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60166B - 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60166B CN104860166B CN201410067670.5A CN201410067670A CN104860166B CN 104860166 B CN104860166 B CN 104860166B CN 201410067670 A CN201410067670 A CN 201410067670A CN 104860166 B CN104860166 B CN 1048601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etching assembly
- flat stretching
- flat
- elevator system
- suspension arrangem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由多根相互独立的张力元件和弹性包覆层构成,弹性包覆层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根张力元件包覆于其内部;扁平拉伸组件在其与牵引滑轮接触的被牵引表面上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所述牵引滑轮的牵引表面上具有多个周向延伸的圆弧凹槽,圆弧凹槽分别与扁平拉伸组件上的圆弧形肋条相对齐并接合;所述反绳滑轮具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鼓形轮廓;每个鼓形轮廓表面光滑,且与一根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表面的相对面接合。本发明通过扁平拉伸组件牵引表面纵向延伸的凸起肋条与牵引滑轮上对应的凹槽接合后可以对扁平拉伸组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机系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升降机系统的悬挂装置承载元件可以被设计成由内部张力元件和外层弹性材料包覆层构成的扁平拉伸组件。这样做的优点是在保证强度的情况下,降低了张力元件的直径,从而减小升降机系统中牵引滑轮的直径。而牵引滑轮直径的减小可以直接降低驱动电机的输出力矩并减小其体积,使升降机系统的布置更灵活、更经济。为了更进一步体现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优势,升降机系统通常采用2:1绕法进一步降低驱动电机的输出力矩,减小驱动电机的体积。
中国专利ZL99803364.2公开了几种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布置方式,其中一种2:1绕法的升降机系统如图1所示,曳引式升降机系统10包括轿厢12和与之对应的对重13,轿厢12和对重13分别通过反绳滑轮18、19及导向滑轮20悬挂于扁平拉伸组件14上;扁平拉伸组件14的两端15、16相对于空间固定;驱动主机11通过牵引滑轮17带动扁平拉伸组件14运动,完成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其中牵引滑轮17与扁平拉伸组件14的被牵引表面接合,反绳滑轮18、19与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表面的相对(背)面接合。该专利中公开的扁平拉伸组件14截面呈矩形,且表面平滑,在宽度方向上无纵向延伸的凸起或凹槽;同样,牵引滑轮17和反绳滑轮18、19的表面上也无周向延伸的凹槽或凸起。由于没有槽形啮合的影响,牵引滑轮17与扁平拉伸组件14的接合是否能提供足够的牵引(摩擦)力值得怀疑。此外,由于扁平拉伸组件14在宽度方向上无纵向延伸的凸起或凹槽,为了在牵引滑轮17和反绳滑轮18、19上对扁平拉伸组件14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防止扁平拉伸组件14的侧部与滑轮轴肩碰擦出现磨损,滑轮必须采用鼓形轮廓面以保持扁平拉伸组件14与滑轮接合时的对中性;由此带来了扁平拉伸组件14与滑轮,特别是反绳滑轮18、19的鼓形轮廓面接合时在扁平拉伸组件14的背面(接合面的相对面)上出现宽度方向上的拉伸问题。
中国专利ZL02822940.1和ZL200410098254.8公开的扁平拉伸组件结构和升降机系统布置方案有效解决了以上问题。其扁平拉伸组件的被牵引表面具有若干纵向延伸的三角形或楔形凸起肋条;与牵引滑轮上对应的三角形或楔形凹槽对应接合后在提供扁平拉伸组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接合时的牵引(摩擦)力。
