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848833B -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848833B CN104848833B CN201410738290.XA CN201410738290A CN104848833B CN 104848833 B CN104848833 B CN 104848833B CN 201410738290 A CN201410738290 A CN 201410738290A CN 104848833 B CN104848833 B CN 10484883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ser tracker
- electronic theodolite
- coordinate system
- prism
- theodoli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1/00—Measuring angles
- G01C1/02—Theodoli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建立电子经纬仪、棱镜和激光跟踪仪各自的坐标系,将棱镜坐标系引入到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内,进而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将棱镜坐标系引入到激光跟踪仪坐标系的方法,并进一步建立起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的变换关系,实现联合测量;本发明简单易实现,效率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接触式测量技术领域,具体地来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棱镜和靶球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飞机、火箭、卫星等航空航天类产品的装配过程中,通常需要完成大量且复杂的测量工作。目前,以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为代表的非接触式测量手段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电子经纬仪基于前方交会的原理,具有极高的角度测量精度。激光跟踪仪则是利用激光测距技术,对空间目标进行实时跟踪和测量。
在使用经纬仪完成航空航天产品的装配精度测量中,棱镜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辅助工具。其一般采用石英晶体或金属制作,表面镀有反射膜,制造精度高,相邻两个面垂直度约1″~3″,通过被用作参考坐标基准,也可固定于某部件,用作定向和定位测量的辅助测量基准。
靶球是激光跟踪仪测量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关键零件,具有极高的制造精度。其采用三个正交的平面镜作为逆反镜组,可以将入射光平行射出,通过调整激光束使入射光和出射光重合,即光线通过三个反射镜的交点,也就是靶球的中心,再根据激光测距的方法即可得到靶球中心的位置。
目前,基于棱镜坐标系的经纬仪测量和基于激光测距的激光跟踪仪测量虽能解决一定的工程问题,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空间结构复杂、测量项目多的航天器产品测量,单一的测量方法独立工作时仍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方法,以将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测量坐标系建立关系进而组成联合测量系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将棱镜坐标系转移到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内,提供了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建立电子经纬仪、棱镜和激光跟踪仪各自的坐标系,将棱镜坐标系引入到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内,进而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优选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分别定义棱镜和电子经纬仪的本体坐标系;
步骤2:调整激光跟踪仪测量基准为大地水平,并定义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
步骤3:使用电子经纬仪对棱镜镜面进行准直计算;
步骤4:利用电子经纬仪调整激光跟踪仪靶球至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内;
步骤5:使用激光跟踪仪解算步骤4中得到的激光跟踪仪靶球的方位;
步骤6:使用激光跟踪仪将激光跟踪仪靶球方位投影到水平面上,拟合成直线后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引入到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内,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为电子经纬仪的俯仰平面。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
定义棱镜坐标系的方法为:按右手法则,定义棱镜相邻三个垂直面的法线方向分别为+X、+Y、+Z轴,然后进行正交化修正;
定义电子经纬仪坐标系的方法为:定义电子经纬仪竖直方向为+Z轴,电子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方向为+X轴,+Y轴由右手法则确定。
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将激光跟踪仪Z轴调整至垂直于大地水平,其余轴通过激光跟踪仪本身定义。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当电子经纬仪准直棱镜镜面后,镜面法向矢量表示为
vA=[-sin(180-σ) 0 cos(180-σ)]
其中,vA为镜面法向矢量在电子经纬仪坐标系A(+X、+Y、+Z)中的表示,σ为电子经纬仪俯仰角的角度。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采用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中的像,保证电子经纬仪的光管方向通过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此时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位于电子经纬仪过棱镜镜面法向且垂直于大地水平的竖直平面内。
优选地,调整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组中成像的方法为,对电子经纬仪的坐标进行变换,即,将电子经纬仪由坐标系A(+X、+Y、+Z)转过一定角度θ后产生新坐标系B(+X′、+Y′、+Z′),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下:
其中,表示坐标系B到坐标系A的变换。
