hydraulic circuit | |
JP2018146019A (ja) | 油供給装置 | |
JP5088102B2 (ja) | オイル潤滑装置 | |
CN103216445B (zh) | 可变容量泵的运转状态切换装置 | |
CN103216444B (zh) | 可变容量泵的运转状态切换装置 | |
CN104854378A (zh) | 油压控制装置 | |
CN112648368A (zh) | 无级变速机的油压控制装置 | |
JP2021116696A (ja) | ポンプ、油圧制御装置及び油圧制御方法 | |
JP2019148284A (ja) | 油供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