为了解决扁平拉伸组件在2:1绕法的升降机系统中与轿厢和对重侧的反绳滑轮接合时在其宽度方向上限制移动的问题,中国专利ZL02822940.1公开了一种悬挂装置的布置方式。如图2所示,曳引式升降机系统21包括轿厢22和与之对应的对重23,轿厢22和对重23分别通过反绳滑轮28、29及定滑轮31悬挂于扁平拉伸组件24上;扁平拉伸组件24的两端25、26相对于空间固定;驱动主机30通过牵引滑轮27带动扁平拉伸组件24运动,完成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轿厢22和对重23上的反绳滑轮28、29与扁平拉伸组件24的被牵引面接合,同牵引滑轮27一样,利用滑轮表面周向分布的三角形或楔形凹槽对应扁平拉伸组件24上纵向延伸的三角形或楔形凸起肋条对扁平拉伸组件24与滑轮接合时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中国专利ZL200410098254.8也公开了一种悬挂装置的布置方式。如图3所示,曳引式升降机系统35包括轿厢42和与之对应的对重43,轿厢42和对重43分别通过反绳滑轮48、49悬挂于扁平拉伸组件44上;扁平拉伸组件44的两端45、46相对于空间固定;驱动主机41通过牵引滑轮47带动扁平拉伸组件44运动,完成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在牵引滑轮47与轿厢侧反绳滑轮48之间的区域40,扁平拉伸组件44存在180°的扭转,所以轿厢42和对重43上的反绳滑轮48、49都与扁平拉伸组件44的被牵引面接合,同牵引滑轮47一样,利用滑轮表面周向分布的三角形或楔形凹槽对应扁平拉伸组件44上纵向延伸的三角形或楔形凸起肋条对扁平拉伸组件44与滑轮接合时在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
以上两个专利公开的升降机系统布置方式都有效解决了扁平拉伸组件在与牵引滑轮及反绳滑轮接合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限制问题,但是同时却带来了新的问题,中国专利ZL02822940.1中,为了使扁平拉伸组件24的牵引面与轿厢侧反绳滑轮28接合,必须在升降机安装空间的顶部布置定滑轮31,这影响了扁平拉伸组件24在牵引滑轮27上的包角,使扁平拉伸组件24与牵引滑轮27因在接合时存在凸起肋条与凹槽的配对而增加的牵引(摩擦)力优势消失殆尽。此外这种布置方式也严重影响了空间的利用率,特别在无机房升降机领域,这种布置方式由于成本和空间利用率的原因明显缺乏竞争力。中国专利ZL200410098254.8中,为了使扁平拉伸组件44的牵引面与轿厢侧反绳滑轮48接合,扁平拉伸组件44必须在牵引滑轮47和轿厢侧反绳滑轮48之间有一个180°的扭转,这会严重影响到扁平拉伸组件内部张力元件的承载分布,最终缩短扁平拉伸组件的使用寿命。
此外,以上两个专利公开的升降机系统布置方式还忽略了一个问题,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通常固定于建筑物或连接于建筑物的框架上,所以其安装的水平度是可以得到保证的,但是在升降机运行过程中,其轿厢与对重处于运动状态,其姿态受到限定其位置的导轨安装精度的影响,特别是轿厢的运动状态还受到其载荷重心变化的影响,所以并不能保证反绳滑轮始终处于水平位置。如果不处于水平状态的滑轮仍利用其表面周向分布的凹槽对应扁平拉伸组件上纵向延伸的肋条对扁平拉伸组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很容易造成扁平拉伸组件表面包覆材料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并造成不允许出现的磨损或破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它可以保证扁平拉伸组件与系统的牵引滑轮及反绳滑轮都有理想的接合工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包括一个轿厢和与之对应的对重,至少一根作为悬挂装置的扁平拉伸组件和用于驱动升降机运行的驱动主机;所述轿厢和对重分别通过反绳滑轮悬挂于扁平拉伸组件上;所述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通过牵引滑轮带动扁平拉伸组件运动,完成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由多根相互独立的张力元件和弹性包覆层构成,弹性包覆层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根张力元件包覆于其内部;所述扁平拉伸组件在其与牵引滑轮接触的被牵引表面上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所述牵引滑轮的牵引表面上具有多个周向延伸的圆弧凹槽,圆弧凹槽分别与扁平拉伸组件上的圆弧形肋条相对齐并接合,传递牵引力;所述反绳滑轮具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鼓形轮廓;每个鼓形轮廓表面光滑,且与一根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表面的相对面接合。
优选的,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圆弧半径的105~120%。
优选的,所述张力元件是高强度钢丝或由高强度钢丝捻制而成的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张力元件是一种合成纤维丝或由合成纤维丝捻制而成的芯绳。
优选的,所述合成纤维丝为尼龙或凯夫拉材料。
优选的,所述弹性包覆层的材料是橡胶或聚氨酯。
优选的,所述弹性包覆层的材料是抗拉强度等级大于40MPa,邵氏硬度90~94的聚氨酯材料。
优选的,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圆弧半径的110~112%。
优选的,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与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之间存在空隙。
优选的,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处的弹性包覆层的厚度为所述张力元件的直径的20~50%。