优选地,所述步骤5中,激光跟踪仪靶球方位即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激光跟踪仪自身绝对坐标系中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步骤6具体为,通过激光跟踪仪求得步骤4中得到的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大地水平面内的投影点,多个投影点拟合成一条直线L;直线L的方向向量vn与电子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直线L的方向向量vn与棱镜镜面法向矢量vA具有如下转换关系:
vn=vA sinθ=sinθ[-sin(180-σ) 0 cos(180-σ)]。
本发明提供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根据电子经纬仪的测量原理,构建电子经纬仪的测量坐标系,并对棱镜镜面进行准直后,通过观察、调整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组中的像,将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调整至电子经纬仪的俯仰面(即过棱镜镜面法向且垂直于大地水平的平面)内,然后通过激光跟踪仪测出激光跟踪仪靶球在空间的具体位置,进一步解算出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大地水平面内的投影点。通过计算若干投影点所拟合的直线方向向量,即可建立起经纬仪坐标系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将棱镜坐标系引入到激光跟踪仪坐标系的方法,并进一步建立起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的变换关系,实现联合测量;
2、本发明简单易实现,效率高,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棱镜坐标系定义示意图;
图2为电子经纬仪坐标系定义示意图;
图3为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定义示意图;
图4为单台电子经纬仪坐标变换示意图;
图5为电子经纬仪准直立方镜示意图;
图6为电子经纬仪瞄准靶球过程示意图;
图7为激光跟踪仪测量靶球过程示意图;
图8为电子经纬仪坐标系与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变换关系示意图;
图中:1为电子经纬仪,2为棱镜,3为激光跟踪仪,4为激光跟踪仪靶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建立电子经纬仪、棱镜和激光跟踪仪各自的坐标系,将棱镜坐标系引入到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内,进而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进一步地,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分别定义棱镜和电子经纬仪的本体坐标系;
步骤2:调整激光跟踪仪测量基准为大地水平,并定义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
步骤3:使用电子经纬仪对棱镜镜面进行准直计算;
步骤4:利用电子经纬仪调整激光跟踪仪靶球至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内;
步骤5:使用激光跟踪仪解算步骤4中得到的激光跟踪仪靶球的方位;
步骤6:使用激光跟踪仪将激光跟踪仪靶球方位投影到水平面上,拟合成直线后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引入到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内,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为电子经纬仪的俯仰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
定义棱镜坐标系的方法为:按右手法则,定义棱镜相邻三个垂直面的法线方向分别为+X、+Y、+Z轴,然后进行正交化修正;
定义电子经纬仪坐标系的方法为:定义电子经纬仪竖直方向为+Z轴,电子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方向为+X轴,+Y轴由右手法则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将激光跟踪仪Z轴调整至垂直于大地水平,其余轴通过激光跟踪仪本身定义。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当电子经纬仪准直棱镜镜面后,镜面法向矢量表示为
vA=[-sin(180-σ) 0 cos(180-σ)]
其中,vA为镜面法向矢量在电子经纬仪坐标系A(+X、+Y、+Z)中的表示,σ为电子经纬仪俯仰角的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采用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中的像,保证电子经纬仪的光管方向通过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此时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位于电子经纬仪过棱镜镜面法向且垂直于大地水平的竖直平面内。
进一步地,调整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组中成像的方法为,对电子经纬仪的坐标进行变换,即,将电子经纬仪由坐标系A(+X、+Y、+Z)转过一定角度θ后产生新坐标系B(+X′、+Y′、+Z′),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下:
其中,表示坐标系B到坐标系A的变换。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5中,激光跟踪仪靶球方位即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激光跟踪仪自身绝对坐标系中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6具体为,通过激光跟踪仪求得步骤4中得到的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大地水平面内的投影点,多个投影点拟合成一条直线L;直线L的方向向量vn与电子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直线L的方向向量vn与棱镜镜面法向矢量vA具有如下转换关系:
vn=vA sinθ=sinθ[-sin(180-σ) 0 cos(180-σ)]。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按右手法则,定义棱镜相邻三个垂直面的法线方向分别为+X、+Y、+Z轴,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正交化修正。
如图2所示,电子经纬仪是基于大地水平测量的仪器,测量时,定义其竖直方向为+Z轴,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方向为+X轴,+Y轴由右手法则确定。
如图3所示,采用一定的调整方法(如机械调平+电子调平等),将激光跟踪仪Z轴调整至垂直于大地水平,其余轴由设备本身定义。
如图4所示,为单台电子经纬仪坐标系的变换关系,当经纬仪由坐标系A(+X、+Y、+Z)转过一定角度θ后产生新坐标系B(+X′、+Y′、+Z′),两坐标系之间有如下变换关系:
其中,表示坐标系B到坐标系A的变换。
如图5所示,经纬仪准直棱镜时,镜面法向矢量在经纬仪坐标系中的表示。当经纬仪准直棱镜镜面后,镜面法向矢量可表示为
vA=[-sin(180-σ) 0 cos(180-σ)]
其中,vA为镜面法向矢量在坐标系A中的表示,σ为经纬仪俯仰角的度数,即视准轴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如图6所示,调整靶球位置,采用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靶球逆反镜中的像,即保证经纬仪光管方向通过靶球中心,此时靶球中心位于经纬仪俯仰面(即过棱镜镜面法向且垂直于大地水平的平面)内。
如图7所示,使用激光跟踪仪求得靶球中心在激光跟踪仪自身绝对坐标系中的位置并记录。
如图8所示,使用激光跟踪仪测量软件求得上述靶球中心在大地水平面内的投影点,若干投影点可拟合成一条直线。根据上述坐标系建立过程可知,该直线的方向向量vn与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即X方向平行。其与棱镜镜面法向有如下转换关系:
vn=vA sinθ=sinθ[-sin(180-σ) 0 cos(180-σ)]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可用于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的联合测量。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经纬仪调整若干激光跟踪仪靶球至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内;使用激光跟踪仪解算上述若干靶球方位;使用激光跟踪仪将上述靶球位置投影到水平面,解算棱镜镜面方向并引入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内;进而实现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的建立。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
Claims (9)
1.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建立电子经纬仪、棱镜和激光跟踪仪各自的坐标系,将棱镜坐标系引入到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内,进而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1:分别定义棱镜和电子经纬仪的本体坐标系;
步骤2:调整激光跟踪仪测量基准为大地水平,并定义激光跟踪仪的坐标系;
步骤3:使用电子经纬仪对棱镜镜面进行准直计算;
步骤4:利用电子经纬仪调整激光跟踪仪靶球至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内;
步骤5:使用激光跟踪仪解算步骤4中得到的激光跟踪仪靶球的方位;
步骤6:使用激光跟踪仪将激光跟踪仪靶球方位投影到水平面上,拟合成直线后计算直线的方向向量,并引入到激光跟踪仪坐标系内,建立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过棱镜镜面法向且与大地水平面垂直的竖直面为电子经纬仪的俯仰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
定义棱镜坐标系的方法为:按右手法则,定义棱镜相邻三个垂直面的法线方向分别为+X、+Y、+Z轴,然后进行正交化修正;
定义电子经纬仪坐标系的方法为:定义电子经纬仪竖直方向为+Z轴,电子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方向为+X轴,+Y轴由右手法则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将激光跟踪仪Z轴调整至垂直于大地水平,其余轴通过激光跟踪仪本身定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当电子经纬仪准直棱镜镜面后,镜面法向矢量表示为
vA=[-sin(180-σ) 0 cos(180-σ)]
其中,vA为镜面法向矢量在电子经纬仪坐标系A(+X、+Y、+Z)中的表示,σ为电子经纬仪俯仰角的角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采用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中的像,保证电子经纬仪的光管方向通过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此时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位于电子经纬仪过棱镜镜面法向且垂直于大地水平的竖直平面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调整电子经纬仪瞄准靶标在激光跟踪仪靶球逆反镜组中成像的方法为,对电子经纬仪的坐标进行变换,即,将电子经纬仪由坐标系A(+X、+Y、+Z)转过一定角度θ后产生新坐标系B(+X′、+Y′、+Z′),两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关系如下:
其中,表示坐标系B到坐标系A的变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激光跟踪仪靶球方位即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激光跟踪仪自身绝对坐标系中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具体为,通过激光跟踪仪求得步骤4中得到的激光跟踪仪靶球中心在大地水平面内的投影点,多个投影点拟合成一条直线L;直线L的方向向量vn与电子经纬仪当前视准轴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平行;直线L的方向向量vn与棱镜镜面法向矢量vA具有如下转换关系:
vn=vA sinθ=sinθ[-sin(180-σ) 0 cos(180-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38290.XA CN104848833B (zh) | 2014-12-04 | 2014-12-04 |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10738290.XA CN104848833B (zh) | 2014-12-04 | 2014-12-04 |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48833A CN104848833A (zh) | 2015-08-19 |
CN104848833B true CN104848833B (zh) | 2017-05-03 |
Family
ID=538486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10738290.XA Active CN104848833B (zh) | 2014-12-04 | 2014-12-04 |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484883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58364A (zh) * | 2016-02-29 | 2016-07-13 | 天津大学 | 非正交轴系激光经纬仪视准轴动态模型建立方法 |