优选的,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深度不超过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高度的90%。
优选的,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深度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高度的75~80%。
优选的,所述反绳滑轮的鼓形轮廓的半径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宽度的8~30倍范围以内。
优选的,所述扁平拉伸组件在其与牵引滑轮接触的被牵引表面的相对面上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为无齿轮电动机。
优选的,所述牵引滑轮是所述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的主轴的一部分。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扁平拉伸组件牵引表面纵向延伸的凸起肋条与牵引滑轮上对应的凹槽接合后可以对扁平拉伸组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接合时的牵引(摩擦)力。
本发明所使用的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表面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状肋条,采用这种结构的扁平拉伸组件所带来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现在常用的制造扁平拉伸组件工艺是通过在内部张力元件外部浇铸弹性材料,然后利用压模成型的方法加工得到扁平拉伸组件;扁平拉伸组件内部的张力元件多采用易加工、成本相对较低的圆形丝或绳结构;所以从简化生产工艺和保证尺寸精度为目的,本发明中扁平拉伸组件表面选择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外形轮廓相似的纵向延伸圆弧状肋条是最经济、成熟的方案;
2、扁平拉伸组件与滑轮接合时包覆在内部张力元件周围的弹性材料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可以减小作用在张力元件上的面压,所以对包覆在张力元件周围的弹性材料厚度必须有最低要求;本发明中的扁平拉伸组件在被牵引面采用纵向延伸的圆弧状肋条,可以在尽可能少得使用弹性材料情况下满足对弹性材料厚度的要求,减少了扁平拉伸组件的成本和单位质量;
3、本发明的圆弧形轮廓上无尖角,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接合时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可以有效避免扁平拉伸组件包覆的弹性材料出现开裂、老化等失效情况。
本发明的反绳滑轮具有若干个轴向的鼓形轮廓,每个鼓形轮廓表面光滑,且与一根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表面的相对(背)面接合,通过鼓形轮廓的对中性对扁平拉伸组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这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本发明通过鼓形轮廓的对中性对扁平拉伸组件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由于没有肋条与槽形的直接接触限制,可以避免因反绳滑轮不处于水平位置时可能对扁平拉伸组件表面包覆材料造成的磨损或破坏;
2、本发明的扁平拉伸组件是被牵引表面的相对(背)面与反绳滑轮接合,所以升降机系统布置简单,无须布置额外的卷绕定滑轮或将扁平拉伸组件扭转180°;
3、相较于已公开的横截面是矩形的扁平拉伸组件与具有鼓形轮廓滑轮接合的示例,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有效减小扁平拉伸组件在与鼓形轮廓反绳滑轮接合时其接合面的相对(背)面,也就是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面上出现的宽度方向上的应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另一种现有技术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三种现有技术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中所使用的扁平拉伸组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的接合情况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的接合时无载荷作用下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扁平拉伸组件与反绳滑轮的接合情况的示意图;
图8是现有技术的扁平拉伸组件与反绳滑轮的接合情况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扁平拉伸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是采用本发明牵引滑轮的升降机驱动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10为曳引式升降机系统, 11为驱动主机,
12为轿厢, 13为对重,
14为扁平拉伸组件, 15、16为扁平拉伸组件的两端,
17为牵引滑轮, 18、19为反绳滑轮,
20为导向滑轮, 21为曳引式升降机系统,
22为轿厢, 23为对重,
24为扁平拉伸组件, 25、26为扁平拉伸组件的两端,
27为牵引滑轮, 28、29为反绳滑轮,
30为驱动主机, 31为定滑轮,
35为曳引式升降机系统,
40为牵引滑轮与轿厢侧反绳滑轮之间的区域,
41为驱动主机, 42为轿厢,
43为对重, 44为扁平拉伸组件,
45、46为扁平拉伸组件的两端, 47为牵引滑轮,
48、49为反绳滑轮, 50为扁平拉伸组件,
51为张力元件, 52为弹性包覆层,
53为圆弧形肋条, 54为圆弧形肋条的底部,
55为牵引滑轮, 56为牵引表面,
57为圆弧凹槽, 58为被牵引表面,
59为被牵引表面的相对(背)面, 60为牵引滑轮,
61为圆弧凹槽, 62为圆弧凹槽的槽尖,
63为圆弧凹槽与圆弧形肋条之间的空隙,
66为圆弧形肋条的高度, 67为圆弧凹槽的深度,
70为反绳滑轮, 71为鼓形轮廓,
80为扁平拉伸组件,
81为扁平拉伸组件牵引表面, 82为张力元件顶部区域,
90为扁平拉伸组件,
91为张力元件, 92为弹性包覆层,
93为圆弧形肋条, 94为与牵引表面相对的表面,
100为电动机, 101为牵引滑轮,
102为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所使用的扁平拉伸组件50如图4所示,由多根相互独立的圆形张力元件(例如钢芯钢丝绳)51和弹性包覆层52构成;弹性包覆层52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根圆形张力元件51包覆于其内部;弹性包覆层52的外表面在宽度方向上形成有多条圆弧形肋条53,圆弧形肋条53沿扁平拉伸组件50的长度方向(即纵向)延伸;圆弧形肋条53与弹性包覆层52内部的圆形张力元件51一一对齐;弹性包覆层52的外表面是其内部圆形张力元件51的轮廓的延伸。
扁平拉伸组件50可以通过直接在张力元件51的外部浇铸弹性材料,然后压模成型的方法加工得到;带来的优势是便于控制张力元件51的距离和弹性包覆层52外表面的尺寸精度,加工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扁平拉伸组件50与牵引滑轮55相接合的状态如图5所示,牵引滑轮55的牵引表面56具有周向延伸的多个圆弧凹槽57,牵引滑轮55的圆弧凹槽57与扁平拉伸组件50上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53相互对齐啮合,可以对扁平拉伸组件50在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加扁平拉伸组件50与牵引滑轮55接合时的牵引(摩擦)力。
图6是图5情况的一个优选示例,其中扁平拉伸组件50是由多根张力元件51和弹性包覆层52构成,且张力元件51均位于弹性包覆层52内部,扁平拉伸组件50表面具有多条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53;张力元件51可以是高强度钢丝(绳)或合成纤维(绳),弹性包覆层52通常可以使用橡胶或聚氨酯材料制造得到;
本发明的扁平拉伸组件内部张力元件不局限于金属材料,例如高强度钢丝或由高强度钢丝捻制而成的钢丝绳,也可以是合成纤维丝或由合成纤维丝捻制而成的芯绳,例如尼龙或凯夫拉材料;同样,扁平拉伸组件的包覆层材料也不局限于常用的橡胶或聚氨酯材料。
本优选示例中的牵引滑轮60的牵引表面上有与圆弧形肋条53相对齐且周向延伸的圆弧凹槽61;这些圆弧凹槽61的圆弧半径尺寸在扁平拉伸组件50的圆弧形肋条53的圆弧半径的105~120%范围以内;这些圆弧凹槽61与扁平拉伸组件50上的圆弧形肋条53相互对齐啮合,并且在圆弧凹槽61与圆弧形肋条53之间存在空隙63。
在正常工作情况,扁平拉伸组件50会受到纵向载荷作用,由于扁平拉伸组件50主要依靠内部的张力元件51承受纵向载荷,所以当牵引滑轮60与扁平拉伸组件50相接合时,扁平拉伸组件50内部的张力元件51在其承载的载荷作用下会有向牵引滑轮60表面的圆弧凹槽61底部运动的趋势,挤压张力元件51与牵引滑轮60表面的圆弧凹槽61底部之间,也就是扁平拉伸组件50上圆弧形肋条53顶部区域的弹性包覆材料并使之产生变形;该区域的弹性包覆材料受挤压变形后会产生向扁平拉伸组件50上圆弧形肋条53两侧内应力较小区域的弹性包覆材料挤压和运动的趋势;由于本发明升降机系统的牵引滑轮60表面的圆弧凹槽61的圆弧半径尺寸是扁平拉伸组件50圆弧形肋条53圆弧半径的105~120%,因此在无载荷状态下圆弧凹槽61与圆弧形肋条53啮合时存在的空隙63为有载荷作用时圆弧形肋条53两侧弹性包覆材料因受挤压产生的变形和运动趋势提供了空间,解决了扁平拉伸组件表面包覆的弹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会发生一定变形的问题,可以有效减小圆弧形肋条53两侧的弹性包覆材料所受到的压力,从而在保证牵引能力的同时使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之间的面压均匀分布,达到最理想的接合效果。
在图6中还公开了另一个优选实施例。扁平拉伸组件50上无载荷时,本发明升降机系统的牵引滑轮60表面的圆弧凹槽61的深度67不超过扁平拉伸组件50圆弧形肋条53的高度66的90%;以上带来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避免有载荷状态下,因扁平拉伸组件50包覆的弹性包覆材料受外力作用变形后可能造成的扁平拉伸组件50圆弧形肋条53的底部54与牵引滑轮60表面的圆弧凹槽61的槽尖62接触碰擦所引起的磨损问题和风险。