CN108269286B (zh) * | 2016-12-30 | 2020-06-19 |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超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 | 基于组合立体标志的多相机位姿关联方法 |
CN107543494B (zh) * | 2017-02-16 | 2020-06-23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立体标定装置及使用其测量坐标系转换的方法 |
CN106772915B (zh) * | 2017-02-20 | 2019-07-19 | 上海卫星装备研究所 | 一种卫星基准棱镜的安装方法 |
CN107991684B (zh) * | 2017-11-28 | 2021-08-10 | 长春理工大学 | 大型飞行器中的gnc分系统设备姿态测量系统 |
CN108871649B (zh) * | 2018-08-14 | 2020-07-14 | 坤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建立基准坐标系的方法 |
CN109115123B (zh) * | 2018-08-22 | 2020-04-10 |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 一种镀膜表面型面精度测试方法 |
CN112033434A (zh) * | 2020-07-17 | 2020-12-04 | 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再入轨飞行器在竖直状态下的联合标定方法 |
CN112362037B (zh) * | 2020-11-10 | 2021-08-1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基于组合测量的激光跟踪仪站位规划方法 |
CN112729337B (zh) * | 2020-12-23 | 2024-05-28 | 上海格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精度单机棱镜的测量方法 |
CN113917477B (zh) * | 2021-10-08 | 2024-11-29 | 安徽创谱仪器科技有限公司 | 光路的搭建方法 |
CN113932782B (zh) * | 2021-10-15 | 2023-05-26 | 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 | 适用于航天器大尺寸舱体结构坐标系建立及基准转移方法 |
CN114719790B (zh) * | 2022-04-08 | 2024-01-30 | 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使用激光跟踪仪调整分体设备水平直线度的方法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5210A (zh) * | 2012-06-28 | 2012-10-17 | 北京卫星制造厂 | 天线装配检测方法 |
CN103363949A (zh) * | 2013-07-19 | 2013-10-23 | 北京卫星制造厂 | 一种卫星天线混合测量分析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416396B2 (en) * | 2010-07-18 | 2013-04-09 | David H. Parker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optical amplitude modulated wavefront shaping |
-
2014
- 2014-12-04 CN CN201410738290.XA patent/CN10484883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35210A (zh) * | 2012-06-28 | 2012-10-17 | 北京卫星制造厂 | 天线装配检测方法 |
CN103363949A (zh) * | 2013-07-19 | 2013-10-23 | 北京卫星制造厂 | 一种卫星天线混合测量分析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立方镜在航天器天线总装测量中的应用;柏宏武等;《空间电子技术》;20130625(第2期);第58-62、78页 * |
航天器总装精度测量方法分析;杨再华;《航天器环境工程》;20071231;第24卷(第6期);第390页第1栏第2段、第390页第2栏第1段-第391页第1栏倒数第2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848833A (zh) | 2015-08-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48833B (zh) | 一种电子经纬仪和激光跟踪仪联合测量系统的建立方法 | |
CN104880191B (zh) | 一种基于太阳矢量的偏振辅助导航方法 | |
CN102914262B (zh) | 一种基于附加视距的非合作目标贴近测量方法 | |
CN107782293B (zh) | 基于六自由度激光跟踪靶的航天器设备位姿信息测量方法 | |
CN204007645U (zh) | 一种星敏感器基准立方镜安装误差的标定装置 | |
CN107132542B (zh) | 一种基于光学和多普勒雷达的小天体软着陆自主导航方法 | |
CN104501835B (zh) | 一种面向空间应用异构imu初始对准的地面试验系统及方法 | |
CN105184002B (zh) | 一种数传天线指向角度的仿真分析方法 | |
CN104236546A (zh) | 一种卫星星光折射导航误差确定与补偿方法 | |
CN104142579A (zh) | 一种潜望式捕跟机构反射镜装调方法 | |
CN104504240B (zh) | 航天器总装精度测量计算方法 | |
CN106546172B (zh) | 基于非正交轴系激光全站仪的三维坐标测量方法 | |
CN106382927A (zh) | 一种基于卫星识别的星敏感器自主导航方法 | |
CN103591949A (zh) | 三轴姿态测量系统非正交性误差的正交补偿方法 | |
CN105068065A (zh) | 星载激光测高仪在轨检校方法及系统 | |
CN104459750A (zh) | 一种基于gps/ins的动态指向方法 | |
CN104990533B (zh) | 卫星地面物理仿真系统超高精度姿态测量方法及装置 | |
CN102087117B (zh) | 飞船交会对接用测距敏感器精度的地面测量方法 | |
CN104880205B (zh) | 非正交轴系激光经纬仪测量系统标定方法 | |
CN106502277B (zh) | 基于跟踪技术的三轴气浮台超高精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
CN105203103B (zh) | 地面航天器相对地理方位关系的实时测量方法 | |
CN103737433B (zh) | 大尺寸构件复合式精度测量方法 | |
CN107300700A (zh) | 敏捷合成孔径雷达卫星聚束模式姿态机动需求计算方法 | |
CN104880200A (zh) | 复合制导系统初始姿态现场校准系统及方法 | |
CN104535042B (zh) | 基于非正交轴系激光经纬仪的测量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EXSB | Decision made by sipo to initiate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