优选地,扁平拉伸组件表面圆弧形肋条53处包覆的弹性材料厚度65在内部张力元件51的直径20~50%范围内,弹性包覆层52选用抗拉强度等级大于40MPa,邵氏硬度达到90~94的聚氨酯材料时,本发明牵引滑轮60表面圆弧凹槽61的圆弧半径优选控制在扁平拉伸组件圆弧形肋条53圆弧半径的110~112%,能够使扁平拉伸组件与本发明牵引滑轮之间的面压均匀分布,达到最理想的啮合效果;圆弧凹槽61的深度67优选在扁平拉伸组件圆弧形肋条高度66的75~80%范围以内,此时能够完全规避牵引滑轮表面圆弧凹槽61的槽尖62与扁平拉伸组件圆弧形肋条53底部的包覆层接触碰擦并引起磨损的风险。
如图7所示,反绳滑轮70具有若干个轴向的鼓形轮廓71,每个鼓形轮廓71表面光滑,且与一根扁平拉伸组件50接合;扁平拉伸组件50与反绳滑轮70接合的面是被牵引表面58的相对(背)面59;这样带来的好处是,由于不同于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接合时通过肋条与槽形的直接接触的方式对扁平拉伸组件进行导向,采用鼓形轮廓对中可以避免因反绳滑轮70不处于水平位置所造成的扁平拉伸组件50受到横向载荷所引起的表面包覆材料磨损或破坏;优选的,以上反绳滑轮70的鼓形轮廓71的半径在扁平拉伸组件50宽度的8~30倍范围以内;鼓形轮廓半径过大会影响到扁平拉伸组件与反绳滑轮接合时的对中性能;而鼓形轮廓半径过小则会严重影响扁平拉伸组件内部张力元件的承载分布,同时增大扁平拉伸组件在与鼓形轮廓反绳滑轮接合面的相对(背)面,也就是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面上的宽度方向上的应力;本发明的取值可以在保持对中性能的同时不显著影响扁平拉伸组件内部张力元件的承载分布;
本发明升降机系统的另一个优点也可以通过下述进行说明;在图7的实施例中,由于反绳滑轮70的鼓形轮廓71,当扁平拉伸组件50与反绳滑轮70接合时,扁平拉伸组件50会顺应鼓形轮廓71向被牵引表面58拱起,被牵引表面58的弹性包覆材料因拱起变形产生横向拉伸应力;由于扁平拉伸组件50的被牵引面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51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53,弹性包覆材料的变形会集中在圆弧形肋条53的底部区域54。
而在图8中,同样采用具有鼓形轮廓71的反绳滑轮70与本发明之外的横截面呈矩形的扁平拉伸组件80接合的情况,弹性包覆材料因鼓形轮廓71产生的变形会使应力集中在牵引表面81上的张力元件顶部区域82;当上述图7与图8中的扁平拉伸组件分别与对应牵引滑轮接合时,以下问题就会出现;在图7中的本发明升降机系统扁平拉伸组件与牵引滑轮接合时(参考图6),如采用前述的优选实施例,可以完全避免扁平拉伸组件圆弧形肋条53底部54与牵引滑轮圆弧凹槽61的槽尖62接触碰擦,避免弹性包覆材料在圆弧形肋条53的底部54区域出现正应力和纵向的拉伸应力(来自牵引力);而图8中本发明之外的横截面呈矩形的扁平拉伸组件80与对应的具有鼓形轮廓的牵引滑轮接合时(由于扁平拉伸组件80表面无肋条或凹槽,为了对其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进行限制,牵引滑轮必须具有鼓形轮廓),扁平拉伸组件牵引表面81上的张力元件顶部区域82处的弹性包覆材料会受到承载张力元件所需的正应力和传递牵引力所需的纵向的拉伸应力,其寿命也会因受到接合牵引滑轮和反绳滑轮时所产生的交替应力影响而显著缩短。
图9是本发明升降机系统中扁平拉伸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扁平拉伸组件90同样由多根张力元件91和弹性包覆层92构成,且张力元件91均位于弹性包覆层92内部,扁平拉伸组件90与牵引滑轮接合的牵引表面具有多条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93;与牵引表面相对的表面94是一无纵向延伸凹槽或凸起的平面,与具有鼓形轮廓的反绳滑轮接合。与前述图4中的扁平拉伸组件50相比,在相同厚度的情况下,扁平拉伸组件90会消耗较多的弹性包覆材料,但是可以简化生产工艺和牵引表面相对表面94的尺寸精度要求。
图10是本发明公开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图10中的电动机100作为一种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与承载升降机轿厢和对重的扁平拉伸组件接合,并通过驱动扁平拉伸组件带动升降机轿厢运动;电动机100上有牵引滑轮101,牵引滑轮101表面的圆弧凹槽与扁平拉伸组件表面的圆弧形肋条相互对齐啮合,传递牵引力;牵引滑轮表面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在扁平拉伸组件圆弧形肋条圆弧半径的105~120%范围以内;电动机100还具有如下特征:电动机100是一种无齿轮电动机,其主轴102和牵引滑轮101是一体的,即牵引滑轮101是主轴102的一部分,是直接在主轴上机械加工得到的。
以上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做出许多变化和改进,这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6)
1.一种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包括:
一个轿厢和与之对应的对重,至少一根作为悬挂装置的扁平拉伸组件和用于驱动升降机运行的驱动主机;
所述轿厢和对重分别通过反绳滑轮悬挂于扁平拉伸组件上;
所述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通过牵引滑轮带动扁平拉伸组件运动,完成升降机的上升与下降;其特征在于:
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由多根相互独立的张力元件和弹性包覆层构成,弹性包覆层将沿宽度方向排列的多根张力元件包覆于其内部;所述扁平拉伸组件在其与牵引滑轮接触的被牵引表面上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
所述牵引滑轮的牵引表面上具有多个周向延伸的圆弧凹槽,圆弧凹槽分别与扁平拉伸组件上的圆弧形肋条相对齐并接合,传递牵引力;
所述反绳滑轮具有多个轴向延伸的鼓形轮廓;每个鼓形轮廓表面光滑,且与一根扁平拉伸组件被牵引表面的相对面接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圆弧半径的105~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元件是高强度钢丝或由高强度钢丝捻制而成的钢丝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元件是一种合成纤维丝或由合成纤维丝捻制而成的芯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丝为尼龙或凯夫拉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包覆层的材料是橡胶或聚氨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包覆层的材料是抗拉强度等级大于40MPa,邵氏硬度90~94的聚氨酯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圆弧半径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圆弧半径的110~11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与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之间存在空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处的弹性包覆层的厚度为所述张力元件的直径的20~5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深度不超过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高度的9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的圆弧凹槽的深度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圆弧形肋条的高度的75~80%。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绳滑轮的鼓形轮廓的半径为所述扁平拉伸组件的宽度的8~30倍范围以内。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平拉伸组件在其与牵引滑轮接触的被牵引表面的相对面上具有与内部张力元件一一对齐的纵向延伸的圆弧形肋条。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为无齿轮电动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滑轮是所述升降机系统的驱动主机的主轴的一部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7670.5A CN104860166B (zh) | 2014-02-26 | 2014-02-26 | 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067670.5A CN104860166B (zh) | 2014-02-26 | 2014-02-26 | 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0166A CN104860166A (zh) | 2015-08-26 |
CN104860166B true CN104860166B (zh) | 2017-09-29 |
Family
ID=539064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067670.5A Active CN104860166B (zh) | 2014-02-26 | 2014-02-26 | 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601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591186B2 (en) * | 2018-08-06 | 2023-02-2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Belt with layered load bearing elements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1768A (zh) * | 1998-12-22 | 2002-01-16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电梯的拉力构件 |
CN1589229A (zh) * | 2001-11-23 | 2005-03-0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系统 |
CN1902119A (zh) * | 2004-01-06 | 2007-01-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 |
CN1935616A (zh) * | 2005-09-20 | 2007-03-28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驱动带轮和平带状悬挂装置的电梯设备 |
CN101153469A (zh) * | 2006-09-29 | 2008-04-0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抗拉载体的扁平带状支撑和驱动装置 |
CN101349023A (zh) * | 2008-08-27 | 2009-01-21 | 葛文国 | 升降电梯曳引带及传动方法 |
CN102264623A (zh) * | 2008-12-22 | 2011-11-30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承载机构、用于此类承载机构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此类电梯承载机构的电梯设备 |
-
2014
- 2014-02-26 CN CN201410067670.5A patent/CN104860166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31768A (zh) * | 1998-12-22 | 2002-01-16 | 奥蒂斯电梯公司 | 电梯的拉力构件 |
CN1589229A (zh) * | 2001-11-23 | 2005-03-0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系统 |
CN1902119A (zh) * | 2004-01-06 | 2007-01-24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设备 |
CN1935616A (zh) * | 2005-09-20 | 2007-03-28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驱动带轮和平带状悬挂装置的电梯设备 |
CN101153469A (zh) * | 2006-09-29 | 2008-04-02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具有抗拉载体的扁平带状支撑和驱动装置 |
CN101349023A (zh) * | 2008-08-27 | 2009-01-21 | 葛文国 | 升降电梯曳引带及传动方法 |
CN102264623A (zh) * | 2008-12-22 | 2011-11-30 |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 电梯承载机构、用于此类承载机构的制造方法以及具有此类电梯承载机构的电梯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60166A (zh) | 2015-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329273C (zh) | 带有位于顶部的驱动电机的电梯系统 | |
JP4763127B2 (ja) | エレベータ用引張り部材 | |
CN1902119B (zh) | 电梯设备 | |
US11247870B2 (en) | Rope,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 |
CN1388844A (zh) | 缆索及采用这种缆索的电梯 | |
US11427440B2 (en) | Elevator rope, elevator arrangement and elevator | |
CN104192673A (zh) | 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 | |
CN104192675B (zh) | 一种电梯曳引悬挂系统 | |
CN104860166B (zh) | 使用扁平拉伸组件作为悬挂装置的升降机系统 | |
CN103917472A (zh) | 电梯系统牵引带 | |
EP3126277B1 (en) | Grooved belt for elevator system | |
CN205555824U (zh) | 一种曳引悬挂电梯 | |
CN203333119U (zh) | 牵引绳电梯 | |
CN108861955A (zh) | 电梯系统的曳引带及其带轮和采用该曳引带及带轮的电梯 | |
JP6511232B2 (ja) | エレベータ | |
CN207108198U (zh) | 一种强制式驱动别墅电梯 | |
JP2009167544A (ja) | ワイヤロープ | |
CN105645220A (zh) | 一种曳引式电梯 | |
CN101318604A (zh) | 电梯导向绳 | |
CN204572917U (zh) | 一种承载体及使用该承载体的电梯用绳索 | |
CN203333104U (zh) | 牵引绳电梯 | |
CN205739978U (zh) | 一种电梯 | |
CN103925335A (zh) | 电梯用提升钢带以及包含该提升钢带的电梯提升系统 | |
EP2511219A1 (en) | Rope for elevator | |
CN203880010U (zh) | 电梯用提升钢带以及包含该提升钢带的电梯提升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